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与诗歌联姻.doc_第1页
让音乐与诗歌联姻.doc_第2页
让音乐与诗歌联姻.doc_第3页
让音乐与诗歌联姻.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音乐与诗歌联姻谈音乐与诗歌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进行,我们都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课本里文学作品越来越多,尤其是诗歌。这也就意味着作为教师,我们应注重对学生鉴赏文学作品能力的培养。中学语言课程标准里明确写道:能让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显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作为中学生,学习一定数量的诗歌还是很有必要的。入选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这些作品对于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诗歌教学向来是语言教学的难点之一。分析少了,学生难以领会其神韵;分析多,学生便如坠入云雾,似隔岸观花。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从诗歌的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总结出诗歌教学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让音乐与诗歌教学“联姻”。一、 音乐与诗歌教学“联姻”的可行性诗歌与音乐的关系是源远流长的。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所收的300多篇短诗、长诗均可合乐歌唱。西汉刘向所编楚辞中大部分是可唱的歌词,其中屈原的九歌和离骚都是很好的歌曲。汉代的乐府诗已是一种音乐性的诗体了。到了唐代,诗歌了发展到了巅峰,但许多诗歌仍可以用来歌唱。阳关三叠是我国古代一首优秀的琴歌,它是根据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成的。全诗饱含极其深沉的离别之情,成为后人表达送别的最佳载体。宋代的词都是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来填写的,便于人们随时吟唱。另外,元曲也体现了诗歌与音乐结合的特征。旧体诗固然讲究格律,新体诗也大都有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韵律,因而琅琅上口,悦耳动听。总而言之,音乐与诗歌从表面上看虽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但它们在韵律、节奏和抒发人类感情上是相通的,音乐与诗歌“联姻”是有可行性的。二、“寓教于乐(yu)”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人,要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必须从学生心理出发。近年来诞生了一门新兴的科学声生物学。有人实验,对奶牛弹琴,牛可多产奶;对某些猴子播放音乐,过段时间将它们同没有听过音乐的猴子比较,发现前者较后者聪明、伶俐、活泼;对大白鼠进行听音乐试验,同样发现了智力的明显发展。据此,保加利亚心理学家乔治洛扎诺夫创造了“乐学法”。这种方法将学习和音乐、游戏、演戏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每一分钟都是一种享受。实验证明,这种“乐学法”可提高学习效率的五倍。从脑科学研究方面来分析,人的大脑分左右半球,左半球主管逻辑思维,右半球主管形象思维。过去的教学活动,只注意左脑半球的开发利用,而右脑半球处于停滞状态。“乐学”能使学生右脑半球地参与学习,发挥左、右脑半球的整体功能,从而带来学习的积极效果。由此可见,寓诗歌教学于音乐之中是有一定的依据的。三、音乐对诗歌教学所起的作用和具体的操作办法音乐渲染气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知诗歌的情调美,诱发联想,活跃思维在诗歌教学中,适时适量地播放与诗歌情调相近的音乐,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沉浸在诗与音乐交融的情调之中,较快地把握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当我在教,孔雀东南飞时,穿插播放了何占豪、陈钢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哀怨缠绵的乐曲中,学生们从梁山伯与祝英台联想到焦仲卿与刘兰芝,这里,学生眼前仿佛出现了鸳鸯相向鸣、彩蝶双飞舞的美好景象。通过相似联想,由已知的推出未知的,去认识共同的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以及对封建制度的痛恨、反抗。当我在教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选择了气势磅礴的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在那雄壮浑厚的歌声中,学生们仿佛看到了奔流不息的长江,联想到了三国时期在这里出现过的许多威武雄壮的战争和那一个个令人敬仰的英雄人物,刘备、诸葛亮、关羽、周瑜这对于接下来分析苏轼词豪放的特点无形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唱歌是体验审美情感的直接手段,也是快速记忆诗歌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在课间休息时或在放学的路上,我们都会听到学生在哼着歌曲。对于他们喜欢的歌曲,他们能将歌词一字不差地唱出来,唱时也都是根据歌曲的情感或喜或悲。试想,若将诗歌也变成让他们唱的歌曲会是怎样的效果呢?在教南唐后主李煜的词虞美人时,我曾对两个班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一班按传统的方法,主要靠讲解和板书,而二班除去讲解分析外,还教他们有感情地唱虞美人的歌曲,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致很高,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诵唱这首词。课后同样要求两个班的学生背诵这首词,一周后,突击检查,默写这首词并写出该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果表明,运用歌唱配以诗歌教学的班级比用传统方法教学的班级效果好。二班有几位学生平时成绩差,可这次了也基本上将整首词默写出来了,他们说,当自己默写不下去时,虞美人的曲调回旋在脑际,曲调哼得出,歌词也就记起来了。之后,我以同样的方式教李清照的一剪梅,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由此可见,学生以唱代背深刻,记得准确,对感情的把握也比较到位。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开外记忆法。可以说,音乐是记忆诗歌的法宝。配乐朗读,从学生选择的背景音乐中检查学生对诗歌的把握很多都是在教授时都会配乐朗读,以此来感染学生,而背景音乐也早已习作的,且与诗歌感情基调一致。若是反其道而为之呢?我在教初一学生学习冰心的纸船时做了这样一个试验:当我讲授完整首诗歌后,我选择了两种不同风格的背景音乐,一个是巴哈的布蓝登堡舞曲,一个是马斯奈的沉思曲。让学生在这些不同的背景音乐下自由朗读诗歌。朗读后谈自己在不同下进行朗读的感受,从而选择出一种最适合诗歌情景的背景音乐。学生们各抒己见,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后一种背景音乐比较合适,认为沉思曲感伤舒缓的特点与这首诗所抒发的游子对日夜思念母亲的感情是吻合的,而布蓝登堡太欢快跳跃了。通过此种方式,一方面检查了学生对诗歌的把握情况,另一方面通过陈述理由也对学生进行了口头训练,何乐而不为呢?鼓励学生为诗词谱曲,将自己的审美体验用音乐表达出来学完了一篇文章,都是会让学生定读后感。学完了一首诗歌,是否也能让溜之乎也来它谱曲呢?这一点并不是所有中学的学生都能做到,但在推广新课改的今天,我相信还是有学生能做到的并且以此为乐。由于我们学校的音乐开设的比较好,很多学生还是专业的,所以在学完诗歌后,有的学生对某首诗歌感触良多,有把它创作成为曲子的愿望中,对于这种学生我们要鼓励、帮助、支持。我在讲刘禹锡的石头城时,曾提到月亮,诗中的月亮见证了六代帝五一之都南京的兴衰。公一句“今月曾经照古人”竟触动学生作曲的灵感,有一位学生说她想写一部组曲,以月亮以见证人,贯穿全曲。在讲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后,班里又有一名作曲学生,为该诗谱曲,并把作品拿去参赛,获得了二等奖,作品还上了报。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学生将对诗歌的感受诉诸于音乐,通过他所创作的作品,我们既了解到他对诗歌的把握程度(这是一种知识的反馈),又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可谓两全其美。四、音乐与诗歌“联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