牧草种植与饲养4讲.doc_第1页
牧草种植与饲养4讲.doc_第2页
牧草种植与饲养4讲.doc_第3页
牧草种植与饲养4讲.doc_第4页
牧草种植与饲养4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牧 草 种 植 与 饲 养第一讲牛羊猪兔鹅食用草类别及栽培1种草喂牛:可选用墨西哥类玉米、紫花苜蓿、苇状羊茅、狼尾草、苏丹草等,不应种植粗纤维含量高的多汁叶类牧草。墨西哥类玉米适宜在年降雨量超过800毫米、无霜期180天以上地区种植,当株高1.5米时即可每月刈割1次,饲草干物质含粗蛋白9.5,粗脂肪2.6,粗纤维27.3。茎叶脆嫩多汁,味甜,适口性好,也适宜青贮或晒制干草。2种草喂羊:可选用紫花苜蓿、饲用玉米、子粒苋、三叶草、冬牧70黑麦草等。枯草期舍饲羊首选多年生豆科植物紫花苜蓿,喜半干旱气候,抗旱性强,适于养殖山羊的山区。紫花苜蓿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通常45公斤鲜草可晒制1公斤干草,也适宜打成苜蓿草粉制成颗粒饲料或配制全价料。需注意的是,羊耐粗饲,应与玉米秸秆等粗纤维含量高的粗饲料搭配饲喂。3种草喂猪:鲁梅克斯、串叶松香草、聚合草、子粒苋、苦荬菜、紫云英、草木樨等都适宜喂猪。鲁梅克斯和串叶松香草都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对种植地域适应性极强,适于猪等单胃动物。当植株长到7090厘米高时收割,年收34次,可将整个叶片喂猪,也可将其切成23厘米的小段,按31比例与玉米秸粉混喂,达到营养的优势互补,但不论哪种喂法,喂量不可过多,以防影响精饲料的摄入量。4种草喂兔:可选用菊苣、多花黑麦草、苦荬菜、草木樨、苜蓿王、狼尾草等,尤以菊苣为佳。菊苣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耐寒耐热,对土壤要求不严,1次播种可连续利用10年以上。株高50厘米时刈割,每30天割1次,每公顷可产鲜草15万公斤以上,适口性极佳,能较好满足兔喜食鲜草的习性,可与草木樨、苜蓿粉等混合饲喂,牧草喂量应占饲喂总量的50。5种草喂鹅:鹅耐粗饲,适合喂养的牧草有俄罗斯饲料菜(聚合草)、串叶松香草、子粒苋、苇状羊茅、菊苣等。俄菜是近年兴起的一种多年生蓼科牧草,耐寒抗高温,不择土壤,农田荒山、闲散地块、河边路旁皆可栽种,且能与果树、经济林套种。北方地区春夏秋季可刈割45次,南方地区年刈割56次,每公顷产量9001500吨,每667平方米产量能满足130只鹅1年青饲料之需。饲喂时可与上述其他科属牧草合理搭配,配制成混合饲料效果更佳。第二讲牧草种子种植要点牧草种子繁殖田的建立牧草种子繁殖田与大田的生产要求有所不同。牧草种子的繁育不但要注意产量的提高,而且更重要的是生产大量品质优良的种子。种子繁殖田的选择为了获得产量高、品质好的种子,牧草种子繁殖田应设在饲草料地的最好田块上。要求地势平坦,阳光充足,土壤肥沃,杂草少,排水良好,最好有灌溉条件。同时,在选择土地时也要结合考虑牧草本身的生物特性。如豆科牧草种子田应选在邻近有防护林带、灌丛及水库的地段,以利于昆虫的授粉。种子繁殖田面积的确定种子繁殖田面积的确定要根据种子需要量、大田播种面积以及作物的繁殖系数来决定。各种作物的留种面积是不相同的,一般占大田播种面积的5%左右。但是,不同的牧草种类繁殖系数不同,同一牧草在不同的地区繁殖系数也不同。因此,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而定。合理轮作为了获得高额的种子产量,必须进行合理轮作。施用基肥的休闲地以及施用底肥的中耕作物的后茬是栽培种用牧草最适宜的播种地。牧草种子繁殖田的前作物不应是相同作物的不同品种以及同类作物。适当地调换茬口,不但能给牧草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而且能防止种子混杂,减少病虫危害。为了防止种子脱粒混杂,保持种子的纯净度,各种牧草地,特别是繁殖2种以上又不易分开的牧草种子时,在地段安排上地块之间应隔一定距离,一般为2550m,而这些地段可以种植那些易于分离的作物和牧草。为了防止种间及品种间杂交(生物混交),应各品种隔离种植,隔离带不少于200400m。另外在轮作中应考虑不能连续播种外形、大小相似或同一种牧草的不同品种,一般应间隔23年以上种植。种子田的整地特点种子田的播前整地总的要求是土壤疏松,耙平耙细。因为牧草种子细小,要求有良好的发芽条件。另外,还要求杂草少,保墒良好,利于出苗和苗期生长。种子田的播前整地工作十分重要。由于多年生牧草种子小而轻,贮存营养物质不多,种子萌发及幼苗期的生长发育都较缓慢,对于播前的土壤耕作要求较为严格。故播前的整地工作应尽可能达到“细、平、松、紧、深、净、墒”的要求,以创造一个良好的播种条件,保证幼苗顺利出土。播种与管理为了增加种子的结实率,尽快获得种子,牧草一般不采用保护播种,如保护播种时,其播种量要比无保护播种低20%30%。牧草种子繁殖田适时播种不但能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还能保证植株正常生长和丰产,减少病虫害。通常采用宽行播种,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采用窄行距播种,一般窄行距对收种不利。而宽行距播种的现论根据主要是能充分利用光能,通风良好,营养面积大,在肥沃的土壤上能促生大量的生殖枝,增加繁殖系数。其优点是:植株繁茂,寿命较长,种子产量高,种子大而饱满,同时易于清除杂草。播种方法多采用单播。行距因牧草种类和栽培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多采用宽行距播种,一般为3090cm左右。方形播种一般采用6060cm或6080cm行距。种子田应比大田行距宽1倍左右。播种量视牧草的种类、气候、土壤条件变化而定,种子田比大田相应地增大了株行距,因而减少了播种量,其播量为大田的1/21/3。在干旱条件下,播量应比有灌溉条件的稀一些,株距宽一些。牧草种子田灌水一定要适时适量,过多过少都会降低种子产量。通常情况下牧草种子田追肥和灌溉要结合进行。多年生牧草种子产量的高低取决于单位面积生殖枝的数目、穗的长度、小穗及小花数、结实率和种子的成熟度,而这些因素的好坏则与水分和养分的供应充足、适时与否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对种子田的追肥,与灌溉就是以促进其生殖生长为主要目的,适时进行“攻蘖、攻穗、攻粒”。牧草种子田的除草防病要及时。在生育期间种子繁殖田要多次进行去劣、去杂和拔除病株的工作,禾本科牧草和饲料作物在抽穗期和腊熟期,而豆科牧草则在开花期和结实期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应采取“防重于治”的方针,生长期要经常检查,一旦发现病虫害应及时消灭,以免扩大传播。人工辅助授粉大部分牧草都属于异花授粉,授粉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牧草种子的产量和品质。为了达到增产的目的,常采取人工辅助授粉的技术措施。禾本科牧草的辅助授粉禾本科牧草为风媒花植物,在自然情况下借助风力传播花粉。为了正确对禾本科牧草进行辅助授粉,必须了解各种牧草的开花习性。首先应该了解各种牧草的花期、大量开花以及1日内开花的时间。对禾本科牧草进行人工辅助授粉的时间和次数应根据牧草的种类和开花习性而定,对圆锥花序的牧草,应于上部花大量开放时进行,而对穗状花序的牧草应于多数开花时进行,一共进行2次,中间相隔的时间约24天。人二辅助授粉的方法极为简单,即2人将绳索拉直,在牧草丛的花穗层来回轻轻地掠过,一方面使未开的花可以开放,另一方面使花粉逸散而达到授粉的目的。豆科牧草的辅助授粉豆科牧草大部分属于虫媒花植物,凭借昆虫进行授粉。具体的人工辅助措施为:豆科牧草种子田的位置应靠近林带灌丛,便于蜜蜂授粉。豆科牧草种子田的面积不宜太大,以不超过250亩为好。在豆科牧草种子田的花期,配置一定数量的蜂箱有利于授粉顺利进行。注意品种选择、种类搭配以及调节牧草的开花期,使之和蜜蜂的最大活动时间相吻合。也可采用与禾本利,一样用绳索人工辅助的办法,但要注意用力的强度,尽量避免伤害花枝。第三讲人工牧草种子的收获与贮藏种子的收获时期与方法很多牧草的开花期很长,种子的成熟期极不一致,因而收获时间是否合适,对种子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收早了青荚与青穗太多,降低了种子的品质;收迟了种子自行落粒,影响产量。种子成熟可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和全熟期。种胚的形成完成于乳熟期,此时种子为绿色,含水多,质软,种子易于破裂。乳熟期的种子干燥后轻而不饱满,发芽率及种子产量均很低,绝大部分不具经济价值;蜡熟期的种子呈蜡质状,果实的上部呈紫色,但部分种子仍保存浅绿的斑点,种子容易用指甲切断;全熟期的种子均具有较好的品质,它们的千粒重、发芽率和种子产量均较高,是种子收获的适宜期。当用机器收获时,可在蜡熟期收刈。一般来说,禾本科牧草在靠近穗子的节间有40%50%的部分变黄豆科牧草的种子有60%70%的种壳变成黄褐色或褐色时进行收割。而对于落粒较强的牧草应先收获。种子收获根据种子田的大小、机械化程度的高低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措施。种子田面积小的可采用人工收获,最好在清晨有雾露时进行,以减少种子损失。割后应立即搂集并捆成草束,尽快从田间运走。不要在种子田内摊晒堆垛。脱粒和干燥应在专用场院进行。用机器收获时,应在无雾或无露的晴朗、干燥天气下进行。牧草的刈割留茬高度为2040cm,这样可减少绿色杂草混入,减少收获时的困难,保证种子的质量,有利贮藏。种子收获后应立即风扬去杂,晒干晾透。种子的干燥方法有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两种。自然干燥是利用日光曝晒、通风、摊晾等方法来降低种子的水分。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在收割以后,将草束在晒场上码成小垛,使其自然干燥,便于脱粒;第二阶段是脱粒后的种子在晒场上晾晒,直至种子的湿度符合贮藏标准为止。人工干燥是利用各种不同的干燥机进行。要求种子出机时的度在3040范围内。种子干燥后,在入库前还要进行清选工作。牧草种子的贮藏牧草种子的播种品质及其寿命长短与种子的贮藏好坏有很大关系。种子在贮藏过程中本身将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而种子的变化又与外界环境中的湿度和温度密不可分。因此种子在干燥之后应妥善保管,这样才能保存种子的优良特性。在种子贮藏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种子的含水量禾本科牧草种子入库时的含水量不超过15%,豆科牧草种子的含水量不超过13%。2种子在入库前必须进行清选、检验、分级处理,除去杂质,按种子等级分别存放。3牧草种子贮藏时,堆的厚度以1.52m为宜,大粒和不松散的种子可以堆藏,而粒小和松散的种子要装入麻袋贮藏。4种子在贮藏期间必须经常检查,加强管理,防止受潮、升温,并加强防水、防虫、防鼠工作。第四讲牧草干燥技术干草调制的方法大致可分为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两大类。(1)自然干燥法自然干燥法不需要特殊设备,尽管在很大程度上受天气条件的限制,但为我国目前采用的主要干燥方法。与人工干燥法相比,自然干燥法效率较低、劳动强度大、制作的干草质量差、成本低,自然干燥的方式又可分为地面干燥、草架干燥和发酵干燥三种。地面干燥法:也叫田间干燥,牧草刈割后在原地或另选地势较高处晾晒,大约46小时后使其干燥到水分含量大致为40%-50%,用搂草机搂成草条继续干燥,根据气候条件和牧草的含水量可进行草条的翻晒,使牧草水分降至35%一40%,此时牧草的叶尚未脱落,用集草器集成O.51米高的草堆,保持草堆松散通风,经1.52天达到完全干燥。牧草的叶开始脱落时叶片含水量豆科牧草为26%28%,禾本科牧草为22%23%.此时牧草全株的含水量在35%40%以下。为了保存价值较高的叶,搂草和集草作业应,该在牧草水分不低于35%40%时进行。草架干燥法:在多雨地区牧草收割时,用地面干燥法调制干草不易成功,可以在专门制作的干草架上进行干草调制。干草架主要有独木架、三角架,铁丝长架和棚架等。将刈割后的牧草自上而下地置于干草架上,厚度不超过70厘米,保持蓬松,有一定斜度,以利采光和排水。草架干燥虽花费一定物力,但制得干草品质较好,养分损失比地面干燥减少5%10%。发酵干燥法:阴湿多雨地区,光照时间短,光照强度小,不能角普通方法调制成干草时,可用发酵干燥法调制。将刈割的牧草平铺,经过短时间的风干,当水分降低到50%时分层堆积成3-5米高的草垛逐层压实,表层用土或地膜覆盖,使牧草迅速发热,经2-3天草垛内的温度上升到60-700C,牧草全部死亡,打开草垛,随着发酵热量的散失,经风干或晒干,制成褐色干草,略具发酵的芳香酸味,家畜喜食。如遇阴雨连绵天气无法晾晒时,可堆放12个月,一旦无雨马上晾晒,容易干燥。褐色干草发酵过程中由于温度的升高,造成营养物质的损失,对无氮浸出物的影响最大,损失可达40%,其养分的消化率也随之降低。(2)人工干燥法人工干燥法近30多年发展迅速,草地畜牧业发达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在紫花苜蓿和狗牙根的干草调制过程中常用人工干燥法。人工干燥可减少牧草自然干燥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损失,使牧草保持较高的营养价值。人工干燥主要有常温鼓风干燥和高温快速干燥。常温鼓风干燥:牧草的干燥可以在室外露天堆贮场,也可在于草棚中进行干燥,堆贮场和干草棚中都安装常温鼓风机。不论是散干草还是干草捆,经堆垛后,通过草堆中设置的栅栏通风道,用鼓风机强制吹入空气,达到干燥。常温鼓风干燥适于在干草收获时期,大部分白天、早晨和晚间的相对湿度低于75%和温度高于15的地方使用。在空气相对湿度高的地方,鼓风用的空气应适当加温。干草棚常温鼓风干燥的牧草质量优于晴天野外调制的干草)。高温快速干燥:高温快速干燥常用烘干机将牧草水分快速蒸发掉,烘干机有不同型号,有的烘干机入口温度为752600C.出口温度为2511600C,有的烘干机入口温度为42011600C,出口温度为602600C。含水量80%85%的新鲜牧草的烘干机内经数分钟,甚至几秒钟可使水分下降到5%10%。对牧草的营养物质含量及消化率几乎无影响,如早期收割的紫花苜蓿和三叶草用高温快速干燥法制成的干草粉含粗蛋白20%,每公斤含200400毫克胡萝卜素和24%以下.的纤维素。用快速干燥法制成的干草,占原来鲜草干物质的95%和90%95%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