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百年巧合:历史上的两次中美联盟苏全有 邹宝刚2008年由美国次华尔街引发的金融危机如狂风骤雨,迅速席卷全球。美国学界提出的中美联盟被认为是解救美国走出危机的一剂良药,面对“中美国”、“G2”等概念的腾空出世,在国内欢呼雀跃者大有人在,认为我们终于可以和美国平起平坐了。其实,这只是美国转嫁危机的惯用伎俩,是对中国的变相捧杀。无巧不成书,恰恰在100年前的1908年,亦曾有过中美联盟的风潮,只是时过境迁,淡出人们的视线。一、1908:百年前的中美联盟风潮1908的中美联盟得到了当时国内众多舆论媒体的广泛认同。其实,中美联盟风潮在1908年之前已初露端倪。甲午战争中中国被所谓的同种同文的弹丸之国日本所打败,还有苛刻的马关条约,再次刺痛了中国知识分子敏感的神经,他们思考着中华民族究竟何以振兴?1897年年底,陈继俨在知新报发表了论中国今日联欧亚各国不如联美国之善,该报的报道成为中美联盟的滥觞。1908年舆论媒体真正大肆关注于中美联盟问题。为什么中美联盟风潮出现在1908年呢?恐怕大致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1908年中日两国在满洲铁路问题上冲突不断加剧,中国急切需要能与某强国联盟以对日形成制约;第二,中美之间的借款交涉一系列事宜已付诸实施。9月间,中国舆论报发表数篇社论,明确指出当时中国致力于改革内政的时期,迫切需要免于外国列强的干涉,而美国是唯一能够保护中国免于列强干涉的国家。因之,中美联盟是不二的途径。是年,安徽白话报、外交报也纷纷刊载中美联盟的相关社论文章,以作必要的鼓动。之后,从1909-1911年相继有民吁日报、华商联合报、时报、东方杂志、申报、民立报、民主报、天铎报等等报刊鼓吹中美联盟,舆论媒体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值得一提的是,1910年的美国实业团访华之时,国内呼吁中美联盟的舆论热情高涨,例如东方杂志在1910年11月26日指出美国来访并合办企业,这是中美联盟“千载一时之机会,倘再当面错过,则吾中国前途更何望耶!”国内舆论媒体对于中美联盟大力鼓吹,是不是仅仅在于中国的一厢情愿,而美国无动于衷呢?其实不然,美国舆论媒体对于中美联盟这一国际话题也进行了回应。1908年11月22日纽约时报刊登了汤玛斯米拉德的文章后慈禧时代的清国政局,该文认为在西方国家中,没有任何国家像美国这样真诚地祝愿大清国繁荣昌盛,也没有任何国家像美国这样在帮助大清国实现其合理的发展志向方面给予她精神鼓励和物质支持。在所有到访过大清国的外国人中,没有任何人能比塔夫脱先生对大清国所有阶层所形成的印象更深刻。或许除了清国皇帝和摄政王以外,没有任何人的建议曾比塔夫脱先生的建议更充分和真诚地被清国政府采纳过。纽约时报之外,纽约先驱报也倡导中美联盟。正如旅居中国多年的澳大利亚记者端纳所称:1908年纽约先驱报净是鼓吹中美联盟的文章,整版都是社论式的专栏和访问记。如中国联盟计划吸引着伍廷芳、中国建议与美国联盟、中国的进步依赖联盟的保护、中国人对与美国联盟充满热情、中国舆论界欢迎与美国联盟、美国舆论界对与中国联盟的看法、在华的外国新闻界担心联盟将导致美国称霸、在华的外国新闻界主张联盟、中国主流舆论赞成联盟、中国热望美国保护、中国应该受到保护、日本为什么害怕中美联盟等文章,不胜枚举。二、2008:金融危机中的中美联盟风潮岁月如梭,时光荏苒。转眼间,历史的车轮已经进入21世纪,然而百年之后的历史巧合不得不让人感慨万千,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新一轮的中美联盟风潮又拉开了帷幕。要说新一轮的中美联盟不得不提的就是“中美国”这一新概念。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形势之下哈佛大学著名经济史教授尼尔弗格森于2008年12月发表了一篇题为“中美国”不是两个国家,而是一个国家的文章,认为“中美国”这个概念是指最大消费国美国和最大储蓄国中国构成的利益共同体。此词迎合了当时美国急欲走出金融危机的需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捧,因之也被美国纽约时报评为2009年十大流行语之一。其实,“中美国”一词可追溯到2007年3月5日弗格森在洛杉矶时报发表的买下中美国一文,只是未受媒体过多关注而已。此外,“G2”概念的提出又是另外另一大亮点。2008年11月6日参考消息报道,美国经济学家伯格斯坦接受该报记者专访时,呼吁美中建立更高、更紧密的合作层次,即两国集团(G2)。这是因为中国和美国现在是世界经济中两个最重要的国家,两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两国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盈余国和贸易赤字国。假如两国希望对世界经济体系发挥影响力,它们就必须找到共同合作的途径,避免发生严重的分歧。早在2006年,美国著名战略问题专家托马斯巴尼特就提出要建立面向21世纪的美中战略联盟,曾被国内一些专家认为这是美国出现的新思维。从2006年到2009年中美之间战略经济对话举办了6次,而2009年在华盛顿首次改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规模之大可谓空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认为,此次对话在美中关系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影响下,美国热衷于搞中美联盟是其策略所在。那么,中国是如何应对呢?中国政府官员对于中美关系进行了高度评价。2008年9月中国政府总理温家宝在与美国金融界人士会谈之时指出:中美经济关系日趋紧密,到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地步。美国金融出现问题,中国很关心。中美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不仅两国和两国人民获得了巨大利益,实现了互利共赢,也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是年11月5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致电当选新一届美国总统的奥巴马,认为中美两国在事关人类福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肩负着重要的共同责任。国内舆论媒体也对中美关系深入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09年的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7月30日中新网发表了一篇题为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除上月球外主要问题均已谈及的文章,旨在说明中美交往中已无不涉及。同日中央电视台新闻1+1栏目更是以“大卫与兵马俑不在掰手腕”为题,认为2005年美国时代周刊刊登的大卫雕像与兵马俑掰手腕的封面文章已经不合时宜。2011年初,21世纪经济报道中一篇文章指出中美关系作为21世纪重要的双边关系,应该让“中美国”继续下去。同在2011年初,人民网载文建议早日建立中美同盟,该文称唯有建立中美同盟才能改善我国外交环境,融入主流世界,成为负责人的大国。最后指出只要中国诚心实意,中美建盟是非常可能的事。对于2008年以来的中美联盟风潮,世界大国无不担忧。2009年1月30日俄罗斯独立报称:中俄关系没有实质性内容,“中美国”倘若建立,俄罗斯所处环境将十分糟糕,如果美中真的开始瓜分世界,俄罗斯(确切地说,俄罗斯亚洲部分)将沦为中国的势力范围。2009年2月9日意大利新闻报称:欧洲将被中美同盟边缘化,此问题将给欧盟及单独的欧洲国家带来一个全新的思考。三、百年巧合中的沉思回顾百年巧合中的两次中美联盟风潮,值得良多思考。百年前的中美联盟风潮突出特点为中国热,美国冷。中国舆论媒体对于中美联盟给予充分肯定,得到各报刊广泛认同。官员方面,无论地方,还是中央力挺中美联盟者犹如过江之鲫,为数众多。袁世凯坐到外务部一把手的位子之后多次向政府提议中美联盟,东北各级官员出于战略目的,纷纷建议联美以制日。民间对于中美联盟也多有流传,很多人都憎恨日本而期盼政府依赖美国。国内各种声音最终合奏出一曲结盟美国的强音。大洋彼岸的美国对于中美联盟虽然有所回应,持此观点的舆论媒体却寥寥无几。当纽约先驱报连篇累牍的对中美联盟进行报道,此种状况却令人生疑。1908年8月30日,艾爱贺壁理就曾对莫理循说:我无法理解先驱报明知任何一个西方强国都不会愿意同中国结盟,况且美国的传统政策是避免任何纠缠不清的联盟,为什么先驱报偏要鼓吹这个倡议?或许这件事从未被认真对待过。驻美公使伍廷芳对此也百思不得其解,他甚至称这是当时美国舆论界的一大奇谈。时至今日,中美联盟风潮却出现美国热,中国冷的局面。“中美国”、“G2”等概念创造者均为美国学者,美国政府也极力鼓吹中美联盟,欲实现经济、文化、科技,甚至政治领域的全方位合作,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至于中国,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配合,却表现的并不是美国想象中的尽如人意,社会各界对中美联盟的质疑之声从未间断。两次中美联盟风潮中双方缘何差异如此之巨呢?应该说无论如何,联盟的实质以双方各自利益的最优化为标准。百年前的中美联盟风潮,美国能够响应,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认为美国资本家要维持美国商人在华的利益,利用外交手段是必要的方针,他们期望中美早日结成联盟。对当时中国而言看重的是政治而非经济,而美国恰恰在于经济利益方面。至于纽约先驱报热衷于鼓吹中美联盟,不得不说是一个骗局。1908年恰逢美国选举年,该报对于塔夫脱或布赖恩的功过均不感兴趣,发行人贝内特为了转移报刊视线,就让中美联盟取代了总统竞选的消息。为了制造中美联盟的舆论,该报为此花费了4万元费用。塔夫脱当选美国总统后,纽约先驱报对中美联盟之事就此搁浅,从未提及。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而引起的金融危机使美国经济遭受了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以来的最严重的打击,究竟何以迅速走出危机?美国考虑到了中美联盟这剂良药。此次金融危机,中国不仅受到影响相对较小,而且持有巨额外汇储备。美国问题研究专家刘卫东指出:美国渲染中美合作,实际就是为了更好的利用中国多年积累的国力储备,通过首先坦率承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给中国一个光鲜的名分,诱惑其挺身而出,努力展现自己“负责任”的态度,帮助美国和世界尽快摆脱金融危机的困扰。提出“中美国”概念的弗格森教授一方面宣称“中美国”是极好的联姻,另一方面却将美国的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归咎于中国人的过度储蓄和人民币汇率过低。可知,“中美国”的目的并非在于提高中国的地位或迅速对于现状的改观,而其考虑之处在于美国自身金融危机的“乾坤大挪移”!难怪有学者发出如此感慨:“中美国”试图把中国变成美国附庸!所谓“中美国”,就是要将中国纳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体系。2008年美国学者创造的所谓“中美共治”世界的“G2”概念更是让世界感到中国已经到了和美国平起平坐、不相上下的地位。而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媒体开始称中国经济总量将很快超越美国,甚至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时间提到了2016年。那么,真的今天中国就是世界强国了吗?其实现在遇到的问题在晚清就可以找到相应参照物。据经济学家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的计算方法,在17001820年间,中国的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是欧洲的4倍。据政治学家肯尼迪在80年代的估计,1830年中国的工业产值是法国的5.7倍,英国的3倍。世界史学家弗兰克也认为,19世纪初期中国经济不仅规模巨大,而且在当时的世界经济中处于中心地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清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混同体,而与世界强国却风马牛不相及。至于被西方媒体吹捧的中国GDP又有多少含量,恐怕不言而喻。刘卫东指出:中美GDP比较之时采取GDP总量、购买力平价折算后的GDP、人均GDP、还是可持续性人均GDP(绿色),算法不同则结论迥异。相对来看,最后一种是最合理的指标,但恰恰也是这种算法体现出中美之间最大的差距。因此,也有学者提出美国试图借助“中美国”的幌子建立统一的经济调控体系,重新建立殖民经济循环圈,循环的结果是把中国的财富循环到美国。此观点从另一侧面反映出倡导中美联盟的真实意图。 当前中国面临国内尖锐的社会矛盾,正如美国问题研究专家袁鹏指出的中国还有8000多万残疾人口,每年寻找工作岗位的2400万待业人口以及1000多万绝对贫困人口。还有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等问题需要解决。美国是强国,中国则依然是弱国。学者牛耕春的观点可谓一针见血,他指出美国倡导中美结盟其实是一个套,引诱中国成为全球经济体系的负责任者。从动机上看,“中美国”是一个引诱中国入套的设计。国际政治中,每个历史阶段的超级大国在主张合作时,其含义就是别人配合自己。美国对中国经济的捧杀在众目睽睽之下,昭然若揭。翻开历史,前车之鉴赫然在目。20世界80年代的日本与美国的关系与我们今天有着惊人的相似,日本从二战之后30年间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几乎与美并驾齐驱。美国当年对日本也是极力吹捧,美国哈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致燕妮》名师课件
- 公司用电安全培训
- 公司生产部安全培训课件
- 组会文献汇报结尾
- 《簌簌衣巾落枣花》课件
- 新生儿科护理专案改善案例
- 美术期末工作汇报
- 《祝福》课件教学课件
- 支抗钉植入术护理配合
- 文库发布:《百合花》课件
- 2025年江西省高考生物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辅警笔试题库行测及答案指导
- 运维7×24小时服务保障方案
- 单招临床医学试题及答案2025年版
- 2025年辽宁省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 儿童抽动障碍的诊断与评估(2025年)解读课件
- 甘露醇治疗颅内压增高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4
- 美容院设备维护管理规章
- 2025年行政执法考试-公安民警中级执法资格考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考题)
- 【语文 北京版】2025年高考招生统一考试高考真题语文试卷(真题+答案)
- 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