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高二上学期9月第一次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doc_第1页
3. 高二上学期9月第一次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doc_第2页
3. 高二上学期9月第一次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doc_第3页
3. 高二上学期9月第一次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doc_第4页
3. 高二上学期9月第一次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新野三高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第一次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35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近代学者借用朱熹的“格物致知”一词,把西方自然科学称为“格致之学”,朱熹所说的“格致”的含义是( )A通过接触世间万物体会各种知识B通过实践探索客观规律和真理C强调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通过研究自然科学认识人类社会2原明朝大臣,后降清的洪承畴,在“谷雨”那天与人下棋时,对了一副对联的上联:“一局妙棋今日几乎忘谷雨”;对弈人对下联为:“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谷雨和清明是中国传统历法中的重要节气,反映四季变化与中国传统农业密切相关清明既是我国传统节令又是国家法定节日清明即指节气也寓指明清两朝和士人的气节下联作者的思想深受宋明理学的影响A. B. C. D. 3“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4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5“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6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7、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A. “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 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 “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D. “正君心”才能天下平8宋史中出现了一些人名,如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钱端礼(卷385)、张忠恕(卷409)等。从中可以推测下哪种思潮影响了当时人的取名。( )A佛教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程朱理学9、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10、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11、伏尔泰将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视为每个人应遵守的座右铭。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罗伯斯庇尔,在起草人权宣言时,还将它作为自由道德的标志写入其中。这两个事例可以说明 ()A法国人对儒家思想非常崇拜B知识精英希望加大中西方文化交流C启蒙思想源于中国古代文化D先秦时期的思想在近代西方得以传播12、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13、宋明儒学思想家对如何约束个人行为,有不同回答。一个主张“主人在外面”,一个主张“主人在里头”。下列反映了“主人在里头”的主张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制天命而用之。”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14、“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15、有学者评论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代表人物“殆(几乎)仅知有政治,而不知有文化。仅知有国家,而不知有人生。仅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众。”该学派代表人物应是( ) A孔子 B墨子 C韩非 D老子16、.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提到:“吾人细绎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A.梨洲是指思想家黄宗羲 B.认为待访录思想否定君主制C.梨洲思想与孟子思想同出一辙 D.“真正之转变”意指向近代民权观转变17、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18、先秦某思想家提出:“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材料所反映的思想主张是( )A仁政爱民 B无为而治 C人文主义D与时俱进 19、“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 )A.以德 B.刑、德并用 C.小国寡民 D无为而治20、“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明清进步思想彻底批判儒家文化 B明清进步思想主张实事求是C明清进步思想批判继承儒家文化 D明清进步思想反映平民需求 21、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22、1761年中国孤儿英语版的序言尤其把伏尔泰的中国情结推向了极致:“够了,希腊罗马/它们都已失宠/大鹏展翅/飞向光明之源/寻找新的伦理/到东方中国之土/勇敢地把儒家之德/带到大不列颠之耳。”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希望向中国学习的根本目的是 ()A利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重建欧洲道德秩序B以儒家“仁”的思想规范君主行为C以儒家思想否定教会的思想专制,为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服务D利用儒家思想中的平等理念,宣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3、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24、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下列属于荀子言论的是( ) A“兼相爱、交相利” 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C“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5、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分别描述为:“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墨、道、法 B儒、道、墨、法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26、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主张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倡导礼法并用 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27、“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才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持这种观点的是(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佛家28、“孔子在修订春秋时,同样记载战争,有伐、征、侵等区别,同样记载杀人,有杀、弑、歼等不同方式,这被称作春秋笔法”。这表明 ( )A文字史料带有主观因素 B史家热衷于战争杀伐的记录 C历史是个人心态的反映 D文献史料不能反映真实历史29、与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转变一样,儒家思想也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他们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 )A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 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C躬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30、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 )A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 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C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31、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B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C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D三者立论不同,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32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33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鞠躬尽痒,死而后巳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A. B.C. D.34中西方哲学之比较中指出“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黄宗羲们指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孟德斯鸠们则有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这样的设想。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16至17世纪的中西方启蒙思想主张日趋成熟与质变 经济水平的差异是中西方思想主张不同的主要原因 中西方思想主张的不同反映了社会形态上的差异 黄宗羲们的主张局限于封建范畴,孟德斯鸠们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ABCD35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二、非选择题:3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美泊恩斯等世界文明史(1)依据所学知识,晚周时期的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4分)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2)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4分)材料三 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气息?分析这些“时代气息”出现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影响?(6分)37 (16分)材料一“仆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是以每念斯民之陷溺,则为之戚然痛心,忘其身之不肖,而思以此救之。” 王守仁王阳明全集(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经世济民方案的核心内容,(1分)并分析他强调该核心内容的社会政治背景。(2分) 材料二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3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2) 据材料二,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6分)材料三 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3)在材料三中,全世界的科学巨匠为什么会发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的呼吁?(4分)材料四 在孔子诞辰2557年纪念日前夕,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向全球正式发布了孔子标准像定稿。鉴于社会上的孔子像多种多样、形象不一,甚至还有神化或丑化孔子形象的现象存在,该基金会郑重征集“孔子像标准设计方案”,凡有兴趣者均可参与。2006年1月中国孔子基金会发起组织评选制定孔子标准像的消息发布后,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2006年9月26日,首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国际孔子教育奖”奖章首次使用了孔子的这一标准像。新华网综合消息(4) 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