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技术基础期末试题一与参考答案.pdf_第1页
微波技术基础期末试题一与参考答案.pdf_第2页
微波技术基础期末试题一与参考答案.pdf_第3页
微波技术基础期末试题一与参考答案.pdf_第4页
微波技术基础期末试题一与参考答案.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波技术基础 期末试题一与参考答案 微波技术基础 期末试题一与参考答案 一 选择填空题 每题 3 分 共 30 分 1 下面哪种应用未使用微波 第一章 b a 雷达 b 调频 FM 广播 c GSM 移动通信 d GPS 卫星定位 2 长度 1m 传输 900MHz 信号的传输线是 第二章 b a 长线和集中参数电路 b 长线和分布参数电路 c 短线和集中参数电路 d 短线和分布参数电路 3 下面哪种传输线不能传输 TEM 模 第三章 b a 同轴线 b 矩形波导 c 带状线 d 平行双线 4 当矩形波导工作在 TE10 模时 下面哪个缝不会影响波的传输 第三章 b 5 圆波导中的TE11模横截面的场分布为 第三章 b a b c 6 均匀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有三种 分别为 行波 驻波 和 行驻波 第 二章 7 耦合微带线中奇模激励的对称面是 电 壁 偶模激励的对称面是 磁 壁 第三章 8 表征微波网络的主要工作参量有阻抗参量 导纳 参量 传输 参量 散射 参量和 转移 参量 9 衰减器有吸收衰减器 截止 衰减器和 极化 衰减器三种 10 微波谐振器基本参量有 谐振波长 固有品质因数 和等效电导 衰减器三种 二 传输线理论工作状态 7 分 第二章 在特性阻抗Z0 200 的传输线上 测得电压驻波比 2 终端为电压波节点 传输线上电压最大值 max U 10V 求终端反射系数 负载阻抗和负载上消耗的功 率 解 2 11 13 由于终端为电压波节点 因此 2 1 3 由 0 2 0 1 3 L L ZZ ZZ 可得 ZL 100 负载吸收功率为 2 max 0 1 2 L U P Z 0 125W 三 Smith圆图 10分 第二章 已知传输线特性阻抗Z0 75 负载阻抗ZL 75 j100 工作频率为900MHz 线 长l 0 1m 试用Smith圆图求距负载最近的电压波腹点与负载的距离和传输线的 输入阻抗 解 由工作频率为900 MHz 可得 1 3 m 而线长为 l 0 3 1 计算归一化负载阻抗 0 11 33 L L Z Z Z j 在阻抗圆图上找到A点 2 连接OA交单位圆于B点 B点的电长度为0 172 OD轴为电压波腹点的轨迹 因此距负载最近的电压波腹点与负载的距离为 0 25 0 172 0 026m 3 由B点向波源方向旋转0 3电长度 即0 3 即电长度 为0 472 得到E点 连接OE 由A点所在的等等 驻波系数圆相交与F点 F点阻抗即为输入端的 归一化输入阻抗 由图可知 C 11 D A O 0 25 B 0 172 0 472 F E 0 30 16 in Zj 5 输入阻抗为 0 22 512 inin ZZ Zj 四 4阻抗匹配和单支节阻抗匹配 12分 第二章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0 50 负载阻抗为ZL 75 1 若采用 4阻抗变换器 求接入位置和接入线的特性阻抗 2 若采用单支节匹配 求接入位置d和支节线的长度l 解 当采用 4阻抗变换器 由于负载为纯阻 在负载处接入即可 010 61 2 L ZZ Z 2 若采用单支节匹配 归一化负载导纳 0 667 L Y 在导纳圆图上找到负载的位置A点 沿等驻波系数圆转到与1G 相交于E点和 E 点 导纳为 电长度增量分别为0 14 0 36 10 4 E Yj 后面要转0 3 就是因为 这个 因此接入点位置d为 E点 0 14 0 0 14 E 点 0 36 0 0 36 如果接入E点对应的位置 支线要产生0 4j 的导纳 故 l 0 5 0 06 0 25 0 31 如果接入E 点对应的位置 支线要产生0 4j 的导纳 故 l 0 44 0 25 0 19 五 矩形波导中的主模是什么模式 当工作波长为 2cm时 BJ 100型 a b 22 86 10 16mm2 矩形波导中可传输的模式 如要保证单模传输 求工作 波长的范围 当工作波长为 3cm时 求 p vp及vg 6分 合计15分 第 三章 解 1 矩形波导中的主模是TE10模 2 TE10模的截止波长为2a 2 22 86 45 72mm TE20模的截止波长为a 22 86 22 86mm TE01模的截止波长为2b 2 10 16 20 32mm TE11和TM11模的截止波长为 22 2ab ab 18 57mm 当工作波长为 2cm时 BJ 100型矩形波导中可传输TE10模 TE20模和TE01 模 要保证单模传输 工作波长的范围为2 286cm 4 572 cm 3 3cm 2 3 98 1 p c cm 8 2 3 98 10 1 p c v v m s 2 8 12 26 g c vv 10 m s 六 由一个二端口网络如图所示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0 200 并联阻抗分别为 Z1 100 和Z2 j200 求网络的归一化散射矩阵参量S11和S21 和网络的插入衰 减 dB形式 插入相移与输入驻波比 15分 第四章 4 Z0 Z1Z2 解 归一化传输矩阵 00 12 1010 cossin 11sincos j ZZ j ZZ A 其中 2 42 因此 0 2 00 2 00 12 121 1 1010 01 1102 1 Z Z 2 jj jZZ jjjZZ ZZ Z ZZ A 散射矩阵为 171 8 11122122 11 11122122 12 0 283 34 o j aaaaj Se aaaaj 53 1 11122122 21 11122122 2 0 4 34 o j aaaa S aaaaj e 网络的插入衰减 22 21 11 10lg10lg7 96 0 4 L S dB 插入相移 21 arg53 1oS 输入驻波比 11 11 11 0 2828 1 79 11 0 2828 S S 七 魔T电桥 H臂 端口4 接匹配信号源 E臂 端口3 接匹配功率计 输 出功率Pi 端口1和2各接一负载 反射系数分别为 1 0 1和 2 0 3 试求 1 功率计的功率指示 2 输出功率为Pi 1W 1 0 1和 2 0 3 求功率计的功率指示 3 若 1 2 0 功率计的功率指示又为多少 结果说明了什么 12分 功率计 信号源 4 12 3 Pi 解 魔T的S矩阵为 0011 0011 1 11002 1100 S H臂 端口4 接匹配信号源 因此 14144 2 rii UU SU 24244 2 rii UU SU 端口1和2负载的反射系数分别为 1和 2 因此 11414 2 iri UUU 22424 2 iri UUU 相当于信号从端口1和2输入 E臂 端口3 的输出电压为 3131232124 2 riii UU SU S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