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案例(卢烈飞).doc_第1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案例(卢烈飞).doc_第2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案例(卢烈飞).doc_第3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案例(卢烈飞).doc_第4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案例(卢烈飞).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记金华的双龙洞 参 赛 人:卢烈飞 单 位:中山市沙溪镇象角小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案例一、教学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生(四年级)2、学 科:语文3、课 时:2个课时4、课前准备:v 指导学生使用几种常用的互联网搜索引擎,并根据需要能将搜索到的信息资料进行简单的处理加工;v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并利用互联网搜索解决生字词问题;v 运用百度等互联网搜索引擎,搜索金华双龙洞的图片和相关知识;v 将班级分成4组,选好组长并进行课堂学习分工。二、教学课题1、课 题:记金华的双龙洞(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2、教学目标:v 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转”;能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空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等词语。v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理解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v 了解作者准确、生动、具体描写事物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写游记的方法。三、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内外连接处孔隙的窄小,内洞的黑、大、奇,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欲望。这是其中一条线索,文章还有一条线索,在途中是“一路迎着溪流”,来到洞口时,发现“那溪流就是从洞里流出来的”,“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缓缓地流”,在内洞,作者看到了“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听到“声音轻轻的”。以上两条线索十分清楚。教学中如何切实落实“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教学方式的转变,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1、教学重点:了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和落实“分清文章的主次”这一重点训练项目。2、教学难点: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四、教学方法主要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1、生字词的理解和有关双龙洞的图文资料搜集: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查询搜索; 2、课文理解:以读促悟、讨论、分组探究、想象、讲授等; 3、写作实践:归纳、仿照等。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一、 图片展示,兴趣导入。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桂林山水,感受到桂林山水之美,请大家欣赏这些图片,感受祖国之美。【百度视频】/view/1be8ed16650e52ea551898b5.html师:我们跟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省的金华去旅游,你想去吗?生:想板书课题:3记金华的双龙洞生:齐读 2、出示生字,检查预习情况。 3、学生用10分钟描写字教材中第三课的内容。4、听录音,感知课文。播放配乐的课文录音。【百度音频】/youshen/rjyuwen/06/2156415.html二、 探寻游踪,理清脉络。1、 文中写到洞中双龙的句子有哪些?(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2、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3、 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四人小组合作)【百度图片】/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8%AE%B0%E9%87%91%E5%8D%8E%E7%9A%84%E5%8F%8C%E9%BE%99%E6%B4%9E%E6%9C%97%E8%AF%BB%E6%B8%B8%E8%A7%88%E7%A4%BA%E6%84%8F%E5%9B%BE&ie=utf-8&in=31589&cl=2&lm=-1&st=&pn=7&rn=1&di=145564280500&ln=529&fr=ala1&fm=ala1&fmq=1362559605680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7&-1&di145564280500&objURLhttp%3A%2F%2F%2Fimages%2Fjiaoxuesheji%2F274a9442664377801.gif&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gjox7j_z%26e3Bv54AzdH3F3tw5x7jfij3tAzdH3F8d9a0l08md0mld_z%26e3Bip4s&W490&H244&T12046&S4&TPgif4、 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第二课时:细读文本,积累拓展一、温习导入。 1、齐读生字词。 2、回忆上节课作者游览的路线。二、 品读交流,深入理解。 1、路上的见闻。师: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默读1、2自然段,请用直线画出来。生:课文描写了映山红、油桐、沙土、溪流师:作者听到了什么?生:听到了山色水声。师:找出描写水声的句子读一读,品味作者的愉快心情。4、 理解句子“一路迎着变换调子。”(老师朗读,学生想象) 2、游览外洞和孔隙。师: 自由读第4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点? 生:洞口宽,洞内大【百度图片】/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8%AE%B0%E9%87%91%E5%8D%8E%E7%9A%84%E5%8F%8C%E9%BE%99%E6%B4%9E%E5%AD%94%E9%9A%99&ie=utf-8&in=28256&cl=2&lm=-1&st=-1&pn=7&rn=1&di=284275795551&ln=386&fr=&fm=result&fmq=1362626240912_R&ic=0&s=&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7&-1&di284275795551&objURLhttp%3A%2F%2F%2FUpLoadFile%2FImageStore%2FArticleImages%2Fba30a5ae-1280-4491-a5d2-dde819261637.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j4jgrtw5_z%26e3Bv54AzdH3Fw6ptvsjAzdH3F1jpwtsAzdH3F99n9b_z%26e3Bip4s&W490&H326&T13471&S32&TPjpg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洞口的特点?生:“洞口像桥洞似的、一定不觉得拥挤。”师: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比喻师:再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3、 我们要进入内洞,必须干什么?四人小组研读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到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4、 交流:读了第5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A:孔隙的特点窄、矮板书:窄、矮【百度图片】/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9%87%91%E5%8D%8E%E5%8F%8C%E9%BE%99%E6%B4%9E%E7%9A%84%E5%AD%94%E9%9A%99&ie=utf-8&in=5131&cl=2&lm=-1&st=&pn=1&rn=1&di=112861885051&ln=454&fr=&fm=rs1&fmq=1362626636600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1&-1&di112861885051&objURLhttp%3A%2F%2F%2Fupload%2Falbum%2F200902%2F1235652907_90535_1.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dn_z%26e3B8l_z%26e3Bd0_z%26e3B8nAzdH3F%25Ec%25bF%25bC%25El%25BE%25ll%25Em%25B9%25lE%25E0%25lA%25b9%25Ec%25AD%25l9%25El%25lA%25ll%25Ec%25lB%25BE%25E0%25bl%25b0AzdH3Ffi7wg2s5g2xtzi7xtwg2fi7tAzdH3F&W574&H600&T10057&S48&TPjpg图1 图2 B:作者的感受奇、险5、 朗读“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就登陆了。”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形。6、 我们来到内洞,发现了什么?先自己理解第6自然段,再同桌交流。A:内洞的特点黑(一团漆黑)、奇(洞顶双龙,洞内石钟乳、石笋)、大(比外洞大得多)板书:黑、奇、大【百度图片】/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9%87%91%E5%8D%8E%E5%8F%8C%E9%BE%99%E6%B4%9E%E7%9A%84%E5%86%85%E6%B4%9E&ie=utf-8&in=20588&cl=2&lm=-1&st=-1&pn=111&rn=1&di=270224820350&ln=1977&fr=&fm=result&fmq=1362627700707_R&ic=0&s=&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111&-1&di270224820350&objURLhttp%3A%2F%2F%2Fimages%2FUploadFile%2F201121694822677.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gpy2_z%26e3Bv54_z%26e3BvgAzdH3Fp576AzdH3Ffi5o_z%26e3Bwfr%3Ft1%3Dd0&W480&H338&T9401&S178&TPjpg图1 黑图2 奇B:作者的感受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很大三、 情境再现。1、观看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视频,边看边回忆课文内容,加深理解。【百度视频】/v_show/id_XNTE5OTg1MzQw.html2、说话训练:假如让你当游双龙洞的一个小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旅客介绍双龙洞呢?(根据游览示意图,注意导游的用语。)(先四人小组练说,再个别上台表演。)【百度图片】/v?ie=utf-8&q=%E8%AE%B0%E9%87%91%E5%8D%8E%E7%9A%84%E5%8F%8C%E9%BE%99%E6%B4%9E&fromurl=http%3A%2F%2F%2Fcontent%2F315595#i=1&pn=30&sn=85&id=ed2d14ff826155bcb30b9c91e77e8228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段落,并且要背诵下来。4、 总结拓展:叶老游完此洞后依然兴致勃勃,又沿着溪水往上走,去观赏上一个洞冰壶洞,冰壶洞另有一番美丽的风光,他写了另一篇游记,编在中学课本里,大家可以找来一读,也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百度文章】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叶圣陶/mingjiaxiejing/032.htm四、布置作业 1、模仿记金华的双龙洞地点变换的写作方法,写自己的学校。 2、描写校园的好词好句好段。【百度文章】/view/f2e5c4fd910ef12d2af9e76e.html五、板书设计【百度图片】/v?src=www_result&ie=utf-8&q=%E8%AE%B0%E9%87%91%E5%8D%8E%E7%9A%84%E5%8F%8C%E9%BE%99%E6%B4%9E&fromurl=http%3A%2F%2F%2Farticle%2F2009%2F07%2F23%2F169125.7.htm#i=1&pn=30&sn=122&id=c2e2202dff9f143e813e90807d2510b3 六、教学反思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一篇游记的教学,师生们完成得比较轻松,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一是互联网搜索的充分利用。互联网搜索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实践证明:互联网是是巨大的教学资源宝库,是一个非常开放式的宝库。教师利用互联网搜索,可以快速得到大量的相关资料,不用疲于去四处查找资料。这既大大减轻了备课压力,又丰富了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因为互联网中海量资料信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条件不懂的,可以搜索;不会的,可以搜索;甚至教材中没有的,也可以搜索互联网的使用还让学生学会了如何收集资料,如何筛选有价值的材料。二是小组合作学习。因为小组合作学习使得学生的预习变得更加容易,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