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 20 年中国旅游地理学文献分析 5地理学报6 5地理研究6 5地理科学6和 5自然资源学报6发表的旅游地理类论文研究 汪德根 陆 林 刘昌雪 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9871027 1999年度教育部高 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 收稿日期 2002 11 05 修订日期 2002 12 15 作者简介 汪德根 1973 男 安徽黄山人 安徽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讲师 硕士 研究方向为旅游市场营销与开发 陆林 1962 男 安徽芜湖人 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授 博 士 安徽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硕士点导师 研究方向为旅游 地理 旅游学 刘昌雪 1978 女 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2001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旅游文化 摘 要 5地理学报6 5地理研究6 5地理科学6和5自然资源 学报6是我国地理学研究 4 大权威性核心期刊 本文全面回 顾了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4 种期刊关于旅游地理学的研究 进展 从综述 旅游地 旅游资源与开发 旅游景观 旅游者行 为与旅游市场 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以及理论与方法研究等 7 大方面进行了阐述 对 4 种期刊进行了载文数量的时间分 布 载文作者的地域分布 论文作者单位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 法的统计分析 并总结了 4 种期刊关于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成 功经验 关键词 地理核心期刊 旅游地理 文献 中图分类号 F5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5006 2003 01 0068 08 1 引言 中国旅游地理学初步研究起于 20 世纪 30 年 代 1 系统科学研究始于 70 年代末 80年代初 80 年 代中后期至 90 年代初为发展时期 90 年代中后期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进入历史以来最旺盛的时期 表现为研究领域日益拓宽 研究手段和方法不断更 新 注重研究课题的实践意义和研究成果的应用价 值 以及与相邻学科的交叉渗透不断加强 从事旅 游地理学研究的队伍也日益扩大 全国主要地理研 究机构都相继在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领域 进一步拓展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方兴未艾 20年来 我国取得了大量的旅游地理研究成 果 其中 科技文献是科技成果的主要载体之一 科 技文献主要通过文献之间引证与被引证的关系 展 示科技文献的源流 发展历程及社会价值 被美国 5科学引文索引6 SCI 收录的期刊及论文数量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及期刊的国际 学术地位 1995 年 我国出版了首部科技论文引证 的工具书 5中国科学引文索引6 CSCI 这为评 价学术机构或科学人才的学术水平提供了 量0的指 标 发表论文数 和 质0的指标 论文被引证数 1995 年 在 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 500 名排 行表0中 具有权威性的地理学研究 3 大核心期刊 5地理学报6 5地理研究6与5地理科学6居前 列 2 我国地理学的又一核心期刊5自然资源学报6 发表的科技文献同样具有较高的价值 被引频次数 也较高 这 4 种期刊是我国目前地理学研究的主要 信息刊源 基本上反映了我国地理学学科发展动态 和科技研究水平 另外 我国旅游学研究权威性期 刊 5旅游学刊6发表的旅游地理方面的论文研究 水平也较高 具有一定影响力 这里暂不作主要分 析 1984 年第一篇以旅游地理为主题的论文发表 于5地理科学6 3 以来 5地理学报6 5地理研究6 5地 理科学6和5自然资源学报6充分展示了旅游地理学 研究成果 不仅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同时也为旅游地 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为了更加全 面了解上述 4 种期刊反映的旅游地理学研究态势 笔者对 1980 2001 年 4 种期刊 86 篇旅游地理学文 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使用的分析工具主要有 Excel 和 SPSS 等统计分析软件 2 4 种期刊的文献分析与比较 第 18 卷 2003 年第 1 期 双月刊 旅 游 学 刊 TOURISM TRIBUNE 68 211 载文数量的时间分布 载文数量是指在指定时间内期刊载文的绝对数量 是从信息输出 角度评价期刊的基本指标之一 表 1 表明 4 种期刊发表的旅游地理 学文献主要在 1990 年以后 尤其是最近 5 年 有论文 52 篇 占总数的 60147 而在 20世纪 80年代论文数很少 总共只有 5 篇 4种期刊旅 游地理学方面载文量的时间分布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性很强 表 1 1980 2001年文献时间分布 年 份 1980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合计 地理学报 121 3122313221 地理研究 11111地理科学 1 1 2 3 4243121 自然资源 学报 11 1111 532319 共 计 1 11243147648131012986 由表 2 可以看出 我国旅游业 80 年代发展较慢 进入 90 年代 特 别是 1995 年以后 旅游业呈快速发展趋势 1995 年国家决定把旅游业 列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 1998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旅游业列为国 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在国家旅游业发展的宏观政策指导下 全国有江 苏等 20个省市区将旅游业列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北京等 7 个省市 区将旅游业列为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或重点产业 旅游业对经济和 社会的作用日益凸现 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旅游业各领域的 研究成果大量发表 旅游地理学也不例外 表 2 1980 2001 年中国国际旅游业与国内旅游业发展情况 年 份198519871990199519982001 与 1980 年相比 与 1985 年相比 国际旅游人数增长倍数31134172418281131111315161 国际旅游收入增长倍数210331023159 141152014228184 国内旅游人数增长倍数 11211117216221903127 国内旅游收入增长倍数 11752113 171202918944103 资料来源 根据中国旅游网 2002 5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6 5中国旅游统计年鉴6 有关数据计算所得 212 载文作者的地域分布 表 3 1980 2001年文献作者地域分布 地 区 北京 广东 江苏 吉林 上海 安徽 湖南 天津 陕西 山东 浙江黑龙江河北 山西 四川 广西 澳大 利亚 地理学报734 4 1 1 1 地理研究 1153 232 1 地理科学231511 31 1 1 自然资源 学报 7151 11 111 共 计27121365443321111111 注 合著论文以第一作者的地域统计 国内共有 16 个省市区的作 者 国外有澳大利亚的作者 在 4 种期刊上发表旅游地理类的论文 表 3 其中北京 广东 江苏 吉 林和上海共发文 63篇 占论文总 数的 73126 成为 4 种期刊发文 的核心地区 这些地区科研单位 和高等院校集中 旅游地理专业 基础雄厚 发文量较多 论文作 者地域分布的不平衡 上述 5 省 市除吉林外都处在东部地区 而 中部地区除吉林 安徽 湖南外发 文量较少 西部只有陕西 四川和 广西为代表 这反映了中西部地 区旅游地理学研究力量相对薄 弱 学科建设和研究队伍建设有 待进一步加强 213 对论文作者单位的统计分 析 表 4 1980 2001论文作者单位分布 系统名称 论 文 数 占论文 总数 作 者 数 占作者 总数 高等院校63731264872173 科研院所22251581725176 其他单位1111611151 对作者单位分布的研究 可 以掌握有关专业人才的聚集及所 在机构的状况 1980 2001 年 4 种期刊载文作者以全部署名数计 算为 106 人 以下作者都为不重 复计算 分别属于 67 个不同的 单位 以论文第一作者计算则为 66人 4 种期刊的论文作者主要 来自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分别 占 作 者 总 数 的72173 和 25176 只有一篇论文作者来自 非研究部门和高校 表 4 可 见 高校和科研院所汇集了我国 旅游地理研究的绝大多数人才 是我国从事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 要基地 也是旅游地理学论文的 高产机构 表 5 反映了论文数居 旅 游 学 刊 TOURISM TRIBUNE 第 18 卷 2003 年第 1 期 双月刊 69 前4 位的机构 共发文 40 篇 占总数的 46151 4 所机构旅游地理学 研究优势非常明显 4 个机构作者总数为 27 人 占作者总数 的 4019 表 5 论文数居前 4 位的机构分布 机构名称论文数量 占论文总数 作者数占作者总数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1315112812112 南京大学1112179812112 北京大学910147710161 中山大学7811444165 214 研究内容比较 表 6 1980 2001年文献分类统计 文 献 分 类 1980 1984 1985 1987 1988 1990 1991 1993 1994 1996 1997 1999 2000 2001 共计 综述 12212210 旅游地 121012530 旅游资源与开发1 3424822 旅游景观 1133311 旅游者行为与旅游市场 1 45212 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 39315 理论与方法 2248824 注 某些论文研究内容涉及多方面 被重复统计 总数超过 86篇 表6 表明 旅游资源与开发是 4 种期刊最早涉及的旅游地理学研 究的内容 在旅游地 理论与方法以及旅游资源与开发等方面的研究成 果比较突出 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我国旅游业 发展初期 国家重视旅游资源开发 1978 年以来 国家每年拨出专款开 发建设风景名胜区 投资新建旅游区和旅游景点 同时 中国系统地开 展旅游地理学科学研究是以 1979 年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建旅 游地理研究组为标志的 研究者大部分是地理专业人才 擅长旅游资源 开发和旅游地的研究 注重理论与方法研究 随着居民出游率大大提 高 旅游规模扩大 旅游流 旅游者行为特征与旅游市场研究逐渐展开 旅游地不适当的开发引发了旅游环境问题 相应的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 等方面研究得以加强 但这两方面研究主要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 旅游景观研究虽在90年代左右已出现 但更多研究出现在 90 年代后期 以及在 21 世纪初 综述研究主要涉及旅游地理学研究成果方面 4 种期刊在研究内容方面侧重点不同 图 1 5地理学报6关于理论 与方法 旅游者行为与旅游市场 旅游地 旅游资源与开发等方面研究 较多 5地理研究6反映的研究领域主要在综述 旅游地 旅游景观 旅游 环境与生态旅游等方面 5地理科学6发表的文献主要在旅游地 理论与 方法 旅游资源与开发等方面 综述方面的研究非常少 5自然资源学 报6发表的关于旅游地 旅游资源与开发 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等方面 文献较多 215 研究方法比较 论文研究方法可以分为描述 性 概念性 构造模型和数理统计 4类 1 根据这种分类法 4 种期 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以概念 性 构造模型和数理统计为主 而 描述性方法所占比重很少 只起 辅助作用 从图 2可知 总体上 4 种期刊采用构造模型 数理统 计以及两者兼有的研究方法总共 所占比重为 53173 高于概念 性研究方法 这反映了 4 种期刊 比较注重运用统计方法 数学模 型 空间模型以及旅游地理信息 系统等技术进行研究 分析与推 理 增强科学性 4 种期刊各自 侧重的研究方法不同 5地理学 报6采用概念性方法比重较少 以 构造模型和数理统计方法为主 所占比 重为 76119 与 此相 反 5地理研究6运用概念性方法 比重为 68 高于构造模型和数 理统计方法 5地理科学6运用构 造模型和数理统计方法略高于概 念性方法 前者比重为 57115 后者比重为 42185 5自然资 源学报6主要运用构造模型和数 理统计方法 比重为63116 3 研究领域进展分析 311 综述研究 4种期刊关于旅游地理学综 述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王凤慧 1987 4 阐述国外现代景观地理 研究发展趋势 张凌云 1989 5 介绍和总结 20世纪 40 年代以来 国外对旅游地引力模型研究情 况 并初步探讨了旅游地引力模 型理论与门槛分析结合起来的发 展前景 郭来喜等 1990 6 对中 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进行了回顾 与展望 孙文昌 1991 7 介绍了 应用旅游地理学在中国的进展 提出了应用旅游地理学是以区域 旅游开发为中心 侧重对旅游资 第 18 卷 2003 年第 1 期 双月刊 旅 游 学 刊 TOURISM TRIBUNE 70 图 1 4 种刊物文献研究内容比较 注 某些论文研究内容涉及多方面 被重复统计 总数超过86 篇 图 2 4 种期刊运用研究方法比较 源 旅游区规划和旅游区划的研究等观点 王晓俊 1993 8 对美国风景资源管理 VRM 系统及其内容 和方法作了较全面阐述 刘晓冰等 1996 9 比较全 面地概述了国内外对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研究进展 情况 陆林 1 对5旅游研究纪事6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5地理学报6等国内外 15 种主要地理期刊 的1980 1993各期上发表的文献作了分析 反映旅 游地理学研究的现状 刘锋 1999 10 概括了旅游 地理学在中国近 20 年 3 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和 成果 并评述了研究理论与方法 范今朝 2000 11 从旅游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的角度 将整个中国旅 游的发展在时空两个纬度进行了分析与归纳 杨载 田 2000 12 在纪念徐霞客逝世 360 周年之际 将徐 霞客对我国丹霞地貌旅行考察的贡献进行了归纳总 结 312 旅游地研究 31211 山岳型旅游地 4 种期刊关于旅游地研究是 从山岳型开始的 陈传康等 1990 13 对丹霞旅游 地进行了初 步研究 保 继刚等 1995 14 陆 林 1997 15 借鉴加拿大地理学家 R1W Bulter 提出的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分别对不同类型的山岳型旅游 地演化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 陆林 1994 16 17 探 讨了山岳型旅游地客流时空分布特征和旅游季节性 问题 张捷等 1999 18 以若干个典型山岳型旅游 地为例对观光旅游地客流时间分布特性进行比较研 究 薛达元等 1999 19 对山岳型自然保护区生物 多样性旅游价值进行评估 建立了旅游率回归模型 和 供给 需求曲线0 31212 海滨型旅游地 陈传康 1991 20 以大连金 州金石滩风景区为例 从景观美学角度对海滨型旅 游地开发进行初步研究 吴宇华 1998 21 分析了 海滨型旅游地的旅游环境问题 对中国海滨旅游地 气候适宜性问题 范业正等 1998 22 作了系统分析 和评价 李悦铮 2000 23 对辽宁沿海地区旅游资 源进行了评价研究 李占海等 2000 24 回顾了当 前国内外海滩旅游资源质量评价体系的发展现状 并针对我国具体情况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的评 价体系 31213 都市型旅游地 关于都市型旅游地的研究 最早的是 Stansfield 1964 25 在5美国旅游研究中的 城乡不平衡6中阐述了城市旅游业的重要性 国内 对城市旅游研究起步比国外晚 涉及面较窄 5旅游 学刊6关于城市旅游研究相对较突出 古诗韵等 1999 26 对 1980 1997 年期间的5旅游学刊6进行 统计 有 38 篇关于城市旅游的论文 4 种期刊关于 都市 型旅 游 地研 究相 对 较少 主要 有 李蕾 蕾 1995 27 初步研究了从景观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 旅游规划与开发 彭华 1999 28 从城市的可持续发 展 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等方面研究城市旅游 31214 其他类型旅游地 保继刚 1994 1997 29 30 先后对主题公园布局的因素以及发展的影响因素进 行了综合分析 韩杰 1993 31 保继刚 1995 32 分 别对冰雪旅游地和喀斯特旅游地进行了研究 刘沛 林等 1998 33 刘家明等 2000 34 分别研究了古村 落 古民居旅游地 另外 黄成林 1995 35 研究了徽州地理环境对 徽州文化形成发展和徽州文化现象的影响 揭示徽 州地理环境与徽州文化的关系 钱智 1998 36 从 文化整合 文化景观方面对吴文化区域系统进行初 步研究 朱等 2001 37 以海南岛为例 分析旅游 地文 化 的 空 间 分 布 刘 伟 强 1993 38 陆 林 1995 39 从区域时空结构和旅游区域布局方面对 旅游地进行了探讨 陆林 1996 40 以皖南旅游区 为例 就旅游地居民对当地发展旅游的态度进行调 查研究 唐顺铁 1998 41 分析了旅游目的地建设 旅 游 学 刊 TOURISM TRIBUNE 第 18 卷 2003 年第 1 期 双月刊 71 的社区化及社区旅游特点 探讨了旅游社区的分类 及进化机制 吴承照 1999 42 分析了旅游地游憩 需求与游憩活动 设施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研 究了游憩活动地域组合的 4 种类型和 3 种模式 刘 家明等 1999 43 探讨了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旅游发 展的实施方略 李蕾蕾 2000 44 从旅游目的地的 地理空间属性出发 结合地理学关于地域空间的等 级层次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的基本观点 探讨了旅游 者形成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基本空间过程与规律 313 旅游资源与开发研究 31311 从资源类型角度分析 雍万里 3 陈传 康 13 郭康 1992 45 研究了山岳型旅游资源并探讨 其开发和利用 韩杰 31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分析 了冰雪旅游资源的优势和形成的自然地理基础 针 对这类资源利用现状及制约因素提出了开发利用的 对策 保继刚 32 阐述了喀斯特旅游资源特点及其 生命周期 将这类资源归纳为 4 种类型并针对每一 种类型提出相应开发对策 刘家明等 34 以平遥古 城为例阐述古民居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建设问题 李 悦铮 23 李占海等 24 对海滨型旅游资源评价和开发 作了研究 李进华 1998 46 徐颂军 2001 47 探讨 了生物类型旅游资源开发和永续利用的问题 31312 从区域角度分析 孙文昌 1990 48 针对长 白山区域旅游资源开发问题 提出了开展多层次旅 游的观点 翟辅东 1993 49 提出了区域旅游资源 的复式评价理论 并探讨了我国区域旅游资源进行 复式评价的意义 原则和方法 程伟民等 1994 50 以海南省为例 对旅游地资源的评价制图和旅游开 发用地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 王兴中 1997 51 从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发 认为区域旅游资源在 理论上应建立多元趋势分析旅游开发的理论体系 在实践上应建立区域 大旅游0的结构系统 吴必虎 2001 52 利用 RMP 昂谱 分析方法来解决区域旅 游开发的规划问题 并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进行实 证研究 马忠玉 2001 53 论述了在我国西部大开 发战略中 贫困地区如何利用丰富旅游资源 实施 PPT 旅游战略措施 以尽快消除贫困 31313 从方法角度分析 阎守邕等 1989 54 运用 定性与定量方法 初步研究了中国旅游资源分区问 题 楚义芳 1991 55 采用数学模型方法探讨了旅 游地开发评价问题 并对武陵源 衡山旅游开发评价 进行实证分析 宋玉祥等 1997 56 采用层次分析 法进行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根据评价因子权重值 对 内蒙古兴安盟旅游资源景点或景区进行打分 并以 此提出旅游资源开发的设想 李新运等 1997 57 以山东省为例 从资源价值 旅游效益 开发条件等 3 方面 12个因素建立了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 标体系 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值 徐淑梅 2001 58 运用旅游学理论对黑龙江省旅游资源从 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其中定量评价 采取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值 郭来喜等 2000 59 对旅游资源分类系统完善为分类分级分态系统 通 过专家打分 权重分配的模糊量化处理来确定评价 指标 实现对不同属性的旅游资源之间的定量评价 并以广西北海为个案进行旅游资源总体类型评价 314 旅游景观研究 4种期刊较早反映旅游景观的研究是从景观生 态学开始的 景贵和 1990 60 对景观生态学的概 念 发展 理论及景观生态学的前景进行了评述 李 蕾蕾 27 认为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是景观 景观的空间 形态结构通常用斑 廊 基 3 个元素来描述 并借用 这 3个概念 提出在城市旅游开发和规划中构建斑 廊基网络结构操作模式 王仰麟 1995 1998 61 62 先后提出了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方法和运用景观空 间异质性理论 对开发区域的旅游景观进行生态分 类和区划 陈传康 20 将地学与美学相结合 对大连 金州金石滩风景区进行景观美学分析 刘沛林 等 33 唐礼俊 1998 63 对景观的空间结构进行研 究 前者对古村落旅游地研究引入了 意象0的概念 借助从感觉形式研究聚落空间形象的方法 对中国 古村落景观的多维空间立体图作了初步研究 并对 不同地域古村落景观意象的差异进行比较 后者通 过分析景观多样性 优势度 均匀度 自然景观破碎 度和分离度等景观生态学指标 对上海佘山风景区 景观空间格局进行了评价 黄成林 2000 64 通过 研究徽州聚落景观和民居景观的基本特征和形成因 素 探讨了徽州文化景观与徽州地理环境 中国传统 文化的关系 孙毓飞 1994 65 朱诚等 2000 66 从 地貌成因 角度 研究 旅游景 观特 色 吴必 虎等 2001 67 对风景道的旅游景观进行了研究 315 旅游者行为与旅游市场研究 陈健昌等 1988 68 应用假设检验法研究了旅 游者的决策行为和空间行为 揭示了感知行为和最 大效益原则是决策行为的主导因素 论述了大 中 小尺度各种不同的空间行为特征 陆林 16 17 对旅 游风景区客流的时空分布的基本特征 预测客流规 模 客流对旅游环境影响以及旅游季节性问题进行 了实证研究 张捷等 18 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类型旅 第 18 卷 2003 年第 1 期 双月刊 旅 游 学 刊 TOURISM TRIBUNE 72 游地 研究客流时间分布特性 吴必虎 1994 69 运 用游憩活动空间和使用曲线分析技术 对上海城市 游憩者在空间上的流动规律进行了研究 吴必虎等 1997 70 通过对 3394 份问卷的信息处理和分析 绘 出了中国城市居民到访率在空间上的分割曲线 得 到了中国城市居民关于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的 4 条 基本规律 聂献忠等 1998 71 以九寨沟为例 对国 内旅 游者行 为特 征进 行初步 研究 黄 志良 等 1998 72 探讨了旅游者行为规律与旅游地图编制 关系 陆林 1996 73 应用旅游地空间使用曲线技 术 阐述了山岳型风景区旅游者空间行为 并对比分 析了中国黄山与美国黄石公园旅游者旅行空间行为 的共性和个性 张红等 2000 74 探讨了桂林境外 游客市场结构特征 客流量的时间变化规律及其与 11 个 旅 游 热 点 城 市 之 间 流 动 模 式 张 捷 等 1999 75 以九寨沟及比较风景区为例 分析了观光 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整体特征和空间距离分异 特征 王铮等 2001 76 通过建立风景名胜区市场 域的概念 基本模型 划定风景名胜区市场域识别标 准 对铁路廊道的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市场域进 行研究 316 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研究 陆林 16 17 在黄山调查分析中表明 由于山岳型 风景区旺季处于超负荷的状态 不仅降低了游览效 果 也带来了较明显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刘晓 冰等 9 对国内外关于旅游开发对环境影响研究进展 进行了概括 崔凤军等 1997 77 采取了静态模型 研究方法 对泰山主景区的旅游环境承载力作出了 系统测算 揭示其时空分异规律 关于旅游开发对 植被的影响 李贞等 1998 78 冯学纲等 1999 79 程占 红 等 2000 80 作 了 初 步 探 讨 吕 永 龙 1998 81 刘家明等 43 鄢和琳等 2000 82 初步研 究了生态旅游开发与规划以及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 展等问题 吴宇华 21 分析了北海市银滩国家度假 区西区存在的资源破坏 视觉污染 水污染 沙质退 化 旅游超载等环境问题 俞穆清等 1999 83 对长 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可持 续发展作了初步研究 牛亚菲 1999 84 阐述了可 持续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定义以及可持续旅游和生态 旅游之间的关系 并提出了实施可持续旅游和生态 旅游战略的途径 刘忠伟等 2001 85 从旅游供给 方 旅游需求方和二者的综合层次 3 方面定义生态 旅游 并强调生态旅游的空间范围和生态内涵 探讨 了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 3 个方面尤其是生态旅游 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317 理论与方法研究 陆林 1 对 220 篇旅游地理文献的统计结果表 明 描述性论文占 6911 概念性论文占 1914 运 用构造模型和数理统计方法仅占 1115 说明我国 旅游地理的研究仍以描述性为主 方法性研究不够 但是 4 种期刊对方法性研究很重视 运用构造模型 和数理统计方法共占 5317 阎守邕等 54 张凌 云 5 楚义芳 55 王晓俊 8 陆林 39 崔凤军等 77 孙 根年 1998 86 唐礼俊 63 张捷等 75 薛达元等 19 王瑛等 2000 87 王铮等 76 采用构造数学模型的方 法分别对旅游资源分区 旅游地引力模型 旅游地开 发评价 旅游资源的集聚程度和旅游区域通达性 风 景资源管理系统 旅游环境承载力 游客空间流动规 律 景观空间格局 客源市场空间结构 旅游价值评 估 旅游业区位模型以及风景名胜区市场域等问题 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 王家骏 1994 88 介绍了 适用于旅游地理研究的米切尔概念矩阵模型 并将 其具体化为旅游地理学研究体系 李蕾蕾 27 从景 观生态学引出的斑廊基网络结构模式 尝试建立城 市旅游开 发与 规划 的中层 理论 模式 牛 亚菲 1996 89 在研究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的地域分布 规律和空间联系特征的基础上 分别建立了旅游供 给和需求的空间模式 以及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关 系 李贞等 78 程占红等 80 借鉴美国风景资源管理 VRM 系统的标准和评价方法 分析旅游开发对植 被的影响 楚义芳 55 宋玉祥等 56 李新运等 57 李悦铮 23 徐淑梅 58 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构造评价模 型对旅游资源评价进行了研究 郭来喜等 59 采用 专家打分 权重分配模糊量化处理方法 对旅游资源 进行定量评价 吴必虎等 67 从旅游者体验风景道 的质的特定要求出发 建立了一种简单易行 科学经 济的旅游景观评价方法 即 等距离专家组目视评测 法0 EDVAET 4 结语 总之 5地理学报6 5地理研究6 5地理科学6和 5自然资源学报6在旅游地理学研究方面成绩突出 4种期刊发表的文献始终把握住我国旅游开发和建 设这个主题 充分发挥旅游地理学的应用性特点 具 有较高实用价值 对我国旅游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 献 提高了旅游地理学的地位 促进了旅游地理学的 发展 展望 21 世纪 4 种地理核心期刊和5旅游学 刊6定会为我国旅游地理学研究和学科发展作出更 大贡献 旅 游 学 刊 TOURISM TRIBUNE 第 18 卷 2003 年第 1 期 双月刊 73 参 考 文 献 1 陆林 旅游地理文献分析 J 地理研究 1997 16 2 105 111 2 陈桂香 5地理科学6 引文统计分析 J 地理科学 1997 17 4 377 382 3 雍万里 武夷山风景区划及其旅游资源评价 J 地理科学 1984 4 3 269 275 4 王凤慧 国外现代景观地理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 J 地理研 究 1987 6 3 81 90 5 张凌云 旅游地引力模型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J 地理研究 1989 8 1 76 87 6 郭来喜 等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回顾与展望 J 地理研究 1990 9 1 78 86 7 孙文昌 应用旅游地理学在中国的进展 J 地理学报 1991 46 4 495 502 8 王晓俊 美国风景资源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J 自然资源学报 1993 8 4 371 379 9 刘晓冰 等 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研究进展 J 地理研究 1996 15 4 92 99 10 刘锋 旅游地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回顾 J 地理研究 1999 18 4 434 442 11 范今朝 试论中国旅游地域类型的演进模式 J 地理研究 2000 19 1 22 29 12 杨载田 徐霞客对我国丹霞地貌旅行考察的贡献 纪念徐 霞客逝世 360 周年 J 地理研究 2000 19 4 429 436 13 陈传康 等 丹霞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开发研究 J 地理学报 1990 45 3 284 293 14 保继刚 等 旅游地拓展开发研究 以丹霞山阳元石景区为 例 J 地理科学 1995 15 1 63 69 15 陆林 山岳型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 安徽黄山 九华山实证 分析 J 地理科学 1997 17 1 63 69 16 陆林 山岳风景区客流研究 以安徽黄山为例 J 地理学 报 1994 49 3 236 245 17 陆林 山岳风景区旅游季节性研究 以安徽黄山分析 J 地理研究 1994 13 3 50 57 18 张捷 等 观光旅游地客流时间分布特性的比较研究 以九 寨沟 黄山及福建永安桃源洞 鳞隐石林国家风景名胜区为例 J 地理科学 1999 19 1 49 54 19 薛达元 等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旅游价值评估研究 J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14 2 140 145 20 陈传康 大连金州金石滩地学旅游资源景观美学评价与开发 研究 J 地理研究 1991 10 1 73 78 21 吴宇华 北海市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西区的环境问题 J 自 然资源学报 1998 13 3 256 259 22 范业正 等 中国海滨旅游地气候适宜性评价 J 自然资源学 报 1998 13 4 304 310 23 李悦铮 辽宁沿海地区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0 15 1 46 50 24 李占海 等 海滩旅游资源质量评比体系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0 15 3 229 234 25 Stansfield C A A note on the urban nonurban imbalance in American recreational research J Tourist Review 1964 26 古诗韵 等 城市旅游研究进展 J 旅游学刊 1999 14 2 15 19 27 李蕾蕾 从景观生态学构建城市旅游开发与规划的操作模式 J 地理研究 1995 14 3 69 73 28 彭华 试论经济中心型城市旅游的商务主导模式 以汕头 市为例 J 地理科学 1999 19 2 140 145 29 保继刚 大型主题公园布局初步研究 J 地理研究 1994 13 3 83 88 30 保继刚 主题公园发展的影响因素系统分析 J 地理学报 1997 52 3 237 245 31 韩杰 东北区冰雪旅游资源及其应用研究 J 地理科学 1993 13 3 234 240 32 保继刚 喀斯特洞穴旅游开发 J 地理学报 1995 50 4 353 358 33 刘沛林 等 中国古村落景观的空间意象研究 J 地理研究 1998 17 1 31 37 34 刘家明 等 传统民居旅游开发研究 以平遥古城为案例 J 地理研究 2000 19 3 264 270 35 黄成林 徽州文化生态初步研究 J 地理科学 1995 15 4 329 306 36 钱智 吴文化区域系统初步研究 J 地理学报 1998 53 2 123 129 37 朱 等 海南岛地域文化的空间分布研究 J 地理研究 2001 20 4 463 470 38 刘伟强 大理旅游区时空结构研究 J 地理科学 1993 13 1 78 83 39 陆林 皖南旅游区布局研究 J 地理科学 1995 15 1 88 95 40 陆林 旅游地居民态度调查研究 以皖南旅游区为例 J 自然资源学报 1996 11 4 377 382 41 唐顺铁 旅游目的地的社区化及社区旅游研究 J 地理研究 1998 17 2 145 149 42 吴承照 旅游区游憩活动地域组合研究 J 地理科学 1999 19 5 437 441 43 刘家明 等 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旅游发展规划初探 J 自然资 源学报 1999 14 1 79 82 44 李蕾蕾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空间认知过程与规律 J 地理科 学 2000 20 6 563 568 45 郭康 嶂石岩地貌之发现及其旅游开发价值 J 地理学报 1992 47 5 461 471 46 李进华 野生灵长类资源的旅游开发与保护关系探讨 J 自 然资源学报 1998 13 4 371 373 47 徐颂军 广东罗浮山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永续利用的探讨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16 1 95 100 48 孙文昌 长白山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几个问题 J 自然资源 学报 1990 5 3 211 216 49 翟辅东 我国区域旅游资源的复式评价 J 地理研究 1993 12 3 72 78 50 程伟民 等 海南省旅游地评价及其开发研究 J 自然资源学 报 1994 9 2 131 140 51 王兴中 中国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与旅游区域可持续发展理念 J 地理科学 1997 17 3 118 203 52 吴必虎 区域旅游开发的 RMP 分析 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 J 地理研究 2001 20 1 103 111 第 18 卷 2003 年第 1 期 双月刊 旅 游 学 刊 TOURISM TRIBUNE 74 53 马忠玉 论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旅游开发与贫困消除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16 2 191 194 54 阎守邕 等 中国旅游资源分区的初步研究 J 自然资源学 报 1989 4 2 112 122 55 楚义芳 旅游地开发评价研究 J 地理学报 1991 46 4 396 404 56 宋玉祥 等 内蒙古兴安盟旅游资源评价 J 地理科学 1997 17 2 169 175 57 李新运 等 山东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研究 J 地理科 学 1997 17 4 372 376 58 徐淑梅 黑龙江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J 地理科学 2001 21 2 188 191 59 郭来喜 等 中国旅游资源分类系统与类型评价 J 地理学 报 2000 55 3 294 301 60 景贵和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及其前景 J 地理科学 1990 10 4 293 301 61 王仰麟 渭南地区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J 自然资源学报 1995 10 4 372 378 62 王仰麟 等 区域旅游开发中的景观生态研究 以云南省安 宁市为例 J 地理研究 1998 17 4 383 388 63 唐礼俊 佘山风景区景观空间格局分析及其规划初探 J 地 理学报 1998 53 5 429 436 64 黄成林 徽州文化景观初步研究 J 地理研究 2000 19 3 257 263 65 孙毓飞 黄山旅游地貌新探 J 地理研究 1994 13 2 34 40 66 朱诚 等 福建冠豸山丹霞地貌成因及旅游景观特色 J 地理 学报 2000 55 6 679 687 67 吴必虎 等 小兴安岭风景道旅游景观评价 J 地理学报 2001 56 2 214 222 68 陈健昌 等 旅游者的行为研究及其实践意义 J 地理研究 1988 7 3 44 50 69 吴必虎 上海城市游憩者流动行为研究 J 地理学报 1994 49 2 117 126 70 吴必虎 等 中国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 J 地理 学报 1997 52 2 97 103 71 聂献忠 等 九寨沟国内旅游者行为特征初步研究及其意义 J 自然资源学报 1998 13 3 249 255 72 黄志良 等 旅游者行为规律与旅游地图编制关系的探讨 J 地理科学 1998 18 6 549 553 73 陆林 山岳风景区旅游者空间行为研究 兼论黄山与美国 黄石公园之比较 J 地理学报 1996 51 4 315 321 74 张红 等 桂林境外游客结构特征及时空动态模式研究 J 地 理科学 2000 20 4 350 354 75 张捷 等 自然观光旅游地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研究 以九 寨沟及比较风景区为例 J 地理学报 1999 54 4 357 363 76 王铮 等 基于铁路廊道的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市场域分析 J 地理学报 2001 56 2 206 213 77 崔凤军 等 泰山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其时空分异特征与利用强 度研究 J 地理研究 1997 16 4 47 54 78 李贞 等 旅游开发对丹霞山植被的影响研究 J 地理学报 1998 53 6 554 560 79 冯学刚 等 旅游活动对风景区地被植物 土壤环境影响的初 步研究 J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14 1 75 78 80 程占红 等 天龙山旅游开发对植被的影响 J 地理科学 2000 20 2 144 147 81 吕永龙 生态旅游的发展与规划 J 自然资源学报 1998 13 1 81 85 82 鄢和琳 等 川西山地生态旅游开发及其持续发展初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案例分析报告
- 现场出镜课件
-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科学期中试卷(含答案)
- 2026届甘肃省徽县职业中专伏镇校区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经典试题含解析
- 四川省宜宾市2026届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现代汉语汉字简化课件
- 2025年注册测绘师考试专项训练试卷:测绘技术与法规
- 2025年春季初级经济师职业资格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冲刺押题试卷
- 测量员岗位职责
- 现代仓储管理知识培训内容
- 2025 年扬州市四年级数学秋季期末测 - 基础卷及答案(苏教版)
- 2024年益阳安化县医疗卫生单位招聘考试真题
- 土石方工作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建筑材料行业当前发展趋势与投资机遇洞察报告
- 《金色的鱼钩》学生版
- 四川省达川市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餐饮经理人岗位胜任力评估试题及答案
- 2025标准建设银行贷款合同范本
- 校家社培训家长课件
- 2025供应链合同范本
- 2025年北京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试题真题(含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