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6 2012 古典戏曲研究 主持人语 中国古典戏曲研究从研究取向来说 可分为 戏剧学 曲学 两个方面 前者以 戏曲作为舞台戏剧为研究视点 后者则以曲体本身为中心 戏中之曲仅为其研究内容之一 曲学 研究向为前人所重 曾长期执教南京大学的吴梅先生及其弟子任二北 卢前 钱南扬等皆精于此 道 1956 年昆剧 十五贯 成功上演之后 特别是近些年 戏剧戏曲学 成为学科专业以来 戏剧 学 似渐为时重 曲学研究大有衰微之势 本辑戏曲研究推出两篇文章皆为曲体研究方面 稍存引 玉之意 敬祈同仁之荃察并应援 戏剧学类鸿文亦所企祷焉 论曲者一般以曲牌分为南曲牌 北曲 牌两类为曲学常识 然而 曲牌 分南 北 这是历史之本来面目 还是后来人为划分的结果 曲 牌 本不分 南 北 文正是取这一关键性问题加以探析 历来讨论南北套曲 套式者多以元北 套曲或 琵琶记 之后较成熟的南套为对象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的套曲与套式 一文则试图探 求早期戏文套曲 套式之一般规律 解玉峰 曲牌 本不分 南 北 解玉峰 南京大学 文学院 南京 210093 摘要 曲牌 有 南 北 之分 这似乎是毋需讨论的曲学常识 然而从明中叶以前的许 多早期戏曲文献看 曲牌 不标 南 北 的现象非常普遍 由于中国传统歌唱大多是以方言入 唱 南 北方言的差异的确导致了曲唱有南 北之别 但作为文体单位的 曲牌 与诗 词一样 当 其作为歌辞时 既可用南音歌唱 也可用北音歌唱 曲牌 本身是无所谓有南 北归属的 正如词牌 不分南 北一样 曲牌 之分 南 北 是周德清 朱权 沈璟等历代曲学家们数百年苦心经营 的结果 从理论上来说并无多少意义 关键词 曲牌 词牌 南曲 北曲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中国韵文与乐关系研究 05BZW031 继 唐诗 宋词 之后 南北曲 大兴于世 杂剧 传奇创作蔚为大观 令人兴 词山曲海 之 叹 与南北曲的创作相呼应的是众多曲韵 曲谱 曲话等曲学著作的问世 著名者如周德清 中原 音韵 朱权 太和正音谱 沈璟 南九宫十三调谱 王骥德 曲律 李玉 北词广正谱 以及清 乾隆时成书的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 等 可以说 与南 北曲相关的剧曲及散曲创作 已成为宋 元以来的中国文学史或中国音乐史的重要研究对象 众所周知 杂剧 传奇创作及散曲创作中是普遍使用各种 曲牌 的 如 红绣鞋 懒画眉 泣颜回 步步娇 之类 如按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 的收录 这些曲牌共有两千余 按照明 清以来为数众多的曲谱 这些数以千计数的 曲牌 被分为两大类 一是 南 曲牌 如沈璟 南九 宫十三调谱 等南曲谱所收 一类是 北 曲牌 如李玉 北词广正谱 所收 当然其中还有数以 百计的同时为北曲谱 南曲谱所收的曲牌 也就是既可以算作 南 也可以算作 北 的 曲牌 99 南 京 大 学 学 报 哲 学 人 文 科 学 社 会 科 学 二 一 二 年 第 六 期 专 题 研 究 系 列 降至近代 曲牌 有 南 北 之分 也仍然是学术界非常普遍流行的观念 如王国维 宋 元戏曲史 元杂剧之渊源 章从 曲牌 来源角度考证元杂剧的渊源 是以周德清 中原音韵 所 收335 个 北 曲牌为依据 而 南戏之渊源及时代 章也从 曲牌 来源角度考证南戏渊源 则是 以沈璟 增订南九宫十三调谱 所收543 个 南 曲牌为依据 引人注意的是 杂剧 传奇创作及散曲创作中普遍使用各种 曲牌 与宋人词普遍使用的所 谓 词牌 实际上还是非常相似的 其中甚至有相当多完全相同 共用的 如 宋元戏曲史 所指出 的那样 但数以千计的 词牌 没有 南 北 之分 为何它的同类 曲牌 却有 南 北 之分 曲牌 是否本有 南 北 之分 若非本来有之 又是何时 为何分出了 南 北 以 下略陈己见 敬请方家指正 一 问题的前提 曲牌 是文体单位 还是音乐单位 中国古代的歌唱 大都是以方言入唱 故不同地方往往形成不同风格的歌唱 在今日有各具 特色的地方戏 民歌 在上古则是 涂山歌于候人 始为南音 有娀谣乎飞燕 始为北声 夏甲叹于 东阳 东音以发 殷整思于西河 西音以兴 文心雕龙 乐府 故有所谓 赵 代 秦 楚之讴 汉书 礼乐志 在相关本文话题的宋 金 元时期 由于南 北方政权对峙长至一个半世纪 南 北方语音语调的差异也更为显著 在北方 言语之间必以中原之音为正 在南方 则是 其 戏文 唱念呼吸 皆如 沈 约韵 即 吴兴之音 南 北方语音语调的差异 必然反映 在 曲唱 上 故 曲唱 有 南 北 之分 可谓毋庸争辩的事实 然而 曲唱 本有 南 北 是否可以推论出 曲牌 本有 南 北 这里的关键问题 也可以说我们讨论的前提 我们谈到的 红绣鞋 懒画眉 泣颜回 步步娇 等各种 曲牌 它们究竟是一个个的音乐单位 还是一个个的文体单位 还是既是一个 音乐单位 同时又是一个文体单位 如果说 曲牌 是一个音乐单位 这意味着每一曲牌有相对稳定或基本稳定的音乐结构 如 中国大百科全书 戏曲 卷所谓 每支曲牌唱腔的曲调 都有自己的曲式 调式和调性 以及本 曲的情趣 如果说 曲牌 是一个文体单位 这意味着每一曲牌有相对稳定或基本稳定的文体结构 每 一 曲牌 有相应的句数 每句有字数 平仄的特定要求以及用韵等方面的规定 换言之 每一曲 牌有其特有的文体格律 如果说曲牌既是一个音乐单位 又是一个文体单位 这意味着每一曲牌的音乐结构与文体结 构总是相对固定而且一致的 换言之 每个曲牌都具备其特有的 曲式 调式和调性 可用于套 唱内容 可以 不同 但文体格律基本相近的一段文字 如 二郎神 最早见载于唐崔令钦 教坊记 宋柳永 吕渭老 杨无咎 曹勋 刘克庄 张孝 祥 吴文英等皆有 二郎神 词 南戏 传奇中使用 二郎神 者有 琵琶记 廊会 连用两支 连环计 赐环 浣纱记 分纱 浣纱记 别施 连用两支 玉簪记 茶叙 紫钗记 001 周德清 中原音韵 正语作词起例 中国戏曲研究院编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一 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59 年 第219 页 当然 从方言差异来看 仅分南 北当然是不够的 因为 南 北 都可以再进一步分 自秦汉以来中国在行政区划上基 本上都有一千多个县 而每县往往都有方言的差异 这种差异也必然反映在曲唱上 从相关南 北曲的文献来看 燕南芝庵 唱论 提到有 中州调 冀州调 祝允明 猥谈 提到的南戏腔调有 余姚腔 海盐腔 弋阳腔 昆山腔 解 玉 峰 曲 牌 本 不 分 南 北 古 典 戏 曲 研 究 钗圆 连用两支 邯郸梦 生寤 金不换 侍酒 西楼记 玩笺 金雀记 庵会 满 床笏 纳妾 长生殿 密誓 连用两支 等 唐宋时 二郎神 曲式 调式和调性 如何 因文献阙如 不得而知 上述南戏 传奇使用的 二郎神 其唱谱则分别收录于冯起凤 吟香堂曲谱 叶堂 纳书楹曲谱 王锡纯 遏云阁曲谱 张芬 六也曲谱 张芬 昆曲大全 王季烈 集成曲谱 俞粟庐 粟庐曲谱 等清乾隆末期以后编 成的曲谱 由这些曲谱所录唱谱看 同一 二郎神 在不同戏中唱谱往往存在很大差异 即使是同 一出戏中的 二郎神 在不同的曲谱中也会有不少出入 琵琶记 廊会 浣纱记 别施 等都 是连用两支 二郎神 但其唱谱前后差异很大 几乎是完全不同 这也就是说 至少从南戏 传奇 来看 二郎神 的乐体结构是非常不稳定 实在很难视为相对独立的 音乐单位 而且 用于戏剧中的曲牌 其唱从原则上来说是可以插入念白 中断曲唱的 一支曲牌在唱中 因为宾白被分为两 三段或更多段 这在元明以来的戏剧演唱中是极其普遍的 以 长生殿 密 誓 中 二郎神 为例 其第一支 二郎神 在演唱中因念白而中断两次 这样从文字来看 同一支 二郎神 在音乐上则是三个单位 第二支 二郎神 也是因为念白的插入而变成三段 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去设想 从唐明皇时的 二郎神 到宋柳屯田的 二郎神 到元高则诚 琵 琶记 的 二郎神 再到清洪昇 长生殿 的 二郎神 在这一千年中 二郎神 有可能有 确定的 旋律 或 定声 么 二郎神 最初产生时 当然可能是一首歌曲 同时包含文 乐两个方面 但由于中国传统社 会长期缺少可靠的记谱方式 较为完整的工尺谱直到清中叶才产生 仅靠口耳相传 且极易失 传 二郎神 初始的 旋律 或 定声 当然是不可能得到保障的 故相隔一定的时 空 比如 一二百年或者更长时间之后 后来人所作 二郎神 其与前代的 二郎神 充其量只有文体的联系 因为前代的歌辞 特别是名家的歌辞有可能流传后世而被后人模仿 如果仍然歌唱 其 乐 当 然相差甚远 而且从根本来看 中国古代的歌唱 皆以 传辞 为目的 歌唱中的 文 乐 关系 始终是 文 为主 乐 为从 文体决定乐体 仍以 二郎神 为例 由于 二郎神 文辞内容 情趣以 及文体体式的差异 其唱既然是以 传辞 为目的 这种 文 的差异必然反映在 乐 上 即使是所 产生的时 空间隔也不远 文辞情趣相近 文体格式也相同 由于其文字的四声阴阳不可能完全一 致 如果按照宋代以来开始形成的 依字声行腔 的歌唱方法 其 乐 也必然仍会有不少差异 甚 至完全不同 这也就是说 在笔者看来 词牌或南 北曲的 曲牌 充其量 只能是一个 文体单位 如 前面提到的 二郎神 从文体来看 仍然相对稳定 而不可能是一个 音乐单位 如果读者诸君能够接受南 北曲的一个个的 曲牌 是一个个 文体单位 曲牌 本无所谓 有 南 北 之分 也许就很容易理解了 二郎神 曲牌不论填写何种内容 也不论其用何种方 言吟唱 弋阳腔 余姚腔或昆山腔 都不能改变 二郎神 的文体结构 这正如杜甫的七律 蜀 相 若以河南方言或吴方言 闽南方言吟诵 固然可以有各个不同的音乐美感 但七律 蜀相 仍 是七律 蜀相 其文体 包括内容 并不发生任何变化 并不因此就成为 河南 的 蜀相 或者 吴 蜀相 闽 蜀相 对于宋人词也是如此 词调也多至近千个 宋人词在当时歌唱时也必 101 洛地先生 词乐曲唱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5 年 以及 律词之唱 歌永言 的演化 收入洛地 词体构成 北京 中 华书局 2009 年 等论著对此已有非常鲜明 有力的论证 敬请读者诸君参阅 此处不赘 这里我们说南 北曲的曲牌 充其量 只能是一个 文体单位 是因为与词牌相比 其文体格式也常常是不稳定的 甚至差 异极大 南 京 大 学 学 报 哲 学 人 文 科 学 社 会 科 学 二 一 二 年 第 六 期 专 题 研 究 系 列 定受各地语音 语调的影响 特别是在南宋与金对峙以及稍后与蒙元对峙的时期 南 北语音语调 的巨大差异也必定是存在的 然而人们从来没有将词牌分为 北词牌 南词牌 因为从文体 学的角度来看 不论其付诸歌唱时语音语调的差异有多大 并不能影响到其文体结构 二郎 神 仍是 二郎神 满江红 仍是 满江红 如果说 曲牌 与词牌一样 都是 文体单位 本来应无所谓南 北之分 这应该还是简单明 白的 二 早期曲籍中 曲牌 大都不标 南 北 行文至此 我们也应当指出的事实是 明中叶后戏曲文献中曲牌有 南 北 标志可谓非常 普遍的现象 但从此前的很多文献看 曲牌 大多没有有南 北归属的标记 如 元刊杂剧三十 种 元杨朝英所编散曲集 阳春白雪 和 太平乐府 元无名氏编 乐府新声 和 乐府群玉 以 及收于 永乐大典 中的戏文 张协状元 以及产生于 浣纱记 之前的很多戏文 传奇 如成化本 白兔记 荆钗记 苏州叶氏刻本 屠赤水先生批评本 汲古阁本 五伦全备记 世德堂本 奎章阁本 明刊本 李九我批评破窑记 世德堂本 裴度香山还带记 傅氏藏 金丸记 汲古阁 本 精忠记 富春堂本 千金记 富春堂本 商辂三元记 富春堂本 刘汉卿白蛇记 富春堂本 跃鲤记 富春堂本 韩朋十义记 明刊本 金印记 文林阁刊本 张子房赤松记 文林阁刊本 高文举珍珠记 富春堂刊本 观世音修行香山记 富春堂本 周羽教子寻亲记 世德堂本 裴 度香山还带记 富春堂本 千金记 富春堂本 商辂三元记 嘉靖刊本 宝剑记 等 也都没有 南 北曲牌的划分 早期曲籍文献中 曲牌 大都不标 南 北 这一现象 或者也可以理解为 这些剧作家 曲 家或编者 没有学问 不能区分 南 北 或者本没有 曲牌 分 南 北 的观念 认为无足 轻重 在具体创作或编选 刻印时懒于去标记 因为此类现象明中叶后也仍很普遍 像冯梦龙编 墨憨斋定本传奇 吴炳 绿牡丹 洪昇 长生殿 蒋士铨 临川梦 等每曲都查证南 北曲谱标 明宫调 区分南 北 毕竟是极其费心费力的 也很需要曲学修养 但如果是这样 以下两种现象就很不可思议 一是有些仅见于 中原音韵 太和正音谱 两书 而不见于沈璟 南九宫十三调谱 等南曲 谱的曲牌 这些曲牌按照后世一般看法当然应当算作 北曲曲牌 但这些曲牌在南戏 传奇中出 现时并不标 北 如 错立身 第十二出连用 越调斗鹌鹑 紫花儿序 两曲 皆不标 北 小孙屠 第十一出的 上小楼 第十八出的 折桂令 富春堂本 千金记 第十五出的 点绛 唇 滚绣球 张子房赤松记 第十五 三十五出的 清江引 高文举珍珠记 第四出的 乔木 香 高文举珍珠记 第七出的 鹊踏枝 第二十一出的 上小楼 富春堂本 韩湘子九度文公升 仙记 第十五折 庆宣和 观世音修行香山记 第五出的 混江龙 第十八出的 寄生草 第三 十出和四十出的 雁儿落 例证在在皆是 南戏 传奇有时使用整套北曲时 也一般不标 北 及宫调 如抄本 举鼎记 第二折用 点绛唇 套 富春堂本 何文秀玉钗记 四十一出 新水令 套 嘉靖刊本 宝剑记 三十七出 点绛唇 套等 这种现象只能解释为这些戏剧的作者 南 北 曲牌不分 或者这些作者学问不够 分不清 南 北 王国维 宋元戏曲史 以来 很多学者想当然地认为 杂剧只用北曲 南戏只用南 曲 中国大百科全书 戏曲曲艺 曲牌 条 的说法可能太粗疏了 二是有相当多的曲牌是为南 北曲谱所共收 这些曲牌在南戏 传奇使用时按理应当标明 201 解 玉 峰 曲 牌 本 不 分 南 北 古 典 戏 曲 研 究 南 北 但事实上却不一定有标注 据笔者初步统计 为 中原音韵 太和正音谱 两书以 及后来各种南曲谱共收的同名曲牌有 喜迁莺 出队子 刮地风 水仙子 寨儿令 神仗儿 节节高 贺圣朝 红锦袍 即红衲袄 人月圆 侍香金童 倾杯序 醉太平 女冠子 货郎儿 蓦山溪 八声甘州 点绛唇 天下乐 醉扶 归 瑞鹤仙 上马踢 柳梢青 胜葫芦 青哥儿 六幺令 四季花 粉蝶儿 醉春风 迎仙客 红绣 鞋 普天乐 石榴花 满庭芳 红芍药 剔银灯 道和 四边静 齐天乐 红衫儿 卖花声 四换头 一枝花 乌夜啼 贺新郎 梧桐树 红芍药 玉交枝 新水令 驻马听 沉醉东风 步步娇 夜行船 五供养 月上海棠 风入松 水仙子 滴滴金 即甜水令 捣练子 太平令 川拨棹 梅花酒 醉 娘子 行香子 锦上花 骤雨打新荷 十棒鼓 醉春风 青玉案 金蕉叶 小桃红 秃厮儿 棉搭絮 三台令 梅花引 糖多令 集贤宾 逍遥乐 梧叶儿 望远行 玉抱肚 黄莺儿 麻婆子 念奴娇 还京乐 啄木儿 金蕉叶 朝天子 步蟾宫 以上共计88 调 其中尚不包括名称不尽相同 而实际有密切联系者 如北曲谱有 小梁州 南曲 谱有 梁州令 梁州序 梁州赚 北曲谱有 玉翼蝉煞 南曲谱有 玉翼蝉 北曲谱有 油葫 芦 南曲谱有 葫芦歌 光葫芦 等等 从文体格律来看 如果按照南 北曲谱所选的定格 大多差别很大 但有相当多的基本相同 应当视为同一曲牌 及其变体 同名的北曲曲牌 其作为小令的格式与其作为剧曲或散套中的 格式往往差异甚大 而北曲小令的格式往往与同名词调或南曲非常相近或相同 如上述 88 调中 的 点绛唇 风入松 青玉案 捣练子 醉太平 女冠子 乌夜啼 粉蝶儿 等都是 这种情况 如果说曲牌本有南 北之分 而这些南北共有的 也很容易混淆的曲牌 照理在使用时应当明 确标明 南 北 以示区别 而事实上 上述曲牌出现在明中叶前的南戏 传奇中 却大多不会 标明是 南 或者 北 单以陆抄本 琵琶记 来说 就有 红绣鞋 第九出 醉太平 第十一 出 剔银灯 第十四出 啄木儿 第十五出 普天乐 第十六出 金蕉叶 第十七 出 女冠子 第十八出 滴滴金 第十八出 喜迁莺 第二十三出 天下乐 第三十 五出 山坡羊 第二十五出 一枝花 第二十一出 驻马听 第二十五出 醉扶归 第三十五出 红衲袄 第二十九出 四边静 第三十二出 风入松 第三十二出 女 冠子 第三十八出 逍遥乐 第四十二出 六幺令 第四十二出 等 如果说 曲牌本有 南 北 之分 上述现象实在令人费解 曲牌不分 南 北 其实不独戏曲文献为然 元人夏庭芝所作 青楼集 专为歌儿舞女立 传 在很多方面反映了元代歌场风尚 其中提到的歌妓大都善唱 能 小唱 能慢词 能杂 剧 或 专工南戏 也提到很多当时歌场流行的牌调 如 八声甘州 红衫儿 青哥儿 寨 儿令 太常引 念奴娇 踏莎行 沉醉东风 鹧鸪天 塞鸿秋 梧叶儿 清江 引 等 书中只有提到个别曲调时才提及宫调 如 南吕 一枝花 绝大多数牌调都是不别南 北 也不提及宫调的 又如 明万历时人沈德符在谈到元明流行的 时尚小令 时说 301 今人一般有词牌 曲牌之分 从 青楼集 看至少当时人是没有词牌 曲牌之分的 关于词牌 曲牌区分问题 笔者有 调牌 本不分词 曲 文专门讨论 此处不赘 南 京 大 学 学 报 哲 学 人 文 科 学 社 会 科 学 二 一 二 年 第 六 期 专 题 研 究 系 列 元人小令行于燕赵 后浸淫日盛 自宣 正至成 弘后 中原又行 锁南枝 傍妆 台 山坡羊 之属 自兹以后 又有 耍孩儿 驻云飞 醉太平 诸曲 然不如 三曲之盛 嘉 隆间 乃兴 闹五更 寄生草 罗江怨 哭皇天 乾荷叶 粉红 莲 桐城歌 银纽丝 之属 自两淮以至江南 渐与词曲相远 不过写淫媟情态 略具 抑扬而已 比年以来 又有 打枣竿 挂枝儿 二曲 其腔调约略相似 则不问南 北 不问男女 不问老幼良贱 人人习之 亦人人喜听之 以至刊布成帙 举世传诵 沁入心 腑 其谱不如从何来 真可骇叹 又 山坡羊 者李 何二公所喜 今南 北词俱有此名 但北方惟盛 爱数落山坡羊 其曲自宣 大 辽东三镇传来 今京师妓女 惯以此充弦索 北调 其语秽亵鄙浅 并桑濮之音亦离去已远 而羁人游婿 嗜之独深 丙夜开樽 争先 招致 而教坊所隶筝 等色 及九宫十二则 则皆不知为何物矣 仔细研读这段文字 我们不难发现 沈德符这里提到的 锁南枝 傍妆台 山坡羊 等 时尚小 令 民间并 不问南 北 也无所谓十二 宫调 试想初始同样为民间文化的南 北曲 其分别 南 北 且分别隶属于所谓 北九宫 或 南九宫 的某一宫调之下 难道是与生俱来的么 有没有 可能是后来人为制造出来的 三 如何理解早期戏曲文献中 曲牌 标 南 北 现象 以上我主要试图用早期曲籍文献中 曲牌 大都不标 南 北 这一现象 去论证曲牌本无 南 北 之分 当然 我们也不得不承认 也有相当多的曲籍文献曲牌确实有 南 北 标记 的 这是否说明曲牌本有 南 北 之分呢 以下我们试对此类现象稍作分析 早期曲籍文献中 曲牌 标 南 北 的现象可以分为两 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在所谓 南北合套 中或者北套曲中插用南曲 其曲牌一般会有 南 或 北 的 标记 如收于 永乐大典 中的戏文 小孙屠 第九出有 南北合套 依次为 北曲新水令 南曲风入松 北曲折桂令 南曲风入松 北曲水仙子 南曲犯衮 北曲雁儿落 南曲风入松 北曲得胜令 南曲风入松 小孙屠 第十四出也有稍短一点的 南北 合套 依次为 北曲端正好 南曲锦缠道 北曲脱布衫 南曲刷子序 汲古阁本 拜 月亭 第七出有 北绛都春 混江龙 油葫芦 三曲皆押江阳韵 显然为短套 其中 绛都春 标 北 世德堂本将以上三曲的曲词合并一起 统称 北混江龙 北杂剧使用 南北合套 时也同样会有 南 或 北 的标记 如贾仲明 昇仙梦 古名家杂 剧 本 所用四套曲皆为 南北合套 其第一套为 北仙吕点绛唇 混江龙 南东瓯令 北那吒令 南桂枝香 北鹊踏枝 南玉包肚 北寄生草 南乐安神 北赚 煞 又如朱有燉 吕洞宾花月神仙会 古名家杂剧 本 第一折在 点绛唇 套中插用 南曲金 蕉叶引子 南曲山花客 且与整个套曲同用庚亭韵 第二折 六国朝 中插用 南曲驻云飞 四 支 第三折则使用 南曲四朝元 南曲柳摇金 散曲套如 群音类选 清腔类 卷六所收沈和甫 潇湘闲适 一套 北赏花时 南排歌 401 沈德符 顾曲杂言 中国戏曲研究院编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四 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59 年 第213 页 解 玉 峰 曲 牌 本 不 分 南 北 古 典 戏 曲 研 究 北那咤令 南三叠排歌 北鹊踏枝 南桂枝香 北寄生草 南乐安神 北 六么序 南尾声 又如 盛世新声 中吕卷收 粉蝶儿 套 描不上小扇轻罗 为 粉蝶儿 好事近 南 石榴花 好事近 斗鹌鹑 扑灯蛾 上小楼 扑灯蛾 尾 声 词林摘艳 同 这一套曲 盛世新声 未标撰者 词林摘艳 题 元贯酸斋 云石 作 应当说凡是用于 南北合套 或者北套中插用南曲 其曲牌一般都会有 南 或 北 的标记 但也有不少例外 如 错立身 第五出有一套曲 其曲牌组合为 赏时花 赏花时 排歌 哪吒令 排歌 鹊踏枝 乐神安 安乐神 六幺序 尾声 以上诸曲皆押齐微 韵 其中 排歌 安乐神 仅为南曲谱所收 赏花时 哪吒令 鹊踏枝 六幺序 仅为北曲 谱收录 故按照后来南北曲谱的划分 可以算作 南北合套 但这一 南北合套 并无宫调的标 记 也无 南 北 的标记 又如抄本 黄孝子寻亲记 第十四出用曲为 金蕉叶 真文 侵寻 绵搭絮 真文 侵 寻 斗鹌鹑 尤侯 紫花儿序 尤侯 调笑令 尤侯 调笑令 尤侯 煞尾 尤侯 鹧鸪天 真文 侵寻 从用韵及扮演来看 斗鹌鹑 紫花儿序 调笑令 调笑 令 煞尾 构成一北套 而 金蕉叶 为南 北曲谱共收 绵搭絮 鹧鸪天 仅为南曲谱收录 故此三曲似可视为三南曲与一套北曲的组合 但剧本中并未有 南 或 北 的标记 第二种情况是不用于 南北合套 中使用的曲牌而有 南 或 北 的标记 这种情况戏文 传 奇中例证甚多 如 琵琶记 陆抄本 第十五出有 北点绛唇 北混江龙 小孙屠 第七出有 北曲一枝花 第九出有 南曲风入松 汲古阁本 拜月亭 第七出 北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世 德堂本无此曲 汲古阁本 杀狗记 第三十五出 北后庭花 世德堂本 赵氏孤儿 第四十一出有 北川拨棹 富春堂本 苏英皇后鹦鹉记 第十九折 北逍遥 第二十八折 北耍孩儿 汲古阁本 怀香记 第七出 北醉扶归 文林阁本 青袍记 第五出 北普天乐 北朝天子 二十九出 北 驻马听 富春堂本 双忠记 第三折 北点绛唇 北醉太平 富春堂本 金貂记 二十一折 北 朝天子 富春堂本 苏英皇后鹦鹉记 第十九折 北逍遥乐 二十八折 北耍孩儿 文林阁本 刘 秀云台记 第二十八出 北新水令 北步蟾宫 汲古阁本 明珠记 第十出有 北红衲袄 等等 北杂剧所用曲牌有 南 的标记甚少 笔者仅见一例 古杂剧 本 望江亭 第三折末张千等 唱 马鞍儿 曲后 衙内云 这厮每扮南戏那 马鞍儿 见于南曲谱而不见于北曲谱 这里 马 鞍儿 曲显然被视为南曲 在第二种情况中 有个别曲牌很值得注意 它们不为 中原音韵 或 太和正音谱 收录 而恰 恰为沈璟 增订南九宫十三调谱 等南曲谱收录 但它们在南戏 传奇中却被标为 北 如汲古 阁本 琵琶记 第八出 北江儿水 汲古阁本 拜月亭 第七出有 北绛都春 文林阁本 刘秀 云台记 第九出 北赏宫花 应当说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笔者目前仅见以上三例 还有个别曲牌 南 北曲谱都不收录 被标以 北 这种情况笔者仅见一例 即明宣德写本 501 值得指出的是 这一套曲也被更早时期的曲选 盛世新声 词林摘艳 雍熙乐府 所收录 盛世新声 仅在 六么序 后 标 北 词林摘艳 同 雍熙乐府 则未标 南 或 北 群音类选 北腔类卷五也收录这套曲 并注云 亦入南北调 近偷入 二红记 唯 石榴花 后的 好事近 改称 料峭东 风 粉蝶儿 好事近 石榴花 料峭东风 斗鹌鹑 扑灯蛾 上小楼 扑灯蛾 尾声 小孙屠 第七出 永乐大典 钞本为 北曲末唱 一枝花 钱南扬先生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 校订为 末打旋上唱 北 曲一枝花 今从钱先生的校订 陆抄本 琵琶记 没有相应的情节 也没有 北江儿水 汲古阁本 杀狗记 第三十五出有 绛都春 未标 北 汲古阁本 白兔记 第二出 绛都春 成化本 白兔记 作 疏影 九 宫正始 作 绛都春犯 都未标 北 南 京 大 学 学 报 哲 学 人 文 科 学 社 会 科 学 二 一 二 年 第 六 期 专 题 研 究 系 列 金钗记 第二十六出的 北燕归巢 在第二种情况中 很值得指出的 凡南戏 传奇在使用标有 北 的曲牌时 演唱这一曲牌的 戏剧人物往往较为特别 这些人物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代表皇权的人物或神道 一般由末扮 演 一类是反面的非汉族的胡人 盗寇或为非作歹的小人 一般由净 丑扮演 前一类如 琵琶记 第十五出 北点绛唇 北混江龙 两曲由代表皇帝旨意的黄门官 末 扮 演唱 汲古阁本 拜月亭 第七出 北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由末扮太白金星唱 汲古阁本 杀狗 记 第二十六出有 北得胜令 由外扮土地神唱 汲古阁本 冯京三元记 第三十出 北点绛唇 末 扮主持科考的侍臣演唱 富春堂本 韩湘子九度文公升仙记 第十九折有 北点绛唇 末黄门官演 唱 文林阁本 刘秀云台记 第九出 北赏宫花 占扮皇上演唱等 后一类如汲古阁本 琵琶记 第八出 北江兒水 第十出 北叨叨令 分别由净 丑扮无赖演 唱 汲古阁本 白兔记 二十五出 北一枝花 净扮山寇演唱 成化本白兔记无此情节 宣德写本 金钗记 第二十六出有 北燕归巢 外扮山寇唱 富春堂本 东窗记 第三折 北新水令 末扮金兀 术唱 富春堂本 双忠记 第三折 北点绛唇 北醉太平 都由外扮安禄山唱 富春堂本 何文秀 玉钗记 第二十九折 北新水令 净扮北国元帅脱脱唱 富春堂本 金貂记 十六折 北调一枝花 蛮族高丽净苏保童唱 存诚堂本 魏仲雪批评投笔记 第十三出 北端正好 净扮胡人唱 继志斋 刊本香囊记第十五出 北点绛唇 净兀术唱 富春堂刊本 玉玦记 第二十九折 北醋葫芦 占扮恶 妓演唱 第三十四折 北沉醉东风 外扮癸灵神唱 所以从总体来看 除 南北合套 外 南戏 传奇在出现标 北 的曲唱时大都是用于特殊人物 或特殊情境 应如何理解上述现象呢 我的理解是 在沈璟 增订南九宫十三调谱 被推崇和流行之前 与曲牌相联系的 南 或 北 其指义应主要是指示用 南音 或者 北音 演唱 而非后来的 南曲 曲牌 或 北曲曲牌 前文曾经说到中国古代的歌唱大都是以方言入唱 而宋元时期南 北方政权长期对峙必然导 致南 北方语音语调的差异愈加显著 故南 北曲唱的差异也必然引起时人的注意 如仇远 1247 1326 金渊集 所收其七言古诗 竹素山房小饮 南徐唐正方善歌 吴伶以长箫和之 客以 凤 凰台上忆吹箫 分韵 予得台字 有 吴下老伶燕中回 能以北腔歌落梅 这位不知姓名的吴下 老伶本应能唱南曲的 因为曾在北方谋生计 现在也能 北腔 所以诗人予以特别欣赏 又如元 夏庭芝 青楼集 记述到歌妓张玉莲说 张玉莲 人多呼为张四妈 南北旧曲其音不传者 皆能 寻腔依调唱之 丝竹咸精 蒲慱尽觧 笑谈亹亹 文雅彬彬 南北令词即席成赋 审音知律 时无 比焉 这位大名鼎鼎的张玉莲也是能唱南 北曲的 既然是以方言入唱 北人能 南腔 或者南人能 北腔 都非易事 非有师徒授受不能 也只有 上层的有一定文化水准 且与士大夫阶层往来密切的艺人们才有可能做到 如张玉莲等 底层或 各地方性戏班一般只能以其当地方言土语入唱 所以如民间文化色彩浓厚的 张协状元 等南 戏 其在南方地区搬演时 无论是否在曲牌前标注 南 北 都只能是以 南腔 敷唱 但由于南 北曲唱风味迥然有别 可收对比之效 故上层的文人曲家肯定有兴趣去尝试并用 南 北曲唱 或者在南曲唱中插用北曲唱 在北曲唱中插用南曲唱 前文说到南戏 传奇在出现标 601 仇远 金渊集 卷二 清武英殿聚珍丛书本 中国戏曲研究院编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二 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59 年 第 31 页 此从 说集 本 青楼集 说郛 本 旧曲 二字前无 南北 二字 解 玉 峰 曲 牌 本 不 分 南 北 古 典 戏 曲 研 究 北 的曲唱时大都是用于特殊人物或情境恐怕正由于此 而 错立身 小孙屠 昇仙梦 吕洞宾花月神仙会 等明中叶后前剧作使用的所谓 南北合套 实宜理解为 南北调合腔 因 为在这些作家的观念中主要是南 北曲唱的对比使用 这与明中叶后的传奇家们较为明确的曲牌 分南 北以及 南九宫 北九宫 一类的观念还是很不同的 明万历时人胡文焕所编 群音类选 为万历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间刊行的大型曲选 所收曲 作都是当时歌场流行的 群音类选 按声腔编排 分为 官腔 诸腔 北腔 清腔 四大 类 其所谓 官腔 应当指的是 昆山腔 内收当时流行的南戏 传奇散出 所收曲作数量最多 诸腔 则应指弋阳腔 余姚腔一类 内收 金印记 破窑记 白兔记 跃鲤记 东窗记 劝善记 等南戏 传奇散出 北腔 类收来自 千金记 浣纱记 等南戏 传奇使用的北套 清 腔 则主要收陈铎 梁辰鱼等所作成套的散曲 清腔 类下又有 南北调 南 北曲兼用 如果说 官腔 类剧作所用的曲牌都是 南曲曲牌 北腔 类剧作所用的曲牌都是 北曲曲 牌 那么 诸腔 类剧作所用的曲牌归入哪类呢 弋阳曲牌 或 余姚曲牌 在笔者看来 群 音类选 反映的是 对民间的唱家或艺人而言 他们更关注的是用何种声腔或语音语调去歌唱某 种具体的曲文 并不问其究竟是南曲牌 还是北曲牌 至少明万历年间仍是如此 至于 群音类 选 清腔 类下又有 南北调 当然同于元钟嗣成 录鬼簿 提到 沈和 时所说的 以南北调合 腔 四 曲牌 为何被分 南 北 假如 曲牌 初始本不分 南 北 那么为何后来又被分为 南 北 呢 按照笔者目前 的认识 曲牌 分 南 北 完全是人为地制造出来的 这一人为的历史过程说起来很纠葛 元 明以来的曲学家们几乎都有大小不等的贡献 首立头功的当然是大名鼎鼎的周德清 周德清 1277 1365 中原音韵 始成于元泰定甲子 1324 中原音韵 写作的主要目的当 然是为规范北曲用韵 但书中所列十二宫调及相应的三百三十五个曲牌实际具有曲谱性质 虽 然周德清本人在 中原音韵 中并没有明确提出自家所编为北曲谱 如果承认自家所编为 北 曲谱 也就等于默认了被他斥为 亡国之音 的 南人 的 南戏 和南宋词 沈 约之韵乃闽浙之音 南宋都杭 吴兴与切临 故其戏文如 乐昌分镜 等类 唱念呼吸 皆如 沈 约韵 昔陈之 后庭花 曲 未必无此声也 总亡国之音 奚足 为明世法 惟我圣朝兴自北方 五十余年 言语之间必以中原之音为正 余生当混一 之时 耻为亡国搬戏之呼吸 也就是说 在周德清的观念中 陈后主 玉树后庭花 南宋姜夔等人的词以及南戏 乐昌分镜 等 所有与 南人 相关联的 都是 亡国之音 都是没有资格进入到他所编的 十二宫调 三百 三十五章 的 701 天一阁本 录鬼簿 沈和甫 钱塘人 以南北词调合腔 曹本作 以南北调合腔 自沈和甫始 中国戏曲研究院 编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二 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59 年 第121 页 周德清 中原音韵 正语作词起例 中国戏曲研究院编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一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59 年 第 219 页 元著名文人虞集在 中原音韵 序 中点名批评了周邦彦 姜夔等词气 卑弱 唯 北乐府 为大雅正音 与周德清可谓同声 相应 南 京 大 学 学 报 哲 学 人 文 科 学 社 会 科 学 二 一 二 年 第 六 期 专 题 研 究 系 列 由此才可以理解 像 蝶恋花 望海潮 鹧鸪天 满江红 等宋词 南戏中使用频率非常 高的调牌没有进入其 乐府三百三十五章 正是因为其为 亡国之音 而 喜迁莺 粉蝶儿 点绛唇 八声甘州 天下乐 等所谓南北曲谱共有的曲牌之所以能被列为 乐府三百三十五 章 完全是因为它们有幸已为虞集 贯云石等 北人 所使用 这也就是说 周德清当时所能见 到的调牌绝非只有三百三十五章 但有很多调牌没有资格进入他所认可的 乐府 周德清之后编撰 太和正音谱 的朱权当然有可能更多接触到南方的戏文 得知更多的调 牌 但 太和正音谱 在编撰时只是按照 中原音韵序 十二宫调及 三百三十五章 补足例曲 因 为 中原音韵序 只是有调无词的调名谱 没有对 中原音韵序 的十二宫调及 三百三十五章 做任何增删 这样周德清 朱权通过以 北人 所作 乐府 为 正音 的方式 将南方戏文所用之 曲完全驱逐于 曲 之外 如果周德清承认了 北人 所作 乐府三百三十五章 为 北曲 岂非同 时默许了 南曲 的合法地位 如果周德清想作为一代曲学家流芳后世 他本不必以如此方式向蒙元当权者表现忠心 因为 中原音韵 成书不到半个世纪 蒙古人就不得不退出中原 朱明王朝建立后有意重建汉统 南 人 地位大翻身 北乐府 的独尊地位自然遭遇挑战 沈宠绥 度曲须知 说到明中叶歌场风 尚云 明兴 乐惟式古 不祖夷风 程士则 四书 五经 为式 选举则七义三场是较 而 伪代填词往习 一扫去之 虽词人间踵其辙 然世换声移 作者渐寡 歌者寥寥 风声所 变 北化为南 名人才子 踵 琵琶 拜月 之武 竞以传奇鸣 燕 赵之歌童 舞女 咸弃其捍拨 尽效南声 而北词几废 明中叶后 南 北曲在歌场之地位全然互换 此绝非周德清辈所能梦想 在这样的情况下 自然会 有曲学家们为 南曲 正名 其做法就是编撰南曲谱 蒋孝 旧编南九宫曲谱 沈璟 增订南九宫 曲谱 以及沈自晋 南词新谱 等南曲谱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编撰而成的 沈永隆为其父沈自晋 南词新谱 所作 后叙 中有一段文字 很有助于我们理解吴江沈氏家族何以前仆后继地编撰南 曲谱 南九宫谱 南人之曲也 曷言乎南 异于北也 曷言乎北 盖自我明祖回百六 跻 三五 始风吴 会嗣格幽 燕以故 播诸歌诗 奏诸明堂 清庙 咸取南词 以载赓明德 顾其流及下 声律允和 去抗激 趋婉柔 卑疏莽 崇绵丽 诚由 江汉 化美歌 始 二 南 也 这段文字完全可与前引周德清语对读 可见 南人 试图为 南曲 争取合法地位之用心 沈璟 增订南九宫曲谱 等南曲谱的编成 一方面是为南曲赢得了合法地位 同时也在客观效果上使得 中原音韵 太和正音谱 这两种只标 正 音 的曲谱正式变成 北曲谱 所以蒋孝 沈璟等 为南 北曲的正式划分当然也是有 功绩 的 其后更有李玉 北词广正谱 徐于室 钮少雅 南 曲九宫正始 以及南 北曲并收的官修 钦定曲谱 和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 吴梅 南北词简谱 等曲谱陆续编成 曲之分南 北 遂成客观 事实 责任编辑张亚权 801 沈宠绥 度曲须知 中国戏曲研究院编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五 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59 年 第197 198 页 沈永隆 南词新谱 后叙 北京 北京书店影印清刻本 1985 年 南 京 大 学 学 报 哲 学 人 文 科 学 社 会 科 学 二 一 二 年 第 六 期 shifting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riented welfare In other words we must change it from the sole maintenance basic life rescue into the multi level development type welfare supplies The social as sistance in the perspective of development based social welfare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social relief in the content organization practice and management And it should have corresponding ad ministration of management and implementation in social security social work and social services Semantic Meaning of Guomin and Imagination of State in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OC Period Focusing on Translating Citizen and Citizenship GUO Zhong hua Nation state is a fundamental goal for modern China to achieve By rendering citizen and citizenship into a Chinese equivalent guomin scholars both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of the early ROC period just conceived of a vision of nation state and different roads to state construc tion By putting their translations in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ism scholars of the former period coined the term guomin which helped not only improve the traditional national character and the awareness of a modern citizen to a degree but also loom large their real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strong modern country putting state sovereignty high above citizen rights With a reflection on the late Qing s state construction project scholars of the latter period adopted an individualistic and u tilitarian perspective in their rendering of the same coinage guomin with an intention to bring forth a profound consciousness of individuality in an individual and to set up a free country of west ern type The translation of guomin during this period makes it clear that there existed in the transformation into a modern society what could be described as modernity in translation in which the translation of important concepts was at the same time the becoming of modernity in the nation involved The concept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configuration of power ideology and prospect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during the period of social changes Harmony without Sameness A Contrastive Study of Zhang Junmai s and Zhang Dongsun s Un derstanding of Democracy WANG You qing SHEN Xiao yun In the community of thinkers of politics ideology and culture during the historical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1911 1949 Zhang Junmai and Zhang Dongsun were very popular as repre sentatives of neo liberalism with their enthusiastically propagated democratic socialism and the mid dle of the road policy Both of them showed a tendency to rational thinking and yet they differed themselves i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democracy and in their unique ways to change a societ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may be traced back to the different notions of democracy and personal in terest in learning The bifurcation in their viewpoints very unfortunately led to their political diver gence after the victory of Anti Japanese War Qu Format With a Difference of the North Tune and the South Tune XIE Yu feng It has been taken for granted that the tunes of songs qu seem to be divided without any ar gument into the north tune and the south tune in the scholarly community of qu studies As proved 651 by the early literature of opera studies before the mid Ming Dynasty it was so frequent that the tunes of qu were never marked as the Northern or the Southern though the accents of Chinese dia lects do account for the differences in singing between the two As a category of literature te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西安银行竞聘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微生物自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中国对外贸易-基础会计学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社会学概论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学前儿童发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2025-2030中国女性护肤品市场需求潜力预测与投资效益盈利性报告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学前儿童体育教育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2025年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题库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2030中国垃圾处理设备行业发展形势及前景动态预测报告
- 美国数学竞赛试题及答案
- (18-23)高考英语真题汇编专题9 情景交际和特殊句式(含解析)
- 虚拟化技术应用与实践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植保无人机操控技术》课件 项目1 植保无人机的认知
- 建筑业10项新技术-合
-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2006年
- 《康复护理学》3章康复评定(第二节心肺功能评定)
- 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配电站房工程设计
- GB/T 29256.5-2012纺织品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第5部分: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
- GB/T 27021.1-2017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要求第1部分:要求
-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
- 宫颈裂伤修补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