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研人员的时间投入与论文产出的实证分析.pdf_第1页
对科研人员的时间投入与论文产出的实证分析.pdf_第2页
对科研人员的时间投入与论文产出的实证分析.pdf_第3页
对科研人员的时间投入与论文产出的实证分析.pdf_第4页
对科研人员的时间投入与论文产出的实证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 2 卷第7 期 2 0 1 4 年7 月 科学学研究 S t u d i e si nS c i e n c eo fS c i e n c e V 0 1 3 2N o 7 J u l 2 0 1 4 文章编号 1 0 0 3 2 0 5 3 2 0 1 4 0 7 1 0 4 4 一0 8 对科研人员的时间投入与论文产出的实证分析 李强 赵延东 何光喜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北京l o 0 0 3 8 摘要 以论文为主要内容的知识产出能力是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 利用全国科技工作者时间利用调查数 据 在控制住影响科研人员论文产出的人力资本 课题经费和制度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科研时间投入 对论文的影响 提出以提高论文产出为目标的科技政策不应当把激励科研人员增加时间投入为主要手段 关键词 时间利用 科研效率 论文 中图分类号 G 3 1 6文献标识码 A 知识产出能力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基 础 按照国家创新指数衡量 中国国家创先能力在 全球4 0 个主要国家中的排名从2 0 0 0 年的第3 8 位 上升至2 0 l O 年第2 0 位 期间中国知识产出总量大 幅提升 科学引文索引 S c i e n c eC i t a t i o nI n d e x S C I 论文数量年均增长1 7 7 在2 0 1 3 年最新的 全球创新指数 报告中 中国的全球创新指数在全 球1 4 2 个国家中排名第3 5 位 其中 二级指标知识 与技术产出排名为第2 位 但此指标下属的三级指 标中的单位G D P 的科技论文数量指标排名仅列第 5 9 位口1 这表明中国的知识产出能力已居于世界 前列 但知识产出效率还有待提升 知识产出通常 以学术论文为代表 科研人员通过发表论文 同行评 议 公开宣示科学的新发现和新知识 并以此证明自 己的学术能力 获取学术地位 那么 科研人员发表 学术论文的数量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科研时间 作为科研人员完成学术论文最主要的投入变量发挥 了怎样的作用 以及什么样的科技管理政策能够更 有效地促进知识产出水平提高 当前由于缺少科研 人员时间投入与论文产出的微观数据 国内对科研 产出的研究多集中在科研机构层次日 一 而在微观 层次对这些问题进行的实证研究并不多见 本文利 用一项全国科技工作者时间利用调查数据 对上述 问题进行初步分析 1 相关研究 毫无疑问 影响论文产出最重要的变量是科研 人员的时间投入 经济学对时间分配的研究已经有 较长的历史 研究的问题包括了无酬劳动的价值 家 庭产出的估算 劳动市场参与和劳动与休闲时间分 配 以及相关的福利分析等 6o 随着很多国家开展 时间利用调查 研究者可利用数据不断增加 研究议 题也不断细化 科研人员的时间利用也成为其中的 一个重要课题 B e l l a s 等分析了科研人员因性别 家庭和种族产生的时间分配差异 7o M i l e m 等研究 了不同机构科研人员时问分配的差异 1 L i n k 等 研究了获取不同的教职对大学教师教学 科研时间 分配的影响H 一 科研人员的学科背景 能力经验 个人特征等因 素决定了科研活动的水平 科研成果的数量和价值 对科研人员对从事研究活动的偏好有两种常见的假 说 投资驱动假说认为科研人员从事研究活动是为 了获取未来功成名就后的经济回报 消费驱动假说 则认为科研人员开展研究主要是为了满足探索未知 的好奇心 L e v i n 等在综合这两种假设的基础上 建立了一个科研人员从事科研活动的动态模型 并 通过全国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 表明在很多数学 科中都存在明显的年龄效应 即科研活动在科研人 收稿日期 2 0 1 3 0 9 3 0 修回日期 2 0 1 4 0 l 一2 2 基金项目 中国科协调宣部重点调研项目 2 0 1 1 D c Y J 0 3 作者简介 李强 1 9 8 0 一 男 河北保定人 副研究员 博士 研究方向为科技政策及管理 赵延东 1 9 7 1 一 男 湖南湘潭人 研究员 博士 研究方向为社会学 何光喜 1 9 7 8 一 男 江苏沛县人 副研究员 硕士 研究方向为科学社会学 万方数据 第7 期李强赵延东何光喜 对科研人员的时间投入与论文产出的实证分析 1 0 4 5 员的生命周期中是不断降低 1 性别差异对科研 产出的存在影响 众多研究在不同的学科中都发现 女性科学家发表的论文数量较少 而且论文的引用 数也低于男性科学家 究其原因在于女性科研人员 职业早期的不利效应累积 家庭影响特别是照顾子 女等原因 以及更重要的是时间投入少于男 性等 1 2 1 科研人员所在机构与所属团队对论文产出也有 重要影响 实证研究表明 美国科研人员的科研产 出水平与所在机构的学术声望密切相关 在拥有较 高学术声望机构中工作的科研人员科研产出高于其 他同行 不过 到底是知名机构吸引了高效率的优 秀人才 还是因为杰出的科研人员的高水平成果为 机构带来学术声望 亦或是互为因果引发了大量争 论 不过 相关研究发现一般来说不同的机构在科 研管理方面的确存在差异 例如学术声望较高的机 构往往会要求科研人员发表更多学术论文 1 4 制度上的差异显然会影响科研人员的行为 相比所 在机构对论文产出的影响 研究团队对论文产出的 影响更明显 沟通效率高 协调成本低 快速决策的 小规模团队往往会显著提高成员的论文产出 水平 随着科学研究的范围扩张与深度延展 科研人 员对科研基金资助的需求大幅增长 科研基金制度 成为国际上普遍采用的R D 活动资助方式 2 0 1 1 年中国发表的全部S C I 论文中受到自然科学基金 9 7 3 计划等国家科技基金资助的比例高达7 7 8 l 川 科研基金除直接的资金支持效应外 从长 期来看 还促进了科研人员自身研究网络的发育与 壮大 从而对科研人员论文产出发挥了重要影 响 甚至有研究者认为科研经费是决定论文数 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 科研经费激励作用对各个科 研机构的科研活动和产出是一个积极行为 有利于 提升研究效率 从国内外相关研究来看 论文产出取决与科研 人员的时间 精力投入 同时还受到科研人员人力资 本水平 所处科研环境因素和其他科研制度影响 当前国内在科研机构层次的科研效率研究较多 而 基于对科研人员调查的微观数据进行的定量研究还 较缺乏 这就掩盖了机构内部不同科研团队和科研 人员个体的差异 从机构层次的研究结果难以解释 个体行为 而将机构层次的结论推论到微观个体又 会导致与分析单位相联的生态学谬误 在微观层面 对影响知识产出的因素分析 研究制约科研人员论 文产出的原因 对科技管理部门改善科技管理制度 促进科研水平提升具有的政策意义 此外 更重要 的一个问题是当前国内把时间投入作为影响科研人 员产出的关键变量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几乎是空 白 从某种意义上说 只有科研时间是科研人员能 够完全控制和进行调整的投入因素 很多科技政策 作用也要通过激励科研人员改变自己的时间投入分 配来达到预期成果 因此对科研人员时间投人的研 究是十分必要的 2 模型与数据 2 1 模型框架 本文的研究围绕论文产出模型 y f x 展开 其中 被解释变量y 为某一确定时段内的论文发表 数量 解释变量x 既包含研究关注的核心变量时间 投入 T 也包含其他控制变量 如科研投入 M 人力资本 H 和制度环境 I 等 从相关研究来看 影响科研产出的控制变量包含众多内容 结合数据 可得性 本文将控制变量进一步细分 科研投入变量 包括课题级别 课题经费等变量 人力资本变量包括 三个部分 意识个人特征变量 包括性别 在职时间 或年龄 二是家庭特征变量 包括研究人员的婚姻状 况 子女等 三是能力特征变量 包括研究人员的留 学经历 当前的职称 职务等 制度环境变量包括 科 研人员组建或参与科研团队 是否指导研究生等情 况 以及科研人员所在机构的特征与类型 机构所处 区域等 本文主要关注科研的时间投入对论文产出的影 响 分析框架包含两个部分 第一步 将论文产出模 型具化为一个经验模型 因为时间投入对论文产出 存在边际贡献递减的可能性 因此需要在经验模型 中引入时间变量的二次项 从在控制住各类影响因 素的情况下 从总体上考察时间投人对论文产出的 影响 第二步 前一个步骤是在总体的平均意义上 分析了时间投入对论文产出的作用 在本部分则要 深入总体内部 利用分位数回归工具 从分布意义上 考察时间投入对不同产出水平科研人员子群体的科 研效率的影响 2 2 描述统计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中国科协调宣部委托中国 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承担的重点调研课题 科 万方数据 科学学研究第3 2 卷 技工作者时间利用状况调查 该项调查于2 0 1 1 年 7 9 月完成 调查依托中国科协调宣部分布在全 国的4 9 4 个调查站点 主要是科技工作者比较集中 的大学 科研院所 大型企业和大型医疗卫生机 构 在每个调查站点 单位 内采用系统抽样的方 法抽取出符合条件的受访者 从事科学技术知识的 生产 传播 应用和管理工作的在职科技工作者 调查方式为自填式问卷 各调查站点的专职调查员 经统一培训后 负责了调查问卷的发放 回收和质量 监控 本次调查共抽取全国科技工作者1 0 9 4 0 位 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 0 2 8 5 份 其中 在科研机构或 大学中工作的科研人员样本约占1 3 左右 这部分 样本中有一部分被调查者不以科研或教学为主要工 作内容 此外还有一部分调查者因抽样设计的原因 填写了周末而非工作日的时间投入情况 删除这两 类不符合研究需要的样本 并对存在变量缺失的样 本采取删除处理后 最终得到1 4 2 0 个符合条件的样 本 相关变量描述如下 表1 描述统计 注 连续变量报告均值和标准差 括号内 虚拟变量报告百分比 万方数据 第7 期 李强赵延东何光喜 对科研人员的时间投入与论文产出的实证分析 本次调查对科研人员的时间分配情况设置了非 常详细的问题 时间利用调查始于2 0 世纪2 0 年 代 发展成熟于2 0 世纪中后期 长期以来是研究人 们生活方式 反映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中国2 0 0 8 年由国家统计局启动了中国第一次大型综合时问利 用调查 本文数据来自一次大规模针对科研人员群 体的专项时间利用调查 本次调查数据表明 中国 研究者平均5 4 5 的时间用于科研工作 研究时间 占比与美国研究人员相似 美国大学的研究者平均 5 8 的时间用于研究工作 其中6 5 即总工作时 间的3 8 用于联邦资金资助项目 此外 中国 科研人员平均每天1 8 8 的工作时间用于教学及 学生管理工作 7 1 用于学习 培训和提升自我的 活动 6 2 用于其他行政事务 3 基于泊松归回的总体分析 通常来说 对于论文发表数量这类计数变量 泊 松回归是一种比较好的统计方法 泊松回归模型假 定对个体i 某一事件发生数量的观测值为y i 服从 均值为斗 的泊松分布 那么该分布的密度函数为 P Y i y i I e 一 斗i y y i 0 l 2 对于陋i 有 p e x p x p n e x p B i x i 其中p 可以使用极大似然法进行得到估计值 因为本次调查中仅区分了科研人员发表论文的 类型 过去三年内一共发表论文多少篇 其中被 S C I E I 检索的论文多少篇 并没有设置科研人员 论文发表刊物 引用次数 影响因子等问题 这就在 计量模型中对论文质量的控制造成了困难 为了控 制论文质量 本文将科研人员去过三年内发表的论 文分为代表较高学术质量的S c I E I 论文和包括前 者在内的全部期刊论文两类 分别将两者数量作为 因变量进行泊松回归分析 结果见表2 首先两个 模型的整体显著性水平都通过了检验 对S c I E I 论 文泊松回归的拟合优度达到O 3 1 6 对全部论文的 泊松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达到0 1 9 0 这说明计量 模型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表2 泊松回归的参数估计值 万方数据 1 0 4 8 科学学研究 第3 2 卷 博士 1 机构类型 参照组 普通院所 0 普通高校 1 国家级院所 1 重点高校 1 所在区域 参照组 西部 O 中部 1 东部 1 拟R 2 样本数 1 2 8 2 O 0 9 1 1 2 7 0 O 0 8 1 1 0 2 7 0 0 9 4 1 4 3 5 0 0 8 3 0 1 9 0 1 4 2 0 注 1 在1 0 水平上显著 在5 水平上显著 在1 水平上显著 2 括号内为标准误 3 第2 列因变量为研究人员三年内发表的s c I 论文数 第3 列因变量为三年内发表的全部论文数量 控制住人力资本 制度环境等变量后 科研时间 投入与时间投入的二次项均显著不为0 这表明科 研时间投入与论文产出存在非线性关系 在回归的 结果中 时间投入平方系数估计值为负 表明科研人 员发表的论文数量与其科研时间投入存在倒U 型 关系 也就是说论文产出随着科研时间的增加先表 现为数量增长 当科研时间超过一个拐点后 论文数 量反而会随着科研时间投入增长而下降 这是因为 超长时间的劳动导致后续时间投入的边际贡献变为 负值 进一步计算可知 高水平论文 s c I E I 论文 的时间投入拐点是每天的研究时间为5 7 小时 而 论文总量的时间投入拐点为每天研究时间为9 8 小时 从调查数据中可知 当前科研人员每天平均工 作时间为8 2 小时 其中用于科研的时间为4 5 小 时 如果通过政策激励使科研人员的时间投入最大 化产出的时点则会带来两个问题 首先 如果相关 激励政策是以提高高水平论文产出为目标 且并不 改变科研人员的工作时间结构 那么完美实现政策 目标时 科研人员每天工作时间将达到1 0 4 小时 超过每天8 小时的标准工作1 4 以上 其次 需要注 意的是 S C I E I 论文的时间拐点低于全部论文的时 间拐点 表明激励政策很可能在促进论文总量的情 况下 反而降低高水平论文的发表数量 因此 在当 前科研人员的科研时间已经接近最优点的情况下 如果不能指定精准的激励政策货出台综合的科技管 理政策 单纯以激励科研人员增加时间投入为目的 的科技政策很难发挥有益作用 4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分布分析 下面从样本分布进一步考察科研时间投入与论 文产出的关系 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使用分位数回 归模型 泊松回归只能在平均意义上描述自变量变 化对因变量变化的影响 分位数回归能更精确地描 述自变量对因变量条件分布特征的影响 能够捕捉 自变量对因变量每一个局部的影响 全面地刻画分 布特征 0 I 第q 分位数的回归估计系数通过求解 如下最小化问题可得 Q Y ix j F 1 qx i a r gm nE p Y 一 q t J q x 其中的p 斗 q 一1 0 斗为校验函数 本文在0 0 1 0 9 9 分位数上进行9 9 次分位数回 归 得到不同S C I E I 论文发表分位数上时间投入与 其他控制变量的边际分布 从而可以比较时间投入 对于不同论文产出水平的科研人员的贡献差异 通 过使用b o o t s t r a p 重复抽样方法 本文在每个分位数 进行回归时均作2 0 0 次重复抽样 以增强估计 推断 的效能 图l 描绘了在控制住其他变量的情况下 时间 投入与时间投入平方项在9 9 个s c I E I 论文数量分 位数上的贡献分布和相应的显著性水平p 值 为了 更清晰的显示出不同分位数水平上贡献分布的变化 趋势 在图中进一步画出9 9 个回归系数的二次拟合 躬 鼬0 O 5 t 4 1 K蔗糍篙 万方数据 第7 期李强赵延东何光喜 对科研人员的时间投人与论文产出的实证分析 1 0 4 9 曲线 图1 中 左上图为时间投入变量的分位数回 归结果 左下为对应的分位数回归系数p 值 右上图 为时间投入平方变量的分位数回归结果 右下为对 应的分位数回归系数p 值 图1 可见0 0 l 一0 4 2 分位数无论是一次项还 是二次项回归系数均为0 0 4 3 0 8 2 分位数回归 系数p 值大多小于0 1 即在1 0 的水平上显著 0 8 3 0 9 9 分位数回归系数p 值波动较大 均不显 5 结论与建议 著 因此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第一 0 4 分位数以下 的科研人员的科研时间投入几乎不会产生边际产 出 第二 对于高产出的科研人员 科研时间的效率 拐点有下降的趋势 两条结论表明有很多效率极 低 或者是根本没有产出的科研人员存在于科研队 伍中 科研效率高的研究人员的时间拐点较低 对这 些人提供增加科研时间的激励政策很可能适得其 反 影响其高质量科研成果的产出 O 6 图1分位数回归结果 本文使用一个投出产出模型分析了科研人员论 文发表数量的各类影响因素 为了体现论文质量与 水平差异 在模型中把因变量划分为s c I E I 检索论 文和全部论文两类 分别进行了泊松回归分析 通 过拟合优度检验和预测值与样本值匹配分析表明对 于论文数量这类计数变量使用泊松回归模型是适宜 的 计量结果表明科研人员的论文发表数量存在年 龄效应 性别效应 科研人员的学习经历 职称等代 表能力的变量也对论文发表数量有显著影响 值得 注意的结论包括 科研人员的成果产出在生命周期 中呈下降趋势 高质量研究成果受到生命周期影响 更大 性别差异对论文发表数量有影响 而对高质量 6 论文发表的影响相对小很多 课题经费对论文产出 有显著影响 但近乎为0 的系数表明 科研经费对论 文产出的边际贡献非常小 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科研人员时间投入与论 文产出的关系 在控制住人力资本 制度环境等变量 后 本文发现科研时间与论文产出之间存在倒u 型 联系 科研论文产出并不总是能够通过激励科研人 员投入更多时间而增长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高质量 论文产出的时间拐点小于全部论文产出的时间拐 点 这说明从总体上看 过多增加科研时间投入只会 导致普通论文数量的增长 同时会减少优秀论文的 产出 从个体角度看 当前科研人员工作时间已经 超过每天8 小时的标准时长 加之行政事务 工作相 关的应酬等相关事项较多 要求科研人员增加科研 时间投入也比较困难 分位数回归的结果表明 高 J 1 0 嘶 g 一 一 二 三 J J J 1 0 5 4 3 2 O 8 6 4 2 0 N 兰l I 三一 8 6 4 2 0 n 1 万方数据 1 0 5 0 科学学研究 第3 2 卷 产出的科研人员论文产出的时间拐点小于低产出的 科研人员 这说明很多高产出的科研人员的每天的 科研时间投入更接近拐点 增加科研时间对其增加 论文产出助益较小 同时 有4 0 左右的科研人员 主要是0 4 分位数之下的科研人员 科研时间对 论文产出的贡献为0 增加科研时间对这部分研究 人员论文发表没有太大作用 综上所述 中国以提 高知识产出水平推动创新能力发展 更重要的是需 要调整当前科技研发队伍的人才结构 从提高科研 人力资本水平 改进科技制度环境等方面努力 为 此 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 要改善科技人才的评价体系 当前过于 强调论文数量的科技评价体系 事实上是一种激励 科研人员增加时间投入的政策 根据本文结论 这 类政策的很难达到最初的政策目标 难以保证增加 了论文总数的同时增加高质量研究成果 应更注重 指定平衡性的政策 为科技工作者创造宽松的工作 环境 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 第二 增加科研人才队伍的流动性 增加知识 产出水平的有效途径在于提高科研人才队伍的人力 资本水平 优化科研人才队伍的结构 这就需要建 立科研队伍的有效的退出机制 并形成有序的流动 途径 当前应在更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和实施 T e n u r e t r a ck 制度 一方面吸收更多年轻的科研 人员进入科研队伍 另一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科研 历练 使优秀的入才继续留在科研队伍中 不适合从 事科研的人员可以从科研队伍中退出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国家创新指数报告 R 北京 2 0 1 1 2 c o m e Uu n i v e r s i t y I N s E A D w I P O T h eG l o b a lI n n o v a t i o nI n d e x2 0 1 3 T h eL o c a lD y n a m i c so fI n n o v a t i o n R G e n e v a I t h a c a F o n t a i n e b l e a u 2 0 1 3 3 柳卸林 赵捷 影响中国s c I 论文数量与质量的因 素分析 J 中国软科学 2 0 0 3 1 0 8 7 9 4 4 段永瑞 霍佳震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高校科研绩 效评价 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 0 0 7 4 1 1 0 7 4 一1 0 7 7 5 王晓红 陈浩 1 9 9 9 2 0 0 6 年中国各省市高校科研 效率的实证研究 基于科技成果指标变化的对比 分析 J 科研管理 2 0 l l 4 9 4 1 0 1 6 齐良书 关于时间利用的经济学研究综述 J 经济 7 8 9 1 0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2 0 学动态 2 0 1 2 2 1 1 6 1 2 2 B e l l a sML T o u t k o u s h i a nR K F a c u l t yt i m ea U o c a t i o n s a n dr e s e a r c hp r o d u c t i v i t y G e n d e r r a c ea n df a m i l y e f f e c t s J R e v i e wo f 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 1 9 9 9 2 2 3 6 7 M i l e mJF B e r g e rJB D e yEL F a c u l t yt i m ea U o c a t i o n As t u d yo fc h a n g eo v e rt w e n t yy e a r s J J o u m a lo f 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 2 0 0 0 4 5 4 4 7 5 L i n kAN S w a n nCA B o z e m a nB At i m ea l l o c a t i o n s t u d yo fu n i v e r s i t yf a c u l t y J E c o n o m i c so fE d u c a t i o n R e v i e w 2 0 0 8 2 7 3 6 3 3 7 4 H a g s t r o mw 0 T h es c i e n t i f i cc o m m u n i t y R S o u t h e m I l l i n o i s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C a r b o n d a l e 1 9 7 5 L e v i nSG S t e p h a nPE R e s e a r c hp r o d u c t i v i t yo v e rt h e l i f ec y c l e E v i d e n c ef o ra c a d e m i cs c i e n t i s t s J T h eA m e r i c a nE c o n o m i cR e v i e w 1 9 9 18 1 1 1 4 1 3 2 L o n gjs T h eO T i 舀n so fs e xD i f k r e n c e si ns c i e n c e J S o c i a lF o r c e s 1 9 9 0 6 8 1 2 9 7 1 3 1 6 S a xLJ H a g e d o mLS A r r e d o n d oM e ta 1 F a c u l t yr e s e a r c hp r o d u c t i v i t y E x p l o r i n gt h er o l e o fg e n d e ra n d f a m i l y r e l a t e df a c t o r s J R e s e a r c hi n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 2 0 0 2 4 3 4 2 3 4 4 6 A l l i s o nPD L o n gJS D e p a n m e n t a le f k c t so ns c i e n t i f i c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J A m e r i c a ns o c i o l o g i c a lR e v i e w 19 9 0 4 6 9 4 7 8 C a r a y o lN M a t tM D o e sr e s e a r c ho r g a n i z a t i o ni n n u e n c e a c a d e m i cp r o d u c t i o n L a b o r a t o r yl e V e le v i d e n c ef r o ma l a r g eE u r o p e a nu n i v e r s i t y J R e s e a r c hP o l i c y 2 0 0 4 3 3 1 0 8 1 1 1 0 2 C a r a v o lN M a t tM I n d i v i d u a la n dc o l l e c t i v ed e t e 册i n a n t so fa c a d e m i cs c i e n t i s t s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J I n f b m a t i o nE c o n o m i c sa n dP o l i c y 2 0 0 6 1 8 5 5 7 2 孙金伟 刘迪 王贤文 等 科学基金资助与s c I 论 文产出 对1 0 个国家的比较分析 J 科学学研究 2 0 1 3 1 3 6 4 2 D e f a z i oD L o c k e t tA W r i g h tM F u n d i n gi n c e n t i V e s 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d y n a m i c sa n ds c i e n t i f i cp r o d u c t i v i t y E v i d e n c ef r o mt h eE uf r 啪e w o r kP r o g r 锄 J R e s e a r c h P o l i c y 2 0 0 9 3 8 2 9 3 3 0 5 D a l t o nR R e s e a T c h e r sc r i t i e i z e df o p o o rt i m e k e e p i n g J N a t u r eN e w s 2 0 0 7 4 4 9 5 1 2 5 1 3 K o e n k e rR B a s s e t tJ rG R e g r e s s i o nq u a n t i l e s J E c o n o m e t r i c a j o u m a l o ft h eE c o n o m e t r i c S o c i e t y 1 9 7 8 3 3 5 0 万方数据 第7 期 李强赵延东何光喜 对科研人员的时间投入与论文产出的实证分析 1 0 5 l R e s e a r c h e rt i m ea l l o c a t i o n sa n dr e s e a r c hp r o d u c t i v i t y a ne m p i r i c a la n a l y s i s L IQ i a n g z H A OY a n d o n g H EG u a n g x i 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yo fS c j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f o rD e v e l o p m e n t B e i j i n g1 0 0 0 3 8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K n o w I e d g eo u t p u ti sa ni m p o r t a n tp a r to ft h en a o n a Ii n n o v a t i o na b i l i t ya n dp a p e r sw r i t t e nb yr e s e a r c hf e l I o w sc o n t r i b u t ea1 0 t t ot h ek n o w l e d g eo u t p u t U s i n gat i m e u s i n gs u r v e yo fr e s e a r c hf e l l o w w ea n a l y s et h ei n n u e n c eo fh u m a nc a p i t a l r e s e a r c hf u n d i n g a n dt h ei n s t u t i o n a lf a c t o r s T h e nu n d e rt h ec o n t r o lo ft h e s ev a r i a b I e s w es t u d y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t i m eu s i n ga n dt h eo u t p u to fp a p e r s I ti sf o u n dt h a tt h eS Tp o l i c yf o ri n c r e a s i n gt h en u m b e ro fp a p e r ss h o u l dn o ts t i m u l a t er e s e a r c h e r st oi n p u tm u c hm o r et i m e K e yw o r d s t i m e u s i n g r e s e a r c hp r o d u c t i v i t y p a p e r s 上接第1 0 3 6 页 2 9 3 0 3 1 3 2 C l a r y s s eB W r i g h tM L o c k e t tA e ta 1 A c a d e m i cs p i n o f f s f o m a lt e c h n o l o g yt r a n s f e ra n dc a p i t a lr a i s i n g J I n d u s t r i a la n dc o r p o r a t ec h a n g e 2 0 0 7 1 6 4 6 0 9 6 4 0 S t e m b e r gR S u c c e s sf a c t o r so fu n i v e r s i t y s p i n o f f s R e g i o n a lg o v e 丌l m e n ts u p p o np r o g r a m s v e r s u sr e g i o n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J T e c h n o v a t i o n 2 0 1 4 3 4 3 1 3 7 一1 4 8 K n o c k a e nM U c b a s a r a nD W r i g h tM e ta 1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k n o w l e d g et r a n s f e r t o pm a n a g e m e n t t e a mc o m p o s i t i o n a n dp e r f b 咖a n c e T h ec a s eo fs c i e n c e b a s e d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i a I6 r m s J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s h i p T h e o r ya n dP r a c t i c e 2 0 1 1 3 5 4 7 7 7 8 0 3 Z h o uY M i n s h a l lT B u i l d i n gg l o b a lp r o d u c t sa n dc o m p e t i n gi ni n n o v a t i o n t h er o l e o fC h i n e s eu n i v e r s i t ys p i n o u t sa n dr e q u i r e di n n o v a t i o nc a p a b i I i t i e s J I n t e m a 一 3 3 3 4 3 5 3 6 t i o n a lJ o u m a lo fT e c h n o l o g yM a n a g e m e n t 2 叭4 6 4 2 4 1 8 0 2 0 9 B o n a r d oD P a l e a r iS V i s m a r aS V a l u i n gu n i v e r s i t y b a s e df i 瑚s t h ee f 伯c t so fa c a d e m i c 枷l i a t i o no nI P 0 p e I f o r m a n c e J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s h i pT h e o r ya n dP r a c t i c e 2 0 1 1 3 5 4 7 5 5 7 7 6 0s u l l i v a nM F i n a n c ea n di n n o v a t i o n A F a g e r b e r g J M o w e r yDC N e l s o nRR T h eO x f o r dH a n d b o o ko f I n n o v a t i o n C N e wY o r k 0 x f o r d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2 0 0 4 2 4 0 2 6 5 K r o l lH L i e f n e rI S p i n o f fe n t e r p r i s e sa sam e a n s0 f t e c h n o l o g yc o m m e r c i a l i s a t i o ni n at r a n s f o n n i n ge c o n o m y E v i d e n c ef 南mt h r e eu n i v e r s i t i e si nc h i n a J T e c h n o v a t i o n 2 0 0 8 2 8 5 2 9 8 3 1 3 郭建如 从大学与校办企业关系的演变看大学的社 会型塑 体系再生产的视角 J 北京大学教育评 论 2 0 0 3 l 4 4 7 5 3 B e t w e e nu n i V e r s i t ya n ds o c i e t y as t u d yo nu n i V e r s i t y o w n e dH s t e dc o m p a n i e so fC h i n a s uJ u n l x uL e i l s u IJ i g a n 9 2 1 S c h 0 0 1o fP u b l i cP o l i c y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T s i n g h u aU n i v e r s i t y B e i j i n g1 0 0 0 8 4 C h i n a 2 I n s t i t u t eo fP o l i c y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C A S B e i j i n g1 0 0 1 9 0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O w n e db yu n i v e I 葛i t ya n di t s 枷l i a t e da s s e th 0 1 d i n gc o r p o m t e t h eu n i v e r s i t y o w n e dl i s t e dc o m p a n y u 0 L C i sas 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