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师爱中快乐成长.doc_第1页
在师爱中快乐成长.doc_第2页
在师爱中快乐成长.doc_第3页
在师爱中快乐成长.doc_第4页
在师爱中快乐成长.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师德论文在师爱中快乐成长南口前中学丁健在师爱中快乐成长“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作为教师最为重要的是“传道”,什么是“传道”?我个人认为是现在社会中最为流行的一个词汇师德。早在学生时代我就学过“身正为范”,也知道要为人师表。师德是教师之本,师爱是师德之魂。有道是:真情兮,春风煦煦如母爱;师德兮,日月浩荡齐放彩。师爱,是将教育送到学生的心坎里。尽管教好学生的方法是多样的,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教师必须有博大的胸怀,崇高的责任感和对学生无私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宽容、尊重、鼓励、疏导,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能诱发学生的内省,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鼓起前进的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胜利的彼岸。那么,如何施学生以爱呢?愚以为教师应做到: 一、 爱在宽容中 俗话说:“仁者无敌”,这其实就是宽恕包容。宽容是一种智慧,一种美德,一种修养,一种高尚的品质,同时也是一种教育的方式。 当一个好教师,最基本的就是要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一位教师如果想要得到学生的爱,就必须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爱孩子就是要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严是爱,宽是害”,常被许多人奉为带好班级的准则,“严师出高徒”嘛,不少学生,尤其是家长以遇上一位严格的老师为幸事。从严要求,规范学生,这的确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形式,但从更深一层的意义上理解,爱是教育的基础,核心,爱的形式可以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有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它们之间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树叶尚且如此,何况人乎?不同的学生,在气质、性格、能力上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并且有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的个性特点等,这些在生活、学习中都会表露出来,如:恶作剧,故意违反纪律,无礼貌,打架骂人,考试作弊,小偷小摸,损坏公物因此教师要辨证地认识学生的个性差异,仔细了解每个学生个性特点及其发展水平,学会宽容。师爱,就是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等有偏差的学生,应积极地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以鼓励,激发其积极向上的愿望,这不仅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给了学生反思自己行为的时间和悔改的余地,而且能表现出教师宽大的胸怀和巨大的智慧,也必然会赢得学生的拥戴。 当然,宽容并不是一味地退让,忍耐,无原则,宽容的前提是对那些可以宽容的人和事宽容。宽容应以理解,尊重和信任为基础,教师宽容学生的过程实际上是把一种信任,一种责任交给学生,而学生得到信任和责任也会尽最大努力去改正自己的过错,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二、 爱在平等与尊重中 爱孩子,就是要学会平等地对待他们。平等,是爱的基础,是让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切不可以自己的“善意”为借口,凭自己的意志来塑造学生,而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设身处地去感受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老师不是在训他,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在与他交流,用宽容的心态给予他帮助,这样才会使学生的抵触情绪冰消雪化,从而受到“良药不苦口”的效果。 爱孩子,就要学会尊重孩子。教育也是一种尊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因此,作为教育者,一定要尊重学生成长的需求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在健康发展中发挥他们的潜能。尊重是一缕春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剂。它常常与真诚、谦逊、宽容、赞赏、善良、友爱相得益彰,与虚伪、狂妄、苛刻、嘲讽、凶恶、势利水火不相容。给成功的学生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对学生成功的敬佩,赞美与追求;给失败的学生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对学生失败后的同情,安慰与鼓励。教育只要有尊重在,就有师生间的真情在,就有未来的希望在,就有成功后的继续奋进,就有失败后的东山再起。而有些教师对学生总是偏爱批评,认为那才是教育,那才是爱学生,殊不知,学生的好学,自信,乐观,豁达,甚至创造力,往往就在这种教育中走向泯灭。教师不是法官,不必把学生所有的过失都记得一清二楚,教师应该做一名播种者,而尊重就是把自信和希望,把善良和宽厚播种在学生的心田里。 其实,人皆有自尊心,皆有人格尊严,处在成长期的学生的自尊心更是敏感与脆弱,更需要老师的细心呵护,在此前提下,学生才会在一种健康,自由,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自觉学习。 协同教育理论特别强调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重视学生的意愿、情感、需要、价值观等,要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一种亲切、愉快、美好的气氛,以激发他们内在的潜力,使学生于乐中学会,于乐中会学,于乐中创造,于乐中发展,“乐”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始终。 三、 爱在鼓励中爱孩子,就是要给孩子以鼓励。一位教师如果想把工作做好,光靠自己仅有的热情是不够的,只有在教育过程中学会鼓励,体谅孩子,才会受到孩子们的爱戴。 孩子都渴望进步,每个学生都能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必须是小心翼翼地去触及那幼小的心灵。曾读过这么一篇文章,日本幼儿园的一位女教师在介绍本班孩子的美术作品时,举起了一幅图画,那上面除了些规则的横竖道道之外,什么也没有,这位老师微微笑着向大家介绍:“老师数过了,这位小朋友的画中一共用了24种颜色,是我班使用颜色最多的小朋友,我们为他在这方面先行一步而感到高兴。”的确,这幅画看似一无是处,然而这位老师却从中发现了孩子的长处,发现了孩子的闪光点,并以此进行鼓励,这使得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热情不但没被扼杀,反而在鼓励中被激发了。鼓励,远胜于批评的效应。鼓励既能完成对学生错误的批评,又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和期待。在心与心愉悦和谐的感应中,学生醒悟了,教育目的也就达到了。学生犯了错,最害怕的是老师的批评,训斥,最希望得到的是老师的谅解和鼓励,老师一个善意的微笑,一束关注的目光,一句亲切的话语,如同不“苦口”的良药,其“疗效”远胜过一顿严肃的批评,严厉的训斥。 四、爱在疏导中 爱孩子,除了要有宽容之心,学会尊重,注重鼓励之外,还应相信学生能发展自己的潜能,利用多种途径,开拓学生的视野,立足“导”,促成学生主动地发展,这就需要打开学生心灵的视窗,以激活其潜在的动力,其中个别谈心不失为疏导的良策。这时老师谈话的着眼点应放在教育过程上,而不是死盯着阶段目标或个别环节,而且进行个别谈话首先应营造宽松的对话氛围,使学生感到自己的不对是被老师理解但却是不允许的。老师由衷地爱孩子,为培养他的高尚的品德,发展他的潜能,增强他的体质,兢兢业业,废寝忘食地工作,其充满爱的语言和无可辩驳的劝说,循循善诱的教态,恰似熊熊烈火向他发出光和热,使他感到老师的爱,从而帮助他找到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进步之路,成长之路,成功之路;帮他克服困难,改正缺点,指明方向,更快进步。 有句话说得好“只要用心去浇灌,铁树也能开花”,教师只有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口,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敬,才能赢得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正如古人所说“亲其师”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