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例教学的有效运用.doc_第1页
范例教学的有效运用.doc_第2页
范例教学的有效运用.doc_第3页
范例教学的有效运用.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范例教学的有效运用卓尔不群的雅典教学案例温州四中 陈克一、 案例的背景: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是高中历史新课标中第一模块的第六专题,本专题所展现的是古代希腊的民主和古代罗马的法制,看似远离现实,其实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完善和发展还是有借鉴之处。不同的社会制度的民主制度在本质上是不同事物,各个国家的民主制度在形式上也各具特色,但各国对民主含义的理解还是有共同之处,学好这课,对学习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举一反三的效果。卓尔不群的雅典这课是这个专题的重点,教材的叙述有一定的不足:比如,梭伦改革的背景和内容介绍不够充分,故很难理解它的意义(即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是雅典民主政治奠基。)同样对伯里克利时代的改革的介绍也存在问题,学生很难理解该次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这课的重点和难点在黄金时代的公民民主,即伯里克利时代的改革。一般老师的处理,一个个改革往下讲,在时间安排上15分钟左右处理伯里克利时代的改革,方法上一般用的文字材料加图片材料,用讲授法、对比法(跟梭伦改革的内容对比)、阅读归纳法等。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学手段简单传统,知识点是孤立的;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出来,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教学的有效性也就很难实现。为了改善教学效果和教法与学法的指导,我组进行了多次的尝试和修改,觉得下面的课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二、 案例的描述:以下是卓尔不群的雅典教学的片段。师:“雅典民主不是某个天才的瞬间发明,而是200多年颠簸曲折、不断创新的产物。” 板书: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 师:出示文字材料生:分析梭伦改革的背景。 师:出示文字材料和梭伦的图片材料 生:明白改革受益的是工商业者。师:出示表格等级名称财产标准享受的权利应尽的义务第一等级富豪级年收入达500麦斗以上 可任一切官职提供骑兵,自备军械、军装和马匹第二等级骑士级年收入300-500麦斗可任司库外的高级官职 同上第三等级双牛级年收入200-300麦斗 可任低级官职提供重装步兵,自备军械、军装第四等级日佣级年收入200麦斗以下有选举权但不能担任官职充当轻装步兵和一般水手生:思考:根据表格概括改革的政治措施是什么? 这一改革措施对哪一个阶层最有利?有何进步作用? 这样的制度能否给公民带来真正的平等吗?生:明白改革受益的还是工商业者,师:强调在这改革中公民中的工商业者收益最大,特别是享受到了政治权利。师生继续分析其他问题和梭伦改革的其他内容,小结: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师:综上所述,学生明白了改革的意义。板书:克利斯提尼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确定(略)师:简单的说明,从内容上说明、解释这次改革确定了雅典的民主制度。板书:伯里克利时代的改革“黄金时代”的公民民主生:为什么说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民主政治是“黄金时代”的公民民主?师:出示一张对比表梭伦改革(奠基)伯里克利改革(顶峰)公民权力解负令以财产来分配官职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以抽签方式担任各级官职常设机构四百人会议五百人会议,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成为轮值主席司法机构陪审法庭陪审法庭,用抽签方式选出其它享有津贴表格说明:老师已经填好了梭伦改革的内容,学生根据教材的有关内容填写伯里克利改革的内容。同时结合一张关于雅典城邦居民的结构图: 师:引导:根据改革的内容,用刚才分析梭伦改革的方法,看看改革对谁有利,如何体现?生:很快就说是公民。思考:纵观200多年雅典民主政治建设历程,从中可以看出实质是怎样的一个变化过程?师生: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权力再分配的过程,是一个权力下移的过程,也是一个人治到法治的过程。生:很快明白了在改革过程中,无论的权利还是享受的主体都在扩大,故伯里克利的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顶峰。三、 案例分析:在这节课中,教师用的“范例教学法”,先把分析梭伦改革做成范例,成功地分析了改革不仅促进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工商业者政治地位,享受到城邦的政治权利;然后,学生按这种思路学习伯里克利时代的改革。这种教学方法是通过对“特殊”(梭伦改革)的教学使得学习者获得对“一般”(分析民主政治)的认识,并使这种认识再迁移到其他的“个别”(伯里克利改革)上,既符合人类认识的规律,也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同时也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其他方面,进一步发展所学的知识。范例教学法在这节课中的运用是有效的,也是很成功的,无论从学生分析掌握伯里克利改革,还是老师最后的水到渠成的结论。具体分析如下:(一)范例教学的有效性范例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符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心理学认为青少年时期思维的发展和心理现象起了质的变化, 其中一个显著特点是逻辑思维逐渐代替形象思维而占主要地位。高中阶段, 抽象思维开始占主要地位, 他们不仅能对客观事物进行多阶段的分析综合, 透过现象揭露书物的本质, 并且能运用辩证思维去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因此范例教学的方法和要求正是符合高中生的思维特点的。此外,范例教学也符合中学生探求问题、独立学习的心理。第二,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教学范例的选择强调内容的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主张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认识路线,要求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水平,切合生活实际经验,符合个体的认知规律。第三,加强了知识迁移的有效性。这种教学方法是通过对“特殊”(梭伦改革)的教学使得学习者获得对“一般”(分析民主政治)的认识,并使这种认识再迁移到其他的“个别”(伯里克利改革)上来,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同时也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其他方面进一步发展所学的知识。第四,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的。促使学生从典型范例中获得一般、普遍的认识, 进而使学生能借助于一般原理和方法进行独立学习,以达到掌握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率、训练独立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目的。(二)提高范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运用范例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策略:第一,范例要精选。虽然在中学历史教材中,对可做范例的内容没有具体的标准,但根据范例教学的要求,所选的范例要达到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地掌握知识的目的。因此,所选范例必须符合“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三个原则。“基本性”指所选范例应是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性”指教学内容必须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水平;“范例性”指能使学生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比如:我们把中国民主革命的路线即“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作为范例,去解读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即“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二,范例要生动。心理学关于“注意”的理论认为,讲课是否生动对引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有重要意义。通常学生评价一门课程的重要标准就是生动与否。教师上课时如果照本宣科、单调乏味,就会引起学生大脑皮质的疲劳,使神经活动的兴奋度降低,进而感到单调乏味,难以集中注意力,以致影响教学效果。用生动的范例调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注意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范例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作为一种心理倾向,是人们求知的内在驱动力。文学巨匠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掌握“三贴近”的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只有符合“三贴近”原则的例子,才能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其次,范例要能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范例的运用并不是教师自弹自唱,而是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提问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讨论是巩固知识的有效途径。教学双方在课堂上有问有答,课堂才能活泼。在这种互动的氛围中,学生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第三,把握时间。时间包括两个方面:举例的时机和举例的时间长度。举例的时机指例子的切入点。举例一般发生在授课过程中、学生渴望化抽象为具体、希望深入理解所学内容之时。此时举例可起到解释问题、举一反三的作用,促使学生消化理论、掌握知识。另外,在学生精神欠佳、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举例,可以使学生振奋精神、吸引其注意力。也可以在上课伊始举例,先声夺人,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可见,举例的时机是比较灵活的,可以根据需要在课堂上随机处置。举例的时间长度指举例的时间量。这个问题常被忽视。如果举例数量过多、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把课堂教学变成故事会或演讲,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反之,时间太短、蜻蜓点水,又往往不能把问题说清楚。因此,举例的时间长短要适度,并且最好选用学生熟悉的历史知识或历史典故,或是以时政动态为例,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样既能说明问题又能节省时间。 第四,模式使用不能僵化。教师的策略一书指出:“教学中不存在一种适应于一切教材和一切教学情境的万能的教学模式或结构,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有不同的教学模式来完成。”范例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中学历史课的教学,因而不能滥用,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选择,即使适合运用范例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借鉴其他的教学方法,比如问题教学法、探究发现法等。 第五,避免范例教学法的局限性。范例教学法的局限性表现为传授知识的基础性与系统性脱节,范例教学法强调传授知识的基础性,主张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等基础知识,而在实际教学中显示出系统性的不足。范例教学法用课题(问题)代替了传统的系统教材,以点代面、以个推类,完全打破了原有学科的完整知识体系,甚至完全忽视了系统知识的掌握和学习,其后果只能导致教学质量的整体下降。如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在建立立体知识结构,找到关键点(如这课中享受权利的主体与“雅典城邦居民的结构”),形成系统知识(把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放在200多年雅典民主政治建设历程中的三个点即奠基、确立、顶峰)的前提下做范例教学。这样教师在师范梭伦改革的分析之后,学生更容易沿着享受权利的主体与“雅典城邦居民的结构”这两个角度去分析伯里克利的改革,从而成功地实现了范例教学。即发挥了范例教学的优点,又避免了它的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