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颐和园课件材料范文.doc_第1页
2020年颐和园课件材料范文.doc_第2页
2020年颐和园课件材料范文.doc_第3页
2020年颐和园课件材料范文.doc_第4页
2020年颐和园课件材料范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颐和园课件材料范文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长廊、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隐隐约约、姿态不一”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交流: 交流“风景秀丽”的旅游景点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走进北京的颐和园,到那里去看一看。 板书课题:颐和园。注意“颐”的写法,尤其是左边的笔顺,跟我边说边写。 二、听写字词,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大家都已经学过了,下面咱们先来听写几组词。咱们推荐三位上黑板前跟大家一起写。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姿态不一 1、训练说话“昆明湖、姿态不一” 刚刚前两组词,老师是把两个词说起来说了一句话。最后一组,谁能像老师那样把两个词连起来说一说? 2、“金碧辉煌” (1)点拨字形 辉,光也。说文 煌,火状。广韵唐韵 (2)图片理解 瞧,在阳光的照射下,多么的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3、点拨“廊”、“态”的字形 4、堂堂正正中国人,方方正正中国字,请大家对照自己这两个字,试着挑出一个,把字写得更美观一些。 5、概括课文内容 一说主要内容,抓景点 (1)师引导说清楚 你看,这真是有山,有水,有建筑的一处皇家园林啊!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三处景点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内容?你比如说:先讲了然后最后。 (2)抓景点,个别说(两生) 3、二说主要内容,抓游览顺序 (1)自由读文,勾画游览顺序的句子 请大家打开书到87面,快速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 (2)汇报交流 (3)刚才咱们汇报的句子都在每一段的开头,不仅可以承接上文,又可以引起下文,这些句子都是过渡句。 (4)给表示游览顺序的四句话加上文章的首尾段,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默读课文,提炼中心句 课文就写了这三处景点吗?不止这些,还有一处、两处、三处(副板书:)所以说:“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浓缩成两个字美、大(板书) 四、精读品悟,游赏长廊 好文不厌百回读,我们走进课文,去长廊看看吧! 1、个别读,其余同学思考:长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师生交流。 3、品读句子,领悟长廊的美 预设一: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1)“绿漆”、“红漆” 颜色美吗?这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能数得清吗?(一眼望不到头) (2)“一眼望不到头” 再读点拨,“一眼(孩子,还没看到呢,再等会儿。)望不到头”。 (3)“七百多米长”、“273间” 长也是一种美啊! (4)点拨观察角度 孩子,你现在是站在什么地方看的啊?站在长廊里,放眼一望。 预设二: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1)多少幅?几千幅!读出感受 (2)“。”改“!” 其实这里完全可以把“。”改“!”,谁来读一读?你在感叹什么啊! (3)点拨观察角度 这时的我们又把目光投到了长廊上方的横槛上,这又是在抬头看去。 预设三: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廊外的美景吸引了你啊。 师生合作读,体会鲜花常开。 4、“神清气爽” (1)目之所及,手之所触,身之所感让人感觉到“神清气爽” (2)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闻闻这朵朵花香,记住这一幅幅图画。再来读一读这个词语。 (3)点拨观察角度: 作者这时带着我们继续边走边赏,把目光转到了长廊的两旁。 5、渗透观察景物的写法 同学们看,作者依据游览的顺序带领我们参观长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的同时,不断转换着观察的视角:放眼望去、抬头一看、边走边赏。作者叙述得非常有条理,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长廊的美和大。 6、示范说导游词 读得美,背得好!但是说出来不一定比这差。(配合图画说长廊导游词) 7、明确导游词特点 同学们,刚才我变成了导游,带领在座的各位游客游览了长廊,有意思吧! 五、迁移运用,改写导游词 1、自由读第三段 要求:多读几遍,想想如果你是导游,你会怎么向你的游客介绍? 2、改写导游词出示要求: 用添加符号,直接在书中改。 2、生改写交流 3、出示图片: 4、一生试说 六、作业。 修改第三段内容的导游词,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附:板书设计 颐和园 游览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姿态不一 (大美) 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的语言;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初步掌握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方法:阅读、直观课件欣赏、想象、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学生课前的预习及查找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题导入。 1、幻灯片出示文中三幅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的景物? 2、揭题:(板书:18颐和园)指导书写“颐”左边有一个小口。 3、导入:颐和园建在哪里?看图画上各画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初读课文,播放课件,感受景物美。 1、生自读课文,思考:颐和园写了哪些景点?你最喜欢哪里,想想理由。 2、(幻灯片出示)认读生字新词,了解大意。重点指导:耸、堤、柱、栽、筑、狮等字的读音,分清平舌音与翘舌音,注意“堤”不能读成t;“廊、栽”等字要注意指导笔顺。 3、交流自读情况: 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怎么知道的?首尾两段都直接写到颐和园的美,这种写法叫什么?(首尾呼应)有感情地齐读首尾两段。 交流自己喜欢的景点,说明理由。(教师相机出示相关的图片、课件,带领学生去领略美景,并选择一两个自然段读,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 学生欣赏完课件后谈谈感受。(板书:美、大)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路,领悟结构美。 1、自读第25自然段,交流课后讨论题: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请同学们用“”画出表现游览顺序的语句。 讨论交流,指句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2、学生动手画画旅游示意图,说说为什么这么画。说说教材中三幅图各对应的段落。 3、再读这些过渡句,抓住动词,领悟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 四、齐读全文,整体感知,指导分段。 齐读全文,提示学生:文章是按先总后分再总的方法写的,因此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三大段。 五、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并给生字组三个词。 2、熟读课文,查找有关图片感受景物的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回顾全文顺序。 二、精读课文,品析景物特点,感受语言美。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作者来到长廊,抓住长廊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作者又是怎么观察长廊的呢? (2)长廊有什么特点呢?从哪些句子知道?(板书:长、美) (3)出示图片和句子,体会描写方法。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这句从哪些词看出长廊的长?用上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提问:观看图片说说画上有哪些内容?“几千幅画没有哪两面三刀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各不相同。体现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辉煌和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提问:这句写什么?从哪些词看出?(“栽满、谢、开”看出长廊两旁花木众多、鲜花常开、景色宜人的特点,从侧面看出长廊的美。)“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点明了长廊的位置在昆明湖的右边。 (4)有感情地齐读全段,按提示分层。 先写怎样来到长廊,从外部整体介绍长廊的长;从内部介绍长廊的美;讲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第一层第1、2句;第二层是第3句;第三层是第4、5句。) (5)总结写法,提出自学要求:我们这段是按先读全段整体感知;再说说景物的特点;结合有关图景和语句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点从不同角度观察,并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最后按顺序来分层来学习的。下面我们也按学习这段的方法学以下3段的内容。 2、再读课文,思考各景物的特点,说说它们美在哪里,用上了什么描写方法。 3、体验成功,自主学习。 (一)交流学习“万寿山”部分(第3、4自然段): (1)说说景物特点,找出最能体现景物美的句子。 万寿山脚下:佛香阁高(耸立) (抬头一看)雄伟壮丽(八角宝塔形三层闪闪发光) 排云殿大、多(一排排) 金碧辉煌 (向下望)树丛葱郁 登上万寿山:(正前面)昆明湖静、绿(像像) (向东远眺)城楼白塔古老 (2)重点交流: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可出示填空:找出比喻句,这句把昆明湖比作了和,写出了昆明湖和特点。“几乎”的意思是。“滑”字用得,因为。这两句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昆明湖的。 也可让学生讨论:把“滑”字换成“划”字好不好? (3)利用课件带领大家去欣赏万寿山的美景。 (二)交流学习“昆明湖”的部分(第5自然段)。 (1)在昆明湖畔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 (2)作者重点描写了什么景物?十七孔桥是什么样的?(板书:桥洞多石柱多小狮子多、姿态不一) (3)想象“姿态不一”的小狮子会是怎么样的?说明了什么?(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4)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昆明湖上的美景。 (5)课件再次展示昆明湖上的美丽风光。 三、总结全文,学以致用。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脉络清晰,首尾呼应,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记叙的。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采用了不同的描写方法,为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