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论天下事.doc_第1页
纵论天下事.doc_第2页
纵论天下事.doc_第3页
纵论天下事.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纵论天下事莫言获奖,或是“诺奖情结”的终结知悉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我正在出租车上,电话里和朋友聊完这件事后,出租车司机问,“莫言真获奖了?”我问,“您知道莫言?”他说“当然知道,大作家嘛!”然后他说了一句“真好”,我也接了一句“真好”。出租车司机可能没时间看文学,不知道文学背后那团扯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他对莫言获奖说“真好”,无非是一种情感倾向的体现,若是别的国家哪位作家获奖,他不会显得如此关心。对于民众而言,哪怕不知道莫言究竟是作家还是泥水匠,能获奖终归是好事,这是非常朴素的道理,和我们关心邻人总要比关心地球另外一端的人要多些这个道理一样。我个人为莫言获奖而感到高兴的原因也很简单,简单到用一句话可以解释:同为写字人,应该为自己的同行获得国际奖项的认同而欣慰。看到有媒体工作者也说道,“明天就写小说去!”这也是向莫言表示祝贺与致敬的另外一种方式吧,在喜讯突至时,人们最直接的表现往往代表了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态度。有人觉得莫言获奖折射出了各种复杂的心态,在网上,的确也有不少意见迥然不同的说法,但这些说法基本上都是自说自话,还没达到争论或者说极端对立的地步。所谓复杂心态,其实也不存在,有何复杂心态可说?嫉妒、不满、攻击等等,或只是我们对别人的言论存在偏颇的理解而已。要么是支持,要么是批评,这怎么能构成复杂心态?即使是角度不同的批评,也各有各的价值所在,会帮助我们观察当下文学形态,认知文学内在与社会外在的联系。如同莫言自己所说,“感谢网上那些支持我的挺我的网友,也感谢网上那些批评我的网友,我觉得都对我是一种帮助。”支持的声音和批评的声音汇聚在一起,才能更加客观地看待莫言,并通过莫言获奖来重新评价中国一流作家的价值。若说复杂,在莫言获奖前的一些年,人们的心态倒真是有一些复杂的,不然的话也不至于出现“诺奖情结”这一说法。莫言这次获奖被传播得最广、讨论得最为热烈,他的获奖该让复杂的“诺奖情结”真正开始消失了吧?正如同网友的高见,莫言获奖和姚明打进NBA、刘翔奥运会夺冠一样,值得骄傲一阵子,但要以平常心来看待。能理解低迷已久的中国文学,迫切需要莫言获奖这剂强心针,但莫言获奖的积极影响,还需要长久的时间来验证,现在不妨耐心些、安静些,放弃杂念,静观诺奖这颗“重磅炸弹”能给中国的文学,带来多大的冲击和变化。十八大是读懂当代中国的新契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召开。10月9日,大会开始受理中外记者的采访申请。有关方面表示,大会热情欢迎中外记者采访。从今年年初开始,各国媒体关于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道就逐渐升温,相关评论和分析层出不穷。实际上,即使是对中国了解不多的外国记者,也知道只有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只有认认真真地观察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中国应对发展进程中巨大挑战的清晰思路,更加真切地感知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雄心壮志。1978年,华尔街日报一名叫罗伊斯特的记者来到广州,他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最早来华的美国记者之一。在中国牌的马克思主义一文中,基于自己的观察,他作出了这样的判断:中国共产党人“是完全讲求实际的”。6年前,英国学者马丁雅克如此断言:“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因为那一年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3年前,在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召开前夕,华尔街日报在报道中说了这样一句话,“中共全体会议不乏创造历史的例子”。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各国对中国共产党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让中国共产党的形象更加丰满: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善于理论创新,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为民造福;开明开放,和平民主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承载新希望,书写新篇章。中国应有更多西哈努克这样的朋友柬埔寨前国王西哈努克10月15日凌晨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西哈努克是中国“最铁”的朋友之一,他的逝世让很多普通中国人也感到一丝怅然和难过。他总是让我们想到一段难忘的岁月,并对中国外交的未来提供一份启迪。中国社会对“西哈努克亲王”这个称呼更熟悉,对柬埔寨上世纪的历史,普通中国人知道细节的不多,但最重要的是,西哈努克领导的小国柬埔寨奉行独立自主的中立外交政策,拒绝听命美国,反对它发动越南战争。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在1970年的一次出访中被美国策动的政变推翻。中国在西哈努克最困难的时候接纳了他,这是当时中国“反霸”外交的一个高调之举。中国与柬埔寨的特殊关系就是从那时真正得以确立,以后中柬之间经历了红色高棉兴衰和两国关系冷暖的风风雨雨,但柬埔寨社会对中国的特殊感情一直没有中断,西哈努克是两国友好关系绵延几十年的强有力纽带。中国互联网上有人质疑中国对西哈努克的“投资”是“亏本买卖”,这样的算计本身就是小商人气的,民粹的,所用公式与中国作为大国的根本利益格格不入。今天,柬埔寨在东盟内部反对越南与菲律宾将南海问题作为该组织与中国的整体谈判议题,恰是当年成果几十年后的兑现。中国当年接纳西哈努克有国家利益的深刻考虑,但又是超越国家利益的,闪烁着道义的光辉。中国作为仁义之邦,敢行路见不平之举,不仅被柬埔寨人民钦佩敬仰,也给东南亚和第三世界留下深刻印象。中国接纳西哈努克表现了大国的担当和远见。环顾今日世界,中国像西哈努克这样的朋友实在太少了。在国际复杂的纷争中,我们行为谨慎,顾忌各方感受和态度,西方对我们外交行为的束缚很深。我们现在很少有放手表现中国价值观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道义原则的机会,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磨掉棱角。当然,时代变了,中国已不是上世纪70年代既反“美帝”、又反“苏修”的特立独行大国,中国必须融入世界,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发展自我。中国的更多外交斟酌和平衡是必须的,在天安门广场开百万人大会与美国对抗的时代永远结束了。融入世界需要保持自我的支撑和策应,而非对自我的过度克制和掩饰。中国毕竟是大国,中国与西方大国的利益冲突再怎么淡化也无法彻底消除,中国需要有时克制,有时敢于率意为之,从而不断培育世界对中国利益和原则的适应及尊重。中国应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交朋友,而且要交真朋友,我们应当有新的西哈努克,有更多巴基斯坦这样的“全天候朋友”,即使为此投入一些资源,承担一些西方的压力,也是值得的。中国拿到世界上去比,绝对是欣欣向荣的国家。中国虽被西方看不惯,但中国的发展之路和中国主流价值观在发展中国家都有广泛吸引力,中国不应把与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