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马同槽的故事范文.doc_第1页
三马同槽的故事范文.doc_第2页
三马同槽的故事范文.doc_第3页
三马同槽的故事范文.doc_第4页
三马同槽的故事范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马同槽的故事范文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乘机起兵,先是自立门户,再是消平各路诸候,逐渐统一北方政权。到晚年,曹操已经在中国北方地域打下了以魏代汉的基础。不过,曹操他爷爷虽然传说是宦官,但曹操知道自己不是宦官,对自己的子孙后代们也是深信不疑的,自己怕落骂名,一心想做周文王,要把江山社稷的所有权名份传给自己的儿孙。只是,曹操对自己这些个没有经历过战争、战乱、战火的自己的官二代们(亲子)、算自己的官二代们(养子)很是放心不下,很是担心曹魏政权会旁落别家。 一天,曹操做了一梦,梦见有三匹马儿在同一个马槽里吃食,就是有名的“三马同槽”之梦。曹操醒后十分不快,梦中三匹马儿吃他曹(槽)家的食儿,也就是会有马姓三人篡夺曹魏政权的预兆。这是关乎将来的国家政权掌握曹魏之手还是马儿之蹄的大问题,这是关乎江山社稷所有权姓甚名谁的大问题,当然不能掉以轻心。 起初,曹操以为是应在西凉马腾一家。不过,曹操已经在许昌诱杀了马腾、马休、马铁父子三人,马超、马岱兄弟又远逃在四川,马家三人、马氏一族、马氏五马,对曹魏政权已经构不成威胁。 可是,曹魏政权里还有另外一窝子马,司马懿的举动还是引起曹操的注意。 有一次,司马懿给曹操汇报工作后已转身离开,曹操又把他叫住。司马懿的身子站住了,身体没动,扭过头来回答曹操的问话。这让曹操大吃一惊,因为世间之人的脖子都以同向转动九十度为限,很少有人的脖子能同向自转一百八十度还能说话自如。并且,司马懿的眼睛小而聚光,炯炯有神,眼神入骨,有如透视。这是典型的鹰视狼顾之相,相书上最有名的奸雄之相,不能不让曹操警惕。 但那时的司马懿只有自己一马在朝,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还隐在家里未去入仕显名,在曹魏政权中心凑不够三马之数。 司马懿有兄弟八人,被清流评议为“八达”,最为出名的是司马朗、司马懿、司马芝。不过,这三匹马虽是同宗亲兄弟,但性格追求各异,尿不到同一个夜壶里,拴不到同一个槽子上,合不成势力。再是,这些兄弟们都不务实,不太成器,与清流们厮混在一起,说起事来经天纬地、通今博古,做起事来钱两不识、手脚不分,没什么政治头脑,没什么做事能力。清流捞取虚名,往往空谈误国,曹操向来看不上眼,认为司马一族大都是些废物。所以,虽对司马懿一人生疑,但也没有立即深究。 不过,曹操对司马懿终究放心不下,临终时对曹丕说:“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尽付兵权。”可惜,曹丕没听进、没听懂曹操的话。一是司马懿一直是曹丕争夺太子地位的强力支持者,二是司马懿处事谨慎低调并不张扬,三是司马懿一直尽忠职守从不越权,也没显出让人起疑的地方。 司马懿这家伙,城府之深,古今难及,一向谨慎低调,做好事假装不爱留名却每每美名传扬,做恶事从不落人口实却真的不留任何把柄。 曹丕对司马懿极其信任,不但尽付兵权,还临终托孤给他,致使司马懿南征北战、东征西战、威高权重,即使曹爽罢了他的兵权,潜在势力仍然强大。 最终,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还是诈病灭了曹爽,夺取曹魏政权,应验了“三马同槽”的谶言。再说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诈灭曹爽夺取了曹魏政权,也是一时走险,侥幸成功,万中选一的机会让他们把握住了,就对手中政权格外珍惜看重。前辄不远,不可再蹈,总结借鉴曹魏家族失策之处,司马父子、司马兄弟相互发誓发狠,相互提醒提示,决不使国家政权旁落,一定要让国家政权牢牢掌握在司马血脉之家、司马蹄子之手,传承千秋万代,直到永永远远。 不过,远在司马三马夺取曹魏政权之前,出了一件人人传扬的奇事,也许预兆着司马氏一族终必夺权,又终必失权。 公元223年,也就是魏黄初四年,天水张掖一带久旱忽雨,忽雨又变成大雨,大雨竟然连天数月不止,多地发生泥石流,在一个名叫柳谷口的地方,从高高的山谷里冲下来许多奇奇怪怪的石头。 这些石头,有的象马,有的象牛,还有的石头象麒麟象凤凰,令人惊奇,一时传言四起。地方官员也觉得此事神奇,到现场做了详细察看,并绘制现场图表。从柳谷口流下来的石头之中,按前后顺序,有七匹石马,一头石麒麟,一头石白虎,一头石牛,还有八卦,星图等。最奇怪的是在一块象灵龟的石头上,龟背处居然出现了三个字:“大讨曹。” 任何朝代也难免有负责任的官员,当时的张掖太守于绰就写了一份调查报告并附现场图表,把这异事异象向当时的魏国皇帝魏文帝曹丕做了汇报。 曹丕这家伙,识点诗文,更识女人,当初一见到袁熙之妻甄氏,也不管人家有夫没夫、生没生子,是黄花闺女还是败柳媳妇,抢回家就秘藏起来,诗之、词之、歌之、赋之,宠之、爱之、娱之、乐之,让他的兄弟们他的朋友们都知道他得了一房好女人,让他的兄弟们朋友们恭之、贺之、羡之、慕之,忌之、妒之、仇之、恨之,白白羡慕了好多年而不得一见。 识诗文的文化人往往只会看表面现象,曹丕也不例外,一看到又是凤凰,又是麒麟,别的也不怠多看深究了,就认为是天降异象、国家祥瑞,就下令诏布天下,就下令史书记载。 中国几千年文化历史,民间传说与历史记载可以相互印证并且印证相合的事情少之又少,柳谷口石头这事就算上一件。也多亏曹丕这家伙一时冲动,才使中国史书记载出现了信史。资治通鉴-魏纪五记载为“张掖柳谷口水溢涌,宝石负图,状象灵龟,立于川西,有石马七、凤凰、麒麟、白虎、牺牛、璜块、八卦,列宿,慧星之象,又有文曰大讨曹。” 再说张掖太守于绰,虽把情况汇报上去,但对朝庭的解释并不为然,找了个机会,问巨鹿人张郅对于柳谷口异象石头的看法。张郅说:“祥瑞之事,多用于兆示未来,后天下兴衰从之。今汉亡已数年之久,魏早已得天下,这些祥瑞,难道是上天追补魏兴之物?窃以为,柳谷口之异象,是预兆当今之物事,是凶是吉,犹待将来应证!” 张郅认为,自古以来,上天绝对不可能放马后炮,不会等到人间已经改天换地旧貌换新颜多时了再追降一个什么祥瑞预兆给世人们放鞭炮玩玩助兴。 张郅认为,当时马槽多用柳木制作,柳谷口山沟以柳为名,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大马槽,槽里有马,可养七马同槽,再次提示着朝(槽)中有马、三马同槽之后的预兆。因此,柳谷口异象并不如皇帝诏书所认为的是象征以魏代汉的祥瑞预兆,而是兆示现在的曹魏政权今后可能发生的后续变化。在曹魏政权这个大马槽里,七匹马食槽(曹)在前,一头牛继马姓继续食曹在后。这种预兆成真的话,对于曹魏政权来说就是预示有灭顶之灾,但对于被兆示的某个人或某个家族来说,如马姓,如牛姓,这个异象才是祥瑞。同时,一头牛继在七匹马之后,牛继马后前仆后继相继食槽,致使曹魏政权彻底败亡,也能解释石头上“大讨曹”三字的含义。 三国时代虽是群雄并起,但顶级的聪明人也就三两个。一个是算无遗策的贾诩,曹操做了三马同槽之梦,首先去问贾诩。也许怕泄天机,也许怕引发灭族灭城屠杀,贾诩把这梦说成是禄马吉兆,暂时让曹操宽了心。假如贾诩算“有”遗策的话,这解梦之事也是唯一一次。 还有一个聪明人就是司马懿。司马懿这家伙,脖子一百八十度旋转、小眼睛聚光、鹰视狼顾之相让人印象深刻,深府低调之相又让人难察其雄豪远志,让人防不胜防。他知道曹魏的“三马同槽”之梦是防备自家的司马之“马”,就迟迟不让两个文韬武略壮志雄心的儿子出仕。又从柳谷口异事中知道了自己才是这“三马同槽”、“牛继马后”中的真正的主角之“马”,就下决心夺取了曹魏政权,而后,就象曹魏政权防“马”一样防起“牛”来。 “牛”在哪里?曹魏怎样找“马”,司马就怎样找“牛”。照猫画虎儿,照葫芦画瓢,反正都在曹魏政权这个大朝(槽)子里。 在曹魏政权里,有一个叫牛金的大将军,很早投靠曹操,后来跟司马懿东征西战,打了许多胜仗,还亲自战胜蜀国名将马岱。要命的是,牛金手下将士对牛金很忠诚,牛金在朝野中口碑好威望高。 司马懿这家伙,城府之深,古今难及,一向谨慎低调,做好事假装不爱留名却每每美名传扬,做恶事从不落人口实却真的不留任何把柄。 司马懿发明制作了阳阴酒壶,请牛金来家吃饭。阴阳酒壶同普通酒壶一样,也是只有一个壶嘴出酒,并不让人生疑。但先倒出的酒没毒,再倒出的酒有毒。这样,毒死了牛金。 司马懿把这事当作有利于家族的好事和功劳,当然不能湮没,肯定是自己有意无意说出来的,所以,晋书-元帝纪记载:“初玄石图有牛继马后,故宣帝(司马懿)深忌牛氏,遂为二榼,共一口,以贮酒焉,帝先饮佳者,而以毒酒鸩其将牛金。” 牛金死了,朝中再无可疑之“牛”了,但人算不如天算,前生后世,后世今生,二十五年后,“牛继马后”还是一兆成谶。公元251年,司马懿死了,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接替司马懿主政魏国。司马师无子,255年去世时传权给弟弟司马昭。265年,司马昭病逝,传权给儿子司马炎。司马炎克隆“汉禅魏继”故事,来了个“魏禅晋继”,建立了晋朝。 此后,司马炎传位司马衷。司马衷懦弱,国政先后决于着名妒后贾南风和几个权臣,内战纷起,胡患纷起,国家政权不稳,社会开始动荡不安。之后继位的都是徒有虚名的小皇帝,晋怀帝司马炽在位7年,晋孝愍帝司马邺在位5年。 至此,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司马衷、司马炽、司马邺,一,二,三,四,五,六,七,晋朝七匹“马”都出场了,那么,“牛”在哪里?马儿都出来了,牛儿还会远吗? 公元317年,西晋灭亡,时为西晋丞相的司马睿与西阳王、汝南五、南顿五、彭城王一起五马渡江跑到南方,在建康称王,改元建武,次年称帝,成为东晋的开国皇帝,开始了东晋王朝,是为第八个晋朝皇帝。 但这第八个皇帝是继在七马之后,东晋的辖域又仅仅限于南方,那么,这个皇帝是“马”还是“牛”呢?在司马氏族谱里,晋元帝司马睿(276年323年)字景文,东晋开国皇帝(318年323年在位),司马懿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司马睿于290年袭封琅邪王,311年由晋愍帝封为丞相、大都督中外军事。317年晋愍帝被俘后,司马睿在晋朝贵族与江东大族支持下在建康称晋王,318年即帝位,为晋元帝。323年去世,谥号元皇帝,庙号中宗。 同时,晋书元帝纪里记载说:“恭王妃夏侯氏竟通小吏牛氏而生元帝,亦有符云。”中国史书一向道貌岸然指驴为马,能把私秘床事记载在史的时候不多,这个算一个,也比较可信。只是让司马懿的在天之灵欲哭无泪了。 谁也想不到,这继“马”之“牛”竟然是在司马懿死了25年之后寄生在司马懿孙媳妇的肚子里,其DNA也不是什么战功大口碑好威望高之牛,而是普通不过的小吏之牛。 原来,司马睿本是牛睿。至此,柳谷口牛继马后的预兆,用司马懿想象不出来,用事后又都能理解的男女通奸方式全部应谶。 西晋一朝,司马之马共七位,从司马炎265年建晋算起到317年西晋亡国,累计立朝52年。东晋一朝,穿着“马”的外衣、捧着“马”的衣钵、举着“马”的旗号的“牛”家血脉,先后经历了晋元帝司马睿、晋明帝司马绍、晋成帝司马衍、晋康帝司马岳、晋穆帝司马聃、晋哀帝司马丕、晋废帝司马奕、简文帝司马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