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曰(书评).doc_第1页
柏杨曰(书评).doc_第2页
柏杨曰(书评).doc_第3页
柏杨曰(书评).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柏杨曰从现代人的角度看历史以前读历史,只是将它作为一本又厚又重的书去读,然后通过我们的品读,观察,分析出历史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唯物史观教我们,导致这一事件发生的深刻根源是什么,这一历史事件又会对后世有什么影响。全球史观教我们,要将这一事件与其他事件联系起来,看这一事件对其他事件物所具有影响,但无论是哪种史观,总给我一种冷冰冰的感觉,这种置身事外的剖析解读总让人觉得无趣,仿佛我们所看到的不是历史,而只是实验室里的尸体,我们只看它里面有什么,都不注意将之与我们联系在一起,我一直让为,历史一定要与人有关,否则就失去了意义,而柏杨正是站在以人为醋的角度上,以现代多元化背景出发议论历史,与传统儒家开展对话,提出新的观点,这大大增加了我对于阅读此书的兴趣。传统的历史总是帝王将相的历史,通过对一个历史人特的记载,看他对于国家有无功过,品行如何,这样一个人物的评价就出来了,于是,以儒家观点为标准,好的人变成圣人,恶的人则遗臭万年。柏杨曰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待历史人物,那就是人性,从人性来解读历史人物的行为,史家的论点,历史事件背后的真相,必会盾出许多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东西。就拿司马光本人来说,柏杨曰是针对资治通鉴而写的,所以析杨必然会针对司马光的论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柏杨在其开篇便对司马光对于“三家分晋”的看法提出了“正名主义”的观点。正名是儒家的传统观点,要求一个人是什么就是什么,司马光本人对于正名主义高度崇拜,但从他本人所处立场可以看出,之所以会崇拜正名主义,不过是由于他是一个士大夫,一个地主阶级罢了,他关心官僚士大夫的利益比关心人民的利益要多的多,所以他才会坚决所对王安石变法,因为他侵犯了他们的利益。司马光对于很多人是正面形象的,是历史人为了塑造的结果,如果从人性的观点来看,他也不过是维护自身利益的普通人罢了,这样柏杨曰便以人性为纽带,接近了现代人与古代人的距离,使历史对人产而言不再遥不可及,也不再是如那解剖室供我们解剖的尸体一般冷清而理智,残酷。柏杨曰还有一个特点,是关注人民,具有人文情怀。传统的历史不是对统治都的歌功颂德就是对违反他们儒家标准的人进行“人身攻击”。像汉文帝的文景之治便是如此。史学家们把大好的赞扬奉献给了他们所谓的明君、贤君,说文景之治下百姓是多么的安居乐业,说那是那么美好的盛世局面。可事实是,文景时期,王侯子弟可擅自逮捕人民,擅自征税,人民被禁止吃肉饮酒。这些在我们看来是多么残暴的事啊,可即使是被称作“文景之治”的盛世,也无法抹去这阴暗的一面,更不用说其他暴君、昏君统治的情况了。人民在贤君、仁君的统治下尚且遭受残酷的剥削,这是谁的错,是皇帝的错吗?我想是君主专制的错,在君主专制下,人民不可能享有真正的安乐,柏杨正是通过这一点表达了他对专制的看法,对人民的同情,与对民主的期望。历史之所以爱关注,不光是以史为鉴的原因,更多的,我们关注着人物命运,换位思考,体验人的情感。因为我们是人,所以面对的不只是历史,还有人。由古至今,时代在发展,人的思想也在不断进步,不断变化,上古的人从不把君看得很重,于是便了“国人暴动”,封建社会的人视皇帝为神明,于是皇帝便成了神圣不可侵犯了,当今,生活在自由民主下的我们,对于平等自由、民主也有了自己的看法,这是现代化背景的产物,品读历史,发表议论是古、今人对话,是在思想领域的碰撞,柏杨曰其中一个鲜明特点便在于此,提出自己这一史实的观点,并发表他对其他只家观点的看法,其中不乏精彩之处,比如齐威王晋渴周王一处,司马光曾严厉遣责韩、赵、魏三家分晋的行为,因为他们破坏了礼教名分与等级,可他却对齐威王大赞赏,倍加尊重,其至齐威王当时名义上并没有封王,司马光就己提前给他加冕成“王”了。司马光著史,难道他会不知道田氏代齐是叛逆行为,是名不正,言不顺吗?孔子著春秋也曾因为名分礼教而固执地把楚王称为楚子,而司马光却边这点固执都没有,自己先把他最为重视的礼教名分砸个稀巴烂,这是传统史观和现代史观的一次激烈碰撞,却让我们拍掌叫绝。柏杨曰一书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儒家思想与现代人思想的冲突,以这柏杨从政治角度深入剖析儒家的一系列语言文字。如“历史上善于歌功颂德,自毁尊严的知识分子群,莫过于儒家”,“君王可以劵养他,可以尊重他,但没有一个君王敢放心把政权分给他,因为他不切实际”。或许儒确实有其积极作用,但早已在历史长河的浪潮中消耗殆尽,我们看历史,是看儒家人编著的历史,我们分析历史的同时也在解析儒家的历史观、政治观、道德观,解读着这一批对中国影响巨大的人群,于历史,我们也将更为了解。柏杨曰站在现代人的角度上,以人的立场和尊严,说人话,从以人为醋的角度重新审视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