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古代戏曲的品评批评.pdf_第1页
试论中国古代戏曲的品评批评.pdf_第2页
试论中国古代戏曲的品评批评.pdf_第3页
试论中国古代戏曲的品评批评.pdf_第4页
试论中国古代戏曲的品评批评.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叹 皿卿口 试论 中国古代戏曲的品评批评川 程华平 本文以 吕天成 曲品 祁彪佳 远山堂曲品 与 远山 堂剧品 高奕 新传 奇品 等为主要考察对象 对戏曲品评 批评的定品原则 品评批评的具体方法加以分析与总结 以揭 示品评批评在我国戏曲理论批评中 的独特价值 这对进一步了 解古代戏曲研究的思维方式与批评观念 探究我国古代文学批 评的 民族特点 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众所周知 戏曲是一门综合性艺术 涉及到表现内容 人 物 情节 结构 文辞 音律 搬演等构成因素 这些因素不 仅剧作家在创作时要作通盘考虑 合理安排 同时也是品评批 评的主要内容 批评者只有对各种戏曲要素作出全面的考察与 衡定 才能给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因而 如何评定戏曲作品的 优劣 与作家的成就高低 实非易事 吕天成曾颇有感触地指出 1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 0 8 Bz 确吧24 上海市重点学 科建设项目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 B4 0 4 践讲 戏曲 研 究第七十八辑 传奇定品 颇费筹量 l 祁彪佳也深有同感 文人善变 要不能设一格以待之 2 因此 吕天成与祁彪佳等人在品评 作家作品时 首先必须建立戏曲评价的原则与标准 并以此来 衡量作家作品 综合考察 曲品 与 远山堂曲品 的 品评方法 可以梳 理出下列几条原则 1 知 人论世 知人论世 是孟子提出的一个与文学 密切相关的重要思 想 孟子说 颂其诗 读其书 不知其 人 可乎 3 他认 为要正确地理解古人的作品 领会古人的思想 仅靠阅读作品 是不够的 还要深人了解作者的生平 思想 交游及其所处时 代的政治 文化 风俗等方面的情况 只有深人地了解作者其 人 才能更为准确地理解他的作品 孟子 知人论世 说对后 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吕天成与祁彪佳也受其启发 结合作家的生活经历 个性才能 情趣爱好 审美追求等来品 评其作品 吕天成 曲品 将明代戏曲家李开先的作品列为 具品 并评价道 李开先锉部贵人 葵邱隐吏 熟膳北曲 悲传塞下 之吹 间著南词 生扭吴中之拍 才原 敏赡 写冤愤而如生 志亦飞扬 赋通囚而自畅 在这段论述中 吕天成交代了李开 先由朝廷要员 因得罪权贵而被罢职闲居的人生经历 认为李 1 吕天成 曲品 卷下 载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六 第22 3 页 中 国戏剧出版社 195 9 年版 凡文中涉及吕 天成著作的引文未注 明出处者 皆见本书 2 祁彪佳 远山堂曲品 曲品凡例 载 中国古 典戏曲论著集成 六 第7页 凡文中涉及祁彪佳 著作 的引文未注明出处者 皆见本书 3 孟子 万章章句下 载朱熹 孟子 集注 第 8 2 页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 87 年版 试论中国古代戏 曲的品评批评邵5 开先把官场上的遭遇与受到迫害的悲愤融人到了剧作之中 因 而 写冤愤而如生 在 宝剑记 中将林冲发配沧州时的满 腔冤愤 夜奔梁山时的慷慨悲壮 刻画得栩栩如生 酣畅淋漓 又因为李开先 曾两使上谷 西夏 访问军情苦乐 武备整废 慨然以功名 自见 1 当时壮年 便有鞭挞四夷 扫除天下 安事一室之志 2 因此 他的散曲风格悲 凉而雄壮 同样 由于李开先对流行于苏州一带的 昆山腔声律不了解 因而 如 果按照昆 曲的声律来要求 他的剧作就不适合昆曲演唱 以至 吴侬见消 3 在评价汤显祖时 吕天成说 汤奉常绝代奇 才 冠世博学 周旋狂社 坎坷仕途 情痴一种 固属天生 才思万端 似挟灵气 丽藻凭巧肠而溶发 幽情逐彩笔以纷 飞 逮然破噩梦于仙禅 嚼矣销尘情于酒色 熟拈元剧 故琢 调之妍媚赏心 妙选生题 故赋景之新奇悦目 从汤显祖的宦 途遭遇 个性才华 性情爱好等方面 揭示了汤显祖剧作的艺 术风格特点与形成原因 祁彪佳也颇谙 此道 他在评价 单本 蕉帕记 时说 搓 仙生而不好学 故词 无腐病 生而 不事家人产 故曲无俗情 且又时以衣冠优孟 为按拍周 郎 故无局不新 无词不合 此君于词曲 询有天才 他认为单本剧作 无腐病 无俗 情 局新词合 完全与他超尘脱俗的个性有关 他评价汪廷呐 长生记 认为汪氏热衷于描写 入道成仙 以至显化济世之 1 钱谦益 列朝诗集小传 丁集上 李 少卿 开先 第 37 7 页 上海古籍出 版社19 5 9年版 2 李开先 闲居集 卷5 塞上曲序 卜键笺校 李 开先全集 上 第 4 4 7页 文化艺术出版社2 0 抖年版 3 沈德符 顾曲杂言 南北 散套 载 中国古 典戏曲论著 集成 四 第20 3页 26 6 戏曲研 究第七十八辑 事 也与他信奉道教 有关 他在评汪宗姬 丹管记 时 说 汪宗姬 诗人 也 故 其为词 多风雅 评徐应 乾 两诗 记 云 徐君官医巫 以强项为当事所扼 乃直记其事 而盛斥李 宁远 赵中承 快其胸臆 不顾悠悠之有 口也 等等 都是结 合作家情况来评价作品的 这对于正确认识剧作特点 无疑有 很大帮助 2 溯源而得委 无论是吕天成 还是祁彪佳 他们常常将具体的作家作品 放到特定的戏曲发展进程中加以考察 吕天成在交代撰著 曲 品 的方法时说 予虽 不遵古而卑今 然须溯源而得委 仿 之 诗品 略加诊次 所谓 溯源 就是钟嵘 诗品 所 说的 致流别 1 也就是将作品放在 历史 发展中考察其 传 承 演变情况 在 曲品 上上品 中 吕天成评 拜月亭 云 元人词手 制为南词 天然本色之句 往往见宝 遂开临 川玉茗之派 他指出汤显祖善于学习元代戏曲 剧作风格明显 地受到元人剧作的影响 这是非常符合汤显祖创作实际的 吕 天成评邵灿 香囊记 云 词工 白整 尽填学问 此派从 琵琶 来 指出 琵琶记 典雅藻丽的 曲辞 卖弄学问与逞 才习气对 香囊记 的影响 吕天成还多次强调 明代 剧作家受元杂剧的影响很大 他 评 玉环记 云 此肇括元 两世姻缘 剧 而于事多误 评 金丸记 云 元有 抱妆盒 剧 评 双 鱼记 云 杂取符节事 荐福碑 剧中北调 尤佳 评 合衫记 云 此乃元剧 公孙合汗衫 事 曲极 简质 评 桃符记 云 1 钟嵘 诗品序 陈延杰 诗品注 第 3 4页 人民文 学出版 社 196 1 年版 试论中国古代戏曲的品评批评 2 6 7 即 后庭花 剧而敷衍之者 等等 吕天成不仅梳 理剧作之间 的传承关系 而且 屡屡指出前 人作品对后来作 家的影响 他在评 孤儿记 时说 事佳 搬演亦可 近有徐叔回所改 八义 与传稍合 然未佳 评 金印记 云 季子事 佳 今有张仪而改名 纵横 者 稍失其旧矣 评 埋剑记 云 郭飞卿事 奇 此事 郑虚舟采人 大节记 矣 大节记 以昊永固为生 不仅指 出了题材的传承情况 而且还分析了各自的得失 给予了一定 的评价 祁彪 佳在品评作品时 也 每每 运用 溯源 而得委 的方 法 他在评 玉合记 时说 骄骊之派 本与 玉块 而组 织渐进自然 故香色出于俊逸 评 玉块记 云 以工丽见 长 虽属词家第二义 然元如 金安寿 等剧 已尽 填学问 开工丽之端矣 评 花园记 云 其事大类 荆钗 风 筝 等等 不一而足 从上面的列举中可以看出 这种 溯源而得委 的方法是 与评价戏曲创作成就的高下联系在一起的 他们在对作品 推 源溯流 的时候 已经把自己对作家作品成就高低优劣的评价 寓于其中了 另外 吕 祁 两人在评价明代戏曲作品时 时常 从情节 曲辞 风格 意境等方面 分析明代 戏曲创作受元杂 剧影响 的情况 这本身就说明他们 对这些作品 的推许 因为在 明人心目中 元杂剧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 从中也会发现 溯 源而得委 的品评方法与品评等第的紧密联系 3 黄钟 瓦击 不容并陈 在品评批评中 比较法 不仅是作为 溯源法 的补充 而存在的 而且更是区分品第等级的重要 依据 溯源法 侧 重于纵向的分析 揭 示的是作家作品之间传承与影响 的关系 26 8 戏 曲 研 究第七十八辑 但不同作家 作品之间 的优劣高低 所谓 黄钟 与 瓦击 只有通过比较分析才能确定 因此 比较法 侧重于横向分 析 借助比较的方法来确定作品的瑕瑜美丑 吕天成评 三元记 云 冯商还妾 一事 尽有致 近插 入三事 改为 四德 失其故矣 认为 四德记 将一个充 满人情味 世俗情的冯商还妾故 事 变成了 好人有好报 的 道德说教 失去了原作的特色 评 青莲记 云 纪太白事 简净而雅 不入妻子 甚脱洒 彩毫 虽词藻较胜 而节奏 合拍 此为擅场 从剧作 人物 语言 搬演等方面 指出了 青莲记 的成就 而对同样取材于李白事迹的 彩毫记 则 认为除了 词藻较 胜 外 远比不上 青莲记 评程叔子 望云记 云 载狄梁公事 俱核 词亦斐然 吾越金雯亦有 望云 一记 调虽不佳 而中有二张召幸 对博赌裘 怀义 争道 三思遇妖诸事 演之可观 又评金怀玉 望云记 云 词未佳 远逊程叔子所作 然其纪梁公妙事殆尽 演甚好 等等 吕天成在比较每一部剧作优劣的时候 既指出其不足 又对各自的优点加以肯定 因而 通过这些比较分析 客观 公允地确立了这些作家创作成就的高低与作品 的优劣 4 予则 予 夺则夺 要做到客观 准确地品评作家 作品 还有 一条是必须做 到的 那就是要求 批评者 为词场董狐 吕天成与祁彪佳要 对当时曲坛数以百计的作家 与数百部剧作予以品评 没有这种 秉笔直书 的严肃态度与客观精神 那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 务 这些剧作家 论地位有尊卑之别 论与品评者的关系有亲疏之 分 但吕天成 祁彪佳并没有将这种尊卑 亲疏关系作为评定 作品高下优劣 的依据 不因其亲而拘以情 不以其尊而讳其过 该予则予 该夺则夺 一切从作品实际出发 力求做到客观公 试论中国古代戏曲的品评批评浅g 允 吕天成受钟嵘 诗品 对作品 预此宗流者 便 称才子 的 品评原则影响很大 1 对那些成就不高甚至低劣的作品 没 有给予品评 其不人格者 摈不录 但对于那些 人格 的 作品 则又显示出较为宽 容的一面 多从积极赞赏的 角度予以 榆扬 以至王骥德批评吕天成 人人珠玉 略无甄别 2 比如 吕天成就把自己所尊崇的沈憬全部1 7种剧作都列为 上 上品 对此 祁彪佳表示出不同意见 他认为即使是同一个作 家也会 时有工拙 同一部作品也会 间有长短 那么 就 应该分别瑜 瑕 甄辨雅俗 不以长掩短 不以雅盖俗 因此 他坚持从实际出发 对具体作品作具体分析 将 沈曝 他作人 雅 了 博笑记 四异记 人 逸 将其 初笔 红菜记 则列为 艳品 对于汤显祖 将其 四梦 中的 牡丹亭 邯郸梦 南柯梦 都列人 妙品 而将其未完成的 紫 箫记 及 紫钗记 列为 艳 品 并具体指出了两剧的不足 有曼衍处 传情处太觉刻露 终是文字脱落不尽处 即使 在品评亲友剧作的时候 祁彪佳也不以情感 代替理性 随意拔 高 力求客观公允 他把长兄麟佳 太室山房四剧 列为 雅 品 把骏佳的 鸳 鸯锦 列 为 艳品 将穿佳的 眉头眼 角 列为 逸品 与祁 彪佳有密切交往的友 人 如冯 梦龙 袁于令 王元寿 张岱 孟称舜 谢弘仪等 祁 在评论他们作 品的时候 没有不论良秀 一律视为美玉 而是有好说好 有 坏说坏 不虚美 不掩恶 像董狐一样秉笔直书 1 钟嵘 诗品序 陈延杰 诗品注 第3 4 页 2 王骥德 曲律 卷4 杂论第三十九下 载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 成 四 第 17 2 一17 3 页 270 戏曲研 究第七十八辑 吕天成和祁彪佳在戏曲品评过程中 创作性地运用了一系 列有效的品评方法 为我国古代戏曲批评方法的成熟与完善作 出积极贡献 1 总体评价与具体批评相结合 无论是吕天成的 曲品 还是祁彪佳的 远山堂曲品 及 远山堂剧品 抑或是清代高奕的 新传奇品 他们在品 评作家作品之前 都先以序言的形式 总体提出自己的戏曲思 想 如吕天成在品评嘉靖以前的作家与作品时 先从宏观角度 对他们的成就予以总体评价 赏其绝技 则描画世情 或悲或 笑 存其古风 则凑泊常语 易晓易闻 有意驾虚 不必与实 事合 有意近俗 不必作 绮丽 观 不 寻宫数调 而自解 其张 不就拍选声 而自鸣其籁 质朴而不以为理 肤浅而不以为疏 商彝 周鼎 古色照人 玄酒 太羹 真味沁齿 1 这既是 他对嘉靖之前作家作品 的总体评价 也是他品评戏曲 的批评标 准 然后 依据对这些优秀作品 的总体评价标准 吕天成按照 神品 妙品 能品与具品的分类 具体品评了这些作家作品 的 成就与存在的不足 清代高奕在 新传奇品 中也运用了这种 总体评价与具体 批评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高奕认为当时戏曲创作中存在着 不少 巫待解决的 问题 如一些戏曲作 家 不拘文理 不知格局 不 按宫商 不循声韵 创作时不管题材好坏 只求耸人耳目 逞 奇争巧 产生了不良的社会效果 为此 他提出了评价作品优 1 吕天成 曲品 卷上 载 中国古典戏曲论 著集成 六 第 20 9 页 试论 中国古代戏曲的品评批评2 7 1 劣的六大要素 文理 宫调 格式 声韵 风化与劝惩J l 其 中既有对戏 曲创作形式上的要求 同时也十分重视作品 内容的 教育意义 高奕对明代及清初2 7位作家的 20 9 部作品 的评价 基本上便是依据以上的戏曲思想 尽管 新传奇品 的品评文 字过于简单 理论价值不太高 可以说 品 是在戏曲艺术原理的整体把握下对作品优 劣高下的比较与鉴定 而 评 则是具体运用戏曲艺 术原理对 作家作品作相对微观的辨 析与评议 没有评议之精当 品 就会流于猜测与臆想 没有 品 的总结与提升 评 就会 显得琐细与驳杂 只有 品 评 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宏观把握与具体批评相结合 才能显示出品评批评的科学性与 优越性 2 作家批评与作品批评相结合 上文指出 古代文 学批评注重 知人论世 往往 结合作 家的具体情况来评价作品 吕天成和祁彪佳都大量使用了这种 批评形式 在撰写体例上 吕天成的 曲 品 析为上 下二 卷 上卷品作旧传奇及新 传奇 者 下 卷品各传奇 2 所 谓 作 旧传奇者 指元末至明初 南戏和传奇 作家 作新传 奇 者 则指嘉靖 万历间 的作家 曲品 上卷专评作家 下卷 专论作品 且凡下卷所著录的传奇 如非无名氏者 卷上必论 其人 如吕天成在 曲 品 卷上总评汤显祖的成就与剧作风格 特点 卷下就结合具体作品来作个案阐释 他评 紫 箫记 琢调鲜美 练白骄丽 评 紫钗记 犹带靡褥 就是以具 1 高奕 新 传奇品序 载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六 第26 9 页 2 吕天成 曲品 卷上 自叙 载 中国古 典戏曲论著 集成 六 第 207页 27 2 戏曲研 究第七十八辑 体作品的风格特点 来说明卷上所云汤显祖剧作 摘艳六朝 的艺术风格的 而在作家论中 汤显祖仕途遭遇以及由此引发 的人生态度的转变 又在 南柯梦 邯郸梦 的具体批评中 得到了揭示 在吕天成 曲品 中 作家批评与作品批评是一 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二者的完美结合 使读者对作 家 作品 的 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 3 形象感知与理性分析相结合 品评文字一般都比较简略 多则一二百字 少则数十字甚 至十数字而已 如何把对作家 作品的评价准确 全面地传达 给读者 是一件并不 容易的事情 古代批评家为此作了许多探 索与尝试 并找到一些富有中国特色的表达方式 其中将作品 的艺术个性 韵味风貌及作家幽微的心理体验等难以言说与传 达的审美印象 化为具体生动的感官形象传达出来 是一种 十 分有效的批评方式 钟嵘 诗品 大量地使用了这种方法 吕 天成与祁彪佳也十分娴熟地运用这种方式 来表达他们对作家 作品的整体评价 就祁彪佳 远山堂曲品 来看 这种批评方 式 在以下几个方面都有所使用 一是对剧 作的整体评价 如 评朱期 玉丸记 云 此 记 局 既散漫 且词不达意 意 既蒙晦 而词遂如撞木钟 扣石鼓 虽填得畅满 亦何益哉 这则评论从 局 词 意 等方面 从整体上指出 了朱期 作品的不足 语言生动形象 引人思索 二是对作品语言风格 的描绘 如祁彪佳评吕天成 蓝桥记 云 字字皆翠碗金缕 丹文绿碟 询为吉光片羽 支机七襄也 评陈与郊 鹦鹉洲 云 逸藻翻飞 色香满褚 用这些比喻描绘了两人剧作辞藻 富丽 流光溢彩的语言特色 三是对剧作 艺术感 染力 的描绘 如评价吕天成 双栖记 云 觉泪罗江畔 暗雨 凄风 黄陵 庙前 暮色斜照 恍惚如见矣 以形容这部作品巨大的艺术感 试论 中国古代戏曲的品评批评273 染力 四是对作家气质 才性等的描绘 如吕天成评沈曝 汤 显祖云 松陵具词法而让词致 临 川妙词情而越词检 因 此 沈壕是 运 斤成风 乐府之匠石 游刃有余 词 部 之厄 丁 而汤显祖则是 情痴一种 固属天 生 才思万端 似挟 灵气 以上不仅品及作品本身 而且往往把作品与创作者的气 质 才情等紧密相连 互相印证 批评者并不作逻辑分析 而 是依赖品评主体丰富的想像力 和审美经验 从总体上综合 把握 对象 以鲜明生动的意象概括 作家作品 的艺 术特点 因此 它 在成为批评家表达理论思维的一种手段的 同时 也保持了作品 丰满的形象 保 存了作品完 整的艺术 风格 并给读者以美感 享受 与此密不可分的是 品评批评也是一种理 性批 评 首先 它体现在品评标准的客观 公正性上 正如上文所指出的那样 批评者大都在品评之前 就力求 好则说好 坏则说坏 不 以个人的好恶或与作家关系 的亲疏为转移 显 得比较冷静与 客 观 其次 它还体现在批评手段的科学上 批评者往 往能够从 大处着眼 小 处着手 结合戏曲各要素 综合 考察作 家作品 再加上运用诸如比较 分析 综合 判断等方法 去斟酌品第 辨明高下 当然 这种理性批评不同于西方意义上的思辨理性 它并不排斥批评者的情感因素 我们在吕天成与祁彪佳的 品评 著作中 随处可见他们对作家 作品或褒 或贬 或喜或怒的强 烈的情感表达 这既是我国古代品评批评 也是整个文学 批评 的一大特色 品评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汉代班固 以 三品九格 的 方法评价历史人物 魏晋时期形成九品中正制 九品论人逐渐 27 4 戏 曲 研究第七十八辑 成为一种政治需求和社会时尚 之后人物品评之风也很快影响 到文艺领域 产生大量品评诗歌 绘画 书法等的论著 第 一 个将品评批评形式运用到戏曲研究中 的人则是吕天成 其后祁 彪佳又进一步加以发展和完善 使 之成为戏曲史上涵 盖作家作 品面最大的一种批评形式 吕天成把文人认可的品评批评引人 进戏曲批评的领域 无疑极 大地提高了戏曲的地 位 同时 品 评批评所蕴涵的戏曲理论思想也成为我国戏曲理论宝库中极为 重要的组成部分 1 针贬时弊 有助于戏曲创作的健康发展 明代中叶开始 戏曲创作进人了元杂剧之后的又一个高峰 期 吕天成在 曲品 中说 博 观传奇 近时为盛 大江左 右 骚雅沸腾 吴浙之间 风流掩映 1 崇祯年间 戏曲理 论家沈宠绥也认为当时剧坛 名人才子 踵 琵琶 拜月 之武 竞以传奇鸣 曲海词山 于今为烈 2 然而 在这极 度繁荣的背后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 大量的作家并不懂戏曲创 作原理 只是依谱填词 导致戏曲严重背离舞台搬演的要求 充其量只是文人士大夫的 案头读物 冯梦龙对此一针见血地批 评道 荆 刘 蔡 杀 而后 坊本彗出 日益滥 筋 高者浓染牡丹之色 遗却精神 卑者学画葫芦之样 不寻 根本 甚至村学究手披一二桩故事 思漫笔以消 闲 老优施腹 烂数十种传奇 亦效肇而奏技 中州韵 不问 但 取口内连 1 吕天成 曲品 卷上 载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六 第 ZH页 2 沈宠绥 度曲须知 上卷 曲运隆衰 载 中国古典戏 曲论著 集成 六 第 198页 试论中国古代戏曲的品评批评27 5 罗 九 宫谱 何知 只用本 头活套 作者逾 乱 歌者 逾轻 l 面对这样的戏曲创作现状 吕天成 祁彪佳都希望以曲品 的形式 通过对作家作品 的品评 总结戏曲创作成败的经验与 教训 把戏曲创作引到正确的发展道路上来 他们通过设立品 级 以判明作品的高下等级 显示作品 的优劣 人吾品者 可 许流传 轶吾品者 自惭腐秽 2 祁彪佳 操三 寸不律 为 词场董狐 予则予 夺则夺 一人而瑕瑜不相掩 一峡而雅俗 不相贷 3 甚至为此 如或罪我 吾亦任之 正是这种责 任感与使命感 使得他们能以公正 客观的态度品评作品 来 规范 引导和制约作 家创作 这自然对戏曲创作产生很强的现 实指导意义 2 综合评判 构建了戏曲批评的评价标准 正如前文所指出的那样 品评戏曲并非易事 一者戏曲涉 及面广 牵涉到内容 情节 人物 音韵 搬演等 方方面 面的 因素 批评者在评价戏曲作品时很难面面俱到 给予全面的衡 量与评判 二者批评者各 人眼光不同 关注 点也会各有侧重 各家所言往往大相径庭 甚至对同一部作品出现有天壤之别的 评价也会时常发生 针对这种情况 吕天成根据舅父孙如法的 十条建议 将它们作为衡量 评价戏曲的标准 第一要事佳 第二要关目好 第三要搬出来好 第四要按宫 调 协音律 第 五要使人易晓 第 六要辞 采 第七要 善敷衍 淡处做得 浓 1 冯梦龙 双雄 记叙 转 自蔡毅 中国古代 戏曲 序跋汇编 二 第 64 2页 齐鲁书社 198 9 年版 2 吕天成 曲品 卷上 载 中国古典戏 曲论著集成 六 第21 2 页 3 祁彪佳 曲品叙 载 中国古 典戏曲论著集成 六 第 5页 2 76 戏 曲研究第七十八辑 闲处做得热闹 第八要各角色派得匀妥 第九要脱套 第十要 合世情 关风化 孙矿的这十条建议 包括了剧作的内容 情 节 搬演 音律 文辞 构思等众多方面的要求 是对 戏曲创 作诸要素全面而系统的总结 吕天成也是围绕着这 十要 来 展开戏曲品评的 对于符合 十要 的剧 作 他便予以褒 扬 而对那些达不到上述标准的作品 他便具体指出其缺失之所在 当然 吕天成也认识到 要完全达到上述 十要 是几乎不可 能的 即使是同一部作品 也会在某些方面很出色 而在其他 一些地方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有感于此 吕天成认为不应 该对作家求 全责备 不能 设一格以待之 为了鼓励作家创 作 他提出 十得六者 便为矶璧 十得四五者 亦称翘楚 十得二三者 即非斌砍 l 祁彪佳也提出 予之品也 慎 名器 未尝不爱人材 韵失矣 进而求其调 调讹矣 进而求 其词 词陋矣 又进而求其事 或调有合于韵律 或词有当于 本色 或事有关于风教 苟片善之可称 亦无微而不录 吕 后词华而先音律 予则赏音律而兼收词华 2 可见 祁 彪佳 的戏曲品评主要也是以音律 辞采 情节 内容等为标准的 在中国戏曲批评史上 吕天成 祁彪佳同其前戏曲批评家 有一个很大的不同 那就是他们是将戏曲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 来评价的 由于戏曲地位历来低贱 前人很少严肃且专意于戏 曲研究 多是偶尔涉及 即使少数有意为之者 也大多未能融 会贯通 自然不会有确立 戏曲批评标准之考虑 元代燕南芝庵 唱论 主要内容是有关古代声乐理论及歌唱方法的探讨 周 1 吕天成 曲品 卷下 载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六 第22 3 页 2 祁彪佳 远山堂曲品 曲品叙 载 中国古典戏 曲论 著集 成 六 第 5页 试论中国古代戏曲的品评批评 2 7 7 德清 中原音韵 是作为北曲韵书面世的 夏庭芝 青楼集 记载的是 元代一百多位演员 的简单事迹 钟嗣成的 录鬼簿 与贾仲明的 录鬼簿续编 是有关剧作 家的情况记载 明代朱 权 太和正音谱 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北杂剧曲谱 没有鲜明 的批评标准可言 因此 纵观吕 祁二人之前的古代戏曲批评 史 大多数批评家的戏曲研究都各有侧 重 没有将戏曲作为一 个有机整体来看待 只有从吕天成开始 才着手建立我国戏曲 批评的标准 经祁彪佳的进一步完善 我国古代戏曲批评的品 评标准 品评原则和批评 方法才得以确立 它也向人们表明 戏曲创作的优劣得失是可以通过综合把握 给予评价的 这对于 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