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冷水小学课堂教学模式课例执教者: 郭昌秀 科目:语文 时间: 2012 年 11 月 5 日课堂教学模式: 读思(品)练(背) 课题25 七律.长征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八单元第一课七律.长征 一课时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3个生字(礴、丸、岷),会写3个生字(丸、崖、岷),能正确读写“远征、逶迤、磅礴”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以长征资料为引入点,让学生读熟诗句,在熟读的基础上感悟长征的艰难和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以及乐观主义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重点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难点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方法指导学生读出红军的无畏、豪迈,引导学生思考感悟红军精神,让学生在交流中心灵受到触动。准备教学PPT,长征资料视频,诗朗诵过程预设: 教学前奏:播放七律.长征音乐学生欣赏。1、 谈话引入: 1. 刚才大家欣赏的音乐是我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领袖、诗人、书法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在红军历经千辛万苦之后,长征即将结束时,被红军不畏艰险的气魄所震撼,从而满怀豪情的写下的这首七律长征诗。今天,就让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长征,去领略长征中工农红军的风采和精神吧! (学生齐读课题) 2.老师介绍七律诗有关知识。(七字、八行,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二、学生初读诗,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诗,勾划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 2.生字、词语认识检查:(1)读准词语:逶迤、磅礴、泥丸、云崖、岷山 (2) 生字书写练习:丸、崖、岷 3.课文朗读检查:(同桌互读正音、齐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三、 品读诗句,了解诗大意,感悟红军精神: 1.师:刚才在大家读诗时,你知道这首诗是写的哪方面的内容吗?(学生思考回答) 2.学生学习资料袋的内容,并谈谈,你认为这是怎样的一次长征?(学生看资料、交流自己对长征的认识。鼓励学生用四字词语来形容描述长征。老师相机板书:难)3. 学生感受长征的“难”:(1) 学生自由读诗句,在诗句中用“”划出红军翻越过哪些山,用笔圈出红军涉过哪些水。(学生读,勾划,交流) (2) 感受高山险峻难行,水恶浪滔天难渡、千里雪山绵延难攀。指导学生理解逶迤、磅礴、拍、横、和千里雪。(在学生理解基础上,出示资料:湘江战役是红军有史以来进行的最为惨烈的一次战役。1934年11月,中央红军与数十万国民党军在湘江边展开激战。经六天血战,红军终于冲过了敌人的封锁线。但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长征途中,红军遭遇的战斗在400场以上。平均每三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在漫漫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中,平均每300米就有一个红军战士牺牲。再用图片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长征的难。) (3) 指导学生读出长征中的难:(课件: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千里雪山)4. 体会红军的“闲”: 师:尽管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红军走过了万水千山,历经了千辛万苦,但在他们看来那也是平平常常的事,诗中用一个字高度概括了红军的这种大无畏精神,大家觉得应该是哪个字呢?(学生找,交流自己的看法。老师板书:闲)(指导学生读好首联,读出红军的豪迈和无畏)(1) 理解“闲”: 师:在我们眼中,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是那么地难以翻越、渡过,那么在红军眼里,又是怎样的情形呢?请大家读诗后,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2) 结合“细浪、泥丸、暖、寒、喜”让学生感悟红军的“闲”,学习他们面对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理解细浪、泥丸的夸张用法好处,一暖一寒的妙处,更喜岷山的欢欣场景。(3) 指导学生读出“闲”。有感情朗读,体会红军面对困难毫不畏惧的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5. 有感情朗读诗,利用范读、学生自由读、同桌读,读出感情,边读边背诗。4、 拓展延伸: 1.毛泽东其它长征诗句的学习。清平乐六盘山、忆秦娥娄山关 2.从侧面了解长征是什么?(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 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长征是“前所未闻的故事”。 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 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人类历史上坚定无畏的丰碑!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 ) 3.感受长征精神、学生齐读诗句。5、 课外读物推荐:万水千山、长征、百年历史回眸、长征、英雄的史诗冷水镇小学校教科室制 2012年11月3日七律.长征教学反思:今天,我能从一个语文教学的门外汉到站在讲台上,和黄水教学片区的其他三位老师一起,为片区的语文老师们献技,倍感荣幸。这次片区语文教学技能大赛,为了能赛出水平,我们四位老师共同上了七律.长征这一课。这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第八单元第一课。单元主题围绕伟人毛泽东的故事展开,单元要求是在学习中感悟伟人的形象和胸襟。七律.长征是诗人在长征即将结束之际,回顾长征征途中红军走过的万水千山,历经的千难万险,被红军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所折服,而满怀豪情地挥笔写下了这首大气磅礴的七律诗。用短短56个字,对红军的大无畏精神作了最好的诠释。怎样的课才叫一堂好课,用我们这里的一句俗语说:杀猪匠杀猪,各有各的刀法。不管用什么方法,目标只有一个,让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学懂课文,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以前教学中没有过这样的活动,于是对自己课堂的认识只能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今天,通过我们几位老师同上一堂课对比后,回味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课堂表现,才发现我仍如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在教学的道路上,是那么地幼稚。本次教学中的不足和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有以下几方面。第一、 教学导入环节,我自认为我的视频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观摩了黄水小学冉卫菊老师的课后,才发现她那对课文解读的教学视频对学生学习来说,效果要好得多。第二、教学时,我穿新鞋却走了老路。课堂中过多资料介绍、过多的讲解,对一堂课过多要求,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学生初读课文后,我如果不过份去强调学生的词语认读,而是采用双河小学汤先玢老师的随文识字方法的话,既反映了我的教学风格,也不至于把导入中激发起来的学习积极性给压下去。第三、在教学重点处理和难点突破上。我从难和闲两个方面分开来理解,给人留下了支解课文之嫌。而黄水小学的冉老师,开场即用了找中心句的方式,引导学生从“难”“闲”两个方面去体会。给人一种豁然开朗、拨云见日的感觉,困绕我的难题被冉老师轻松突破。特别是在引导学生理解“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我用画面引导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去想象,也没让学生感觉到难、闲。冉老师这个地方也就用了简单的几笔简笔画,就解决了。用时不到两分钟,效果却胜过千言万语。真是点滴变化,显个人本领啊!课文中的一暖一寒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在教学中因为前面费时太多,最后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冉老师却在这两方面大做文章。她利用红军巧渡金沙江的资料和抢渡大渡河的视频,让学生谈谈哪些地方暖,哪些让人寒。把教学目标真正落到了实处。在教学对诗句修辞手法理解方面,我也只是跟学生讲到了夸张,并顺便告诉了毛泽东诗的特点。这一点,石家小学的刘美玲老师是我们中几位做得最成功的。第四、课文拓展练习中,我们四位老师各有特色,但我更欣赏刘美玲老师用毛主席自己的话对长征做的总结视频。这样处理,不但升华了学生对红军精神的认识,而且突出了单元主题,展现了诗人豪情的一面,体现了单元主题的教育。学习别人,总结自己。我做得不足的地方确实很多,但我在注重学生学习习惯、方法和细节培养上,还是很成功的。特别是对于学生课外积累的指导,一直是我所追求的。语文学习学生学什么,老师应教给学生些什么知识?不是期末的那个分数,而应以文本为跳板,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给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是我从教五年来第三次参加这样的盛会。虽然每一次活动前我都战战兢兢,生怕班门弄斧,但是,每次活动后,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上又进步了不少。是啊,一个人要想成长,只有经过样的千锤百炼,才能成钢。我多想告诉身边的老师们,别把这种活动看成自己的负担,我们只有在教学中不断的去摸索、学习,才能教给学生更多更好的知识,才能担当起我们作为一名老师的真正责任。郭昌秀2012年11月14日冷水小学课堂教学模式课例(课后修改稿)执教者: 郭昌秀 科目:语文 时间: 2012 年 11 月 13 日课堂教学模式: 读思(品)练(背) 课题25 七律.长征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八单元第一课七律.长征 2课时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3个生字(礴、丸、岷),会写3个生字(丸、崖、岷),能正确读写“远征、逶迤、磅礴”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以长征资料为引入点,让学生读熟诗句,在熟读的基础上感悟长征的艰难和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以及乐观主义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重点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难点理解三_六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方法指导学生读出红军的无畏、豪迈,引导学生思考感悟红军精神,让学生在交流中心灵受到触动。准备教学PPT,长征资料视频,诗朗诵过程预设: 教学前奏:播放七律.长征解读视频,学生欣赏。一、 谈话引入: 1. 谈话:刚才大家欣赏的音乐是我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领袖、诗人、书法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在红军历经千辛万苦之后,长征即将结束时,被红军不畏艰险的气魄所震撼,从而满怀豪情的写下的这首七律长征诗。今天,就让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长征,去领略长征中工农红军的风采和精神吧! (学生齐读课题) 2.老师介绍七律诗有关知识。(七字、八行,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二、学生初读诗,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诗,勾划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 2.课文朗读检查,(1)注意指导学生读准:逶迤、磅礴、云崖、泥丸、岷山五个词语和三至六句的朗读。 (2) 生字书写练习:丸、崖、岷 二、 品读诗句,了解诗大意,感悟红军精神: 过渡:这是一首毛泽东写红军长征精神的诗句。那么这是怎样的一次长征呢? 1. 引导学生读课后资料袋中的内容。(学生看资料、交流自己对长征的认识。老师相机板书:难) 2. 学生感受长征的“难”:(1) 学生自由读诗句,在诗句中用“”划出红军翻越过哪些山,用笔圈出红军涉过哪些水。(学生读,勾划,交流) (2) 让学生结合找出的山水,小组交流自己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长征“难”。 (3)全班交流体会到的难,老师相机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体会磅礴、逶迤、金沙江水怒、泸定桥横、雪山高险难行。并用简笔画的形式勾勒出磅礴和逶迤。(这个环节设计,主要是为了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达到对文本的认识)3. 体会红军的“闲”: 过渡:二万五千里的路难行,但红军却能面对困难显得毫不畏惧。诗中的中心句点明了红军的这种精神,请同学们把它找出来,并体会体会。(相机板书:闲)(1) 学生找中心句,班级交流。(2)指导学生有感情诵读这句话。4. 引导学生体会红军精神:过渡:在中心句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诗中去体会红军面对困难时的那种“闲”,从闲中,你感受到了红军哪些精神?(1) 学生独立体会红军精神。(2)全班交流,老师用简笔画的形式引导好学生理解“细浪、泥丸”,及其作者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体会诗人的豪迈情怀。“一暖一寒”利用红军巧渡金沙江资料和飞夺泸定桥视频,让学生去谈自己感受的暖和寒,并指导学生反复读,读出暖、寒的感觉。5. 感受红军的喜悦之情: 过渡:泸定桥,被敌人视为阻拦红军的天险。红军也用不怕牺牲和不畏艰险的精神把它突破了。那么,在以后的征途中,再大的困难对于红军来说,也能等闲视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软考知识体系优化方案试题及答案
- 行政法学知识整合试题及答案探讨
- 2025年公司运营中战略适应性的探讨试题及答案
- 软件开发中的用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 数据库设计中的正则化与规范化试题及答案
- 网络管理员考试备考资源与试题及答案
- 领导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及策略计划
- 测试方法与工具选型的思考试题及答案
- 高效会议与工作计划的制定
- 生产计划中的成本控制
- 工程勘察收费标准
- DB11T 1399-2017 城市道路与管线地下病害探测及评价技术规范
- 工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
- DB11 637-2015 房屋结构综合安全性鉴定标准
- 大国兵器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4秋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测试参考答案
- 下月监理工作计划模板
- 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
- 陕西省2024年中考地理试卷(附解析)
- 土地互换永久合同范本
- 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预防处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