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发展——吉林市乌拉街满族镇规划实践.pdf_第1页
特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发展——吉林市乌拉街满族镇规划实践.pdf_第2页
特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发展——吉林市乌拉街满族镇规划实践.pdf_第3页
特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发展——吉林市乌拉街满族镇规划实践.pdf_第4页
特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发展——吉林市乌拉街满族镇规划实践.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特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发展 吉林市乌拉街满族镇规划实践 常乐 吉林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32001 摘摘要要 吉林市乌拉街满族镇历史悠久 是满族的发祥之地之一 古迹众 多 满族特色文化浓郁 具备了创造独特景观的先决条件 只有充分理解城镇历 史及其文化内涵 并加以提炼与升华 才能创造出有别于其它城镇的特有风格 进行有效保护 并加以开发利用 使历史保护与建设事业协调发展 关键词 关键词 历史 文化 保护 规划 中图分类号 中图分类号 TU98文献标识码 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乌拉街满族镇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境内 距离市区 30 公里 距长 春 珲春高速公路出口 20 公里 吉哈铁路和 202 国道在区内穿过 同时乌拉街满族镇还是规划的吉林港至松原 哈尔滨水上航运线的一 个重要节点 吉林市乌拉街满族镇历史悠久 是满族的发祥之地之一 古迹众 多 具备了创造独特景观的先决条件 而且在 十五 期间 乌拉街 满族镇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突破 随着国家战略调整 由 偏向城市 发展战略实质性地转向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作为 历史文化丰厚的小城镇乌拉街满族镇 只有充分理解城镇历史及其文 化内涵 并加以提炼与升华 才能在规划中体现其特有风格 进行有 效保护 并加以开发利用 2 乌拉街满族镇的自然资源特色及历史文化特色 2 镇域内有松花江 张老河等多条河流经过 且由丘陵 山区 平 原共同组成 镇域内夏季空气湿润 凉爽宜人 适宜避暑 冬季处于 松花江不冻段的末端 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雾凇出现的频率较高 旅游资源较丰富 在满语中 吉林乌拉 的意思是沿江之城 吉林只是简称 素 有 先有乌拉 后有吉林 之说 乌拉街满族镇古称 洪泥罗 城 远 在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 满族人的祖先肃慎人就生活在这里 明 朝 是海西女真的扈伦四部之一的乌拉部建国之地 1613年 努尔哈 赤率重兵破城 灭乌拉国 凭此地而兵强马壮 为此后挥师南下 入 主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乌拉街满族镇因此被清王朝尊为 龙兴之 地 本朝发祥之地 方圆500里不得擅入 并在此设立了打牲乌拉 总管衙门 是清朝三大贡品基地之一 清代十二任皇帝 有五任在这 里留下过战迹 足迹 墨迹 乌拉街满族镇历史悠久 文物古迹传闻 众多 比较著名的有乌拉古城遗址 白花点将台 圆通楼 后府 保 宁庵 魁府 萨府等 清代满族民居建筑群集中在镇域中心4平方公 里范围内 乌拉街满族镇种植业历史悠久 农业特色突出 大白菜 大蒜 小毛葱等农产品闻名国内外 乌拉白小米更是清王朝独一无二的 贡 米 3 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生态原则的镇域规划 乌拉街满族镇的规划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思路 以保护历史文化 资源为基础 深入发掘历史文化内涵 继承历史文化传统 发扬民族 3 精神 以古城的环境和风貌保护为前提重塑历史古城的特色 并均衡 持续地利用土地与环境资源 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 逐步形成社 会 经济 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产业群 为乌拉街满族镇的发展保持 永衡的动力 镇域现状总人口为 6 29 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 5 5 万人 非农业人 口 0 79 万人 在认真分析乌拉街满族镇环境容量以及自然条件承载 力的基础上 综合现状发展条件 利用综合分析等方法 规划预测到 2020 年镇域总人口达到 7 0 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 3 9 万人 非农业人 口 3 1 万人 根据乌拉街满族镇区位特点及资源优势 分析其未来发 展趋势 规划确定乌拉街满族镇的性质为 吉林市北部中心镇 是以 旅游业和生态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历史文化名镇 为了有组织地引导村镇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保持其生态农业特 色 对乌拉街满族镇的耕地实现总量控制 保证其动态平衡 以形成 生态产业分布 延续其作为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和 绿色水稻生 产基地 的特色产业 同时 根据地理区位和资源条件 将镇域划分 为以旅游业 蔬菜生产 农加工为主的中心片区 以农产品深加工 矿产建材业 畜牧业为主的东部片区 以粮食生产为主为北部片区 同时 规划延续乌拉街满族镇特有的山水格局 制定规划措施保护其 传统东北民居特色 保护其环境优美 自然亲切的田园风光 4 保护与发展 保护与利用并重原则的镇区规划 截至 2005 年末 镇区居住人口 1 53 万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 0 54 万人 农业人口 0 9 万人 规划至 2020 年镇区规划居住人口达到 2 30 4 万人 城镇建设总用地控制在 322 公顷以内 在镇区建设用地布置中 根据对历史文化特色的保护要求 对古 城及古建筑周围的用地进行相应的调整 并增加绿地 设置旅游主题 广场等措施来改善生态环境 吸引人们在镇区增加休憩 娱乐时间 达到对历史文化明镇保护与利用的目的 5 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保护规划 乌拉街满族镇历史文化深厚 镇域内散布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大量 历史遗迹 古城及古建筑 规划根据其不同特点 制订了相应的保护 措施 历史文化村镇规划不仅要保护单一的历史事迹和个体建筑 更将 保护古镇的整体风貌和文化环境 同时应兼顾其居民的现代生活 生 产的发展需求 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第三在充分尊重历史环境 保护历史文化事迹的前提下 采取保护与开发性相结合的原则 使历 史整体及其历史事迹的历史价值 艺术价值 文化增长率价值不断得 到新升华 并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一是历史遗址的保护 杨屯大海猛古遗址 学古东山汉代遗 址 前阿拉南山遗址 大郑砖厂遗址 张老瓦块地遗址 这些遗址的 保护措施为 界定保护范围 在保护范围内建立宣传牌 制定详细的 保护规定 建立建筑控制带 建立遗址保护责任制 由专人定期巡查 制定一定奖惩的规则使保护落到实处 第二是历史古城的保护 乌拉古城 富尔哈古城 大常古城 三家子古城 这些古城的保护措施为 界定保护范围 制定详细的保 5 护规定 在保护范围内建立宣传牌并绿化保护 建立建筑控制带 将 保护范围外 50 米列入建筑控制带 建立风貌协调区 落实保护责任 人 做到专人专责并定期巡查 制定一定奖惩规则使保护落到实处 第三是乌拉三府的保护 三府的保护措施是 对建筑进行保护性 维修 绘制原有建筑的复原图 在现存建筑中展示并加以说明 落实 保护责任人 做到专人专责 结合道路停车场 并设立 10m 宽的绿化 隔离带 第四是历史建筑群的保护 为保护乌拉街满族镇满族建筑群的文 化特色 需要对镇区规划建筑进行风貌特色控制 建设用地进行风貌 分区 建筑风格要求各有不同即古城风貌区 古城风貌协调区 古城 风貌过渡区 现代建筑风貌区 第五是非物质文化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的就是要顺应新的历史潮 流 逐步调整民族民间文化与现代文化的适应能力 在保护的基础上 促其发展 使民族民间文化与现代文化在新的基础上实现新的文化生 态平衡 6 结语 乌拉街满族镇规划在充分尊重历史环境 保护历史文化事迹的前 提下 依据保护与开发性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延续有历史价值的村落 肌理与空间格局 注入现代服务功能及旅游设施 开发历史文化村镇 文化特色旅游 能从而促进吉林市乌拉街满族镇使的历史整体及其历 史事迹的历史价值 艺术价值 文化价值不断得到新升华 既使原有 特色文化和优秀建筑传统的得到有效保护 又继续构建具有鲜明生活 6 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村镇 而且对濒临消亡的历史文化资源制定大力 抢救的规划原则与实施措施 从而将乌拉街满族镇塑造具有满族文化 特色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