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 暨設備基準 食品群 目 次 教育部公告 1 實施函 4 依據 5 壹 總綱 7 一 教育目標 7 一 職業學校教育目標 7 二 食品群教育目標 7 三 科教育目標 7 二 群科能力 7 一 群核心能力 7 二 科專業能力 8 三 群科歸屬與設科原則 9 一 類科歸屬 9 二 群科歸屬 9 三 設科原則 9 四 課程架構 教學科目與學分 節 數 10 一 課程架構 10 二 教學科目與學分 節 數 11 五 校訂科目規劃原則 14 六 實施通則 15 一 課程設計 15 二 教材編選 16 三 教學實施 16 四 教學設備規劃 17 五 教學評量 17 六 行政配合 18 貳 教學綱要 19 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暨設備基準 食品群 II 一 一般科目 19 二 專業及實習科目 21 一 食品加工 Food Processing 21 二 食品加工實習 Food Processing Practice 25 三 食品微生物 Food Microbiology 27 四 食品微生物實習 Food Microbiology Practice 29 五 食品化學與分析 Food Chemistry and Analysis 31 六 食品化學與分析實習 Food Chemistry and Analysis Practice 35 七 生物技術概論 Introduction to Biotechnology 39 参 食品群課程設備基準 41 一 設備規劃共同原則 41 一 一般規範 41 二 共用專業教室 41 三 設備規劃數量 42 四 設備購置 42 二 部定一般科目設備基準 43 三 部定專業實習科目設備基準 44 食品加工實習 44 二 食品微生物實習 46 三 食品化學與分析實習 48 肆 委員名單 50 1 教育部公告 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暨設備基準 食品群 2 3 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暨設備基準 食品群 4 實施函 5 依據 職業學校法 中華民國 97 年 1 月 2 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 09600177891 號令修正 第 2 條 職業學校以分類設立為原則 並按其類別稱某職業學校 必 要時得併設二類 二類併設時 商業類及家事類 海事及水 產類 醫事及護理類 藝術及戲劇類得視為一類 前項每類各設若干科 科之設立 變更或停辦 由學校報請 各該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准 但申請設立尚未訂定課程標準 或綱要之新科 應先層轉教育部核准後設立 職業學校依前 項規定經各該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准 得設實用技能學程 其課程得分年段修習 第 8 條 職業學校之教學科目 以實用為主 並應加強通識 實習及 實驗 其課程標準 設備標準及實習辦法 由教育部定之 第二項以下略 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暨設備基準 食品群 6 總 綱 7 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 暨設備基準 食品群 壹 總綱 一 教育目標 一 職業學校教育目標 職業學校以教導專業知能 涵養職業道德 培育實用技術人 才 並奠定其生涯發展之基礎為目的 為實現此一目的 須輔導 學生達到下列目標 1 充實專業知能 培育行職業工作之基本能力 2 陶冶職業道德 培養敬業樂群 負責進取及勤勞服務等工作態 度 3 提升人文及科技素養 豐富生活內涵 並增進創造思考及適應 社會變遷之能力 4 培養繼續進修之興趣與能力 以奠定其生涯發展之基礎 二 食品群教育目標 1 培養學生具備食品群共同核心能力 並為相關專業領域之學習 或高一層級專業知能之進修奠定基礎 2 培養健全食品相關產業之實用技術人才 能擔任食品科技相關 領域之工作 三 科教育目標 各校應依據職業學校教育目標 群教育目標 學校特色 產 業與學生需求及群核心能力等條件 訂定明確之科教育目標 二 群科能力 本課程綱要之規劃 設計 實施 應培養學生下列各項能力 一 群核心能力 1 一般能力 1 1 生活適應及未來學習之基礎能力 1 1 1 具備解決問題及調適情緒之能力 1 1 2 啟迪尊重生命之意識 1 1 3 奠定生涯發展之基本能力 1 1 4 養成終身學習之態度 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暨設備基準 食品群 8 1 2 人文素養及職業道德 1 2 1 陶冶人文基本素養 1 2 2 養成尊重差異之態度 1 2 3 培養同儕學習之能力 1 2 4 涵養敬業樂群之精神 1 3 公民資質及社會服務之基本能力 1 3 1 深植積極進取之觀念 1 3 2 培養自我表達及人際關係處理之技巧 1 3 3 陶冶民主法治之素養 1 3 4 養成樂於服務社會之態度 1 3 5 增進國際了解之能力 2 專業能力 2 1 專業知識 2 1 1 具備食品科技相關專業領域的基本知識 2 1 2 具備食品科技相關技術與機具原理的認識 2 2 專業技能 2 2 1 熟悉對食品科技各項基本技術的操作 2 2 2 培養基本的食品科技技能 2 2 3 具備取得食品相關證照之能力 2 3 專業態度 2 3 1 養成專業負責及敬業樂群的態度 2 3 2 建立生涯發展與終身學習的認知 二 科專業能力 各科應依據學校特色 職場需求 學生生涯發展等 依其專 業屬性及職場發展趨勢敘寫科專業能力 總 綱 9 三 群科歸屬與設科原則 一 類科歸屬 表 1 1 食品群之類科歸屬表 適用學校類別農業類家事類海事水產類 食品加工科食品科水產食品科 適用科別 其他依法設立之新科別 二 群科歸屬 1 同一科不得同時歸屬二群以上 2 同群若有二科以上者應組成群課程研究小組 規劃 統整群課 程科目及教學資源 三 設科原則 科之設立 變更或停辦應依職業學校法相關規定及下列原則 辦理 1 考量國家建設及地方產業需求 並注重學生未來就業發展 2 因應社會變遷及職場需求 發展具前瞻性 實務性科別 3 配合學校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及特色 考量軟硬體教學設施 專任師資素質水準 學生就業情形等 整合現有辦學條件 規 模及資源自行發展規劃 4 科別名稱應與設科目標 課程科目特色相符 並不得與其他已 設科別名稱相似或相近 以避免混淆 5 科之設立 變更及停辦須於前一年度十月底前 報請主管教育 行政機關核定 6 新設科別應符合類科及群科歸屬 並依職業學校法之規定辦理 7 科之設立 變更及停辦經課程發展委員會 校務會議決議通過 後 函報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定 但申請設立尚未訂定課程綱 要之新科 應先層轉教育部核准後設立 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暨設備基準 食品群 10 四 課程架構 教學科目與學分 節 數 一 課程架構 表 1 2 食品群課程架構表 類 別部 定 必修校訂 必修 選修 科 目學分百分比 學分百分比 一 般 科目 1 國文 16 2 英文 12 3 數學 4 8 4 社會領域 6 10 5 自然領域 4 6 6 藝術領域 4 7 生活領域 4 8 體育 12 9 健康與護理 2 10 全民國防教育 2 66 76 34 4 39 6 專業及實習科目 1 食品加工 4 2 食品加工實習 6 3 食品微生物 2 4 食品微生物實習 6 5 食品化學與分析 4 6 食品化學與分析實習 6 7 生物技術概論 2 3015 6 86 9644 8 50 小 計 96 10650 55 2 86 9644 8 50 彈性教學時間0 8 可作為補救教學 輔導活動 重補修或自習之用 可修習總學分184 192 學分 活動科目18 含班會及綜合活動 不計學分 上課總節數202 210 節 畢業學分數160 學分 說明 1 本群所屬各科規劃課程時 應符合本架構表規定 2 本群所屬各科之部定科目應符合本表規定 3 校訂科目由各校課程發展組織自訂 可含一般科目與專業及實習科目 4 上課總節數係活動科目及可修習總學分二欄位之合計 5 彈性教學時間 可作為補救教學 輔導活動 自習或重補修之用 其中 重補修得依規定核計學分 其餘不計學分 6 校訂科目學分數範圍之計算 依 可修習總學分 之上限 192 計算 7 本表各百分比的計算 其分母依 可修習總學分 之上限 192 計算 總 綱 11 二 教學科目與學分 節 數 表 1 3 食品群課程綱要教學科目與學分 節 數表 建議授課節數課程 類別 科目 第一學年第二學年第三學年 名 稱名 稱學分一二一二一二 備 註 國文 16333322 語文領域 英文 12222222 數學領域 數學 4 822 0 2 0 2 可以彈性調減至多 4 學分 合計 4 8 學分 歷史 地理 社會領域 公民與社會 6 10 2 4 2 4 2 社會關切議題須開設課程 融入教學 參考總綱六之 一 之 7 基礎物理 基礎化學 自然領域 基礎生物 4 6 1 2 1 2 2 社會關切議題須開設課程 融入教學 參考總綱六之 一 之 7 音樂 美術 藝術領域 藝術生活 4 2 2 表各校自選二科 共 4學 分 生活科技 家政 計算機概論 生涯規劃 法律與生活 生活領域 環境科學概 論 4 2 2 社會關切議題須開設課程 融入教學 參考總綱六之 一 之 7 表各校自選二科 共 4學 分 體育 12222222健康與 體育領域健康與護理 I 211 全民國防教育I 211 男 女生均須修習 各校視 需要自行規劃選修課程 一般科目 小 計66 7618 21 18 21 11 137 966 食品加工 422 食品加工實習 633 食品微生物 211 食品微生物實習 633 食品化學與分析 422 食品化學與分析實習 633 生物技術概論22 各校得依需求選擇開課學 期 專業及實習科目 小 計3000141420 部定必修科目 部定必修科目合計96 106 18 21 18 21 25 27 21 2386 專題製作2 6 必修 小 計 各校視需要自行規劃 選修 小 計 各校原則開設規定選修學分 1 2倍之選修課程 供學生 自由選修 校訂科目 校訂科目合計86 9611 14 11 145 79 112426 彈性教學時間 0 80 10 10 10 10 20 2 可作為補救教學 輔導活 動 重補修或自習之用 合 計 學 分 184 192 31 32 31 32 31 32 31 32 30 32 30 32畢業學分數為 160 學分 班會 6111111 不計學分 部定必 修科目 活動科目 綜合活動 12222222 不計學分 每 週 教 學 總 節 數202 210 34 35 34 35 34 35 34 35 33 35 33 35 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暨設備基準 食品群 12 說明 1 本表所定節數為每週上課教學節數 每週 35 節 每節 50 分鐘 每週上 課 1 節 持續一學期 18 週 以 1 學分計 2 每週得規劃 0 2 節彈性教學時間 可作為補救教學 輔導活動 自習或 重補修之用 其中重補修得依規定核計學分 其餘不計學分 3 專業實習 含實驗 實務 科目內容及學分之認定及採計原則 依相關辦 法之規定 4 數學 社會 與 自然 領域之部定必修部分 以學科基本知識為 主 注重通識及對人文 生命與自然的關懷 俾有助於提升終身學習之 能力與興趣 5 數學領域 包括 數學 建議開設於第一學年第一 二學期及 第二學年第一 二學期 每學期 2 學分 各校可依群科屬性 學生生涯 發展 學校發展特色彈性調減至多 4 學分 合計為 4 8 學分 6 社會領域 包括 歷史 地理 公民與社會 三科 各校可依群 科屬性 重大議題融入 學生生涯發展 學校發展特色 師資調配等彈 性開設 合計為 6 10 學分 7 自然領域 包括 基礎物理 基礎化學 基礎生物 三科 各校 可依群科屬性 重大議題融入 學生生涯發展 學校發展特色 師資調 配等因素彈性開設 合計為 4 6 學分 8 藝術領域 包括 音樂 美術 藝術生活 三科 各校自選二科 共 4 學分 建議開設於第一學年第一 二學期 9 生活領域 包括 生活科技 家政 計算機概論 生涯規劃 法律與生活 環境科學概論 六科 各校自選二科共 4 學分彈性開 設 10 活動科目 每週 3 節 包括班會 1 節及綜合活動 含社團活動與週會 2 節 班會列入導師基本授課時數 11 表中所列科目所設置之學年 學期或學分數 得視實際需要酌予調整 惟科目內容有其學習先後順序者 應依序開設 不得任意顛倒 12 校訂科目分為必 選修科目 可開設一般科目 專業及實習科目 每一 科目規劃以 2 4 學分為原則 其中 必修科目 須規劃 專題製作 至 少 2 學分 13 數學 社會 自然 等三領域之各科 學校可依群科屬性 學生 生涯規劃 社會需求和學校發展特色 經由課程發展委員會決議 擇 定開設科目 學分數及授課學期 總 綱 13 14 職業學校學生畢業學分數為 160 學分 包括 14 1 表列部定必修科目 96 106 學分均須修習 並至少 85 及格 始得 畢業 14 2 專業及實習科目至少須修習 80 學分以上 其中至少 60 學分及格 含實習 含實驗 實務 科目至少 30 學分以上及格 14 3 學校可依課程特色報經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定後 增減學生畢業學 分數 最低畢業學分數不得少於 150 學分 15 職業學校體育班之課程 教材及教法應保持彈性 適合學生身心特性及 體育類別需求 其課程綱要由教育部另訂之 16 校訂科目學分數範圍之計算 依 可修習總學分 之上限 192 計算 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暨設備基準 食品群 14 五 校訂科目規劃原則 一 校訂科目應依各群科課程綱要教學科目與學分 節 數表之規定及下 列原則進行規劃 1 校訂科目應依學生生涯發展之需求 規劃就業準備 專業預備 認證或證照等類別多元模組課程 並注意橫向統整及縱向銜接 2 學校應依據課程規劃理念 課程架構 學生進路需求 師資結 構 設備狀況等因素 進行校訂科目之規劃 二 學校應依據區域特色 學校背景 優勢與機會 建立校訂課程規 劃與審查機制 三 校訂科目之選修科目學分 原則開設 1 2 倍之選修課程 供學生 自由選修 然得視各群科實際需求 酌減選修課程 10 但須事 先陳報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定後方可實施 並於總體課程計畫中 敘明 四 校訂專業及實習科目須明列專業科目或專業實習科目屬性 五 校訂必修科目中須開設符合職場專業需求之 專題製作 科目 培養學生創作及統整能力 六 校訂科目不可重複開設相同內容之課程 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於各 校陳報總體課程計畫時列入備查檢核重點 並為督導考核與編列 經費 補助款之重要參考項目 總 綱 15 六 實施通則 一 課程設計 1 學校課程設計與規劃 須以本群科課程綱要暨設備基準為依據 2 課程發展 應以部定各群必修科目為基礎 以科為單位 發展 各科校訂必選修科目 以落實學校辦學特色 3 部定必修科目 其目的在培育各群人才之核心能力 學校應優 先籌措資源 以有效達成課程目標 4 一般科目應著重人格修養 文化陶冶及藝術鑑賞 並應注意與 專業知識能相配合 尤應兼顧 後期中等教育共同核心課程指 引 之融入 以期培養學生基本核心能力 務使學生成為均衡 發展之健全公民 5 部定一般科目中除語文領域 健康與體育領域及全民國防教育 外 數學 社會 自然 藝術 生活等領域之各科目 學校可 依群科屬性 學生生涯規劃 社會需求和學校發展特色 經由 課程發展委員會決議 於各領域中依規定擇定開設科目 學分 數及授課學期 6 專業科目及專業實習 含實驗 實務 科目 專題製作應以實務為 核心 輔以必要的理論知識 以配合就業與繼續進修之需求 並兼顧培養學生創造思考 問題解決 適應變遷及自我發展之 能力 務使學生具有就業或繼續進修所需基本知能 7 各科目教學或活動時應融入下列 社會關切議題 海洋教 育 生命教育 生活教育 多元文化 性別平等 人權教育 道德教育 憲政與法治 全國法規資料庫 輔導知能 情緒管理 挫折容忍 永續發展 環保 教育 消費者保護 醫藥常識 職業安全衛生 災害 防救 等 以充實學生學習內涵 並與日常生活密切結合 8 各科目教學綱要所列之教材大綱 可視學生程度 社會需要及 科技之發展酌量增減 各單元教學時間亦可視實際需要酌量調 整 9 男女學生一律修習全民國防教育 健康與護理課程 並得合班 上課 其教學內容相同 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暨設備基準 食品群 16 10 活動科目每週 3 節 其中班會 1 節 綜合活動 含社團活動 與週會 2 節為原則 11 學校應就每學年入學之新生擬妥修業期間之總體課程計畫 最 遲應於實施前半年函報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備查並上網公告 修 正時亦同 二 教材編選 1 學校應訂定教科書選用及教材編訂有關規定 以利教師編選合 適的教科書或教材 2 學校應鼓勵教師針對學生程度編選適性教材 以利學生適性學 習 3 教材選擇應顧及社區及學生需求並配合科技之發展 使課程內 容與生活相結合 以增進學生學習興趣 且能理解實際生活之 各種問題 並謀求解決之道 4 教材之選擇應顧及學生之學習經驗 並配合青少年身心發展程 序 一方面能接續九年一貫課程的學習經驗 一方面須考慮與 技專校院銜接 5 教材之選擇 須衡量不同學習階段間縱向銜接 教材內容由簡 而繁 由易而難 由具體而抽象 逐次加深加廣程度與內容 以減少學習困擾及課程重疊 提高學習效率 6 教材之選擇須重視橫向統整 相關科目彼此間須加以適當的組 織 使其內容與教學活動能統合 俾使學生能獲得統整之知能 以結合運用於實際工作中 並有利於將來之自我發展 7 教材之選擇須具啟發性與創造性 課程內容及教學活動須能提 供學生觀察 探索 討論與創作的學習機會 使學生具有創造 思考 獨立判斷 適應變遷及自我發展之能力 三 教學實施 1 教師應依據課程目標 教學綱要 學生能力與教學資源 採用 適當的教學方法 以達成教學之預期成效 2 各科目教師於每學期開學之前應擬妥教學計畫 並應備妥教學 所需器材及相關事項 3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同時學習原則 不僅要達成各單元的 認知及技能目標 也應注意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和職業道德 總 綱 17 4 教師應透過教學過程 培養學生具有主動學習及獨立 客觀的 判斷能力 以適應多變的社會環境 5 學校應舉辦課程與教學研討和觀摩 以充實教師教學知能 並 結合學校 社區資源 使理論與實務結合 以提升課程效能與 教學成效 6 教師教學時應充分利用教學設備 教材 教具及其他教學資源 7 學校應充分利用社會資源 適時舉辦學生校外參觀 實地見習 和建教合作 使理論與實務相互結合 並提高學習興趣和效果 8 教師應不斷自我進修 充實新知 並充分利用社會資源 改善 教材內容與教學方法 以符合科技進步與時代要求 四 教學設備規劃 1 本群科課程綱要之設備基準係指部定科目之設備基準 各校校 訂科目之設備應依學校本位課程發展 經費籌措 現有設備適 用情形妥善規劃 以利教學實施 2 學校應考量現有空間及設備 並參酌部定設備基準 優先增置 不足之基本設備 以滿足各群科之教學需求為原則 3 部定一般科目所列設備基準 學校應跨學制 科目整體規劃使 用 部定專業與實習科目所列設備基準 學校應依群別或跨群 科 學制整體規劃使用 4 各專科教室及實習場所使用率以 70 每週上課 21 24 節 為原則 使用率超過前述範圍時 得視需要增設之 5 校訂科目如需添購教學設備 應由各科教學研究會提出 經課 程發展委員會審核通過 逐年編列預算購置 6 視聽教室為各群科及一般科目共同教學資源 學校得優先增置 並整合運用 五 教學評量 1 教學應作客觀的評量 而評量內容應兼顧認知 技能 情意等 面向 評量方法應採取多元評量方式 如觀察 口試 筆試 實作與檔案等評量 教師可按單元內容和性質 針對學生的作 業 演示 心得報告 實際操作 作品和其他表現 相互配合 使用 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暨設備基準 食品群 18 2 教學評量在實施形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時 應考量學生的學 習能力及先備知能 以建立學生學習興趣與信心 3 教學評量的結果應妥為運用 除作為教師改進教學及輔導學生 學習外 並可作為學校改進課程之參考依據 4 未通過評量的學生 教師應分析 診斷其原因 並適時實施補 救教學 對於資賦優異或學習能力強的學生 應運用增廣教學 使其潛能獲得充分發揮 六 行政配合 1 本群科課程綱要實施前 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應舉辦課程相關研 習會 使教師充分了解本群科課程綱要精神與內容 2 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及各校對課程設計 教材編選 教學實施等 具有創意 並有具體事蹟者 應給予獎勵 3 本群科課程綱要實施後 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得就課程設計 教 材編選與教學實施作整體或抽樣評鑑 並提供各校改進所需之 資源 各校依據評鑑結果 秉持學校本位與教師專業精神積極 改進 4 本群科課程綱要各科目課程所規劃之設備基準 學校得視教學 需求統整運用 以撙節經費 並建立各科之間設備共享機制 充分發揮教學器材 設備的效益 教學綱要 一般科目 19 貳 教學綱要 一 一般科目 有關部定一般科目教學綱要請查閱另冊編列之 職業學校群科課 程綱要暨設備基準 一般科目 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暨設備基準 食品群 20 教學綱要 食品加工 21 二 專業及實習科目 一 食品加工 Food Processing 表 2 1 食品加工 科目大要 學分數 4 2 2 建議開課學期 第二學年第一 二學期 本科目目標在於了解食品加工各專業領域的基本知識及各類原料加工與保 藏法 主要內容包含食品加工技術之基本概念 食品的變質及保藏法 各類原 料加工等 並將有關生物技術在食品加工的應用等教材 引導入增廣教學領域 中 表 2 2 食品加工 教學綱要 一 科目名稱 食品加工 Food Processing 二 科目屬性 專業科目 三 學分數 4 2 2 四 先修科目 無 五 課程目標 一 了解食品加工的重要性 二 了解食品的保藏方法及加工原理 六 教材大綱 單 元 主 題內 容 綱 要分配節數備 註 1 食品加工概論 1 食品加工的重要性 2 食品加工的範圍 3 食品加工的現況與展望 4 食品認證制度 2 第二學年 第一學期 2 食品的變質及 保藏法 1 食品的變質 2 食品的保藏原理 3 食品的保藏方法 3 1 加熱殺菌 3 2 鹽藏與糖漬 3 3 冷藏與冷凍 3 4 濃縮 脫水與乾燥 3 5 其他 10 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暨設備基準 食品群 22 表 2 2 食品加工 教學綱要 續 單 元 主 題內 容 綱 要分配節數備 註 3 穀類 豆類及薯 類加工 1 概論 2 米食加工 3 麵食加工 4 烘焙食品 5 豆類加工 6 薯類加工 7 澱粉製造與加工 8 其他 12 4 果蔬加工1 概論 2 果蔬汁飲料 3 果實蔬菜罐頭 4 果醬加工 5 醃漬蔬果 6 乾燥蔬果 7 其他 如無菌包裝及殺菌軟袋等技 術 12 5 釀造食品1 概論 2 醬類製造 3 酒類製造 4 食醋製造 5 其他 8 第二學年 第二學期 6 肉品加工1 概論 2 原料肉特性 3 肉製品加工技術及原理 4 肉製品加工各論 5 其他 8 7 乳品及蛋品加工 1 概論 2 原料乳特性及處理 3 乳製品加工技術及原理 4 乳製品加工各論 5 蛋的特性 6 蛋品加工技術及原理 7 其他 6 教學綱要 食品加工 23 表 2 2 食品加工 教學綱要 續 單 元 主 題內 容 綱 要分配節數備 註 8 水產加工1 概論 2 水產原料特性 3 水產加工技術及原理 4 水產加工各論 5 其他 10 9 低溫貯藏食品 1 低溫貯藏食品介紹 2 低溫貯藏食品之製造 3 低溫貯藏食品保存中之品質變化 4 解凍方法 5 其他 4 七 實施要點 一 教材編選 教材內容應酌情增補食品加工有關知識 加強課程深度 二 教學方法 教學以講解 問答 討論及練習等方法協助學生學習 三 教學評量 要求學生了解食品加工相關知識外 並評量學生對食品加工的應用 四 教學資源 1 教科書 期刊雜誌 相關食品著作 2 圖表 照片 幻燈片 投影片 錄影帶 光碟等多媒體 3 與食品加工有關之機關 展覽會 演講會 觀摩會 網際網路等資源 五 其他教學相關事項 有關食品加工的應用 新知等教材 引導入增廣教學領域中 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暨設備基準 食品群 24 教學綱要 食品加工實習 25 二 食品加工實習 Food Processing Practice 表 2 3 食品加工實習 科目大要 學分數 6 3 3 建議開課學期 第二學年第一 二學期 本科目目標在於經由實際操作方式使學生了解食品加工原理與技術及各類 原料之保藏法 食品加工機具的操作方法及維修 並進行各類食品加工製品之 實際操作等 表 2 4 食品加工實習 教學綱要 一 科目名稱 食品加工實習 Food Processing Practice 二 科目屬性 專業實習科目 三 學分數 6 3 3 四 先修科目 無 五 課程目標 一 了解食品加工原理與技術及各類原料之保藏法 二 了解食品加工機具的操作方法及維修 三 進行各類食品加工製品之實際操作 六 教材大綱 單 元 主 題內 容 綱 要分配節數 備 註 1 食品加工基本 操作 1 食品工廠安全衛生 2 食品加工機具名稱認識 操作及簡易保 養 3 第二學年 第一學期 2 穀類及豆類加 工 1 米食加工 如麻糬 碗粿 粽子等 2 麵食加工 如麵筋 麵條 饅頭等 3 烘焙食品製作 如麵包 蛋糕 西點等 4 豆類加工 如紅豆洋羹 豆花 豆腐等 5 其他 27 視各校發 展特色彈 性授課 3 果實類及蔬菜 類加工 1 果汁製作 2 蔬菜的鹽漬法 如小黃瓜 蘿蔔 薑的 鹽醃 泡菜等 3 果醬製作 4 蜜餞製作 5 蔬果罐頭製作 6 罐頭檢驗方法 7 其他 24 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暨設備基準 食品群 26 教學綱要 食品加工實習 27 表 2 4 食品加工實習 教學綱要 續 單 元 主 題內 容 綱 要分配節數備 註 4 釀造食品1 米麴製作 2 米酒釀造及蒸餾 3 醬油麴製作 4 醬油釀造及壓榨調製 5 水果酒製作 葡萄酒等 6 其他 21 第二學年 第二學期 5 畜產品加工1 肉製品製作 如香腸 貢丸等 2 乳製品製作 如乳酸飲料 冰淇淋 等 3 蛋製品製作 如鹹蛋 蛋黃醬等 4 其他 21 6 水產品加工1 乾製品製作 如蝦米 魚乾等 2 鹽藏品製作 如鹹魚等 3 燻製品製作 如燻魚等 4 煉製品製作 如魚丸 甜不辣等 5 水產罐頭製作 如蕃茄漬或油漬罐 頭等 6 其他 12 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暨設備基準 食品群 28 七 實施要點 一 教材編選 教材內容應酌情增補有關知識 加強課程深度 二 教學方法 1 本科目為實習科目 2 如至工廠 場 或其他場所實習 得分組上課 3 教師講解製作原理 示範機具操作方法後 由學生實際製作練習 三 教學評量 要求學生了解食品加工相關知識外 並評量學生對食品加工的應用 四 教學資源 1 教科書 期刊雜誌 相關食品加工及其著作 2 圖表 照片 幻燈片 投影片 錄影帶 光碟等多媒體教材 3 與食品加工有關之機關 展覽會 演講會 觀摩會 網際網路等資 源 五 其他教學相關事項 1 必要 實際 時可以建教合作 讓學生至校外單位實習 2 號的內容可視教學狀況取捨 教學綱要 食品微生物 29 三 食品微生物 Food Microbiology 表 2 5 食品微生物 科目大要 學分數 2 1 1 建議開課學期 第二學年第一 二學期 本科目目標在於認識食品微生物 食品腐敗及食品安全與微生物之關係 主要內容包含食品微生物之特性與生理 應用微生物之技術 各類食品腐敗與 微生物之關係及食品安全等 建議採用多媒體教學及多閱讀專業書刊 並多利 用社會資源等 以增進學習領域 表 2 6 食品微生物 教學綱要 一 科目名稱 食品微生物 Food Microbiology 二 科目屬性 專業科目 三 學分數 2 1 1 四 先修科目 基礎生物 五 課程目標 一 了解微生物的種類 形態及特性 二 了解微生物的一般生理及代謝 三 了解微生物的酵素及其應用 四 了解食品微生物的應用 六 教材大綱 單 元 主 題內 容 綱 要分配節數備 註 1 食品微生物概論1 微生物發展史 2 微生物在食品的利用 2 第二學年 第一學期 2 食品微生物的種類 1 微生物的命名與分類 2 細菌 3 酵母菌 4 黴菌 5 食用菇類 12 3 微生物的一般生理 1 微生物生長環境 2 微生物的營養 3 微生物的增殖及保存 4 4 微生物的酵素1 酵素一般性質 2 酵素的分類 3 微生物酵素的生產 分離與精 製 4 微生物酵素的應用 4 第二學年 第二學期 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暨設備基準 食品群 30 表 2 6 食品微生物 教學綱要 續 單 元 主 題內 容 綱 要分配節數備 註 5 微生物的代謝 及利用 1 微生物的代謝 2 酒精發酵 3 醋酸發酵 4 乳酸發酵 5 胺基酸發酵 6 廢水處理 4 6 食品腐敗與食 品衛生檢驗 1 食品腐敗 2 食物中毒 3 食品之病原性微生物 4 微生物快速檢驗及其應用 5 膜過濾微生物檢驗 10 七 實施要點 一 教材編選 教材內容應酌情增補食品微生物相關知識 加強課程深度 二 教學方法 採用問答法 討論法 講演法 設計教學法等方法 並借用各種輔助教 材 指導學生學習微生物有關之生物技術 作為增廣學習 加深學生對 本科的知識及認知 三 教學評量 要求學生了解本科知識外 並評量學生之應用能力 四 教學資源 1 教科書 期刊雜誌 相關食品著作 2 圖表 照片 幻燈片 投影片 錄影帶 光碟等多媒體 3 與食品微生物有關之機關 展覽會 演講會 觀摩會 網際網路等資 源 五 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有關食品微生物技術新知等教材 引導入增廣教學領域中 教學綱要 食品微生物實習 31 四 食品微生物實習 Food Microbiology Practice 表 2 7 食品微生物實習 科目大要 學分數 6 3 3 建議開課學期 第二學年第一 二學期 本科目目標在於熟悉食品微生物應用技術及其設備之操作 了解食品微生 物在加工的應用 了解食品衛生檢驗實務等 主要內容包含微生物實習基本操 作及食品微生物分離 培養與觀察 食品微生物之發酵及食品衛生檢驗等 表 2 8 食品微生物實習 教學綱要 一 科目名稱 食品微生物實習 Food Microbiology Practice 二 科目屬性 專業實習科目 三 學分數 6 3 3 四 先修科目 基礎生物 五 課程目標 一 熟悉食品微生物實習器具及其設備之操作 二 熟悉微生物的分離 純粹培養與觀察 三 了解食品微生物在加工的應用 四 了解食品衛生檢驗實務 六 教材大綱 單 元 主 題內 容 綱 要分配節數備 註 1 微生物實習基本 操作 1 實驗室安全規則認識 2 微生物實習器具認識 3 棉塞製作 4 微生物之除菌與滅菌 4 1 過濾除菌 4 2 乾熱滅菌 4 3 濕熱滅菌 4 4 殺菌釜操作 4 5 無菌箱之滅菌 4 6 其他 5 培養基之調製 6 微生物之分離 培養 7 微生物的純粹培養 乳酸菌 醋 酸菌 酵母菌 8 顯微鏡操作 9 微生物的大小與測定 36 第二學年 第一學期 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暨設備基準 食品群 32 表 2 8 食品微生物實習 教學綱要 續 單 元 主 題內 容 綱 要分配節數備 註 10 細菌染色與觀察 11 微生物標本製作與觀察 18 1 微生物之擴大培養 2 增殖測定 9 2 食品微生物與發酵 3 酵母酒精發酵之觀察與測定 4 乳酸菌發酵之觀察與測定 5 醋酸菌發酵之觀察與測定 6 菇類之培養 18 第二學年 第二學期 3 食品衛生檢驗1 食品生菌數測定 2 飲用水生菌數檢驗 3 大腸桿菌 MPN 測定 4 微生物快速檢驗 27 七 實施要點 一 教材編選 教材內容應酌情增補食品微生物相關知識 加強課程深度 二 教學方法 1 如至工廠 場 或其他場所實習 得分組上課 2 採用問答法 討論法 講演法 設計教學法等方法 並借用各種輔助 教材 指導學生學習微生物有關之生物技術 作為增廣學習 加深學 生對本科的知識及認知 三 教學評量 要求學生了解本科知識外 並評量學生之應用能力 四 教學資源 1 教科書 期刊雜誌 相關食品著作 2 圖表 照片 幻燈片 投影片 錄影帶 光碟等多媒體 3 與食品微生物有關之機關 展覽會 演講會 觀摩會 網際網路等資 源 五 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 必要 實際 時可以建教合作 讓學生至校外單位實習 2 號的內容可視教學狀況取捨 教學綱要 食品化學與分析 33 五 食品化學與分析 Food Chemistry and Analysis 表 2 9 食品化學與分析 科目大要 學分數 4 2 2 建議開課學期 第二學年第一 二學期 本科目目標在於認識食品化學與基礎分析化學 了解食品化學在食品加工 之重要性 食品的組成分及其變化 食品成分在加工及貯藏過程中之變化以及 食品添加物的應用等 主要內容包含食品化學基礎分析 食品成分之介紹 食 品成分在加工及貯藏過程中之變化 食品添加物及食品衛生檢驗等 表 2 10 食品化學與分析 教學綱要 一 科目名稱 食品化學與分析 Food Chemistry and Analysis 二 科目屬性 專業科目 三 學分數 4 2 2 四 先修科目 基礎化學 五 課程目標 一 了解食品化學基礎分析技術 二 了解食品的組成分及其變化 三 了解食品成分在加工及貯藏過程中之變化 四 了解食品添加物的應用 六 教材大綱 單 元 主 題內 容 綱 要分配節數備 註 1 緒論1 食品製造與食品化學 2 食品成分與食品營養 2 第二學年 第一學期 2 食品化學基礎分析 1 試料處理及稱量 2 分析數據之處理 2 1 精密度及有效數字 2 2 測定值處理 3 溶液的濃度及配製 4 緩衝溶液 5 重量分析法 6 容量分析法 6 1 標準液配製及標定 6 2 酸鹼中和滴定 6 3 沉澱滴定 6 4 氧化還原滴定 6 5 錯化合物滴定 7 基本儀器操作原理 7 1 pH 計 7 2 色層分析 7 3 分光光度計 7 4 其他 24 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暨設備基準 食品群 34 表 2 10 食品化學與分析 教學綱要 續 單 元 主 題內 容 綱 要分配節數備 註 3 食品成分之介紹1 水分 1 1 食品水分狀態 1 2 食品水分含量 2 醣類 2 1 醣類之種類及結構 2 2 醣類理化性質 2 3 醣類之檢測 10 3 食品成分之介紹3 蛋白質 3 1 胺基酸 蛋白質之種類及 結構 3 2 蛋白質理化性質 3 3 蛋白質的檢測 4 脂質 4 1 脂質之種類及結構 4 2 脂質理化性質 4 3 脂質之檢測 5 礦物質 5 1 礦物質之種類 5 2 礦物質之生理機能 6 維生素 6 1 維生素之種類及結構 6 2 維生素之生理機能 7 食品色 香 味 7 1 色素 7 2 香氣成分 7 3 呈味成分 7 4 食品官能品評 22 第二學年 第二學期 4 食品成分在加工 及貯藏過程之變 化 1 各成分於加工過程之變化 2 各成分於貯藏期間之變化 3 各成份變化後對食品之影響 10 5 食品添加物及食 品安全 1 食品添加物意義 種類及特性 2 化學性食物中毒 3 水質分析 4 教學綱要 食品化學與分析 35 表 2 10 食品化學與分析 教學綱要 續 七 實施要點 一 教材編選 教材內容應酌情增補有關食品化學與分析相關知識 加強課程深度 二 教學方法 採用問答法 討論法 講演法 設計教學法等方法 並借用各種輔助教 材 加深學生對食品化學與分析的認識及認知 三 教學評量 要求學生了解食品化學與分析的知識外 並評量學生對食品化學與分析 的應用 四 教學資源 1 教科書 期刊雜誌 相關食品化學與分析之著作 2 圖表 照片 幻燈片 投影片 錄影帶 光碟等多媒體 3 與食品化學與分析有關之機關 展覽會 演講會 觀摩會 網際網路 等資源 五 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 教材編撰 師資研習等 2 號的內容可視教學狀況取捨 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暨設備基準 食品群 36 教學綱要 食品化學與分析實習 37 六 食品化學與分析實習 Food Chemistry and Analysis Practice 表 2 11 食品化學與分析實習 科目大要 學分數 6 3 3 建議開課學期 第二學年第一 二學期 本科目目標在於使學生熟悉食品化學與分析之原理與基本操作方法 熟習 實習器具之使用 熟練各種分析儀器之操作及維護 主要內容包括食品化學與 分析之基礎實習 食品成分分析及食品添加物檢驗等實務操作 表 2 12 食品化學與分析實習 教學綱要 一 科目名稱 食品化學與分析實習 Food Chemistry and Analysis Practice 二 科目屬性 專業實習科目 三 學分數 6 3 3 四 先修科目 基礎化學 五 課程目標 一 了解食品化學與分析的原理 二 熟悉食品化學與分析之基本操作與方法 三 能熟練測定食品的組成分 四 能熟練操作各種分析儀器及維護 六 教材大綱 單 元 主 題內 容 綱 要分配節數備 註 1 食品化學基礎實習 1 實驗室安全規則認識 2 實驗室毒性化學藥品分類及危害 發生處理方式之認識 3 化學廢液分類處理之認識 4 食品化學與分析器具認識與操作 5 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5 1 試料取樣與稱量 5 2 數據處理 5 3 溶液濃度配製 6 重量分析法 7 容量分析法 7 1 標準液配製及標定 7 2 酸鹼中和滴定 7 3 氧化還原滴定 7 4 沉澱滴定 7 5 錯化合物滴定 39 第二學年 第一學期 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暨設備基準 食品群 38 表 2 12 食品化學與分析實習 教學綱要 續 單 元 主 題內 容 綱 要分配節數備 註 8 pH 計之操作及 pH 值測定 9 分光光度計之操作及測定 2 食品成分分析1 水分分析 1 1 水分含量測定 常壓乾燥 蒸餾法 儀器測定法 1 2 食品水活性測定 2 醣類分析 2 1 醣類的定性試驗 2 2 糖度測定及糖度計校正 2 3 還原醣定量 梭摩基法 15 2 食品成分分析3 蛋白質分析 3 1 蛋白質的定性試驗 3 2 凱氏氮定量 3 3 胺基態氮定量 3 4 揮發性鹽基態氮 VBN 測定 4 脂質分析 4 1 脂肪物性測定 4 2 脂肪酸價測定 4 3 脂肪皂化價測定 4 4 脂肪過氧化價測定 4 5 粗脂肪之定量 5 礦物質分析 5 1 食品灰分含量及酸鹼度測定 5 2 食品鈣含量測定 6 維生素分析 維生素 C 含量測定 36 第二學年 第二學期 教學綱要 食品化學與分析實習 39 3 食品添加物檢驗 1 防腐劑 殺菌劑 漂白劑及保色 劑檢驗 1 1 硼砂之檢驗 1 2 過氧化氫之檢驗 1 3 甲醛之檢驗 1 4 SO2 殘留量測定 1 5 亞硝酸鹽含量測定 2 食品色素檢驗 3 水質檢驗 3 1 氯水配製與測定 3 2 硬水測定方法 18 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暨設備基準 食品群 40 表 2 12 食品化學與分析實習 教學綱要 續 七 實施要點 一 教材編選 教材內容應酌情增補有關食品化學與分析相關知識 加強課程深度 二 教學方法 1 本科目為實習科目 如至工廠 場 或其他場所實習 得分組上課 2 採用問答法 討論法 講演法 設計教學法等方法 並借用各種輔助 教材 加深學生對食品化學與分析的認識及認知 三 教學評量 要求學生了解食品化學與分析的知識外 並評量學生對食品化學與分析 的應用 四 教學資源 1 教科書 期刊雜誌 相關食品化學與分析之著作 2 圖表 照片 幻燈片 投影片 錄影帶 光碟等多媒體 3 與食品化學與分析有關之機關 展覽會 演講會 觀摩會 網際網路 等資源 五 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 必要 實際 時可以建教合作 讓學生至校外單位實習 2 號的內容可視教學狀況取捨 教學綱要 生物技術概論 41 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暨設備基準 食品群 42 七 生物技術概論 Introduction to Biotechnology 表 2 13 生物技術概論科目大要 學分數 2 建議開課學期 第三學年第一學期 本科目目標在於協助學生了解生物技術的定義及範圍 並培養學生從事生 命科學相關行業的興趣 以及將生物技術應用於農業及食品各領域之能力與態 度 主要內容包括基礎生命科學及生物技術簡介以及生物技術在農業及食品上 的應用 表 2 14 生物技術概論教學綱要 一 科目名稱 生物技術概論 Introduction to Biotechnology 二 科目屬性 專業科目 三 學分數 2 四 先修科目 基礎生物 五 課程目標 一 認識生物技術之基本原理與方法 二 認識遺傳基因及基因工程技術 三 了解生物技術之操作技術 四 了解生物技術在各領域之應用 五 培養將生物技術應用於農業與食品各領域的興趣 六 教材大綱 單 元 主 題內 容 綱 要分配節數備 註 1 緒論1 生物技術的定義 2 生物技術發展史 3 2 生物技術之基礎 1 細胞的基本構造 2 遺傳物質 去氧核糖核酸 DNA 3 遺傳訊息的傳遞 4 基礎科學 生物化學 酵素學 分子生物學 免疫學 細胞生物 學等概念 10 3 生物技術之操作 技術 1 基本技術之介紹 2 微生物 2 1 發酵技術 2 2 生物反應器 5 教學綱要 生物技術概論 43 表 2 14 生物技術概論教學綱要 續 單 元 主 題內 容 綱 要分配節數備 註 3 植物 3 1 培養技術 3 2 作物品種改良 3 3 基因轉殖作物 3 4 生物防治技術 5 4 動物 4 1 動物品種改良 4 2 基因轉殖動物 4 3 單株抗體技術及其應用 5 4 生物技術在農業 及食品之應用 1 生物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 2 生物技術在食品上的應用 3 生物技術在環境保護上的應用 5 5 生物技術之法律 與倫理 1 生物技術之安全性 2 倫理與法律的考量 3 七 實施要點 一 教材編選 教材內容應酌情增補有關生物技術相關知識 加強課程深度 二 教學方法 採用問答法 討論法 講演法 實驗示範 設計教學法等方法 並借用 各種輔助教材 加深學生對生物技術的認識及認知 三 教學評量 要求學生了解生物技術的知識外 並評量學生對生物技術的應用能力 四 教學資源 1 教科書 期刊雜誌 相關生物技術之著作 2 圖表 照片 幻燈片 投影片 錄影帶 光碟等多媒體 3 與生物技術有關之機關 展覽會 演講會 觀摩會 網際網路等資源 五 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 教材編撰 師資研習等 2 號的內容可視教學狀況取捨 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暨設備基準 食品群 44 参 食品群課程設備基準 一 設備規劃共同原則 依據 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 總綱第六條實施通則相關規定 及落 實 教學需求統整運用 以撙節經費 建立各群科間設備共享機制 充分 發揮教學設備效益 精神 針對一般共同設備規劃及設置訂定本原則 各校除依據上述規定規劃項下各款外 其餘校內共同設備應依下列說 明辦理 一 一般規範 1 校地 校舍建築 圖書 消防 環保 安全衛生及其他法規中 已有規定之各項設備不重複列入 其設置應按相關規定辦理 2 教學需求之設備除該科目各單元教學所需之專業屬性教學物品 外 其餘之一般教學相關或輔助之物品 如投影幕 白板 桌 椅 窗簾等均依各校教學需求設置 不重複於各科目設備基準 表中列出 3 屬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六年级的春节作文450字(11篇)
- 想象作文我与人类700字(14篇)
- 一年级写景作文秋天的果园150字(15篇)
- 一体机课件窗口闪烁问题
- 旅游景区综合开发与服务协议
- 初一历史中国近代史练习试卷及答案
- 初三语文记叙文写作技巧提升试卷及答案
- 初一历史李政道专题试卷及答案
- 初三历史世界古代经济交流试卷及答案
- 创新项目研发流程及成果转化模板
- STK基础教程学习版
- 基于CHO细胞的单抗生产
- 黄新波-智能变电站在线监测课件
- 陕西康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药、植物提取及固体制剂项目环评报告
- GB/T 2820.12-2002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第12部分:对安全装置的应急供电
- GB/T 12599-2002金属覆盖层锡电镀层技术规范和试验方法
- 2023年哈尔滨市动力区法院书记员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JG-017结构实体位置与尺寸偏差检测作业指导书
- 压铸件常见问题-气孔
- 景观工程工作流程解读(PPT)
- 走近数字PCR学习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