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肌的单收缩和复合收缩.doc_第1页
骨骼肌的单收缩和复合收缩.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课 骨骼肌的单收缩和复合收缩一、 实验目的和原理1. 目的:用不同频率的电刺激(最大刺激强度)作用于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观察刺激强度和收缩反应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复合收缩的形成过程。2. 原理:.不同的刺激频率可使骨骼肌出现不同的收缩形式。 因为骨骼肌机械收缩反应时程远比不应期长(这一点与心肌不同),也就是说,增加刺激频率可以出现机械收缩的融合。 若刺激频率较低,刺激间的时间间隔大于肌肉缩短期和舒张期的时间,则肌肉出现一连串的单收缩(single twitch) 若刺激频率逐渐增加,刺激间隔逐渐缩短,肌肉的收缩反应可以融合,如果后一个刺激落在前一个收缩的舒张期内,则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 如果后一个刺激落在前一收缩的缩短期内,肌肉处于持续的收缩状态,则产生完全强直收缩。神经肌接头兴奋传导机制: 1)动作电位在神经上的传递(给神经一个有效刺激阈上刺激) 2动作电位引发终板电位,综合达到阈电位,引发肌肉动作电位 3)肌膜的动作电位通过兴奋收缩耦联机制引发肌纤维收缩。(肌纤维收缩总是在动作电位发生数秒后才开始出现)神经肌接头兴奋性传递过程当运动神经元处于安静状态时,神经末梢少量囊泡释放,不能对肌细胞产生明显影响。当运动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时,神经末梢兴奋发生去极化,接头前膜上Ca2+通道开放,细胞外液中Ca2+内流,触发囊泡移动,并释放Ach。Ach通过突触接头后膜,与Ach受体结合,使Na内流,后膜去极化,形成终极电位。若总和达阈电位,则引起肌肉动作电位。二、 实验对象:蟾蜍三、 实验步骤:1、 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过程见实验一,强调一下注意事项(1) 标本制备完后,先检测机能,后将标本放入任氏液中,待其兴奋性稳定后再进行实验。(2) 股骨保留1/22、 实验装置的连接与使用1) 换能器,肌槽固定 2) 标本放置 坐骨神经与电极 股骨固定 线与换能器,弹簧片3) 连线 刺激输出 换能器连线4) 进入电脑操作系统: 采样,调基线,纪录,标记,存盘,剪贴,打印3、 观察项目1) 找出最大刺激强度频率调至增加刺激强度,阈下刺激 阈刺激 阈上刺激 最大刺激强度 观察肌肉收缩曲线的幅度(同一放大倍数)2) 分别描记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的肌肉收缩曲线四、 注意事项:1、 标本制备过程中,尽量避免一些对神经损伤的操作2、 标本制备完成后,必须放在任氏液中浸泡,使标本兴奋性稳定3、 换能器的方向,连线松紧度4、 要让肌肉有一定的休息时间,保护标本机能。五、 问题思考1、 为什么达到最大刺激强度后,肌肉收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