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第一单元第2课黄州快哉亭记.pptx_第1页
粤教版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第一单元第2课黄州快哉亭记.pptx_第2页
粤教版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第一单元第2课黄州快哉亭记.pptx_第3页
粤教版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第一单元第2课黄州快哉亭记.pptx_第4页
粤教版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第一单元第2课黄州快哉亭记.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黄州快哉亭记 第一单元山水游记 文本导学 学后自评 内容索引 文本导学 1 古今异义 1 至于赤壁之下 古义 今义 2 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古义 今义 3 将何往而非病 古义 今义 基础整合 至 到 于 介词 动词 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介词 表示另提一事 一一指着数出来 形容清楚了然 数字 忧愁 不快乐 疾病 4 窃会计之余功 古义 今义 指征收钱粮等公事 监督和管理财务的工作 主要内容有填制各种记账凭证 处理账务 编制各种有关报表等 担任会计工作的人员 1 当 王披襟当之 木兰当户织 有积石横当其垠 2 胜 览观江流之胜 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胜者为王 败者为寇 2 一词多义 迎着 对着 阻挡 美好的景色 禁得住 忍得住 胜利 3 所以 此其所以为 快哉 者也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4 以 不以物伤性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 照之以明月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 表原因 用来 的 景象 因为 把 用 来 3 词类活用 1 名之曰 快哉 2 西望武昌 3 亦足以称快世俗 4 蓬户瓮牖 5 穷耳目之胜 6 动心骇目 7 草木行列 名词作动词 取名 命名 名词作状语 往西 使动用法 使 称快 名词作动词 用蓬草编 用破瓮做 使动用法 使 尽情 享受 使动用法 使 动 使 骇 名词作动词 排列成行 4 文言句式 1 谪居齐安 2 振之以清风 3 此独大王之雄风耳 4 将何往而非病 省略句 谪居 于 齐安 状语后置 以清风振之 判断句 宾语前置 何往 即 往何 到哪里 5 翻译下列句子 1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 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变化倏忽 动心骇目 不可久视 译文 2 西望武昌诸山 冈陵起伏 草木行列 烟消日出 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译文 白天能看见船只在亭子前出没 夜里能听见鱼龙在亭子下面悲鸣 景象变化迅疾 令人触目惊心 不可久看 往西望见武昌的群山 山脉蜿蜒起伏 草木排列成行 每当烟雾消尽日光泻出 渔夫樵夫的房舍都可以一一指着数出来 整体感知 一 结构图解 黄州快哉亭记 记快哉亭的建筑和命名 细绘江水建亭目的及命名 以 快哉 命名的原因 总写亭中所见江面景观 岸上风光 原因一 可以览胜 原因二 可以吊古 以 快哉 二字抒发议论 交代 快哉 来历 引发对 风 的议论引出士人处世态度的议论以张梦得为例点明主旨 二 中心主旨 文章记述了建造亭子的有关问题 即描绘登临所见的景色并由此引发感慨 抒发议论 认为士处于世 应像张梦得那样心中坦然 何适而非快 并以此慰勉包括作者在内的所有被贬的人 反映出作者身处逆境的旷达胸怀 重点突破 1 在文章开头你可以感受到什么景象 作者以江水入手的目的何在 答案 答案作者先从江水着笔 写黄州附近长江的浩渺水面和壮阔气势 突出描绘江流之三变 让人感受到江流之盛 作者以江流的阔大象征眼界与心境的渐次开阔 也为下文写造亭的目的和题意做铺垫 2 文章结尾又回到写景 有何作用 答案 答案再次说明 若不自得 则风景足以辅之而成悲 这里 作者彻底推翻风景使人感到快乐的观点 3 文中作者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快哉 答案 答案 自得 是快之与否的主因 若能 自得 则风景能辅之以成快 若不自得 则风景反而成其悲 学后自评 基础达标 1 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颜色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答案 解析 A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 快哉 置之地 拔剑撞而破之 B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 不以物伤性不赂者以赂者丧 D 至于赤壁之下至于长州之滨 解析A项表顺承 B项竟 竟然 C项因为 D项动词 介词 介词 表示另提一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 下列加颜色实词的意义 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以览观江流之胜B 名胜古迹C 独其西阁为胜D 喜不自胜 解析D项动词 承受 忍受 其他三项皆为美景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3 下列各项中 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 草木行列B 动心骇目C 蓬户瓮牖D 举目而足 答案 解析A项 行列 名词作动词 排列成行 B项 动 骇 使动用法 使 动 使 骇 C项 蓬 瓮 名词作动词 用蓬草编 用破瓮做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阅读达标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 完成4 6题 江出西陵 始得平地 其流奔放肆大 南合湘 沅 北合汉 沔 其势益张 至于赤壁之下 波流浸灌 与海相若 清河张君梦得 谪居齐安 即其庐之西南为亭 以览观江流之胜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 快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盖亭之所见 南北百里 东西一舍 涛澜汹涌 风云开阖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 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变化倏忽 动心骇目 不可久视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举目而足 西望武昌诸山 冈陵起伏 草木行列 烟消日出 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此其所以为 快哉 者也 至于长州之滨 故城之墟 曹孟德 孙仲谋之所睥睨 周瑜 陆逊之所骋骛 其流风遗迹 亦足以称快世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昔楚襄王从宋玉 景差于兰台之宫 有风飒然至者 王披襟当之 曰 快哉 此风 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 宋玉曰 此独大王之雄风耳 庶人安得共之 玉之言 盖有讽焉 夫风无雌雄之异 而人有遇 不遇之变 楚王之所以为乐 与庶人之所以为忧 此则人之变也 而风何与焉 士生于世 使其中不自得 将何往而非病 使其中坦然 不以物伤性 将何适而非快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 窃会计之余功 而自放山水之间 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 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 揖西山之白云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不然 连山绝壑 长林古木 振之以清风 照之以明月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乌睹其为快也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4 对下列各句中加颜色字的解释 错误的一项是A 玉之言 盖有讽焉讽 劝谏B 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胜 禁得住 忍得住C 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濯 洗涤D 揖西山之白云揖 面对 答案 解析 解析讽 讥讽 讽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5 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颜色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将何适而非快 C 玉之言 盖有讽焉而风何与焉 D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此独大王之雄风耳 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而风何与焉 答案 解析 解析C项均为句末语气词 A项和 参与 B项舒适 享乐 去 往 D项代词 结构助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通过对快哉亭的记叙和议论 对苏轼 张梦得在遭贬之后 能够自放山水之间和 不以物伤性 的坦荡心胸 表明了赞赏的态度 B 文中 楚王之所以为乐 与庶人之所以为忧 一句 颇具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神韵 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C 随着作者的笔触由江水的表面伸向内里 文章的境界也随着向幽深的方向拓展 思绪也随之而深化 让人体会到所谓 快哉 的真正含义 D 文章时而江上风光 时而历史画卷 时而抒情议论 看似无踪可索 其实井然有序 主要原因是用 快哉 二字贯穿全篇 答案 解析 解析文章旨在赞赏 不以物伤性 的坦荡胸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文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7 10题 泰山之阳 汶水西流 其阴 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 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 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 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自京师乘风雪 历齐河 长清 穿泰山西北谷 越长城之限 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 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 道皆砌石为磴 其级七千有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 循东谷入 道有天门 东谷者 古谓之天门溪水 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 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 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郭 汶水 徂徕如画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 五鼓 与子颍坐日观亭 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 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 日上 正赤如丹 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 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 或得日 或否 绛皓驳色 而皆若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亭西有岱祠 又有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 观道中石刻 自唐显庆以来 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 皆不及往 山多石 少土 石苍黑色 多平方 少圜 少杂树 多松 生石罅 皆平顶 冰雪 无瀑水 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 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A 泰山正南面 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 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 道少半 越中岭复循西谷 遂至其巅 B 泰山正南面 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 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 少半越中岭 复循西谷 遂至其巅 C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 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 道少半 越中岭复循西谷 遂至其巅 D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 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 道少半 越中岭 复循西谷 遂至其巅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原文标点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 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 道少半 越中岭 复循西谷 遂至其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8 下列对文中加颜色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A 泰山 就是所说的东岳 五岳之一 在山东省泰安市 五岳其余为西岳华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南岳衡山 B 阴 山南水北为阴 阳 山北水南为阳 阴阳 古代也指有关日 月等天体运转规律的学问 C 乾隆 清高宗皇帝的年号 按照 祖有功而宗有德 的标准 乾隆皇帝的庙号为 高宗 而开国君主的庙号一般是 祖 D 京师 古代指国家的都城 白居易 琵琶行 中 我从去年辞帝京 谪居卧病浔阳城 的 帝京 也是此意 答案 解析 解析阴 阳判断相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是清代桐城人姚鼐写的一篇登临泰山的游记 姚鼐此行是与知府朱孝纯之子朱颍一同登上泰山之顶的 B 作者按游踪进行描写 他从中谷登山 但是没有到古人所说的天门溪水即东谷去欣赏景色 C 作者重点描述了日观峰处日出景观 通过对山水 雪雾 日光的描写 勾画出一幅壮丽 幽美的山水画 同时介绍了此处的历史遗迹 D 本篇游记的写景角度灵活 做到了远近结合 动静结合 同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使得泰山的景色更加形象生动 答案 解析 解析 朱孝纯之子朱颍 错 应是 朱孝纯 字子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戊申晦 五鼓 与子颍坐日观亭 待日出 译文 2 是日 观道中石刻 自唐显庆以来 其远古刻尽漫失 译文 参考译文 答案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 五更时 我 和子颍坐在日观亭里 等着看日出 等着太阳升起来 这一天 还 观看了路上的石刻 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 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参考译文 泰山的南面 汶水向西流去 泰山的北面 济水向东流去 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 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 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 最高的日观峰 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 1774 十二月 从京城出发 冒着风雪启程 经过齐河县 长清县 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 跨过长城的城墙 到达泰安 这月二十八日 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 字子颍 从南边的山脚登山 攀行四十五里远 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 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泰山正南面有三条水道 其中 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 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 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去 沿着小路 走了不到一半 翻过中岭 再沿着西边的水道走 就到了泰山的山顶 古时候登泰山 沿着东边的水道进入 道路中有座天门 这东边的山谷 古时候称它为 天门溪水 是我没有到过的 现在 我 经过的中岭和山顶 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 世人都称它为 天门 一路上大雾弥漫 冰冻溜滑 石阶几乎无法攀登 等到已经登上山顶 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 雪 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 汶水 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 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 五更时 我 和子颍坐在日观亭里 等着看日出 等着太阳升起来 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 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 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 那是山峰 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 呈现出 奇异的颜色 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 太阳升上来了 红得像朱砂一样 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 有人说 这是东海 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 有的被日光照到 有的没被照到 或红或白 颜色错杂 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 又有一座碧霞元君 东岳大帝的女儿 庙 皇帝的行宫 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 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 这一天 还 观看了路上的石刻 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 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 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 都赶不上去看了 山上石头多 泥土少 山石都呈青黑色 大多是平的 方形的 很少有圆形的 杂树很少 多是松树 松树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 树顶都是平的 冰天雪地 没有瀑布 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 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 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桐城姚鼐记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真题回放 2018 天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1 16题 白洲五亭记 唐 白居易湖州城东南二百步 抵霅溪 溪连汀洲 洲一名白 梁吴兴守柳恽于此赋诗云 汀洲采白 因以为名也 前不知几十万年 后又数百载 有名无亭 鞠 为荒泽 至大历十一年 颜鲁公真卿为刺史 始剪榛导流 作八角亭以游息焉 旋属灾潦荐 至 沼堙台圮 后又数十载 委无隙地 至开成三年 弘农杨君为刺史 乃疏四渠 浚二池 树三园 构五亭 卉木荷竹 舟桥廊室 洎游宴息宿之具 靡不备焉 观其架大溪 跨长汀者 谓之白亭 介二园 阅百卉者 谓之集芳亭 面广池 目列岫者 谓之山光亭 玩晨曦者 谓之朝霞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狎清涟者 谓之碧波亭 五亭间开 万象迭入 向背俯仰 胜无遁形 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游者相顾 咸曰 此不知方外也 人间也 又不知蓬瀛昆阆 复何如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时予守官在洛 杨君缄书赍图 请予为记 予按图握笔 心存目想 缕 梗概 十不得其二三 大凡地有胜境 得人而后发 人有心匠 得物而后开 境心相遇 固有时耶 盖是境也 实柳守滥觞之 颜公椎轮之 杨君绘素之 三贤始终 能事毕矣 杨君前牧舒 舒人治 今牧湖 湖人康 康之由 革弊兴利 若改茶法 变税书之类是也 利兴 故府有羡财 政成 故居多暇日 是以余力济高情 成胜概 三者旋相为用 岂偶然哉 昔谢 柳为郡 乐山水 多高情 不闻善政 龚 黄为郡 忧黎庶 有善政 不闻胜概 兼而有者 其吾友杨君乎 君名汉公 字用乂 恐年祀久远 来者不知 故名而字之 时开成四年 十月十五日 记 选自 白居易集 注 鞠 皆 尽 荐 连续 缕 逐条陈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1 对下列各句中加颜色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A 狎清涟者 谓之碧波亭狎 亲近B 万象迭入迭 重叠C 杨君缄书赍图赍 送D 成胜概概 景象解析B项结合语境分析 前句叙述五个亭子间隔分布 那么 万象迭入 就应该是各种景象依次或交替呈现出来 而不是 重叠出现 因此 重叠 的解释有误 应为 依次 或 交替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2 下列各句中 加颜色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答案 解析 A 因以为名也君因我降 与君为兄弟 B 作八角亭以游息焉焚百家之言 以愚黔首 C 康之由 革弊兴利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D 若改茶法 变税书之类是也若属皆且为所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B项都是表目的的连词 可译为 来 A项连词 于是 就 介词 通过 经由 C项结构助词 的 助词 用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可不译 D项动词 像 如同 代词 你 与 属 连用 构成复合词 可译为 你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3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恰当的一项是A 记 是我国古代常用文章体裁 以叙事为主 兼及议论 抒情和描写 记 的种类很多 本文是一篇游记 B 步 古人称跨出一脚为 跬 再跨一脚为 步 后即以 步 作为长度单位 C 刺史 守 皆指古代地方官职 如 陈情表 中曾提到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D 蓬瀛 指蓬莱和瀛洲 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为仙人所居之处 后常指仙境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A项 本文是一篇游记 的说法错误 本文重在叙事写人 而不在写作者的游踪 所以不是游记 只是一篇写人叙事的杂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 每至汀风春 溪月秋 花繁鸟啼之旦 莲开水香之夕 宾友集 歌吹作 舟棹徐动 觞咏半酣 飘然恍然B 每至汀风春溪 月秋花繁 鸟啼之旦 莲开水香之夕 宾友集 歌吹作 舟棹徐动觞 咏半酣 飘然恍然C 每至汀 风春溪月 秋花繁鸟 啼之旦 莲开水香之夕 宾友集歌 吹作舟棹徐动 觞咏半酣 飘然恍然D 每至汀风 春溪月秋 花繁鸟啼之 旦莲开水香之 夕宾友集 歌吹作 舟棹徐动 觞咏半酣 飘然恍然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首先 通读选文 大致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 其次 理解画线句子的意思 这句话描绘了白洲不同时间的美丽景致 以及人们在白洲游乐时的感受 断句时应该注意主语的变化 如主语 宾友 前应断开 据此可以排除D项 再次 可根据句式特点进行断句 句中 春 秋 相对 旦 夕 相应 据此可知前面的 汀风春 溪月秋 花繁鸟啼之旦 莲开水香之夕 这两组句子运用了对偶的修辞 据此排除B C两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先读佳作 再悟亮点 15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A 文章记叙白洲五亭的由来 描写白洲胜景 赞美杨汉公 乐山水 有善政 叙议结合 言简意赅 B 文章通过丰富的想象 展现了白洲五亭的优美风光 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江南山水的热爱 C 作者将谢 柳 龚 黄四人与杨汉公加以对比 对他们四人没有良好的政绩有批评之意 D 文章对杨汉公大加褒美 这从侧面体现了白居易 革弊兴利 关心民生的政治情怀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C项颠倒事实 以偏概全 四人没有良好的政绩 表述不当 由原文 昔谢 柳为郡 乐山水 多高情 不闻善政 龚 黄为郡 忧黎庶 有善政 可知 谢 柳治理郡县没有好的政绩 龚 黄治理郡县有好的政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先读佳作 再悟亮点 16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面广池 目列岫者 谓之山光亭 译文 解析 面 目 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译为 面对 看到 2 杨君前牧舒 舒人治 今牧湖 湖人康 译文 解析 牧 治理 治 安定太平 答案 解析 面对宽广的池水 看到排列的峰峦的 称它为山光亭 杨君先前治理舒地 或 在舒地做官 舒地百姓太平 现今治理湖地 湖地百姓安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先读佳作 再悟亮点 3 兼而有者 其吾友杨君乎 译文 解析 其 乎 表推测的固定句式 可翻译为 大概 吧 参考译文 答案 解析 二者都具备的 大概就是我的朋友杨君了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参考译文 从湖州城往东南走二百步 到达霅溪 溪水连着水中的小块平地 小洲的名字叫白 梁朝时吴兴太守柳恽在这里写诗道 汀洲采白 于是就以此为它命名 其前不知有几十万年 其后又过了数百年 小洲有名字但没有亭子 全部是荒泽之地 到了大历十一年 鲁公颜真卿做刺史 才修剪丛杂的草木 疏导水流 在这里建造八角亭用来游玩休息 不久遭遇雨水成灾连续不断 池沼被淹没 高台 亭子 倒塌 后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