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周紫芝其人其词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周紫芝其人其词研究周紫芝其人其词研究 研究生 易军研究生 易军 导师 沈家庄教授导师 沈家庄教授 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 方向 宋代文学方向 宋代文学 年级 年级 2004 级级 中中 文文 摘摘 要要 周紫芝是宋南渡时期一个名气尚可但后代较少人注意的文人 目前学术界对周紫芝的 研究 主要集中在他的诗文集 太仓稊米集 版本考究及对周紫芝行年的考辨上 有 清 丽婉曲 的之称的竹坡词 现代也少有人问津 究其原因 除了周紫芝在词中少有反映 南渡时事之篇什 其词风在南渡后也少有改变之外 还因周紫芝作有大量寿诗给秦桧父 子 为治词者所不屑 事实上 献寿诗给秦桧是当时特定政治环境的一种正常现象 并 不足以说明周紫芝人品卑劣 因此对周紫芝其人其词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还是具备一 定的探讨价值 本文采用知人论世的研究方法 立足文本 对周紫芝的生平事迹进行考 证 分析周紫芝与秦桧等人的关系 周紫芝的文学思想 竹坡词的主要内容 艺术表现 和周紫芝创作心态等等 以此来对周紫芝其人其词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 生平经历与交游 本章对周紫芝生平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 并在正文后面 作有附录 对于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周紫芝或有所帮助 此外 本章力求以公正的态度 评判历史人物的活动 认真考辨了他与秦桧的渊源及背后成因 第二章 论周紫芝的文学思想与文学主张 从他的文学思想渊源谈起 认识到地域文 化和当时盛行的元祐之学对周紫芝的文学思想有重大影响 接下来归纳了周紫芝的文学 主张 大致分为 提倡自然平淡的诗风 先严格律再讲句法 诗歌应该反映现实 以及 尚 清 的审美情趣 第三章 竹坡词分类述评 此章选取竹坡词中几种颇有代表性的词进行文本解读 如 艳情词 登临词 羁旅词 赠答词 隐逸词 试图对竹坡词的内容进行全面观照 第四章 竹坡词的艺术表现 本章详细分析了竹坡词中所呈现的 清丽婉曲 沉郁 清旷 等艺术风格 此外 本章还论及了竹坡词在语言和意象上的特色 第五章 竹坡词创作心理略谈 通过对周紫芝个人遭际的了解及对竹坡词内容的解读 笔者发现竹坡词中有一种深沉的悲凉意识 这种意识表现为词人对于时间的高度敏感和 浓郁的叹老情怀等 周紫芝对于这种悲凉感的消解方式是热爱生命 及时行乐 总而言之 竹坡词可以被视之为周紫芝在特定生存空间心灵冲撞与拷问心灵的真实 写照 在附录中 本文对前人的某些观点进行了质疑与举证 纠正了几处错误的地方 关键词 周紫芝 竹坡词 漂泊 清丽婉曲 ii a study on zhou zizhi and his lyrics graduate name yi jun tutor professor shen jiazhuang major ancient literature of china study direction song dynasty grade 2004 abstacts zhou zizhi was an influential literati in nan du period but was seldom recognized by later people the study on the zhou zizhi at present mainly discusses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edition of tai cang ti mi collctions and his life previous researches of zhupo s lyrics only cover certain aspects in reality zhupo s lyrics enjoyed some fame then when we investigate and question the cause we will find that zhou zizhi seldom wrote some lyrics about nan du s affaires and his lyric s style almost had not been changed after nan du they usually denied zhou zizhi s character for zhou zizhi wrote a lot of poems which gave eulogia to qin hui however it is just a normal phenomenon that was in a special political background there is some research space on the appropriate understanding of zhou zizhi and his character this paper by use of traditional research method of understanding a work from the author and his history investigates zhou zizhi s life and deeds analyzes his literature thought discusses the content of zhupo s lyrics zhupo s psychology of creative work and artistic style ect this paper includes five chapters chapter 1 zhou zizhi s life and his friends since little work has been done on zhou zizhi s life and his friends we elaborately card them and then make appendices after the body of the paper hopefully it will help the further study of zhou zizhi in addition this chapter commons on the activities of historical figure impartially verifies the origin and causes of zhou zizh s relationship with qin hui chapter 2 comment on literature thought and literature view the origin of his literature thought we realize the big influence of regional culture and yuan you school on zhou zizhi then we make a conclusion of zhou zizhi s literature views which mainly include advocates a natural and ordinal style be strict in rules and forms then strives for the syntax a lyrics should reflect the real world advocates a purity of esthetic attitude chapter 3 comments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zhupo s lyrics we choose several classical lyrics such as love lyrics travel lyrics gift lyrics and retreat lyrics etc to read and analyze in type try to study the content of zhupo lyrics chapter 4 the art of zhupo s lyrics the chapter has more detailed analyses of the well known beautiful and tenacious text what s more this paper also points out the gloomy and iii broad minded style of lyrics this chapter also has touch upon language and the image of zhupo s lyrics chapter 5 a brief comments on the zhupo compose mentality from zhou zizhi s experiences and reading of zhupo lyrics we discover a painful consciousness in zhupo lyrics this consciousness was reflected in the high sensitivity of time and strong feelings of age at last this paper also mentions how to get rid of the gloomy feeling to love life to enjoy pleasure in good time in a word zhupo lyrics should be regarded an true description of the mental struggles and inquirings in certain living space in addition this paper has questioned some former views and has corrected some wrong places key words zhou zizhi zhupo lyrics wandering fresh and beautiful 论文独创性声明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 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 含其他个人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 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承担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 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广西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 有 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 可以采用影印 缩 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 相一致 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可以 公布 包括刊登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论文的公布 包括刊登 授权广西师范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日期 导 师签名 日期 1 周紫芝其人其词研究周紫芝其人其词研究 引引 言言 周紫芝生活于两宋之交 其诗词创作在当日颇有名气 钦定四库全书提要 指出 其诗在南宋之初特为杰出 无豫章生硬之弊 亦无江湖末派酸馅之习 四库全书简 明目录 卷十六集部四也称其诗 特为秀出 足以继眉山之后尘 伯仲于石湖剑南也 然在精彩纷呈的宋代文学研究中 周紫芝作品却少有人重视 究其原因 这与周紫芝曾 在为官期间作有大量谄谀秦桧父子的诗文颇有关联 自本世纪以来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 入与扩展 已开始有人对他的诗词文集有初步的探讨 对他的生平进行了一定的考证 现列举如下 山东大学的王伟伟在 2002年提交的 论宋代隐逸词 中认为周紫芝的隐逸词属于 颓 放出世 悠游卒岁 忘怀世事 一类 四川大学的邓国军于 2003 年完成的 宋诗话考论 以江西诗派 反江西诗派诗话为中心 中分析了周紫芝所撰 竹坡诗话 的论诗主 张 浙江大学的黄海在 2004 年提交的 宋南渡词坛研究 析出一节专论周紫芝词 南京 师范大学的任群在 2006 年提交的硕士论文 宋代诗人周紫芝研究 对周紫芝的行年及交 游进行了详尽的考辨 关于周紫芝的研究除了以上几篇硕博论文 还有 周紫芝 太仓稊米集 版本考 任 群 宋代诗人周紫芝非进士考论 任群 周紫芝的 竹坡词 丘斯迈 周紫芝 竹坡词 初探 曾晓峰 等几篇文章 这几篇文章对竹坡词的内容与艺术特点有一定 的论述 但还有很大的空间有待我们去开拓 陈寅恪提倡对待历史人物应该抱着 理解之同情 的态度 我无意为周紫芝献寿词 谄谀秦桧父子行径进行狡辩与开脱 而是将探索的目光回溯到那个时代 来对周紫芝与 其词作进行观照 力求溯其原貌 进行客观的解读 以更加接近历史真实 当然 本人 深知究一己之气力 对于完整研究一个作家是远远不够的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 有更多 的人来注意与研究他的作品 由于水平有限 本人对一些问题研究不够深入 欠妥之处甚至谬误都在所难免 恳 请先生们进行批评指正 2 第一章第一章 生平经历与交游生平经历与交游 周紫芝一生大致分为 求学乡里进京考试的青少年时代 为官临安依附秦桧时期 知兴国军最后归隐庐山的晚年 宋史 没有给周紫芝作传 他同时代的人也没有为他 作传 这就给我们了解周紫芝的生平事迹带来了一定困难 据 太仓稊米集 等有限的 资料 下面考究其生平并对周紫芝与秦桧的关系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考辨 一 周紫芝生平及著作简介一 周紫芝生平及著作简介 周紫芝 1082 1155 1 字少隐 号竹坡居士 又号竹坡老人 寮香老人 二妙老 人 静寂老人 或静寂老翁 蝇馆主人 宣州 今安徽宣城 人 家居陵阳山南 少慕 张耒而师之 曾与李之仪 吕本中 汪藻等交游 高宗绍兴元年 1131 避地山中 不能 尽携群书 唯有杜甫 柳宗元 刘禹锡 杜牧 黄庭坚 张耒 陈师道 陈与义八家诗 遂抄为 诗八珍 绍兴十二年 1142 年 以廷对第三同学究出身 调安丰军霍邱税 不赴 十五年为礼 兵部架阁文字 十七年 1147 为枢密院编修官 二十一年知兴国军 治所在今湖北阳新 后退隐庐山 周紫芝生平事迹散见于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与 宋 史翼 等 周紫芝著作颇丰 现存有 太仓稊米集 七十卷 今存明抄本 四库全书 本 竹坡诗话 一卷 竹坡词 三卷 宋史 艺文志 中存有周紫芝 竹坡楚辞赘 说 书目 今已不存 另据 竹坡词 原跋称 紫芝还著有 尺犊 大闲录 胜游 录 2 群玉杂嚼 3等 惜今皆佚 上面是对周紫芝一生大致的经历及其著书情况的简单介绍 周紫芝的资料相当有限 笔者在有限的资料中 结合翻阅 太仓稊米集 所得的一些资料 在正文后附有 周紫 芝行年考略 和 周紫芝交游考略 这是研究周紫芝及其作品的一个基础4 下面对周紫芝现存著作的版本收藏等情况稍作交代 太仓稊米集 在周紫芝生前没 有得到刊刻 直到乾道二年 1166 宣城人陈天麟5帅襄阳时才对其进行刊刻发行 这个刊本 是周集的祖本 淳熙八年 1181 陈公绍赴襄阳学官 从周紫芝次子周畴处得到家藏善本 对祖本进行了修整刊刻 改正不少错误 但只是对祖本的修订 两者之间没有本质的区 别 太仓稊米集 宋本流行颇广 到明时尚有存本 近古堂书目 卷下 绛云楼书 目 卷三 玄赏斋书目 都记载了这一书目6 周紫芝之子周栞于乾道间单独刊行 竹 坡词 三卷传世 今存明毛晋汲古阁刊本 四库全书 本 知不足斋丛书 本 竹坡 诗话 一卷 宋楼藏书志 称宋刊本作三卷 今存 百川学海 本 津逮秘书 本 历代诗话 本 3 二 周紫芝与秦桧关系考论二 周紫芝与秦桧关系考论 周紫芝曾依附秦桧 作有大量谄媚秦桧父子的诗文 后世对此多有微词 认为周紫 芝是个没有操守的文人 事实上 若我们以陈寅恪解读人物所持的 理解之同情 来看 待他们的关系 则有一番新的认识 下面对周紫芝与秦桧的关系作一详细考论 一 后世对周紫芝人品的评价 一 后世对周紫芝人品的评价 四库全书 太仓稊米集提要 云 紫芝通籍馆阁 业已暮年 可以无所干乞 而 集中有时宰生日乐府四首 又时宰生日乐府三首 又时宰生日乐府七首 又时宰生日诗 三十绝句 又时宰生日五言古诗六首 皆为秦桧而作 秦少保生日七言古诗二首 秦观 文生日七言排律三十韵 皆为秦熺而作 大宋中兴颂 一篇 亦归美于桧 称为元臣良 弼 与张嵲 绍兴复古颂 用意相类 殊为老而无耻 贻玷汗青 7今人邱斯迈替周紫芝 感到惋惜 他认为 这种 官晚而名不达 的生活道路 使他 周紫芝 附入干乞权贵 失身国贼的境地 对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8曾晓峰在 周紫芝 竹坡词 初探 指出 他早年颇有美誉 晚年为官后 曾屡以诗文谀颂秦桧 秦熺父子 留下晚节不忠 之憾 9此外 黄文吉的 宋南渡词坛研究 则将周紫芝与康与之并举 言 还有无行 文人如康与之 周紫芝 10白晓萍在她的博士论文 宋南渡初期诗人群体研究 称周紫 芝为当时 最大的文人词客 11 从上面的评论中 我们知道周紫芝因其与秦桧特殊的关系而被认为是品行低劣的斯 文败类 然据一些资料 周紫芝并非完全如他人所言的 老而无耻 四库提要 在指 责周紫芝 老而无耻 遗玷汗青 后还存疑问 集中尝引苏轼之言 谓古今语未有无对者 琴家谓琴声能娱俗耳者 为设客曲 顷时有作送太守诗者 曰 此供官诗 不足观 于是设客曲 乃始有对 因戏作俳 体诗 曰 设客元无琴里曲 供官尚有选中诗 云云 是数篇者 殆所謂供官诗欤 供官诗是文学史上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学现象 每个朝代都有这样的现象 大都为应酬而 作 并且很多整理者都会不收这一部分的内容或者将其删去 后人进行评价时 也很少 提及供官诗部分的内容 活动于宋元之际的方回认为 但秦桧生日诗及序 当乾道乙酉 唐文若为序 不删去 何也 少隐尝有七言排体一联云 设客元无琴里曲 供官尚有箧 中诗 其言云 谓古今语未尝无对 秦桧当国 势焰熏灼 自非胡澹蓭之徒宁免 作供官诗为寿 删之可也 12方回对周紫芝的供官诗不以为意 认为这只是一种社会现 象 宋陈造 题太仓稊米集 有云 岁丙申 1176 年 予尉太平之繁昌 客臧仲文自当涂 访予 臧能为诗而未已者 颇尊信周少隐诗 录示数十篇要为得诗之法 恨未尽读也 来襄阳帅 许公以其全集赠行舟中 无事藉以遮眼珍投也 然详读其诗 了知其楚人 此固细事无之 则尤佳尔 13此处 细事 当指周紫芝曾经大量献寿诗谄谀秦桧父子 4 陈造认为这对周紫芝来说是白璧微瑕 因此道 此固细事无之 则尤佳尔 从 藏仲文 颇尊信周少隐诗 可知周在当时的影响并可见 太仓稊米集 在当时还是有一定发行量 否则也不会作为一种礼物来赠送 而且 此时秦桧早已垮台 成为很多读书人憎恨的对 象 若周紫芝的人品相当不可取 他的诗文是不会为当时的读书人所看重的 其乡人张师愚云 宛陵山水之胜闻于东南 人生其间 必有魁齐秀伟之士 发于咏 歌 亦必清丽典雅 播当时而传后世 由宋以来 有少卿李公侍读梅公公之姪 都官先 生洎施景仁 周少隐诸人 彬彬彰甚 14可知周紫芝为宛陵一名家也 明代的宣城人梅 祚金认为周紫芝是一个很有操守的人 他在作 刻周少隐存集序 时说 余少修郡乘 至宋周少隐 忤相桧卒以宦贫 晏如也 盖雅重其操介云 15 二 周紫芝诗文中提到的秦桧 二 周紫芝诗文中提到的秦桧 周紫芝在 到任谢秦太史启 中云 伏念少小授书 苍华为吏 进瞻表著 未亲州 县之民 亟佩印章 莫任承宣之责 用虽荣于躐次 心实惧于罔功 16这段自述很能 道出他与秦桧的渊源 周紫芝作为一个 苍华为吏 之人 出身又非进士 而是以 特 奏名 的方式进入仕途 宋代官员任职是 转勘 制 就是官员要到地方磨炼 而周却 可以 未亲州县之民 而 进瞻表著 亟佩印章 同上 这跟秦的赏识提拔不无关 系 现存 太仓稊米集 收有九组周紫芝为秦桧生日而作的诗歌 其第一组 时宰生日 乐府 序文指出 岁十有二月二十有五日 太师魏国公之寿日也 凡缙绅大夫之在有位 者 莫不相与作为歌诗 以纪盛德而归成功 篇什之富 烂然如石 至于汗牛充栋 不 可纪极 所以祈赞寿龄 无所不至 猗欤盛哉 昔未有也 17所记即为绍兴十二年祝秦 桧生日时赞美其 成功 盛德 的空前盛况 周紫芝于绍兴十一年 1141 年 以廷对 第三释褐 自此年始 一直在朝任职 至绍兴二十一年 1151 年 出知兴国军 在朝时 间恰好九年 也就是说 其九组诗歌分别作于在朝期间一年一度的举朝贺秦桧生辰之时 这一创作实绩也具体证明了每遇秦桧生日 凡缙绅大夫之在有位者 莫不相与作为歌 诗 的事实 以此推算 每年以秦桧生日为题材而创作的诗歌 当不下千首 自绍兴十二 年至绍兴二十五年秦桧去世的十四年间 其总数也就远在万首之上了18 在沈松勤 从高 压政治到 文丐奔竞 论绍兴和议的文学生态 一文中 我们可以知道周紫芝给秦 桧作寿诗并非个体现象 而是整个社会风气使然 当时主和一派在朝廷占上风 在秦桧 等人的引导下 对于主和政策的歌颂以及对于秦桧功劳大唱赞歌的现象就可以视为一种 时代风习了 三 周紫芝大量进献供官诗的原因透析 三 周紫芝大量进献供官诗的原因透析 别林斯基说过 要评判一个人物 就应考虑到他在其中发展的那个情境以及命运把 他所摆在的那个生活领域 19对于周紫芝献给秦桧父子大量寿诗的现象 我们可以从下 面几个方面来进行探析 1 当时的士风极为不振 统治阶层内部问题重重 当时的士风极为不振 统治阶层内部问题重重 5 当时的朝臣李纲曾忧心忡忡地说 窃观近年士风尤薄 随时好恶以取世资 潝訾成 风 岂朝廷之福哉 20李纲指出了当时士大夫在精神道德上的堕落 又如 然自是之后 朝廷非大有惩创 士风非大有变革 内外大小同心协力 以扶持宗社 保全家室为事 扫去偷惰苟且之习 娼嫉谮诉之风 虽使寇退亦岂易支吾哉 21 指出这种士风的堕落所 带来的极度危害 统治者也从士大夫精神上的堕落中看到了统治的危机 在刚刚建立政权后 就接连 下了几次激励士风的诏书 如 朕嗣守基图 托于士民之上 夙兴夜寐 罔敢怠遑 思所以图回治功 陶成风 化者 实赖士大夫砥节砺行 作民孚先 以善天下之俗 今则不然 背公营私 附 下罔上 无宿道向化之志 有缔交死党之心 集诟顽顿而廉耻之风衰 冐没轻谗而 忠厚之行熄 方其平居高论阔议 真若可信 一旦遇利害 仅如毛发遽失其守 责 其立朝可观 临大节而不可夺也难矣 名节若此 朕何望焉 岂朕所以帅之者未至 欤 将狃于流俗而未易遽革欤 昔先王之盛时 在位皆节俭正直 德如羔羊 而风化 之所行 至于中林之兔罝 莫不好德 汉上之游 女无思犯礼 何其盛哉 朕甚慕 之 士大夫其思所以革心易虑 称朕意者 务敦实而去浮华 止奔竞而崇静退 使 廉耻之风 忠厚之行 蔼然著明 足以鼓动当世 则爵禄之加 何吝之有 22 诫谕士大夫敦尚名节诏 意大利哲学家 文化史理论家维柯中在他的著作 新科学 中提出 价值思维悖谬 同构 的观点 我想或许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理解周紫芝为供官诗的深层原因 维柯是 这样表述的 共同意识 常识 是一整个阶级 一整个人民集体 一整个民族乃至 整个人类所共有的不假思索的判断 社会是人类文化的最根本的载体 也是主体的所 在 社会的出现 集体的需要 集体的力量和意志 最终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也决 定着个人思维方式的发展 但是 当社会或集体处于非理性状态的时候 其文化创造及 价值思维方式也会发生集体性的认识论和价值论的错误 这种错误在其思维方式方面有 着结构上的一致性 对此 我称之为价值思维悖谬同构 从认识论和价值论来讲 亦可 称为悖论同构 23 显然 周紫芝大量献寿诗给秦桧父子是一种集体话语失权现象 并不足以说明竹坡 的人品卑劣 2 高压政治的影响 高压政治的影响 秦桧自从绍兴和议成 1141 年 更是权倾朝野 他擅权后 排除异己 不择手段 秦桧 阴险如崖井 深阻竟叵测 晚年残忍尤甚 数兴大狱 宋史 秦桧传 岳 飞 韩世忠是征战沙场 军功赫赫的大臣 赵鼎 张俊 皆高宗患难之君臣 尚且被秦 桧迫害 足见当时政坛的黑暗 宋曾敏行 独醒杂志 记载 绍兴讲解既成 上自执政 大臣 下至台谏侍从 以为非是者 稍稍引去 于是登显位 据要途者皆阿附时宰以为 6 悦 外之监司郡守或倾陷正人以希进 流入逐客之落南 其迹亦危 24其间 被罢官 流放 刑狱乃至杀戮者不计其数 士大夫们生命惨遭戕害 尊严完全委地 他们在道德 上沦落日益加剧 与此相对应的是 崇尚节义 以死扣节的人寥寥无几 北宋灭亡 李 若水殉国 金人相与言 辽国之亡 死义者十数 南朝惟李侍郎一人 25金人震惊的目 光和唏嘘声正构成了对士人的强烈反讽 对士人来说 外族入侵导致国破家亡 这种险 恶的政治环境使他们的命运走向了悲剧 反之 士人的道德精神的沦落又加剧政治环境 的沦陷 3 跻身仕途对周紫芝这个出身低微而贫穷的士人来说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跻身仕途对周紫芝这个出身低微而贫穷的士人来说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读书致仕 学而优则仕这是封建时代绝大多数知识分子的人生追求 在宋代 科举 制度发展得很完善 选拔人才的机制较为健全 这就给很多中下层知识分子提供了进入 仕途的机会 而周紫芝家境清贫 生活捉襟见肘 他在 答田劵示徐伯达 中云 仆行 年几六十 老稚逾百指 初无尺寸之田 常仰食于他人 盖世未有贫于此者 26物质上 需得到基本上的保障使得周紫芝在现实面前不得不低头 经济条件的窘迫使他放慢了追 求林泉之趣的脚步 周紫芝只有通过科举这一途径来获取仕进的机会 但是命运似乎给 他开了玩笑 此生三度试甘酸 27 多次的落榜 到了六十还没功名 周紫芝所留下的 诗文中 很大一部分就是与当时的一些名士以及馆阁之臣交游唱和之作 其中不排除他 为了结识更多的名流已拓宽自己仕进之路的动机 4 实用主义的政治主张 实用主义的政治主张 和战之争 一直是宋代政坛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 而在两宋之交 这种争论更是到 了白热化的地步 早在建炎年间 周紫芝在给皇帝上书时就指出 战 的不妥 主张发 展生产 在和战问题上 他一直是个主和主义者 周紫芝在建炎初贡京师时应诏上书 言 今金人盛强 凭侮中国 虽驱天下之兵以 协之 不足以当其强 竭天下之财以饵之 不足以厌其欲 尽天下之言以悦之 不足以 回其意 臣深思之不过一言 曰 上策莫如自治而已 28在这次上书中 周紫芝明确指 出朝廷用人不专所带来的恶劣后果 他对抗敌的李纲极为推崇 直接向皇帝建议应该专 任李纲 在和战问题上 周紫芝讲究从实际情况出发 也清醒地认识到当时朝廷的实力 对于当时兵士的战斗力极为怀疑 对于百姓的疾苦有比较深刻的体悟 如 十农养得一 兵肥 一兵唱乱千兵随 千家一炬无孑遗 莫养兵 养兵杀人人不知 道傍横尸人不 识 血流但见秦淮赤 29 这些都影响到他政治上倾向于主和 从 太仓稊米集 中所存 的周紫芝上给皇帝的策问以及奏章中来看 我们可以看出他不仅是一个实用主义者 而 且是很有政见的一个文人 高宗即位九年 1135 向天下寻求救国良策时 周紫芝在 拟廷试策一道 充分表现 出他卓越的政治才能 他在对策中指出 臣闻人臣以直谏为忠 人主以听言为明 此尧 舜三代不易之道也 臣独以谓不然 接下来周紫芝对于所谓的 直谏 和 听言 提出 了疑问与反驳 认为 言不贵直而贵在可用 言不贵听而贵在必行 30 这就无疑比以 7 前那些力死直谏的大臣们以及从谏如流的皇帝更加接近问题的本质 也可以看出周紫芝 对于时局与政坛的深沉担忧 此外 周紫芝一针见血地指出统治中关乎社稷民瘼问题的 症结所在 如统治者用人不专 统治队伍中存在的朋党倾向等等 他劝诫统治者应该以 民为本 体恤老百姓 指出买官卖官的不良风气 对于冗官冗兵政策给国家带来的负担 进行了有力的抨击 三朝两盟汇编 认为周紫芝的这种政见很有见地 记录了他的这篇 策论 此外 从个人情感来说 周紫芝受秦桧知遇之恩 秦桧爱其诗 颇厚遇焉 31 周 紫芝作为一个非进士出身的官员 做到枢密院编修官 已是超乎一般士人进阶时所能享 受到的待遇 李心传在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提到 五月庚子朔 右宣教郎枢密院编修官兼权实录院检讨官周紫芝知兴国军 紫芝不知 何时权实讨 非进士出身人为史官 前此未有 故出之 32 周紫芝在 时宰生日乐府四首 序中也提到秦桧对他的提携 岁十有二月二十有五日 太师魏国公之寿日也 某绵陋不才 加以门薄而 地寒 人微而器窳 如瓦釡嚢瓢 宜在草野 虽欲挽而致之与鼎俎笾豆之器 杂然 前陈于郊社燕享之间 有所不可 而钧播之下 万化斡旋 根荄飞走 并用无遗 前者 拔自筦库 置之省挞 俾司吏牍以主其藏 虽未得与鼎俎籩豆之器杂然前陈 固已不在草野间矣 感之私 无以自发 方且含茹吻颊之间 而不得吐会 都人士 夫奔走为寿 得不呈露 鄙素为下俚之辞 尾贺客而前 以谒钧庭之下乎 乃作乐 府四章再拜而献 33 鉴于 1141 1151 年这段时间正是秦桧在朝廷执掌大权 周紫芝这段时间的一路青云跟秦桧 的赏识提举就很有可能关系密切 周紫芝在 实录院种木 一文中都不忘提到 今大丞 相太师益国公以清净去杀之心 符胜主好生之德 罢兵以来 曾未数岁 而天下归仁焉 34周紫芝认为秦桧的主和政策给天下老百姓带来了和平 周紫芝对秦桧固然有一种感激的情愫掺杂在里面 但是周紫芝并非 老而无耻 也 不是毫无是非感的文人词客 秦桧上台后独揽大权 残害忠良等丑行却让周紫芝认清了 秦桧的真实面貌 周紫芝 后和御制诗 云 已通灌玉亲祠事 更有何人敢告 猷 桧怒其讽已 出之 35 出 的含义当为 出仕 即官员外任 因此 周紫芝在 1151 年被外任为监兴国军 周紫芝秩满后即奉祠乞居 隐身庐山 此外 周紫芝还在诗文中 教导儿子应该随缘自适 他的两个儿子均 力学不仕 书杂 可能出于其父的教训 周紫芝在词中也提到 为个蝇头 轻负青山约 表示自己为了功名而放弃了山水之乐 概而论之 我们对于周紫芝阿谀逢迎秦桧父子和他的主和倾向 应该以一种辨证的 8 态度来分析 既要看到他汲汲于功名的一面 又看到时代的影响以及周氏的政治态度倾 向于和平保民的一面 这样我们才不会因事而废人 因人而废文 9 第二章第二章 文学思想与文学主张文学思想与文学主张 周紫芝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成就斐然 而且他也注意在理论上进行归纳总结 竹坡 诗话 是其文学思想的理论总结 周紫芝在 竹坡诗话中 提出 作诗正要写所见 才能使读者身临其境 方得其妙 诗应有 气象 兴味 叙事有情致 富有 熔化之功 诗人选词用字要求 蕴藉 不露 风骨 事在语中而人不知 等 一 文学思想渊源概述一 文学思想渊源概述 一 地域文化的涵养 一 地域文化的涵养 周紫芝的家乡安徽陵阳是中华诗国的一方圣地 这里曾漂泊过屈子的孤舟 徜徉过 谢眺的吟骑 而且还酣醉过太白的诗魂 一千年间 三颗诗坛巨星相继攀升天宇 朗照 在陵阳的灵山秀水间 屈原在陵阳谪居九年 写下了数量不少的关于陵阳的文字 如 当 陵阳之焉至兮 淼南渡之焉如 哀郢 八百年后 青年诗人谢朓 464 499 来到陵阳 附近的宣城当太守 这里的佳山胜水激发了他的灵思妙想 谢眺创作了一批 圆美流转 如弹丸 谢眺语 的清新自然的诗作 当另一颗煌煌的明星升起在陵阳山上时 已是 250 多年以后 李白大约在天宝十二年 753 左右来到陵阳 他在此地逗留期间不断漫游于宣 城 秋浦之间 舒溪 青弋江及陵阳 敬亭一带的佳山胜水与厚重的人文氛围 令他着 迷 李白在这期间接连创作了百余首诗歌 占到传世诗作八分之一以上 其中有关陵阳 及舒溪的佳作不在少数 如 为余话幽栖 且述陵阳美 天开白龙潭 月映清秋水 黄 山望石柱 突兀谁开张 黄鹤久不来 子安在苍茫 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 水兼期同游因有此作 周紫芝自小就生活在这个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的陵阳 深受这些宝贵的精神文 化遗产的濡染 沐浴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 对诗文非常感兴趣 他在 太仓稊米集 自 序 中提到 昔余为童子未冠入乡校学科举文 喜诵前人之文与诗 往往为之废业 周紫芝因此受到他人指责 却 自是好之不衰 如人饮酒 日甚一日 同上 做到 竹 坡于书 无所不读 发而为文章 不让古作者 36 二 学问实出元祐 二 学问实出元祐 周紫芝在陈述自己师承时言 某受性愚陋 才不逮人 固尝妄意于此 以为生乎同世则见而师之 生乎异世 则闻而师之 要在自鞭其后而已 与之既久 不能望其涯涘 则又自悔 以为前人 不可得而见 当有传道受业 得法于诸公者 求之甚力 晩得姑溪李先生 37 10 在这里 诸公 所指的主要是元祐诸公 包括张耒 李之仪 翟公异 吕好问等当 时的文人名士 1 其诗法得益于张耒 李之仪等元祐学人 北宋中后期 宋代文坛盛行瑰奇险怪之风 针对这一不良现象 张耒提倡 江河黄 淮之水 顺道而行 答李推官书 不求奇而奇至 同上 的自然天成之文 要求 文章要 满心而发 肆口而成 不待思虑而工 不待雕琢而丽 贺方回乐府 序 语言上极力强调 词达 主张 明白条畅 这对周紫芝追求自然平淡的诗风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他曾自言 余年十二三岁时 已不喜为儿曹嬉戏事 闻先子与客论书 常从 旁窃听 往往终日不去 是时张文潜为宣守时 时得所为诗 诵之辄喜 自是见俗子诗 必唾而弃之不顾也 逮今三十四年 38 苏门学人李之仪对周紫芝十分欣赏 并用心栽培他 周紫芝记载了这段问学于李之 仪门下的经历 政和四年秋 1114 年 七月 始见公于姑孰 今安徽当涂 谒入 顷之乃出 坐未即席顾谓仆曰 子慕元德秀之为人耶 鲁山文章事业见于后世 而盛德高行乃 与颜闵争辉 已而颂余所贽之文 一见以为可教而与之进焉 为留十日而后辞以 归 自是无十日不通书 公亦不倦酬报 39 此外 周紫芝在 竹坡诗话 中不仅记载了苏轼对于诗歌的一些见解及有关掌故 还记录了苏轼的一些生活细节 反映苏轼在当时广受欢迎 同时也说明周紫芝受元祐诗 坛的影响颇大 2 周紫芝与江西诗派往来密切 对江西诗派的主张倍加赞赏 太仓稊米集 之名 就是取黄庭坚 文章直是太仓一稊米耳 之意 周紫芝认为黄庭坚的文章可与司马迁 扬雄 刘向之辈相为表里 黄诗足可与杜甫 苏轼之诗媲美 周紫芝认同黄庭坚所持的 文道关系 文学是为道服务的 地位是卑微的40 他将杜 苏 黄三家并列 充分肯定黄 庭坚的文学成就 在 竹坡诗话 中对于江西诗派的诗学主张多有提及和肯定 如 点 铁成金 夺胎换骨 法等 周紫芝还曾从游于江西诗派的著名人物吕本中41 与曾为山 谷门下的元具茨交好 二 文学主张述评二 文学主张述评 周紫芝在南渡之初颇有诗名 其诗清丽典雅 虽梅圣俞当避路 在山谷 后山派中 亦为小宗矣 42 始余来东南 闻士大夫诵宰掾周公少隐诗文 每击节赏叹 以谓清新 伟丽自成一家 43 对于这样一位颇受赞赏的文人 笔者至今尚未见学术界对于他的文学 思想进行论述 因此 整理周紫芝的文学主张还是有必要的 下面具体分析周紫芝在诗 文集中所体现的文学观 11 一 一 提倡自然平淡的诗风提倡自然平淡的诗风 宋代诗学理论的一个突出特点 是对 平淡美 的崇尚 追求一种淡泊从容 超尘 脱俗的境界 平淡美成为宋代诗歌创作追求的典范 这种追求平淡的风尚集中反映在梅 尧臣 欧阳修 苏轼 黄庭坚等人的作品文论中 如 作诗无古今 唯造平淡难 梅尧 臣 读邵不疑诗卷 因吟适情性 稍欲到平淡 梅尧臣 依韵和晏相公 重以平 淡若古乐 听之疏越如朱弦 梅尧臣 和绮翁游齐山寺次其韵 其顺情玩情为之诗 则平淡邃美 读之令人忘百事也 梅尧臣 序 以闲远古淡为意 欧阳修 六一诗话 所贵乎枯淡者 谓其外枯而中膏 似淡而实美 苏轼 东坡题 跋 评韩柳诗 大凡为文 当使气象峥嵘 五色绚烂 渐老渐熟 乃造平淡 苏轼 出自 竹坡诗话 平淡而山高水深 黄庭坚 与观复书 梅 欧 苏 黄等人所指的 平淡 是一种神闲气定 不动声色的情感的淡然 这 也是周紫芝在文学上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 周紫芝主张 锻炼之极乃造平淡 街谈 巷语 皆可入诗 作诗到平淡处 要似非力所能 皆出自 竹坡诗话 在这种文学 主张指导下 周紫芝创作的诗歌与当时江西诗派之末流的诗歌是有很大区别的 无江西 诗派拾人牙慧 典故连篇 形象枯竭的弊端 如 题湖上壁 寒食风埃满客巾 西湖 烟雨送愁频 日高未起鸟呼梦 春晚不归花笑人 清新流丽 别有思致 二 作诗讲究格律 二 作诗讲究格律 周紫芝认为作诗应 先严格律再讲句法 自言得教于张耒 李之仪 如五言 日日 湖边鹭 频来我不嗔 故山无百里 客舍逐三春 红落含桃过 青垂小杏新 光阴花委 地 漂泊燕依人 嗔 春 新 人 四字押平声韵 第二联与第三联讲究对仗 故 山 对 客舍 百里 对 三春 红 对 青 落 与 垂 过 与 新 相 对 格律句法严整 流走 自然平实 境界清新可喜 在后代学者看来 周紫芝在 竹坡诗话 中提出的论诗标准有失偏颇 诗话中对于 苏 黄的理论太过维护 态度偏激不但拘泥于江西诸人点化之说 而且常争一字之奇 一联之胜 甚至说 作诗先严格律 然后及句法 太仓稊米集序 将重形式的弊 病推向极端 44 不过 周紫芝自己的诗却如钱钟书所言 沾染江西诗派的习气却不很深 不堆砌典故 以 爽利见长 45 三 诗歌应该反映现实 三 诗歌应该反映现实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 文道关系一直是个极其重要的论题 早在孔子时代就有 诗 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 及 事君事父 的巨大功能 体现了儒家更看重的 是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周紫芝受这一传统文学思想的熏陶 认为 文章一小技 于道 未为尊也 使有补于世教 犹殆庶几 不然徒费纸轧耳 周紫芝生于元丰年间 来自下层 对于百姓的疾苦深有感触 还曾受苏门诗人张耒 李之仪等人的影响与教益 其诗风与江西诗派大不相同 其古诗颇多反映现实之作 如 输粟行 写农民为养活官兵输尽膏血 而士兵不能抗敌 反而专事残害百姓 双鹊行 12 秣陵行 等反映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菖莆山子歌 谴责花石之役 都比较深刻 对于他的 五禽言 钱钟书先生予以了高度评价 宋人里梅尧臣这类诗颇多 宛 陵集 卷四 禽言 提壶鸟 卷十四 啼禽 卷二十 啼鸟 卷四十八 闻禽 等 苏轼也学梅尧臣做了 五禽言 黄庭坚做了 戏和答禽言 而周紫芝的 禽言 比他 们的都写得好 46 在周紫芝的禽言诗里 反映老百姓的疾苦和生存的艰辛 揭露统治阶 级对劳动人们的残酷剥削 如 云穰穰 麦穗黄 婆饼欲焦新麦香 今年麦熟不敢尝 斗量车载倾囷仓 化作三军马上粮 婆饼焦 拟声言情 以民歌风味状农家贫困 这 种禽言诗在竹坡之前较为少见 四 尚 清 的审美情趣 四 尚 清 的审美情趣 清 是宋代文人极为普遍的审美理想 周紫芝对于 清 极为崇尚 不仅其论诗 主张强调一个 清 字 周紫芝评价他人诗词甚至人品时 也是以 清 作为最高的审 美标准 此外 对 清 的这种喜好也使他最终从学小晏词中走出 在众多的词家词集 中能有一块自己的园地 周紫芝尚 清 的审美理想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 以 清 论人 魏晋士人爱美 以 清 对人的容貌气质美作一个评判标准 如 世说新语 中 卫璀神清 杜又形清 清 在这里 是对容貌和气质的很高评价 又如 祖东海太守承 清淡平远 王坦之 少居名位 不顾财利 清虚淡泊 动修礼 典 卢钦 等等 不一而足 周紫芝秉承了这一文学传统 如 余尝论羊叔子 其风流 清 尚有绝世之称 47 颇似韦应物 至其骨清 而气秀 48 以 清 作为品评人物的最高 标准 2 以 清 论文艺 这是周紫芝尚 清 思想表现得最突出的地方 清 作为一 个古老的诗学命题 从曹丕的 气之清浊 有体 典论 论文 到陆机的 箴顿挫而清 壮 或清虚 以婉约 文赋 等 再到刘勰的以 清 评诗 如在 才略 称曹丕 乐 府清越 时序 称 简文勃兴 渊乎清峻 等等 最后 清 成为文学领域中著名的 论诗标准 周紫芝也喜以 清 来评诗 如评元勋 具茨笔力扛九鼎 坐遣清 诗入山骨 49 在 见王提刑 中先谈到 韩柳元白刘梦得之辈 其风流骚雅 清艳 俊发 自有体制 读之可喜 味之无穷 又提到王提刑的长篇丽句 往时故人语 闻阁下之长篇丽句 竦 然心动 以为风樯阵马 未比清雄 回雪流风 自成平淡 50 又如 作诗不务讥刺 清 淡 古雅有韦应物孟浩然之风 51 恭惟标韵清高 文词古雅 52 尝恨其不得从游于往 昔无事之时 而不知其清雄 妙丽之姿 犹能诵参寮清顺辈诗 语意清绝 亦足自娱 53 周紫芝每每以如 清丽 清雄 清绝 清高 清劲 等来论诗词 体现了他传统 的论诗标准 13 第三章 竹坡词分类述评第三章 竹坡词分类述评 列夫 托尔斯泰说 我知道永远没有人会说出我要说的 倒不是因为我要说的对于 人类异常重要 而是因为生活的某些方面对于别人来说毫无意义 只有我一个人 由于我 的文化修养和性格上的特点 每个个性所固有的特点 才认为是重要的 54因此在题材的 选择上 总是这样那样地反映着作家的个性特征 竹坡词从题材取向来说 大致可以分为 别离相思 登临凭吊 羁旅思乡 闲适隐居 咏物祝寿 友朋赠答等等 下面拟对其中几 种题材进行内容分析 一一 艳艳 情情 词词 情感是诗的天性中一个主要的活动因素 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 也没有诗 55 而关 于男女两性之间的感情又是人民普遍用来表达的和追求的一种感情 较之同时代的词人 的词作 竹坡词的确显得词境不高 格调低抑 但考虑到他们的生活基础不同 经历各 异 眼界有别 我们理应允许各种情况并存 就如冬梅与秋菊开着不同的花朵 我们都 会赞赏二者的美 而人的生活和精神需求也是丰富多样的 别离相思之情是竹坡词中一 种重要的感情描写 这类词在竹坡词中大概有三四十首之多 占竹坡词的四分之一强 同时 这也是竹坡词最为时人和后人所赞赏的部分 这部分词尽管在传统的相思离别的 范畴中少有新的开创 但其写情的艺术水准很高 这类艳情词大多为小令 中调而少有 慢词 滑稽小传序 中言 余昔游士大夫间 当酒杯流行 歌正乐阕 堂上客醉 谐戏杂出 之 56这是周紫芝早年生活的一个侧面写照 也是滋生艳情词创作的土壤 一 貌兄弟而年父子也 学词初期的模拟之作 一 貌兄弟而年父子也 学词初期的模拟之作 周紫芝在 书自作长短句后 中云 余少年时 间作长短句 殊不能工 常戏自评 之 以谓视古今诸家乐府 盖貌兄弟而年父子也 57这段话道出了竹坡初学作词的情形 周紫芝幼时 酷喜小晏 时有似其体制者 竹坡词 他标举的三篇 鹧鸪天 不仅 在立意结构上模拟小晏 用词取色也亦步亦趋 兹不具体分析 下面我们来看看竹坡词 中其他酷似小晏的词 清歌忆去年 共唱秦楼曲 门外月横波 帐里人如玉 秋风吹彩云 梦断惊难续 别调不堪闻 红泪销残烛 生查子 此词不仅与小晏词情事相仿 是回忆与歌女别后相忆的情景 而且化用了几首小晏词的 意境 采用的结构都是由回忆进入往日的情境 接下来是对细节的描写 在皎洁的月光 下共唱秦楼曲 最后又回到现实 这里 门外月横波 帐里人如玉 秋风吹彩云 梦断 14 惊难续 化用晏词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 曾照彩云归 蝶恋花 之意境 最后一句 红泪销残烛 化用小晏 红烛自怜无好计 夜寒空替人垂泪 蝶恋花 之 意 整首词尽管有情事 有人物 有场景 在描写上也趋于细腻工整 但在意象的选用 上 如 彩云 红泪 残烛 等都是小晏词中常见的 没有自己的新见 而且其结 构的体式也与小晏词无多大区别 故竹坡 晚年歌之 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警械保养方案(3篇)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专业知识试卷:人工智能伦理标准解析
- 2025年网络编辑师考试网络编辑网络内容审核与合规性评估能力试题
- 2025年台湾地区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安专业科目试题集锦
- 培养终身学习者从动机出发
- 12月10日世界人权日重点解读
- 教育技术应用促进医教协同发展研讨会
- 教育技术融合的未来数字教材与智能评估的协同发展
- 教育工具的互动性游戏化视觉设计的关键因素
- 商业领导者如何激发员工的学习动力
- 幼儿园晨间活动教研培训
- 浙江省建设工程检测技术人员(建筑材料及构配件)认证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农村土地墓地买卖合同
- 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分析
- 劳务派遣员工离职协议书 (2024年版)
- 升学宴会模板
- 2024至2030年中国聚脲涂料行业市场发展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 DB11∕T 420-2019 电梯安装、改造、重大修理和维护保养自检规则
- 十年(2015-2024)高考真题英语分项汇编(全国)专题 22 完形填空(新高考15空)(学生卷)
- JTJ073.1-200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 养护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