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龟肺炎防治初探.doc_第1页
陆龟肺炎防治初探.doc_第2页
陆龟肺炎防治初探.doc_第3页
陆龟肺炎防治初探.doc_第4页
陆龟肺炎防治初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陆龟肺炎防治初探谨以此文纪念于2011年2月21日病逝的公辐射龟壹、前言由于饲养四年多的陆龟因肺炎感染过世,让我惊觉原来自己对陆龟疾病的理解,其实还有待积极加强。为了公辐射龟(Astrochelys radiata)感染肺炎死亡,让我很想了解肺炎在陆龟的医治成效,于是向台湾最大的陆龟养殖户询问相关的讯息。却意外发现当陆龟感染肺炎且失去食欲以后,每十只仅能救活一两只,有些陆龟出来了又进去了,但最终还是无法完全恢复健康。此外从后续的连络讯息中也得知,当辐射龟发生流鼻水的时候,其实感染已经相当严重了;而辐射龟其实是很娇贵的品种,生病了其实并不容易医治。有别于坊间流传辐射龟很健壮的说法,台湾最大的陆龟饲主认为辐射龟生了病没那么好照顾。来自台湾最大型的乌龟研究养殖机构的资料,陆龟肺炎治疗效果不佳的统计数据,或许会给人一种印象:怎么照顾乌龟的技术那么差!但我认为私人的少数肺炎治疗成功个案报告其实才不可信,因为人类的本性通常喜欢夸大自己的成果,对于失败之处往往是加以美化或避而不谈。令人感到好奇的是,国外对于陆龟肺炎的治疗,是否也像台湾一样像不尽理想?这是个让我感到很好奇的议题。查阅了一些陆龟肺炎治疗的治疗,不外是因环境不佳所引起,施打抗生素乃是标准的治疗方法。但是真正提到预后或死亡率的资料,实在少之又少。而根据德国Sinn (2004)的回溯性研究,陆龟的肺部疾病(包括肺炎)是所有爬虫当中最少的。英国Highfield (1993)报告了当陆龟感染到鼻水症候群时,死亡率介于50%至100%之间。鼻水症候群虽然未必全然是细菌性肺炎所引起的,如此高的死亡率可说相当的惊人。此外美国Pirog (2008)则提到了,当呼吸道感染抵达肺部时,可能就非常的难以医治。这个讯息透露出了陆龟出现肺部感染时,其实预后并非那么的乐观。本文打算要探讨的,并不是治疗陆龟肺炎的药物剂量的医疗专业,乃是以另一个角度来探讨陆龟的肺炎,而且是台湾陆龟界较少论及的议题。由于有关辐射龟肺炎的医治研究文献非常少,仅能藉由其他陆龟的肺炎医治资料来辅佐,希望能从中获得启发并举一反三。正在吃木槿花(Hibiscus syriacus)的公辐射龟。陆龟虽然平时给人一种健壮长寿的印象,不过一旦生病了并不容易医治。我们换个角度来想想:大量治疗的统计数据比较可信,还时少数成功个案的报告比较可靠?贰、陆龟流鼻水的原因流鼻水症状是乌龟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症状,可是流鼻水症状未必全然都是呼吸道感染引起的,乌龟流鼻水的症状如果受到忽略,情况将恶化成浓稠状分泌物,有50%的机会演变成肺炎。根据德国Bidmon (2002)的经验,引起印度星龟(Geochelone elegans)流鼻水症状的最常见原因,其实并不是病毒或霉浆菌感染所致,也就是所谓的上呼吸道疾病(URTD)或鼻水症候群(RNS)。根据Bidmon的观察,印度星龟的流鼻水症状,很常发生于白天搬出户外晚上搬进室内的个体身上。当印度星龟饲养在加热垫的环境中,由于温度的作用使得底土很快的便会干燥并产生灰尘,此外这种环境下的星龟往往无法挖掘底材来获得较高的湿气。所以星龟吸入了大量的灰尘并塞住 了鼻孔。如果在这种环境中的饲养温度又过高的话,星龟就会开始从黏膜处蒸发水分,例如眼睛、咽喉和鼻腔的上鼻,因而导致红眼、眼皮浮肿和流鼻水等症状。流鼻水的症状在饲主帮陆龟补充水分时格外的明显,因为此时干燥的黏膜再度产生液化了。此时适时的提高饲养环境的湿度,将有助于流鼻水症状的减轻。干燥的底材也是陆龟饲主要特别留意的。木屑应该要完全避免使用,因为木屑的粉尘会引起严重的呼吸道和肠胃道问题。干燥泥炭苔也应避免和陆龟有所接触,同样的其粉尘会引起呼吸道的问题。不过泥炭苔的吸水能力很好,并且含有天然的鞣酸,在湿润的状态下对于微生物具有抑制的效果,因此以泥炭苔当作保湿底床是很推荐的材料。无独有偶的,美国Fife (2002)对于保湿底材的选择,也建议使用泥炭苔,根据他的长期经验,微湿的泥炭苔不会发霉,就算仔龟误食也不会发生问题。捷克Zych(2011)认为沙子对陆龟饲养来说,是很不适当的底材,他认为树皮或木屑可以当作底材,但必须总是保持些许的湿润,以减少粉尘的发生。高温干燥底土所产生的灰尘,很容易引起星龟的红眼、眼皮浮肿和流鼻水症状,此时增加环境湿度有助于症状的改善。我们换个角度来想想:野外的陆龟主要生活在高温干燥底土的环境吗?不过Bidomn认为,导致流鼻水症状最常见的原因,却是粗脚粉螨(Acarus siro)或长食酪螨(Tyrophagus longior)所引起的类似过敏症状。特别是当星龟在休息的时候会不断的打喷嚏。这并不是星龟遭到螨虫攻击所致,而是吸入了螨虫脱落的皮屑或分泌物造成的。因螨虫造成的流鼻水症状,是无法用抗生素治疗的,除非是次发性的感染。此时如果增加环境的湿度和温度,只会促进螨虫的繁殖而对陆龟没有帮助。遇到了这种情况,唯一的治疗方法就是彻底清理饲养环境,并且重建室内的豢养设施。光是喷洒杀螨虫的药物是没有用的,因为螨虫的分泌物依旧存在。由于螨虫实在太小了很不容易辨认,因此所造成的流鼻水症状最常遭到忽略,并直接就被人以抗生素进行治疗。对此有个很容易分辨的方法,将陆龟仔细的清洗以后放到温暖的户外环境或新的饲养箱,如果流鼻水症状在几天内自动就停止了,那么几乎就可以确定是由螨虫引起的。饲养在户外的陆龟,也要注意蚂蚁叮咬的问题。蚂蚁喜欢甜食并会爬上陆龟的头部,陆龟便会以前肢来摩擦驱赶,此时蚂蚁可能会是出分泌物如蚁酸,导致陆龟眼皮的浮肿,甚至出现鼻腔和口腔上皮的水肿。蛔虫感染也是陆龟慢性流鼻水的原因之一。有些陆龟在驱虫以后,流鼻水的症状也会跟着消失。无论如何,在遇见陆龟出现流鼻水症状时,饲主们不可一昧的把原因直接归咎于病毒或细菌性的感染,诸如尘螨、粉尘、蚂蚁、和蛔虫,都是要小心翼翼加以排除的原因。饲养陆龟的底材应避免使用干燥的木屑,因为干燥木屑的粉尘会引起严重的呼吸道和肠胃道问题。我们换各角度来想想:野生陆龟主要生活在干燥木屑的环境吗?参、辐射龟与湿冷环境综观引起陆龟肺炎的原因,最常见的因素不外是陆龟受到了紧迫和不够理想的环境,例如运送、寒冷、拥挤、肮脏的环境等等。尤其是寒冷的环境,对于许多陆龟饲主来说是最在意的一项,尤其是台湾的陆龟饲主,对于陆龟的加温可说是不遗余力,深怕陆龟因着凉受冻而感冒了。以这次的公辐射龟感染肺炎死亡的案例来看,的确和温度过低有者很大的关联性。但所谓的温度过低,是指昼夜的温度都太低了呢?或者仅是白天的温度太低?从各种的证据来看,我个人觉得应是白天的温度过低,而不是晚上的温度过低。也就是说冬季白天仅用一盏80W的珠宝灯(PAR38),对两只大乌龟来说实在太少了,但夜间不加温并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在辐射龟怕冷?吗一文中,提到了辐射龟在马达加斯加原产地的最北边城市图利亚拉(Tulear)的气候,在冬季的最低气温也可低至6 C的纪录。也因此有学者认为辐射龟虽然很适应低温,但在原栖息地也不会经历比6 C更低得环境。可是正如同我曾提醒过的,图利亚拉是辐射龟现今最西北边(也就是最热)的分布地点,越往南方的气温相信会更低。不过美国Fife (2002)却发现,辐射龟对于低至5 C时的温度应对,比其他大部分的热带陆龟要来得好一些,而且有些辐射龟在10 C低温时,还会爬出来晒太阳并且活跃起来。无独有偶的,德国Huber (2001)经常在不同的季节造访马达加斯加研究乌龟,他对辐射龟原产地温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根据他的描述,马达加斯加最南方和西方有者相当大的差异,在南方的辐射龟栖息地,他观察到了冬天夜间可降至几乎0 C的温度,白天的时候在冷风吹拂下气温也依旧在10 C以下。靠近海岸的辐射龟会在海滩的湿沙地上行走,并且进入潮汐的小湾,然后在退潮时待在积有海水的小坑内。此外德国Wirth和Fritz(2011)提到了,马达加斯加南部沿海地区的气候较稳定,但较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可达20 C。辐射龟对于极端的温度变化可说有相当的适应力。作者还分享了自己的饲养经验表示,当阳光普照且气温超过12 C时,辐射龟便会走出户外去晒太阳。在13 C气温下依旧很活跃的辐射龟,辐射龟不怕冷的程度比许多人所认为的还要好。我们换个角度来想想:上次的冰河期是距今一万两千年前,也就是比现在更寒冷,而许多亚热带陆龟是这一万两千年内才出现在地球上的吗?不过令作者不解的是,辐射龟只是去泡海水呢?或者也会喝海水?甚至是为了吃海藻?可惜的是作者并未进一步说明,辐射龟泡海水浴的数量、频率,以及是否只在冬季有这样的行为。寒冬的海水温度会比气温高一点,或许辐射龟泡进海水反而觉得温暖一点;海水内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或许辐射龟透过喝海水来补充一些矿物质;海水退潮的积水坑里含有丰富的食物,或许辐射龟来此享受丰富的大餐。不过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辐射龟在寒冬泡完冰冷海水以后,原产地可没有热心的饲主可以帮忙擦干。况且单就寒冬的气温而言,北台湾从有气象纪录这一百年来,也仅出现过两次降至冰点左右的气温。再说2011年的北台湾虽然创下过去四十年来的平均最低温,但夜间最低温可没创下更低温。死亡的辐射龟在前两年夜间更低温的日子都能安然度过了,实在没理由今年就忍受不了。况且德国Heile和Bidmon (2002)对于辐射龟的户外豢养,也仅将加温启动设定在12 C。此外辐射龟原产地由于海风的吹拂,年均空气湿度介于74-82%之间,完全不能算是干燥型的气候区。看到了辐射龟在寒冬走入向海滩泡海水一事,不禁让人注意到专家们曾对辐射龟身体构造的描述。辐射龟虽然主要栖息在少雨的环境中,其身体却能够适应潮湿(雨后)泥泞的环境:例如整个腿部很粗厚且具有平钝的的脚趾,可减少在泥泞地面下沉的机会;而且如果有必要的话,也能像海龟一样在地上划行;此外辐射龟能以四肢将身体撑起最高达8公分的高度。令人感到好奇的是,如果辐射龟的这些变化只是针对偶尔的暴风雨而来的,那是真的个很有趣的演化。但如果辐射龟有走向海滩水坑的习性,这就比较能够让人理解了。流鼻水和眼睛浮肿,未必全都是细菌性肺炎所引起的。许多环境因素和感染可能都要加以检验。我们换个角度来想想:距离地表如此接近的陆龟,如果呼吸道对细菌的耐受性那么差,为何至今没演化出更复杂的呼细道构造来防御细菌?肆、细菌与肺炎的治疗引起陆龟肺炎的病媒主要有三:病毒、细菌和霉浆菌。本文的探讨焦点在细菌,因此暂不讨论病毒和霉浆菌所引起的肺炎。对于细菌感染我们要注意的是,美国Jacobson (1994)曾提到了,被牵连为陆龟主要病原体的细菌种类相当少,细菌被报告成致病的媒介,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仅是基于从病灶处分离而来,不论是身体表面或内脏结构。造成乌龟感染的细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的感染较为少见。德国Blahak (2002)列出的已知会导致乌龟疾病的主细菌当中,革兰氏阳性菌占了3种,而格兰氏阴性菌则占了10种。乌龟的紧迫进而影响免疫系统,造成细菌的侵袭和增殖。但是致病的细菌往往也可在健康的乌龟身上发现,直到免疫系统受其他因素影响才造成疾病,对此有许多的文献可以供参考。举个例子来说吧,英国Lawrence和Needham (1985)针对19只健康和7只流鼻水的赫曼陆龟(Testudo hermanni)与希腊陆龟(Testudo graeca),进行了鼻咽的棉棒采样检测研究。结果发现在健康的地中海陆龟鼻咽内发现了17种细菌,在流鼻水症状的陆龟鼻咽内发现了11种细菌。健康陆龟鼻咽内最常见的细菌前五名为:Staphylococcus aureus(23.7%)、Neisseria animalis(10.5%)、Citrobacter freundii(7.9%)、Micrococcus spp.(7.9%)、Corynebacterium spp.(7.9% );流鼻水陆龟鼻咽内最常见的细菌前四名为:Staphylococcus aureus(21.1%)、Citrobacter freundii(21.1%)、Micrococcus spp.(10.5%)、Enterococcus spp.(10.5%)。作者认为在病龟和健康陆龟之间,鼻咽内细菌的种类并没有明显的差别。细菌也存在于健康陆龟呼吸道的事实,不禁令人感到怀疑,细菌真的是导致肺炎的原凶吗?或者只因陆龟免疫能力降低,因而造成细菌的大量孳生,于是乎就被认定是致病凶手,并且被人先以抗生素杀菌再说。况且陆龟的呼吸道如果真的那么神圣不可侵入,那么为何陆龟至今都还没演化出像人类一样复杂的呼吸道构造?陆龟肺炎的治疗相信是很多人最关心的议题。法国Chai (2010)指出,治疗必先从改正环境和营养的缺乏做起,这是导致爬虫疾病的最重要原因。没有了这第一个步骤,开始其他的治疗就没有益处了。而环境温度应保持在各品种所偏好的接近最上限,以增进免疫的功能。寒冷是许多乌龟流鼻水并导致肺炎的重要原因,提高环境温度就成了改善环境的第一个重点。根据美国Fife (2007)提到印度星龟在感染呼 吸道疾病时,应将环境温度从24 C提高至29至32 C,烤灯下热点则增高至32至38 C。然而德国Bidmon (2002)对于印度星龟的肺炎治疗,只建议保持26 C的温度并搭配一盏Iguana 5.0的紫外线灯泡。不同的建议做法造成了我们的困扰,印度星龟所偏好的接近最上限温度是几度?辐射龟在23-26 C时食欲最旺盛,是否意味着这才是辐射龟的最舒适温度范围?我们换个角度来想想:很多陆龟在炎热的夏天其实会躲避太阳的长期曝晒,也就是并不爱高温酷热。根据德国Khler (2008)测量陆龟背甲的温度,他发现印度星龟在背甲温度为27 C时感到最舒适,当温度超28-29 C时星龟变得不在舒适。由此资料来看,或许26 C才是比较适合的促进免疫功能温度。此外美国Pirog (2008)对于苏卡达象龟(Geochelone sulcata)和豹龟(Stigmochelys pardalis)的呼吸道感染治疗,建议保持至少26.7 C但不可超过32.2 C,我们无法得知这是否就是苏卡达和豹龟的舒适温度。那么辐射龟呢?根据德国Bidmon (2002)的经验,辐射龟在23-26 C时食欲最旺盛。对于陆龟肺炎的治疗,翻开文献几乎都建议以抗生素为主,例如amikacin、baytril、tetracycline等等,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会以单一种抗生素治疗为主,此外支持性疗如人工营养和输液的补充也非常的重要。不论是抗生素的使用或人工营养和输液的补充,都不适合一般陆龟饲主自己进行治疗,必须交由专业的医疗人员才行。有别于一般兽医师的做法,德国Bidmon (2002)对于星龟感染肺炎的治疗,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方式,他提到了有些兽医师或许不同意他的做法,但他的治疗方式至今都没问题,而且跟着他建议做治疗的人,也都很成功的治疗了他们的印度星龟。基于本身职业的直觉反应,我不禁纳闷:如果某种疾病的治疗已有相当的成效和共识,为何还会有人提出自己另一套其他人未必认同的做法?这似乎意味着,陆龟(至少是印度星龟)的肺炎治疗和预后,应该还有改进的空间。那么Bidmon到底是怎么治疗印度星龟的?当印度星龟出现严重严重呼吸道感染时,他会以隔日的方式施打三次1 ml/kg Baypamun(一种免疫促进剂)。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这就够了。如果无效,或者很晚期才发现感染症状,则除了会施打1 ml/kg的Baypamun之外,还会外加0.15 ml/kg的2.5% Baytril(一种抗生素)和0.3 ml/kg的Tricrescovit(一种综合维生素),在第三和第五天的时候,则只继续施打相同剂量的Baypamun和Baytril,在第七、九和十一天的时候,就只施打同剂量的Baytril。在治疗的期间,印度星龟必须放置在26 C的饲养箱内,并且以一盏Iguana 5.0的自外线灯泡照射。施打免疫促进剂的作法,这几年来未见于正式的乌龟治疗文献上,一直到今年(2011年),捷克Hnzdo(2011)才提到了,感染上呼吸道疾病的乌龟可给予Baypamun,虽然并没有可靠的临床参考依据。或许将来会有更多的客观研究来验证此一效果,但这也意味着,有些兽医师开始愿意使用这样的方法来促进乌龟恢复健康。此外有报告指出星龟有时候会对Baytril产生过敏反应,例如美国Fife (2007)就提醒了印度星龟使用Baytril可能引起的负面反应。对此Bidmon提出自己仅见过一次真正的过敏反应,他认为剂量过重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尤其是对于体重很轻的幼龟。况且在他所建议的剂量下,似乎对印度星龟的食欲有促进的作用。一般对陆龟肺炎的Baytril建议剂量是10 mg/Kg,比德国Bidmon的建议剂量高出非常的多。无独有偶的,捷克Hnzdo(2011)也提到了,当感染肺炎的乌龟无放置肺导管或为两侧肺部感染时,抗生素的使用通常会选用Baytril。这位来自捷克的兽医师所建议的剂量则除了一般的10 mg/Kg以外,认为也可用剂量更低的5 mg/Kg,并且Baytril和其他的几种抗生素一样,也可以直接在肺内投药而不会有问题。肺部是否有浸润的现象,向来是诊断细菌性肺炎的重要依据,但影像检查所呈现的应是结果而非成因。也就是细菌果真是陆龟肺炎的元凶吗?或者其实是属于次发性感染?伍、结语回顾这整个陆龟病死的事件,我的第一个无知之处,是小看了2011年初台湾冬天的威力,始终仅使用一盏80 W的烤灯当白天的保温,这对于两只大陆龟而言,热源实在太少了。引发感染的紧迫因子于是相当的充足。其次是明知道陆龟已经流鼻水并龟缩失去活力了,还未提高警觉赶快送医,直到陆龟流脓鼻涕和口吐白沫,才抽空携带陆龟前往医院。病重的陆龟任谁也没把握医治,何况台湾最大陆龟养殖户的资料也显示,陆龟感染肺炎的预后并不佳。正如捷克Hnzdo(2011)也提到了,很多乌龟肺炎的预后是很糟糕甚至无望的。轻忽了肺炎在陆龟身上的严重性,此乃我无知之第二处。而德国兽医学博士Dennert (2009)医师曾指出,陆龟的眼睛往往会因其他的感染而造成变化,她以一张流眼屎且上下眼皮严重浮肿的陆龟为例,说明这是因病毒感染导致眼部积水所致,很遗憾的是照片中的那只陆龟并未救回来。回顾公辐射龟在送医前夕,也已经出现了流眼屎和上下眼皮严重浮肿的现象.而我的陆龟果真是因细菌感染引起肺炎的吗?至于肺炎病重的陆龟以住院的方式治疗,是否就能挽回生命?此时探讨已无太大的意义了。但可以肯定的是,一旦陆龟住院治疗,势必使用加护病房等级的照顾,例如人工的营养和输液灌注,否则的话难以度过难关。台湾对于陆龟肺炎的治疗建议定期泡水,但陆龟泡水时会促进排便,换言之,减少了大肠吸收营养或能量的机会。这对于病重失去活力的陆龟而言,是福还是祸?尤其是又未搭配加强人工营养与输液的灌注。回想陆龟就医时尚认为体力还称得住,可以忍受一段时间不吃东西,只要注意保温、定期泡水和使用抗生素,这样的观点也与国外看法上有显著的差异。况且让我始终找不到答案的是,陆龟突然变换饲养的环境,是否也是一种加重病情的紧迫因子?台湾的一些兽医师对于陆龟肺炎的治疗,建议可以每两天进行一次温水泡澡,也是个很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的做法,因为我所阅读到的建议反而是强调人工营养和输液的的灌注。德国Bidmon (2009)也指出,陆龟泡澡有助于肠道的排空。陆龟需要透过肠道的发酵作用来获得营养,泡澡加速肠道排空却又没提供额外的营养,对于免疫力很低且食欲很差的陆龟而言,恐怕导致情况的恶化而非加速痊愈。对于陆龟肺炎的治疗,只保持温暖环境并施打抗生素,从国外的治疗建议看来显然是不足的。积极的人工营养和输液灌注也是维持陆龟体力的重要步骤。而由德国Bidmon的星龟治疗方式,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得出来,促进陆龟的免疫能力才是最优先的重点,不论是运用免疫促进剂、综合维生素、适当的温度和紫外线灯,都有助于陆龟免疫能力的提升。毕竟具致病潜力的细菌原本就存在于健康陆龟的鼻咽内,提升陆龟自身的免疫能力或许才是治疗的关键所在。饲养多年的陆龟因自己的大意和无知,导致难以挽救的结局。生命的消逝是无法挽回的,撰写此文的目的,无非希望自己能从中获得教训,充实陆龟相关疾病的认识和知识。最后,在此谨期盼读者们也能从我的身上学到经验:陆龟的肺炎治疗,首重早期发现早期送医。若能在白天提供足够的烤灯热源让陆龟自己决定使否要取暖,陆龟其实对于冬天干冷环境的适应力是很不错的。陆、参考文献:1. Bidmon, H.-J. (2002): Die indische SternschildkrteGeochelone elegans(Schoepff, 1795) - eine problematische tropische Landschildkrte? Teil 4: Schlupf, Aufzucht und Krankheiten. Reptilia 7(3): 56-63.2. Bidmon, H.-J. (2002): Eine Laufende Nase oder das Runny Nose Syndrom (RNS)? Praktische Erfahrungen mit Indischen Sternschildkrten. Radiata, 11(3):41-43.3. Bidmon, H.-J. (2009): Ernhrungsgrundlagen und Darmpassagezeiten bei herbivoren Landschildkrten -oder wie selektierende Nahrungsgeneralisten auch unter extremen Bedingungen berleben: Eine bersicht. Schildkrten im Fokus, 9(1):3-26.4. Blahak, S. (2002): Infectious diseases in turtles and tortoises. Turtles, proceedings: international turtle & tortoises symposium Vienna 2002: 593-612. Edition Chimaira.5. Chai, N. (2010): Overview of reptile medicine.6. Dennert, C. (2009): Symtome zur Frherkennung von Krankheiten bei Landschildkrten. Schildkrten im Fokus, 6(3):14-24.7. Fife, JD(2007): Star tortoises. The natural history, captive care, and breeding ofGeochelone elegansandGeochelone platynota. Turtles of the world series. Testudinidae number 10.8. Fife, R. (2002): Care and breeding of the radiated tortoise,Geochelone radiata. Turtles, proceedings: international turtle & tortoises symposium Vienna 2002: 505-510. Edition Chimaira.9. Heinle, N, & Bidmon H.-J.(2002): Auf- und Nachzucht der StrahlenschildkrtenGeochelone radiata(Shaw, 1802): Haltung und erfolgreiche Vermehrung ber mehrere Jahre nach Anpassen der Inkubationstemperaturen der Eier an die klimatischen Gegebenheiten im Ursprungsgebiet der Tiere . Emys, 9(2): 4-28.10. Highfiled, AC(1993): Running nose syndrome. Tortoise Trust Newsletter, 2:1-2.11. Hnzdo, J. & Pantchev, N. (Hrsg.) (2011): Tie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