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数学总复习资料第一章 集合一 定义集合是高中数学中最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只给出描述性的说明。某些确定的且不同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集合。组成集合的对象叫做元素。二 集合的抽象表示形式用大写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字母a,b,c表示元素。三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不属于关系两种。元素a属于集合A,记作;元素a不属于集合A,记作。四 几种集合的命名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空 集:不包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用表示;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五 集合的表示方法(一) 列举法:把元素一一列举在大括号内的表示方法,例如:a,b,c。注意:凡是以列举法形式出现的集合,往往考察元素的互异性。(二) 描述法:有以下两种描述方式1代号描述:【例】方程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x|x2-3x+2=0。x是集合中元素的代号,竖线也可以写成冒号或者分号,竖线后面的式子的作用是描述集合中的元素符合的条件。2文字描述:将说明元素性质的一句话写在大括号内。【例】大于2小于5的整数;描述法表示的集合一旦出现,首先需要分析元素的意义,也就说要判断元素到底是什么。(三) 韦恩图法:用图形表示集合定义了两个集合之间的所有关系。1子集:如果属于A的所有元素都属于B,那么A就叫做B的子集,记作:,如图1-1所示。 图1-1子集有两种极限情况:(1)当A成为空集时,A仍为B的子集; (2)当A和B相等时,A仍为B的子集。真子集:如果所有属于A的元素都属于B,而且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那么A叫做B的真子集,记作或。真子集也是子集,和子集的区别之处在于。对于同一个集合,其真子集的个数比子集少一个。(1)求子集或真子集的个数,由n各元素组成的集合,有2n个子集,有2n -1个真子集;(2)空集的考查:凡是提到一个集合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作为子集的集合首先可以是空集,的等价形式主要有:。2交集:由两个集合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这两个集合的交集,记作,读作A交B,如图1-2所示。 图1-2 图1-3 图1-43并集:由两个集合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这两个集合的并集,记作,读作A并B,如图1-3所示。4补集:由所有不属于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在全集中的补集,记作,读作A补,如图1-4所示。德摩根公式 :.(四) 区间表示法:数轴上的一段数组成的集合可以用区间表示,区间分为开区间和闭区间,开区间用小括号表示,是大于或小于的意思;闭区间用中括号表示,是大于等于或小于等于的意思;【例】(2,3),2,3,(2,3,2,3第二章 函数一 映射与函数的基本概念(一) 映 射A集合中的每个元素按照某种对应法则在B集合中都能找到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这种对应关系叫做从A集合到B集合的映射。A中的元素叫做原象,B中的相应元素叫做象。在A到B的映射中,从A中元素到B中元素的对应,可以多对一,不可以一对多。 图2-1是映射 图2-2是一一映射 图2-3不是映射()求映射(或一一映射)的个数,m个元素的集合到n个元素的集合的映射的个数是nm。()判断是映射或不是映射:可以多对一,不可以一对多。(二) 函数的概念定义域到值域的映射叫做函数。如图2-4。高中阶段,函数用f(x)来表示:即x按照对应法则f对应的函数值为f(x)函数有解析式和图像两种具体的表示形式。偶尔也用表格表示函数。函数三要素:定义域A:x取值范围组成的集合。值域B:y取值范围组成的集合。对应法则f:y与x的对应关系。有解析式和图像和映射三种表示形式 函数与普通映射的区别在于:(1)两个集合必须是数集; (2)不能有剩余的象,即每个函数值y都能找到相应的自变量x与其对应。 图2-4 二 定义域题型 (一) 具体函数:即有明确解析式的函数,定义域的考查有两种形式直接考查:主要考解不等式。利用:在中;在中,;在中,;在中,;在中, ;在 与中且,列不等式求解。(二)抽象函数:只要对应法则相同,括号里整体的取值范围就完全相同。三 值域题型(一) 常规函数求值域:画图像,定区间,截段。常规函数有: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对号函数。(二) 非常规函数求值域:想法设法变形成常规函数求值域。解题步骤:(1)换元变形;(2)求变形完的常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3)画图像,定区间,截段。(三) 分式函数求值域 :四种题型(1) :则且。(2):利用反表示法求值域。先反表示,再利用x的范围解不等式求y的范围。(3): ,则且。(4)求的值域,当时,用判别式法求值域。, 值域(四) 不可变形的杂函数求值域: 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画出函数趋势图像,定区间,截段。判断单调性的方法:选择填空题首选复合函数法,其次求导数;大题首选求导数,其次用定义。详情见单调性部分知识讲解。(五) 原函数反函数对应求值域:原函数的定义域等于反函数值域,原函数值域等于反函数定义域。(六) 已知值域求系数:利用求值域的前五种方法写求值域的过程,将求出的以字母形式表示的值域与已知值域对照求字母取值或范围。四 函数运算法则(一) 指数运算法则 运用指数运算法则,一般从右往左变形。(二) 对数运算法则同底公式: 运用对数运算法则,同底的情况,一般从右往左变形。不同底公式: 运用对数运算法则,不同底的情况,先变成同底。五 函数解析式(一) 换元法:如f(2x + 3)=x2 + 3x + 5,求f(3-7x),(设2x + 3=3-7t)。(二) 构造法:如,求f(x)。(三) 待定系数法:通过图像求出y=Asin(x +) + C中系数(四) 递推:需利用奇偶性、对称性、周期性的定义式或运算式递推。(五) 求原函数的反函数:先反表示,再x、y互换。六 常规函数的图像常规函数图像主要有: 指数函数:逆时针旋转, 对数函数:逆时针旋转,底数越来越大 底数越来越小幂函数:逆时针旋转,指数越来越大。其他象限图象看函数奇偶性确定。七 函数的单调性(一) 定义:在给定区间范围内,如果x越大y越大,那么原函数为增函数;如果x越大y越小,那么原函数为减函数。(二) 单调性题型:1.求单调性区间:先找到最基本函数单元的单调区间,用复合函数法判断函数在这个区间的单调性,从而确定单调区间。复合函数法: :当0 x 1时,x,x2,- x2,2.判断单调性 (1).求导函数:为增函数,为减函数(2).利用定义:设x1x 0时,有.或.无理不等式:(1) .(2).(3)(三)指数不等式 对数不等式不等号两边同时取指数或同时取对数,变成相同的形式后,再换元成有理不等式求解。(1)当时,; .(2)当时,;三 线性规划线性规划,出题现象如下: 设变量满足约束条件则目标函数的最大值为( )A.4 B.11 C.12 D.14解题步骤:(1)把不等式组中的一次式看成直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直线,标明直线序号(2)依据以下结论确定平面区域:是点在直线上方(包括直线) 是点在直线下方(包括直线);是点在直线上方(不包括直线)是点在直线下方(不包括直线)(3)确定目标函数函数值的几何意义 (4)若目标函数值z表示截距,在已知区域内平移目标函数直线,找出使截距取最大值和最小值的端点,求出端点坐标代入目标函数,得出z的最值。若目标函数z表示距离或者距离的平方,精确作图,在图像中直接观察距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当于是点与点的距离还是点与直线的距离,用距离公式直接求最值。若目标函数z表示斜率,精确画图,利用求斜率取值范围结论,求最值。第七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一、直线方程.1). 直线的倾斜角:一条直线向上的方向与轴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叫做这条直线的倾斜角,其中直线与轴平行或重合时,其倾斜角为0,故直线倾斜角的范围是.注:当或时,直线垂直于轴,它的斜率不存在.每一条直线都存在惟一的倾斜角,除与轴垂直的直线不存在斜率外,其余每一条直线都有惟一的斜率,并且当直线的斜率一定时,其倾斜角也对应确定.2). 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截距式、两点式、斜切式.特别地,当直线经过两点,即直线在轴,轴上的截距分别为时,直线方程是:.注:若是一直线的方程,则这条直线的方程是,但若则不是这条线.附:直线系:对于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当均为确定的数值时,它表示一条确定的直线,如果变化时,对应的直线也会变化.当为定植,变化时,它们表示过定点(0,)的直线束.当为定值,变化时,它们表示一组平行直线.3). 两条直线平行: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和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 在和的斜率都存在的前提下得到的. 因此,应特别注意,抽掉或忽视其中任一个“前提”都会导致结论的错误.(一般的结论是:对于两条直线,它们在轴上的纵截距是,则,且或的斜率均不存在,即是平行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且)推论:如果两条直线的倾斜角为则. 两条直线垂直: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设两条直线和的斜率分别为和,则有这里的前提是的斜率都存在. ,且的斜率不存在或,且的斜率不存在. (即是垂直的充要条件)4). 直线的交角:直线到的角(方向角);直线到的角,是指直线绕交点依逆时针方向旋转到与重合时所转动的角,它的范围是,当时.两条相交直线与的夹角:两条相交直线与的夹角,是指由与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最小的正角,又称为和所成的角,它的取值范围是,当,则有.5). 过两直线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参数,不包括在内)6). 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设点,直线到的距离为,则有.注:1. 两点P1(x1,y1)、P2(x2,y2)的距离公式:.特例:点P(x,y)到原点O的距离:2. 定比分点坐标分式。若点P(x,y)分有向线段,其中P1(x1,y1),P2(x2,y2).则 特例,中点坐标公式;重要结论,三角形重心坐标公式。3. 直线的倾斜角(0180)、斜率:4. 过两点. 当(即直线和x轴垂直)时,直线的倾斜角,没有斜率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设两条平行直线,它们之间的距离为,则有.注;直线系方程1. 与直线:Ax+By+C= 0平行的直线系方程是:Ax+By+m=0.( mR, Cm).2. 与直线:Ax+By+C= 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是:Bx-Ay+m=0.( mR)3. 过定点(x1,y1)的直线系方程是: A(x-x1)+B(y-y1)=0 (A,B不全为0)4. 过直线l1、l2交点的直线系方程:(A1x+B1y+C1)+( A2x+B2y+C2)=0 (R) 注:该直线系不含l2.7). 关于点对称和关于某直线对称:关于点对称的两条直线一定是平行直线,且这个点到两直线的距离相等.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条直线性质:若两条直线平行,则对称直线也平行,且两直线到对称直线距离相等.若两条直线不平行,则对称直线必过两条直线的交点,且对称直线为两直线夹角的角平分线.点关于某一条直线对称,用中点表示两对称点,则中点在对称直线上(方程),过两对称点的直线方程与对称直线方程垂直(方程)可解得所求对称点.注:曲线、直线关于一直线()对称的解法:y换x,x换y. 例:曲线f(x ,y)=0关于直线y=x2对称曲线方程是f(y+2 ,x 2)=0. 曲线C: f(x ,y)=0关于点(a ,b)的对称曲线方程是f(a x, 2b y)=0. 二、圆的方程.1. 曲线与方程: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上的 与一个二元方程的实数建立了如下关系: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图形).曲线和方程的关系,实质上是曲线上任一点其坐标与方程的一种关系,曲线上任一点是方程的解;反过来,满足方程的解所对应的点是曲线上的点.注:如果曲线C的方程是f(x ,y)=0,那么点P0(x0 ,y)线C上的充要条件是f(x0 ,y0)=0 2. 圆的标准方程:以点为圆心,为半径的圆的标准方程是.特例:圆心在坐标原点,半径为的圆的方程是:.注:特殊圆的方程:与轴相切的圆方程 与轴相切的圆方程 与轴轴都相切的圆方程 3. 圆的一般方程: .当时,方程表示一个圆,其中圆心,半径.当时,方程表示一个点.当时,方程无图形(称虚圆).注:圆的参数方程:(为参数).方程表示圆的充要条件是:且且.圆的直径或方程:已知(用向量可征).4.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给定点及圆.在圆内在圆上在圆外5.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设圆圆:; 直线:;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时,与相切;附:若两圆相切,则相减为公切线方程.时,与相交;附:公共弦方程:设有两个交点,则其公共弦方程为.时,与相离. 附:若两圆相离,则相减为圆心的连线的中与线方程. 由代数特征判断:方程组用代入法,得关于(或)的一元二次方程,其判别式为,则:与相切;与相交;与相离.注:若两圆为同心圆则,相减,不表示直线.6. 圆的切线方程:圆的斜率为的切线方程是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为:.一般方程若点(x0 ,y0)在圆上,则(x a)(x0 a)+(y b)(y0 b)=R2. 特别地,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为.若点(x0 ,y0)不在圆上,圆心为(a,b)则,联立求出切线方程.7. 求切点弦方程:方法是构造图,则切点弦方程即转化为公共弦方程. 如图:ABCD四类共圆. 已知的方程 又以ABCD为圆为方程为 ,所以BC的方程即代,相切即为所求.三、曲线和方程1.曲线与方程: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曲线C和方程f(x,y)=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的关系:1) 曲线C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f(x,y)=0的解(纯粹性);2) 方程f(x,y)=0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C上(完备性)。则称方程f(x,y)=0为曲线C的方程,曲线C叫做方程f(x,y)=0的曲线。2.求曲线方程的方法:.1)直接法:建系设点,列式表标,简化检验; 2)参数法; 3)定义法, 4)待定系数法.第八章 圆锥曲线一 椭圆方程(一) 椭圆的定义:方程为椭圆;无轨迹;以为端点的线段。(二) 椭圆的方程:椭圆的标准方程:i. 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ii. 中心在原点,焦点在轴上:. 一般方程:.椭圆的标准参数方程:的参数方程为 (三)椭圆的几何性质:顶点:A,B,C和D.轴:对称轴:x轴,轴;长轴长=,短轴长=.焦点:, 焦距:,.离心率:. 二 双曲线方程(一)双曲线的定义:(二)双曲线的方程双曲线标准方程:i. 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 ii. 中心在原点,焦点在轴上:一般方程:.椭圆的标准参数方程:的参数方程为 (三)双曲线的几何性质i. 焦点在轴上:顶点:;焦点:;渐近线方程:或ii. 焦点在轴上:顶点:;焦点:;渐近线方程:或,轴:为对称轴,实轴长为2a, 虚轴长为2b,焦距2c. 离心率. 参数关系. (四)常见的特殊双曲线:等轴双曲线:双曲线称为等轴双曲线,其渐近线方程为,离心率.共轭双曲线:以已知双曲线的虚轴为实轴,实轴为虚轴的双曲线,叫做已知双曲线的共轭双曲线.与互为共轭双曲线,它们具有共同的渐近线:.共渐近线的双曲线系方程:的渐近线方程为如果双曲线的渐近线为时,它的双曲线方程可设为.例如:若双曲线一条渐近线为且过,求双曲线的方程?解:令双曲线的方程为:,代入得.(五)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如下图.区域:无切线,2条与渐近线平行的直线,合计2条;区域:即定点在双曲线上,1条切线,2条与渐近线平行的直线,合计3条;区域:2条切线,2条与渐近线平行的直线,合计4条;区域:即定点在渐近线上且非原点,1条切线,1条与渐近线平行的直线,合计2条;区域:即过原点,无切线,无与渐近线平行的直线.小结:过定点作直线与双曲线有且仅有一个交点,可以作出的直线数目可能有0、2、3、4条. 三 抛物线方程设,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类型及其几何性质:图形焦点准线范围对称轴轴轴顶点(0,0)离心率焦半径注:顶点.则焦点半径;则焦点半径为.通径为2p,这是过焦点的所有弦中最短的.(或)的参数方程为(或)(为参数).第九章. 立体几何一、 平面.1. 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面.注:两两相交且不过同一点的四条直线必在同一平面内.2. 两个平面可将平面分成3或4部分.(两个平面平行,两个平面相交)3. 过三条互相平行的直线可以确定1或3个平面.(三条直线在一个平面内平行,三条直线不在一个平面内平行)注:三条直线可以确定三个平面,三条直线的公共点有0或1个.4. 三个平面最多可把空间分成 8 部分.(X、Y、Z三个方向)二、 空间直线.1. 空间直线位置分三种:相交、平行、异面. 相交直线共面有反且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共面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一平面内注:可能两条直线平行,也可能是点和直线等直线在平面外,指的位置关系:平行或相交若直线a、b异面,a平行于平面,b与的关系是相交、平行、在平面内.两条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图形是一条直线或两条平行线或两点.射影不一定只有直线,也可以是其他图形并非是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是夹在两平行平面间的线段,若,则的位置关系为相交或平行或异面.2. 异面直线判定定理: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和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不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3. 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4. 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如下图). (二面角的取值范围) (直线与直线所成角) (斜线与平面成角)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向量与向量所成角推论: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锐角(或直角)相等.5. 两异面直线的距离:公垂线的长度.空间两条直线垂直的情况:相交(共面)垂直和异面垂直.是异面直线,则过外一点P,过点P且与都平行平面有一个或没有,但与距离相等的点在同一平面内. (或在这个做出的平面内不能叫与平行的平面)三、 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垂直.1. 空间直线与平面位置分三种:相交、平行、在平面内.2. 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注:直线与平面外一条直线平行,则.直线与平面外一条直线相交,则与平面相交. 若直线与平面平行,则内必存在无数条直线与平行.两条平行线中一条平行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平行于这个平面或在平面上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或相交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直线相交或异面或平行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相等,则或与相交3. 直线和平面平行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4. 直线与平面垂直是指直线与平面任何一条直线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一条直线垂直. l 若,得(三垂线定理),得不出. 因为,但不垂直OA.l 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亦成立.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二:如果平行线中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推论: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注: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垂一条直线垂直于平行的一个平面,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5. 垂线段和斜线段长定理: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中,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射影较长的斜线段较长;相等的斜线段的射影相等,较长的斜线段射影较长;垂线段比任何一条斜线段短.注:垂线在平面的射影为一个点.射影定理推论:如果一个角所在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点在平面内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四、 平面平行与平面垂直.1. 空间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2. 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哪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推论: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注:一平面间的任一直线平行于另一平面.3.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平行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交线平行.(“面面平行,线线平行”)4. 两个平面垂直性质判定一: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则两个平面垂直.两个平面垂直性质判定二:如果一个平面与一条直线垂直,那么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垂直于这个平面.(“线面垂直,面面垂直”)注:如果两个二面角的平面对应平面互相垂直,则两个二面角没有什么关系.5. 两个平面垂直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推论: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于第三平面,则它们交线垂直于第三平面.证明:如图,找O作OA、OB分别垂直于,因为则. 6. 两异面直线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为锐角取加,为钝取减,综上,都取加则必有)7. 最小角定理:(为最小角,如图)最小角定理的应用(PBN为最小角)简记为: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大,且又比交线夹角补角一半长,一定有4条.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大,又比交线夹角补角小,一定有2条.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大,又与交线夹角相等,一定有3条或者2条.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小,又与交线夹角一半小,一定有1条或者没有. 五、 棱锥、棱柱.1. 棱柱.直棱柱侧面积:(为底面周长,是高)该公式是利用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为矩形得出的.斜棱住侧面积:(是斜棱柱直截面周长,是斜棱柱的侧棱长)该公式是利用斜棱柱的侧面展开图为平行四边形得出的.四棱柱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四棱柱正方体.直四棱柱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棱柱具有的性质: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所有的侧棱都相等;直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矩形;正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矩形.棱柱的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对应边互相平行的全等多边形.过棱柱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注:直棱柱不能保证底面是钜形可如图(直棱柱定义)棱柱有一条侧棱和底面垂直.平行六面体:定理一:平行六面体的对角线交于一点,并且在交点处互相平分.注:四棱柱的对角线不一定相交于一点.定理二: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的平方等于一个顶点上三条棱长的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福建福州文教职业中专学校招聘1人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广东云浮市云安区循环经济工业园管理委员会招聘合同制工作人员6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甘肃庆阳市环县县城学校选聘专任教师142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四川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医疗卫生辅助岗招募1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四川蜀道智慧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7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广东茂名市化州市国有企业高管社会化招聘3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河北邯郸涉县公开招聘教师178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四川泸州泸县医疗卫生辅助岗项目人员招募2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浙江金华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人员招聘1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中国海峡人才南平工作部招聘见习生(3)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广东省惠州市《综合知识和能力素质》公务员考试真题含答案
- GB/T 9797-2022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镍、镍+铬、铜+镍和铜+镍+铬电镀层
- GB/T 33365-2016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焊接网试验方法
- GB/T 12750-2006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第11部分:半导体集成电路分规范(不包括混合电路)
- 《乒乓裁判规则规程》考试题库(附答案)
- 依托自主化装备建设分布式能源三联供项目
- 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肌少症)课件
- 山西省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单位一览表
- PCB全制程培训教材
- 烟草配送车辆GPS管理方案
- 中图法分类号与中图分类法查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