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造景》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植物造景》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植物造景》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植物造景》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植物造景》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园林植物景观风格的形成:1、以植物的生态习性为基础、创造地方风格为前提2、以文学艺术为蓝本以诗情画意写入园林3、以师法自然为原则,弘扬中国园林自然观的理念4、以设计者的学识、修养出品味,创造出具有特色的多种风格。第一章 园林植物观赏特性1、大中型乔木(h8m)v 作用:a) 构成园林空间的基本结构和骨架b) 焦点,围合空间,统一与软化建筑立面,作背景或障景,遮挡西北面的西晒与北风,为车辆及行人提供荫凉等v 设计要点:首先确定大中型乔木的位置2、小乔木和高灌木v H:3-6m,如梅、李、石榴、海棠、木槿等。v 作用: 观赏:春花、秋叶、夏绿、冬姿 景观分隔、空间限制与围合、视线焦点与构图中心等v 配置要点:分枝点高低,色彩搭配等3、中小灌木 H:0.5-2m,山茶、杜鹃、栀子、黄杨等 作用:矮墙、篱笆、护栏、半开敞空间的形成 配置要点:一般充当附属材料,应避免零碎,要有整体感。4、地被植物v H0.3m草本、灌木或藤本植物v 作用:暗示空间的边缘,统一整体,平立面空间视线连续和过渡、下层植被等v 配置要点:突出体量上的优势植物姿态:指植物从总体形态与生长习性表现的外部轮廓。在园林植物景观构图和布局中姿态影响着统一性和多样性。1、垂直向上型 形式:圆柱、圆锥、笔形、尖塔形等, 感观:引导视线向上,强调景观空间的垂直感与高度感 配置要点:规则式道路旁或大门两侧,有整齐的秩序感自然式孤植或丛植,因对比强烈而成为视线焦点。(自然式少用)宜用于需表达严肃、庄重气氛的空间2、水平展开型v 形式:偃卧型、匍匐形、藤本、草本、丛生状v 感观:广阔感和外延感,引导视线水平方向移动v 配置要点:能与平坦的地形、低矮水平延伸的物体相协调;从视线水平方向联系其他植物形态与垂直向上型植物混用,产生强烈的对比。3、垂枝型v 形式:有明显的悬垂式下弯枝条v 感觉:构图重心稳定,姿态飘洒v 配置要点: 植于地势较高处植于草坪上构成视线焦点4、无方向型v 形式:以圆、椭圆、弧线、曲线为轮廓。v 感觉:无方向性和无倾向性,格调平和稳定,圆球类配置要点:形状完美,装饰性强.对植门前、路口或孤植草坪,桥头用于垂直向上与水平展开型之间,起过渡作用。观花及观叶乔木树冠松散者自然式园林中配置。一般类:姿态为卵形、倒卵形、丛生形、拱枝形的植物,没有明显的方向性。此类植物在园林中种类多,应用也广泛。在构图中随便使用不会破坏设计的统一性。这类植物具有柔和平静的性格,可以调和其他外形较强烈的形体。5、棕榈形:主要是指棕榈科的植物,这类植物形态独特,能很好地体现热带风光,如椰树、假槟榔、棕榈等。这类植物均为常绿植物,质感上偏向粗质感,给人的感觉是比较粗犷的。 6、特殊型特殊形植物有奇特的造型,其形状千姿百态,有不规则的、多瘤节的、歪扭式的和缠绕螺旋式的。大多数特殊形植物的形象都是由自然力造成的,如风致形、悬崖形和扯旗形便是特殊形植物的代表。 应用中注意:l 姿态随季节而变,注意抓住其最佳景观效果的姿态;l 不同植物姿态在人的心理感觉上的轻重,规则者重、自然者轻;l 单株与群体间的关系:欲表现单株,不宜同类或同姿态植物栽在一起,欲表现群体则种类不可过多,姿态可以近似。园林植物的意境美:可见意境是在外形美的基础上的一种崇高的情感,是情与景的结晶体,即只有情景交融,才能产生意境。园林意境是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游人获得园林意境的信息,通过视觉官能的感受,听觉、嗅觉的感受。或者借助于文字、古人的文学创作、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等信号的感受园林意境的表现: 把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的形象复现出来, 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 借助文物古迹表达意境 应用园林植物的文化创造意境。 第二章 园林植物的功能作用生态环境功能:v 碳氧平衡、滞尘、吸收有害气体、减菌效应、增加负离子v 减噪效应v 调节风速、空气湿度与光照v 防止水土流失等(一)温度与园林植物景观设计1.温度对植物景观营造的重要性温度是影响植物生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大尺度上影响着植物景观的类型。2.植物材料选择时对温度的主要考察因素(1)温度三基点:最高、最低、最适(2)立地物候情况:物候自然界的生物与非生物所表现的季节性现象。(二)水分与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水生植物:沉水:金鱼藻、狐尾藻、水茅茛等浮水:睡莲、凤眼莲、菱等挺水:菖蒲、泽泻、千屈菜等 湿生植物:根系常没于浅水或潮湿土壤中,水际边缘,热带雨林。水松、落羽杉、黄花鸢尾等。 旱生植物:生长在高原荒漠、沙漠中的植物,仙人掌类、龙血树、光棍树、沙棘、骆驼刺等。(三)光照与园林植物景观设计1)植物对光强需求分类: 阳性植物,要求强光照,不耐荫,多位于群落上层,木棉、桉、叶子花、椰子、多种草花等。 阴性植物,不能忍受强光照,需光度为全光照的5%-20%,多位于中下层,红豆杉、紫金牛、麦冬等。 耐荫植物,需光度在阴性和阳性之间,但对光适应幅度大,能忍受一定程度的强光和荫蔽条件,八角金盘、竹柏、绣线菊、玉簪等.2)植物对日照长度的反应分类 长日照植物:生长中一段时间需每天日照必须长于或夜长必须短于某个小时数才能进行花芽分化。一般大于12-14小时。多数春末和夏季开花植物 短日照植物:生长中一段时间要求光照必须小于某个时数才花芽分化,多数深秋、早春开花植物。 中日照植物:对日照长短不敏感。月季、扶桑、天竺葵、美人蕉等。(四).土壤与园林植物景观设计1.植物对土壤酸碱性的要求酸性土植物:PH小于6.5,杜鹃、山茶、栀子花、 茉莉、马尾松、油茶、多数棕榈科植物、白兰、含笑等中性土植物:PH在6.5-7.5之间,大部分属此类碱性土植物:PH大于7.5,紫穗槐、沙棘、合欢、木槿、柏木等(五)气体v 选择相应的抗污染气体的植物生物多样性原理v 植物选择以本土植物为主;v 设计多样园林景观斑块:观赏型植物群落、保健型植物群落、生产型植物群落、水生或湿地植物群落等植物安全性原则v 花粉污染:一般树木和草花花粉具有致敏性v 植物挥发性物质:黑胡桃、蓝桉、月桂、竹类v 生物入侵:紫茎泽兰、水葫芦、空心莲子草等美学功能互补色(又对比色):两个距离互为1800的颜色同类色:包含同类色相元素的色彩。邻近色:指相邻的两个色相的变化。诱目性:人的视觉对不同色彩的敏感程度。以橙、红最高。明视性:各种色彩间的边界能否被明确的辨别。两色彩间明度差异越大明视性越高。v 色彩的轻重感色彩明亮觉轻、暗淡凝重。明度相同,饱和度越高越轻v 色彩的远近感: 暖色系近,冷色系远;调节植物景观的层次。.配色原则1)色相调和: 单一色相调和容易,意向缓和、轻柔,有醉人的气氛与情调,应按深浅排列,产生稳健感,调和失宜则现杂乱无章。 近色相调和较易,过度不会显得生硬,意向和谐,并能加强变化的趣味性。 对比色相调和富有现代感、生动活泼,明视性高。2)色块搭配: 色块是颜色的面积和体量,现代城市景观常用大面积色块或色带美化,可构成各种图案。一般艳丽者宜小,浅淡者宜大。3)背景搭配: 绿色背景,前宜用色彩鲜艳的花卉或白色雕塑。其它背景,以远山、蓝天为背景,应注意前景的形,以花墙等为背景要注意色彩的合理搭配形式美原理1、多样与统一2、主从2、均衡与稳定:对称均衡美,不对称均衡美,竖向均衡美3、对比与调和对比律:方向,体量,明暗,开合,质感和谐法则:相似协调,近似协调,局部与整体4、节奏与韵律法则:连续韵律,渐变韵律,突变韵律,交错韵律,旋转韵律,自由韵律节奏:景物简单的反复连续出现韵律:节奏的深化,有规律但又自由地抑扬起伏变化 5、比例与尺度 空间形式封闭(小空间)一半封闭或半开敞(小空间或借 景空中间)开敞(主景大空间)封闭或半封闭(小空间) 取得整体性的方法:u 分割与联系法u 主次分明法u 层次联系法u 形体对位法:空间对位,视线对位,景点对位1.林相景观符合某地气候的各种自然林景观。如:雨林、季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常绿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等。常绿阔叶林v 物种组成:樟科、壳斗科、山茶科、木兰科、金缕梅科的常绿树组成。v 群落乔木层优势种:壳斗科、山茶科、樟科,金镂梅科,木兰科部分植物v 群落外貌暗绿,结构简单、整齐,似馒头状,分层情晰。针阔叶混交林v 针阔叶混交林是寒温带针叶林和夏绿阔叶林间的过渡类型。v 通常由栎属、槭属、椴属等阔叶树种与云杉、冷杉、松属的一些种类混合组成。 2季相景观将具有相同季相特点的植物合理配置在一起表现同一主题。适当配置常绿作背景。1 秋色叶景观v 红色枫、乌桕、卫茅等;黄色杜仲、栾树、桑、银杏、栎、水杉、落叶松等。2 春色叶景观v 红色元宝枫、栾树、蔷薇、桂花、樟等,嫩绿色灯台、杨、柳等。3 春花景观 蔷薇科桃、李、杏、梅、樱等,杜鹃,珙桐,大头茶、泡桐、木兰科各种白玉兰、辛荑、紫玉兰、含笑等。4 秋季果实景观: 火棘、胡颓子、柿子、冬青等5 夏季水生植物景观: 荷花、马蹄莲、菖蒲等6 冬姿季相景观 龙爪槐、银牙柳、大雪压青松等3.整形植物景观 图案造型景观 植物雕塑景观 植物绿篱景观4.专类植物景观 将观赏性极强的具有某种相似特征的一些植物种植在一起,并结合地形,设置园林建筑,点缀山石,构成精美的专类花园。 岩石园、水生植物园、高山植物园、沙漠植物园、热带植物园、杜鹃园、牡丹园、茶花园、月季园、竹类园、梅园、菊园等。5.意境主题景观 创作时应以情入景,欣赏时则触景生情,这情景交融的氛围,就是所谓意境 意境主要通过总体布局和局部设计来引出,同时也借助于联想寓意,匾额楹联的点题手法,使主题得以点示,意境更加深化。6.古树名木景观 古树名木极具生物学生态学价值,又具人文价值,具有多重意义。7.草坪景观植物造景一、作为观赏主景v 常以孤植、丛植、群植、花坛、花境等形式作为构图中心与视觉焦点。二、作为背景v 常以树丛、树群、篱植、草坪等形式作为雕塑、纪念碑、花境、花坛、建筑的背景,以突出前景。三.对景、障景和隔景四、作为其他园林要素的配景v 建筑物旁、水边、山石旁的花丛等,作为主体的配景,达到突出主景的效果。五.形成框景、夹景、漏景,以增加园林空间层次六、创造园林空间的变化,形成不同的空间系列v 运用植物组合来划分空间,形成不同的景区和景点,并以“闭”、“敞”的空间感受来组织景点路线。v 如:上海中山公园:郁闭(密林花径)开敞(大草坪)郁闭(假山树木园)半开敞(疏林草地)郁闭(假山密林)七.创造园林意境主题,构成“意”景 按诗歌或画理取裁植物景观,营造意境之美。 八、营造特色风格或某种气氛的植物景观v 在满足植物生态习性的前提下,可创造富有地方特色风格的植物景观,或营造某种特色的氛围。(比华利)v 在同一园林中,应用统一的植物风格,忌杂乱。大型园林中,不同景区可体现不同风格。武侯祠:自然布局的川西园林烘托氛围 v 武侯祠的园林以高大古柏为主体, 遍植于院内, 荫蔽于殿宇楼台之上, 而庭园却设置于主体建筑两侧。其配景手法是以人工山池为景观的主体, 其绿林以人工栽培造景为主, 自成体系。v 武侯祠具有较大的空间容量和灵活多样的建筑格调, 因此要求园林景观在深度、广度和空间层次等方面丰富多样, 对比变化强烈的环境空间。v 特点:v 武侯祠的园林是在主建筑两侧采用院落式、廊院式、散点式等布局手法造景。v 点缀山石树木和花草、把庄严神秘的庙宇气氛和活泼轻快的园林布局融合为一体, 从而形成了具有个性的寺庙园林的特色v 古柏森森 茂林修竹 v 植物配置特点:v 祠内以侧柏、桢楠、榕树、香樟、喜树等高大常绿乔木为基调树种,形成以松柏、楠木为主的自然林相,并点缀松、杉、桃、桂以及玉兰、海棠等植物。v 在林下空间种植多种灌木,如六月雪、宝珠香、毛叶丁香等,以增添祠庙的山林情趣,倚借山林构园,不仅有优美的自然景观,而且繁密葱郁的林木还可以衬托出园林的隐逸情调。v 地被皆用麦冬,以求与建筑古朴典雅的风格相协调。 乔木在园林中的应用一、孤植1.孤植树在园林中的作用: 做主景展示个体美;遮荫功能2.选择个体美展示树种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形体特别高大,能给人以雄伟浑厚的感觉; 树体轮廓优美,姿态富于变化,枝叶线条突出,给人以龙飞凤舞、神采飞扬的艺术感染力; 开花繁多,色彩艳丽,给人绚烂缤纷的感受 具有香味或变色叶树种。3.从遮荫功能考虑树种的选择 分枝点高,树冠开展; 叶大荫浓,无飞毛飞絮;少病虫害,无毒性成分4.孤植树配置要点 最适合配置在开阔的草坪上,但一般不宜配置在草坪的正中心,而应稍偏向一边; 开朗的水边、大型广场、道路转角处都可应用孤植树,注意色彩与周围的环境协调; 较小空间内,树种要小巧玲珑、外形优美,色彩艳丽,最好是观花或观叶树种。二.对植和列植1.对植:数量大致相等的树木对称种植。 对植多应用于大门两边、建筑物入口、广场两侧或桥头两旁,以及有纪念意义的建筑或景点两边。 两株树对植要用同种、姿态可以不同但动势要向构图中心,不可背向中轴线。自然式栽植中也可采用两个树丛对植,树种要同或近似,要避免呆板的绝对对称,在变化中寻求均衡.2.列植:对植的延伸,在线条的两侧成行带式对称栽植 列植可作为景物的背景,种植密度较大者可起到隔离的作用,从而在夹道中形成较隐秘的空间。通往景点的园路两旁列植,可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但不能对景点形成压迫或遮挡行人视线 有纪念意义的景点前列植的植物种类要选择具庄严肃穆气氛的植物。 列植用得最多的是道路绿化,注意车行道和园路在植物种类选择上的差别三.丛植1.丛植,将两三株或一二十株相同或相似种类的乔灌木紧密地种植在一起,其树冠线彼此密接形成一整体轮廓线。v 从植特点:有较强的整体感,少量丛植也有独赏树的效果,抗逆性强。2、基本配置形式 两株一丛,树种相同或近似,大小、姿态、动势要变化但又呼应,距离不大于两树成年半径之和。 三株一丛,最好同种,应呈不等边三角形,三株大小不等,中间者远。立面上以一树为主,两树为辅。 四株配合,3:1配置成不等边三角形或四边形,独立株偏大,若为两种则数量3:1,单株种不孤立。 五株配合,3:2或4:1,任何三株不共线,两种宜3:2,两株种不宜单在一边。 六株以上由以上几种方式复合而成。3、景观功能与树种选择 作主景时四周要空旷,由较为开阔的观赏空间和通透的视线,或位置较高,使树丛主景突出。 树丛可在水边或小岛上配置,成为水景的焦点,公园入口内侧可用树丛障景。 树丛还可做假山、雕塑、建筑等的配景,也可以作背景,前面配置观花小乔木或花境。 丛植必须符合多样统一的原则,树种要相同或相似,作背景要用常绿树。四.群植1.由二三十株以上至一百多株左右的乔灌木成群配置。树种可单一,也可多种组合。2. 特点:树群数量多、种类多,以群体美为重点,对个体要求不很严格,树种选择范围广。3.群植的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1)树群要配置在有足够面积的开阔场地上。 2)树群常作主景或空间隔离,内不能有园路。 3)一般将喜光的大乔木居中,亚乔木在外层,而花灌木在树群边缘围合,林下耐荫植物的选择 3)注意林冠线起伏,林缘线有变化,主从分明,色彩季相丰富常用常绿与落叶、针叶与阔叶、乔木与灌木的搭配。 4)树群内的植物栽植距离要有疏密变化,构成不等边三角形。 5)群内植物采用小块混交与点状混交相结合五. 林植 大面积、大规模的成带成林状的配置方式,形成林地和森林景观。多用于自然风景区或大中型公园绿地中。以乔木为主,有林带、密林和疏林等形式;从植物组成上分,有纯林和混交林的区别。 (一)林带 一般为狭长带状,如路边、河滨、广场周围等。如防护林、护岸林,宽度随环境而变。 林带多选用1-2种高大乔木,配合林下灌木组成,林带内郁闭度较高。 林带的树种根据环境和功能而定。如抗污染、适应湿润环境等。 杭州云栖梵径主要由毛竹组成。(二)密林,郁闭度0.71.0,树种多样,垂直结构复杂 A.郁闭度0.70.8,有利于林下植物生长 B.林中可有自然路通过,两侧郁闭度不可太大 C.可有大小不同的空旷草坪,利于溪流水生植物生长 D.可简单构筑物供休息或避雨。 E.混交密林较纯林更多见(三)疏林 常用于大型公园的休息区,并与大片草坪相结合,形成疏林草地景观。 郁闭度0.40.6, 疏林草地常低于0.3。常由单纯乔木构成,林下无灌木和花卉1.草地疏林 游人密度不大,草坪不会被踩死; 株距1020米,不小于成年树冠径;伞形树冠落叶树较理想。 可设林中空地,不设园路。2.花地疏林 乔木间距较大,林下植各种花卉; 林内设自然式园路,密度1015%为宜; 沿园路设置座椅、小亭、花架等。3.疏林广场 游人密度很大,又需进入活动; 林下大面积铺装,并设有座凳; 树木间距可大小不等,也可规则排列;灌木一、篱植v 用耐修剪的灌木,单行或双行排列成结构紧密的规则绿带。v 按高度分类v 按植物的观赏习性及功能分类1、类型:o 作用:分为隔音篱、防尘篱、装饰篱o 生态习性:可分为常绿、半常绿和落叶3种绿篱o 景观效果:分为观花篱、观果篱及观叶篱。 观花篱:六月雪、月季、杜鹃; 观果篱:火棘属、小檗属; 观叶篱:红叶扶桑,花叶女贞、红叶小檗等。p 按高度可分为三类 高绿篱:1.5m以上 阻挡视线、防风、隔绝噪音、分隔空间或作背景 中绿篱:0.5-1.5m,场地界限和基础种植 矮绿篱:0.5m,花坛图案的边线,道路旁限定游人的行为。p 中绿篱应用最大,栽植最多 中绿篱宜营建成花篱、果篱、观叶篱等 造篱植物有栀枝、含笑、木槿、红桑、变叶木、金叶女贞、洒金珊瑚、小叶女贞、海桐、火棘、枸骨等。二.灌木球密植景观 高度、形态、色彩、大小和谐统一的小灌木在一定区域紧密栽植,经修剪形成植物组合新景观。(整形美和群体美)三 .布置花境 灌木中许多种类都可作为花境的材料,与草本植物相比,具有更大的优越性:生长年限长,维护管理简单、适应性强等。四、布置专类园花坛一、花坛设计的视觉规律 1.花灌木中有植物的观赏习性及功能人们欣赏,如月季、牡丹、杜鹃、山茶等 2.由许多花朵芳香的灌木可构成芳香植物园。精美的花坛图案应重点布置在离人1.54.5m之间,而靠近人1.5m区段内只铺设草坪或一般地被植物即可 人的视点高度不变的情况下,在图案变形渐大区段,花坛应作成斜面花坛,同时花坛图案应成倍加宽。600时花坛表面的观赏效果达到了最佳。 模糊视觉区可设计一些大色块。 如果在一般平地上欲观赏大型花坛或大面积草坪花丛时,可采用降低花坛或草坪花丛高度的办法,形成沉床效果。二、花坛的应用 在具有几何形状的种植床内种植各种色彩的花卉,运用花卉的群体效果来体现图案纹样或观赏盛花时绚丽景观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花坛的类型 按花材分为:盛花花坛:主要由观花草本植物组成,表现盛花时群体的色彩美或绚丽的景观。模纹花坛:主要由低矮观叶植物或花叶兼美植物组成,表现群体组成的精美图案或装饰纹样。混合花坛 :两都混合使用 按空间位置分类: 平面花坛、斜面花坛、立体花坛:是指运用一年生或多年生小灌木或草本植物种植在二维或三维的立体构架上,形成植物艺术造型 。 按花坛的组合分类: 独立花坛带状花坛:外形为狭长形,宽度在1米以上,长宽比大于3:1v 带状花坛可作为主景或配景,常设置于道路的中央或两旁,也可作为建筑物的基部装饰和广场、草地的边饰物。v 可分成若干段花坛群:由许多花坛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构图整体v 在其构图中心设置水池、喷泉、纪念碑或彩灯等v 宜布置在大型建筑前的广场上或大型规则式园林中央,内部可设铺装及道路、座椅等(二)花坛设计要点1、花坛设计要与环境相统一v 与空间环境的比例大小、形式、色彩、风格等方面协调统一。2、花坛设计的层次与背景v 形成自然斜面(30度) v 面积较大的花坛,株高相同时,在中心部位或周围适当配置较高的植物(丰富立面空间) 中心可苏铁、黄杨、散尾葵或大乔木雪松等 周边可点植扫帚草、一品红等。u 大面积花坛群中心配置高大乔木3、花坛植物的选择1)盛花花坛v 宜选用一二年生草本花卉,也可用多年生球根或宿根花卉 v 花材要株丛矮生紧密,开花繁茂,盛花期见花不见叶,花期长且一致。如矮牵牛四季海棠一串红2)模纹花坛设计A.植物选择:以生长缓慢的多年生灌木为主,尤其是株丛紧密、枝叶细小、萌蘖性强、耐修建的观叶植物。B.色彩设计:以纹样为依据,所用色彩要使纹样更突出、清晰。C.图案设计:外轮廓简洁、内部纹样不可过细,图案种类广泛,如花纹、卷云纹、文字、图标、肖像、时钟等等二、花境1.定义:以多年生花卉为主,外沿呈带状,内部栽植呈自然式块状混交,以模拟自然界林地边缘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作为从规则式构图到自然式构图的一种过渡的半自然的种植物形式2.花境类型1. 以设计形式分类o 单面观赏花境、双面观赏花境、对应式花境2.以植物选材分类o 宿根花卉花境、混合式花境、专类花卉花境3、表现 花境不但要表现植物个体生长的自然美,更重要的是还要展现出植物自然组合的群体美。4.花境的布置与应用1)布置在建构筑物墙基前v 作基础绿化,软化建筑物僵硬的线条,连接自然景观,在低建筑前效果好。v 注意色彩质地与墙壁既有对比,又能协调v 高度低于窗台高度2)布置在园路上,线路长,景观单一时,宜布置成“花境路” 道路一侧布置单面观花境 道路两侧分别布置一排单面观花境 道路中央布置两面观花境v 观赏视距够同时不产生压仰感:最高花卉高度在道路宽度的1/3至1/2之间3)布置在较长的植篱前如珊瑚树树墙前,浅色月季、银叶菊、鸢尾、玉簪v 背景连续而隽永,完整而统一 4)布置在草坪上或树丛间花境成为草坪与树丛之间的衔接的自然过渡 花境周围设游步道 花境周围不设游步道,显自然趣味5.花镜的设计1.2.3.4见p149平立面设计5.花境的构图是沿着长轴方向连续演进, 平面:自然式块状混交 立面:高低错落 不同质感的植物搭配时要尽量协调,宜近细远粗。 水平株型与垂直株型、顶生各类伞形花序与总状、穗状花序对比应用。6.季相设计 季相变化是花境的特征之一,理想花境四季有景,寒冷地区也要保证三季有景。1、花坛与花境花坛:是在具有几何形轮廓的植床内,种植各种不同色彩的花卉,以突出鲜艳的色彩或精美华丽的纹样来体现其装饰效果. 花境:以多年生花卉为主,外沿呈带状,内部栽植呈自然式块状混交,以模拟自然界林地边缘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 o 花坛:布置应选用花期、花色、株型、株高整齐一致的花卉,配置协调布置; 花坛具有规则、群体的,讲究平面图案色块效果的特点;o 花境:应具有季相变化的,讲究竖向图案景观效果的特点。2、花境与花带o 花带是花坛的一种o 主要区别是花境必须是高低错落的,但花带不必。 花带虽然也是呈长带状,沿小路两边布置,但其中应用的植物种类比较单一,缺少动态的季相设计和竖向上的立面设计,自然属性和生态功能并不强 花境的植物多样、立面层次丰富、季相变化明显等特点有较大差异。3、花丛 花丛是指由3-5株甚至10几株花卉采取自然式种植方式配置的一种花卉种植类型。 花丛以外形相近的植物为主,可同类也可不同,种类要少而精; 花丛边缘没有镶边植物,与周围草地树木等没有明显的界限。 5、花境与花台 花台是一种明显高出地面的小型花坛。一般面积较小,主要观赏花卉的平面效果。 花境的种植床一般与地面持平,但从排水和观赏效果考虑,常使其具有细微的地形起伏。5、花境与花台 花台是一种明显高出地面的小型花坛。一般面积较小,主要观赏花卉的平面效果。 花境的种植床一般与地面持平,但从排水和观赏效果考虑,常使其具有细微的地形起伏。草坪草坪景观设计要点1)草坪作主景,以其绿色的且平坦、致密的平面创造开朗柔和的视觉空间。2)草坪作基调,将各式各样、多种颜色的建筑植物和谐地统一在一起,通过绿色底色的衬托与对比是景观更加突出。3)草坪用于镶边,使树丛或花灌木与道路之间过渡自然地被植物:是指覆盖在地面的除去禾本科、莎草科以外, 其它所有低矮(小于1.5m)植物的总称。国内对地被植物高度的描述,倾向于自然生长高度或者通过人工修剪等措施后高度在1.5m以下的植物。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 大面积的地被景观 整形装饰地被植物 林缘、疏林地被植物 林下地被植物 假山置石中的地被植物景观 水岸湿生地被植物景观 立体绿化地被植物 高速公路、立交桥下地被植物藤本植物p132o 墙面:爬山虎、络石、薜荔、常春藤、扶芳藤;o 棚架:紫藤、葡萄、猕猴桃、藤本月季、蔷薇、凌霄、叶子花、油麻藤;o 篱垣式绿化:金银花、牵牛花、黄素馨、 迎春花一、棚架绿化 用合适的材料建造棚架,栽植观花观果的藤本植物,起到观赏和遮荫两种功能。 所用植物应枝繁叶茂,观花、观果或花果俱美。 棚架类型有平顶、拱顶、扇形、圆形、伞形、蘑菇形、喇叭形等。 藤本植物栽植在棚架一侧立柱旁或栽植在棚的中心,枝叶全部集中在棚顶。二、绿廊式绿化 将攀援植物种植于廊的两侧并设置相应攀附物,使植物攀援而上、直至覆盖整个廊的四周及顶部。或在廊顶设种植槽,使植物枝蔓向下垂挂。 植物选择生长旺盛、分枝力强、枝叶稠密、遮荫效果好的种类。绿廊绿化时要注意避免下方空虚,应在植物生长初期,控制其伸长生长三、墙面绿化 墙面绿化包括实体围墙及建筑外墙绿化。把藤本植物通过诱引和固定使其爬上混凝土或砖制墙面,从而达到绿化和美化的效果。 植物选择具有气生不定根、吸盘等攀援器官的种类。 墙面的粗糙程度对藤本植物的攀爬影响较大。较难攀爬的墙面可采用钢钉、绳索或条状网状支架扶助。四、篱垣式绿化主要用于篱笆、栏杆、铁丝网、矮墙等处的绿化。既具围墙和屏障的作用,又有观赏功能 篱垣式绿化结构形式多种多样,竹、木、砖、金属等材料都可应用。此种绿化形式高度较低,对植物材料的攀援能力要求不太严格园林植物空间景观园林植物空间:园林中以植物为主体,经过艺术布局组成各种适应园林功能要求的空间环境。 园林植物空间的形成,需要从立意在先、空间划分,主景设置,树丛组合,色彩与季相以及地面的装饰等艺术手法进行细致地时空方面的设计。一、开阔舒展的大草坪u 创造开阔而具有相当气势的植物空间主要在于空间与植物的比例关系。由以下几点决定: 树木的高度 草坪(空间)面积的大小 游人站立的位置二、浓缩自然的咫尺山林三、封闭宁静的家居环境四、自由飘逸的浪漫情怀空间划分v 空间的划分主要由平面上的林缘线和立面上的林冠线设计来完成。v 林缘线与林冠线的设计,不仅基本上体现出立意的主题,也大体上奠定了整个植物空间设计的基础。一、林缘线设计林缘线:植物冠幅垂直投影于地面的连接线。是植物配置在平面构图上的反映,是植物空间划分的重要手段,空间的大小、景深、视线的开辟,气氛的形成等主要依靠林缘线的设计。v 设计手法1、大空间中创造小空间2、林缘线的曲折,可增加空间的层次与景深3、林缘线可将面积相等,形状相仿的地段与周围环境、功能、立意要求结合起来,创造不同形式与情趣的植物空间。二、林冠线设计v 林冠线:树林或树丛空间立面构图的轮廓线v 作用:决定游人的视野,影响游人的空间感 v 几种设计手法A同一高度级的树木配置,形成等高的林冠线,平直而单调,简洁而壮观,还能表现某一特殊树种的形态美。B不同高度级的树木配置,则可形成起伏多变的林冠线。在地形平坦的植物空间里,林冠线的构图不仅要有起伏,有韵律、有重点、而且要注意四季色彩的变化。C、在林冠线起伏不大的树丛中,突出一株特高的孤立树,起到标志与导游的作用D、林冠线的设计要与地形结合,要考虑生长特性E、林冠线也体现于多层树丛上F、树木分枝点的高低,也会产生不同的空间感 广玉兰、幼年的桂花树、石楠等树冠下不通透 针叶树如雪松、金钱松、水杉等分枝点很低,马尾松、黑松等分枝点较高,林冠下通透。空间形态1、开放空间:仅用低矮的灌木及地被植物作为空间的限定因素, 形成的空间四周开敞、外向、无私密性。2、半开放空间:该空间与开放空间相类似,它的空间一面或多面部分受到较高植物的封闭, 限制了视线的通透。开放程度小, 其方向性朝向封闭较差的开敞面。3、覆盖空间:利用具有浓密树冠的遮荫树, 构成一顶部覆盖而四周开敞的空间。这类空间只有一个水平要素限定, 人的视线和行动不被限定, 但有一定的隐蔽感、覆盖感。4、完全封闭空间:具备覆盖空间, 四周均被中小型植被所封闭。完全封闭的, 无方向性, 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隔离感, 空间形象十分明朗。5、垂直空间:运用高而细的植物能构成一个方向性、直立、朝天开敞的室外空间。能给人以强烈的封闭感。它是向心的, 人的行动和视线被限定在其内部。植物的高度与私密控制 植物高度为1.2m,身体的大部分被遮蔽, 给人一种安全感; 植物的高度达到1.5m时, 一般人除头部外, 身体都被遮挡, 空间产生一定的私密性; 植物的高度超过1.8m以上, 人几乎被完全遮挡, 则空间的私密感最强。空间主景v 经过精心设计的园林植物空间,一般都有主景,主景题材、形式各不相同,但多数由具有特殊观赏价值的树木花草构成。v 植物主景 综合主景 主景的诱导一、植物(特色)的主景v 乔木作观赏主景(孤植、丛植、群植)v 若灌木作主景,其数量要多(突出花量)如绣球v 较开阔的空间,可选具有特色的植物,如旅人蕉二、综合主景v 综合性主景:以亭子、假山以及四季有花开的大树丛综合组成的一块小园林为主景,(主景内可观、可游、可憩)v 小主景:以单独的建筑物如亭子配合几株植物构成小主景。色彩季相v 季相:植物随四季变化出现周期性的不同相貌v 季相景观的形成:植物种类的选择;配置方法一、春季季相:花期延续的配置方法:1、不同花期的花木分层配置v 注意将花期长的栽植宽些、厚些,或其中一两层为全年连续开花形成较为稳定的花期品种。2、以不同花期的花木混栽 注意将花期长的、花色美的多植 如石榴紫薇夹竹桃,花期长达5月 草花梅花杜鹃 紫薇,三季景观3、以草花补充木本花卉的不足二、夏季季相叶色度的分级与配置色度级别色调类别及代表树种一淡绿落叶树的春天叶色如柳树二浅绿阔叶、落叶树的叶色如悬铃木三深绿阔叶常绿树的叶色如香樟四暗绿针叶树的叶色,如桧柏1、作叶色配置时,一般应强调对比,以色度差别大者相配为好。 色度与枝叶排列结构有关:同色,枝叶紧密者为重,稀疏者为轻2、色度同,姿态不同,可转化为对姿态的欣赏3、以不同花色与叶色进行不同高度的乔、灌木逐层配置,可形成色彩丰富的层次。注:v 对比色或色度级差大的植物进行植物色彩分层配置时,要注意无花时或叶色未变时的色彩。v 注意高度的变化,一般由高到低,相邻层次有高差,前几层高差宜小,后几层高差宜大。三、秋季季相秋色木的选择与配置色叶木配置要点: 树形选择:高大乔木或小乔木姿态优美的色叶木可孤植,但灌木状的黄栌等只宜成林成丛栽植。 周围环境的衬托:绿色、天空,置石 红叶径四、冬季与四季季相完美配置v 枝干:落叶树v 观花:红梅、腊梅、茶梅v 观果:金银木果、火棘果树木的组合一、成林的组合u 植物空间要创作“林”的意境,树种一般宜选高耸、干挺的高大乔木,树种不宜繁,数量也不一定太多,最少10株左右,自然栽植,可郁闭成林,如能借用或创造周围环境中的小、溪流、山石、小品,中增加山林野趣。二、成丛组合三、成带组合1、树种单纯v 如用不同树种,则要求其树冠的形状,高度与风格大体一致。v 如背景树为一大片树林时,其内部可以混植冠形、高度与色彩不同的树种,但不宜高于总的林冠 线,林缘线也不宜繁琐,以防喧夺主。2、结构紧密v 背景树最好形成完整的绿面,以衬托前景v 如背景树不是带状,而是成林、成片时,其林缘线树木间距小,已起到背景的衬托作用时,则林内可稀疏结构。3、高于前景树v 宜选择常绿、分枝点低、绿色度深,v 或与前景植物对比强烈 、树冠浓密、枝繁 叶茂,开花不明显的乔灌木。园林植物水体景观P273小水域的植物配置o 主要是近观, 植物配置细腻, 注重植物单体的效应,特别是植物的姿态以及色彩、高度的要求比较高。o 水体景观注重的是镜面效果, 水生植物不宜太过茂密。o 挺水植物主要是小片的种植, 在水面上的适当添点植物。o 要严格控制好浮水植物以及挺水植物的比例配置,不能拥挤水生植物占水体面积的比例小于1/3河 o 水位变化不大的河流,两边植以高大的植物形成群落,丰富的林冠线和季相变化。防汛为主的河流,则宜固土护坡植物1、水旁的孤立木v 作用:遮荫,观景或构图,或突出某一特殊树种2、水旁的绿色屏障 作用:绿色分隔屏障, 水边低矮花木的背景与衬托 组成幽静水面空间的主要植物配置方式。 尤其适用于栽植过多水生植物的水面和堆叠山石繁琐的景点。(起到简化景物,统一景观的作用)3、水旁的花草增强水景趣味,丰富水的色彩;弥补季相偏枯不足水面植物配置要点: 面积较大的水面:以营造水生植物群落景观为主,主要考虑远观,植物配置注重整体、连续的效果 若岸边有园林建筑(亭、台、楼、阁、榭、塔)等时,水中植物配置切忌拥塞,需留出水面空间来展示园林建筑的倒影 水中植物配置的面积不要超过整个水面的1 /3。 限制栽植:隔离带或盆栽 城市建筑环境中的有些小水面,不宜栽较大面积的水生植物,多采用水缸栽植后放入池中,也可在水池中设置种植池。(竹子、水仙等)注:用大规格树木布置主体景观绿地中的孤立树、群丛和树林边缘的重点观赏树时,其规格最好尽可能大些。这样即使其他大部分树木规格较小,整体观常效果也会大大提高道路绿地: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道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 道路绿地的生态效应1.道路绿地同城市中其他绿地类型一样,起到降温、增湿、维持碳氧平衡、吸收有毒气体等作用。2.道路绿地构成绿色廊道,为各种生物提供物种和基因交流的通道,从而维持城市里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道路绿地的立地条件 道路绿地狭长,面积小、土层薄。 道路绿地噪声及空气污染较重。 道路绿地土质坚硬孔隙度小。 道路绿地保水能力差,无法截流降雨。城市道路景观特性: 城市道路景观的动视力特性 城市道路景观的尺度特性 城市道路景观的流动特性 城市道路对城市景观生态的破坏性人行道绿地的设计 隔离绿地用以隔离人行道与车行道,作为缓冲区,一般植物种植较密,种植高大乔木以遮荫和防护。 基础绿地用以保护建筑内部环境及人的活动不受外界干扰。较宽处可种植乔木,小于4.5米不用乔木,以免影响建筑采光。分车带绿化 分车带绿化组织交通保障安全,宽度不等。 快慢车道分车带绿化植物可用小乔木或花灌木,乔木分枝点2米以上,株距大于5米。 可采用高度40-50cm以下的灌木绿篱。较高灌木不能列植成墙,可与乔木相间配置。街道中央分隔带一般不用乔木,可采用低矮花灌木或地被以及各种花卉配置。交通环岛绿化 为保证安全视野,一般不种植高大植物,只种植一些低矮花灌木、花卉或草坪。 面积较大的环岛上适当栽植乔木,但要稀疏、干高。 外围可用矮篱或栏杆以限制人进入。 街头休闲绿地绿化指具有休闲功能的街头开放绿地,有以下几种类型1)城市广场绿地 集散型广场以铺装为主,植物造景简洁、明快、大度。 纪念性广场文化内涵重,气氛庄严、规则式造景为主。 休闲广场侧重休息观光,植物造景注意细节,多用植物分割空间。滨水绿地 一面临水,一面临街,形式多样以休闲为主。 精心布置,增加绿量,融知识性、趣味性在景观中。 可沿水面设置一系列带状公园,即各具特色又主题统一。 绿地临道路一侧,种植较密,以遮挡灰尘和噪音,临水侧开敞,以利视线通透。步行街 商业步行街集购物、休闲、旅游、观光、社会交往为一体,绿地零散,面积小。 多数地方以花坛、花台、棚架为主,结合坐凳、灯箱、小水景、路牌等造景。游憩步行街为居民提供自然幽静的空间,营造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世界。高速公路绿化的基本原则:1)保证道路和行车安全,通过封闭隔离其他车辆或生物进入,中央隔离带防眩。2)种植要加强道路的特性,使其连续性、方向性、距离感突出。3)选择乡土树种为主,体现地方特色,利用本地树种做先锋。4)注重生态景观,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公路等级越高,对周围环境破坏越大,通过绿化尽量弥补,最大限度维护当地自然景观。5)讲求绿化的经济性原则。大量引种本地适生树种,少用名贵树种,有些地方可任由自然植被入侵。6) 植物种类多样,间隔栽植,提高抗性。边沟绿化:边沟外多以乔木为主,引导视线,尤其是立交区及坡后,便沟内侧可用灌木或草坪。隔离栅绿化:目前多用藤蔓植物攀爬,国外趋势是用刺篱代替铁丝网,刺篱树种要抗性强、耐瘠薄、枝刺硬而密,常绿。常用刺篱植物:枸骨、火棘、马甲子、籽壳、枸桔。 服务区植物造景 加油、维修区离道路较近,应用低矮植物,利视线通透; 休息区是旅客下车休息停留的地方,用庭荫树、花台花池之类; 停车区可用高大树木遮荫,地面采用嵌草铺装。立交区植物造景 立交区植物造景为司机指示方向,美化环境,减少道路对原植被的破坏。 用低矮植物营造平面图案,匝道口植物诱导视线; 立交区空地上栽种不同植物进行车流方向引导。道路类型 按照现代城市交通工具和交通流的特点进行道路功能分类:(1)高速干道:绕城高速,在特大城市、大城市设置。联系城市各大区之间的远距离高速服务。 联系距离:20-60KM。 行车速度:80-120km/h。 立体交叉, 最少四车道(双向),中间有2-6m分车带,外有停车道。(2)快速干道:三环路,特大城市、大城市设置。 城市各分区之间较远距离联系。 联系距离:10-40km。 行车速度:70km/h。 部分立体交叉。 最少四车道,外侧有自行车道、人行道和停车道(3)交通干道:人民南路人民北路,大中城市道路系统骨架。 城市各用地分区之间的常规中速交通道路。 行车速度:40-60km/h。 全程基本为平交。 最少四车道,道路两侧不宜有较密的出入口(4)区干道:莲桂南路,城市各分区内存在,分区内部生活服务性道路。行车速度低,25-40km/h。 全程为平交。 最少有两车道(5) 支路:小区街坊内道路,是工业小区、仓库码头区、居住小区、街坊内部直接连接建筑的道路。 路宽与断面变化较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行车速度:15-25km/h。 全程平交,可不划分车道。(6)专用道路- 城市交通规划考虑特殊用途的专用公共汽车道、专用自行车道、步行林荫道等。园林道路景观构图o 在同一条路的主要树木以一或二种为好,最多不超过三种(不含花卉),配置应符合艺术构图的规律。1、均衡与对比v 均衡:体形和色彩 若道路两侧高差大,应植树使高差差异不大。如地形地势较平坦,园林植物栽植的均衡,则应与周围环境统一统考虑。v 对比 树种的对比:道路两侧树种的对比 明暗的对比:-在路口或拐弯处,需要在光感上有所变化-由于园路太长,需要以明暗对比来消除一些“冗长感” 2、主次分明v 选用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树种,或在较长的园路中,分段采用不同的树种,需考虑树种的主次。v 主次分明:并不完全指植物株树的多少,而是指道路的空间感v 空间感 :因不同植物的形态,色彩、体量不同,也随时间推移而变化。v 总之 路旁树种的多少,主要根据园路的位置,性质,作用及选用的树种而定。 在一段不长的路旁,不宜超过三种以上,而且要有一个为主的树种,但不同的路段可以采用不同的树种为主要树种。3、整体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 不同地段上不同树种各有重点,在交接处互相有所交替、渗透。园路两侧植物种类要互有交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