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观后感.doc_第1页
《窦娥冤》观后感.doc_第2页
《窦娥冤》观后感.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是元杂剧中悲剧的典范,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这部剧共有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第一折为故事的开端,第二折是故事的发展,第三折是情节的高潮,第四折是故事的结局。看了整篇作品,我知道大体的剧情是这样的:楔子部分写的是书生窦天章因连本带利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被迫把七岁的女儿抵给她做童养媳,然后进京赶考去了。第一折写的是张驴儿父子因救了蔡婆而强行入住她家。第二折是张驴儿为达目的,心生歹意,想把蔡婆婆毒死,结果出了差错,毒死了自己的父亲,然后冤枉窦娥,窦娥为救蔡婆婆被屈打成招判了死刑。第三折是窦娥由于冤屈,发了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结果都是一一应验。第四折是窦天章归来为窦娥平反昭雪,但是人已经死了,还是个悲剧。分析窦娥的性格特点,从第一折看起。窦娥从小命中就多苦难。三岁就失去了母亲,七岁被父亲抵债做了蔡婆婆家的童养媳,十七岁与丈夫成亲,但不到两年丈夫就去世了。而对于造成自身接二连三不幸命运的原因颇为困惑。尽管她是“醒时忧,梦时愁,见花流泪,望月伤心”,但是她仍然还是没有对未来放弃希望,仍然遵循着自己的原则,做一个守妇道,尽孝心的好儿媳,因为她受到当时那个年代的影响,要修来世。今生做好人,来世就能投个好胎,进入好人家,不必像现在这样痛苦地活着。第二折中,张驴儿威逼利诱窦娥嫁给他,但是窦娥断然拒绝。这表现了窦娥的对自己命运的反抗和不屈服,但是我觉得她主要还是因为觉得她收到当时封建观念的影响比较重,自己要守妇道,一马不能配两个马鞍,也还是为了她自己的修行,为了来世过上好日子。就连蔡婆婆要嫁给张驴儿的父亲,她也极力劝阻,因为她将女子不能守住节操看作是可悲可耻的行为。第三折是全剧的高潮部分,是戏剧矛盾的突出部分,也是窦娥性格发展的顶点的部分,窦娥被判死刑,在被押上刑场的时候,唱了一曲滚绣球,历来被人们称为是全剧的亮点。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这首曲子,很强烈地表达了窦娥对官府的失望,但是又对官府还抱希望,希望能够被平反。说明她对官府还是相信的,张驴儿想跟她私了她没有答应,还报官了,想让官府帮她讨回公道。而到最后被送上断头台,到了死的一刻她还是表现得十分困惑,心中的神圣的价值观为什么不能都兑现?所以向天问,但是却没能得到回答,只能自己一声叹息,“哎,只落得两泪涟涟”。窦娥给我们一种勇敢坚强、至死不屈、充满斗争意志的艺术形象,她的坚强性格以及她强烈的反抗精神深入人心,我觉得,她同时还是一个柔顺的女子。她深信封建礼教,行动上的抗争更加深刻地呈现了窦娥灵魂深处的对于礼教的服帖和顺从。她不愿意改嫁给张驴儿,宁死不从,是因为封建礼教的观念深入她的灵魂深处。虽然窦娥是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