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岗区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学生学业评价小学语文质量分析报告一、评价的依据和目的1、依据: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下文简称课标)中的“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思想;课标中各学段目标;龙岗区小学语文学科学业质量标准2、目的:不在于评价学生个体与所在班级、学校的达标等级(或名次),而在于了解课程改革下全区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发展状况,了解全区语文教师在教学思想、教学行为上的倾向;进一步发挥测试的导向功能和杠杆作用。针对教师而言,通过这次测试能使教师了解语文教学的动向,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思想、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针对学生来说,通过测试使学生了解自己学习中的得与失,便于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调整学习方法,使他们的语文学习更富有成效。探讨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监控的新策略。二、评价的基本情况(一)测试的范围全区13个街道的公、民办学校及6所区直属小学都参加本次监控与评价考试。参加本次监控与评价考试涉及的学生主要是小学三年级、五年级的学生,共计53728 人。(二)测试的方式1、区各小学自愿申请参加;2、区教研室统一命题;3、以抽查的方式确定全区的三、五年级为本次监控与评价的范围;4、街道教办(直属学校由区教研室)统一组织考试,统一组织阅卷;5、采用单人单桌、各学校交叉监考形式进行;6、区教育局派若干巡视员,负责街道教办、区小学的考务和评卷工作。三、评价的命题思路(一)命题依据命题以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为准则,以学生使用的现行教材为依据,并根据我区学生的实际情况为立足点,着重考察学生听说读写书的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来立意。(二)命题思想1、反映语文的整体功能,强调个体的人文熏陶。本次命题关注了知识能力、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体功能。从结构上来看,沿袭了龙岗区小学语文学业标准(实验稿)中的年级样卷模式,包括:倾听思考、知识积累、阅读理解、创作表达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基本涵盖了各学段目标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几方面的内容。从内容上来看:一是突出知识与能力的整合。表现在依据课程标准,紧扣教材内容,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兼顾语文基本能力的检测,避免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比如检验知识积累的试题并非只是单项训练的形式出现,而是在考核中体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即积累的迁移能力,积累知识在语境中运用能力。三年级第二题词语的积累:1、看拼音写词语。请把字写工整些,并把表示心情的词语用“ ”划出来。(6分)y qu w shn j hn jio p ( )( )qn b z jn t xn dio dn( )( )2、请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2分) 翩翩( )( ) 万( )千( ) ( )椟( )珠 惟( )惟( ) 3、上面词语中,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抄下来,然后根据它的特点,照样子再写三个。(3分) 4、我们知道,“言”有很多种说法,有吉言、格言、诺言、 、 等;其实,“笑”也有很多种说法,比如:嘲笑、冷笑、 、 等。(2分)第三题句子的积累:1、描写景物的诗句,比如: ,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 , 。(王维)关于友谊的诗句,比如:久旱逢甘雨, 。(汪洙) , 。(张九龄)(6分)2、与思想方法有关的谚语,比如有:日日行, ;常常做, 。与天气有关的谚语,比如有: , 。(4分) 3、歇后语,比如:韩信点兵 ;或者 (3分)五年级第二题:读拼音,然后工整地把词语写在田字格内。(6分) jn qio jn yn chn wn ch hn( ) ( ) ( )第三个词语是含故事的成语,请再写两个这样的成语。 第四题:根据语境,填上适当的诗(词)句、名言警句。3、“ , 。”是写在无锡东林书院的一幅对联,表现的是读书人既认真读书,又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怀,和“ , 。”的思想恰恰是一个反对。(2分)以上这些试题就是考查学生在文本中积累到的相关的知识向课外迁移、派生的能力。五年级的知识运用第三题:请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分类。(8分)惊涛( )浪 龇牙( )嘴 草长( )飞 临危不( ) 光明( )落 龙( )虎跃 鹏( )万里 ( )烛夜游 从以上词语中,请选择适当的词语来分类填空:描写景物的: 、 含有动物的词语: 、 表示人物品质的: 、 描写人物动作的: 、 这题通过成语的分类来检验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五年级第四题:根据语境,填上适当的诗(词)句、名言警句。(7分)1、作为学生,如何看待学习?学习不仅要有“学如逆水行舟, ”的勤奋上进,还要有的良好的“善学者, ”学习方法;同时也不可缺的是“ , 是知也”的虚心好问。(2分)2、春天是什么?是白居易记忆中的“ , ”的红花绿水;是张志和笔下江边垂钓人的“青箬笠、绿蓑衣, ”的兴致盎然;是诗人叶绍翁留给人们的“ ,一只红杏出墙来”的无限遐想。夏天呢?夏天是苏轼笔下的夏日西湖的“水光潋滟晴方好, ”;是令杨万里惊叹的“ ,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西湖风光。(3分)三年级文段一和时间赛跑的阅读题目:文中说到了时间, 这让你想到了哪些关于时间的格言呢?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写上两句。(4分) 文段二心灵的温暖阅读题:6、完成上面一题后,你想起了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这首诗吗?诗中“ , 。”这两句恰好体现了母亲给予孩子的那种“心灵的温暖”。(2分)五年级阅读文段二蜻蜓点水的题目:4、故事阐述的道理藏在( )说的话里,请你再用“ ”划出来。如果你要引用一句我们学过的名言来阐述道理的话,将使哪一句呢?请写下来。以上这些都是借助各文段中的语境来考察学生平时积累的格言、诗句的运用能力。又如把阅读、写作作为一个窗口,来检验学生听、记忆、理解、归纳、感悟、表达的能力,测试学生注意力的广度。倾听与思考部分:三年级请认真听录音,然后答题。(5分)1、把听到的这个成语补充完整。 闭目( )( )2、短文讲了 和 是一对好朋友。3、这对好朋友在友好相处、互相帮助中得到了什么好处?你可以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五年级请认真听录音,然后答题。(5分)1、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约( )万名。(1分)A 1000 B 1001 C 1010 D 11002、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 将比去年增加1%左右。(1分)3、作弊记录入 档案。(1分)4、听了这则新闻,你想说些什么吗?(2分) 阅读理解部分:三年级文段一和时间赛跑(节选)阅读题2、你注意到了“受益无穷”这个词吗?“益”和“穷”的意思是什么?请在下面在相应的序号上打“”。(4分)“益”在字典里的意思是:好处;有益的;增加。“穷”在字典里的意思是:没有钱,跟“富”相对;没有尽头;彻底;极端3、短文中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你能用语言形容文中“我”的快乐吗?请照样子写下来吧。(2分)例:我快乐得像只展翅飞翔的小鸟一样。我快乐得 文段二心灵的温暖阅读题4、这个故事主要写了 。(3分)5、父母告诉鸵鸟的秘诀是“心灵的温暖”。那么“心灵的温暖”指的是什么呢?下面有四种说法,其中哪种说法最接近鸵鸟父母所要表达的意思,请在后面的括号里打“”。(2分)用尽全身力气压,压倒筋疲力尽为止。( )对蛋要小心一点。( )警觉性要高,要有耐性,要对蛋要充满无限的爱。( )身体里的温暖。( )五年级文段一夜莺的歌声(节选)阅读题1、“好像钉在那里似的。”中的“钉”字应读哪个音,请在文中选择用“”表示。从“钉”字可以看出那个人 。(3分)2、游击队员从“鸟”叫声中听懂了: (2分)3、文中两个省略号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文段二蜻蜓点水阅读题2、联系文章内容,请选择恰当的理解仔后面的括号里打上“”,然后再填空。(2分)蜻蜓听了青蛙的话后,认为:青蛙的话是对的。( )青蛙的话不对。( )我是根据文章中“ ”这个词语来判断的。3、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3分) 文段三胜利的故事阅读题1、下面带点的字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请写在括号里。(4分) 他垂下头来,看到台下的民众全部张开了自己的手臂。( ) 蜘蛛从网上垂下来。( )5、读过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下来。(4分) 不难看出,两个年级的倾听思考和阅读理解两部分考查学生的能力的试题,还是反映了课标对两年级不同的要求。三年级着重考查学生的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五年级就重在对词语、对句子、对文章的理解、感悟,并在此基础张归纳整理,把自己的感触表达出来。至于理解感悟表达这几方面能力的测试,三年级也有这样的命题,但相对五年级来说,难度已经降低,题型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只需学生作出判断。以上命题让学生在阅读、记忆、理解、感悟、运用等多种心智活动的过程中完成练习;避免和减少了单项练习。二是加强了过程与方法的考查,考查大语文下学生的学习过程。命题的设计重视学生课本外学习的状况,通过考查学生的积累来窥探学生课外语文实践的兴趣和习惯。如,三、五年级的试题中的“知识积累”部分,都有这样一题:在“读国际大奖小说,做快乐读书少年”的读书活动中,“获国际大奖”小说中除了我们年级推荐阅读的四本书外,你还知道哪些获国际大奖的小说?请另写两本书的书名。 , 等。此题是对检测前期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的“读获国际大奖小说,做快乐读书少年”这个课外阅读活动的一个检测,以此来了解学生对此项活动的参与状况。为了区分三、五年级年段难度,五年级还增设了一个3分分值题目:2、这学期,你还读的哪些新书?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请简单介绍一下。 (3分)命题的设计还重视考查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有关学习方法及策略的形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学习策略是否在实践中获得体验。这些学习策略是否已在学习过程中转化成为了自己的一种学习能力乃至自己的终身学习行为,这些都已在此次命题设计的考虑范围之中。我们认为阅读能力中最重要的就是质疑能力。“质疑 ”是指能够提出问题。只有当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他在自己阅读时,才能读得深,读得透。因此,是否具备这种能力也就成为学生阅读能力高低的一个标志。要让学生具备提出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学会生疑。课标第二学学段提出了“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这样的阅读目标,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第九册语文也提出了“边读边提问”的读书方法。为了检查学生是否已掌握并能独立运用这一阅读方法,是否已经具备了阅读质疑的能力,三、五年级的阅读理解部分设计了这样的题目:文中划有“ ”的几处地方,请选择其中的一处提问,并把问题写在下面横线上,然后回答出来。(4分)问题: 回答: 值得说明的是,按道理把题目的要求放宽泛些,但是考虑应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关键出提问,因此,题目的要求加了些限制的条件,如“划有 的几处地方,请选择其中的一处提问”。虽然题目类型一样,但还是反映出了年段特点。如三年级的要求是选择划有两处线的地方提问,而五年级的是选择划有三处线的地方提问。另外,两个年级所选的阅读的文章的深度难度也是符合各年段学生阅读的。在批阅标准上,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的答题情况,归纳出了若干个层次并有相应的判分标准。这些都能体现了区分度。所以从表面上看三五年级考的是同样的题型,对三年级来说拔高要求,其实细细分析,却不为然。三是注重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隐性目标对于学生良好个性及健全人格的形成极为重要,因此,在本次命题中我们始终注重将这些隐性目标渗透于显性目标的考查之中。如:积累部分的填写关于友情的诗句、思想方面的谚语、关于学习态度方法的名言警句无不体现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照。命题中的阅读材料不仅是命题的媒介,也是学生阅读的对象。阅读和创作表达的过程已成为了学生一个情感熏陶、人文培育的过程。阅读文章的选材及题目的设计,口语交际及作文的情境设计等,都引领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引领学生生带着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理解生活,创造生活;让学生在答题或创作表达的过程中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提升精神境界。如三年级的作文题:1、同学们,你们一定对保护环境有了充分的认识吧。现在,就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编一个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童话故事。2、请你介绍一下身边的小能人。写的时候要先确定写谁,再想一想他在哪些方面表现突出,然后选其中一个事例写下来。第一个题目的设计反映了社会与环保的焦点问题,出题人注重了从小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充分体现了作文的人文性和教育性。第二个题目能紧紧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记录美,受到美的熏陶,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美好情感,同时也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2、命题应考查学生对语言规范的感受,不偏于理性的知识和技巧。对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他们能感受语言的真意,却往往不善于归纳更不善于用文字的形式完整地表述出来,他们尚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但是,对词句的这份感受,有时非但不妨碍甚至比掌握知识概念更便于学生运用。因此,命题注重了学生对具体语言的感知、理解、积累和运用水平的考查。(1)命题侧重考查字、词、句的含义和所蕴含着的情感内容,而非词性、词类以及修辞等知识。比如:蜻蜓听了,虽然红了脸,但它还是不以为然地弹弹翅膀飞了。(蜻蜓与青蛙节选)联系文章内容,请选择恰当的理解仔后面的括号里打上“”,然后再填空。(2分)蜻蜓听了青蛙的话后,认为:青蛙的话是对的。( )青蛙的话不对。( )我是根据文章中“ ”这个词语来判断的。这一试题,重点考查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而非对“不以为然”这个词的概念的认识。又比如:和时间赛跑阅读题短文中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你能用语言形容文中“我”的快乐吗?请照样子写下来吧。例:我快乐得像只展翅飞翔的小鸟一样。我快乐得 这一试题即能考查到学生对“我”内心快乐的感悟,同时还能在完成仿写这一练习中学会比喻句的运用。这比单纯让学生写比喻句要容易得多。(2)侧重于考查学生对语言的感受。比如:三年级心灵的温暖阅读题父母告诉鸵鸟的秘诀是“心灵的温暖”。那么“心灵的温暖”指的是什么呢?下面有四种说法,其中哪种说法最接近鸵鸟父母所要表达的意思,请在后面的括号里打“”。(2分)用尽全身力气压,压倒筋疲力尽为止。( )对蛋要小心一点。( )警觉性要高,要有耐性,要对蛋要充满无限的爱。( )身体里的温暖。( )3、命题应成为引领有效促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向的导航器,而不应成为考试为教学服务或教学为考试服务的媒介。到底是考试为教学服务,还是教学为考试服务?这是需要广大教师明确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语文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作为评价方式之一的考试,其目的当然是让教师更好地教,让学生更好地学。命题,从教学管理的角度看,是调控的手段之一。所以,凡是学生比较薄弱、教师比较忽视的方面,可能占分比值比较大,只有这样,才能调整教师的行为。比如,最近这几年,学生书写中的错别字特别多。因此,在三、五年级的两份试卷中批阅要求上,可以反映出错别字责任较大。默写部分,要求是一句一分,错一个字该空不给分。写作要求批阅标准上也提出:出现错别字13个的作文放在二类水平中。我们试图让教师们更加重视扎实的基础教学。又如,我们还想通过对课外阅读收获的考查题的设计,让教师们重视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落实。四、评价检测的结果(一)成绩分析总体情况龙岗区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小学语文抽测整体结果如下表:龙岗区小学语文调研测试成绩统计表校别年级实考人数总分平均分60分以上人数及格率公办三1078176370170.84938487.04%五1103384394176.49992889.98%民办三16758100606460.03978058.36%五15046100141466.561090472.47%数据显示:所抽查的两个年级的期末小学语文调研测试,从平均分、及格率来看,呈上升趋势。可以看出,高段年级的数据略高,这说明了随着年段升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相应地提高了。数据还显示:公办学校的各项指标数均高出民办学校的各项指标数,说明民办学校在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方面与公办学校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各年级情况本次调研测试的组织与阅卷是由各街道(直属学校由区教研室)自行安排,再加上语文试卷评分标准的把握有一定弹性,但是,收集的数据中,大部分还是较为准确的。 1、三年级公办:平均合格率为87.04%。从各街道合格率来看,其中合格率最高的为98.08%,合格率最低的为68.2%。合格率达到平均线的街道是葵涌街道、横岗街道、清林小学、坪山街道、福安学校、龙城小学、平湖街道、坪地街道、实验学校、平安里学校、大鹏街道、坂田街道。平均分为70.84。从各街道平均分来看,其中平均分最高的为85.1,平均分最低的为64.3。平均分达到平均线的街道是横岗街道、葵涌街道、坪山街道、清林小学、平安里学校、大鹏街道、实验学校、福安学校、坂田街道、平湖街道、坪地街道。民办:(南澳除外)平均合格率为58.36%。从各街道合格率来看,其中合格率最高的为72.14%,合格率最低的为25.70%。合格率达到平均线的街道是南湾街道、横岗街道、大鹏街道、坂田街道、布吉街道、坪山街道。平均分为60.03。从各街道平均分来看,其中平均分最高的为65.76,平均分最低的为47.75。平均分达到平均线的街道是南湾街道、横岗街道、大鹏街道、坂田街道、布吉街道、坪山街道。2、五年级公办:平均合格率为89.98%。从各街道合格率来看,其中合格率最高的为98.21%,合格率最低的为67.69%。合格率达到平均线的街道是葵涌街道、横岗街道、清林小学、平安里学校、龙城小学、福安学校、平湖街道、布吉街道、实验学校、坂田街道、龙岗街道。平均分为76.49。从各街道平均分来看,其中平均分最高的为87.71,平均分最低的为66.65。平均分达到平均线的街道是葵涌街道、横岗街道、坂田街道、平安里学校、清林小学、平湖街道、龙城小学、福安学校、实验学校。民办:平均合格率为72.47%。从各街道合格率来看,其中合格率最高的为87.43%,合格率最低的为51.21%。合格率达到平均线的街道是坂田街道、横岗街道、布吉街道。平均分为66.56。从各街道平均分来看,其中平均分最高的为77.06,平均分最低的为47.14。平均分达到平均线的街道是坂田街道、布吉街道、横岗街道、葵涌街道、平湖街道、坪山街道。(二)卷面分析从学生的答卷显示,基本情况趋于良好,多数学生的语文素养基本能达到课标要求。但仍然有许多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1、错别字现象仍然严重。问题出处虽然在每一次的期末调研考后强烈呼吁重视学生的错别字严重现象,可是,从本次的期末抽查来看,学生的错别字现象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改观。从三、五年级的卷面显示,错别字还是几乎覆盖于每一个题目的学生答题内容上。由于本次阅卷的评分标准在错别字这一块提出了较严的要求,所以,学生失分重的一个方面就在于错别字这一块上。学生卷面上错别字的现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混淆了形近字和同音字。如:五年级学生把“诚信”写成“城信”或“城性” ,把“唇亡齿寒”的“唇”写成“辰”“咧”写成“列”,“程”写成“成”或“陈”等。三年级的学生把“惟妙惟肖”的“肖”写成“笑”或“悄”、“俏”,“碧绿妆成一树高”的“妆”写成“装”,“他乡遇故知”的“遇”写成“欲”,“海上生明月”的“生”写成“升”等等。(2)添加或遗漏笔画。如:三年级的一部分学生把“养”少写一横,把“神”多写一点,五年级的学生写“临危不惧”的“临”多写一竖,“惧”少写一横,等等。(3)学过的字不会写。如:五年级很多学生不会些“录取率”这几个字。问题归因(1) 内因l 在识字过程中小学生只能记住字体的粗略轮廓。而对于字体非常细微的部分,考试时因没有教师的提醒就往往忽略了。l 考试的紧张心理l 在识字过程中一种负迁移的影响,如学生学了“市”,在学习“肺”时,学生很容易把“肺”的右半部分写成“市”。l 学生在构建字型时就构建了不正确的字型。l 学生书写态度不认真,粗心。l 学生受遗忘规律的制约。(2)外因l 社会用字的影响,如学生常见的广告牌上的错别字的影响,电视广告上用字的误导等等。l 教师的教学方式、态度、要求问题上的影响。表现在:常用汉字的识记教学落实得不够扎实。最近这几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热潮,我们一部分语文教师对识字、写字教学的认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A、在教学中过分注重生字识记的形式,很少关注学生对生字识记的程度。就拿一年级的一节识字课中教师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环节来说吧。步骤如下: 第一步: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学生齐读;第二步:同桌之间互相读;第三步:指名读(1名学生);第四步:小老师带读;第五步:全班齐读;第六步:讨论怎样才能记住这些生字;第七步:教师抽卡片,学生齐声认读生字;第八步: 教师抽无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共有10个生字,一个字由一名学生读。)以上教学步骤不仅反映出识字的形式比较多,有齐读,互读,指名读,小老师带读,抽卡片读等;还可以看出每一位学生开口读的次数也多。从齐读的角度来算,每位学生至少读了5次。另外,整个识字过程占了大半节课。从这些看,可谓教师的功夫做到家了。但如果教师课后再去反思自己的这节课,问问自己:“是不是每一个孩子在我的课堂中对生字都会认了呢?每个字的字形是否记住了呢?”问完之后,也许教师自己就会发现,自己的这节课又浪费了,因为自己根本回答不出这个问题。为什么呢?原因在于:其一,每个孩子至少读了五次,但那是齐读,齐读无法让老师对每孩子的个体是否达到“我会读”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其二,教学步骤中有个别读环节,但那是教师针对全班同学的极少数同学的一个了解。这少数同学也就是那么12位吧,而且这12位学生也没有独立完成10个生字的认读。其三,本来,同学互读这一步骤落实好的话,教师还能从这一环节中了解到学生学习目标达成的程度,可是,教师只把这一环节当一种形式,让其走了过场。其四,第六步骤中,教师处理好的话,这是帮助学生巩固识字的好的环节。此环节的教学在许多优质课中出现,也许是教师认为好,有趣,就借来用在自己的课堂,但教师自己却没有理解透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何在。在实施这一环节中,学生的编谜语帮助识字,编儿歌帮助识字等等,虽然反映了学生的兴趣浓厚,但浓厚有什么用,学生编的那些儿歌、谜语令人费解,还能帮助识字吗?如果教师有心的话,把学生编的这些儿歌记录下来,过10分钟后让他自己猜是什么字,他不一定猜得出来。因此,这样的环节也是无效的。B、在教学中过分注重生字的认读,忽略生字的书写练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简化了识字教学要求,提倡“多认少写”“识写分开”策略,目的在于提高识字效率,使学生尽可能早地进入阅读阶段。可是,我们老师对此却片面认识。课改一开始,教师们的识字教学课堂全在读,很少安排写字环节。那么,写字任务放在是什么时间里呢?放在课外或一星期的那节写字课上。就算安排了写字环节,也只剩下课的最后三四分钟,教师选一两个字板书示范一下,让学生在自己的书本上的田字格内再写一遍。碰上时间有余的话,教师会利用实物投影组织学生评价学生的书写,如果时间不够,整个写字就草草收场了,留下一句话“没写完的下课后再写”就宣布下课了。后来,在多次强调下,识字课上一定要安排写字的时间,而且这个时间要充足,但老师们已形成的观念还是很难改变过来,常以“一节课要日认那么多生字哪有时间写呀”这样的话来搪塞。其实,写字的过程也是一个识记生字的过程。如果我们教师不把写字过程简单地等同于掌握写字技能的过程,那么,写字对字的识记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让学生动笔写一写比如,有正对性地听写词语,既能督促学生及时识记生字新词,同时又能够批改把学生识记情况的信息及时反馈给我们教师,这是识字教学过程中一种常见的方法。以上现象只能说明我们一部分老师并没有领会课标精神,没有了解识和写的关系,没有全面了解写字过程的整正意义。C、在巩固识字教学中,没有对常用汉字进行归纳整理。随着年级的升高,要求学生会写的字也越来越多了,其间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特别容易混淆。教师没有对这些进行归纳整理帮助学生巩固的话,学生的错别字多这样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D、没有根据学生的遗忘规律设计巩固识字教学环节。比如阶段性的生字过关听写力度不够等。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偏低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就拿几次区调研考试来说吧。在一些默写诗、句题型的评分标准中曾作了这样的要求:每空1分,错一个字该空不给分。老师们看到这样的评分标准后,意见较大,认为扣分太重。还有对作文的评分标准也有意见,对一篇文章出现了错别字就不能放在一类这样的要求不理解,认为会挫伤学生写作的兴趣。当然,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从老师们的意见中,也不能否认我们老师的教学充满了人文关怀。可是,我们在追求人性化的教学过程中不能抛开对知识的尊重。试想,课改这几年,在强调人性化的教学的同时,为什么学生的错别字越来越多呢?为什么学生的字越来越写不好呢?这就是我们语文教师为追求人性化而降低对知识掌握的要求造成的。如果一味地允许错别字出现,错别字就会越来越多。就连“夏季”的“夏”这样的高频字都会写成“下”了。如果允许错别字出现,那就会表错情达错意了,那还能是名句好文章吗?(3)教师教学责任心的大小也对学生学习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有的教师的教学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他们想方设法为学生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相反,有的想得到一个虚高的分数又不想扎实地进行教学而做出一些取巧的行为,或者有的干脆混,学生学的怎样无所谓。也许,学生的知识性的错误就会在后者这些不负责任的教学中永远保存下来。比如,在低年级的写字作业本的检查中,发现这样的情况:有错别字的,教师没有做任何批改记号,也就是说该教师没有发现;有错别字的,教师用圆圈圈起来了,但未见学生订正的迹象;有错别字,教师用圈标出,并在旁边写上正确的字;有错别字,教师用圈圈出,在旁边写上正确的字,后面有对学生要求订正的温馨提示,学生在后面订正了几遍。不难看出,以上这几种情况,反映了教师们的态度各不一样。也许,学生在最后这种情况的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他们的学习必然是扎实的。2、阅读水平仍然不乐观。问题出处学生的阅读水平从两方面来看,一是对题目的阅读;再就是对文段的阅读。学生的阅读水平不乐观反映在阅读的归纳、理解、感悟等能力方面。具体情况如下:(1) 读题的能力没有得到提高。表现在:l 只抓一点,不及其余。如:三年级的词语积累第1题要求“看拼音写词语并把表示心情的词语划出来”,很多学生就没有划出表示心情的词语。大多数就是因为此题的两个要求学生只顾及到第一个要求。三年级的作文题二,要求学生“编一个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童话故事”,而学生写的文章符合了童话的体裁却忽略了环保主题,体现了环保主题却又忽略了童话体裁。三、五年级的填写课外阅读收获题,学生只抓住了“获国际大奖小说”或“两本书的名称”的要求,很多学生忽略了“除了本年级推荐阅读的四本书外”这一要求。l 不能确定问题的针对性所在。如:三年级的知识积累中的句子积累“4、课文句子,比如: 中的 ”,学生读题没有抓住“课文句子”这几个字,所以填写的内容不符合题意。五年级的作文1的要求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她供给人们干净的水,适宜的温度,还有清新的空气。但是,人类啊,你是否应该听听她的心声?请以“ 的心愿”(地球、德胜河、空气)为题目写一篇作文。可有一部分同学写成了妈妈的愿望,没有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可见学生没有明确题目要求中的“她”针对谁来说的。l 对词义的理解偏差本次三年级的作文考试中,最严重的问题是:不理解文题的含义,偏题作文较多。如:写小能人因不知“能”何意而文章不能体现“能”;五年级第七题“请为2008年奥运会写一段简短的欢迎词”,部分学生不理解什么是“欢迎词”,于是空着不做或写成其他。(2) 在文段阅读中,归纳、理解、分析、感悟等能力有待提高。l 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比较差。如三年级文段二第4题写故事的主要内容,多半学生写不完整。五年级文段二第3题,多数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语言不够简洁。l 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能力差。表现在:A、 断章取义,不能完整地阅读文段来理解内容。如:五年级文段一第二题“游击队员从“鸟”叫声中听懂了: ”很多学生只填了“32个鬼子”“两挺机关枪”就没有填。可见学生没有往后继续读文。B、 不能细心读文(或句)来揣摩词语的意思。如五年级文段二蜻蜓听了,虽然红了脸,但它还是不以为然地弹弹翅膀飞了。(蜻蜓点水节选)第2 题:联系文章内容,请选择恰当的理解仔后面的括号里打上“”,然后再填空。(2分)蜻蜓听了青蛙的话后,认为:青蛙的话是对的。( )青蛙的话不对。( )我是根据文章中“ ”这个词语来判断的。 大部分学生在答题时抓住“红了脸”来理解,结果选择了为答案。其实,原文句子中的关键要看“虽然但是”一词,由此来确定句子的重点应落在后半句上。另外,“红了脸”与“不以为然”两个词中后者更能反映蜻蜓对青蛙的话的态度。或者就因不理解“不以为然”而忽略了这个词语的存在,于是干脆关注起了“红了脸”。C、 不能敏锐地捕捉了文章的关键之处或句子的关键来谈感悟。D、 理解、感悟浮于文章的浅表层。问题归因(1) 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静心阅读习惯。(2) 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到的阅读方法不能在实践中独立运用。(3) 学生的阅读量小、学生本身的认知水平低都是形成阅读能力差的因素。(4) 教师狭隘的阅读教学观对学生阅读水平的影响。教师的阅读教学观是一本书、一篇文章的教学还是多本书、多篇文章的教学?教师的阅读教学观是文本内容的传授还是阅读习兴趣、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方法的指导?这是有区别的。前者就是狭隘的阅读教学观,学生在持有这样的阅读教学观教师下学习,其阅读水平就没有提高的可能。从这次调研考试试卷分析中发现,还有老师呼吁“课内的内容太少。”这里的“课内内容”指的就是教材中的内容。我们知道,学习内容应开放,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任何地方,任何途径都可学语文,语文知识无处不在。如果我们的检测还是框定在课文内容的分析和课本知识的机械训练上,学生的眼光就会小了,学生的思维也停滞了。再说,教师应通过检测来了解自己的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情况,教材的内容已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理解分析感悟了,如果检测的内容还围着教材内容来转,那教师了解不到学生的真实水平,检测也失去了意义。(5) 教师自身有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自己的阅读水平的高低,这些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有影响的。如上交的试卷分析反映:有教师认为五年级文段二第2题的答案应该是蜻蜓认为青蛙的话是对的。也有教师认为两个答案都对,并认为这道题难度大。可以看出,老师都这么认为,他们的学生也只能如此理解了。 3、表达缺乏动人之处。 问题出处(1)大不分学生语句不通顺了、不连贯,语言表述不清楚,不完整。(2)口语表达没有起到以理服人的效果。(3)记实作文的内容不如想象作文的内容形象、生动、具体。(4)没有个人独特的感受,自拟题目、所选素材、表达的观点都缺乏新意。还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有背诵作文选的习惯,(5)写作主题贴近学生生活,取材视野广阔,让学生自由创作空间大,60%70%的学生能把握题意,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文字运用较为合理,能够较流畅地表达,做到我手写我心。但另一部分的学生还存在下列问题:表达能力有限,无法从生活平凡的细节入手,细腻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时有言不达意之感。不会分段叙述,且作文内容前后不一致,东拼西凑,没有主题。(6)不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问题归因(1)学生的积累有限,影响语感。(2)学生语言习惯受方言的影响。(3)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4)学生没有养成细心观察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对生活的感受能力还还须努力。(6) 教师在教学中可能在兴趣的培养及针对性的训练上欠考虑。(7) 教师评改作文的功利性做怪。如:常在一些试卷作文评改的过程中,有老师为了追求高分,于评分标准而不顾,竟然说出了“只要写了两三行就给20分”这样的话。作文分值为30分,以百分制来定,这两三行的作文就是合格的水平了。想想看,学生在这样的教师指导的学习下能发展起来吗?这样的行为糊弄了学生,糊弄了家长,也糊弄了教师自己。4、听力水平不高。问题出处(1)问题与学生所填内容不符。(2)在概括主要内容上出现偏差或不完整。 (3)听完后的学生对文章的感悟或对文章人物评价不能深入。问题归因(1)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倾听的习惯,如听的注意力不集中。(2)学生没有具备一些听的方法。如:带问题听,抓住问题的关键之处听等。(3)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听读也是阅读,答题也是表达。学生在听读是不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对句子的意思不理解,答题就会与文章真正要表达的意思造成偏颇。学生不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或在表达中语句不通顺等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学生的答题效果的。(4)教师很少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或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听的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听的习惯的培养。这一点可以从听课中了解到,很多老师在与学生上课时,关注自己的教案是否能完成,对学生有没有听却不注意。经验少丰富的老师会关注学生有没有听老师的话,而学生回答时的倾听却忽略。或只关注听记力、听解力培养,听中判断、听中评议等方面的能力相对会忽略。或者教师自己在课堂上就不能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倾听。5、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没有得到重视。问题出处(1)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没有真正落实。如,两个年级的“知识积累”部分: 在“读国际大奖小说,做快乐读书少年”的读书活动中,“获国际大奖”小说中除了我们年级推荐阅读的四本书外,你还知道哪些获国际大奖的小说?请另写两本书的书名。 , 等。这一题的答题情况如下:大部分学生能填写,但得分率不高,正确的只占30%,小部分学生空白。通常要么是一个班全对,要么是一个班基本全错。因为学生不知道还有哪些小说是获国际大奖的小说。要么就把本年级阅读的那几本的名称或其它书的名称填上去充数,要么干脆不填。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并不是每一位学生参与了这项活动。参与了这项活动的学生兴趣也不高,并没有因为活动而对“获国际大奖小说”产生浓厚的兴趣,没有被激发出了解或阅读其他“获国际大奖小说”的愿望。(2)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很好地掌握。如:三、五年级的阅读理解部分这道题检测:文中划有“ ”的几处地方,请选择其中的一处提问,并把问题写在下面横线上,然后回答出来。(4分)问题: 回答: 三年级一部分学生完成情况是:多半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具有什么意义,回答也不够完整;五年级一部分学生完成情况是: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或没有深度。如:“残暴的德国军官颤抖了没?”“一个怎样的德国军官?”大部分学生提出问题后不加“?”。以上情况表明学生边提问边读书方法不能在独立阅读实践中运用。问题归因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培养不够重视。本学期为我区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全区内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其中“读国际大奖小说 ,做快乐读书少年” 活动就是为了向学生推广儿童文学阅读,普及儿童文学知识。以往有些单位落实活动就是选几个精英参赛,而让大部分学生不能享受活动。为了避免这种功利性的参赛活动做法,本次活动在要求特别强调活动要落实到学校的每一位学生。为检查落实情况,本次试卷出了1分的考题。可从下面答题情况就可以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6168-2025建筑和土木工程密封胶可操作时间的测定
- 2025江西赣州市宁都县选调县内教师19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长春急救中心公开招聘编外聘用制工作人员(1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安全培训教师年度述职课件
- 2025福建三明市清流县金星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招聘消防驾驶员2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广汽安全驾驶培训课程课件
- 2025江苏徐州东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招聘19人模拟试卷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安全培训教室的特殊名字课件
- 安全培训教室单人面积课件
- 安全培训教学配乐课件
- 幼儿园红色小故事PPT: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 如何理解欧盟MDR临床评价要求
- 监理业务手册(范本)
-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地市级)
- 名师成长的路径与修炼(教师版)课件
-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课件
- T-CSCS 015-2021 钢结构深化设计制图标准-(高清版)
- 西方经济学导论全套课件
- “基础教育精品课”PPT课件模板
- 第8部分消防设施标识可视化
- 简约医院医疗工作汇报工作总结PPT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