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画中的中国画技法.doc_第1页
青花瓷画中的中国画技法.doc_第2页
青花瓷画中的中国画技法.doc_第3页
青花瓷画中的中国画技法.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花瓷画中的中国画技法 景德镇青花瓷,清秀素雅。妙趣天成的纹饰,不拘一格的构图,有很强的民族艺术特色。从元代开始,经过明、清、近代的八百年发展,青花瓷画在借鉴国画技法,融进民间艺人的艺术想象力的过程中,历代青花瓷均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点。 国画从起源到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实用到艺术,从助教化到画家个性的发挥,创作题材、表现手法都有了变革。绘画材料也由绢、帛等纤维纺织品过渡到用宣纸作画。在中国绘画史的演变过程中,历代都留下了大批绘画作品和绘画理论。这些民族艺术遗产,不仅对后世的国画创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对景德镇的青花瓷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画是用毛笔、墨、颜色,在特制的宜纸上作画。画种有人物、山水、花鸟、鱼藻、走兽五大类型,画法主要有工笔、写意两大类。画幅形式有壁画长卷、屏障、卷轴、册页、扇面。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采用-目识心记”、。以形写神”的观察表现法,采取概括、提炼、夸张、变形的手法,把自然物象变成艺术形象,赋予形象以情感,溶入作者的气质、心态,达到“形神兼备”、 -触景生情”的境界。国画以。散点透视”为主,也有“焦点透视”的构图,大干世界的繁杂物象,可以融汇在一张长卷上。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花卉,能奇妙地同时绽放。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取景、构图,往往能产生巧妙的观赏效果。 用线造型是国画的主要表现手段,刚劲的线条,起伏跌宕,纵横交错,形成高山流水,花鸟树木。结合皴擦点染、敷色、题款,手起笔落,提捺勾扫,稍过片刻,一幅墨色淋漓的水墨画就能完成。画家娴熟的作画技巧,令观赏者为之倾倒。在长期的绘画实践中,历代画师创造出人物画“十八描”,山水画“十八皴”,花鸟画“勾花点叶”、 “谐音会意”等多种技法和吉祥图案。人物画重神韵,突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山水画强调情景交融的意境创造,花鸟画借物抒情,重视情趣的体现。这些技法,对于青花瓷画的绘制表现,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晚周至汉代,人物画渐趋成熟。隋唐时期,山水、花鸟画已形成独立的画科。五代至两宋时期,水墨画盛行。文人画从唐代开始出现,宋代有很大发展。宋代开始国画逐渐由绢画发展到用宣纸作画。宣纸有生宜和熟宜两大类,在生宜纸上作画,水墨会出现渗透晕化的现象,多用于作写意画。中国画”计白当黑”,注重空白的处理, “意到笔不到”的构图,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国画是平面艺术,构图方式吸收“高远、平远、深远”的视觉效果组成画面。横式、竖式的画面形式,有利于高远、平远的透视构图的展开。 青花瓷画的作画工具,与国画一样,都是用毛笔作画,所不同的是载体材料,颜料不一样。从古代青花瓷艺作品中可以看出,元代青花瓷是用笔锋尖、弹性好、含料多的毛笔,以勾、榻、点、涂的技法画成。这种画法,一直延续到明代宜德年间。这个时期的青花纹饰,料色浓重而凝集不散,在画面上有明显的笔痕。料色深处,还有深青色的料斑。 “工匠来四方,器成天下走”。明代,景德镇青花瓷有很大发展。明代中期的成化年间,青花瓷画吸收了国画中的。晕染法”,创造出“分水法”,其画法是,先用线笔勾线,再用分水笔在线条的轮廓中分水,使画面产生出深浅不同的层次。由于在分水时,笔尖只起到引出料水的作用,并不接触坯体,因此, “分水”作画的瓷器,画面料色均匀,没有笔痕,显得清爽明快,改变了以前的笔触现象。 清代康熙时期,青花艺人吸收国画“墨分五色”技法,在画坯时采用“头浓、二浓、正浓、正淡、影淡-五种浓损不同的料水晕染,形成画面的多种色阶,而成为著名的。青花五彩-。康熙时期的青料是高档珠明料,料色青翠欲滴,加上“粉分五色”的技法,使得康熙青花发展到炉火纯青的层次,成为古代青花瓷珍品。 青花瓷画讲究”水路均匀”, “水路”犹如国画中的空白。通过“水路”的巧妙安排,使画面的穿插、虚实处理达到和谐的视觉效果。在构图上,既突出画面的装饰美,又通过“水路”的安排,使画面疏密有致,虚实呼应。古代的青花瓷画元代层次繁密,明代创造出“分水法”,清代的“料分五色”成为各朝的重要特色。吸收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特点,青花瓷画也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