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魏晋隐逸之风和魏晋文学摘要:魏晋时代是中国古代最为混乱的时代,此时能改变历史命运的是那些横刀跃马的武将,而文人士子却被挤到社会的角落里。战乱不断,全国长期分裂,政权更迭频繁,致使一些文人被卷入战乱,或政治斗争而死。为了保全人格,保全性命,与这个丑陋的社会划清界限,他们最终选择了隐逸,当时的隐逸之风对文学产生巨大影响,出现了一些杰出的作家,他们构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特殊的文化景观。关键词:社会混乱; 隐逸 ;文化 ; 变化 ;特质Winds of seclusion and literature in Wei and Jin dynasties in Wei and JinQi Xiaoying, Ma Yue Ning longdong University Faculty, Gansu qingyang 745,000Abstract:The Summary in Wei and Jin dynasties is most chaotic era in ancient China, can change history is the fate of those at this time the military Gallop ahead with sword drawn, and literati scholars are pushed to the corners of society. War continued, long-term division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regime change frequently, causing some scholars were involved in war-torn, die or political struggles. In order to preserve the personality, preservation of life, and the ugly social draw, they finally chose the seclusion, when the wind of the hermit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literature, there have been some outstanding writers, they make up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special cultural landscape.Key words:public turmoil;privaly;culture;vary;idiosyncrasy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最混乱,社会最痛苦的时代,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全国长期分裂,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乱,民族矛盾尖锐,又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也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富于热情的时代;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在各个方面具有文学的自觉意识,在各个方面有创新精神的时代。同时,魏晋南北朝文学也是典型的战乱文学。全国战乱不断,伴随着战乱而来的饥馑,瘟疫以及人口大规模的迁徙,致使人口大量死亡。这种状况可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印证,曹操的蒿里行中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作家们既要适应战乱,又要适应改朝换代,他们在战乱中最容易感受到的是,人生的短暂,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人,祸福的无常,以及个人力量的渺小和无奈,从而形成文学悲剧性的基调。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文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当时的只是分子有一种逃避现实的心态,远离政治,避实就虚,探究玄理,乃至隐逸高蹈。1隐逸之风的表现在封建社会里,人身的价值就是侍君报君,士人们皓首穷经,以图跻身仕途,但魏晋时期社会沉浸在血雨腥风的洗礼之中文人名士的生活苦不堪言,给人们带来对前途悲观,对现实失望的痛苦。不知为什么中国古代文人从产生之初就与政治解下之缘,他们一直徘徊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缘,而入世的结果不是丧失独立的人格,就是丢掉性命!为此,两汉以来的传统人生观发生了动摇,士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估量人身的价值,将冲破精神的藩篱,寻求自由当作人生最大的乐趣,对于那些争名夺利的市井心态,投以鄙夷不屑的眼光,追求淡薄通达的生活,而不斤斤计较物质与虚荣。他们通过朝隐或归隐远离政治这个是非之地。他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他们有的居庙堂之高,却醉酒佯狂,啸傲山林;有的处江湖之远,于山林中披发跣行抑或在南山悠然采菊,任笑,任哭,逍遥洒脱,无拘无束。隐逸之风集中表现在“竹林七贤”和陶渊明身上。唐宰相房玄龄等人编纂的晋书?嵇康传 中记载“盖其胸怀所寄以高契难期,每思郢志,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与其流着问内何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琊王戎,遂为竹林之游”。根据以上材料可知,“七贤”是指: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诸人。竹林之游的地点,一般认为是三国志王粲传注引魏氏春秋所说的嵇康寓居的“河内山阳县”,其实同于一般的林泉,有山、有水、有树,抑或有竹而已。竹林之游历时八年,后因司马氏的迫害而散伙。 他们表现出来的共同特征便是任诞傲世,放荡不羁,与此伴随而来的便是饮酒游宴。酒,既是他们藉以超脱现实的羽翼,也是他们用来韬晦避祸的烟幕。以前的人,从来没有向他们这样极端的喜欢喝酒,曹孟德没有,孔文举也没有;可以豪不夸张的说,没有一个文学团体的人会一醉醉两个月,没有一个团体的酒量有他们的大;没有一个团体的人和猪在一起喝酒。最极端的例子,如阮籍遇穷途辄恸哭而返;嵇康临东市而抚琴,刘伶携酒车上插铁锹以游,说:“死便埋我”;阮咸立竿挂短裤于庭,称“未能免俗”;向秀灌园于山阳,不虑家之有无;王戎丧子而深悲,痛苦“情之所钟”。社会要追捕他们,在思想上甚至肉体上要棒杀他们,他们无处躲避,就躲避到山林里来,志同道合地谈玄说理,以标榜清高。同时,用最极端的方法去报复他们所憎恨的社会,用超出常情,常理的举动去蹂躏教条,蔑视礼法,同时也蹂躏,蔑视着自己;用展示自身丑陋的方法去展示社会的丑陋。隐逸之风的又一位集中体现者就是陶渊明。陶渊明,(365?427),有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青年时曾因家贫而出仕谋生,后又几仕几隐,最后因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而解印辞官。他辞官时所作的归去来兮辞说出了更深刻的原因:“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他彻底觉悟到世俗与自己崇尚自然的本性是相违背的,再加上对政局的失望,便更坚定了他归隐的决心。陶潜采取的是一种政治退避,也只有他,才能真正做到这种退避,宁愿归耕田园,蔑视功名利禄,淡薄名利。无论是人生感叹还是政治忧伤,都在对自然和对农居生活质朴的爱恋中得到了安息,他在田园劳动中找到了归宿和寄托。陶渊明和“七贤”们在魏晋时代创造了两种迥然不同的艺术境界:一超然世外,平淡冲和;一忧愤无端,慷慨任气;而它们的共同点则是狂放。敢于狂放者,必是性情中人;敢于狂放者,必是郁闷结于心中;敢于狂放者,必是大志难得遂。屈原狂放,作天问问天,问地,问个淋漓酣畅;陶潜狂放,弃官不做采菊东篱,顺天应命。七贤们的狂放更是让人匪夷所思,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阮籍和嵇康。阮籍,字嗣,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少年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对老庄非常喜爱,容貌瑰丽,仪表非凡,喜怒不形于色;志气宏放,倜傥放荡,任性不羁。譬如,他有“青白眼”,其挚友,以青眼对之;礼俗之士,则对之以白眼,的阮籍青眼者少之又少,得其白眼者比比皆是。他高谈阔论,但对具体人事却缄口不言,尤其不谈论时局。嵇康,三国魏末著名文学家,音乐家,诗人。字叔夜,谯郡铚(今安徽宿县)人。幼年丧父,励志精学,精通音律,笃好老庄。有奇才,学不师授,无不赅通。为人身长七尺八寸,远迈不群,不自藻饰,天质自然,人以为龙章凤姿。因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成为曹魏宗室女婿,被授七品闲职中散大夫,史称“稽中散”,但他依然锻铁洛邑,灌园山阳,优游山林。虽然曾经仿效阮籍,口不臧否人物,喜愠不形于色,但因生性耿直,意趣疏远,心性放大,而遭司马昭忌恨,也因曾高呼“非汤武而薄周孔”,而招来杀身之祸,司马昭最终将其杀害。嵇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司马昭不由答应。临刑前,他精神自若,顾视日影,索琴弹之。在生命即将终止之时,他没有吝惜生命,而是叹息“广陵散于今绝矣!”从古至今从未有人将审美放在生命之前,伴随嵇康之死而来的则是一种音乐审美的消逝!2产生之根源魏晋隐逸之风的产生有两个根源。第一,全国长期分裂,战乱不断,民不聊生,整个社会沉浸在一片混乱之中。魏晋文人面临着生命的忧患,仕途的艰辛等一系列的人生问题,使生存一再面临着难以承载的负荷,于是他们不得不运用各种方式来游解生命的悲情。他们的隐逸思想同他们饮酒服药一样,都是在挣脱形体意志的痛苦,为他们的形体以及灵魂找一个归宿。他们害怕死亡,但他们更害怕丧失尊严和人格,更不会为了爵禄而出卖灵魂。对于世间社会和政治的不满,也促使他们以清流的面目出现,冀以激荡风俗,以隐逸乡间,栖身山林的行为,或通过朝隐的方式,来保持精神的尊严与独立的操守。第二,则是玄学的影响。魏晋时期形成了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的理论形态就是魏晋玄学。其形成和老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东晋以后又吸取了佛学的成分,这是一种思辨的哲学,对宇宙,对人生都进行了纯哲学的思考。魏晋玄学的“越名教而任自然”,猛烈地抨击了烦琐传统的儒家伦理思想,开辟了一条玄思清朗的思想途径,从而一扫经学腐朽的尘垢,给当时的文人输入了新鲜的血液。名教,指由长期历史发展形成的一套完整的封建宗教等级制度。自然,指人未被扭曲的人性,认为人性完全出于自然;任自然,则是在追求自然,意味着人生的真正的价值不是顺从来自外部的束缚。自然,也值一种状态,即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人天生的。玄学不仅仅对当时文人的心理起到了安抚作用,面对无情的打击,为了化解难以忍受的沉重心理,他们走向了虚芜的佛与道的梦幻境界中,去寻找心灵的平衡。他们在玄学中审视着自己的处境,从而变得通脱达观,高标风流。此时,儒家的道德教条和礼仪规范失去了原有的约束力,一种符合人类本性的,返归自然的生活,成为新的追求目标。身外的成败荣辱,功业名利已不再是他们追求的,便转而肯定自身的人格,自身的价值。前途一片迷茫,身后的一切一片渺茫,他们便抓紧时间享受、追求、满足。他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却在不断地增加生命的宽度。他们有的纵酒吟琴谈玄,从此,竹林之内便卧榻横竖,妙语连珠,酒杯狼藉,放浪形骸;有的则遁于山野,躬耕陇亩,寄情山水,等待生命自然的完结。玄学不仅是一种哲理形态,也是一种生活形态,其重要价值在于显示人的自觉意识,突出个人的存在价值。隐逸之风也对当时文学产生了影响。3文学新变化在中国文学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酝酿着新变的时期,许多新的文学现象孕育着、萌生着、成长着,透露出新的生机。一种活泼的,开拓的,富于创造力的文学冲动,使文坛出现一幕接一幕新的景观,魏晋南北朝文学的魅力就在于此。这种新变总的看来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文学进入自觉的阶段,文学创作趋于个性化;玄学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为文学创作带来新的因素;语言形式的发展及其在文学上的运用。就文体的发展看来:五言古诗续承汉乐府的传统,增强了诗人的个性,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达到鼎盛;一种诗化的散文即骈文的兴盛,成为这个时期重要的文学现象,中国文学增添了一种新的,抒情性很强的,可以充分发挥汉语语言形式美的文体;在汉代盛极一时的大赋,演变为抒情小赋,并因骈文的兴盛而增加了骈俪的成分,骈文、骈赋在梁陈两代进入高峰;七言古诗在这时确立起来;小说在这时已初具规模,奠定了中国小说的基础,并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如干宝的搜神记,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这一时期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相对于文学创作异常的繁荣,这与文学的自觉是联系在一起的,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汉朝人所谓文学指的是学术,特别是儒学;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在汉代,儒家诗教占统治地位,强调诗歌与政治教化的关系,诗歌被视为“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诗大序的工具。至于诗歌本省的特点和规律并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魏晋以后,诗学摆脱了经学的束缚,整个文学思潮的方向也是脱离儒家所强调的政治教化的需要,寻找文学独立存在的意义。这时提出了一些崭新的概念和理论,如风骨、风韵、形象以及言意关系,形神关系等,并且形成了重意象,重风骨,中气韵的审美思想。诗歌求言外之意,音乐求弦外之音,绘画求象外之趣,各类文艺形式之间互相沟通的这种自觉的美学追求,标志着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到来。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就是在这种新的文艺思潮的影响下展开的,同时它也为这种文艺思潮提供了赖以生产的实践依据。这个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服务于政治教化的要求减弱了,文学变成了个人的行为,抒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感情。五言古诗在汉末蓬勃兴起,文人的个人抒情之作古诗十九首被后人奉为圭臬。此后阮籍、嵇康、陶渊明、谢灵运、鲍照等,虽然选取题材不同,风格不同,但走的都是个人抒情道路,他们的创作也都是个人行为。其中有些政治抒情诗,抒写政治生活的愤懑不平,也并不带有政治教化的目的。诗人们努力的方向在于十个的形式美,即声律、对偶、用事等语言的技巧,以及格律的完善。正是在这种趋势下,中国的古诗得意完整,新体诗得意形成。提起魏晋文学,就不得不提起“魏晋风骨”。“风骨”一词最早大量用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评论,后引用到书画理论和文学评论中。有人认为风骨即形式,文辞与内容思想的关系,刘勰的文心雕龙对“风骨”的解释最为精到:“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正,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生焉。”意思是端正的言辞结合骏爽的意气,形成格调劲键和艺术感染力强的“风骨”。风,就是文章的生命力和内在的感染力,而骨是指文章的表现力。4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伴随隐逸之风而来的隐逸主题包括向往和歌咏隐逸生活的作品,也包括招隐诗、反招隐诗,形成这个时期的特殊文学景观。隐逸思想早在庄子书中就体现的很强烈了,隐逸主题可以追溯到楚辞中淮南小山的招隐士。汉代张衡的归田赋,可以视为变现这类主题的早期作品。到了魏晋以后,沿袭招隐士的作品有左思和陆机的招隐诗、王康琚的反招隐诗。沿袭归田赋的作品有潘岳的闲居赋。而陶渊明的大量描写隐逸生活和表现隐逸思想的作品,则使这类主题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当时还有其他作品反映这一思想,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热爱,仰或对现实对政治的不满。如阮籍的代表作咏怀诗八十二首,这些诗非一时一地所作,是其政治感慨的记录。阮籍的咏怀诗充满苦闷,孤独的情绪,其诗或写时光飞逝、人生无常;或写树木花草由繁华转位憔悴,比喻世事的反复;或写鸟兽鱼虫对自身命运的无奈;或者直接感慨人生的各种深创巨痛。面对污浊的社会与短暂的人生,阮籍无法找到真正的出路,只好故作旷达,在生活中,他做出了许多惊世骇俗的事情;在诗歌中,他也为自己设计了精神的出路,这就是隐居和游仙。阮籍的咏怀诗有不少篇章写游仙和隐居,有些则是仙隐结合。他诗中常常赞美神仙隐逸,只是派遣闷苦的一种方式。其诗风隐约曲折,为人处世极为谨慎,作诗亦不敢直言,常常借比兴,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寄托情怀。或借古讽今,或借游仙讽刺世俗,或借写美人香草寓写怀抱。嵇康的诗,现存五十馀首。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而以四言成就较高。嵇康的诗 ,以表现其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为主要内容。其五言诗数量上不及四言诗,其中游仙诗、答二郭三首、赠秀才诗、述志诗二首皆较有特色,多写其鄙视世俗、回归自然、高蹈隐逸之志。郭璞的仙游诗,今存十九首。由于当时玄言诗盛行,其游仙诗大多写隐逸生活,游仙诗是仕途偃蹇、壮志难酬时的精神寄托,是抒发其苦闷情怀的一种特殊方式。陶渊明创作了中国文学史的新题材田园诗。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他思考人生所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他所谓“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他特别推崇颜回、黔娄、袁安、荣启期等安贫乐道的贫士,要想他们那样努力保持品德节操的纯洁,绝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玷污自己。他并不是一般地鄙视出仕,而是不肯同流合污。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更深刻的哲学思考,他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他笔下的山水诗和田园诗往往并称,但这是两类不同的题裁。田园诗会写到农村的风景,但其主题是写农村的生活,农夫和农耕。山水诗则主要是写自然风景,写诗人主体对山水客体的审美,往往和旅行联系在一起。陶渊明的诗严格地讲只有游斜川一首是山水诗,他写得多的是田园诗。田园诗是他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的题材,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并真切地写出躬耕之甘苦,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人。他的田园诗有的是通过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后春游、后登高、或酌酒、或读书,或与朋友谈心,或与家人团聚,或盥濯于檐下,或采菊于东篱,以及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日见茁壮的桑麻,无不化为美妙的诗歌。他的田园诗的着重写躬行生活的体验,这是其田园诗最具有特点的部分,也是最为可贵的部分。诗经里有农事诗,那是农夫们一边劳动一边唱的歌。至于士大夫亲身参加农耕,并用诗写出农耕体验的,陶渊明是第一位。有些田园诗则在写自己的穷困和农耕的凋敝,如归园田居其四:“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共造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馀。”通过这些诗句,可以隐约看到,在战乱和灾害之中农村的面貌。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也很出色,特别是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这三篇最见其性情的思想。5形成的特质 魏晋名士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种很独特的文化现象。他们蔑视礼法,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八大浪费考试试题及答案
- 组织行为与变革管理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绿色建材研发中心项目绿色建材市场前景与投资建议报告
- 2025年环保行业环保设备与材料创新应用报告
- 2025年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社区发展模式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3D网上购物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解析卷-北师大版8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基础强化人教版8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定向攻克试题(含解析)
- 2025财税管理咨询合同范本大全专业服务保障
- 2025版幼儿园外籍教师聘用及教育服务合同
- 2024版《供电营业规则》考试复习题库大全-上(选择、判断题)
-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 SJG 110-2022 附建式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
- 《园艺学专业英语》全套教学课件
- 2024年白酒酿造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初级工)理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自助餐食品安全培训
- 循证护理实践案例比赛课件
- 输液泵、微量泵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 社区护理学课程说课
- 成都市第三十八中学校初一新生分班(摸底)语文考试模拟试卷(10套试卷带答案解析)
- 筛网目数-孔径对照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