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历史人物的故事.doc_第1页
姜夔历史人物的故事.doc_第2页
姜夔历史人物的故事.doc_第3页
姜夔历史人物的故事.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姜夔历史人物的故事 夔诗格高秀,为杨万里等所推,词亦精深华妙,尤善自度新腔,故音节文采,并冠一时。下面整理的姜夔历史人物的故事,欢迎来参考! 姜夔,南宋鄱阳人,表字尧章,因为寓居吴兴武康,与白石洞天为邻,自号白石道人。姜夔精通音律、诗法,所作词音节谐婉、词笔清空,既摆脱了花街柳巷的俗调,又具有浅斟低唱的韵味。因为他的词不同凡响,后人将其誉为词圣,甚至认为词莫善于姜夔。 姜夔早年丧父,家道衰落。但是姜夔不坠青云之志,少年时奔走求学,凡是名公巨儒,无不师从交游,被上流社会交口称誉。有人爱他的诗,有人爱他的词,有人爱他的文章,有人爱他的音乐、书法,有人爱他的人品,俊士名流纷纷屈尊与姜夔交往,不可胜数。范成大认为他的翰墨人品都像南朝晋、宋时的雅士,杨万里认为他于文艺无所不工,很像唐代的陆龟蒙,两人与姜夔结成忘年友。千岩先生萧德藻爱他的才华,教他学诗,为他说媒。但是姜夔最终无法迈入上流社会,因为他科举屡屡不利,得不到功名。他曾经有机会修订庙乐,却因为被人妒嫉而怀才不遇。 达官贵人朋友不少,却没人帮他改善穷困无聊的境地,这让姜夔怅然若失。其实从世故人情讲,贵人多忘事,姜夔自己脸皮薄,不会或不肯利用关系,朋友又怎会主动惦记他的苦楚。只有朋友张平甫,与姜夔情同骨肉,姜夔也对张平甫的友谊和恩情极为珍视。张平甫念及姜夔的生计,要仗义出钱为姜夔捐官,姜夔辞谢不要。张平甫又打算分给他锡山,让姜夔赖以养身,孰料张平甫突然逝世,此事成为泡影。张平甫死后,姜夔天天凄然走入张家门,终日独坐,然后依依不舍的回家。他想离去依附他人,想起张平甫遗言,又不忍开口;他想逗留不去,又明白张平甫既然不在世了,自己又怎能久留呢?姜夔晚年寓居西湖,终身困顿。他的性格特点和人生经历体现在作词上,就是既有高雅,又有清刚。姜夔的词只适合低吟,初读起来让人觉得隔,没有味道,但久后人会领会这低吟中其实内在不一定不强烈,所以宋人周济将他比作辛弃疾。 词人的天真不仅受到人情世故的冲击,还受到感情的挫折。从姜夔的词中可以猜出,他曾经爱慕一位淮南女子,却轻率离去,没能及时结下姻缘,结果从此永别,后悔莫及,只能魂牵梦萦。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等词句,都体现了词人的痴情,这与另一南宋词人吴文英颇为相似。这种痴情当然不能说没有情魔作祟,但是姜夔以典雅清空的形式表达出来,实际上约束了魔性,使词作包含了人类忠贞不渝的伦理。 姜夔的疏影一词被誉为咏梅的千古绝唱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在词中,姜夔如同辛弃疾一样化用了很多诗歌、历史典故,比如杜甫的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却又自然的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寄托。其中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的感慨,如果读者了解了作者人生,会发觉有一种发自肺腑的深沉自责。就算读者不了解作者人生,也会读出这种深沉感慨与诗圣杜甫的忧国爱国,宋人对沦陷河山、蒙尘二帝的思念和痛惜是相通的。因此人们认为这首词是用梅花比喻被金兵掳去的宫妃。 与党文化喊口号不同,姜夔以伤时惜别咏物表达的情感十分深沉,这种婉约与浑成正是宋词尤其是南宋词的一大特点。而姜夔不仅仅表达了男女之情和私人情感,还寄寓了油然而生、发自肺腑的忧国爱国之情。诸如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又怎知人在小红楼,帘影间?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在姜夔的词中,爱国并非一种说教,并非刻意为之,而是非常自然的感触。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欣赏这种深沉的艺术风格,比如朱熹就认为杜甫晚年的诗哑了,不值得推崇。但是要理解历史,就要理解古代人的心态。为何姜夔的词受到古人的喜爱,古人真的如同现代人想象的那样落后、呆傻、乏味吗?其实古人的精神世界远比现代人丰富细腻。为什么党文化唱红歌培养出来的干部只有淫种,没有情种?为什么高喊爱国仇外、爱国牺牲口号的一个个身揣绿卡、腰缠万贯?要让这些精神扭曲的人读懂姜夔的词何其之难。 姜夔究竟是不是词圣无关紧要,豁达开朗、乐观积极的文学也许对人更有好处。但希望读者能理解宋人的深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写出了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李清照写出了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怒发冲冠的岳飞写出了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为什么写出道德名言、爱国名篇的宋贤会表现出软弱,难道是他们没有党文化典型那么高大全吗? 在讲真相,可是浑浑世人却不明白为什么讲真相。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繁华过后,故土乡亲有没有大劫之忧?可是许多沉湎在虚假盛世中的国人醉生梦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