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doc_第1页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doc_第2页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江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等十省(市、区),在崇明、长兴、横沙三岛附近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流域面积180余万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9335亿立方米。从河源到河口总落差6600多米,可开发水能资源达1.9亿干瓦,占全国可开发水能资源总量的40。1水系和流域 习惯上,从河源至宜昌段为上游,宜昌至湖口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长江源头历来有南北两源之说,经近年考察,确认发源于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的沱沱河为长江正源。在长江源地,除沱沱河以外还有楚玛尔河、尕曲、布曲和当曲等几条较大河流,其中以沱沱河为最长,出格拉丹东雪山以后,由南向北穿过祖尔肯鸟拉山,与当曲汇合后称为通天河,流行于海拔4500米的青藏高原之上,河谷宽浅,水流缓慢,两岸草滩成片,是良好的高原牧场。自青海玉树直门达以下至四川宜宾一段,称为金沙江,长2308千米,奔流于横断山脉峡谷地带,河谷深切,比降增大,水流湍急,到云南石鼓,受北北东与北北西两组断裂构造控制,河道突然拐向北东,进入虎跳峡。此峡右岸为玉龙雪山,主峰高5596米,左岸为中甸雪山,主峰高5396米,江面海拔16001800米,峡谷深达20003000米,最狭处(真虎跳峡)江面宽仅30余米,江面以上的悬崖高近2000米,是世界上最雄伟壮观的大峡谷之一。在这段长仅16千米的河段内,水头落差达200米,激流咆哮,撼人心弦。出虎跳峡,金沙江穿过云贵高原北部,接纳了雅砻江等支流,进入四川盆地,在宜宾附近又有岷江汇入。金沙江总落差3000多米,水能资源十分丰富。自宜宾以下始称为长江,其中流经四川盆地一段习惯上又称为川江;它穿行在紫色砂页岩组成的山地丘陵之间,河床纵比降减至0.2m/km,江面宽展至200800米,河曲发育,并接纳了沱江、嘉陵江、乌江等支流,流量增至800011000m3/s。过万县后,山势渐高,从奉节以东进入世界著名的三峡区,称为长江三峡。长江三峡全长约200公里,从白帝城至玉黛溪为翟塘峡,长8千米;从四川巫山的大宁河口至湖北巴东官渡口间为巫峡,长45千米,两岸峭壁矗立,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即位于此段;从香溪至南津关为西陵峡。整个三峡区,峡滩相间,河道曲折,滩礁星罗,峡谷两岸,危壁耸立,大多高出江面500多米,最高的达千米以上。江面狭束,最狭处仅100米,水流湍急,洪水期最大流速可达78m/s,给航行带来很大困难,但它控制三峡以上100万平方千米面积上的来水,年平均径流量达4500多亿立方米,水利和水能资源十分丰富。长江出三峡后自宜昌以下进入中游冲积平原,河床比降锐减,河道迂回曲折,尤其自湖北枝江至湖南城陵矾一段(称为荆江)尤为突出,素有“九曲回肠”之称。荆江自藕池口到城陵矾之间,直线距离仅80千米,河道长247千米。由于水流缓,泥沙沉积旺盛,荆江河段河床高出地面,亦成为“地上河”,每当汛期,洪水位高出平地1014米,极易溃堤成灾,自古就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是长江流域重点防洪区。长江中游的一大特点是支流众多。主要支流有汉江,洞庭湖水系的湘、资、沅、澧诸河和鄱阳湖水系的赣、抚、信、饶、修诸水,集水面积占长江流域总面积的38,径流量增加一倍。虽有洞庭、鄱阳等湖泊的调蓄作用,但因地势低,汛期洪水来势猛,泄水不畅,极易酿成洪涝灾害。湖口以下的下游,湖泊港汉众多,但汇入的支流较少较小,主要有青弋江和巢湖、太湖水系的几条短小河流汇入。此外还有相当一部淮河之水纳入长江。自镇江以下进入长江三角洲地区,江面展宽,到南通时江面达18千米,入海处达91千米。2水文特征 第一,长江全流域除河源区以外,基本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长江多年平均径流量是黄河的20倍,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34.7;第二,径流主要来自中、上游。根据宜昌、大通两侧站的资料统计,宜昌以上的上游地区,集水面积占全流域面积的56,径流量占全流域的48.8;大通站以上,宜昌站以下的中游段,集水面积占长江全流域面积的38.7,而径流量却占全流域径流总量的51.4。第三,径流比较平稳,年内分配比较均衡,年际变化也不象其它河流那么大,变差系数均在0.120.14之间。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特别有利;第四,水能资源丰富,特别是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过渡河段,水能资源密度最大。 长江干流宜昌、大通站径流特征值3改造与利用 长江丰富的水利与水能资源在解放前很少得到开发利用,相反水旱灾害频繁,在解放前的2000多年间,较大的水灾就发生过200多次,1931年的一场大水淹没农田5000多万亩,300万人流离失所,14万人丧生。解放后,长江两岸人民开展了根治水患,开发水利的一系列工程,取得了很大成就。消除洪水威胁,一直是长江水利建设的头等重要任务。针对着中游洪水主要来自宜昌以上干流、洞庭湖水系和汉江的情况,提出对三源全面加以控制的远景设想。近期以加固堤防,兴建干支流水库,利用湖泊洼地蓄洪排涝等多种措施,做到逐步加以控制。解放以来,全面整修加固了从湖北枝城以下全长3100千米的江防大堤,兴修了三万多千米长的支堤、圩堤和烷堤,成功地筑起一道保护中下游五省一市6400万亩耕地、4600万人口的抗洪屏障。同时兴建了荆江、汉水等分洪工程以及洞庭湖、鄱阳湖、华阳河等蓄洪工程,对分蓄洪水,降低洪峰水位,保障堤防安全起了重大作用。在全流域范围内还兴建了965座大中型小库和70000多座小型水库以及大批机电排灌站,不仅对防洪排涝卓有成效,而且大大扩大了农田灌溉面积。在广大平原地区进一步整修了稠密而比较紊乱的水系,开挖和疏浚河道,兴建了大量排涝工程,使5000万亩农田水土条件得到改善。在抗洪治涝发展灌溉的同时,也使长江航运条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支流200多条,总长80000多千米,经初步整治,干支流航道里程已达70000多千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