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史 定稿.doc_第1页
史学史 定稿.doc_第2页
史学史 定稿.doc_第3页
史学史 定稿.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史学史复习参考资料一 填空选择1谈迁耗时三十余年撰成108卷、500多万字编年体史著国榷是记载明代历史的一部编年体史书。2 .“三通”指:唐代杜佑通典卷;南宋郑樵通志卷;宋末元初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其中通志的突出成就在于“二十略”3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是第一部用资产阶级观点写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以梁启超发表的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为标志,20世纪初年形成的壮阔而富有生气的新史学思潮,是当时迅速涌起的进步思潮的主要组成部分;从梁启超提倡新史学到夏曾佑出版中国历史教科书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史学正式建立4 陈寅恪被认为是代表资产阶级学术最高水平的学者,是梁启超、王国维去世后首屈一指资产阶级史学家。以诗证史,元白诗笺证考是典型的例子5 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试图以马克思主义即使中国历史发展全过程的著作6 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一步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撰写的中国通史7 李大钊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第一个奠基人,他的史学要论是我国第一步马克思理论要论专著8 陈垣撰写资治通鉴胡注表微,把学术研究与抗日救国联系起来,表彰胡三省的爱国思想9 春秋行世以后,因原文过简,出现多家的解说,依汉书.艺文志所著录,有公羊传、榖梁传、邹氏传、夹氏传等四家10 史记体裁:本纪、表、书、世家、列传11 陈寿修三国志全书65卷,但三国志只有纪、传而无志无表。12 计六奇的明季北略和明季南略。其中明季北略24卷保存了明清之际的丰富史料,特别是李自成等农民起义的史料。自李自成进入北京后,基本上是按日记载。明季南略18卷,合编年和纪事本末为一体,主要记南明四朝史事13乾嘉三大考据史学家: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 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赵翼的廿二史札记 14 王韬法国志略既载史实又重制度,并很注重介绍法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15 刘知畿的史通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史学理论和史学批评专著 16 刘知畿的儿子刘秩著有政典17 夏燮中西纪事(24卷),是一部记载鸦片战争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纪事本末体史书。18 魏源海国图志是近代倡导打破封闭状态、认识世界潮流的先驱的名著19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两部著作是近代中国人了解世界的起点20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刘孝标世说新语注、李善文选注是补充史事方面的名著21 史记三字注: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130卷;唐司马贞史记学隐13卷;唐张守节史记正义30卷二 名词解释:1龚自珍: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人,晚清政治思潮和学术思潮的代表和先驱。提倡尊史,主张复兴经世之学,他留意边疆史地研究,关心国家命运,我们称其为忧天下的开风气者。2华阳国志:东晋常璩所著关于巴蜀地区历史与地理的典籍。共分巴志,汉中志,蜀志,南中志,刘先主志、后主志后贤志,大同志,序志等十二卷。它以地理志,编年史和人物志三者相结合,记录了从远古到东晋永和三年间西南地区的历史,地理概况,其中先贤后贤志及仕女目录等收西汉至东晋时益、梁、宁三州人物近四百人。其编纂特点有该书将内容上的历史、地理、人物的三结合,体裁上的地理志、编年史、人物传三结合,这是方志史上的一个创举。同时此书是专门记载包括几十种少数民族的西南边疆地区的方志。3纲目体南宋理学家兼史学家朱熹以司马光资治通鉴为蓝本,略更其体例而著资治通鉴纲目一书,创立了中国史学史上又一种新的史体纲目体。这一史体的“纲”是据时间顺序写出的史事提纲,好比春秋之“经”,既具有标题作用、又表达了作者对史事、人物的看法,以大字书写。“目”是对“纲”的具体叙述,好比春秋之“传”,以分注形式小字书写。纲目体有纲有目,条理清楚,叙事扼要、便于检阅,是一种通俗而简化的文体,尤其便于初学者学习历史。朱熹资治通鉴纲目书成之后,后世续仿之书很多著名的有南宋金履祥资治通鉴前编、明代商辂续资治通鉴纲目、清代康熙年间御批通监纲目)、清代乾隆年间通鉴纲目三编等。 4竹书纪年是战国时魏国人的一部编年史,开编年记事之通史的先河。西晋武帝太康年间,汲郡人不准盗掘魏襄王墓,得竹简数十车,后经荀勖等人整理、研究,得书16种75篇。其中纪年13篇,记载了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至周宣王后,则特记晋国历史,晋被三家瓜分后,又特记魏国历史,记至魏襄王二十年(前299年)。由于司马迁写史记时没有看到该书,所以该书可以帮助我们订正史记的某些错误。5世本原本15篇,记事从黄帝开始,讫于战国末年,是一部通史雏形性质的撰述。有帝系、王侯谱、卿大夫谱、记、世家、传、氏姓、居、作、谥法等。其中帝系记帝王传授的系统;王侯谱、卿大夫谱记诸侯、卿大夫世系;氏姓记录当时所有的姓氏;居讲建都情况;作记录一些事物的发明情况及其历史;谥法记谥号的含义。其中世家、传等对史记体例的形成具有启迪的作用。6成一家之言司马迁著史实现了“成一家之言”,成为我国史学已经规模完备地成长起来的标志。其表现是: 在文化观上,司马迁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相对立,采取兼容百家学术的态度。在政治观上,司马迁“成一家之言”的表现,是他不去着意地宣扬封建主义,相反,他揭露、谴责了封建统治的弊政,反映出平民阶层的政治理想、政治要求。在社会观上,司马迁重视生产活动,认为经济生产有自己的发展趋势,财富的占有跟人们的社会地位、道德观念相联系,并且主张发展工商业,主张让人们自由获得财富,这些都与当时的官方观点迥然而异.史记创造了五体配合的恰当的编撰形式,为容纳其进步的思想和丰富的内容提供了合理的载体,这是司马迁在史书体裁形式上做到“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所构建的学说体系有丰富的内容,具有鲜明的进步性和独创性。他做到了“成一家之言”,成为西汉时期进步思想的杰出代表。7 史德章学诚主张史家必须有“史德”。在刘知几提出的关于良史必备“才(文字的表达能力)、学(史料的组织能力)、识(对史实的判断能力)”三长的理论基础上他又进一步发展了刘知几的观点,认为品评良史的标准,这“三长”还不全面,史家还须有“史德”,即所谓“著述者之心术”,就是指史家著史时能否忠实于客观史实,做到“善恶褒贬,务求公正”的良好学术品德。 三 简答题1 廿二史札记内容廿二史札记是专门考史,所谓廿二史实际是二十四史,把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各合为一种。其内容包括: (1)考证史源。(2)考证记载的错误矛盾和歧异。(3)评论历史事件和人物。 (4)评论史书优劣、价值、编纂方法。2 左传、国语比较(此乃个人小结,具体请参看教材p19)左传、国语是战国早期的私人撰述,是记述春秋时期史事最重要的两部史书(1)左传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它所记史事上限与春秋相同,起自鲁隐公怨念下限至鲁哀公27年,比春秋下限下延13年,包括255年史事。左传记事比春秋详细,比国语连贯,写出了这个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陪臣执国命的历史趋势(2)国语是一部以国分类,以语为主的有关春秋历史的史著。全书21篇,记录了上起周穆王征犬戎(前967)下迄智伯灭亡(前453)前后约500年各国君臣谋议得失的对话。像国语这样集中写一国之史或一件史事的过程,在左传中是不显著的(3)左传、国语在历史思想上都反映出战国早期的历史特点;都写出大量的在历史进程中的人,写出了他们的活动、议论、风貌,这是在以前的历史记载中所没有达到的成就;都还记载了一些卜筮、星占、鬼神故事,但在全书中不占重要地位。3 日本国志的内容和特色(1)日本国志一书的主要思想:一是强调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称赞西方资产阶级政体及其颁行的法律制度,诸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胥全国上下同受治于法律之中”等等。二是强调效法西方发展经济。呼吁重科技、兴矿山、开铁路、办商务,努力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抵制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三是主张武备,巩固国防。认为在“弱肉强食,眈眈虎视”的国际局势下,中国要想“安民和众丰财,非讲武不可”。四是重视“西学”,主张吸收西方文化思想。黄遵宪的高度关注“西学”,主张改革文字,改革文体。认为文字要“愈趋于简,愈趋于便”,文体要“明白晓畅,务期达意”,甚至宣扬“西学”出自“墨翟之法”,以“西学东源说”动员国人。(2)日本国志的主要特色: 遵循经世致用的原则。第一,服务当代;第二,实事求是。 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采用适宜的史学表现形式。采用适宜的形式反映历史,是日本国志获得成功的又一因素。该书较好地采用了三种表现形式:一是志体,二是史表,三是史评。4 王国维的史学成就王国维的史学成就主要在两方面: (1)在殷周史的研究上卓有成就,郭沫若多次称赞王国维在研究殷周史上放出了异样的光辉。 (2)对元史的研究也做出了很大贡献。在历史和历史文献的考据上有突出的成就,他考证的方法富有特色,开拓了很多的学术新领域,对中国近代史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开创了二重证据法研究方法。5 司马迁或者章学诚的生平特点(括号里的内容为了解)(1)司马迁的生平特点(1)学问渊博。(官太史令,掌天文、历法,记载时事,保藏图书。在天文学上他是第一个对中国天文学作了总结的人。史记天官书若是不懂天文是难以写成的。在历法上,他是太初历的创制人之一。在哲学上,是哲学思想家,不精通哲学,难以写成哲学家的列传。在文学上,被称为文学家,散文是很有名的,在现今的文学史著作中占有一席之地。)(2)社会知识丰富。(司马迁从二十岁起游历大江南北。初官郎中,是皇帝的侍从,武帝时常出巡,司马迁随之到过许多地方。还曾奉命出使四川、云南。按现在省区算,他到过十五省一区,每到一处都实地调查,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3)富有正义感和爱国热情。(在史记中表现了对祖国山山水水的热爱,同时对主持正义的人物尽情歌颂。)(4)有理想、有志气、有毅力。(继承他父亲的遗志,立下写史记的志向。为写史记不畏艰难困苦,亦不惧政治上的遭际,遭腐刑后,自太史令降到宦官,政治地位一落千丈,仍“忍辱苟活”写史记,终于写成了史记。报任安书写了他受刑后的思想活动。)(2)章学诚(1738年一1801年)的生平1天资很低。(背书不过二三百字,作文虚字用得不得当。二十三岁开始考举人,不中。二十五岁进京入国子监,平时小考常不及格,大考时三四百人中共有六七个不及格的,其中总有他。二十六岁时离开国子监回家省亲,二十八岁又入国子监上学。在四十岁以前考了七次,至四十岁方中举人,四十一岁中进士。科举上虽不得意,在学术研究上却不断有长进,四十岁以前已有许多著作了。)2他一生没有做官。(“自以迂疏,不敢入仕”。以教书(在河北、河南、安徽的书院中做主讲)、编方志、帮助别人编书为生。)3不搞考证。(生在考证正盛行的乾嘉时代,却不搞考证,所以他在当时没有什么名气,其死后十二年有人在著作中提到他竟写成“张学诚”,其著作在道光时期有刻印,但亦未受重视。直到清末才受到重视,其著作主要是文史通义、校雠通义,还帮毕沅编过史籍考,此书一直未印,原稿为毕沅保存,后被外国人抢走。还编过湖北通志、 和州志、亳州志、天川县志、永清县志,民国时有人搜集其所有著作辑成章氏遗书。 )四 问答题试论新中国成立后17年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主要成就?(具体请详见教材p385) 1 首先变现在高校历史系的改革、历史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