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媒介地理学视角下的区域城市媒体——以温州报业为案例.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 媒介地理学视角下的区域城市媒体 以温州报业为案例 姓名 姜剑 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 专业 新闻传播学 指导教师 邵培仁 20090501 浙江人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摘要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以广州报业 湖南卫视等为代表的区域城市媒 体异军突起 撑起中国传媒业的半壁江山 这些城市媒体与其所在城市之间存在 着密切的关系 对这种关系的进行研究和理论概括 既能够推动区域城市媒体在 新形势下健康快速发展 也能为中国的传播现实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本文以媒介地理学为理论框架 以温州报业为实际案例 在辨清相关概念的 基础上 分析了区域城市媒体的四大特点 提出在特定的城市空间里成长起来的 媒体必然受到城市地理特征 经济水平 文化环境的影响 同时 区域城市媒体 能够对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起推动作用 并能建构起受众头脑中关于城市形象的 样本 温州报业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被放在以发达的民营经济为特征的温州城市 环境内进行考察关照 围绕民营经济 瓯越文化 温州报业进行了深入探讨 媒体与地理的互动关乎媒体的成长 更关乎人的过去与未来 本文旨在媒介 地理学理论的指导下挖掘区域城市媒体发展背后的深层次因素 理解人同媒介 地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互动规律 并在此基础上探寻有效的区域城市媒体 传播发展机制 本文遵循社会科学普遍的方法论原则 如实践原则 系统原则 发展原则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全面性原则等 同时作为媒介地理学的应用 性论题 又采用自己的研究方法 如比较研究法 个案分析法 文献整理法 关键词媒介地理学 区域城市媒体 温州报业 全媒体 V I 浙江人学硕 1 学位论文 摘要 A b s t r a c t W i t hC h i n e s ea c c e l e r a t e du r b a n i z a t i o np r o c e s s G u a n g z h o uP r e s s H u n a nS at e l l t eT V e t c w h i c ha r eo nb e h a l fo ft h em e d i acit Yo fr e g i o n r is e u ph a l fo fC h i n e s em e d i ai n d u s t r y T h e r ei sac l o s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t h e s em e d i a sa n dt h e i rh o s tc i t i e s t h er e s e a r c ha n dt h e o r e t i c a l g e n e r a li z a t i o no ft h isr e l a t i o n s h i Pc a nn o tO i l l Yp r o m o t er a p i da n dh e a I t h y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r e g i o n a lc i t yu n d e rt h en e ws i t u a ti o n b u ta 1s oa i dt h e s p r e a dr e a l i t yo fC h i n aw i t han e wd i r e c t i o n I nt h isp a p e r t h ea l l t h o rt a k et h em e d i ag e o g r a p h ya st h e o r e t i c a l f r a m e w o r kw i t ht h es u p p o r t i n gc a s eo fW e n z h o uP r e ss A na n a I y s is b a s e d o nt h ec l e a ri d e n f i c a t i o n so fr e l a t e dc o n c e p t s a r eo ft h ec h a r a c t e r is t i c s o ft h ef o u rf f t a j o rr e g i o f l a tc i t ym e d i a sa n dr a i s et h e o r yt h a tt h ec i t ym e d i a a tas p e c i f i cs p a c eisb o u n dt og r o wu pu n d e r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t h ec i t y s g e o g r a p h i c a lf e a t u r e sa n di tse c o n o m i ca n de l l I t u r a le n v ir o n m e n t a n d i nt u r n t h er e g i o f l a lm e d i ac a np r o m o t et h ec i t y 7se c o n o m i ca n de l l l t u r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b u i1 dt h em i n d so ft h ea u d i e n c ea b o u tt h eas a m p l ei m a g e o ft h ec it Ya sw e l1 T h es t u d ye m p h a si z i n gW e n z h o uP r e s sa n df o c u si n go n i t s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p r i v a t ee c o n o m y W e n z h o uP r e s s a n d O u Y u eC u l t u r e i n d e p t hd is e l l s s i o n s isi n s p e c t e di nap r i v a t ee c o n o m yw e l l 一d e v e l o p e d c it Yo fW e n z h o u T h ei n t e r a c ti vit yb e t w e e nm e d i aa n dg e o g r a p h yisI l o to n l Yr e l a t e d t ot h eg r o w t ho ft h em e d i a b u ta 1s ot o t h ep a s ta n dt h ef u t u r eo fh u m a n b e i n g s T h ep u r p o s eo ft h i sp a p e ri st os e a r c hf o r t h ed e e pf a c t o r so f c it ym e c d i ad e v e l o p m e n tu n d e rt h eg u i d a n c eo ft h er e g i o n a lg e o p g r p h y t h e o r y t ou n d e r s t a n d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a n dt h ei n t e r a c t i o na m o n gp e o p l e m e d i a a n dg e o g r a p h y s oa st o fi n do u tt h ee f f e c ti v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r e g i o n a I c i t ym e d i ad iss e m i n a t i o nm e c h a n is m T h i sa r t i c l ef 0 1l o wt h eg e n e r a lm e t h o d 0 1 0 9 yp r i n c i p l e so f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u c ha s t h e p r a c t i c ep r i n c i p l e s s y s t e mp r i n c i p l e s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p r i n c i P l e so fq u a l i t a t i v ea n dq u a n t it a ti v er e s e a r c h a n dt h e p r i n c i p l eo f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f l e s s B e s i d e s a c t i n ga s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t o p i c o fg e o g r a p h yo fm e d i a t h isa r t i c l eh o l d si tso w n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s s u c h a st h ec o m p a r is o n c a s ea n a l y sisa n d1it e r a t u r eo r g a n i z a ti o nm e t h o d K e y w o r d s m e d i ag e o g r a p h y r e g i o n a1c it ym e d i a W e n z h o uP r e s s w i d em e d i a V n 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逝 江盘鲎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 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 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差例 签字同期 2 一夕年歹月2 了同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澎姿态堂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 构送交本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逝婆盘鲎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传播 可以采用影 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矧 签字嗍叩年y 月啪 I V 新躲铆伽 签字日期 少7 年歹月 浙江大学硕l j 学位论文致谢 致谢 人生一路走来 特别是攻读硕士学位期间 得到了太多的关爱和帮助 感激 之情纵万语千言 难写微茫 在硕士论文完成之际 衷心感谢所有指导和帮助过 我的师长 同窗好友和亲人们 在这里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邵培仁教授 邵 教授是中国传播学界享有极高声望的学术泰斗 作为邵教授门生 我深感荣幸 在为期近半年的论文期间 从选题 开题 文章结构的构筑 到最后的定稿 无 不得到邵教授的细心指导 导师高尚的人格 渊博的知识 严谨治学的作风和诲 人不倦的态度将使我的一生受益匪浅 感谢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的李岩老师 李杰老师 胡晓云老师 叶 琼丰老师 何春晖老师 陈兵老师 朱菁老师和易容老师等 求学三年间 他们 精彩的授课 讲座与学术讨论 开阔了我的视野 丰富了我的学识 对本研究提 供了莫大的帮助 还要感谢我的同学章会 叶柏霜 谢淑炫等 他们在我的论文 写作过程中提供了无私的帮助 感谢我工作单位领导 同事对我的大力支持 帮助我顺利完成学业 并特别 感谢我的父母 父母无私的爱和殷切的期望始终是我前进的莫大动力 V 姜剑 20 0 9 3 2 9 浙江人学硕士学位论文引高 1 引言 1 1 选题缘由及意义 当前 国内传播业的发展出现了两大相反却又相辅的趋势 一是全球化的发 展趋势 如卫星电视 互联网的兴起 二是区域化的发展趋势 如长三角城市带 媒介 珠三角城市带媒介的蓬勃发展 中国三大经济区一一以广州为龙头的珠江三角区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 区 以天津为龙头的环渤海区一一正在形成一个个城市群 在这一个个城市中 除了像上海 天津这样的中心城市和广州 杭州 南京这样的省会城市外 数量 最多的是如宁波 大连 青岛 深圳 厦门等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 以及如 佛山 中山 苏州 无锡 南通 温州 绍兴等地级市 它们像珍珠一样在中国 沿海星罗棋布 这些城市是当代中国经济发展最迅速 最具活力的地区 并形成 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 与此同时 这些城市的传媒业也异军突起 撑起中国传媒 业的半壁江山 在未来的岁月里 这些行政区划级别中的地级市城市媒体将是 中国传媒业发展最快 最具活力的部分 并将形成特色鲜明的传媒体系 然而 撑起中国传媒业半壁江山的区域城市媒体 却有被中国新闻传播学所 遗忘的可能 迄今为止 我们很少看到对其有系统的研究 当前 城市媒体正纷 纷进行资源重整 资产重组 新的体制 新的运行模式已初露端倪 新闻传播学 研究者有责任去进行研究和总结 我们认为 从媒介地理学的角度来探讨区域城 市媒体的特色和发展途径 对其做出新的理论概括和提升 既能够推动区域城市 媒体在新形势下健康快速发展 也能为中国的传播现实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媒介地理学是一门在借鉴媒介学 地理学 文化学 区域经济学等学科的基 础上衍生出来的边缘学科 主要研究人类同媒介 地理的相互关系及其互动规律 关注地理因素对媒介形态的影响以及媒介对地理样本的建构 n 1 媒介地理学认 为 今天的大众传播媒介基本上都是某种意义上的城市媒介 城市是大众传播媒 介坐落的最佳地理环境 城市为媒介提供了充足的财力资源 广告资源 受众资 I 庄鹏冲 解读传播的全球化与区域化 声屏世界 2 0 0 4 年第8 期 1 2 邵培仁 论媒介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与学科建构 新闻与传播 2 0 0 6 年第4 期 浙江大学硕I j 学位论文 引言 源以及人才资源 而大众传媒则在城市地理上发挥磁吸 整合 优化 发散的功 能 在城市中产生巨大的能量 使得城市成为信息的生成与传播中心 大众的消 费与娱乐中心 D 1 媒介地理学将媒介源地的本土性和地方性研究 各类媒介与地理环境的互动 研究涵括进自己的应用性论题研究范围 认为报纸 杂志 图书等平面媒介和广 播 电影 电视 网络等电子媒介 不仅是特定地理环境中的产物 也是同地理 环境互动互助 共进共演的社会环境的一部分 均有其各不相同的互动形态 特 点和规律 值得探讨 1 对温州报业区域特色和发展途径的分析研究 之所以能够进入媒介地理学的 视野范围 是因为温州报业可以被看作是区域城市媒体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 温 州报业是在温州这个特定的地理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以民营经济的快速发 展为基础 以温州城市为中心 以瓯越文化底蕴为依托 以新闻传播事业的整体 发展为前提 温州报业成长既受到自身运行规律的作用 也离不开整个社会环境 的影响 温州的地理形势 经济状况 人口统计数字 教育文化水平 包括各种 媒介的规模 结构以及互相之间的距离 都影响着报业的竞争和发展格局 而同 时 温州报业的发展过程也折射出温州这个城市政治经济 社会结构和社会文明 等多方面的变迁 并在树立温州城市形象 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整合重构地方文 化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近年来 温州报业面对环境形势的变化 面对数字化 产业化的浪潮 积极探寻自身转型发展之路 全面实施 全媒体 战略 不仅为 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带来新的发育机遇 更为重新构建与城市人群 城市地理 的和谐做出了贡献 本课题的选择源于本人对媒介地理学的喜爱和思考 以及多年来在温州日报 工作和实践的观察 发现温州报业的运作模式和特色与温州发达的民营经济和温 州传统重商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 试图在媒介地理学理论的指导下挖 掘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通过对温州报业的深入研究 理解人同媒介 地理三 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互动规律 并试图在此基础上探寻有效的区域城市媒体传 播发展机制 1 3 1 邵培仁 中国媒介的地理集群与能量积聚 新闻人学 2 0 0 6 年第3 期 1 4 1 邵培仁 媒介地理学 行走和耕耘在媒介与地理之间 中国传媒报告 2 0 0 5 年第3 期 2 浙江入学硕I 学位论文引言 1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传播学界最早对媒介与区域城市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的关系进行研究是 在二战后 当时 大众媒介迅速扩展到欠发达国家 美国学者开始关注和探讨媒 介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在这一背景下 发展传播学产生 由于其具有很强的现实 指导意义 后来许多国家也积极加入探讨 并形成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在其理 论进程中 大众传播与其作用场的关系呈现出多维度的扩张 政治经济 大众文 化 社会公平 个人发展都逐渐被纳入到研究范畴 D 1 发展传播学与社会各项要 素的钩链越是多维 越是表明 传播与发展的关系是具体的 这种具体体现在任 何一维的发展都是一定地理范围内各项具体发展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作为发展 要素之一的传播是一定地理范围内各项具体发展要素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 传播 受制于具体要素和条件 传播对于发展的作用也是具体多样 因地因时而异 随着传播学的引进和发展 国内关于媒介方面的研究一直方兴未艾 在媒介 地理学产生之前 有关媒介与地理 区域的论述多被包含在诸如 媒介帝国主义 后殖民主义 媒介与城市 媒介与农村 地域媒介 区域新闻 等有 关的课题研究当中 进入新世纪以后 国内相关学者开始提出建构 媒介地理学 的主张 并逐渐明确该学科特有的研究对象和学科范围 建设和完善自己的理论 体系 由浙江大学传播学教授邵培仁撰写的早期几篇论文开辟了国内媒介地理学 研究的先河 包括 媒介地理学 行走和耕耘在媒介与地理之间 中国传媒 报告 2 0 0 5 年第3 期 作为最新研究视野的媒介地理学 广告大观 媒介 方法 2 0 0 6 年第1 期 论中国媒介的地理群集与能量积聚 新闻大学 2 0 0 6 年第3 期 论媒介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与学科建构 新闻与传播 2 0 0 6 年第4 期 论媒介地理学的正当性 科学性和学术坚守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2 0 0 6 年第5 期 等 这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 高举 重建人类 媒介与社会 地理 之间和谐关系 的旗帜 以人文主义为主导 通过唯物辩证 整体互动观念和交 叉学科方法 对媒介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内容和原则进行分析和论证 对媒介地 理学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和总结 对媒介的 空间再现 和 地理想象 媒介 传播的 地形图 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播等基本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为科 驯周鸿铎 区域传播学 中国纺织出版社 2 0 0 5 年8 月 浙江人学硕士学位论文引言 学了解 认识 研究和实践媒介地理学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思想观点和独特的理 论视野 此后 以邵培仁教授为首的浙江大学传播学学术团队经过潜心研究 还形成 了一系列媒介地理学方面的应用性学术成果 如马妍妍的论文 韩剧热播在媒介 地理学层面的思考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 0 0 6 年第2 期 张咏梅的论文 浅 析当代中国电视文化的东北叙事 从媒介地理学的视角分析 中国广播电视学 刊 2 0 0 7 年第2 期 颜玮楠的论文 以媒介地理学为分析视野的当代广告业地 理景象 今传媒 2 0 0 8 年第6 期 等 这一系列应用性研究成果 通过媒介 地理学的视角来探究现实中的各种传播现象与问题 不仅拓展了媒介地理学的研 究范围 丰富了媒介地理学内涵 更为解决某一方面现实问题提出了创造性 先 进性和可行性的建议方案 媒介地理学已将媒介源地的本土性和地方性研究 各类媒介与地理环境的互 动研究作为自己的重要的应用性论题 但由于学科形成不久 目前已有的研究成 果中关于区域城市媒介与城市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的个案研究尚为数不多 还只 有邵培仁教授的论文 论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的媒介改革与发展 媒介方法 2 0 0 6 年第2 期 廖卫民的论文 城市媒介的地理印记与文化认同 对多伦多的媒介地 理学分析 新闻记者 2 0 0 7 年第3 1 t I 等少数几篇 反倒有更多论文或书籍从 区域经济学 社会传播学 媒介经济学 媒介管理学等角度探讨了这方面的内容 如陶克菲的 从区域经济学视角看两大经济三角区中心城市报业反差 华中科 技大学学报 2 0 0 6 年第4 期 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广东和上海两地的经济 和文化对各自城市的报业所产生的影响 并对两地报业的区域特色和发展模式进 行对比分析 蔡尚伟博士的 百年 双城记 一书 以中国若干对新 旧城市 关系中的经典代表一一重庆 成都为实证考察的对象 第一次对成都 重庆的百 年传媒特别是报业发展进行了总体描述 系统全面地考察了城市文化诸方面与报 业的深层次关系 此外 单独进行地方媒体研究的文献也不少 如 解密中国一 流传媒一一南方报业战略 超越媒体一一 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 展的风云历程 等 具体描述了品牌媒体发展壮大的历程 全面揭示了其背后的 深层次原因 我们认为 媒介地理学对于区域城市媒体的研究 可以参考借鉴上述已有的 4 浙江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研究成果 但更为重要的是 在本学科的框架和体系内 运用媒介地理学的基本 理论和方法 进行有创新 有特点 自成体系的研究 本文正希望在这方面能有 所斩获 以个案研究的方式来丰富和拓展媒介地理学相关理论研究 并对我国区 域城市报业未来的发展之路做有益的探索 1 3 文章研究内容和整体框架 文章正文部分主要分五章来探讨区域城市媒体与城市地理之间的互动关系 第二章 媒介地理学的相关理论 对媒介地理学基本理论进行了梳理 廓 清了区域城市媒体的概念 为全文托物立论 布局谋篇进行必要的理论铺垫 同 时为后文论述确立逻辑起点 第三章 区域城市媒体与城市发展 具体论述区域城市媒体与地理之间的 相互影响 整体互动的关系 分析了区域城市媒体的四大特点 提出在特定的城 市空间里成长起来的媒体必然受到城市地理特征 经济水平 文化环境的影响 同时 区域城市媒体能够对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起推动作用 并能建构起受众头 脑中关于城市形象的样本 第四章 温州报业生存状态及其影响因素 对温州报业进行实证研究 在 梳理温州报业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 提出温州发达的民营经济和强劲 的活力为温州报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支撑 源远流长的瓯越文化 孕育了温州报业独特的气质 温州报业借助温州独特的环境资源优势发展壮大 第五章 温州报纸对于 温州模式 的样本建构一一以 温州日报 为例 以大量的调查研究为基础 详细叙述了温州报纸在各个阶段有关 温州模式 的 新闻传播活动 借此说明城市媒介是如何完成对城市样本的构建 第六章 温州报业 全媒体 战略的探索和思考 随着大众传播业的发展 媒介和地理的关系日趋复杂 以温州报业实施 全媒体 战略为例 探讨区域城 市媒体该如何在新形势下重建与城市地理 城市人群的新的和谐关系 浙江人学硕I 学位论文媒介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2 媒介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2 1 媒介地理学的主要观点 随着人类的进步 科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都在不断的拓展 当前的科研走向 了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道路 媒介地理学就是跨越传播学 媒介学 地理学 政治学 经济学 文化学 社会等多门学科的典型代表 它发端于文化地理学 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媒介地理一直没有成为文化 地理学中的独立考察对象 直到近几年 随着国内传播学家邵培仁等的深入研究 媒介文化景观 被正式纳入到研究视域 并有了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理论框 架 才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媒介地理学 媒介地理学自创立以来 引起了传播学界 的高度关注 在这个媒介与地理相互交融的时代 凸显出其存在的重要意义 媒介地理学是媒介学与地理学交叉研究的产物 但具有自己独特的研究领 域 同媒介学相比 它侧重把媒介现象放到特定的地理环境中进行考察和分析 同地理学相比 它侧重分析地理的媒介再现以及地理因素对媒介和受众的影响制 约 媒介地理学的现实意义在于 它能够激发并促使现代社会构建人 媒介与地 理之间的和谐关系 媒介地理学认为人 媒介和地理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学术联系 并形成以下 四个主要观点 第一 特定的地域有着特定的经济基础 文化特点 技术水平 人才储备和传播习惯 这些要素会对传播活动起着影响和制约的作用 媒介的定 位与形态联结了当地的文化地理 其特色和个性也因此得以体现 第二 今天绝 大多数人的地理观念更多地来自媒介的呈现 而非实地考察 不同地域的地理信 息 区域形象 地方文化和人文性格能够生动地反映在媒介中 从而传递给不同 区域的受众 在他们头脑中形成 意境地图 或 想象地理 第三 生活在区 域文化氛围中的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的行为方式 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会受到地 理文化的影响 他们在进行传播时 并非客观地把信息传递给受众 而是往往会 依据自己对它的理解 掺进自己的是非 好恶等价值观念 而这样的价值观念则 是他所生活的地理文化赋予他的特殊解读方式 有时甚至不为他自己所察觉 第 四 生活在特定地域的广大受众 在接触媒介和选择内容的过程中并非只有个人 差异 同时还具有共同行动的遵从性 因为作为生活在同一地域并非孤立的个体 6 浙江人学硕 J 学位论文 媒介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他总是生活在各种社会群体之中 并且在行为时受到群体规范和群体压力的影 响 这一影响实际上是地理文化因素所致 2 2 媒介地理学的研究范畴 媒介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析框架是在对 人 媒介 地理 这个互动融合 地带的扫描和分析中确立起来的 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重点研究 一是人地关系的研究 人是媒介学与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与主体 媒介地理学 就是从人类 媒介与环境的关系中去研究人 研究人如何在特定的环境中发明媒 介 使用媒介和活化媒介 如何自觉不自觉地通过媒介呈现地理 审视地理或突 破地理 哺 同时 媒介地理学可看作是应用传播学的分支学科 而在传播学研究中 传 播者和受众研究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因为他们的行为直接关系到传播效果的实 现 如何实现传播主体与地理环境的良性互动 如何实现传播者中对信息资源的 合理利用 如何实现区域内外部信息的良性循环 如何解决不同区域之间的传播 失衡问题 这些问题都需要一系列令人信服的理论解释 可以通过调查的方式 对不同发展水平 不同发展模式的地域进行政治 经济 文化 资源 技术等各 组成要素进行分析研究 分析不同发展模式下的人地关系相互作用轨迹 从而抽 象出有关理论 二是媒介组织与地理的关系研究 媒介组织作为一定范围内大众传播行为的 实施者与地理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介组织也日益表现 出其经济属性 就媒介与地理的关系而言 一方面 特定地域的现实情况为媒介 组织在管理和经营上提供了一个框架 另一方面 媒介组织本身的增长状况也直 接影响了该区域的发展 媒介组织发展与区域之间还存在相互矛盾的一面 媒介 组织作为一个企业进行经营时 追求的是自身的利益 该利益与其所在区域的利 益有时并非完全一致 研究媒介组织与地理的关系 有助于全面 客观地认识和 了解媒介发展的地理格局和生态状况 有助于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当下媒介生存 的地理成因以及媒介未来的发展机遇和基本趋势 从而加强媒介建设 修复媒介 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 进而为建设和打造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6 1 邵培仁 媒介地理学 行走和耕耘在媒介与地理之间 中国传媒报告 2 0 0 5 年第3 期 7 浙江大学硕 学位论文媒介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2 3 关于区域城市媒体的概念解析 媒介地理学认为 今天的大众传播媒体基本上都是某种意义上的城市媒体 所谓区域城市媒体 主要是指以某一核心城市为依托 伴随大都市区的形成而成 长起来的类型齐全又具有良性竞争的传媒生态环境 在一个城市内 各种媒体之 间由于人员交流 信息互动 资源互换 自由竞争以及特定地域的历史文化 风 俗习惯和政治经济生态的影响 会形成自己的地理优势 传播特色 媒介形态和 特殊功能 在媒介地理学看来 城市的基本特征与媒介的基本需求不谋而合 人口规模 大 密度高 异质性强 具有市场功能 是社会的权力支配地 信息发源地和教 育 文化 购物中心 市民作为城市的建设者和守护者 主要从事非农的职业 他们的互动不是作为完整的个人而彼此相识 部分人的互动是在彼此不相识的情 况下发生的 社会联系的基础超出家族和部落 需要有合乎理性的契约和法律等 城市不仅是商品经济的中心 也是现代文明的传播源 各种新思想 新观念 新事物 新信息一般都在大城市首先形成 然后再向中小城市 乡镇辐射 城市 以发达的经济和强劲的活力为支撑 为媒体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广告资源 财 力资源 城市受众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 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阅读水准 有稳定 的收入 人口量大而又集中 这在客观上为媒介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受众 资源 城市还吸纳和集中了大量受到过专门训练有素的优秀媒介人才 世界上高度发达的国家以及不发达的国家都倾向于把报纸 广播电台和影剧 院建立在人口集中的地方 即建立城市媒体 比如在纽约 伦敦 巴黎 东京等 全球城市 和在莫斯科 渥太华 新德里 罗马 曼谷 里斯本 维也纳等 首 都城市 就都群集了全世界的和本国的最重要的大众媒介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 的 大北京 长三角 珠三角 三大都市区集聚了当前传媒领域所有的强势 媒介 其他有实力的报业 出版 广播影视等媒介集团基本上也都集中在副省级 以上城市 这些都是依托于所在区域的都市区的核心城市 城市是大众传播媒介坐落的最佳地理环境 而大众传媒则以其自身所具备的 政治功能 经济功能 社会协调功能 文化传功能等 与城市的之间形成有机互 7 1 邵培仁 中国媒介的地理集群与能量积聚 新闻大学 2 0 0 6 年第3 期 8 浙江大学硕上学位论文媒介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动 大众传媒传播活动对城市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建立受众头脑中的城市 样本 我们对地理包括对城市的判断 基本 都是依赖媒介的描述 我们所有的地理观念 更多的是媒介帮我们建构起来的 是一个 想象的共同体 比如大多数人一讲到浙江杭州 首先想到的就是西湖 美景 烟雨朦胧 讲到云南西双版纳 就想到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 讲到海南三 亚 就想到美丽的热带风光 这些人们对于不同城市的第一联想 大多来源于媒 介的建构 仔细观察我国各省市的形象宣传片 就可以清楚明白这一传播的目的 通过城市形象的宣传 引起人们对于这一城市的注意 加深或美化人们对于这一 城市的认识 而对于一些容易引起不好的刻板印象的内容 则刻意予以回避 二是加强城市内外信息交流 现在的社会发展将不同的城市联结成为一个网 络 而网络中各个结点所具有的优势成为其发展的基础 要想使城市的潜在优势 转化为现实优势 就需要将自己的优势从广度和深度上进行传播 1 城市媒体有 责任将该城市内的经济信息 资源状况 文化吸引力介绍给外界 并且将其他区 域的信息收集起来传播给城内的人 做到城市内外的信息互动 达到内外平衡 三是协调城市内部各种关系 在城市内部 传播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协调各种 关系 城市的内部传播是一个信息由传播中心向传播腹地辐射的过程 传播腹地 对于信息的获取 由于受到经济 政治等多方因素的制约 无论在质上还是量上 都是有限的 需要传播中心给予信息补给 从而达到城市内部的信息平衡 n 1 其重要的传播形式有上情下达 将决策中心的具体情况传达给下一层级 同时将 下情上传给决策层 j L t 还有同一层级之间的信息传播 只有类型齐全 结构合 理的大众媒介从不同层面将城市的信息进行有效传播 才能集中发挥城市的优 势 提高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S l 刘卫东 甄峰 信息化对社会经济窄问组织的影响研究 地理学报 2 0 0 4 年第1 期 9 1 周学红 赵万民 聂康才 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传播理论研究 城市发展研究 2 0 0 6 年第6 期 9 浙江人学硕上学位论文区域城市媒体 j 城市发展 区域城市媒体与城市发展 3 1 区域城市媒体的特点 纵观现有区域城市媒体的发展现状 大致呈现出四个特点 分别表现为城市 依托性 市民性 地域性和市场性 3 1 1 城市依托性 城市媒体的出现 既遵循着媒体发展的一般规律 也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 这里以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媒体之一报纸为例 回顾现代报纸的发展历程 十六世 纪的意大利威尼斯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商业都会 那里沿街叫卖的小贩已经开始出 售一种新的商品 几张廉价的纸上抄写着一些贸易信息货物的价格 轮船入港和 离港的时间 像购买日常生活用品一样 市民们开始买进这些被称作手抄新闻的 东西 虽然这些手抄新闻还不是现代报纸 但是我们可以从这种报纸的类似物的 出现看出报纸诞生于城市 而市民是城市的主人 因而可以说 现代媒体本身就是城市的伴随衍生物 并且城市媒体对衍生的 城市是有选择性的 不是任何城市随随便便都可以衍生出来 只有在那些经济相 对发达 信息需求相对集中的中心城市 才会首先出现 无数事实证明 当人类和媒体的发展尊重并顺应城市地理的特点和习性时 它们就发展顺利 呈现出繁荣昌盛的状态 当人类应对地理环境的创造力衰退或 协调不当时 媒介文化就开始衰落 进而又会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n 町 因此 城市媒体只有与城市一起同呼吸共命运 才会有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以城 市为依托 尊重和顺应城市地理的特点和习性是城市媒体的必然选择 3 1 2 市民性 城市媒体包括报纸 电视 广播 图书 期刊等主流强势媒体 而城市报纸 和城市电视无疑是其中发展最快的 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媒体 他们的主要特点就 是市民性 m 1 邵培仁 论媒介地理学的正当性 科学性和学术坚守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2 0 0 6 年第5 期 1 0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区域城市媒体与城市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一天 你随意翻阅任何一份报纸或收看一家电视台的节 目 你都会立即被大量的城市信息所淹没 不仅没有专门针对农民 农村的媒介 而且现有媒介中涉及 农 字的内容也很少 即使有一些也是负面信息多于正面 信息 不仅如此 其传播形式和审美趣味也是适应和迎合城市市民的 城市媒体是应城市市民的需求而生 并反映人们迅速膨胀的信息需求欲望和 城市发展状况的精神产物 随着我国媒体市场化改革 城市媒体越来越多地依赖 于市场生存 这个市场也是由市民决定的自费市场 这些都决定了当前城市媒体 以市民为主要受众 以市民的需求和喜好为前进的 指挥棒 3 1 3 地域性 千姿百态的市情为不同城市内的人类活动打上了带有明显城市色彩的烙印 城市媒体也不能避免 因为城市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域空间 不仅是经济活动独 立的地域空间 也是社会文化融合的地域空间 城市媒体作为城市社会文化的表 征 自然也就带有地域色彩 实际上 城市媒体明显的地域性根本取决于所在城市的经济特征 n 从社会 发展的原理来讲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因此首先只有在经济活动 频繁 经济关系密切的地区才能形成相似的经济特征 从而由经济活动的发展衍 生出各地区不同的人口性格 文化风格等人文特征 就新闻的接近性价值而言 城市媒体的地域性性质也非常明显 因为受众对 新闻的兴趣是与新闻发生的地理距离成反比的 城市媒体出于对接近性价值的追 逐 对本地新闻的关注度也就较其他报纸更大 不管是报纸的版式设计 还是新 闻的题材选择 或是新闻的报通风格 都明显地突出着地域性 以 华西都市报 为例 它诞生在四川省成都市 历史上由于交通障碍 这个区域相对来说较为独立封闭 形成了以山野 丘陵为主的经济方式和文化特 色 华西都市报 在成立之初就以成都 重庆两城市为立足点向周边辐射 取 得了良好的市场效应 报纸所具有的明显的巴蜀文化风格深受当地人们喜欢 l 戴晓翔 媒体经营与城市复兴 新闻爱好者 2 0 0 7 年第1 l 期 l l 浙江大学硕f 学位论文区域城市媒体 j 城市发展 3 1 4 市场性 城市媒体的出现是与城市经济的发展相联系的 而城市经济是建立在市场 互补性 资源整合乃至形成相对完整的价值链的基础上的 因此城市媒体作为城 市化的产物也以市场为基础 城市不仅是一定区域的政治 经济 文化的中心 而且拥有最大的支付能力或购买力 拥有最多的潜在消费者和广告商 2 1 区域城 市媒体在这方面拥有更多的优势 由于市场规律的制约和资本的趋利性 资源总是流向利润最大化的地方 从 而在资源整合和重组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城市媒体的人力资源 物力 资源 甚至新闻资源等等 都会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大量涌流 自由寻找最大利 润 实现优化配置 加之城市媒体比较集中于一个地区 资源的涌流就更为频繁 和集中 所以城市媒体的市场性也表现在市场竞争的激烈残酷 而城市媒体也就 是在这样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得到磨练 不断成长起来的 所以说 城市媒体离不 开市场这片肥沃的土壤 市场化运作是城市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3 2 区域城市媒体与经济文化环境 浙江大学邵培仁教授在 媒介生态学 一书中提到 媒介不是一种封闭的物 质实体 而是一种具有 生命特征 的生机勃勃的开放系统 如同自然生态系统 或社会生态系统一样 媒介是一个生命体和生态系统 也是整个社会生态的一部 分 与其他社会生态子系统相互作用 相互竞争和相互利用 并受到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 国际关系等外在环境的影响 这些外在的环境因素共同构成了媒介 的宏观生态 n 3 1 在特定的城市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城市媒体 可以看作是一个媒介微观生 态 它既受到自身运行规律的作用 也离不开城市经济状况 文化发展状态等环 境因素的影响 并通过信息 能量 资源的交换 交流与共享 与城市环境相互 影响 相互构建 从而构成了媒介宏观生态 在媒介地理学框架内 城市媒体与 城市传播者 受众以及城市之间的互动关系成为重要的关注对象 1 1 2 1 王凌飞 城市化对东部报纸报道内容的影响 新闻界 2 0 0 8 年第2 期 0 3 1 邵培仁 媒介生态学 中国传媒人学出版社 2 0 0 8 年3 月 1 2 浙江人学硕J j 学位论文 区域城市媒体 j 城市发展 3 2 1 区域城市媒体与经济环境 2 0 世纪4 0 一一5 0 年代传播学诞生时 美国当时的传播现象纷繁复杂 在传 播学理论研究兴起的背后有着深层的经济原因 一方面 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条 件下 经济发展需要垄断资本家向国内 国际市场拓展 生产扩大 产品增多 随之而来的行销行为就前所未有地增加了 企业普遍较关注营销环节中的各种传 播问题 另一方面 美国的大众传播业在两次世界后经济实力日益壮大 也成为 一个个相对独立而完善的经济实体 共r g J 形成一个产业一一大众传播业 1 从 传播学诞生的过程可以看出 传播学从一开始就有着深深的经济烙印 3 人们关 注传播的时候 也必须考虑到经济环境对于传播潜移默化的作用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 社会的核心资源就是信息 信息已经成为促进生产力 增长的要素之一 信息的传播特点自然就与经济的发展特点在某种程度上有了一 致性 传播资源的分配在空间上不是均匀扩散的 一般来说 经济发达地区的传 播资源 比如资金 技术 人才等要素会比经济落后地区的传播资源雄厚 从而 使得这些区域对于信息的采集 加工和传播行为更加频繁和专业 在质与量上都 会高出一筹 大众媒体的发展水平往往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 但同时也受 到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制约 最根本的作用力就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 n 列经 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媒体发展水平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经济的发展带来人们对信 息的渴求和普遍需要 日益便捷的交通和飞速发展的信息通讯技术以及教育的普 及无限扩大了报纸的潜在受众市场 经济市场化程度决定着包括城市媒体市场以 及与城市媒体发展相关的消费市场 广告市场在内的整体市场发育和成熟程度 同时还决定着城市媒体经营 管理机制的水平和活力 所以 城市媒体的发展往 往是以经济的稳步前进为前提的 并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而成长 因而 区域城 市媒体的形成发展是以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首要因素的 我们可以看到 全国最活跃的地方城市媒体往往就诞生于地方经济最为发达 的区域 像最具实力的广州日报城市媒体集团 南方日报城市媒体集团诞生在乘 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州 开创城市媒体改革先河的 华西都市报 成都商报 I t 4 1 胡正荣 传播学总论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 9 9 7 年7 月 t S l 周燕群 中国报业集团系列报刊布局影响因索的经济学分析 新闻记者 2 0 0 3 年1 0 月 1 3 浙江大学硕一l 学位论文区域城市媒体0 城市发展 其分别隶属的四川1 3 报城市媒体集团 成都1 3 报城市媒体集团汇聚在西部重点城 市成都 中国第一个强强联合城市媒体集团文新城市媒体集团 实力雄厚声名远 播的解放日报城市媒体集团则是驰骋于中国经济金融中心上海 而在京津两大城 市 北京晚报 北京青年报 今晚报 京华时报 等也随着各自的城市 媒体集团各领风骚 这些异常活跃的区域城市媒体领跑全国的媒体市场 3 1 2 区域城市媒体与文化环境 在文化研究中 文化被看作是制造意义的社会情境 文化除受到特定历史时 期内政治 经济的根本作用外 还受历史积淀 传统演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 此 文化的发展并不是亦步亦趋的 而是具有自己的独立性 一旦形成就有其相 对稳定性 n 6 1 城市文化直接表现为城市内人们的生活方式 与人们的社会行为密切相关 城市文化作为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城市化进程中 政治改革 经济发 展 城市建设 文化活动等各方面工作的展开深刻改变着城市文化的旧观 城市 文化在逐步被解构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寻求重构 形成多元的 活跃的 共生的状 貌 城市媒体及其传播活动在城市化进程中发展和变化着 一方面属于文化事 业 受城市文化的制约 另一方面又是社会情境的缔造者之一 反过来参与城市 文化的建构 媒体文化已成为现代城市文化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 因此 在考 察城市媒体及其传播活动时 有必要将其置于城市文化环境之中 城市文化的演变会影响到城市媒体的形成和发展 文化的色彩会深切地渗入 到城市媒体的形式 经营管理当中 城市文化还是传媒传播内容 题材 风格的 源泉 丰富的人文资源 独特的风土人情 悠久的历史传统 辉煌灿烂的民艺术 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 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 民族 宗教等文化资源 是城市媒 体在多元化发展中依靠的丰厚土壤 n 作为城市媒体中的行为主体 传播者与受 众对传播内容 传播方式及风格的选择 传递与接受都是在城市文化已有或能够 接受的范畴内进行的 1 1 6 于贤德 2 0 世纪中国城市文化的发展道路 开放时代 2 0 0 0 年第l O 期 r T I 李静 论区域传播与区域文化的关系 I 四 l l 大学学报 2 0 0 2 年9 月 1 4 浙江大学硕 学位论文区域城市媒体与城市发展 传播者在一方水土的养育下 在城市文化的陶下 其所生产的传播产品必然 携带着城市独特的传播风格 例如 巴蜀文化在历史上以农耕文化为主 从而导 致在信息传播上相对注重 农本 思想 提倡节制消费欲望的 节用观 在信 息交流上相对封闭 而吴越文化在历史上有重商的传统 因此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
- 民族特色扎染课件
- 2025年眼科常见眼病诊断治疗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心理咨询与治疗技巧竞赛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老年心血管疾病的综合干预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过敏反应护理处理规范性操作考核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运动医学科运动损伤防护技术模拟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心血管内科心电图诊断技能考核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精神科抑郁症评估量表应用测验答案及解析
- 新质生产力:科技是第一动力
- 工程造价培训用课件
- GB/T 19348.2-2025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2部分:用参考值方法控制胶片处理
- 安踏ai面试题库大全及答案
- T/CATCM 001.1-2017保健类眼贴第1部分:通用要求
- 血液透析患者麻醉管理
- 《康复医学新进展》课件
- 乡村文化体验的国际化传播与全球游客需求研究-洞察阐释
- 小学生趣味跳绳课件
- 二零二五版乒乓球聘用教练合同书
- 骨料质量管理培训课件
- 家禽养殖基地协议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