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斗式提升机传动装置设计.ppt_第1页
垂直斗式提升机传动装置设计.ppt_第2页
垂直斗式提升机传动装置设计.ppt_第3页
垂直斗式提升机传动装置设计.ppt_第4页
垂直斗式提升机传动装置设计.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机电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 1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设计思想2 学习机械设计一般方法3 进行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 目的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1 垂直斗式提升机传动装置设计 题目C 设计内容 1 电动机选型2 带传动设计3 联轴器选型设计4 减速器设计二级展开式圆柱齿轮传动 异向 1 料斗 2 滚筒 3 减速器 4 带传动 5 电动机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2 机械厂装配车间输送带传动装置设计 题目D 设计内容 1 电动机选型2 带传动设计3 联轴器选型设计4 减速器设计二级展开式圆柱齿轮传动 分流 1 输送带 2 电动机 3 V带传动 4 减速器 5 主动滚筒 设计题目 课程设计 3 悬挂式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 题目E 设计内容 1 电动机选型2 链传动设计3 联轴器选型设计4 减速器设计E1 二级展开式圆柱齿轮传动 同轴 E2 二级展开式圆柱齿轮传动 异向 1 输送链 2 主动星轮 3 链传动 4 减速器 5 电动机 设计题目 课程设计 4 螺旋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 题目F 设计内容 1 电动机选型2 开式锥齿轮传动设计3 联轴器选型设计4 减速器设计二级展开式圆柱齿轮传动 同向 1 螺旋输送机 2 减速器 3 电动机 4 开式齿轮传动 设计题目 课程设计 5 矿用链板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 题目G 设计内容 1 电动机选型2 一级挠性传动设计3 联轴器选型设计4 减速器设计圆锥 圆柱齿轮传动 1 链板运输机 2 电动机 3 减速器 4 运输机主轴 5 运输机主动星轮 设计题目 课程设计 6 塔式起重机行走部减速装置设计 题目H 设计内容 1 电动机选型2 开式圆柱齿轮传动设计3 联轴器选型设计4 减速器设计二级展开式圆柱齿轮传动 低速轴两端输出式 1 电动机 2 减速器 3 传动轴 4 齿轮传动 5 车轮 6 轨道 设计题目 课程设计 7 矿用耙斗装岩设备传动装置设计 题目I 设计题目 1 电动机 2 减速器 3 离合器 4 主动滚筒 5 耙斗 6 换向滑轮 7 返回滚筒 设计内容 1 电动机选型2 带传动设计3 减速器设计圆锥 圆柱齿轮传动 课程设计 8 矿用回柱绞车传动装置设计 题目J 设计内容 1 电动机选型2 开式圆柱齿轮传动设计3 联轴器选型设计4 减速器设计J1 圆柱 蜗杆齿轮传动J2 蜗杆 圆柱齿轮传动 1 绞车绳筒 2 内齿轮传动 3 蜗杆减速器 4 齿轮传动 5 电动机 设计题目 课程设计 题目分配 机自09 1 1 20号设计题目C20 30号设计题目D机自09 2 1 10号设计题目D11 30号设计题目E 课程设计 机05 5 1 10号设计题目J211 20号设计题目I21 30号设计题目E131 35号设计题目E2机05 6 1 10号设计题目G11 20号设计题目H21 30号设计题目J131 33号设计题目E2 题目分配 课程设计 减速器装配图1张 1号图纸 零件图工作图2张 3号 轴和齿轮各1张 3 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 设计工作量 课程设计 设计过程 设计准备1 研究设计任务书 明确设计要求 条件 内容和步骤2 了解设计对象3 复习课程有关内容4 准备设计需要的图书 资料和工具 2 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1 决定传动装置的方案2 计算电动机功率 确定电动机型号3 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课程设计 3 装配图设计1 计算和选择传动比参数2 绘制装配图草图3 设计轴并计算轴毂联接强度4 选择计算轴承和进行支承结构设计5 进行机体结构及其附件设计6 完成装配图其它要求 零件工作图设计整理和编写计算说明书设计总结和答辩 设计过程 课程设计 设计进度 第一周 完成全部传动零件设计第一周末 进行第二次布置第二周 装配图设计第三周 零件图设计 整理说明书 答辩 课程设计 纪律要求 要求全部同学在设计教室完成课程设计内容 并作为总成绩考核指标之一 机08 1 闫海峰赵子江 机08 2 闫海峰赵子江 课程设计 参考资料 主教材2机械设计课程上机与设计 东南大学出版社3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图册 哈尔滨工业大学4实用机械设计手册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5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各校皆有出版 课程设计 1 在教师的指导下 由学生独立完成2 正确处理理论计算与结构设计的关系3 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4 正确使用标准和规范 课程设计的要求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第一阶段任务 明确要求 进行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和传动零件的计算 一 传动装置总体设计分析传动装置的组成和特点 确定传动方案 选电动机 分配传动比1 选电动机a 类型 Y系列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第一阶段任务 课程设计 b 容量 功率 要求电动机额定功率稍大于电动机工作功率 Kw 电动机工作功率 或 工作机的功率 课程设计第一阶段任务 课程设计 传动装置总效率 1 一对轴承效率 2 齿轮啮合效率 3 联轴器效率 4 工作机效率 课程设计第一阶段任务 课程设计 最后注明 型号 额定功率 同步转速 满载转速 中心高 H 轴伸尺寸 D E c 转速 多选用同步转速为1500r min 1000r min 2 传动比分配 传动装置总传动比 课程设计第一阶段任务 课程设计 各级传动比应在推荐范围内选取 不得超过最大值 数值见手册 分配原则 2 外加带 链传动 传动比最好1 5 2 5 课程设计第一阶段任务 课程设计 或 3 展开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4 同轴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5 圆锥 圆柱齿轮减速器 课程设计第一阶段任务 课程设计 6 尺寸协调 互不干涉 课程设计第一阶段任务 课程设计 7 尺寸紧凑 便于润滑 课程设计第一阶段任务 课程设计 3 传动装置运动 动力参数计算 二 传动零件设计计算 教材 齿轮设计 带传动设计 链传动设计 课程设计第一阶段任务 课程设计 三 初步计算轴的最小直径 2 视该轴段所装零件圆整直径 注意 课程设计第一阶段任务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第二阶段任务 装配图设计 一 装配图设计第一阶段主要任务 定出轴的支点跨距 以便进行轴及轴系零件的强度校核 这一阶段的绘图 所用线条越少越好 以二级展开式圆柱齿轮减速器装配草图设计为例 来说明减速器装配图设计第一阶段工作 1 准备根据传动零件尺寸大小 参考结构类似的减速器装配图 估计待设计的减速器外部轮廓尺寸 并考虑标题栏 明细栏 零件序号及技术要求等位置 选择合适的比例尺 合理布图 2 绘装配草图 俯视图 结合轴的阶梯化设计 1 2 3 8 15 1 2 1 2 1 2 L L C1 C2 5 10 油 3 5脂 10 15 载荷作用齿宽中点 a1 a2 课程设计 3 轴上力作用点及支承跨距的确定4 轴的弯扭合成验算及疲劳强度计算 见教材 5 验算轴承寿命 见教材 6 验算键的强度 见教材 课程设计第二阶段任务 装配图设计 圆锥齿轮减速器装配图设计特点 1 圆锥齿轮减速器多以小圆锥齿轮中心线作为机体的对称面 2 小圆锥齿轮大多作成悬臂结构 3 小圆锥齿轮通常放在套杯里 蜗杆减速器装配图设计特点 1 蜗杆减速器的结构设计要点是合理地设计蜗杆传动及支座结构并注意散热 2 常用的蜗杆轴支承方式 一端固定 一端游动 3 为了提高蜗杆刚度 应尽量减小支点跨距 为此 轴承支座常伸到箱体内部 课程设计 主要任务 在第一阶段基础上 进行轴系零件的结构设计 装配图设计第二阶段 一 传动零件结构设计 锻造齿轮 二 套杯与端盖结构 三 轴承润滑与密封 d n 2 105mm r min 油润滑 课程设计 主要任务 完成减速箱箱体及其附件设计 装配图设计第三阶段 一 减速箱箱体的结构设计 1 为保证减速器支承刚度 箱体轴承座处应有足够的厚度 并设置加强肋 2 轴承旁联接螺栓凸台结构设计要有利于提高轴承座孔的联接刚度 轴承座孔两侧联接螺栓应尽量靠近轴承 以不与箱体上固定轴承盖的螺纹孔及箱体剖分面上油沟发生干涉为准 通常取两联接螺栓中心距与轴承盖外径相近 凸台的高度由联接螺栓的扳手空间确定 3 箱盖与箱座联接凸缘应有一定的厚度 以保证箱盖与箱座的联接刚度 箱体剖分面应加工平整 要有足够的宽度 螺栓间距应不大于100 150mm 以保证箱体的密封性 4 箱座底面凸缘的宽度B应超过箱座内壁 以利于支撑 使壁厚尽量均匀 并尽量减少加工面 5 箱体的中心高由浸油深度确定 传动零件采用浸油润滑时 对于圆柱齿轮通常取浸油深度为一个齿高 锥齿轮浸油深度为0 5 1个齿宽 但不小于10m 为避免传动零件转动时将沉积在油池底部的污物搅起 造成齿面磨损 大齿轮齿顶距油池底面距离不小于30 50mm 6 输油沟设计于箱座的剖分面上 用来输送传动零件飞溅起来的润滑油润滑轴承 飞溅起的油沿箱盖内壁斜面流人输油沟内 经轴承盖上的导油槽流入轴承 7 要注意箱体结构工艺性 箱体上加工面与非加工面必须分开 并尽量减少箱体的加工面积 如箱体轴承座端面与轴承盖 窥视孔与视孔盖 螺塞及吊环螺钉的支承面处均应做出凸台或沉头座 铣平或锪平 二 减速箱附件的结构设计 1 窥视孔 2 通气器 3 放油螺塞 4 油标 5 起吊装置 6 定位销 7 起盖螺钉 四 完成减速器装配图 1 标注尺寸 特性尺寸 配合尺寸 安装尺寸 外形尺寸2 填写减速器技术特性3 编写技术要求4 零件编号5 编制明细栏和标题栏6 检查装配图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第三阶段任务 零件图设计和说明书整理 一 零件图的设计要点1 视图选择和布置每个零件的视图应布置在一个标准图幅内 尽量采用1 1的比例 根据零件表达需要 采用1个或多个视图 配以适当的剖面图 剖视图和局部视图等 零件图应能完全 正确 清楚地表明零件的结构形状和相对位置 并注意与装配图的一致性 视图数量要适当 合理利用图幅 细部结构要表达清楚 必要时可以采用局部放大或缩小视图或文字说明 2 尺寸标注零件图上的尺寸是加工与检验的依据 图上标注尺寸 必须做到正确 完整 书写清楚 配合尺寸要标注出准确尺寸及其极限偏差 按标准加工的尺寸 如中心孔等 可按国家标准规定格式标注 课程设计 零件图上的形位公差 是评定零件加工质量的重要指标 应按设计要求由标准查取 并标注在零件工作图上 零件的所有加工和非加工面表面都要注明表面粗糙度 当较多表面具有同一粗糙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