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荀子勸學志專一 化性起偽解性惡讀荀子勸學篇與性惡篇G960108 鄭淯仁壹、荀子生平簡介 荀子為戰國後期趙國人。荀子,性荀,名況,時人尊稱為荀卿,或做孫卿。其生平事蹟,史記稱: 荀卿,趙人,年五十始來遊於齊。田駢之屬皆以死。齊襄王時荀卿最為老師。齊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為祭酒焉。齊人或讒荀卿,乃適楚,而春申君以為蘭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廢,因家蘭陵。李斯嘗為弟子,已而相秦,荀卿嫉濁世之政,亡國亂軍相屬,不遂大道而營於巫說,倍譏詳鄙儒小拘,如莊周等又滑稽亂俗,於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興壞,序列著書萬言而卒,因葬於蘭陵。孟荀列傳貳、勸學篇內容要旨 本篇的主旨如同篇名所述,在於闡釋學習的重要性,並提出學習的方法、態度以及目標。在篇中荀子除了提出自己的看法外,並舉出了許多實例,不僅可以增加立論的基礎,也讓後世讀者可以很清楚的了解荀子所要表達的重點。大量的譬喻以及排比句的使用,也讓讀者讀來流暢自然,其內容要旨整理如下:一、學習是不能停止的進程 勸學篇一開始就說明學習是不能停止的,荀子以木材與刀劍為例,認為木材只要經過繩墨的度量校正,就可以裁切成直條的材料;刀劍只要經過磨刀石的磨礪便能變的鋒利。而君子如能廣博的學習,並且每天不斷反省自己的思想行為,就能使智慧清明通達,而且在行為舉止上也就不會有什麼過失了。荀子勸學: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皆下來荀子對為學的有恆專一,做了更進一步的解釋與舉例。有恆的部份荀子說明泥土所聚集起來的高山,可以興起風雨;細水所匯聚的深潭,可以生出蟜龍;而累積善行,形成美德,可以達到最高的修養境界,而具備聖人的心思品行。所以千里的路程,是半步半布不斷累積出來的;江海則是由細流一點一低所匯聚而成的。荀子勸學: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蹞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專一的部份荀子則舉蚯蚓為例,認為蚯蚓雖然沒有銳利的爪子、牙齒以及堅強的筋骨,但卻可以在泥土上下鑽動,吞食塵土、吸飲泉水,這是因為蚯蚓的心思能專一的緣故;相對於螃蟹雖有八腳兩螯,但如果找不到蛇或鱔魚的洞穴就無法安身,這是因為螃蟹心思浮躁。所以沒有專一心志的人,就不會有顯著的神明表現;沒有專一心志的人,也不會有顯盛的功業成就。荀子勸學: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而荀子所謂的神,並不是指一般所謂的鬼神,而是指最高的修養境界。 廖吉郎校注(民91)。荀子。台市:國編譯館。頁87。 荀子認為追求學問,是需要真誠專一,日積月累,力行精進,持久不息的,這樣的學習心態與方法可以幫助求學者達到有德的境界。然而學習是沒有時限也沒有終點的,因為求學是要到生命結束才能停止的。荀子勸學: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後止也。二、學習的範圍與意義 荀子以為求學的範圍要從諷誦經書開始,而以經研禮法為止。而為學的意義,則是由作為有道德修養的人開始,而到成為聖人為止。荀子勸學: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在書經、詩經、禮經以及春秋經記載了天地間許多的事理,透過閱讀這些經典,則可以幫助求學者習得禮義之法。然而努力的閱讀經典,會有終止的一天,但是內在的道德修養是絕對不可以有停止的一天,要努力的追求立身處世之道,往聖人的境界來邁進。三、學習環境與老師的重要性 君子除了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自身努力專一之外,荀子認為學習環境以及有德性的老師,也會帶給學習者很大的影響,所以荀子對於這兩方面也做了許多的論述。 學習環境方面,荀子以蒙鳩鳥為例,雖然此種鳥築的巢及其牢固,但是因為蒙鳩鳥將巢綁在蘆葦之上,所以當風把蘆葦吹斷,鳥巢與卵也隨之傾覆;而射干此種植物,才高四吋,卻可以生長在高上且靠近深水,不是因為射干的莖長,是因為它所生長的地方高的緣故。可知環境的選擇可以為學習帶來阻力或是助力。 另外,荀子也以蓬草為例,說明蓬草如果生長在大麻叢中,不用扶植蓬草,便能長的挺直;蘭槐的根稱為白芷,如果將白芷浸泡在污水中,君子是不會去接近它的,就連一般民眾也不會想配帶它,這並不是因為蘭槐這種香草的本質不美好,是因為浸泡過污水的緣故。可見環境的影響力之大,好的可以改正不好的習性,壞的甚至可以掩蓋其美好的本質。所以荀子認為君子的住所,一定要選擇在一個風俗仁厚的鄉里,交友時,一定要親近有學識修養的人。這些都有助於幫助君子遠離邪惡的傾擾,而走向端正的大道。 荀子勸學: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荀子認為為學時可以時常親近良師,並得到良師的教誨是一件適當且急切的事情。 荀子勸學:學莫便乎近其人。因為經書裡雖然記載著許多條理、準則與故事,但是卻沒有詳細的說明,或是隱含著微言大義,有的甚至不合當前的需要。所以需要效法良師,學習君子對於經書的解說,才得以使人格高貴、學識廣博並周延的處理世事。親近良師是第一要務,其次就是要能夠尊崇禮法,因為禮可以幫助學習者考察古代帝王的道理,探究仁義的本源。 荀子勸學:將原先王,本仁義,則禮正其經緯蹊徑也。四、為學為己不為人 古時候的讀書人,為了使自己更為完美而讀書;現在的讀書人,卻是為了取悅他人以求得功利。君子的學習用來修養自己,小人的學習,則視如贈送別人的禮物一樣,不過是藉以謀取利益的工具而已。荀子勸學: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當別人沒有提問卻急著把知道的是告訴別人,這叫做浮躁;別人只問一件事,卻回答兩件事,這叫做話多。急躁和話多都不對,君子回答問題時,要像聲音的回響一樣,有求才回應。五、為學要周全詳盡 所謂學習,一定要將所學的,學到完美無缺的地步。這樣相對於平凡人或是桀紂,才算是周全詳盡的程度。且不完備、不精純的知識是不足以稱為美善的,所以要藉由誦讀經書並思求經書的義涵,並效法良師隆禮篤行以及對經書的解說,以獲得完備而精純的學識。參、性惡篇內容要旨 本篇主要採用問答之方式論述人性惡,首先荀子強調性偽之分,駁斥孟子性善之說;接下來連續三問三答,連續問答之中,荀子共用了九次用此觀之,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的語句,來說明人性之惡,進而形成荀子整體的性惡觀。筆者將以上述的脈絡來呈現本篇的內容要旨,整理如下:一、性偽之分 孟子說:人們的學習,可以成就他善良的天性。荀子性惡:孟子曰:人之學者,其性善。荀子則認為孟子的說法是不對的,因為孟子不能了解人的本性,並且不能明察人們的天性和人為教化的不同。荀子接下說明所有的人性都是自然形成的,不可經由學習而獲得,不可經由努力而具備。荀子性惡: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學,不可事。不可以經由學習而獲得,不可以經由努力而具備的,叫做本性;可經由學習而獲得,可以經由努力而完成的,就叫做人為的教化,這就是人性和人為教化的區別。二、既然人的本性是邪惡的,那麼禮義是如何產生的?荀子性惡:問者曰:人之性惡,則禮義惡生? 荀子認為禮義與規範,都是產生於聖人後天的人事作為,例如陶工與木工製作器物,這些器物是由於陶工與木工後天的人事作為,並不是因為人的天賦本性就會製作那些器物。而聖人因為累積思考謀慮,熟習後天的人事與天賦的本性,用來制定禮義規範而建立法令制度,而所制定的禮義法度,就是產生於聖人後天的人事作為,並不是由於天賦的本性就具有那些禮義法度。荀子性惡:聖人積思慮,習偽故,以生禮義而起法度,然則禮義法度者,是生於聖人之偽,非故生於人之性也。三、累積後天的人事作為所形成的禮法義理,是屬於人的本性,所以聖人才制定得出來。荀子性惡:問者曰:禮義積偽者,是人之性,故聖人能生之也。 本問題在探究禮義與積偽,是否屬於人之本性。此處再舉陶工與木工為例,陶工與木工製成器物的手藝與技術,難道是陶工與木工與生俱來的天性嗎? 荀子認為凡是人的本性無論是唐堯、虞舜與夏桀、盜跖,都是邪惡的;君子和小人的本也都是邪惡的。現在如果要把累積後天所的人事作為所形成的禮法義理當作人的本性,那就不用珍重堯、禹以及君子了。我們之所以尊重堯、禹以及君子的原因,在於他們能夠改變先天的惡性(化性),建立後天良好的人事作為(起偽);良好的人事作為建立起來了,便會產生禮法義理。荀子性惡:凡所貴堯禹君子者,能化性,能起偽,偽起而生禮義。 此處荀子藉由珍重堯禹等君子,來說明後天良好的人事作為與禮法義理,都不是屬於人的本性,而是後天的人為教化所致。四、路上的一般人都可以成為像夏禹那樣的聖賢。這話是什麼意思?荀子性惡:塗之人可以為禹。曷謂也? 路上的平凡人,對內可知父子之情義,對外能守君臣之規矩,所以路人都擁有探知仁義法制的資質、實踐仁義法制的才能。所以當路人發揮其資質與才能,依據正確仁義法制的道理,再配合勸學篇所說的求學態度與方法,即真誠專一、日積月累、力行精進、持久不息,不斷累積善行,便可達到神妙清明的境界,所以聖人也是由平凡人不斷積善而到達的。以上在說明人透過善行的累積,都有機會可以成為夏禹般的聖賢。 由上一段的討論,會進而衍伸出一個問題:聖人的境界,既然是一般人可以經由累積的成就而達成,可是一般人都不可能有此成就,這是為什麼呢?荀子性惡:聖可積而致,然而皆不可積,何也?對此荀子地回答是認為:可以使一般人成為聖人,卻不可以使他一定成為聖人。君子和小人可以彼此對換身分,但他們卻不對換,這是每一個人都有成為君子與小人的可能,卻不一定能成為君子或小人。又如腳可以用來行遍天下,可是未曾有人能夠走遍天下。由此看來,那種可以成為聖人的可能性,卻不一定是人人就都能成為聖人。但是即使不能成為聖人,並不妨礙他有可以成為聖人的可能。如此,能不能成為聖人和可不可成為聖人,期間有很大的差別,它們是不能混為一談的,這是很清楚的道理。荀子性惡:用此觀之,然則可以為,未必能也;雖不能,無害可以為。然則能不能之與可不可,其不同遠矣,其不可以相為明矣。五、荀子九論性惡 1、人的本性,因貪圖利益就不推辭謙讓;因忌妒憎恨就不忠誠信實;因喜好聲色就不講就禮義文理。 2、人沒有了老師所傳授的方法,就會偏邪險惡而不端正;沒有了禮義,就會違法亂紀而不安分講理。所以放縱本性、情感,習慣於任意妄為,而違背禮義的人,就是小人。 3、人的本性,由於一生下來便脫離了它原有的質樸,脫離了它原有的資質,所以就一定會喪失那善良的本性。 4、人的本性是,餓了就要吃飽,冷了就要取暖,累了就要休息。 5、凡是人們想要去行善,就是由於人的本性是邪惡的。原本是淺薄的則希望變成深厚的;醜惡的則希望變成美好的;狹窄的則希望變成廣闊的;貧窮的則希望變成富有的;卑賤的則希望變成高貴的。 6、凡古今天下人所說的善良,指的是端正、治理、和好、太平;所說的邪惡,指的是偏斜、危險、違逆、混亂。如果君主停止禮義的教化,除去法令制度的管理,那麼強橫的人就會去危害並掠奪弱小的人,人多勢眾的會欺凌、傷害、侵擾人單勢薄的,不用多久天下就會因為混亂不安而相繼滅亡。 7、承第6點,孟子說人性善,如果人性本善,就要去除聖明的君王,停止禮法義理的施行;如果人性是邪惡的,就要讚許聖明的君王,崇尚禮法義理的施行。設置君王,顯明禮義,是因為人的本性是邪惡的。 8、承第7點,因為人的本性是邪惡的,所以一定要等待聖明君王的治理,禮法義理的教化,才能都過著安定太平的生活,使一切言行都能符合善良的標準。 9、我們之所以會輕視夏桀、盜跖和小人,就在於他們是在放縱邪惡的本性,在依循不當的情感,習慣於縱情任性,胡作非為,而顯露出貪圖私利,你爭我奪的樣子。肆、讀後感想 在讀完勸學與性惡兩篇之後,發現雖荀子希望效法後王,但荀子仍尊崇先王美好的德性。荀子認為如果不聽取古代帝王遺留下來的訓示,不能知道學問對於我們有多麼的重要。荀子勸學: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但因為先王時代久遠,所流傳的法度過於簡略,後人不易明白其真意,容易產生流弊,與其強調確實可行性的個性有所不合。荀子於性惡篇中說明善於談論古事的人,一定要有所取信於現在;善於談論天道的人,一定有所取證於人事。凡有議論的人,貴能有依據,有證明。所以坐下來所談論的,站起來時便可以進行籌劃,而一施展開來就可以實行。荀子性惡:故善言古者,必有節於今;善言天者,必有徵於人。凡論者貴其有辨合,有符驗。故坐而言之,起而可設,張而可施行。由此可以知道荀子認為論說都需要有依據,並且可以實行,才可以信任。而後王之道,是可以很清楚明白的辨合與符驗,故荀子認為要效法後王的聖明治理與禮法義理的教化。 無論是勸學篇或性惡篇,筆者認為荀子的論述十分具有邏輯性,論述的內容也十分完整,更舉出大量的實例來加強自己的論點。如荀子於勸學篇中,詳細的說明為學的態度、方法、意義以及目標。於性惡篇中,明確強調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的論點達九次之多。除此之外,更利用問答法,首先說明禮義是由聖人所制定的,次論聖人化性起偽之功,最後在闡明平凡人也是有成為聖人的資質與本能,但卻不能使平凡人一定成為聖人。荀子的層層推演,清楚的架構出其性惡觀。讓筆者在閱讀的當下,似乎真的感覺到荀子正在筆者面前,清楚的講述其觀點並舉出實例。 性惡篇的最後,荀子說明就算一個人即使具有美好的素質與聰慧的心智,但還是要去求得賢師,並向其學習;也要選擇良友與他們交往。由於賢師與良友所營造出來的是十分具有仁義的環境,進而讓學習者往聖人的道路上邁進。性惡篇的最後,則恰恰的呼應了勸學篇的主旨所在,再次強調了老師、朋友以及環境的重要性。 荀子雖然認為人性本惡,但最後都還是回歸到善的本質,也就是荀子希望可以透過聖人化性起偽的功夫,來制定禮法義理,以及改正後天行為,來幫助個人逐步行善積德。再藉由聖明君王的治理,以期天下正理平治(太平、端正、治理、和好)。而荀子強調法後王,並期望學習者多讀經書,都是為了要讓當時的人們有一套清楚而明白且確實可行的標準來遵循,讓人可以透過禮義法制的學習,並經過人為的調教改正,進而改變心性,最後產生了善良的行為。由此可見,荀子不僅強調個人禮義的培養,也說明上位者治國的重要性,再搭配一套確實可行的方法。完全展露出荀子期待當時社會穩定富樂之心,以及儒家入世幫助人民的熱情態度。 閱讀完性惡篇之後,筆者參閱有關荀子性惡論的相關論述,發覺後人對於荀子性惡之論,提出了許多可爭議之處,因而提供筆者從許多不一樣的角度來切入荀子的觀點。於此,將就性惡論中的其中一個小論點,來陳述筆者對此論點所引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潼关肉夹馍营销方案范文(3篇)
- 先进的安全培训方式课件
- 创意安全培训形式课件
- 创建卫生城市课件
- 先概括再具体课件
- 创卫感动课件
- 化学制药设备安全培训课件
- 梅花诗词讲解
- 元音和辅音表课件
- 红花的栽培技术
- 中级卷烟包装工(四级)专业知识考试复习题库大全-下(简答题汇总)
- 福建省技能人才评价考评员题库
- SMT与DIP工艺制程详细流程介绍
- 管理者角色认知与转换课件
-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 全册整套课件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专业素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全国质量奖现场汇报材料(生产过程及结果)课件
- 政策评价-卫生政策分析课件
- 高中物理实验—测定物体的速度及加速度(含逐差法)
- 饮食习惯与健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