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秦论文.doc_第1页
论苏秦论文.doc_第2页
论苏秦论文.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苏秦 苏秦,对于我们这代人而言已经比较陌生。 现在谈到苏秦,多为贬见。后世经常把他定位成一个一心谋求功名、唯利是图的典范,是个朝秦暮楚、攀附权贵、以求显达发迹的政客。我们多认为他的信仰、人品、主张皆不可取。然而我们却不认同后人这种带着主观色彩的观点。本文会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人情世故、人生价值、历史功绩等方面加以考虑分析, 避免因主观色彩而失去了真实性,重新讨论苏秦的历史地位与历史意义。一、生平简介 苏秦字季子,东周洛邑人氏,年少时,曾与张仪在阳城拜鬼谷子为师。学成后苏秦辞别鬼谷子,下山后散尽家财周游列国,访求山川地形,各地风土人情,曾先后去东周秦国欲出仕一展抱负,不想却无人赏识,如此数年,未有所遇。其时钱财已尽,只得回家。回家后,一家老小都责怪于他,无人理解。然而苏秦并未心灰意冷,他于山穷水尽之时想起其师鬼谷子临别所言:“若游说失意,只需熟玩阴符一书,自有进益。”于是苏秦乃闭门苦读,仔细钻研其中奥妙,夜倦欲睡,则引椎刺股。 如此一年之后,终于有所领悟,并且苦读各种有关兵法、医学、经济、法令等方面的书籍。又对当时各国的具体形式做了充分的研究和分析。当时,列国齐、楚,燕、赵、韩、魏、秦之中,秦最为强盛。于是苏秦经过反复的思考与研究,并取百家的学说加以融汇贯通,初步形成了一个联合六国以对抗秦国的战略思想,即合纵。出于对自己新战略的自信和东山再起的期望,苏秦背水一战,再次出山游说诸侯,但未成功。接着他又到燕国去见燕文候,文候接受了他的合纵主张,并资助他车马金帛,使他能到其他几国去游说。六国经过他的劝说二联合起来,苏秦成为纵约长,“并相六国”。被赵封为武安军。其后秦使人诳齐,魏伐赵,六国停止合作,合纵瓦解。他入燕转入齐,为齐客卿。与齐大夫争宠,被人杀死。也有人说他自燕入齐从事反间活动,后反间活动暴露,被车裂而死。一代风云人物死于非命,令人叹息。二、社会背景生于战国时期的苏秦,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与诸侯之间,从出身卑微的一介寒士身挂五国帅印的风云人物。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经天纬地的谋略家却没能摆脱悲剧的命运。究其当时的社会背景,也是一个不小的因素。公元前284年,历史在这个形成了一道奇观:由五国伐秦变为五国伐齐,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一起浩浩荡荡的杀向齐国。五国伐齐,已成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齐王终于意识到大好江山的失去是由于进攻了宋国。而处心积虑怂恿齐王进攻宋国的人却是苏秦。这就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背景过于复杂,战国是个极端的功利化时代并且当时的战国无义战。而当时随着奴隶社会的瓦解,封建社会初步形成。主要表现在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出现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方式。并且出现了春秋诸侯纷争和战国七国的兼并战争,虽说有些战争促进了名族融合,但人民厌恶战争,渴望统一。战国时期,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也兴盛起来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封建城市。并且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政权上更替严重,政治格局变化无常。3、 历史评价历史史书及历史人物在评价苏秦时,多有争议。司马迁在写苏秦传时,发现不少有关苏秦的言论及记载不可信,有张冠李戴之嫌。史记 苏秦列传中赞云:“然世言苏秦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不难想见,要从纷纭的传说中理清苏秦事迹的脉络绝非易事。对苏秦其人,司马迁的评价不高,但其作史准则是某人某事有一可取之处,则为存之于史。苏秦作为专事纵横术的先驱,开创了最早的合纵事业,又成功的预言了秦对天下的兼并,历史也理应给出给予其一席之地。于是司马迁按存故说的原则向后人交代了苏秦的一生,但他在描述苏秦的事迹及贡献时,特别是在年代方面仍有不少错误。如他把苏秦最初游说赵、燕等国定在赵肃候、燕文候时,将其卒年定在张仪之前。经过不少学者的考订,明确了苏秦应在燕昭王之世活跃于六国之间,与其同时著名的人物有孟尝君、李兑等。苏秦明事于齐暗助燕在很多资料里面都有记载。如孙子兵法 用间里面说“燕之兴也,苏秦在齐”,这是对苏秦间谍工作的巨大肯定。这句话和前面一句话“周之兴也,吕牙在殷”并提,等于把苏秦和姜子牙辅助大周朝的功勋相媲美。这足以见苏秦在当时的成就。吕氏春秋 知度也说:“齐用苏秦而天下知其亡。”正是苏秦一系列促秦攻宋,疲耗齐国,促五国攻齐等行动,最终使得燕国有机会战败了齐国。苏秦可谓扭转燕国国运的救星。这些记载表明,战国时人人都知道为燕而仕齐,最后使得齐亡而兴燕,但他自己也为燕做出来牺牲。苏秦在战国晚期名声颇大,荀子 臣道把“齐之苏秦”和“楚之州侯”、“秦之张仪”相提并论。西汉时苏秦仍受人称道,如史记 邹阳传中赞扬他能成为燕的忠臣。淮南子也多次提到他,并肯定他有知权谋的长处。4、 人物性格有关苏秦的品格也有着不同的评论。苏秦游说诸侯,讲究机谋权变,被称为当时纵横家的代表人物。更具历史资料以及人物分析,苏秦的突出优点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博闻强记,韬略过人,机智灵敏,这是苏秦身上最为突出的一个特色,也是战国时期纵横家的共性,苏秦首先是以连横说秦,其说辞充分发挥了纵横家纵横捭阖的特点和高超的语言思辨能力,鼓励秦惠王以武力统一天下。其次有着高度的自信,这也是苏秦身上的一大特点,也可以说苏秦取得成功的内在原因。从历史的作用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他的合纵对推迟战乱起到了积极作用,使得自此以后,秦国竟然有十五年之久不敢越函谷关一步。正是苏秦对自己才能的高度自信,使其矢志不渝的成就了自己纵横家的使命感和追求。最后坚韧不拔的意志与精神,这是苏秦身上的另一特色,也是其成功的根本原因“说秦王十上而不行”,亲人冷眼相待,这非但没有消磨掉苏秦追求政治目的的梦想,反而更努力的充实自己,在他身上显示出了旁人不可估量的潜能,这种潜能在他仕途一再受挫的情况下,终于被激发出来。他悬梁刺股,苦读兵书,自创出合纵策略,为当时受秦国威胁的六国开启了一扇希望之窗。5、 总体评价在我看来苏秦可以称之为那个时代的英雄。首先他出身寒门,但不甘居于人下,所以求学于鬼谷子,终有所成。腹有千卷诗书,胸藏百万雄兵,他渴望以自己的才学来建立一番功业,实现青史留名之志,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生活态度。若是学而无以致用,则十年寒窗之苦岂非付之东流。但他没有一蹶不振,自暴自弃,而是失势不失志,知耻而后勇奋发图强,最后终于“天下莫之能抗”。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则千金散尽还复来。政治讲究灵活应变与时俱进,无论连横或者合纵,都无对错之分,翻云覆雨也只是政治上的策略。有些后人指责苏秦沉迷于功名利禄,并且朝秦暮楚,然而在很多意义上来说这个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人们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做出判断是太过于草率了,尤其是专于学术研究的学者而言。苏秦变卖身家千里迢迢的来到秦国,他高瞻远瞩,慷慨陈词的向秦王提出非常切合当时政治时势的建议,但是秦王自视国力强盛没有接受。可苏秦并不灰心,回家之后一家人都不理解他,并且苛责与他,然而苏秦并未一蹶不振,而是悬梁刺股,闭门苦读,终于有所成就。这在我们今天看来这种精神也十分难得,身处低谷不萎靡,身在高处不张扬。作为纵横家的最高代表,合纵之术是苏秦的创举。看人主要看社会功绩,而不是专以道德。范仲淹的千古名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