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战略管理期末作业 20131053 陈彦曌企业战略联盟理论综述摘要:本文综述了迄今为止国内外战略联盟研究的一些主要理论,包括交易费用理论、资源基础理论、社会网络理论、组织学习理论、博弈论、社会资本理论等,并作了较全面的总结和评述。文中着重指出,有效的联盟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挑战,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以减少联盟的失败率,使联盟成为名副其实的增长工具。0 引言所谓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相互之间合作的安排,通过共享资源改进它们的竞争地位和绩效1 Hitt M A, Dacin M T, Levitas E,Arregle J L, Borza A. Partner selection in emerging and developed market contexts:Resource-base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perspectives.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0.43:467-499。战略联盟是资源和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所以对战略联盟的研究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在21世纪动态的竞争环境中,竞争全球化,技术创新速度加快,具有竞争所需一切资源的企业很少,企业间的合作不断增加,合作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其形式越来越多样,战略联盟成为除通常采用的并购、联合、参股等合作形式外另一种重要的合作形式。据统计,公司间形成战略联盟的比率在近几年急速增长2 Dyer J H, Kale, Singh H. How to make strategic alliances work. J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2001. 41(4): 7-43,战略联盟的数量在2000年仅一年间就“爆炸”到超过102,000个3 Schifrin M. Is your company magnetic. Forbes, 2001. May 21: 16。有人估计,在1996到1999年问,收入20亿美元以上的美国公司平均每家形成了138个联盟4 Schifrin M.Partner or perish. Forbes, 2001. May 21: 26-28。现在,世界500强企业平均每个企业的主要联盟有60个。这些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竞争发生在企业联盟之间,而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联盟战略有创造价值的多种来源。这些来源包括规模经济、有效的风险管理、成本有效地进入市场和从合伙人处学习5 Alvarez S A, Barney J B. How entrepreneurial firms can benefit from alliances with large partners.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2001. 15(1): 139-1486 Kogut B, Joint ventures: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perspective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8. 9: 319-332,以及帮助公司减少交易费用、应变不确定的环境、减少组织对不受其控制资源的依赖性,成功地在多变的市场中重新定位等7 Das T K, Teng B-S. Risk types and interfirm alliance structure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1996. 33: 827-8438 Das T K, Teng B-S. Instabilities of strategic alliances: An internal tensions perspective. J Organization Science, 2000.1l: 77-1019 Poter M E, Fuller M B, Coalitions and global strategy. In Poner, M.E.(ed), Competition in global industriesM .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8610 Spekman R E, Forbes T M, Isabella L A, MacAvoy T C. Alliance management: A view from the past and a look to the future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1998. 35: 74777211 Young-Ybarra C, Wiersema M. Strategic flexibility in inform ation technology alliances: The influence of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and social exchange theory. J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9.10: 439-459。从不同的理论出发,研究者解释了联盟的形成,并对联盟的管理进行了分析。本文着重对国内外战略联盟研究的一些主要理论,包括交易费用理论、资源基础理论、组织学习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博弈论和社会资本理论等,作较全面的总结和评述,以有利于对战略联盟问题的进一步研究。1. 交易费用理论战略联盟是处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的组织形式, 战略联盟的出现也可以从交易费用的角度做出解释, 市场交易为企业节约了组织成本但带来了较高的交易成本, 内部化为企业节省了交易成本但带来了较高的组织成本, 战略联盟的交易成本和组织成本则处于中间状态, 在理论上可实现交易成本与组织成本之和的最小化, 因此, 战略联盟可能是一种比企业和市场更经济的一种组织形式。Lorenzoni和Lipparini(1999)的实证研究得出,领导性的大公司能通过重复的、与主要供应商相互信任的关系降低总的合作生产成本12 Lorenzoni G, Lipparini A. The leveraging of interfirm relationships as a distinctive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y: A longitudinal stud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9.20:3l 7-338。在对联盟形成后的管理方面,交易成本理论关注的核心是:公司控制联盟成本的能力大小。联盟的成本发生在合伙人分担任务、通过共同的决策网络进行合作交流13 Gulati R, Singh H. The architecture of cooperation:Managing coordination costs and appropriation concerns in strategic alliance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8 43:781-81414 Gulati R, Alliances and networks.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8. 19: 293-317。以及谈判并制定有条件的契约和处理违约等过程中15 Heide J, John G. Alliances in industrial purchasing: The determinants of joint action in 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s.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90. 28:24-3616 Parkhe A.Strategic alliance structuring: A game theoretic and transaction cost examination of interfirm cooperation.J Academy of man agement Journal, 1993. 36:794-82917 Young-Ybarra C, Wiersema M. Strategic flexibility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lliances: Tlle influence of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and social exchange theory.J Organization Science,1 999. 10:439-45918 Gulati R, Does familiarity breed trust? The implications of repeated ties for contractual choice in allianc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1,1995. 38:85-l12。Parkne(1993)的研究得出,对于联盟承诺的无法回收的投资与联盟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负相关19 Colombo, M.G., “Alliance form: A test of the contractual and competence perspectiv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 vol. 24, No.12, 2003: 1209- 1229.20 Hitt M A, Ireland R D,Camp S M, Sexton D L. 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Entrepreneurial strategies for wealth creation.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1.22(Special issue):479-491;Young,Ybarra和Wiersema(1999)的研究得出,抵押品的安排与联盟的战略弹性(Strategicflexibility)正相关21 Ireland R D, Hitt M A, Camp S M, Sexton D L. Integrating entrepreneurship actions and management actions to create firm wealthJ.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2001.15: 49-6322 Amit R, Schoemaker P. Strategic assets and organizational rent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3. 14:33-4623 Barney J B.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1. 17:99-12024 许树沛.试论战略联盟中的人力资源整合.南开管理评论,2001.4(4):202425 Roth K. Managing international interdependence: CEO characteristics in a resource-based framework.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5. 38:200-23126 Ireland,R.D., Hitt, M. A.& Vaidyanath, D. , Alliance Management as a Sourc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Management, vol. 28, No. 3, 2002: 413- 446.27 Das, T.K.&Teng,B.S.,A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Strategic Alliances, Journal of Management, vol . 26,No. 1, 2000b: 31- 61.28 巫景飞.企业战略联盟: 动因、治理与绩效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24 29 Ahuja G, Collaboration networks, structural holes, and innovation: A longitudinal study. Adm 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000.45:425-45530Madhok A, Tallman S B. Resources, transactions and rents: Managing value through interfirm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s.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8.9:326-33931Ahuja G. The duality of collaboration: Inducement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formation of interfirm linkag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21:317-34332Tsai W,Ghoshal S,Social capital and value creation:The role of intrafirm networks.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8.4l:464-47633 Powell W W, Koput K W,Smith-Doerr L. Interorganizational collaboration and the locus of innovation: Networks of learning in biotechnology.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6.41: 116-14534 刘军.社会网络分析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46-4935Gulati.Alliances and Network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8,19( 4) : 293-31736 Dyer J H,Nobeoka K. Creating and managing a high-performance knowledge-sharing network:The Toyota cas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21:345-36737 Zack,Michael H,Developing a knowledge Strategy.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999.41:125-14638 法 皮埃尔杜尚哲( Pierre Dussauge),贝尔纳加雷特 (Bernard Garrette),李东红,战略联盟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5239 Hamel,G., Competition for Competence and Inter- partner Learning with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 No.12, 1991: 83-103.40 Simonin, B. L., The Importance of Collaborative Know- how :An Empirical Test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vol. 40,No. 5, 1997: 1150-1174.41 Doz,Y.L.,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in Strategic Alliances:Initial Conditions or Learning Processe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17, 1996: 55- 83.42 Anand B N,Khanna T, Do firms learn to create value?The case of allianc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21:295-31543 Barkema H G,Bell J H,Penings J M. Foreign entry,cultural barriers,and learning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6,17:151-16644 Kale P,Singh H,Perhnutter H. Learning and protection of proprietary assets in strategic alliances:Building relational capital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21(Special issue):217-23745 Shenkar O,Li J.Knowledge search i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venturesJ.Organization Science,1999.10:134-14346 Hamel G Competition for competence and inter-partner learning within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1.12:83-10347 陈国权,马萌.组织学习的过程模型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0.3(3):l5-2348 简汉权,李恒.战略联盟的形成机制非零和合作博弈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8(19):17-1849 单泪源,彭忆.战略联盟的稳定性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0.14(3):76-7950 Ireland, R.D., Hitt, M.A.Vaidyanath, D., Alliance Management as a Sourc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J. Journal of Management, vol. 28, No. 3, 2002: 413- 446.51 Tasi, W. ,Ghoshal, S., Social Capital and Value Creation: The Role of Intarfirm Network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 vol. 41,No. 4, 1998: 464- 476.52 任旭,基于社会交易理论的企业战略联盟演变机理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7.53 张延峰,战略联盟中信任、控制对合作风险的影响及其组合绩效研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54 陈耀,生步兵,供应链联盟关系稳定性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9(7).55 Das,T. K.& Teng, B. S. , Managing Risks in Strategic Alli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vol. 13,No. 4, 1999: 50- 62.。但该理论在联盟领域的一个重要缺陷在于它过分强调了联盟各方交易费用的最小化, 而将其他因素视为不变( Colombo, 2003) , 在新经济的条件下, 企业能赢得竞争的关键在于价值创造能力, 在于未来的战略利益与竞争力, 而不是短期的财务成本与绩效指标。交易费用理论将在企业联盟研究中失去用武之地。2. 资源基础理论资源基础观认为, 企业资源是取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公司是不同种类资源的集合体(与公司有半永久性联系的有形和无形资产)。“资源”这个词代表着公司控制的所有资产、能力、信息和知识。从联盟中获得信息、技术和市场进入的途径。这些都可以被认为是资源。广义上社会资本也是一种资源。上述这些资源使公司有能力选择和实施战略来加强组织的效率和有效性。有价值的、稀有的和难以完全模仿的资源形成了竞争优势的基础。在对联盟形成后的管理方面,资源理论认为,在获得互补资源后如何整合这些资源直接影响到联盟的工作顺利开展、联盟目标的实现和联盟优势的体现等问题。在资源整合中,因人力资源涉及到权力分配、知识共享、知识学习转移以及企业文化等复杂问题,所以对人力资源的成功整合直接关系到联盟的绩效。许树沛(2001)在分析战略联盟特征的基础上,就战略联盟中的人力资源整合问题提出了四点设想:联盟经理层的整合、联盟员工的整合、联盟联系渠道的整合和文化整合。传统战略研究揭示企业应该在内部特征(优势和劣势)和外部环境(机会和威胁)间寻求战略配合。这种战略管理的分析范式通常强调企业的竞争环境和竞争位势。资源理论的观点正好与此相反,非常重视企业内部的资源联盟形成和联盟执行等战略的选择受企业长期累积资源(Resource stocks accumulated across time)的影响,换句话说,是企业的资源决定了企业能做什么,而不是企业想做什么,因此资源是构筑战略的关键模块。由此,企业应多关注于自身的资源而不是仅仅注重竞争的环境。Ireland、Hitt 和Vaidyanath指出战略联盟是企业资源的重要来源, 并认为联盟是用来建立一个单独企业不能创造的价值创造集合。资源基础观比较适合解释战略联盟, 因为企业在本质上就是利用联盟获取别人有价值的资源 。只要企业能从联盟伙伴那里获取异质的资源, 它就不想离开联盟, 因此, 只要联盟能向合作各方提供它需要的资源, 联盟就可以维持稳定。与强调交易成本最小化的交易费用理论相比, 资源基础理论的分析单位不是交易而是资源, 分析的理论逻辑不是成本最小化, 而是强调通过聚集和使用有价值的资源来实现公司的价值最大化( 巫景飞, 2007) 近年来,有关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一般研究逐渐将分析的重点从企业外部转向了企业内部,资源被视为企业进入市场并参与竞争的平台。资源理论解释了企业的资源是如何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中驱动企业获取绩效的。资源理论将企业的社会网络、知识视为企业的资源。因此社下文谈到的社会网络理论和知识与组织学习理论,本质上是资源理论在某一方面的深入阐述。这样,广义的基于资源的观点涵盖面相当大,它受到了当前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3. 社会网络理论在解释联盟形成方面,社会网络理论(Socialnetwork theory)认为公司所在的社会环境是一个关系网。公司和网络参与者间直接和间接的联系 ,以及它们之间的资源关系 ,都影响着公司各方面的能力。如创新能力、增长能力 和可信度 等。所以公司的社会关系、公司所在的社会网络特性和公司在网络中所处的地位,对公司绩效有着很大的影响,创建有利于公司竞争的社会环境,联盟是很好的选择。社会网络理论对战略联盟的深层次研究提供了可能。社会网络分析的关键在于把复杂多样的关系形态表征为一定的网络构型,进而从结构和功能的交互作用入手,揭示网络结构对置身其中的各类成员的功能的影响,具体到企业研究而言,战略联盟的研究在引入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之后主要呈现出两个新的特点,一是在研究内容上,联盟的研究由只关注联盟及其成员的自身因素,上升到关注联盟所置身的微观企业条件、中观产业状况、以及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等全局性因素 ; 二是在研究层次上,对联盟的研究由个体及双边关系层次上升到网络层次。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学者们逐渐意识到基于社会网络理论来对企业展开研究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度。社会网络理论为研究联盟参与者之间的双向关系、联盟内的一些复杂关系和结构,如知识的产生、转移和整合,学习网络的创建、实施和演化,网络的结构发展等,提供了有用的分析工具。Dyer和Nobeoka(2000)指出,网络的演化是从较弱的二维联系到较强的网状结构,在产生、转移和整合知识方面网络比在公司内部更有效。Powell,Koput和SmithDoerr(1996)的研究表明随着研究发展性联盟的数量增加,或管理R&D和其他合作形式的经验增加,今后形成非R&D形式的合作数目将增加,公司的中心地位将增强。未来的关系组合更多样化圆。Tsai和Ghoshal(1998)指出,业务单元在社会关系中的中心度和它公认的可信度与它的资源交换整合成正比。社会网络理论还被用于分析公司在关系网络中地位的动态变化过程。这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联盟内各方联系的本质和一些结构特征。但正如Salancik所言:网络理论很容易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危险。因此需要与其它理论结合运用。4. 组织学习理论在企业的整个资源体系中,知识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战略性资源。因此,对知识资源的识别、获取和学习以及对组织结构的调整更有利于知识的转移、学习,是联盟创造价值的基础。知识与组织学习理论对此问题作了深入的阐述。组织学习理论认为隐藏在资源、能力的背后, 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是企业的知识以及与知识密切相关的学习。企业有多种不同的学习途径, 战略联盟是企业开展组织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战略联盟为联盟成员提供了内部化别人技能的机会, 可以提高它的竞争地位。Simonin专门研究了企业是如何从战略联盟中学习的, 通过对151 个公司的观察, 研究发现企业可以开发利用联盟内的合作诀窍知识, 然后用这些知识来获取更大的利益。组织学习与联盟稳定性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联盟企业不必担心对方的学习,Doz研究表明相互学习有利于促进联盟成功, 而较少学习导致联盟失败。在对联盟形成后的管理方面,知识与组织学习理论的研究表明:很多公司不但希望通过联盟获得互补资源,而且希望能够学习这些能力。联盟的类型影响公司从联盟中学习:合资形式的学习效果比特许形式强,R&D 的合资比其他形式的合资学习效果强。Simonin(1997)建立了一个公司从战略联盟学习的模型,提出用知识改善业绩的方法。联盟的形成仅为企业提供了学习的条件,联盟双方的文化差异、先前的经验、公司的吸收能力、知识类型、学习的壁垒以及联盟双方的特性、关系会影响学习的效果。研究表明,联盟合伙人间文化差异越大,联盟的寿命越短;合伙人双方先前拥有的跨国合作经验有助于联盟的成功;合伙人间的关系资本越多,学习达到的程度越好,而双方保护自己核心资产的能力就越强。Shenkar和Li指出,一般公司趋向于通过合资形式而不是协议投资形式获得隐性的深层的知识。学习能力同时影响公司在联盟中的地位及公司对联盟的投入程度。公司的吸收能力决定了它对联盟创新投入的资源。Hamel(1991)的研究表明,合伙人学习能力的不同,学习是否对称会影响合伙人协商的能力,公司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公司对联盟管理的手段。陈国权等(2000)对现有的组织学习过程模型进行分析,指出其不足并加以改造,建立了修正的组织学习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分阶段讨论了影响组织学习的各种障碍,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并作了案例分析。学习是合作竞争更深层次的目的。在联盟目标实现过程中,如何保护自己企业的专有知识不被竞争者获取、又能学习到自己所需的知识是企业追求的目标。这对联盟的成功乃至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知识与组织学习理论为不断建立新的学习模型、学习学习机制,为联盟的学习、管理的改进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意义,并大大丰富了人们对于战略联盟的研究。5. 博弈论在解释联盟形成方面,博弈论中的“非零和博弈”与“合作博弈”理论给了企业经营者重大的启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不变规律,然而竞争的手段和战略却多种多样。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各行业的竞争越来越相互交织,企业只有随时警惕竞争环境的变化,正确判断何时与对手合作、何时与对手竞争,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掌握先机把握主动,不断提高竞争能力。在一些行业,由于市场竞争的不完全性和规模经济的依旧存在,市场竞争变为几家企业集团的博弈。简汉权等(1998)用非零和合作博弈观点讨论了战略联盟的潜在驱动力量和战略联盟的形成机制。在对联盟形成后的管理方面,博弈论提供了进行战略联盟中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的决策理论基础,博弈论被广泛用于分析企业之间的合作效果。单汨源等(2000)提出,战略联盟的稳定性问题其实质是虚拟成员组织之间的相互依赖决策问题。他们根据利益分配结构,分析了四种多组织成员的博弈模型,并借助这些模型,对战略联盟的稳定性进行讨论,指出需注意的问题将博弈论的运用从原来分析双方的战略博弈扩展到了分析多成员的合作从而扩大了博弈论的运用范围。但是正如有些学者所言博弈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联盟各方的沟通没有考虑联盟运作环境的动态变化,也没有认识到联盟参与者的战略动机也是会变化的。此外,博弈理论把公司简化为单个的角色,忽视了联盟个体的内部差异。6. 社会资本理论自法国社会学家Pierre Bourdieu( 1985) 第一次提出社会资本的概念以来, 社会资本被大量应用于联盟稳定性研究, 取得了很多有益的成果。如Ireland、Hitt 和Vaidyanath也强调为了使伙伴间合作关系最大化, 必须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伙伴关系;Tasi和Ghoshal研究发现社会资本与组织间资源交换呈正相关关系, 这有利于联盟稳定;任旭从社会交易的角度对联盟的演变进行了研究;张延锋从信任与控制和风险关系的角度对联盟稳定性进行了间接研究;陈耀、生步兵从关系资本、关系投入意识、供应者信任、文化兼容的角度研究了供应链联盟的稳定性等。总体上看, 社会资本对联盟的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 只不过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不同的作用机制。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对联盟稳定性问题进行研究将是一个重要的趋势。7. 其他一些理论除了上述的一些主要的理论外对于联盟的研究还用到了进化理论(Evolutionary perspective)组织间合作进化模型理论(Evolutionary model of interorganizational collaboration),复杂性理论(Complexitytheory),社会事业理论(Institutional theory),基于合伙人交互模型的过程理论(Process theory-interactionalmodel of pamtering)和基于合资企业的生命周期的过程理论(Process theory1ife cycle stages of iointventures)等。8. 问题和展望至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染发考试题及答案
- 古汉考试题及答案
- 护理核心制度及安全试题与答案
- 护理人员岗位职责试题(含答案)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知到智慧树答案
- 黑龙江高级机修木工理论模拟试题(附答案)
- 2025二手设备买卖协议书附二手设备残值回收条款
- 2025地产劳务合作劳务派遣服务合同
- 2025出租屋承包合同协议书-旅游度假区出租屋经营合同
- 盾构噪音控制方法-洞察及研究
- 北师大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120个文言实词
- 恶性肿瘤微量营养素缺乏与补充
- QB∕T 8045-2024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结构泡沫板材
- 初中英语校本教材
- 2024年内蒙古丰镇市招聘社区工作者26人历年重点基础提升难、易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案”说刑法(山东联盟)-知到答案、智慧树答案
- 课件:性传播疾病讲解
-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营销渠道与渠道管理
- 2024年度国网基建安全(变电土建)安全准入备考试题库(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