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河南省中招物理试卷分析一、2010年中考物理试卷结构和试题特点 2010年河南省中招物理试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和“科学探究”为基本依据,结合我省初中物理教学实际和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命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这样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有利于高一级学校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择优录取,为促进新课程的实施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试题立足于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现象、事物创设问题情境,注重了对学生观察、判断、分析、捕捉利用信息、理解和综合等各种能力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理解。突出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现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活而不怪的原则,符合新课标要求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改理念。总的来讲,这份试卷知识覆盖面广,难度适宜。无偏题、怪题,新颖而平实,延续了新课改以来的试题风格。(一)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2010年河南省中招物理试卷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试题题型结构与09年保持一致,各大题的分值及题量与09年相比稍有变动。试题共分五大部分23小题。基本题型: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其中实验与探究包括在以上各部分中 ,约占30左右。试题易、中、难占分数比例基本保持: 442 ,试题的总体难度比09年有所提高,难度系数约0.55。整卷阅读量约为4000字左右。表一题型填空选择作图实验探究综合应用合计题量8823223分例20.022.95.727.424.3100从表一中可以看出,选择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所占分值相差不大。因为这些类型的题目涉及面广,灵活性强。从题型考查功能来看,选择题注意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着重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填空题注重了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在理解基础上的简单运算,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简单的运算能力;实验探究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创新性,注重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原理的理解能力,考查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所经历的探究过程、能自行设计实验、分析论证的能力。同时还在其他题型中增加了以社会热点、生活实际、科学技术为背景设计的试题;综合应用题则重点对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应用情景下的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2.知识结构 (1)知识块分布表二知识块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声学能源与材料方法能力合计分值25207524770百分比35.728.610.07.12.95.710.0100.0(2)知识点分布表三力学知识点运动和力质量密度流体压强浮力机械效率重力功杠杆力作用效果机械能速度其它分值611221222213电磁学知识点电功率电压表使用电路故障判断欧姆定律电路连接家庭电路知识电能相关知识其它电磁分值323112134声学光学知识点音调不可见光光的反射凸透镜成像及应用分值2122热学其它知识点温度计读数沸腾特点热量计算效率材料能源分值112322(二)试题特点1、注重双基,凸显能力,考查面广,基础中见灵活,在变化中考力2010物理试题体现课改理念和时代精神,体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想和理念,注重挖掘物理知识的人文教育价值,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从多层次、多方位自然融合三维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物理知识分为知道、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这次试卷中三个层次面的知识点都有试题出现,试卷中没有复杂的运算过程,计算量约占整张试卷20%。试题依据课标,紧扣教材,强调双基的同时又突出重点,试卷覆盖面广,考查知识点多,其中力学和电磁学仍是主要考查部分,基本覆盖了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中重要的知识点。考查知识点51个(如表二),重点考查运动和力的关系、二力平衡、杠杆原理、速度、压强、密度及混合密度、功、功率及效率;动态电路分析、串并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浮沉条件、电能、电功率、热量计算等知识。这些知识点的考查能引导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初中物理的基础性,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力学、电学分别约占试卷的总分值的41.4和34.3,光学知识比往年有所增加,占试卷的总分值的11.4%,热学、声学部分的知识点仍占少量一部。试卷中的第1、2、3、10、13、15、19、20、21等题都是直接或间接利用课本中的内容、插图、习题和探究实验等改编、扩展的题目。第1、2、23题(1)直接取材于教材中内容。1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能够指南北,是因为本身具有 性的指南针受到了 的作用。2我国家庭电路中,火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为 V。用测电笔可以辨别哪条是火线,图1所示的两种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图。23为了响应“节能减排”的号召,小周家买了一台容积为100L的太阳能热水器。请你与小周一起,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研究与计算。(1)太阳能是 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太阳的巨大能量来自于太阳内部的 反应。第3题以课本上的演示实验为载体考查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并要求说明听不到声音的原因,以此考查有关次声波的问题。3如图2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 。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10下列数据与事实相差较大的是A教室内一盏日光灯的功率约为40WB你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C使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5左右D中岳嵩山顶峰的大气压约为1.5105Pa13如图6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15放在条形磁铁和通电螺线管旁边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就是小磁针中心所在位置的磁场方向,图8所示的四幅图中,小磁针的指向错误的是19小凡同学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当水温为82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l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其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1)在记录第四次数据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2所示,请将读数填在表内空格中。时间min01234567温度/82868998989898(2)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13中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3)由图线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在交流时,发现各自测出的水的沸点大都不是100,可能原因是 (写出一点)。20用图14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1)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 力和 力相平衡,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 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3)比较图14 中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 ,小车运动的越 。(4)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 。第21题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是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挖掘、提升和创新,借以考查学生对实验探究过程的了解、掌握、对电路故障的分析与判断、电路的设计和综合应用的能力。21小刚和小丽用图15所示的器材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用三节干电池串联做电源,两只小灯泡的规格不同。(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验电路。要求:L1和L2串联,电压表测量两灯串联后的总电压。(2)小刚用电压表测量L1两端的电压时,直接选用03V的量程,小丽说这样不行,规范的操作方法应该是 。L1两端电压VL2两端电压V串联总电压V1.43.14.5 (3)他们在测量L2两端的电压时,两灯突然熄灭,电压表示数变为0。小刚用电压表检测L1两端的电压,示数为电源电压,由此判断出L1处的故障是 ;L2是短路还是正常的?小丽在原电路中又添加了一个电学器材,就检验出了结果,她的方法可能是 。(4)他们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得出了右表所示的一组数据。为了得出串联电路电压关系的普遍规律,他们还应当 。试卷中考查基本技能的有:第2题测电笔的使用;第19题(1)考查温度计的读数;第21题(1)(2)考查电路的连接、电路故障的判断以及电压表的使用;第7题对列车时刻表中时间的认知等,这些试题通过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来判断考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知识面宽,覆盖面大,以减小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试题充分体现了依据课标,立足教材着眼于基础性、发展性知识。2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试题立意较新,突出时代性和地方性。引导学生关注现代科技的前沿和社会热点问题。如第7题以郑西高铁客运专线创设情景,通过对列车行驶的时间确定来考查学生速度概念的应用;第11题以上海世博晚会为情景考查有关机械能的转化;第22、23题以生活中常用的电动自行车、太阳能热水器为材料背景、第18题则以学生所用的课桌为题材。这些试题紧跟时代步伐,渗透“S、T、S”教育,体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新课程目标。试题取材于生活实际,所选的素材近到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种情景,让学生感到物理学科与现代生活、生产实际及科学技术密切相关,拉近了物理与现实生活、生产以及科学技术间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的应用价值。这些试题的大量出现,对初中物理教学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有利于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表三题型例题与日常生活现象有关的题9、10、17、18、19与社会热点有关的题5、7、11、22、233关注“科学探究”,落实课标要求,加强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考查。在2010年物理试卷中着重考查学生的基本技能、观察能力、实验设计、动手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及数据进行归纳、总结、探究能力,对实验过程的体验和感悟、科学研究方法及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力度明显加大。例如:第3、4、8、13、15、19、20、21题以及第23题(3)。(1)探究过程的考查:如第13题有关凸透镜成像;第19题以选自课本人教版八年级的液体沸腾的探究实验改编而成,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考查学生对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的特点的了解,沸点与压强的关系,根据数据绘制图象的能力。第20题来源于人教版九年级牛顿第一定律一节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考查学生对实验条件的了解、二力平衡知识的掌握、以及实验推理方法的理解。(2)测量方法的考查:如第20题(1)只需考虑摩擦力的影响;第21题(2)考查电路的连接以及电压表的正确使用。(3)探究方法的考查:如第3题探究音调与频率关系;第4题用物理量之间的比值定义新的物理量;第8题比较光和声音的异同点;第20题(2)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让小车从同一高度,同一斜面滑下等。这些题目重点考查了物理学中经常用到的研究方法,如:比教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数学方法、实验推理方法等。(4)物理思维方法的考查:试题全方位的考查学生信息收集、信息处理、归纳分类、数据分析、分析判断、分析推理的能力;信息交流、图象绘制、运算推理、语言表述的能力;综合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等有关能力的考查。10年的试题中进一步加大了考查学生用物理语言解释和描述物理现象和规律的力度,分值有14分,占全卷的20%。如第3、5、8题、第19题(3)(4)、第20题(4)、第21题(2)(3)(4)第22题(1),这类试题答案没有统一的标准,是多元化、开放性的,而开放又不是无条件的,要求学生要在特定的情境中发散思维,积极思索、确定出最佳方案,其目的就是要求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不是只重视结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和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使他们对所学的物理知识学有所用、学以致用。4立足课堂,放眼课外,立意于考查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试卷的题目设置综合性强,要求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结合具体的情景,解决问题,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物理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例如:第6题:在图4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4,R22,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1、S3断开,S2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A;当开关S1、S3闭合,S2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A。虽然是一道填空题,只占1分,但题目设计了开关断开与闭合时电路变化,比以往复杂。动态的电路分析判断是教学中的难点,题目中除要求学生在正确判断电路的基础上,还要利用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以及欧姆定律进行计算。类似这样的电学题目一般每年都出,因为它几乎覆盖了初中电学的所有内容。第16题:图9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分别用a、b两种物质制成两个规则的实心长方体甲和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物体甲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B将物体乙放入水中,一定沉入水底C将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物体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D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体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题目中虽然只要求学生从四个选项中筛选出正确的,但要求学生要在a、b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的情境中,结合密度知识确定出a、b两种物质密度大小,根据等体积、等质量判断出混合密度的大小,再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浮力和物体重力的关系等多个知识点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第19题(2)(3)、第21题(4)、第23题(3),除了考查了学生的搜集信息、数据分析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实验探究方法的能力、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能力。10年的试卷,在强调双基又突出重点的同时,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提高了,并且进一步增加了对科学探究实验过程考查试题的分量以及对物理现象和规律描述的考查。以此来指导物理教师转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为高中研究性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二、从学生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得到的启示1、抽样情况表三抽样调查各题得分率统计题号123456分值222211111111平均分0.910.450.940.990.390.350.980.470.311.361.740.74得分率688737494731难度系数0.680.870.370.490.470.31题号789101112131415分值2222222221111平均分0.340.620.490.711.241.341.911.571.021.151.160.961.20得分率486062679679515858难度系数0.480.600.620.670.960.790.510.580.58题号1617181920212223分值22256989平均分1.311.080.93.924.423.173.583.06得分率5442457874404534难度系数0.540.420.450.780.740.400.450.34平均分37.352.学生答卷中,暴露出的问题从考生的答卷看,出现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不扎实试题中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中考约占总分值的70左右,如第1、2、7、9、10、12、15、19、20题等。从评卷中可看出不少错误的原因是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认识不清,理解不全面,基本技能掌握不到位造成的,以及在应用时混淆相近的物理概念。例如学生答题时,把家庭电路的电压答为36V,甚至写成10V;音调和响度相混淆;分不清核裂变与核聚变等。(2)审题不细致从答题情况可看出,一旦把物理基础知识放在真实、生动的情境中,部分同学往往不能对问题情境进行细致认真的分析,建立出正确的物理模型导致出错。如第5题,以科学小实验为载体考查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很多同学由于不认真审题,未构建出正确的物理模型就匆忙作出错误的回答,认为是摩擦起电的原因,也有同学认为只是大气压的作用等。还有部分同学平时没有养成认真的审题习惯导致,看题时一目十行,走马观花,不应有的错误接二连三,如第11题,没有注意气球匀速上升,而错选B.第23题(3),题目要求通过测量估测出太阳能热水器的光电效率,但有大部分同学不看题中条件和要求,在测量的物理量中缺少光照面积,造成表达式的错误,从而导致得分率较低。上述这些都不是学生智力的问题,主要还是由于平时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答卷失分。因此希望我们物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素养训练。(3)表述不到位试卷将物理的基本知识融入真实、生动的情景中,通过学生对问题情景的分析和解决的过程来考查学生认识社会和理解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用物理语言描述物理现象和规律的题目较多,如第8题,比较声音和光异同点,部分同学由于平时训练不到位,不能准确表述自已想要表述的问题,书写时词不达意,虽然理解是什么意思,但不知道该如何用物理的语言来描述,不能准确表达出来,造成不得分。例如:光和声音都向水一样向四面八方传播;光看得见,声看不见等。(4)书写不规范从卷面来看,不少考生在答卷过程中书写不规范造成失分。(1)计算题没有公式(2)物理量不带单位(3)不能用正确的字母表示物理量(4)计算过程中单位不统一,单位换算不正确(5)作图时不画法线,不标箭头以表示光传播方向和力的方向等。(6)出现卷面不整洁、字迹过于潦草,答题时条理不清;书写时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