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传播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pdf_第1页
艾滋病传播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pdf_第2页
艾滋病传播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pdf_第3页
艾滋病传播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第23卷第2期 2007年4月 德 州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Dezhou University Vol 23 No 2 Apr 2007 艾滋病传播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孟庆江 马立新 德州学院数学系 山东德州 253023 摘 要 众所周知 艾滋病对中国社会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给出了艾滋病的数学模型 并讨论了其解的存在性 和稳定性 同时 给出了人口增长与人口流动对艾滋病传播的影响模型 所得结果对我国今后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 的传播方面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艾滋病疾病模型 偏微分方程 潜伏期 稳定性 阈值 中图分类号 O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29444 2007 0220035204 收稿日期 2006206225 作者简介 孟庆江 19802 男 山东聊城人 在读硕士 助教 主要从事应用数学方面的研究 艾滋病是当今各国政府最头疼的问题之一 目 前全球已有208个国家和地区受到艾滋病严重威 胁 中国也是受害国之一 自1985年第一例外来艾 滋病在中国出现以来 中国目前已约有艾滋病病毒 感染者84万人 并以每年30 的惊人速度增长 艾 滋病正从高危人群向普遍人群蔓延 随之而来的社 会经济损失可达人民币4600亿元到7700亿元 这 个数字曾经让中国有关领导人担心 艾滋病一旦流 行会破坏改革开放以来辛勤建设的成果 卫生部官 方网站提供的数据表明 2001年报告艾滋病病毒感 染人数较2000年增长了58 虽然按照国际通行 标准 就感染率而言 我国目前尚处于艾滋病低流行 期 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绝 对数很大 艾滋病防治不容乐观 如果不采取措施 预估2010年 中国的艾滋病感染人数将超过千万 届时艾滋病的流行将成为中国的国家性灾难 因此 对艾滋病的预防 治疗 控制和对其传播机理的研究 越来越重要 利用动力学的方法建立流行病传播的数学模 型 研究某种流行病在某一地区是否会蔓延下去而 成为该地区的地方病 或这种流行病最终将消除 是 流行病学和数学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的具有理论和现 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有助于对流行病将来的发展趋 势进行预测 有利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早在1927 年 kermack和Mckendrick首先利用动力学的方法 建立了经典的常微分方程形式的流行病数学模型 从此以后常微分方程形式的流行病模型得到了广泛 和深入的研究 考虑到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静脉注 射 吸毒 性行为接触以及母婴垂直感染为主 另外 艾滋病有较长的潜伏期 用接种疫苗对它进行预防 时 随着时间的推移 疫苗的保护作用逐渐消失或减 弱 因此研究具有类年龄结构的艾滋病模型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1 模型建立及解的分析 1 1 模型建立 1 把总人口分为三个部分 易感者类 AIDS感 染病毒者和消除者类 指康复和死亡人数 S a t I a t R a t 分别表示时刻t易感人数 AIDS染 病人数和消除者类的年龄密度函数 2 a 为年龄为a的人口的相对自然死亡率 函数 A为人口所能活到的最高年龄 且 a 0 为 0 A 上的局部连续函数 A 0 a da 3 a 为年龄为a的易感人群和康复人群的 平均生育率函数 a 为年龄为a的AIDS染病人 群平均生育率函数 由于对AIDS病人的大力治疗 所以一般假定 a a 4 1表示平均感染周期 5 表示传染系数 定义时刻t的传染率函数 为 t A 0 I a t da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在上述假定条件下 艾滋病疾病的发展过程可 如下偏微分方程来描述 5S 5t 5S 5a t S a S 1 5I 5t 5I 5a t S a I 2 5R 5t 5R 5a I a R 3 其边界条件为 S 0 t 0 a S a t a I a t a R a t da 4 I 0 t 0 5 R 0 t 0 6 主要考虑如下初始条件的系统 S a 0 S0 a I a 0 I0 t R a 0 R0 a 7 1 2 平衡态下解的存在性 考虑系统的平衡态 dS da S a S 8 dI da S a a I I 9 dR da I a R 10 S 0 0 a S a a I a a R a da 11 I 0 0 12 R 0 0 13 由于 表示传染率 I a 依赖于传染率 所以 S 0 0 a S a a I a a R a da 也依赖于传染率 记为 S 0 0 a S a a I a a R a da 14 又 a 1 定理1 如果 G 0 1 则系统 1 3 存在 两种可能的平衡态 一种是AIDS疾病消亡 一种是 AIDS病人存在 如果 G 0 1 则系统 1 3 存 在唯一的疾病消亡的平衡态 如果 G 0 1 则存在 唯一的疾病消亡的平衡态 此时0是决定平衡态方 程的双重根 1 3 平衡态下解的稳定性 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研究 5S 5t 5S 5a S a S f a S 18 5I 5t 5I 5a S a r I 19 5R 5t 5R 5a rI a R f a S 20 S 0 t 0 a S a t I a t R a t da 21 I 0 t 0 22 R 0 t 0 23 其中 f a 为治愈率函数 令N a 为个体总数关于年龄的密度函数 N a 满足 N a 3 Nexp a 0 d 其中 3 为自然死亡率 满足下列关系式 3 A 0 a da 1 63德州学院学报 第23卷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这里 a exp a 0 d 是存活率函数 它表示活到年龄为a的个体所占的百分比 则又有 以下关系式 N a 3 N a 文献 1 用有界线性算子的非线性扰动理论得 到系统 18 23 关于 0对应的无疾病的平衡 态的稳定性结论是 引理1 讨论关于 的方法 1 0 a 0 N a e b a a 0f u dudbda 24 如果临界值g 0 a 0 N a e b a b 0f u dudbda小于 1 则方程 24 有实根 系统的这种平衡态是指数稳 定的 如果这个临界值大于1 则方程 24 有正实 根 这种平衡态是不稳定的 如果这个临界值等于 1 则这种无疾病的平衡态局部稳定但不是渐进稳定 的 当然取其中的f 0 引理仍成立 定理2 定义临界值 g 0 3N 0 e a 0 d a 0 e a d da 25 如果临界值 g 0 0 并作如下假设 2 1 模型假设 1 时刻t时总的人口数为N t 2 总人口分为两部分 1 易感者S t 2 HIV病毒携带者W t 3 HIV病毒携带者 W t 又可分为两类 其中 一类先是HIV病毒携带者又未发病且有性交往活 动的记为E t 这部分人经过一定的时间以后发病 成为艾滋病患病者I t 另一类先是HIV病毒携带 者Y t 但这一类人在其未发病之前已失去性交往 的可能 如已年老等 记为Z t 4 d 为因艾滋病死亡率 单位时间内平均配 偶数 p易感者被感染成为 E t 类并最终成为 I t 类的概率 5 E为由 E t 类到 I t 类的转移系数 Y为 由 Y t 类到 Z t 类的转移系数 在上述情况下 艾滋病传播发展的病情模型如 下 dS t dt N t S t W t N t S t aS t dI t dt p N t S t W t N t E E t d Y t dt 1 p N t S t W t N t Y I t d E t dt E E t d I t dZ t dt Y Y t Z t W E Y N W S S 0 0 I 0 0 Y 0 0 上述等式中涉及到的未知数较多 目前无法得 到它的数值解 考虑最简单的人口迁入模型 dS dt S I a 26 dI dt S I I 27 dR dt I 28 由 26 式 dS dt dI dt 0 当S dI dt I t 先增加到某峰值后再 减少 当S 时 I t 取峰值 传染病流行 而当S t 0 S0S 则传染病流行 在应用中 需要计算艾滋病在某地区流行的时 73 第2期 孟庆江 等 艾滋病传播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间 设t0 0 则流行时间T可取为从S S0到S 所经过的时间 令 S S0 S 3 I I0 I 3 I0 I 3 a T S3 0 3 dS 3 S I 3 0 S 3 0 S ln S S 3 0 S 平衡态下系统总有一个相应于疾病消除的无病 平衡点 而这些平衡点相应于疾病的持续生存 这意 味着这种病一旦流行 在短时间内没有办法消除掉 而转化为地方病 但一般不会出现周期循环的趋势 3 控制艾滋病的有效方案 基于以上分析 看到为了减少艾滋病的感染 可 减少模型中的参数 从有关的临界值表达式 17 25 不难看出 越小 特别当 足够小时 平衡态 必然存在 而平衡态必稳定 该传染病消除平衡位 置的稳定性取决于参数R1 而 R1 p E 1 p Y 其中 E E Y Y 因此 加强艾滋病监测检验工作 加强对HIV 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管理 以及加强对阻断HIV 传播途径的控制 性传播途径的控制 母婴传播途径 的控制和血液传播途径的控制是解决艾滋病传播的 有效途径 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对艾滋病的整治力度 和加大投入力度保障防治经费 另外 为了让艾滋病 根本消除 应该加强艾滋病宣传力度 提高对艾滋病 的认识 形成人人了解艾滋病 时时预防艾滋病 处 处关心 支持和善待艾滋病病人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 Xue zhi Li Geni Gupur Guang tian Zhu Mathemat2 ical Theory of Age structured Epidemic Dynamics M Research Information Ltd Hertfordshire 2002 64 71 2 Xue zhi Li Geni Gupur Guang tian Zhu Existence and uniqueness of epidemic states for the age struc2 tured MSEIR epidemic model J Acta Mathematical Applicatae Sinica English Series 2002 18 3 441 454 3 Hoppensteadt F An age structured epidemic model J J Franklin Inst 1974 197 325 333 4 陈兰荪 数学生态学模型与研究方法 M 北京 科学出 版社 1988 5 原三顾 韩丽涛 马知恩 一类潜伏期和传染期均传染的 流行病模型 J 生物数学学报 2001 16 4 392 398 6 Ahmed E Yassen MT On Branching processes and the Early 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