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有效性提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概要.doc_第1页
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有效性提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概要.doc_第2页
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有效性提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概要.doc_第3页
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有效性提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概要.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有效性提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南辰小学 宋丹【文章提要】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口语训练的重要手段。科学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关键词】 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 有效性 问题 对策什么是有效提问?我认为有效性提问指的是提出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一、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方面存在问题。、问题随意,真正有助于课文理解的问题少;概念性、记忆性的问题多,能够触动学生思维“穴位”的问题少;课堂提问设计目的不明确,随心所欲,频繁问答。有的教师盲目追求活跃的课堂氛围,对教材和学生研究不深,使提问停留在浅层次的交流上,最典型的莫过于那种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等。由于问题的结果已有显示,课堂教学貌似热闹,其实华而不实,无益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与“灌输式”教学无异。、问题设计脱离学生兴奋点,难度层次不明显;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启而不发。或茫然或沉默以对。而教师只好自问自答,唱独角戏,造成了教学低效,甚至无效。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参与课堂交流机会多,成绩低的学生参与机会少。 3、提问缺少互动性、并以获得预设正确的答案为目标。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几乎不会为学生留出提问时间,也几乎没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而教师反复重述或打断学生发言等现象却普遍存在。有的教师问题一出来就急忙让学生回答,打击了一些习惯思考成熟再举手回答的学生的积极性。这些都是极端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的行为。当学生知道教师不让他们完整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时,他们怎样学会去思考、去形成逻辑思维?教师的这些行为往往使学生感到万分沮丧,学生难以形成自己回答回答问题的逻辑系统,从而使学生消极地对待教学。课堂提问在每天的教学中都是大量的,其有效性直接决定着教师教学的质量。如何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呢?这就要求教师掌握课堂提问的策略。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有效性提问的对策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首先必须以确立教师有效教学观念为导向。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形式的采纳,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效教学观念主要是体现在对教学和学生两方面的正确认识上。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学不仅涉及到知识的传递,能力的培养,而且关系到教学形象的塑造、师生情感的交流、教学思想的凸显等诸多方面。教学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教师对教学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要求教师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力,教师乐于“倾听”,学生敢于提问,变教师提问为学生提问。教学中师生双方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成长”的双赢目的。其次,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要明确目的,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不仅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更要考虑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熟悉问题的不同分类,根据国外学者研究,问题可以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6个不同类型。知识型问题。如:“鸟岛在哪里?”“九寨沟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理解型问题,如:“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闻名中外吗?”应用型问题,如:“你能用流连忘返说一句话吗?”分析型问题,如:为什么说“白荷花从荷叶之间冒出来,而不说长出来?”综合型问题,如:学了石榴,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也来介绍一种水果吗?评价型问题,如:学了狐假虎威,你觉得这只狐狸是聪明还是狡猾,为什么?这几种类型的提问,循序渐进,一、二年级可以知识、理解类型多些,适当设计一些其他类型的题目,中年级应用、分析种类型的题目多些,高年级可适当增加综合和评价类型的题目。总之,合理分配题型,才能使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优化。 第三、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要注意难度,使问题具有挑战性。 问题的难易度,是衡量提问有效性的首要条件。既不能过于浅白,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太深奥,让人难以琢磨,无从下手。太浅白,索然无味,提不起学生兴致;太深奥,学生无法回答,既达不到教学目的,又挫伤学习积极性,事与愿违。所提问题的难度,应以中、高水平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或适当提示点拨可以答出为上限。切合实际、引人深思的教学提问,是学生思想的助燃剂,能够燃起学生的火花,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比如教学做人的故事设计问题“奥莉娅为什么要把吃剩的东西和撕碎的纸片扔进灌木丛里?”“莉达为什么却把垃圾带回家?”这些问题过于简单,学生读完课文一眼就看出来了,问题根本不富于启发性,久而久之,学生会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对待,这样做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价值不大。如果教师换一种方式向学生提出“课文哪些方面告诉我们面对小夜莺而感到羞愧?”、“结合课文中的具体的人物动作谈一谈课文中的奥莉娅、莉达分别是怎样的人”之类问题,那学生的反应或许就会大不一样。这种问题具体而又有思考的余地,能促使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不经过阅读思考不能答出,但通读全文,整体思考之后大部分同学都能比较好地回答。这样的启发提问对学生形成研读文本的习惯、提高分析归纳能力以及领悟文章表达方法等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让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跳一跳”,并把果子“摘下来”,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成就感。第四、要不断转化教师角色。学生的创造性与教师有密切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转变阻碍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教育观念,增强教育创新意识,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三、小结总之,语文课堂提问只有遵循了有效性的原则,才能能发挥最大的效用。提高语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