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治学方法与论文写作论钱穆先生治学方法的三点特性 钱先生渊博闳通,洸若无涯,而且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怀抱极深的感情,这一点,当世学者知之者甚多,论者亦甚多。然而,如果我们认为三千年的中国学术文化传统造就了这一位国学大师,那么他与“传统”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我想这仍是一个有待探讨和发挥的问题。一、钱先生治学的扩散性钱穆先生,字宾四,江苏无锡人,1895年生,1990年卒于台北,享年九十六岁。少年毕业于无锡中学,其后任教于厦门集美中学、无锡师范学校及苏州中学,讲授国学概论。1930年燕京大学聘为讲师。翌年复受北京大学之聘,任教于历史系,讲授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其后在战乱中辗转任教于西南联大、成都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嘉定武汉大学、遵义浙江大学、无锡江南大学。1949年赴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55年,创办新亚研究所。1960年耶鲁大学延聘先生讲学,赠名誉文学博士,旋又赴英国访问。1965年离开新亚,赴吉隆坡马来亚大学讲学;1967年赴台湾;晚年居台北市外双溪素书楼,潜心著述。钱先生平生所与交,尽是二十世纪中国学术界最负盛名的大师,如胡适、顾颉刚、陈寅恪、冯友兰、梁漱溟、汤用彤、熊十力、马一浮、张其昀、贺麟、张君劢、杨联升等,所著国学概论、先秦诸子系年、秦汉史、国史大纲、朱子新学案等数十种,俱为享誉中外学术界的名著。钱先生生于十九世纪末,见证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重大变化。尽管他给予一般人的印象,是偏于保守的、传统的,甚至于是守旧的,他一生治学领域不断扩大,日新又新,却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单从他的著作数量,即可见一斑。若我们进一步回归他个人的历史,从治学历程去探索,就更可以感受到他治学的扩散性。根据师友杂忆中自述,他在小学和中学时期曾受多位国文教师的影响,尤以高三时华紫翔先生“授中国各体古文”为甚。中学三年级时,他喜读曾文正公家训,受该书的启迪,并进而读昭明文选。他曾指出“余之自幼为学,最好唐宋古文,上自韩欧,下迄姚曾,寝馈梦寐,尽在是”,可见他治学,是先以古文为起点,而范围自姚(鼐)、曾(国藩)、韩(愈)、欧(阳修),上溯至于昭明文选。自中年任教于北京大学,历西南联大以迄江南大学期间,他陆续着成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931年)、先秦诸子系年(1933年)、国史大纲(1937年)、中国历史新编(1948年) 等著述,主要属于史学的范畴 ;晚年定居台湾,完成朱子新学案(1970年),奠定了他在理学研究上不磨的地位。根据著作观察,他是自文兼史,再由史而哲,治学领域愈扩愈大;文学家的创发,史学家的笃实,及哲学家的精微,他都兼而有之。当然,钱先生毕生治学强调整体性,尤不喜区分领域,我在上文提出文史哲三时期,其间的界线也不可能绝对清楚,但就他所撰著作的年代而论,大体上应无错误。至于他老耋之年所撰,如中国学术通义、中国学术之传统与现代等著作,则出入于文史哲三大领域,而以深切的文化关怀贯串其间。尤有进者,钱先生毕生“读书必自首至尾,通体读之,不抽读,不翻阅”,由于读书治学态度认真,他的著作,专则极其专,如刘向歆父子年谱以史记、汉书为基本依据,列举二十八证,反驳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的论点;通则极其通,如国史大纲、中国史学名著等,对中国文化发展的通则有极深广的阐发。有时微观之中有宏观,如考证楚辞地名,推论到地名时常会随着民族迁移而转移至另一区域的通性现象 ;有时宏观之中有微观,如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论清代学术,在比较戴震绪言、孟子私淑录和孟子字义疏证时,考证至于一段之中增删的字数、一字一词的异同亦不遗漏 。我们从各方面,都可以清晰地从他的著作中感受到一种向外极度扩散的张力。章学诚在文史通义释通中特别提出一个“通”字,和所谓“专家之学”的“专”字。钱先生治学的扩散力,特别表现在他不断从专到通、由通返专,复由专再上下贯通的循环过程。钱先生总结自己一生治学,也说:“要之,从文化大体系言,余则以和合与分别来作中西之比较。从学术思想方面言,余则以通与专两字来作衡论。” 读者若以钱先生的话来求证我的说法,相信虽不中亦不远矣。总而言之,钱先生那种不囿于一两个领域、而是以数十年的生命持续贯彻、一步步拓展治学深度与广度的那种力量,直是硕大无朋。这种力量的源头,应是来自于他早已存在于内心的远大目标,就是要透过全面钻研中国古典文献,以唤醒中国民族文化的灵魂。二、 钱先生治学的内聚性在“扩散性”以外,钱先生治学还有极大“内聚性”。这一面则似较鲜为人知。我所谓的内聚性,指的是他擅于利用原始文献内部互相释证,以得出结论、而不假借外来观念的一种方法。它和“扩散性”的外向有所不同,是一种自足地向内钻研经典、将各类原始文献资料网罗后,经由鉴别、分析、联系、比较,从而得出坚实结论的治学方法。我特别提先秦诸子系年一书以为证,他曾在该书序中提出:“如常山之蛇,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击其中则首尾皆应。以诸子之年证成一子。一子有错,诸子皆摇。” 换言之,全书各篇的论点互相支持,成为一前后呼应的紧密结构。我想读过该书的学者,必然同意他的话。这样看来,若有人要反驳,除非以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另外写一部著作,否则是很难单就一点来推翻书中某一单篇的某一结论的。钱先生写先秦诸子系年,取材更是非常广阔。除了诸子书外,余如竹书纪年、水经注、山海经、楚辞、穆天子传、逸周书、史记、战国策、国语等,他都广泛地采用;而且不是随便撷取一点,而是深入到所有相关材料的内部。(如他考证楚辞所涉地理问题,写成楚辞地名考,后着先秦诸子系年,连带撰成相关著作如周初地理考及论文多篇,后收入古史地理论丛一书;最后则以史记三家注为主要材料,着成史记地名考。)至于他选择材料,又极谨慎之能事,一篇之中,举证数十,何者属于主证,何者属于旁证,都依照其年代、性质和内容加以区别。钱先生其它的巨着,无论是国史大纲,抑或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朱子新学案等,都是采用相类似的方法。“利用文献本身互相释证”是一种“内证”工夫。这种工夫所得出的结论,具有特别坚实的特性,因为它不是倚靠一两个西方的学术理论或者观点来展开或支撑的一种研究方法,而是经由深探广泛的原始文献的内部后,从中激发出一连串独特的见解。而因为钱先生所秉持的基本治学原则和信仰,终生未尝改变,这又使他大量的著作相互之间也都含有内在的、高度的相关性,结合成一个紧密的整体。钱先生这治学方法的源头,或者说思想的源头,往上追,可以追到清初儒者所提出的“以经释经”。最早提出“以经释经”这个观念的是清初的黄宗羲、万斯大和毛奇龄等几位浙东学者,文献的出处是黄宗羲所撰万充宗墓志铭、万斯大读礼质疑序和毛奇龄西河合集经集凡例等几处。他们提出:治一部经书,不能只通一部经书,要“通诸经始可通一经”;至于其它晚出的传注,则依序居次要、再次要的地位。通诸经以通一经,等于将儒家几部经典结合起来,互相解释,互相引证,这是所谓“以经释经”,也等于是“利用经部文献本身互相释证”。若从清代再往上追溯,“以经释经”也早就出现,不过不是“通诸经以通一经”,而是以一部经书为中心,经、传、注、疏递相释证。譬如像周易,“干卦”文言传引用孔子“遯世无闷”一语。王弼注“遯卦上九”爻辞“肥遯,无不利”,说:“超然绝志,心无疑顾,忧患不能累”,其中“超然绝志”诠释了“遯世”者的心境;“心无疑顾,忧患不能累”诠释了“无闷”二字 。王弼实借用了文言传入注来解释易经。又如孔颖达周易正义解释象传“天下有山遯,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句说:“君子当此遯避之时,小人进长,理须远避;力不能讨,故不可为恶,复不可与之亵渎,故曰不恶而严。”应该是引用九三爻辞“系遯,有疾疠”,和王弼注“不能远害,亦已惫矣”等几句话的意思,是借用了易经、周易注入正义来解释象传。事实上,中国经学史上这种例子真是不胜枚举。大体而言,传统经学“疏不破注”,就是一种文献互相释证的精神:传注解经,传注的意义自经典而衍生,是“经”生“传注”;义疏依传注而成,义疏的意义据传注而发挥,等于“传注”生“义疏”。纪昀四库总目 “周易正义”条说:“疏家之体,主于诠解注文,不欲有所出入。故皇侃礼疏,或乖郑义。颖达至斥为狐不首丘,叶不归根。其墨守专门,固通例也。”就是说的这个意思。“不欲有所出入”一语,生动地说明了义疏谨愿地负责解释注文的原则。既然“墨守专门”是“通例”,就表示大家都要遵守。根据纪昀的解释,传、注、疏形体上合在一起,其中心点为“经”,传、注、疏等依次序向外环环扩散,共同联系成一汇聚向中心点的紧密结构。这就是我所说的“内聚”。历代传、注、疏的撰著者,所推衍的新义,都是透过不断联系比较旧有的经典文献而获得的。在传统经学研究者普遍“信而好古”的信念指导下,五经以及后世绝大部分的经解著述,基本上都是依循这种“内聚”的型态展开,终使经学蔚为大国。从传统“经传注疏递相释证”,发展到清初学者提出的“通诸经以通一经”,“利用经部文献本身互相释证”始终是一个主脉。钱先生研究学问所采取的原始文献互证法,其实也是遵循了这一传统的脉络,只不过他从经部文献之上,再进一步扩大到所有中国传统文献而已。倘若将这一点再推广到“文化”的层面来说,我不妨大胆说,中国“以经释经”的传统,与钱先生治学方法的内聚式取向,彼此之间实具有相当的一致性,这是因为中国文化的型态就是“内聚”的:三千年中国文化发展,向内的聚合自生,实远多于向外的侵略放射,所以当我们将钱先生的治学方法重新置于中国历史传统时,自然呈现出浑然天成的共鸣状态。我提出的这个中国文化结构的观点,因时间不允许,以后有机会再向各位介绍。(关于这个问题,读者亦可参阅钱先生国史大纲引论。)三、钱先生治学的时代性钱先生著述虽然丰富,但他并不是贪多炫博的学者。简而言之,他著书读书,都富有经世精神,故其著作往往含有十分浓厚的时代性。我在此举一例子说明:康有为于1891年着成伪经考,并于1897年着成孔子改制考。顾颉刚约于1920至1921受胡适的影响,研究古史,形成层累说的观念;1923年2月25日顾氏在读书杂志发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依据说文解字,提出“禹”是“九鼎上铸的一种动物”,“大约是蜥蜴之类”的理论。而先秦诸子系年跋则称“此书草创,在民国十二年(1923)秋,时余始就江苏省立无锡师范学校讲席,助诸生治论语,编要略一书”。钱先生与顾颉刚是好友,平生盛称顾氏谦冲平和,但在多部著作中曾多次提到民初疑古风潮,都针对“禹是一条虫”这个论点深致不满,认为这样的“疑古”风气,等于教中国人不要相信自己祖先的历史文化,结果终将使国人的民族自信心丧失殆尽。顾氏发表这篇文章,实给予钱先生相当大的刺激,甚至我们若推论说,顾氏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撰着先秦诸子系年,亦不为过。 战国时期,诸子思想并世而兴,百家争鸣,彼此之间在宇宙观、伦理观以至人生观各方面差异均极大。清代干嘉学者极重经部书籍,偶然亦考据史料史籍,而一般却鲜少注意子部文献。章学诚首倡后世之文源出战国之文的论点(详文史通义诗教),龚自珍提出“诸子,周史之小宗子”(详定盦文集古史钩沈论);此外,魏源研老子,毕沅、汪中治墨子,一时间子学渐趋兴盛,标示了学术界一种藉由提倡诸子思想,以冲破政教伦理、枷锁牢笼的意态。大抵干嘉考据风气盛极,而国家社会乱象渐呈,使读书人思想极苦闷,于是很自然地将注意力从经部扩及于史部,渐而扩及于子部,以寻求思想上、价值观念上的解放。晚清孙诒让着墨子闲诂、俞樾着诸子平议,二书体大思精,久为学者所钦佩。这是当时中国学人随着政治社会衰乱的激化,有意无意之间治学兴趣逐渐产生了转向,所造就的成果。而同时期,中国知识分子鼓吹思想解放的速度,也愈来愈快。1923年的中国,受到西方强权文化冲击已经许久,而疑古思潮就在这一时代背景中兴起。古史辨承继了数十年诸子学复兴的业绩,所收录的论文,每多以诸子的学说和著作为主题,或至少广泛地在材料上、理论上引自子部文献。(稍后诸子集成、二十二子一类书籍的编集,亦皆时代风气的产物。)因此,古史辨运动既是诸子学发展的新里程,也是反传统思潮的大标竿。如前文所述,钱先生认为“疑古”思潮实足以危害国人对国史的信心。在这种心情下,他着成了先秦诸子系年,网罗曾出现在典籍中所有的先秦诸子(读者可参该书卷末的附表),等于要用内聚式的考证方法,一举将所有诸子的年代、事迹、文献、关系等相关问题全盘考证,冀使古史从“可疑的历史”变为信史。这种以一个人的力量,和整个思潮对抗的气魄,至为惊人。结论钱先生治学的三点精神中,扩散性是向外的,内聚性是向内的。扩散性易于观察,只要我们将钱先生毕生著述依年代作一个机械式的排比,再参考师友杂忆一书,便不难索求其端倪;然而,内聚性却很不容易发现,因为研究者必先将他的著述与治学方法,和中国传统学者研究文献的方法联系起来,才有可能对它有所了解。至于扩散性与内聚性的内在关联,就更不易言了。我举个例说:钱先生写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以及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第八辑多篇清代学人的传记,都着意模拟传主的写作风格、运用传主惯用的语汇文辞等。这也是一种“内聚性”的方法借用传主的文笔,与其自身的著作来作“内证”的工夫,以求重现古人的精神丰采。这一种“内聚式”的做法较不易为,因为文章风格和性情丰采无法像一般性的材料可以量化,而必须靠心灵的冥契颖悟;而另一方面,如果不是先具有“扩散性”的向外拓展治学领域的基础,这样内证工夫也是没有办法成功的。换言之,如果钱先生中年以前,不是先已在韩、欧、姚、曾等古文家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性能计算机集群搭建方案
- 整形医院春季营销活动方案
- 近视与就业竞争力-洞察及研究
- 修理厂合同(标准版)
- 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风险管理方案
- 幼儿园课程活动设计及评估方案
-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合作方案及实施协议纲要
- 服装行业快时尚品牌打造方案
- 初中数学兴趣社团活动策划方案
- 消防火灾应急演练完整方案模板
- 2025-2030在线语言教育行业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T-CACM 1064-2018 针刀医学临床 通.用要求
- 天津市南开区2025年数学五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
- 骨干教师培训讲座内容
- 电气行业与市场分析
- 2025年乡村全科助理医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toc培训课件教学课件
- 菌毒种或样本等感染性材料管理制度
- 排水设施养护管理制度
-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投顾系统研究
- 汽车抵押借款合同协议范文样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