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的优秀教案设计.doc_第1页
《再别康桥》的优秀教案设计.doc_第2页
《再别康桥》的优秀教案设计.doc_第3页
《再别康桥》的优秀教案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再别康桥的优秀教案设计 徐志摩离开了康桥,他的思想,他的爱情,他的柔情,全部留在了康桥,爱情和事业对他来说,一样都不属于他了。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以及意象的组合,体味诗歌的意象美。 2.通过品味语言,发挥想象,以感受充溢于诗歌的真情,进而拉近学生与诗的联系,鼓励学生在喜欢的基础上多写写新诗。 【教学重难点】 1.把握和分析意象。 2.感受诗歌的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提问、讲解、创设情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请同学们认真读一遍,并谈一谈初步印象。 1.设计理由:学生对诗歌的原始阅读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原始理解是教学的起点和依据。 2.在这个环节中,适当介绍作者。徐志摩,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二、诗歌可以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等,再别康桥属于哪一种呢? 1.抒情诗。 2.目的是从这个问题切入到下一个问题。 三、既然是抒情诗,那么它是怎样抒情的呢? 1.请同学们品味第二小节的“金柳”,“金柳”怎么会是“新娘”呢?为何我们联想不到?这是不是与作者的情感有关系? 2.“金柳”“新娘”就是赋予作者情感的形象,我们叫做意象。 3.理解“意象”要发挥想象,我们才能走入作品的情境中去。接下来,作者写道“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艳影”是什么?请同学们想象美丽的影子,荡漾是怎么样的一种情愫?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体验这种萦绕在心头的情感。 4.请一位同学朗诵第二小节。教师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荡漾”的味道来。 四、进入第三小节,作者的感情有没有变化?如果有变化,是加强了还是减弱了呢? 1、请一位同学先朗读,适时引导其回答。 2、从哪一句可以看出情感变得强烈了?“我甘心变成一条水草!” 3、请同学们想象“青荇”在招摇,“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与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组合成一幅怎么样的画面?这样的写作叫做“绘画美”。 4、请同学们朗读,指导学生读出“甘心”二字饱含的幸福感。 五、通过指导朗读进入第四小节,作者为何说“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而是“天上虹”呢? 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语言的跳跃,这里的“虹”原来是“彩虹似的梦”。 2、作者的“彩虹似的梦”实现了吗?没有,被“揉碎”了。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践,自己的梦被揉碎了,情感怎么样?引导学生体验作者此时的伤感。 3、请一位同学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揉碎”的伤感和“彩虹似的梦”的无奈。 六、诗人的“梦”让他重回昔日在康桥读书的梦,这昔日的梦真的美好得像彩虹似的吗?进入第五小节。 1、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撑着长篙的感觉,向前,向更深处漫溯,忘记了时间,撑到星辉斑斓的时候,于是在那里放歌。多么自由自在啊!多么美好啊!这就是徐志摩所提倡的“自由与美”。 2、请一位学生朗读,指导其读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七、朗读第七小节,诗人的情感变化了吗?为什么?诗人写了什么意象?这些意象前面的修饰词是什么?这些意象让你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1、诗人不能停留在昔日的梦,因为要离别了。诗人写了“笙箫”,修饰词是“别离的”,诗人此时是忧愁的。 2、诗人写了“夏虫”,修饰词是“沉默”,为何诗人要沉默? 首先,夏虫也不堪离别的愁绪,故“沉默”了,不再“欢叫”了。其次,诗人希望离别的方式是静悄悄的,恰如作者在开头和结尾两个小节中都写到了的。 3、那诗人为何在开头和结尾采取同样的形式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