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南宋后期文学.doc_第1页
第八章 南宋后期文学.doc_第2页
第八章 南宋后期文学.doc_第3页
第八章 南宋后期文学.doc_第4页
第八章 南宋后期文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 南宋后期的文学第一节 姜夔及其他词人南宋中后期词坛概况南宋中期,伟大词人辛弃疾的出现,标志着宋词的创作又进入了一个高峰期,他完成了爱国豪放词思想与艺术的双重开拓和完美结合,成功地实现了词史审美视界的转换,开创了婉约词与豪放词分镳并驰、长期共存的新格局,他还与陈亮、刘过等联手进行创作,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爱国词派,并影响到以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作家,文学史上称之为辛派词人。姜夔是与辛弃疾双峰并峙的另一词坛领袖,他进一步深化词艺,增强了传统词体的思想意蕴与艺术表现力,使词坛走向新变,在他的影响下,格律词派应运而生。南宋后期的词坛渐趋多样化,基本上是沿着辛弃疾和姜夔所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进,并形成了两大创作阵营:一派是辛词的继承人刘克庄、刘辰翁、文天祥等,内容多感时伤世,情调则沉痛悲郁;另一派是姜词的追随者吴文英、张炎、周密、王沂孙等,内容上多抒发凄凉怨情,情调上追求高雅脱俗。从总体上看,除了吴文英在艺术上有较大突破、刘克庄在题材上有一定拓展外,南宋后期词坛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进展。一、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存词集白石道人歌曲,辑词80余首。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早有文名,颇受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人推赏,以清客身份与张镃(音兹)等名公臣卿往来。其词情意真挚,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幽冷隽,有以瘦硬清刚之笔调矫婉约词媚无力之意。1.词的内容: 作为一个飘泊江湖的清雅高士,姜夔词的题材并无大的拓展。其词的内容多为纪游、咏物和抒写个人身世、离别相思之作,偶然也流露出对于时事的感慨。代表作品有扬州慢(淮左名都)、点绛唇(燕雁无心)、暗香(旧时月色)、疏影(苔枝缀玉)。2.艺术特色: 姜夔在豪放词风独盛的南宋中叶另树一帜,为传统词的发展开拓出新的词境,并在婉约、豪放之外别立一宗,开创了新的词派格律词派(也有人称为骚雅派、风雅派),在词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南宋后期词人乃至清代浙西词派都有极大的影响。白石词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白石词以清空、骚雅为基本特征,所谓清空,就是用笔灵动,虚处落墨,不着实处,重视烘托陪衬;所谓骚雅,就是有比兴寄托,含蓄蕴藉,余韵悠长。无论言情咏物,还是写人状景,他都不对客观对象作过多质实的描写,而是从空际中摄取其神理,点染其情韵,清虚疏隽,古雅峭拔。(2)以凄清素洁的物象,营造出一种幽韵冷香的意境。词人情怀孤洁,有着独特而鲜明的审美情趣,因而词中多取冷月、寒碧、幽香、烟云等清冷意象,于空灵幽韵中寄寓着作者的身世之感及怀人之情。(3)他一方面继承了周邦彦词炼字琢句的技巧,一方面又移诗法入词,使词的语言风格趋向雅化和刚化。他以江西诗派的瘦硬之笔救周邦彦一派的软媚,又以晚唐诗的绵邈风神救苏辛词派粗犷的流弊,语言清刚醇雅,峭拔凝练。善于用典,灵活多变,常能变熟为生,化俗为雅,转实为虚。善于用虚字,转折有力,吞吐有致,流走自如而又传神入微。(4)精通音律,注重词法,或依调填词,或自创新调,无不格律严密,音节谐婉。他的“自制曲”,往往是因词谱曲,声情并茂,实现了词的音乐美和词人情感律动的高度和谐。(5)姜词大多有精美风趣的小序,与词相配,一散一韵,情意相发,珠联璧合。这些小序很多时候可以独立出来,成为一篇精美的小品文。姜夔的代表作有扬州慢淮左名都。淮左名都, 扬州是淮河左岸的著名都会,竹西佳处, 竹西亭附近的美丽城市,解鞍少驻初程。 我要解鞍下马,暂时在此停留。过春风十里, 春风吹过的往昔繁华的十里长街,尽荠麦青青。 现在却是满地野麦绿油油。自胡马窥江去后, 自从被金兵的铁蹄践踏后,废池乔木, 连废弃的城池和残损的树木,犹厌言兵。 谈起当年的兵祸都痛心疾首。渐黄昏, 黄昏渐渐临近,清角吹寒, 凄凉的号角吹响,都在空城。 在这座城市的上空回荡。杜郎俊赏, 当年,杜牧曾把这座城市赞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如果他现在重游一定会惊讶痛心。纵豆蔻词工, 即使他有写“豆蔻”诗的非凡才华,青楼梦好, 纵然他有写“青楼梦”诗的高超技巧,难赋深情。 但也难以表达他忧国忧民的深情。二十四桥仍在, 著名的二十四桥名胜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月影在桥下的碧波中荡漾,悄然无声。念桥边红药, 桥边那红红的芍药花哟,年年知为谁生! 不知你年年为谁绽吐芳芬。这是姜夔21岁时第一次到扬州所写的一首词,当时,扬州已经被金兵洗劫两次,词人此次来扬州虽离战乱之时已过十六年之久,但战乱给扬州所造成的破坏并未恢复,战祸给人们的心灵所带来的创伤依然残存未愈,此词正是写的这方面的内容。这首词是姜夔所留下的八十余首诗中最具有现实意义的一首词。通过对扬州劫后破败萧条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深沉的家国兴亡之痛和“黍离”之悲。序对写作的时间、地点以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金兵曾两次大举南侵,扬州也因此两次遭受破坏。作者感慨劫后扬州城的生机不再,因作此词,正如我们前面所讲的一样,此序语言凝炼,实为一精美的小品文。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江左为江东,淮左自然为谁水之东,宋曾置淮南东路,扬州是淮左名城。竹西。即竹西亭,为扬州名胜。杜牧诗云:“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佳处,好地方。少驻,小驻。初程,旅程的开始一段。作者这是第一次到扬州,这年他只有二十二岁。因此,这个初字,亦有第一次之义。在淮水东岸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有着名胜竹西亭的绝妙去处扬州,词人解鞍小驻,结束了他的第一段行程。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诗人都没有见过,可是,这么有名的地方,没见过没到过总听说过吧。词人听说的,是一个值得人向往的历史名城。今天,他终于能够在此驻足游览观赏了,那么,他看到的是什么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杜牧有诗云:“亭亭娉娉十三余,豆寇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赠别)杜牧的春风十里,是描写昔日扬州的生机盎然,此处反用其典,意在衬托扬州今日的破败荒凉:荠麦青青,荒草丛生。昔日的春风十里与今日的荠麦青青,构成了多么强烈的反差和对比啊!而此情此景,是怎样形成的呢?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胡马窥江,此用借代手法,用胡马窥江代指金兵的两次南侵,金兵第二次南侵距姜夔到扬州已有十六年。十六年过去了,而残破的城池和残存的大树,仍然在诉说着他们是多么地讨厌战争。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与了废池、乔木感情。废池,残破的城池。犹,仍然。兵,代指战争。此句实际上说的是人们对战争的讨厌和恐惧心理,而偏不直说实说,而是说废池乔木讨厌害怕战争,城池草木无情而尚且如此,何况是有情有义的血肉之躯呢?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将人们对金兵的切齿之恨,对战争的无比恐惧心理句划得入木三分。又在虚处着笔。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清角,清越的号角声。吹寒,号角吹出的声音本无所谓寒暖,然而人们的心在战争后却是无比寒冷,故而号吹声也着上了感情色彩,这是一种通感的修辞手法。空城,着一空字,而境界全出,突出了战后扬州城的衰败不堪。这几句由所见转写所闻,气氛的渲染相当浓烈。黄昏日落之时,悠然响起了清越的号角声,打破了黄昏的沉寂,这里用音响在衬托寂静。遥想昔日旧都的繁华,面对今天扬州的破败,这种对比是十分强烈的,产生的情感也是相当激烈的。上片虚写了自己向往中的古场州城,实写了扬州城的今日,大笔勾勒出了一片残破的城池,森森乔木,荠麦青青,清角吹寒,愁满空城。故清代词论家陈廷焯说这几句“数语写兵燹后情景逼真,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白雨斋词话)这个韵味,在于诗人善于摄取景物的神理,善于选择那些最能够表现战后百事萧条的典型事物加以淡笔点染,留下开阔的空间让读者去想象。说“废池乔木”说“荠麦青青”,说“清角吹寒”,并将这些景物统一于一“空”字之下,轻轻一点染,一幅城市破败、弦管不闻、人烟稀少的凄凉图景便勾划在了我们的面前。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俊赏,出色的鉴赏能力。须,应该。这里用了虚拟假想的手法开始设想:杜牧即使有出色的鉴赏能力,有着横溢的才华,如若重游扬州,面对今日的萧条破败,也应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了。故而纵豆寇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纵然是有妙龄女郎歌唱他精工的词作,纵然是有青楼好梦激发他的灵感,恐怕也难以赋与词作婉转悲凉的感情了。豆寇,草木名。杜牧赠别诗有:“豆蔻梢头二月初”的句子,这里化用其意,用豆寇比喻年轻貌美的女子。青楼,指妓院。杜牧的遗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在扬州时,风流倜傥,喜欢纵酒狎妓,狂放不羁。薄幸:负心之义。以上几句全是词人的假设,用与扬州与密切联系的大诗人杜牧之典,化用其诗,设定出了一个假想性的情景,说是杜牧心惊,难赋深情,实则是说自己内心深处扬州城今昔的巨大变迁所引起的强烈震动。也在虚处着笔。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有句云:“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调。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此处暗用此诗意。金兵没有现代化的先进武器,故而二十四桥这一风景名胜还得以保存。可是它现在的境况怎样呢?它现在是“波心荡,冷月无声”。波浪轻摇,月色本寒,而倒映在水里,又更增加了其寒意,故言冷月。无声,没有声音,实则是没有玉人吹箫的昔日繁华了。没有歌乐声,二十四桥也就失去了生机,这是以乐景反衬哀景。此处“波心荡”是俯视之景,冷月为仰视之景,而冷月映入水中,又成了俯视之景,与桥下荡漾的水波合为一个画面。我们似乎看到,词人站在二十四桥上感慨今昔,低头沉吟,这句是下片里唯一写实景的一句,下句又转入了假设虚写。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念,想。冬至日红芍药花尚未开放,故只能假设想象。冬至日本来不是红芍药开放的季节,但纵使冬去春回,来日的红芍药花开放了,年复一年,又有谁来欣赏它呢?沧海桑旧,花开依旧,可花开也不过只是徒增感伤而已。此句词人故意发出了“年年知为谁生”的询问,实则是以花的无知来衬托人的有情。总观下片,基本上全是虚拟设想。“算”、“纵”、“念”等领字,都是加强虚拟语气的字眼。本写自己的感情,着笔又在杜郎和红药,荡开来写,更见词人之沉痛。 名都昔日 佳处 “尽荠麦青青” 所见 破败、荒凉“废池乔木” 今日 景物描写 环境渲染“犹厌言兵” 所闻 萧条、冷落“清角吹寒”作品讲读一、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1. 此词是姜夔的自度曲,也是他感叹国事,抒发“黍离之悲”的名篇。词前的小序交代了创作背景与词的中心题旨,可与此词相互参看。2. 此词的上阙侧重纪行写景,主要描绘扬州遭受敌人洗劫后残破凋零、满目荒凉的景况;下阙侧重记感抒情,抒写抚今追昔、哀时伤乱的情怀。3. 此词的艺术特点:(1)今昔对比,虚实结合。写昔日繁华,多用虚笔点染,化用前人的诗句或诗境,以引起读者的联想;写今日荒凉,则多用实笔,通过具体描绘与渲染,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2)以景现情,化景物为情思。作者选用了许多冷色调的词语及清冷的意象来写景绘物,于荒凉空寂中隐寓物是人非、伤今追昔之情,含蓄凝练,婉曲深沉。(3)语言精炼典雅。既化用杜牧诗意以入词境,丰富了词的意蕴,又以虚词前后承应,使词句相互勾连,跌宕曲折,空灵夭矫,同时还多把去声字置于句首,有敲金戛玉之效。又有作品:点绛唇丁未过吴松作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丁未过吴松作”点明了此词所作的时间和缘起。为什么过吴松会引起诗人的无限感慨?我们前面提到过,姜夔最心仪的诗人是晚唐时的隐士陆龟蒙,而吴松正是龟蒙生前的隐居之地,故“过吴松作”四字,寓意颇深。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燕念平声,古代北方为燕国,故以燕代指北方。燕雁就是北来的大雁,陆龟蒙生前咏雁的诗很多。如“我生天地间,独作南宾雁”(孤雁)、“北雁行行直”(金陵道)等等。姜夔平生浪迹江湖,又心仪陆龟蒙,故其诗词中皆多次咏及大雁。一则是与自己的飘零流落相契合,一则是与龟蒙有着共同的兴趣。此词开头即写空中的燕雁,象征的正是自己飘泊的人生。无心即无机心,纯任天然。点出了燕雁随节候而飞之无心,又喻指自己性情的纯任天然。下句紧接无心而写道:“太湖西畔随云去”,燕雁随着流云,沿着太湖西畔悠悠飞去,随字点染无心,去字状起飞远,燕雁之远去,申发了自己飘泊江湖之感。随云而无心,则又申发了自己纯任天然的意思。此句发句不凡,勾划出了一个空阔远大的境界。上几句是词人仰望所见,紧着诗人将目光投注到了远山。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清苦,清寂愁苦,赋与了数峰人的感情。商略,本义为商量,此引申为酝酿之义。湖上数峰清寂愁苦,黄昏时分,正酝酿着一场风雨。数峰本来已是清寂愁苦不堪了,又加上黄昏雨,则更加愁苦。此山峰之愁苦,实为词人之愁苦,这两句用拟人来写山,山被赋与了灵性。另外,这两句还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数峰清苦本为静,但商略却似乎刻划出了数峰交头接目的商量样子。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显得更加清苦,词人所使用的艺术手法,确实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上片不着一字抒情,而情感色彩却相当浓烈,紧接着,下片用入了抒情。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第四桥,即甘泉桥。天随,陆龟蒙号天随子。姜夔崇拜陆龟蒙,曾有诗:“三生定是陆天随,又何吴松作客归”(除夜自石湖归苕霅),说自己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人生,都愿追随陆龟蒙。其喜欢天随子,由此可见。陆龟蒙和姜夔都曾经举进士而不第,从此隐逸江湖,而他们又都怀抱着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他们之间存在着这诸多的相同点,难怪姜夔要在陆龟蒙隐居的“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姜夔在此处泯灭了古今的界限,而用吴松名胜第四桥巧妙地将自己和天随子结合了起来。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何许二字,包容的意义非常丰富。其意思有以下三层:一是当何时讲,是在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寓有国家残缺,山河破败的悲哀。二是当何处讲,词人并非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处,而是在抒发自己萍踪浪迹,无可归依的悲哀。三是当为何、为什么讲,是在追问自己为什么会落得如此的漂泊无依。这一反问,囊括了宇宙、历史、时代和人生,将身世之悲与家国之痛融为一体,语义极为丰富,引发的情感也格外沉痛。而凭栏怀古,点明燕雁、数峰和“拟共天随住”,均是此时此刻凭栏的所见所感。而现在浮现在眼前的只有那长短不齐的柳条,被飒飒西风吹得乱舞而已。姜夔在词的最后,没有直抒胸臆,而是用象征比托的手法,虚处着笔,寄情于参差舞的残柳。大家试想,柳本柔弱,何况又残,迎风摇摆,是何等的凄苦萧索!这也正是词人自己的情感。故陈廷焯评云:“无穷哀感,都在虚处。”这虚处,也正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清空骚雅。我们简单的总结一下此词的艺术特色。1、 寓情于景,着笔虚处。2、 音节婉转。 此词是极具音乐美的,其声情之配合是极为精妙的。上片首句第一、二字“燕雁”为叠韵,下片首句一二字“第四”也为叠韵;上片末句三四字“黄昏”为双声字,下片末句三四字“参差”也为双声。上下片间同句同位字音韵相合,分毫不爽,天然合度,双音叠韵的一一对应,为此短短四十一字的小词增添了声情绵邈的韵致。3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如上片“数峰清苦”为静,商略,为动;凭栏怀古为静,残柳参差舞,为动。总而言之,姜夔是以词的艺术成就而对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词人。他的艺术成就使宋词特别的婉约词发生了新的变化。他从登上词坛开始,就被南宋后期的史达祖、蒋捷、周密、张炎等纷纷效法,其影响一直到清代的浙西词派。应该说,其成就和影响并不亚于词坛大家辛弃疾。二、吴文英吴文英(12071269)字君特,号梦窗,又号觉翁,今浙江宁波人。有梦窗词,存词340余首。他自度的莺啼序是词史上最长的词调。吴文英一生经历非常独特,他一生未仕,但为了生计却长期充当一些权贵的幕僚;一生以江湖游士自居,但足迹未超越江、浙;一生倾注地词的创作,希冀自成一家,但成就不及辛词与姜词。而在艺术上又是南宋后期词人最富有创造性的词人。1. 吴文英词中数量最多的是感旧怀人的恋情词,主要是追忆他曾深深眷恋的苏州、杭州二女,此类词作写得缠绵缱绻,刻骨铭心,反映了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咏物词在其词中占了相当的比重,他在咏物时往往与时代的没落、个人的失意和爱情的不幸联系在一起,深有寄托。此外,也有少量抚时感事、怀古伤今的作品,表现了一定的爱国情感。代表作品有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远)、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有梦窗词。2. 吴文英是一位在艺术技巧上有独特创造的词人,他兼融周邦彦、姜夔两种词风,又变其面目而独标新格,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1)在艺术风格上,梦窗词以密丽深婉为主要特征。喜用质实丽密之笔写深微窈冥之情,意境奇丽凄迷,结构绵密曲折,设色秾艳,造语工曲,一些成功之作虽繁缛沉挚却不失奇幻空灵,于绵丽中隐含飞动之势。(2)在章法结构上,摒弃了传统词的构思方法,往往根据词中抒情主人公的意识流动过程来布局谋篇,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情景相互渗透、交叉起来进行描写,时间与空间交错杂揉,现实和想象错综叠印,意脉情思断续跳跃,时空场景转换自由,这就强化了词境的模糊性、多义性,也增加了读者接受的难度。(3)在语言形式上,幽奇生新,典丽凝涩是其特点。他的语言富有强烈的色彩感、装饰性和象征性。他的修辞往往单凭自己的感性所得,而不因循理性所惯见习知的方法。善于锻练字眼,多用代字、丽字和典故,善于融化前人尤其是李贺、李商隐的诗句进入词作中。选讲P104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三、王沂孙和张炎王沂孙,(生卒年不详)字圣与,号碧山,会稽(令浙江省绍兴市)人。张炎,(1248?1330?)字叔夏,号玉田,著有词源二卷。王、张二人的词以宋亡后的作品著称。特别擅长通过咏物来寄托“都是凄凉意”(张炎评王沂孙语)的亡国之哀。其风格亦以清空骚雅为主,多通过曲折含蓄之笔,来表达内心的怨慕幽思。比起姜夔来,他们更少一些刚健而过于凄幽。如王沂孙的齐天乐蝉云:“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显然是以秋蝉自比,感慨自己在国破家亡后,尚要目睹这人间世事。又如张炎的解连环孤雁云:“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通过咏雁感慨自己“离群索居”,又带有一些隐微的家国之恨。第二节四灵和江湖诗人南宋后期诗坛概况:南宋后期主要是指宋、金议和达成协定,形成宋金对峙的局面至南宋灭亡这一时期。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使南宋社会暂时处于一种相对安定的环境。南宋王朝的统治者乘偏安之时肆意奢糜,沉湎于荒淫享乐之中,士人心态也由冷漠而渐趋麻木,时代精神发生大面积的颓靡,前期“中兴四大诗人”也相继辞世。在诗歌创作中,出现了专以抒发个人情趣和描摹自然风光为主的永嘉“四灵”和受此影响的“江湖派”,他们再次打起了复归晚唐诗风的旗帜。到南宋末年,由于蒙古入侵,南宋在经过与蒙古侵略者的拼战之后灭亡了,国破家亡的现实再度激发了诗人们的爱国激情,以文天祥为代表的一批南宋遗民诗人弘扬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写出了不少张扬民族精神与气节的诗歌,爱国主义思想又曾一度成为诗歌内容的主旋律。一、四灵诗派四灵是指浙江永嘉的四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一说号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字灵秀,一说号),因各人的字号中都带有一个“灵”字,故称“永嘉四灵”。他们彼此兴趣相投,诗风大体相近,又称“四灵诗派”。四灵论诗贬斥江西而取法晚唐,尤其崇尚贾岛、姚合。内容上较为单薄,多以抒发个人胸臆、吟咏田园、流连山水为主,很少有关注现实的作品。艺术上精炼细琢,极少用典,多用白描,诗风偏于野逸清瘦。永嘉四灵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了江西诗派末流的弊病、抵制了理学诗的泛滥,并成为江湖诗派的先驱。但取径太狭,格局较小,终不免破碎尖酸之病。代表作品有赵师秀的约客、翁卷的乡村四月(p150)。如赵师秀的诗歌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 黄梅时节连天阴雨纷纷下,青草池塘处处蛙。 青草池塘中处处都是鸣叫的青蛙。有约不来过夜半, 约会的人过了半夜还未来,闲敲棋子落灯花。 闲得无聊敲打棋子却震落了灯花。诗歌开始两句写景平中见奇,淡中求秀,不仅对仗工巧,而且极富韵律美,有声有色地绘制出一幅江南春雨小景。诗中所写室外的雨声、蛙声之动景,又巧妙地衬托出室内之静和人之“闲”。接下来两句诗由写景转入叙事。约客下棋客不至,因此敲打棋子而震落灯花。一个“闲”字将人物百无聊赖的心境全部外化出来,本来因久等客不至而似有牢骚之情,因而敲打棋子,不想意外地将灯花震落,牢骚之情亦随灯花而消落,闲中之趣也因灯花震落悄然而生。全诗由写景起笔,融着一个“闲”字,经叙事过渡,直言一个“闲”字,最后抒情收笔,紧扣一个“闲”字,全诗融景、情、事于一“闲”字上,使人于浑然天成中感受诗人的精工构撰和因狭出奇。二、江湖诗派在“永嘉四灵”稍后,又出现了受“四灵诗人”影响的“江湖派”,又称“江湖诗人”。1. 江湖诗派:南宋后期,杭州书商陈起将当时一大批诗人的诗作陆续以江湖集的名义刊行,其中的创作主体也大都是功名不遂而浪迹江湖的下层文人,江湖诗派由此而得名。此派是一个没有组织、比较自由松散的作家群体,只是具有大致相似的创作倾向。较之于四灵诗派,他们师法广泛,风格多样,格局稍为开阔,题材来源比较丰富,既有歌功颂德的干谒酬唱、叹老嗟卑的个人抒怀,也有清新工丽的写景诗、豪宕磊落的爱国诗。代表作家有刘克庄、戴复古、刘过、方岳。此派诗人的创作在内容上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有部分作家像“四灵诗人”一样,“不作封侯念,悠然远世纷”(赵师秀薛氏瓜庐),其作品缺少现实生活的内容。另一种是以戴复古、刘克庄、方岳为代表的作家,广泛接触社会,对当时的政治比较关心,因此,有一部分诗歌反映了现实社会生活的内容。在“江湖诗人”中成就最高的是刘克庄。2. 刘克庄和戴复古是江湖诗派中能自出机杼而成就较高的诗人。刘克庄是江湖诗派的领袖,也是创作最丰、名声最大的诗人。他作诗学四灵、晚唐,也学陆游、诚斋,其诗最有价值的部分是那些感慨国事、反映民间疾苦的篇什,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代表作品有军中乐。刘克庄在南宋后期的文坛上不仅是辛派词人的代表,也是继承陆游爱国主义传统的重要诗人。他早年学“四灵”,后来转学陆游,既学陆游诗歌的艺术形式,也学其现实主义精神,从而提出了“忧时元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有感)的见解。正是因于这种理论上的认识,所以,他在后期写下不少反映民生疾苦、忧国忧民、感慨国事的作品,代表作有军中乐:行营四面设刁斗, 军营四面都设置着严密的岗哨,帐门深深万人守。 深深的军帐门前更有千万人把守。将军贵重不据鞍, 将军贵重自己不骑马带兵,夜夜发兵防隘口。 每天夜晚派兵去防守关口。自言虏畏不敢犯, 他安慰别人说敌人害怕不敢来侵犯,射麋捕鹿来行酒。 自己却乘机外出打猎饮酒。更阑酒醒山月落, 直至深夜酒醒月落山头,彩缣百段支女乐。 将数百匹的彩绸送给酒筵前的歌妓乐手。谁知营中血战人, 将军们哪里知道那些阵前血战受伤的士兵,无钱得合金疮药! 满身的刀枪创伤却无钱医救。军中乐是以边防前线的战地生活为题材的诗歌。作品以鲜明的对比方法,将将军们射猎行乐,贪恋女色的行径与士卒血战受伤无药医治的情形作对比,揭示了官兵间的矛盾,揭露了南宋军队中潜藏着的腐朽荒淫现实。当然像刘克庄的这类富有现实主义精神的诗歌在江湖诗人中是不太多的,而大量的诗歌,还是和“四灵诗人”一样的描写自然田园山水的诗。这与南宋中叶以后,宋金对峙带来的相对安定,部分失意文人满足于暂时寄情田园山水之乐和闲逸生活的人生态度是分不开的。戴复古受陆游影响最深,写出了许多忧国伤时、反映民瘼的诗篇,风格豪健闳放,语言平实古朴,有石屏诗集。第三节 文天祥和宋末爱国诗人宋末的爱国诗人面对南宋末年与元日趋尖锐的民族矛盾和南宋最终灭亡的惨痛现实,采取的反抗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奋起反抗以身护国,这一类作家被称为民族英雄诗人,以文天祥为代表;第二种是隐居不仕,不仕异族,这一类被称为遗民诗人,以谢翱、谢枋得、汪元量等为代表。宋末诗人的创作将陆游之后诗歌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手法推向了又一个新的阶段。一、文天祥(1236-1282)字履善,号文山,今江西吉水人。文天祥既是抗元的民族英雄,又是爱国主义的诗人。他一生既亲临前线,披挂出征与元军在阵前血战,又用笔作刀枪抒写爱国主义的壮丽篇章,南宋灭亡后,他不幸被俘,在狱中坚持民族气节、宁死不降,47岁以身殉国。文天祥的诗歌创作分前后两个时期(以德祐元年,1275年为界)即抗元之前与之后。前期的诗受江湖派影响,内容较平庸,多为题赠之作。后期的诗歌,主要记录自己斗争的历程和民族的苦难,抒发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后期的诗主要收集在指南录和指南后录两个集子中。“指南”之名取自他的扬子江诗中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两句诗,表现出他忠贞不渝的爱国节操。文天祥在诗歌中所抒写的爱国主义思想主要包括:一是揭露侵略者残暴的罪行,力图恢复沦陷江山,抒写念念不忘宋室的亡国之痛,故国之思。“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金陵驿)表现的就是这种爱国之情。二是面对敌人的迫害,坚贞不屈,恪守民族气节,视死如归。如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我一生遭逢际遇都是起因于精通一种经书,干戈寥落四周星。 在战争当中零零落落度过了四年光景。山河破碎风飘絮, 破碎的山河如同风中飘散的柳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动荡浮沉的身世就象被雨水淋打的浮萍。惶恐滩头说惶恐, 当年在惶恐滩头讲说过急流险滩的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如今又在零丁洋里感叹自己孤苦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人生自古以来谁能没个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要留下爱国忠心在史册中永存。这首诗的首联和颔联写身世之感。首先回顾自己的出身和经历,接着抒写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将个人身世与国家存亡联为一体的博大胸怀。腹联与尾联抒写报国之情,腹联概写自己抗元斗争的英勇悲壮的经历,表达出壮志难酬,孤独无援的悲愤壮烈之情。尾联直抒其抗元失败被俘后准备以身殉国的忠贞气节与高尚情操。全诗运用比喻和双关的手法,将身世之感与报国之情融为一体。情真意切,感人腑肺,撼人心魄。三是通过对古代仁人志士报国精神的歌颂,表达自己的爱国壮志与情操,慷慨悲壮的正气歌吟唱的就是这种爱国情志:天地有正气, 天地间有一种正气, 杂然赋流行。 纷纷赋予自然界中万物生灵。下则为河岳, 在大地形成山脉河流,上者为日星; 在太空形成日月星辰。于人曰浩然, 它赋予人浩然正气,沛乎塞苍冥。 盛大无边充满苍茫的天冥。皇路当清夷, 每当国运昌盛天下太平,含和吐明庭。 它和谐地吐露出来辅佐圣明的朝廷。时穷节乃见, 时局危急之时才显露出高风亮节,一一垂丹青。 一个个英雄豪杰千古流芳名垂丹青。在齐太史简, 齐国秉笔直言的忠良史官,在晋董狐笔, 晋国的董狐笔不隐私,在秦张良椎, 张良冒死报仇椎击秦始皇,在汉苏武节。 汉代苏武出使匈奴至死不变气节。为严将军头, 三国严颜作为将军宁可杀头不愿投降,为嵇侍中血; 晋代嵇绍作为侍中血浅帝衣而救君;为张睢阳齿, 唐代张巡为睢阳使裂牙碎齿气吞逆贼,为颜常山舌。 唐代颜杲卿被捕遭割舌酷刑仍骂声不停。或为辽东帽, 东汉管宁隐居辽东头戴白帽,清操厉冰雪; 清廉的节操赛过纯洁的雪冰;或为出师表,诸葛亮为讨伐曹魏作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他那鞠躬尽瘁的忠烈精神感动鬼神;或为渡江楫, 东晋祖逖渡江北伐中原于中流击桨发誓,慷慨吞胡羯, 英勇慷慨气吞胡敌,或为击贼笏, 唐段秀实持笏板击贼,逆竖头破裂。 叛逆奸贼头破脑迸。是气所旁薄, 这种浩然正气磅礴天际遍及人间,凛烈万古存。 尊严壮烈万古长存。当其贯日月, 当正气激昂直冲日月,生死安足论! 存亡生死又何足论!地维赖以立, 大地依靠正气而存在,天柱赖以尊。 擎天大柱依靠正气而高挺。三纲实系命, 三纲实际靠正气而存在,道义为之根。 伦理道德以正气为根本。嗟予遘阳九, 可叹我生逢百年难遇的灾难之世,隶也实不力。 实在无力救国救民。楚囚缨其冠, 身为囚徒我头戴南冠,传车送穷北。 驿车把我流放到边远的北国燕京。鼎镬甘如饴, 身受鼎镬酷刑如喝蜜糖,求之不可得。 为国为民只求一死献身。阴房阒鬼火, 牢房里昏黑幽暗,春院闭天黑。 在明媚的春天里院门紧闭,一片漆黑、阴沉。牛骥同一皂, 劣牛骏马同食一槽,鸡栖凤凰食。 凤凰枉落到鸡窝藏身。一朝蒙雾露, 有朝一日因风寒染病,分作沟中瘠。 作为囚犯成为沟壑中的枯骨也是常情。如此再寒暑, 我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了两年,百诊自辟易。 各种致病的恶气都在我面前无踪影。哀哉沮洳场, 生活在这种狭小潮湿的地方本来是悲哀的,为我安乐园。 我却把它当作是我的安乐环境。岂有他缪巧, 难道我有什么计谋窍门,阴阳不能贼。 能抵御阴阳时气不伤害我身。顾此耿耿存, 我只有光照日月的正气存在,仰视浮云白。 视不忠不义的功名富贵如空中浮云。悠悠我心悲, 我心中充满着忧郁悲伤,苍天曷有极! 如茫茫苍天无边无垠。哲人日已远, 前代的英雄俊杰离我们越来越远,典刑在夙昔。 但他们的模范事迹留传书卷永存。风檐展书读, 身在牢狱读着英雄们的事迹,古道照颜色。 古人美德光辉永远将我照映。此诗是文天祥在被囚禁两年后所作。诗中热情地讴歌了古代十二位高扬民族正气,忠义报国,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忠臣义士。全诗由“正气”一词贯连全篇,气势磅礴,语调铿锵,情感悲壮。具有撼肺动腑的强烈感染力。另外,在文天祥的后期诗作中,还有一种值得注意的特殊形式“集杜诗”,作者将杜甫诗中的警言佳句重组成诗,别具一格。现存集杜诗一卷,计五绝200首传世,从这些“集杜诗”中,我们更不难聆听到杜诗精神的遗响。二、汪元量汪元量原是宫廷琴师,曾随被掳的君后北上燕京,亲身经历了南宋灭亡的整个过程。其代表作品醉歌十首、湖州歌九十八首、越州歌二十首,几乎是一事一咏,颇为全面地记录了南宋覆灭和王室北迁的情景,具有高度的纪实性,被称为是“宋亡之诗史” ,诗篇中蕴含着亡国之戚、去国之苦、故国之思,感情真切,催人泪下,诗风抑塞沉郁、悲愤凄惋。著有水云集、湖山类稿。第四节 朱熹、严羽的文学批评一、朱熹朱熹是南宋最重要的理学家,也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在文道观上,他继承了北宋理学家“文以载道”的传统,体现出重道轻文的鲜明倾向,但同时又认为文道一体,并未完全忽视文学的艺术性,他的文论观念对当时和后世的文学创作都有深远的影响。由于朱熹学力宏肆,胸襟透脱,见识高远,他的文学成就远远超出其他理学家。其议政论事之文逻辑严密,敷陈剀切,条分缕析,理直气壮,文从字顺,明净晓畅,有从容自适之致。其赠序、记事之文或情韵深永,或意境奇妙,皆隽秀凝练,简劲明快,文学色彩更为鲜明。代表作品有诗集传序、记孙觌事。有朱文公文集(又称晦庵集)。其诗歌最佳者,乃是那些“寓物说理而不腐”(宋诗精华录)的说理诗。这些诗能借助生动的形象,阐发深刻警策、发人深省的哲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观书有感二首)前首论日新之功,后首论力到之效。如果结合朱熹的有关论述,就更能看出它们的生动性。朱熹曾说:“识得道理源头,便是地盘。”“须就源头看,教大底道理透,阔开基,广开址。”“(不会读书的人)如一个船阁在浅水上,转动未得,无那活水泛将去,更将外面的事物搭载放上面,越见动不得。”(语类8、114)这两首诗就是这些道理的艺术再现。二、严羽生卒年不详。南宋文学批评家。字仪卿、丹丘,号沧浪逋客,邵武(今属福建)人。能诗。所著有沧浪集、沧浪诗话等。论诗推崇盛唐,重视诗歌的艺术特点,反对宋诗的议论化、散文化,对苏轼、黄庭坚及江湖派诗,均表不满。其诗论力主“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强调“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兴趣”,对明清两代诗歌理论颇有影响。沧浪诗话是一部全面而又系统的诗论,其中分为“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一说诗证)五部分。“诗辨”的影响最大。其内容是阐述古今诗的艺术风格及诗歌的学习和创作问题,而归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