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1 4年第 9期 化 学 教 育 h t t p n v w h x j y o r g 利用手持技术探究不 同酸碱环境 下生物体 p H变化的规律 周群力 钱扬义 1 广东广州市第二 中学5 1 0 5 3 0 2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教学 与资 源研究所广东广州 5 1 0 0 0 6 摘要利用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新手段做经典实验 通过p H传感器实时监测了去离子水 磷 酸盐缓冲溶液 碳酸盐缓冲溶液 猪肝研磨液 新鲜和变质 和 生菜研磨液 新鲜和 变质 等溶 液分别在酸 碱滴定过程 中 p H 的变化 依据实验曲线和数据并结合相关生物化学知识 定量分析 和比较了各物质滴定结果 从而证 明在不 同酸碱环境下生物体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维持 p H 稳定并解 释 了其原 因 关键词 手持技术 数字化实验 去离子水 缓冲溶液 猪肝 1 问题 提出 生物体维持 p H稳定的机制 是 普通高中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必修 3 稳 态与环境 教材 人教版 中经典的学生实验口 该实验是传 统的玻璃实验 其实验设计方案为 取 4只 5 0 mL 的烧杯 分别倒 人 2 5 mL的 自来水 缓 冲液 生 物材料 1 生物材料 2 在 4只烧杯中分别每一次 加 1滴 0 1 mo l L的 HC 1 溶液 然后 轻轻摇 动 加人 5 滴后再用 p H 试纸分别测其 p H 重复这一 步骤直至加入 了 3 0滴为止 将 每一 步所测 p H 记 人表格 再按之前的步骤滴加 0 1 mo l L的 Na OH 溶液测 p H并记录数据 最后将这些数据点于以酸 或碱 的滴数为横轴和以 p H为纵轴的坐标轴上 通过描点法得出各溶液 p H 的变化曲线 2 笔者 以 生物体维持 p H稳定的机制 内环境稳态 等 为主题 在 中 国期 刊 网 C NKI 和 万 方 数 据 库 WANG F ANG D AT A 进行检索 发现只有 2篇 文献 涉及相关实验 他们做法的共同特点是滴 人酸或碱后用 p H 试纸或 p H计来测 当前 p H 然 后把数据录入表格 最后通过描点法画出 p H 随滴 数增加的变化曲线 但 以上方法有如下一些缺点或 不足 1 用 p H试纸测 p H不够快速准确 2 每次测量都会损耗溶液 3 需要纸笔记录的数据 多 耗时长 4 把一个传统的定量实验用描点法 得出曲线 结果不够精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国内外许多学者和一线 教师开始研 究 和应用 手持技 术数 字化 实验 s l z 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引人中小学课堂 1 引 手持技术 的国产化也使这种革命性的实验器材价格更为 平 易近人 它能够克服以上 实验 的缺点并能够 自动 绘制出曲线 还能 够结合配套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打破了中学化学实验以定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为主 的局面 1 本文利用手持技术与滴定 管 1 5 相整合 的实验方案改进 生物体维持 p H稳定的机制 这 一 传统实验 以提供给大 家一个参考 希望通过 p H传感器与滴定管协 同操作 和曲线的对 比分析 帮助学生学习以图示处理科学实验数据的方法 体 会定量试验在 自然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以及从定量 的角度理解生物体维持 p H稳定的原因 为此 笔 者设计 了以下实验方案 2 实验设计 2 1 实验方案 在传统的中学实验条件下 测试 p H 最普遍 的 方法是使用 p H试纸 而 p H试纸的测试只限于定 性 无法测量到溶 液 中 p H 的微弱 变化 此外 传统实验还存在操作烦琐 损耗时间 损失溶液 描点曲线精度低等问题 笔者的改进实验通过手持 技术数字化 p H传感器与滴定装置的整合 选取五 种具有代表性的溶液相互对比参照 还选做了变质 生物材料的滴定 实验 中的各种变量均可控 正交 实验的开展顺序 如表 1所示 最后 依据 四重表 征 理论 6 展开分析 从定量 的角度 阐释生 物体 维持 p H稳定的原因 该改进实验课可为相关 内容 教学与曲线表征题编制提供更好的帮助 实际教学 中根据情况灵活选择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 广东省 中小学教学研究 十二五 规划重点课题 中学化学手持技术数字化创新实验案例开发与实施 研究 编号 J l l 一 0 5 5 通信联系人 E ma i l q i a n y y s c n u e d u c n 化学教育 h t t p w ww h x j y o r g 2 0 1 4 年第 9期 表 1 改进实验方案正交实验表 实验材料 滴定液 去离 子水 磷 酸盐缓 冲溶液 碳 酸盐缓 冲溶液 新 鲜猪肝 新 鲜生菜 变质猪肝研磨液 变质生菜研磨液 0 0 1 mo l I HC1 溶液 实验 实验 实验 实验 实验 实验 实验 0 0 1 mo l L 实验 实验 实验 实验 实验 实验 实 验 Na OH溶液 2 2 实验原理 1 动物体维持 p H稳定机理 动物体内各器官系统组织液 p H 的调节涉及许 多重要的生理机制 细胞生理和代谢的平衡有赖于 内环液的缓冲作用来维持 p H 的稳定 内环液有两 种缓冲系 其 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无机盐的缓冲作 用 生物体 内主要 含有 缓 冲对 C O 一一 HC O 和 HP O 一H P 0 4 前者 含量 大 缓 冲作 用也 大 在机体内经常起作用 后者含量低 缓冲作用不 大 但都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到缓冲作用 另一 种缓冲系称为蛋 白质缓冲 蛋白质分子是多价 的两 性物 a mp h o l y t e 能够吸收 H 或 OH 对 p H 的改变起缓冲作用口 2 植物体维持 p H稳定机理 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酸性 和碱性物质 机体通过调 节机构维持 p H 于一定 范 围内口 植 物液 泡 是 细 胞 内 许 多 物 质 的储 藏 库 如 K Na Ca 抖 C 1 一 磷酸盐 柠檬酸 苹果酸和多 种氨基酸等 当植物体内代谢的中间产物积累至过 量就会使细胞质 p H 下降 引起许多酶的失活 造 成代谢紊乱 这时植物会转移这些引起 p H变化的 物质到液泡中 与其中的磷酸盐缓冲对反应 可保 持细胞质 p H稳定 1 3 主要化学离子反应 C O 一 H HC O a HC O OH一 C O 一 H2 O HP 0i 一 H H2 P Oi H2 P O OH一 HP O i 一4 H2 O 2 3实验用品 实验仪器 带磁力搅拌装置的铁架台 容量瓶 2 5 0 mI 烧杯 2 5 0 mL和 5 0 mL 酸式滴 定 管 2 5 mL 碱式滴定管 2 5 m L 胶头滴管 玻璃棒 小 刀 研 钵 纱 布 数据采 集器 型号 5 2 9 一 US B p H 传感 器 型 号 DT 0 1 7 量 程 0 1 4 电子计算机 需安装 Mu l t i I a b软件 实验药品 0 1 mo l L的 HC 1 溶液 0 1 mo l I 的 Na OH 溶 液 去离 子水 磷 酸 盐缓 冲溶 液 碳酸盐缓冲溶液 新鲜猪肝 新鲜生菜 2 4 实验步骤 1 材料准备 将 当天从农 贸市场上买来的新鲜猪肝切成小块 放人研钵 加入一定量去离子水研磨 现磨现用 之后将研磨液倒人大烧杯中静置 将当天从农贸市 场上买来 的新鲜生菜切碎后放人研钵研磨 将每次 研磨 出的菜汁倒人大烧杯 中静置 配制 0 1 mo l L 的 HC 1 溶液 0 1 mo l L的 Na OH 溶液 p H 7 的磷酸盐缓冲溶液 p Hil O的碳酸盐缓 冲溶液 2 装杯待测 取 5只 5 0 mL的小烧杯 分别倒人 3 o mI 的 去离子水 磷酸盐缓冲溶液 碳酸盐缓冲溶液 猪 肝研磨液上清液和生菜研磨液上清液 并编号 3 仪器组装 用待装盐 酸溶 液润洗 酸式 滴定 管 装入 0 1 mo l L的 HC1 溶液并读数 按照 图 1 组 装实验装 置 将数据采集器与电脑正确连接后 设置样本采 集频率为 1 O 次 秒 采集时长为手动停止 带铁架的盛力搅拌器 p H探头 蓑有符谢溶液的烧杯 酒 定管 p H 遁配器 数据采集器 电麓机箱 电脑显示屏 图 1实验装置示意 图 4 酸滴定实验 将搅拌磁子放人待测溶液 启动磁力搅拌器和 数据采集器 运行一段 时间后 调整滴定管旋钮 使滴定液以约每 2 S 1 滴的速度匀速下落 滴定 2 0 1 4年第 9 期 化 学 教 育 h t t p n v w h X j y o r g 1 8 0 S 以上当看到曲线趋于平缓时结束滴定 记录 此时的滴定管刻度并记录 5 碱滴定实验 以 0 1 mo l I 的 Na OH溶 液作 为滴 定液进行 相同的实验 6 数据整理 实验进行完毕后 保存 Mu l t i L a b数据 进行 数据处理 3 实验 结果及 数据分析 3 1 同一种物质在酸 碱中的表现 3 1 1 酸 碱分别滴定去离子水 打开磁力搅拌器使磁子匀速搅动溶液 将 p H 探头放到待测溶液中 开启摄像头 点击 Mu l t iL a b软件上的 r u n 按钮 运行一段时间后 以每 2 s 约 1 滴的速度 不 同型号滴定管流液 口形状大 小的不 同 使流液 口的最后一滴水珠容量示值相差 较大 本实验使用 的滴定管 由天津 玻璃仪器 厂生 产 所以定义每滴液珠约为 0 0 5 3 8 mL 下同 2 o 1 从 B点开始滴加 0 1 mo l L HC 1 的溶液 因为每次 滴定开始有手动误差 所以滴定开始时间在后期减 去前面的数据达到统一 定义 A点为数据记录点 B点为滴定开始点 下 同 滴定起始刻度为 0 0 0 mL 溶液初始 p H为 7 O O 从 开始滴定 的 1 4 6 S 至 2 O 5 S间发生 了滴定 突跃 5 9 S时 间 p H 从 7 O O跌至 3 0 0 之后 p H 随时间变化 的曲线明显 放缓 到终点 时刻度显示 液面到 达 4 6 3 mL处 p H约为 1 8 0 过程 中消耗 0 1 mo l L的 HC1 溶 液 4 6 3 mI p H变化数值为 5 2 0 滴加碱液步骤类似 滴定开始立即发生 明显的 滴定突跃 8 S时间内 p H 从 7 0 0跃 升至 1 1 O 0 之后 p H 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明显放缓 到终点时刻 度显示液面到达 1 6 6 2 mL处 p H约为 1 2 7 0 过 程 中消耗 0 1 mo l L的 N a OH 溶液 4 5 2 mL p H 变化数值为 5 7 0 根据以上结果 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去离子水 中 没有缓 冲对 滴 入 酸和碱 后 马上发 生滴 定突跃 p H有较大程度 的变化 3 1 2 酸 碱分别滴定磷酸盐缓冲溶液 溶液初始 p H 为 7 4 0 从 B点开始滴加 0 1 mo l I 的 HC I 溶液 滴 定始末 p H 随时 间变化 的 曲线接近一条截距为 7 3 7 5 1且斜率为一0 0 0 3 5的 直线 过 程 中消耗 0 1 mo l L 的 HC 1 溶液 4 6 l mL p H变化数值为 0 7 0 滴加碱液步骤类似 滴定始末 p H 随时间变化 的曲线接近一条截距为 7 3 0 8 4 且斜率为0 0 0 3 8 的 直线 过程中消耗 0 1 mo l L的 Na oH 溶液 4 5 6 mL p H变化数值为 0 6 O 根据以上结果 我们可以看到磷酸盐缓冲溶液 的抗 酸碱冲击能力较强 滴人超过 4 mL的 0 0 1 mo l L强酸及强碱 p H变化依然不超过 1 说明磷 酸盐缓冲溶液中的缓冲对在少量酸碱干扰的情况下 确实能够一定 的的缓冲作用 维持 p H在小范围内 基本稳定 3 1 3 酸 碱分别滴定碳酸盐缓冲液 溶液初 始 p H 为 9 9 7 从 B点开始滴加 0 1 mo l L的 HC 1 溶 液 滴定始末 p H 随时 间变化 的 曲线接近一条截距为 1 0 1 0 4 0 斜率为一0 0 0 4 6 的 直线 过 程 中消耗 0 1 mo l L 的 HC I 溶 液 4 8 5 mL p H变化数值为 0 7 8 滴加碱液步骤类似 滴定始末 p H随时间变化 的曲线接近一条截距为 9 9 6 0 8 斜率为 0 0 0 6 5的 直线 过程中消耗 0 1 mo l L的 Na OH 溶液 5 0 1 mL p H变化数值为 0 1 0 根据以上结果 我们可以看到碳酸盐缓冲溶液 的抗酸碱冲击能力较强 尤其是抵御碱对溶液 p H 影响的能力较强 溶液中滴人 5 0 1 mL 0 1 mo l L 的 Na OH溶液 p H 变化 只有 0 1 0 说明碳酸盐缓 冲溶液 中的缓冲对在少量酸碱干扰 的情况下确实能 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使 p H在小范围内基本 稳定 2 0 0 2 o 40 B 口 1 o 1 2 o 1 4 0 6 o 18 0 2 00 时问 s 图 2 新鲜的猪肝研盾液酸碱滴定 p H曲线对 比 3 1 4 酸 碱分别滴定新鲜的猪肝研磨液 溶液初始 p H 为 6 9 9 从 B点开始滴加 0 1 mo l L的 HC1 溶液 滴定始末 BD段 p H 随时间变 化 的 曲 线 接 近 一 条 截 距 为 7 0 0 4 6 斜 率 为 0 0 1 6 6 的直线 到终 点时 p H 为 4 6 0 过程 中 消耗 0 1 mo l L的 HC 1 溶液 5 1 O mL p H变化数 值为 2 4 1 滴加碱液步骤类似 滴定始末 BC段 p H 随时 间变化的曲线接近一条截距 为 6 9 3 6 9 斜率为 化学教育 h t t p ww w h x j y o r g 2 0 1 4年第 9 期 0 0 0 8 3的直线 到终点 时 p H 为 8 4 4 过程 中消 耗 0 1 mo l L的 Na OH溶液 5 0 1 mL p H变化数 值为 1 4 4 由于生物材料的缓冲机理较为复杂 根据 四重 表征理论 我们 以图 2曲线 为依 据 通过 分析 对应着每个变化曲线 段宏 观 微观和符号的情 况 直观的了解新鲜猪肝研磨液 p H变化机理 如表 2 所示 表2 新鲜的猪肝研磨液p H变化的四重表征分析 曲线段 曲线 走势 宏观 现象 微观 主要微粒 符号 离子 方程式 AB 线段平直 溶液稳定 C Ol 一 HC Og HP i 一 H2 P O 逐渐上升 碱液滴人 HC 0 0H C Oi H2 0 B C 0H 一 C 一 HP 一 斜率 0 0 0 8 3 液面上升 H2 P o oH HP oi 一 Hz O 逐渐下 降 酸液滴人 c ol I H HC Og B D H HCO2 H2 P0 斜率 一0 0 1 6 6 液 面上升 HP 0i H H2 P 0 根据 以上结果 我们可 以看到新鲜的猪肝研磨 液具有一定的抗酸碱冲击能力 抵御碱对溶液 p H 影响的能力 比酸的稍强 3 1 5 酸 碱分别滴定新鲜的生菜研磨液 溶液 初始 p H 为 6 6 7 从 B点开始滴 加 0 1 mo l I 的 HC 1 溶液 BD段 p H 随时间变化 比较剧 烈 通过 线 性 拟合 得 到 该 段 近 似为 一 条 截距 为 7 7 5 7 9 且斜率 为 一0 0 7 6 4的直线 DF段 曲线变 化逐渐平缓 接近一条截距 为 5 1 8 4 4 斜 率为 一 0 0 1 6 7的直线 到终点 时 p H 为 2 4 9 这个过程 中消耗 0 1 mo l L的 HC 1 溶液 4 7 O mL p H变化 数值为 4 1 8 滴加碱 液 步 骤 类 似 从 B 点 开 始 滴 加 0 1 mo l L的 Na OH溶液 B C段 p H 随时间变化 比较 剧烈 通过线性拟合得到 该段近似 为一条截距 为 5 5 8 6 7且斜率为 0 0 6 6 4的直线 C E段曲线变化 逐 渐 平 缓 接 近 一 条 截 距 为 9 6 0 9 4 斜 率 为 0 0 0 4 9的直线 到终点时 p H为 1 0 4 8 过程中消 耗 0 1 mo l L的 Na OH溶液 5 0 4 mL p H变化数 值为 4 7 7 王 6 U u Z U I 叫 f q u w 时问 s 图 3 新鲜的生菜研磨液酸碱滴定 p H 曲线对 比 我们以图 3曲线为依据 通过分析对应着每个 变化曲线段宏观 微观和符号的情况 直观地了解 新鲜生菜研磨液 p H变化机理 如表 3 所示 表 3 新鲜的生菜研磨液 p H变化的四重表征分析 曲线段 曲线 走 势 宏 观 现象 微 观 主要 微粒 符号 离子方程式 AB 线段平 直 溶液稳定 HP ol 一 Hz P O BC 上升斜 率 0 0 6 6 4 碱 液滴人 液面上升 0H一 HP 一 H2 P Oi 0H一手 HP 一 H2 O CE 上升斜率 0 0 0 4 9 碱液滴人 液面上升 0H HP Ol Hz P Oi OH HP 一 Hz O B D 下降斜率一O 0 7 6 4 酸液滴人 液面上升 H Hz P 0 HP Ol一 H H2 P 0 DF 下降斜率一O 0 1 6 7 酸液滴人 液面上升 H H2 P 0 UP ol一 H i H2 P 0 根据 以上结果 我们可以看到新鲜 的生菜研磨 液具有一定的抗酸碱冲击能力 抵御酸对溶液 p H 影响的能力 比碱 的稍强 3 2 不 同新鲜 程度生 物材 料分别 在酸 碱 中的 表现 3 2 1 酸 碱分别滴定新鲜和变质猪肝研磨液 笔者在配制实验材料时 将新制的新鲜猪肝研 磨液两等分倒入两个洁净的 2 5 0 mL烧杯中 一个 现配现用 另一个放置 了 2 4 h后再滴 定 放置 了 2 4 h的猪肝研磨液能够明显 闻到腐败变质的臭 味 滴定曲线如图 4所示 p H 探头测得新鲜猪肝研磨 液的初始 p H为 6 9 9 而变质猪肝研磨 液初始 p H 为 4 7 9 用 0 1 mo l L的 HC 1 溶液滴定新鲜猪肝 研磨液 滴 定始末 B C段 曲线近似截距 为 7 0 0 4 6 且斜率为一0 0 1 6 6的直线 滴定变质猪肝研磨液 滴定始末 E F段曲线近似截距为 4 7 6 9 4且斜率为 一 0 0 0 5 7的直线 1 8 0 s 计 时处 新鲜猪 肝研 磨液 p H为 4 5 8 而变质猪肝研磨液 为 3 8 5 p H 变化 2 0 1 4 年第 9 期 化学 教育 h t t p 唧 h x j y o r g 率分别为 2 4 1和 0 9 4 用 0 1 mo l L的 N a O H溶液滴定新鲜猪肝研 磨液 滴定始末 BC段 曲线近似截距为 6 9 3 6 9 斜 率为 0 0 0 8 3 的直线 滴定变质猪肝研磨液 滴定 始末 DF 段 曲线 近 似 截 距 为 4 0 3 6 4且 斜 率 为 0 0 2 0 3的直线 1 8 0 秒计时处新鲜猪肝研磨液 p H 为 8 4 4 而变质猪肝研磨液为 7 5 7 p H变化率 分别为 1 4 5和 2 7 8 2 O 0 2 O 4 O 8 0 oo 1 2 0 1 40 8 O 2 0 0 2 0 O 2 0 4 O 6 0 8 o 0 o 1 2 0 1 4 0 1 60 1 8G 2 00 时闯 s 时 间 s 化 图 4 酸 碱分别滴定新鲜和变质猪肝研磨液对 比 由以上数据 可知 新鲜猪 肝研磨 液放置 了 2 4 初始 p H 为 6 6 7 而变质生菜研 磨液初 始 p H 为 h后 p H降低 了约 2 2 0 变得更酸了 碱滴定变质 5 3 2 用 0 1 mo l L的 HC 1 溶液滴定 新鲜生菜研 猪肝研磨液时 p H变化率 比酸滴定更剧烈 磨液 滴定始末 B C段 曲线近似截距为 5 7 4 2 5且 3 2 2 酸 碱分别滴定新鲜和变质生菜研磨液 斜率为 一0 0 2 1 5的直线 滴定 变质 生菜 研磨 液 笔者在配制实验材料时 将新制的新鲜生菜研 滴定始末 E F段曲线近似截距为 5 2 1 5 8且斜率为 磨液两等分倒人两个洁净的 2 5 0 mI 烧杯中 一个 一O 0 1 0 5 的直线 1 8 0秒计时处新鲜生菜研磨液 现配现用 另一个放置了 2 4小 时后再滴定 滴定p H 为 2 4 9 而变质生菜研磨液为 3 4 5 p H变化 曲线如 图 5所示 p H探头测得新鲜生菜研磨液的 率分别为 4 1 8和 1 8 7 2O O 20 40 6 0 8 o 1 0 0 1 2 0 1 4 0 1 8 O 1 80 2 00 2 0 0 2 0 4 0 6 o 8 0 1 0 0 1 2 0 1 40 1 8 o 2 0 0 时问 s 时 间 s 图 5 酸 碱 分别涌 定新鲜和变质 生粟研屠液对 比 用 0 1 m o l L的 Na OH溶液滴定新鲜生菜研 3 3 1 酸滴定各溶液 p H变化值的对比 磨液 BC段 曲线 近 似 截 距 为 5 5 5 7 0 斜 率 为 从图 6中可 以对 比用 0 1 mo l L的 HC l 溶液 0 0 6 7 2的直线 C D 段 曲线 近似 截距 为 8 9 0 9 0 滴定 5 种溶液 p H 随时间变化 的走势 M 点处为开 斜率为 0 0 0 9 6的直线 滴定变质生菜研磨液 F G 始数据采集时间 0点为开始滴加滴定液时间 N 段曲线 近似截距 为 3 3 7 8 3且斜率为 0 0 8 7 0的直 点为计时终止点 从对 比图中可以看出 碳酸盐和 线 GH 段 曲 线 近 似 截 距 为 8 4 6 0 5 斜 率 为 磷酸盐缓冲溶液 p H 随时间变化 曲线最为平直 经 0 0 2 5 9 的直线 1 8 0 s 计时处新鲜生菜研磨液 p H 过线性拟合 它们 的斜率分别为 一0 0 0 4 6和一 为 1 O 4 8 而变质生 菜研磨 液为 1 2 4 9 p H 变化0 0 0 3 5 去离子水 p H随时间变化曲线变化幅度最 率分别为 3 8 1 和 7 1 7 大 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生菜研磨液对强酸溶液有 由以上数据 可知 新鲜生菜研磨液放置 了 2 4 一定 的缓 冲能 力 但 两 者缓 冲能 力均 弱 于 含有 小时后 p H 降低 了约 1 3 5 变得更 酸了 碱滴定 C O 一一HC O 缓 冲对 和 HP O 一 H P O 缓冲对 变质生菜研磨液时 p H变化率比酸滴定更剧烈 的无机缓 冲液 猪肝研 磨液 p H 减小 了 2 4 1 生 3 3 不同物质分别在酸 碱中的表现 菜研磨液 p H 减小 了 4 1 8 所 以猪 肝研磨液 的酸 拈 z臣 8 O 化学教育 h t t p ww w h x j y o r g 2 0 1 4年第 9 期 缓冲能力强于生菜 M 0 0 邪4 0 60 8 0 1 00 1 ZU 1 40 1 唧 1W 200 时闻 s 图 6用 0 1 mo l L的 H C I 滴定 3 0 n i l各溶液对 比 3 3 2 碱滴定各溶液 p H 变化值的对比 从图 7中可以对 比用 0 1 mo l L的 Na OH 溶 液滴定 5种溶液 p H随时间变化的走势 M 点处为 开始数据采集时间 点为开始滴加滴定液时间 点为计 时终止 点 从对 比图中可 以看 出 碳酸 盐缓冲溶液 p H 随时 间变化 曲线 最为平直 斜率 6 4 8 5 0 1 0 几乎平行 于 X 轴 磷 酸盐缓 冲溶 液 p H 随时间变化曲线平直程度排第二 线性拟合 后斜率为 0 0 0 3 8 去离子水 p H 随时间变化 曲线 变化幅度最大 新鲜 的猪肝研磨液和生菜研磨液对 强碱溶液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但两者缓冲能力均弱 于含有 c O 一一HC O 缓冲对和 HP Oi 一一Hz P OT 缓 冲对 的无 机缓 冲液 猪 肝 研 磨 液 p H 增 加 了 1 4 4 生菜研 磨液 p H 增加 了 4 7 7 所 以猪 肝研 磨液的碱缓冲能力强于生菜 1 3 1 2 11 O Z 9 8 7 6 船 0 ZU 40 W U uu 1列 1 40 1 bu 1 1 5 1 u 对间I s 图 7 用 0 1 mo l L的 Na OH滴定 3 0 mL各 溶液对 比 4 结论 本 改进 实验方案是一个优 于传统实验 的好方 案 通过分析和 比较 1 4组实验数据 笔者得出了 如下结论 1 不同的实验材料对酸或碱的缓冲效果不 同 对酸缓冲能力依次增加的是 去离子水 生菜 研磨液 猪肝研磨液 碳酸盐缓冲溶液 磷酸盐缓 冲液 对碱缓冲能力依次增加 的是 去离子水 生 菜研磨液 猪肝研磨液 磷酸盐缓冲液 碳酸盐缓 冲溶液 2 生物材料具有一定的缓 冲作用 与不含任 何 缓 冲 离 子 对 的 去 离 子 水 相 比 加 入 HC l或 Na OH后 生物材料 p H 的变化更像缓冲液 新鲜 的猪肝研磨液对抗碱的冲击能力 比酸的要强 新鲜 的生菜研磨液对抗碱的冲击能力 比酸的稍强 3 生物材料 的缓 冲能力与其新鲜程度有重要 关系 变质的生物材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酸败且缓 冲能力较 差 因为动 物组织在微 生物污 染的情况 下 成分和感官性状发生变化 蛋 白质经微生物代 谢生成胺 氨 硫化氢 酚 粪臭素 硫化醇等 脂肪发生 酸败 产生醛 酸类l 2 此外 由于笔者 所在地区广州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较高 猪肝受到 外界因素作用也促进了其腐败变质 因此 微生物 的代谢导致 了猪肝研磨液发臭发酸 溶液溶解 了空 气中的 C O 生成 了 H C O 也使其变酸 这些酸败 物质消耗了大量缓冲对离子 所 以其抗酸碱 冲击能 力也减弱了 对于蔬菜 因其酶 的活动 微生物的 生长和采后呼吸引起分解 细胞膜破裂又为微生物 的广泛侵入 与作 用提供 了条件 2 此外 由于笔 者所在地区广州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较高 加速了 微生物的生长速率 进而也促进 了食 品的腐败 变 质 微生物代谢产生的醋酸菌属 丙酸菌属 假单 孢菌属等有机酸使蔬菜酸败 此外 由于溶液溶解 了 空气 中的 C O 生成 了 H C O 从而使生菜研磨液 变酸 这些物质还消耗了植物液泡中的磷酸盐缓冲 对 所以其抗酸碱冲击能力也减弱了 从实验结果 来看 变质 的生物材料缓 冲能力要弱于新鲜的生物 材料 4 动物型生物材料含有多种缓冲对 缓冲能 力强于植物型生物材料 动物型生物材料主要含有 C O i 一 HC O 缓冲对和 HP 0 一 Hz P O4缓冲对 此外动物组织中富含的蛋 白质分子是多价的两性 物 能够吸收 H 或 OH一 它们对 酸碱度 的变化 也起到了缓冲作用 而植物型生物材料缓冲作用主 要只依赖于 HP O 一一H P O 2缓冲对 从实验结果 来看 动物型生物材料缓冲能力强于植物型的 5 含有无机缓冲对的缓冲溶液具有明显的缓 冲作用 滴加少量酸碱后 缓冲溶液 p H变化不明 显 其 原 因是 磷 酸 盐 和 碳 酸 盐 缓 冲 液 中 含 有 2 0 1 4年第 9期 化 学 教 育 h t t p h x j y o r g HP O42 一一H P O4缓 冲对和 C O 一 一HC O 缓冲对 其 中 Na H P O 溶液呈酸性 Na HC O 呈弱碱性 当加入少量 Na OH时 可以中和 OH一 Na 2 HP O4 和 Na C 溶液呈碱性 当加入少量 HC 1 时 可 以中和 H 引 5 特色 1 实验器材新颖 本实验运用手持技术数字 化 p H探头采集数据 能够克服传统玻璃实验的弊 端 直观 动态 实时 准确地记录数据 并运用 相关软件分析结果 快速又可靠 2 实验设计合理 笔者设计了正交实验方案 表 在原料准备方面 比传统实验多增加了碳酸盐缓 冲溶液和变质 的生物材料研磨液 使实验参照和对 比体系更完善 在实验进行 中对各种变量进行 了有 效控制和监测 3 实验方案 可行 通 过酸 碱 滴定不 同溶 液 笔者得到了各种溶液的滴定曲线及其数据 结 合相关软件线性拟合 出了不 同段曲线 的近似斜率 通过 p H的变化率 比较分析了同种溶液酸 碱缓 冲 能力 还根据相关生物化学知识 从不同的角度得 出结论 6 展望 1 将手持技 术数字化 实验 引入传统生 物实 验 可以化繁为简 以往该实验通过每次加 l 滴酸 或碱 搅拌均匀后用 p H试纸测量并记录 每种溶 液都需要重复操作此动作 不仅花费时间长 而且 其 中消耗了溶液 使结果可信度下降 采用数字化 手持技术以后不仅 简化 了操作 而且不损耗溶液 随着手持数字化技术 的发展 物理 化学 生物等 各学科 均可 运用 丰 富 多样 的探 头 进 行定 量 学 科 实验 2 将数字化的化学定量测定方法引入生物实 验 可以使学生更接近科学本质 以往该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教育心肺复苏课件
- 牧场年终总结课件
- 林业局面试题库及答案
- 科技服务业信用评价指标评分细则
- 安全教育培训通信稿课件
- 客运服务员面试题库及答案
- 考研内科面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新能源行业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布局研究报告
- 2025年新能源汽车电池热失控防护技术市场分析报告
- 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小学课件
- GB/T 41130-2021展览场馆安全管理基本要求
- 湘美版美术一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 环境经济学(张)课件
- 人才管理-人才选用育留课件
- 成功八步课件
- 玉石床垫讲稿课件
- 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红岩魂走进歌乐山
- 栈桥修复方案(全文)
- 某五星级酒店单项工程经济指标
- 【课件】《红烛》课件24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电气一次设备吊装搬运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