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老子为人的故事.doc_第1页
历史名人老子为人的故事.doc_第2页
历史名人老子为人的故事.doc_第3页
历史名人老子为人的故事.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名人老子为人的故事 导语: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下面是整理的一些关于老子的故事,欢迎查阅,供参考。 我国古代着作,常常把道家的老子和儒家的孔子相提并论,而他们的生平事迹材料,流传下来有关孔子的,虽有一些后人附会的传说,还能看出一个大概。至于老子的,却大多是道家之徒的夸张之词,难以凭信。司马迁作史记,汇集见到的材料为老子作传,全文不过500字,却说得惝恍迷离,致使2000年来聚讼纷坛。 老子是哪里人氏?史记说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对他的籍贯,历来有一些争论,不过分歧不大。史记接着说,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这就引起了不少争议。既然老子姓李名耳,为什么要称他为“老子”?汉代郑玄在礼记。曾子问的注中说:“老聃,古寿考者之号也。”三国吴人葛玄则说他“坐而皓首,故称老子”。还有的人说“老子老而隐,故自称老子”。再有一种说法,“老”是姓,古代有老姓,如左传中载,宋有司马老佐,鲁有司徒老祁。那为什么史记说他姓李呢?太史公没有解释。为史记作索隐的司马贞据葛玄所说是因为老子的母亲姓李,又说“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据考查,整个春秋一代240年中没有李姓,要到战国时才有。这样说来,老子的母亲又如何姓李呢? 所以这一说也不可靠。另外有些人认为老子本姓老,后来因为一声之转,音变而为李,可也没有提出令人信服的证据。更有一种说法,老子姓李只是承袭史记所说,先秦古籍没有记载,而史记的文字有后人羼入、改动的部分,因此,老子性不姓李尚有待于确凿的证据。“聃”,据说文和广韵的解释是耳漫无轮。有的书上说老子生得“长耳大目”,这倒是符合古人取名适字相因之义的。老子音义、列仙传因此说他名“重耳,字伯阳”。字称“伯阳”,其他古籍不载,史记索隐也认为“非正也”。很可能是道家之徒的故弄玄虚,借以把老子附于西周的太史伯阳,甚至是唐、虞时传说人物伯阳,以夸耀老子的长寿,是神仙一流人物。 老子的事迹,史记本传中提到的只有两件:一是“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二是老子出关,遇关令尹喜,“乃着书上下篇,言道德之言五千余言而去”。这就是老子一书,也称道德经。 孔子向老子问礼,以老子为师这件事,历代不少人认为是为了抬高道家、压低儒家而捏造出来的,正如晋代人伪造老子化胡经以贬低佛家一样。主张此说的人,提出很多论据证明老子晚于孔子,和孔子不是同时代的人,要从根本上否定孔子问礼这件事;有人以史记中老子对孔子的一段话来看:“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认为孔子是圣人,不会像老子所说那样会有这些缺点。当然,这样的立论是站不住脚的。另外一些人则认为确有其事,先秦古籍如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都载有此事。即使是儒家的着作礼记。曾子问中也载有孔子自述问礼于老子的事四则。不过,他们之中对孔子问礼的地方、年代等各有不同的说法。 关于老子一书,争论的问题就更多。最主要的是成书年代。主张老子早于孔子的人,认为作于春秋末,但书中有后人附加的部分。而主张后于孔子的人,认为从书中思想内容、文体风格以及用词等,论证为成于战国中期,或者末期,甚至有人认为出于汉初。这就连带而及老子到底是什么时代的人。关于这个问题,司马迁史记的说法,有点含糊其词,先说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又说见战国时秦献公的周太史儋即老子,可是接着又说:“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于是,有些人把太史儋也看作是老子,“聃”“儋”音同通用,就是论据之一。如果这样,那末,前后跨越200年左右,谁会相信老子有这么大岁数?虽然司马迁说:“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可是,只要看到书中的“或言”,就可明白太史公不过是录而存疑而已。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甲乙两种帛书老子,根据和今本文字、内容不同之处,证明老子成于战国,而太史儋正是战国时人说,他是老子的作者,多了一个力证。历史上早就有过一种调和的说法,说春秋时代确有老子其人,他的学说思想传到战国时,为太史儋采纳写成老子。把老子和太史儋说成是两个人。是耶,非耶?也无从论断。 我们今天见到的通行本,是从宋刻本流传下来的。帛书老子比宋刻本要早1500年左右,它的篇次、章节次序和文字同宋刻本已有很多出入。由此推想,先秦时的老子,经过长期流传、辗转抄写而成的汉代帛书老子,其中文字的讹脱衍误,以及改动,都在所难免,只要看帛书老子已有甲乙两种文字有异的传本,就可了解帛书老子的文字肯定会有很多不同于先秦的老子,而先秦的老子已无从得见。这样,后人如果凭老子的后世传本,去推断它的成书年代,是不是有点像刻舟求剑? 何况再据此去论断作者其人。 老子的哲学思想在我国的哲学史上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不把它研究清楚,就很难弄清我国哲学史的演变与发展。然而2000年来,老子问题是一大悬案。本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学术界曾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