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绿色建筑课题考察浅谈-图文.ppt_第1页
新加坡绿色建筑课题考察浅谈-图文.ppt_第2页
新加坡绿色建筑课题考察浅谈-图文.ppt_第3页
新加坡绿色建筑课题考察浅谈-图文.ppt_第4页
新加坡绿色建筑课题考察浅谈-图文.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ompanyLogo 新加坡绿色建筑考察浅析 1 新加坡绿色建筑节能措施 2 新加坡绿色建筑概况分享 3 小结 新加坡绿色建筑理念的思考 01 03 Introduction 新加坡概况 狮城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 马六甲海峡东口 是由本岛和63个岛屿组成的狭小岛国 东西较长 约42公里 南北较短 约23公里 总面积714平方公里 人口518万 人口密度高达7255人 平方公里 新加坡属热带海洋性气候 常年高温潮湿多雨 因雨水充沛处处花团锦簇 被誉为 世界花园城市 面对可持续发展与稀缺资源之间的矛盾 新加坡于2008年成立了跨部门的部长级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旨在立法管制 落实政策 宣传教育来推动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在新加坡 建筑业的用电量占全国总量的1 3 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加坡发展绿色建筑情况介绍 新加坡发展绿色建筑情况介绍 主要做法与措施 1 建筑能耗标签计划好处 1 有利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跟踪管理 2 有利于设备管理者制订长期目标并制订各项节能措施 3 展示环保形象 提升建筑的价值 4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化石燃料的使用 5 为国家节省大量的能源需求 评价标准能效性能 每年能耗小于177KWh m2系统能耗 空调系统小于0 75KW RT照明系统小于9W m2机械通风系统小于3 2W m2良好的室内环境品质 新加坡发展绿色建筑情况介绍 2 绿色建筑标志认证计划评估依据 节能 35分 节水 15分 场地与项目管理 20或25分 室内环境质量与环境保护 15分 创新 15或10分 认证等级 认证级 50 69分 金奖 70 79分 金 奖 80 84分 白金奖 85分以上 目前共有62个建筑项目通过认证 新加坡发展绿色建筑情况介绍 绿色建筑标志认证奖励 政府每年提供2000万新元作为奖励资金认证的申请 设计阶段和竣工验收两个阶段提出绿色建筑标志认证申请认证的动态管理 每三年复查一次 凡不合格的将予以撤销 新加坡发展绿色建筑情况介绍 富有特色的绿色建筑技术 1 建筑朝向技术 主体朝向设计 使得建筑物太阳光辐射最小 而弯曲的建筑造型满足了建筑物南北朝向的理想要求 新加坡发展绿色建筑情况介绍 2 遮阳技术 新加坡发展绿色建筑情况介绍 3 自然采光技术 新加坡发展绿色建筑情况介绍 广泛使用节能电灯 感应照明和节能型自动扶梯 尽可能利用太阳能 实例 获得绿色建筑白金奖的首个绿色组屋 绿馨苑 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电池板 占屋顶面积的20 30 产生的电力用于夜间停车场和走廊等公共地方照明之用 预计节省电力高达80 左右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4 节电与太阳能利用技术 Introduction 从城市总体规划中对新加坡的生态策略做总体的认识 为后期的具体个案考察提供观察视角 新加坡规划展览馆 Introduction 新加坡规划展览馆 新加坡总体规划中对的生态策略 强调对整体绿化效果的全方面部署 Introduction 新加坡规划展览馆 新加坡因土地有限 规划中已对地下空间的利用提出了大胆的设想 Introduction 位于新加坡维多利亚大街的新加坡国家图书馆 简称NLB 建筑面积达5 8万平方米 于2005年7月落成 建筑总造价达2亿300万新币 是目前东南亚规模最大 设施最先进的图书馆之一 NLB大楼地上16层 98m高 地下3层 因其将环保 美观 低成本三者完美结合 曾获得2005年BCA绿色建筑白金奖 2009年BCA绿色建筑 既有类 白金奖 东盟能源效率奖一等奖等 该建筑在设计期间进行了能耗模拟和风洞试验 能源审计结果显示节能率达到36 大厦在运行期间比普通建筑节省约80 的能源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 StudyCase 采用绿色建筑技术措施 由于气候环境条件 东南亚传统建筑所具有的对气候的适应性 以及素来具有的生态属性 启发了杨经文在生态建筑上的设计想法 他往往从生物气候入手 结合当代建筑思潮 技术材料以及生态理念 在继承传统建筑的生态属性的基础上 又对热带现代建筑在生态属性上做出了新的突破与发展 采用了最佳的建筑朝向和位置 充分利用自然风 并利用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 防止热的传递 尽量减少热负荷 设置了阳光遮蔽系统 采用日光照明策略 白天不用开灯 完全可以实现自然光的照射 建筑内部只有部分采用空调制冷 其余均利用自然通风或机械 如风扇 降温 室内的地毯 墙壁织物用一些具有足够强度的当地木材等材料 使得建筑对环境的破坏减小到最低 而且能够循环重复使用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 StudyCase 采光遮阳措施 为了获得良好的室内自然采光 设计采用最佳建筑朝向 并利用轻型材质反射光延伸至图书馆更远的空间 同时 建筑立面上大量运用透明的玻璃幕墙 为了避免对玻璃幕墙的直射 设计采用了各种各样的金属遮阳 设置了长短 间距 悬挑深度各不相同的遮阳构件自由组合 让建筑的能量保存在 阴影 中 一部分的遮阳设施甚至达到了9m之深 有效的这样设计在起到阻挡阳光和防眩作用的同时 强化了建筑适应热带气候的特征 使得建筑的立面充满变化和美感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 StudyCase 采光遮阳措施 建筑一层 挑棚设计 为建筑入口遮风挡雨 同时呼应主体立面的遮阳做法 从室外延伸至建筑深处 引导人流 丰富建筑的空间感受和视觉效果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 StudyCase 绿化措施 建造空中花园以及屋顶花园 以减少热岛效应 十层空中花园的景观面积达到总建筑面积的9 六层空中花园的景观面积达到总建筑面积的3 地面景观面积达到场地面积的35 总建筑面积的8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 StudyCase 底层架空通风措施 建筑在底层与中部架空设计 一方面增加了人们活动的空间 方便公众穿行 另一方面 开阔了城市街区的视野 打通城市街区 促进了建筑的自然通风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 04 Introduction 新加坡启汇城Solaris大楼 位于新加坡启汇城的Solaris大楼项目 设计呈现出延续的围边景观斜坡 这是一个不间断的长1500米的生态景观 它在首层连接附近的one north公园 在地下连接生态小单元 形成瀑布般的屋顶花园 斜坡的最小宽度是3米 这种螺旋式景观斜坡上植被的维护是通过一个平行的通道实现的 这种流畅性是设计生态概念的重要元素 StudyCase 新加坡启汇城Solaris大楼 螺旋线性的外围景观空间 一条长1 5km不间断的生态支架将地面层附近的公园与层层叠升直到建筑最高处的屋顶之上 景观的连续性是生态设计概念的重要部分 提高了生物多样性 并促进了生态系统的整体健康 坡道上方大大的挑檐 密集的遮阳植被是建筑立面周边降温的重要手段 根据建筑物理的知识 我们知道 在炎热地区 太阳辐射强烈 建筑某些部分需要需要调节太阳直射辐射 而这种利用植物这样的方式正好符合了可调式外遮阳 在夏季植物葱郁 遮阳降温效果明显 在冬季植物稀疏 不会影响到室内光照 StudyCase 新加坡启汇城Solaris大楼 大面积的遮阳百叶 该项目适应气候的立面设计基于当地的太阳轨迹分析 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 太阳轨迹几乎就是东西方向 基于太阳轨迹分析进行的立面研究确定了遮阳百叶的形状和深度 传热的组要途径为导热 辐射和对流 这种遮阳策略进一步降低了整个建筑双层Low E玻璃外立面的热传递 使其外部热传导值低于39W m2 整体直线长度超过10km的遮阳百叶与螺旋景观坡道 空中花园和深远的挑檐共同为沿建筑外周的内部使用空间营造了舒适的微气候 景观坡道与空中花园减弱了室外热作用 与遮阳百叶共同作用 防止室内过热 Introduction 新加坡启汇城Solaris大楼 中庭自然通风和自然照明 采用倾斜通高的采光井穿透面积较大的楼梯 使自然光更深的渗透进建筑物的内部空间 两个塔楼之间的公共广场可以用来举办社区活动和创意演出 这里有良好的自然通风 在需要时 中厅上方的百叶玻璃屋顶可以通过操作来加强通风效果 中庭的通风效果属于风压与热压共同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在通风降温的同时 给室内带来新鲜空气 营造了舒适的环境 他同时也是保护型结构 另下方的广场具有多种用途 StudyCase 新加坡启汇城Solaris大楼 屋顶花园和转角空中露台 位于建筑东北角螺旋坡道与地面交汇处的生态单元 将植被 阳光和自然通风延伸到地下停车场 生态单元的最底层设有雨水收集系统的储水罐和泵房 垂直景观可以起到热缓冲器的效果 同时也提供了是人们放松身心和举办活动的空间场所 可大大降低屋顶的室外综合温度 同时利用植物培植基质材料的热阻与热惰性 降低内表面平均温度与温度振幅达到隔热目的 结合景观 不仅改善了微气候环境也给人们提供视觉上的愉悦 从螺旋上升的斜坡可以去到大楼的每个角落 而且还延伸出了两个体量大的空中露台 建筑中植物的栽种面积超过了建筑的占地面积 95 的景观区是在地面以上 成为一道有趣的风景 Introduction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是继新加坡国立大学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新加坡管理大学后 新加坡的第四所公立大学 设计通过非线性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拥抱创新的机会 从环保的角度来看 SUTD在可持续性建筑方面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设计结合众多被动设计策略 旨在抵消新加坡热带气候条件带来的不利因素 基于大量的朝向和风力研究 自然通风的原则贯穿整个设计 同时散热技术 带顶棚的人行道和立面百叶窗的应用也在设计中广泛应用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 Introduction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 利用学校的创意企业 促进跨学科交流 根据总体规划 方案有两个主要轴线 生活轴线和学习轴线 两条轴线重叠的位置创造了一个中心点 并连接起校园里的所有角落 在这个节点的中心 UNStudio创造了灵活的空间 用来举办展览 活动和相互交流 自然形成充满活力和生机的枢纽 这里也直接连接标志性的礼堂 国际设计中心与学校图书馆 Introduction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 造型结合进排风口 开放空间自然通风 结合造型水平遮阳挡板 Introduction 南洋理工大学 学习中心 传说中NTU的 蒸笼 外形以多个圆筒型单体集束组合 造型独特构思新颖 创新性地营造了温馨融合的教学楼功能空间 又恰到好处地融入绿色建筑的理念 圆弧的异形建筑巧妙地分解以预制组装的方式建造 有效地实现建筑建造过程的节能减排 建筑的透空中庭与每层敞开的绿化外廊 以拔风效应形成良好的通风对流条件 Introduction 南洋理工大学 学习中心 建筑相对封闭的外观设计 能有效降低太阳辐射室内得热 设置带型高窗既满足课室的采光同时避免产生眩光 充分体现绿色节能设计理念 这栋建筑重新定义了大学的教学楼 看起来不可思议的造型恰恰融合了每一个功能的分区 促进了学生的团结与社交 学习中心融合了56个自习室 没有传统的分离式走廊 有的是360度的大型中央空间 楼层上的花园也是学生 教师放松的好去处 Introduction 南洋理工大学 学习中心 百叶遮阳细节 百叶遮阳细节 百叶遮阳细节 Introduction 新加坡皮克林宾乐雅酒店 由来自WOHA国际一流的设计师操刀 采用花园酒店理念 并贯彻节能特色 这座 花园酒店 拥有面积约1 5万平方米 楼高四层的繁茂园林 瀑布和花墙 是酒店总占地面积的两倍以上 Introduction 新加坡皮克林宾乐雅酒店 为了做到自然生态最大化 设计师特别将这个花园式酒店的底层 以及空中花园的外围 以混凝土模块打造出类似于岩层与梯田的样貌 为原本垂直的大楼增加上起伏错落的动态感 将整个外部设计成给予观者强烈视觉冲击感的特殊半都会半自然建筑 大量的花草树木 不但有助于降温 阻隔日晒和为酒店内部营造出流动的自然光线 还起到节能减碳 置换出更多氧气的功能 经过一番修剪 基础的城市绿化更呈现出极富设计感的美态 Introduction 新加坡皮克林宾乐雅酒店 在开放 五层高的泳池甲板上 十二层的塔楼形成E字形的平面 以便所有客房朝北面向公园和 或空中花园 而服务和外部连接走廊则设置在南立面一侧 酒店 自遮阳 通过空中花园和三个相邻客房楼 可以通过相邻建筑遮蔽从清晨一直到下午的太阳 房间因此可以使完全玻璃外墙 通过低反射率玻璃 而没有外部遮阳设备 平面设计Elevationdesign 立面设计Elevationdesign 内部设计细节Thedetailsoftheinternalesign Introduction 新加坡艺术高中 WOHA这是新加坡一个专业的视觉以及表演艺术高中 学校位于城市文娱中心地带 其专业的表演艺术场地与城市紧密结合 设计庞大 密集 但是富有穿孔型空间 实现深层次自然采光和通风 Introduction 南洋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和媒体中心 获颁新加坡绿色建筑的最高奖项 绿色建筑标志白金奖 以表彰其对节约能源和水源的重大贡献 草坪屋顶延伸到地面 人可以自然行走 丝毫不会觉得在爬行屋顶 馆内不但引入天然光线 节省能源 圆锥体顶部的天窗更能形成空气对流 将馆内的热气带走 南洋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和媒体中心 总结 通过这次的考察 让我们了解了新加坡的很多先进技术 城市建设与环境和谐共生 特别是让我们了解了设计与管理的先进理念 对我们公司的绿色建筑设计 海绵城市的项目实施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新加坡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与控制手段绿色建筑设计与地域气候特性紧密结合 突出建筑环境绿化 建筑外遮阳 建筑自然通风等设计手法 让建筑设计更生态 更环保 对建筑外围护结构及设施的性能要求 已经达到较高要求 新加坡绿色建筑规范 细化到建筑内不同功能空间的能耗限定 使设计手法更为灵活且建筑能耗控制更为有效 建筑能耗的达标控制 是针对建筑建成使用后的实测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