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2.doc_第1页
羚羊木雕2.doc_第2页
羚羊木雕2.doc_第3页
羚羊木雕2.doc_第4页
羚羊木雕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羚羊木雕教学实录4 裴吉安 作于2005年11月4日 羚羊木雕教学实录4 (上课,师生互致问候) 师:新年刚过,你又长大了一岁,对许多事情已有了主见。但有时候,在某些问题上你可能与父母产生分歧。就像前两天,一位学生找到我,诉说苦衷:新年了,父母亲戚给了他许多压岁钱,他想用这些钱买一部手机,父母知道了后很生气,收回了他的压岁钱,这件事让他无奈、伤心,甚至落泪。同学们,听完了这件事你感觉怎样?(个别学生发表见解)其实,不但生活中有这样的事,课本中也有这样的事,现在我们就来品读羚羊木雕的故事。 (板书:羚羊木雕)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了,现在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思考:这篇课文围绕羚羊木雕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思考) 生1:这篇文章写了这样一件事:“我”把木雕送给了好朋友万芳,父母逼“我”要回木雕。 (板书:“我”送木雕给万芳,父母逼“我”要回木雕。矛盾) 师:文中涉及到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对这件事的态度怎样? 生2:文中涉及到的人物有:“我”、爸爸、妈妈、奶奶、万芳、万芳的妈妈。“我”、奶奶、万芳主张送;爸爸、妈妈、万芳的妈妈主张要回。 (其他学生没有异议) 师:这位同学说的很好,下面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这篇文章,品味人物语言。哪些同学愿意来朗读? (学生举手,教师确定朗读同学,并让学生选择角色) 师:朗读时,要注意人物的语气、语调、语速,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评价。 (人物进入角色,朗读开始结束) 师: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齐):好! 师:给点掌声。(鼓掌)同学们能不能说得具体些。哪个角色读得好?好在哪里? 生3:我认为爸爸那个角色读得好。读出了爸爸平静并带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的语气。 师:你能读得更好吗? (生3很有品味地朗读。师生肯定了生3的朗读) 师:还有哪个角色读得好? 生4:妈妈这个角色读得很好,读出了妈妈那种焦急、严厉的语气。 (还有其他同学的评价) 师:有没有读得不太符合人物语气的? 生5:我认为妈妈的这句话读得不好:“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没有读出妈妈坚定、严厉的语气。 生6:“我”的有些话读得也不太合适。如“不!”因为是哭着喊了出来,应该读出那种伤心劲儿,带着哭腔更好。 (生6示范朗读) 师:除了带着哭腔,是不是还应该有一种反抗的心态呢? (学生异口同声赞同) 师:好!我们就以妈妈和“我”的这两句话为例来品读。 (师范读,生随读,反复品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现在,我们来讨论木雕究竟该不该要回?然后以正方、反方来辩论,要尽量做到有层次性。 (学生相互讨论后,辩论开始) 生7:我认为不应该要回,因为送出去的东西是不能要回的。 生8:应该要回,羚羊木雕毕竟是一件贵重的物品。而且,是爸爸送给“我”的。 生9:不能要,因为万芳是一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呀!她能在困难时帮助“我”。如果要,会让“我”和万芳都很伤心的。 生10:我同意要回。情义是无价的,并不是非得送贵重的礼物才好。可以再换一件礼物送她。况且,不要会与父母的矛盾更大。 生11:如果把贵重的木雕要回,不就说明情义是有价的吗? (生仍然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师:同学们辩得很好,都有理有据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我们想不想听听老师的观点? 生(齐):想。 (生请教师代表发言,并鼓掌欢迎) (两个教师代表从两个方面发表看法。教师代表的发言使大家很激动) 师:两位教师代表讲得很好。究竟文中作者是倾向于哪一方呢?我们从文中来体会。 (生相互交流后,发言) 生12:作者倾向于“我”这一方,因为文章突出了“我”很伤心。 师:哪些语句能表明“我”很伤心? 生12:文章第36自然段中的环境描写,还有37自然段的心理描写的语句。 (生齐读体会) 师:作者是在歌颂孩子们之间纯洁的友谊。是啊,古今中外,有多少名人志士在歌颂友谊,在赞美友谊。曾记得一位伟人这样说:“友谊是人生的调味品,也是人生的止痛药。”“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你积累有关“友谊”的名言警句了吗? 生(齐):有。 师:请同学们自读有关“友谊”的名言。 (生自读后) 师:老师有这样一个疑问,作者在歌颂“我”和万芳之间的友谊,难道说就没有“我”的一点责任吗?看文章最后一句话,大家齐读。 (生齐读后) 师:我们把这句话中的“全”去掉再读。 (生再齐读) 师:两句话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生13:去掉“全”字,说明都是父母的责任。文中原句是说既有父母的责任,也有“我”的责任。 师:对。我们知道:在歌颂友情时,我们也不能抛弃亲情,毕竟亲情也是人间最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我”怎样做才能既尊重友情又顾及亲情呢? (学生思考片刻后发言) 生14:应该把万芳的“仗义”讲给父母听。或者在送木雕前应先征求父母的意见,毕竟这是父母送给“我”的;父母在送“我”木雕前如果交代木雕的贵重。这些也许都不会产生矛盾。 师:这位同学说得不错。“我”与父母多商量,就会消除矛盾。其实,生活中,遇事多商量,多一些沟通、多一些理解,生活会变得更美好。 (板书:理解、沟通) 师: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生15:我学会了从人物语言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也懂得了遇事与父母、朋友多沟通,多理解的道理。 师:现在,你能帮助那位买手机的同学更好地解决他的“伤心”事吗? (生围绕“理解、沟通”发表见解) 师:如果你遇到类似的“伤心”事,你能解决吗? (生齐回答能) 师:相信同学们此时一定很想与父母沟通吧。课下请你与父母共同欣赏羚羊木雕的故事,并谈谈各自的看法,好吗? 生(齐):好。 (下课)实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梅岚 2004-11-2911月19日下午第一节(借班上课) 师生问好. 师:我可以问大家一个问题吗?你曾经送给好朋友礼物吗? 生:有/没有. 师:送的是什么能告诉我吗? 生:是我自己做的卡片 师:他喜欢吗? 生:喜欢 生:是一幅挂画 师:他喜欢吗? 生:他不喜欢 师:哦? 生:不过他还是很高兴 师:哦!还是很高兴.他感觉到你的祝福了对吗? 生:对 师:谢谢 生:我送的是一支钢笔 师:他收到后脸上是什么表情? 生:满脸笑容 师:谢谢.赠送朋友礼物不仅让朋友高兴,也让我们自己感到幸福.可是,有一件礼物却给两个好朋友带来了伤害.是什么呢?是一只羚羊木雕.板书,出示flash(1) 师:同学们读过课文了吗? 生:读了. 师:读了几遍? 生:2遍3遍4遍. 师:真不错.那老师可以考考大家吗? 生:可以 师:出示flash(2)三个思考题 师:大屏幕上有三个问题,大家可以看见吗? 生:可以 师:好,我们一个一个来看.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本文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 生:文中写了一只黑色硬木的羚羊木雕. 师:真不错,有补充吗? 生: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的. 生:是非常昂贵的木雕. 师:昂贵?文中用的是哪个词? 生:贵重. 师:对.爸爸妈妈多次提到了这是个贵重的木雕,(出示答案:贵重)同学们拿笔去勾画出这个词. 师:什么叫贵重呢?迅速拿出字典查一查. 生:是. 师:同学们找到了吗?你是最准而且是最快的!(鼓掌)请坐.我看到更多同学跃跃欲试了!好,下一个问题,谁来回答?(围绕木雕写了哪些事?) 生:我把爸爸带回的羚羊木雕送给了好朋友万芳,可妈妈爸爸要我把它要回来,伤害了我和万芳的友情. 师:真好,(鼓掌)还有补充吗? 生:. 师:这几位同学对课文非常熟悉,大家和他们的意见相同吗? 生:相同(没听到有人说不同,如果有可以请他说一说.) 师:那么让我们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几件事.出示答案:查问木雕送木雕迫索木雕 师:什么叫迫索木雕呢? 生:被迫索回木雕. 师:对.我是被迫要回来的. 师:最后一个问题.看谁最快!(主要涉及哪些人物?) 生:我爸爸妈妈奶奶万芳万芳的妈妈 师:正确吗? 生:正确!(鼓掌) 师:我把木雕送给了我的好朋友万芳,可爸爸妈妈要我把木雕要回来,于是双方发生了矛盾.在查问木雕部分,矛盾激化了.请同学们速读115和24自然段,准备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出示flash(3).(1分钟) 师:好.这部分涉及到四个人物的对话.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自由组合,练习对话.可以下位.出示flash(4)朗读要求(2分钟) 师:大家推荐两个小组来进行比赛好吗?(.)好.不参加朗读的同学,恭喜你们,你们就是评委老师了,看大屏幕,这里有三条要求,做到一条给一颗星,做到几条给几颗,好吗? 生:好. 师:有请第一组.(鼓掌)请自我介绍一下,你读的是哪个角色? 第一组表演.(学生表演很精彩) 师:请评委老师点评.你觉得该给他们几颗星?他们做到了哪几条? 生:我觉得该给他们四颗星.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不光做到了要求上的3条,而且还加上了自己的想象. 师: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同意. 师:好。那么咱们给第一小组四颗星.(我当时就想晕.因为我一共只准备了6颗星.怎么办?所以各位同仁,下次不要犯和我一样的毛病.) 师:哦!第二组压力很大哦!有请第二组!(鼓掌) 第二组表演. 师:请点评. 生:我觉得给三颗.因为他们做到了三条. 生:我觉得只能给两颗,因为他们的表演没什么新意. 师: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同意. 师:好,我们给第二小组2颗星.(是不是学生看到只剩两颗了?我觉得这组还是不错的) 师:那么,优胜的小组是_ 生:第一小组(热烈的掌声) 师:有很多同学因为刚才没能朗读很失望,没关系,还有很多机会等着你哦! 师:看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可是,这能全怪我吗?同学们觉得,这件事应该怪谁呢? 生:我觉得应该怪木雕.如果没有木雕这一切都不会发生了.(笑声) 生:我觉得他说得不对.就算没有木雕还是会有其他相类似的事. 师:说得真好.(鼓掌) 生:我觉得应该怪爸爸妈妈.他们太不懂孩子的心了. 生:我觉得都有错,都应该怪. .(让学生畅所欲言,我不置可否) 师:我为什么要把木雕送给万芳? 生:因为万芳喜欢. 生:因为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师:对,文中的我认为万芳是个仗义的朋友,同学们找到这个词没有?勾画出来. 什么叫仗义? 生:(迅速地查字典). 师:对吗? 生:对. 师:你再次是最准而且最快的!(鼓掌)哪件事看出仗义? 生:我的裤子划破了,万芳把她的给了我. 师:这个裤子事件表现了万芳仗义,也是我送万芳木雕的原因.可爸爸妈妈为什么非要我把木雕要回来呢? 生:因为木雕贵重. 师:这样双方的意见就不能达成一致了,虽然最后是我妥协了,但其实每个人都很受伤.那同学们能不能给想个主意:双方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这样不愉快的结局呢?(板书:怎样避免?)小组可以讨论.(12分钟) 生:我觉得爸爸妈妈应该多了解我,多和我谈谈. 师:哦!你是从爸爸妈妈的角度来谈的.板书:父母_了解交谈. 这时举手不太多了. 师:还有从我这个角度谈的吗? 生:我应该先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毕竟是这么贵重的东西. 师:板书:我_商量 生:可以重新买个礼物送给万芳,不送羚羊木雕,这样谁都不得罪.(笑声) 师:板书:_送别的 师:文中的我和同学们的年龄相似,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你的心灵深处已经开始跃动起鲜活的思想,对生活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跟爸爸妈妈的思想的激烈碰撞让你的生活中产生了分歧矛盾甚至争吵.怎么办呢?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只有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才能让不愉快的事少发生,最好是不发生.出示flash(5)相互沟通相互理解 师:想看看西方的父母和子女怎么相处的吗? 生:想 师:出示flash(6)国外父母和子女相处的例子.(大概1分半钟) 师:我们再来看几个相处成功的例子.flash(7)几个成功相处的例子(大概1分钟) 师:这里有三个小伙伴也和父母发生了矛盾,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生:愿意. 师:出示flash(8)帮帮他们. 师:同学可以讨论一下,你愿意帮哪个?怎么帮他们? 学生讨论 生:我愿意帮迷兰.她可以这样跟妈妈说. (鼓掌) 师:还有愿意帮迷兰母女的吗? 生:迷兰的妈妈可以这样说:. (鼓掌) 师:说得真好.还有两个小伙伴,他们也需要你们的帮助,把你帮他们的方法写在本子上,作为课后作业好吗? 生:好!(开始写.不时有小声讨论) 半分钟后下课铃响. 师:好,下课.谢谢大家! 生:老师休息. 金色花课堂实录 裴吉安 作于2005年11月4日 金色花课堂实录 师:我们今天将一起结识一位伟大的人物,感受一种伟大的精神。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我们课前准备的有关泰戈尔的材料吧。(投影出示)同学们自己轻声地读读看。 (生默读,教师叫一位同学读。) 生:罗宾德拉纳德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著名的诗人、小说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1861年5月7日出生在西孟加拉拉邦加尔各答市,泰戈尔多才多艺,一生创作了50 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个剧本,1500多幅画,以及大量的歌曲和文学、哲学、 政治方面的论著。1913年11月,泰戈尔的吉檀伽利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师:你想说些什么? 生:泰戈尔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在法西斯侵略中国是曾做过很多救助工作。 师:看来这位同学已经在课外去收集资料过了。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阅读这首诗,然后说说诗中写的是怎样一个孩子,怎样一个母亲? (生自由读文章) 师:有感觉了吗?有感觉了就请举手? 生:有感觉了。(其他同学笑) 师:那么你来说说看? 生:诗中的母亲是一个充满深深的爱、是一个教徒、爱好文学的人,孩子是顽皮的、活泼可爱的。 师:好。还有没有同学说的?(无人举手)看来这位同学概括得较为全面了,下面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这首诗,感受那份美好的情感。 (学生大声朗读。) 师:哪位同学能来给我们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一下。(停顿)同学们推荐一位。 (学生推荐) 生: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读完) 师:你觉得读得怎么样? 生:不好。 师:为什么? 生:我觉得我在读的时候没有注意节奏、停顿。 师:现在你能有节奏地来给我们读一句吗? 生: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师:这次好多了。但是好象味道还有点不对。(生笑)还应该加上感情。我们一起有节奏的、带上感情读这首诗。 (生齐读,但效果不好。) 师:味道好象还不对。(生齐笑)我来给同学们读一下。 (背景音乐,师朗读) (生鼓掌) 师:谢谢。(生笑)评价一下我的朗读。 生1:注意了感情。 生2:突出了问句,“孩子,你在哪里啊?”(有感情的) 生3:读出了母亲、孩子的性格。 师:同学们评价的都是读诗歌应注意的地方,下面我们再次来朗读。 (生齐读) 师:这次好多了,学习诗歌一定要多读。那么,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生1:孩子和妈妈分别指什么? 生2:为什么妈妈一点都不关心,还是做着自己的事? 生3:为什么变成金色花却不让妈妈知道? 生4:通常都是母亲看孩子,为什么孩子注视母亲? (师板书) 师:还有问题吗?(停顿)其实同学们下面的学习中还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的。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孩子和母亲分别指什么? 生1:孩子指泰戈尔,母亲指他的母亲。 生2:我觉得除了这个以外,其实孩子指所有天真、活泼的孩子,母亲指所有慈祥的母亲。 师:两位同学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狭义的、广义的,说得很到位。 那么妈妈为什么不担心孩子出门呀?你不回家会怎样? (有同学轻声说会四处找,很担心。) 师:诗中的母亲怎样? 生:也很担心。 师: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1:孩子,你在哪里呀? 生2: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师:同学们找得非常好。现在还剩下两个问题,“为什么变成金色花却不让妈妈知道?”“通常都是母亲看孩子,为什么孩子注视母亲?”你们觉得这两个问题是采用小组形式?还是大班交流来讨论? 生:(齐答)小组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讨论,交流。) 师:我看同学们讨论得差不多了,哪一个小组的代表来回答? 生:我来。 师:恩,好的。 生:我觉得变成金色花而不变成其它的花是因为金色花很神圣。 师:很神圣所以用来作比。 生:因为母亲是印度教的教徒,不,是信徒,信徒往往是很纯洁的,所以以纯洁的金色花作比。 师:因为纯洁所以用来作比。 生:因为妈妈喜欢金色花。 生:为了注视妈妈,所以变成金色花。 师: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来作了分析,但是,老师有一点想不通,金色花神圣、庄严,孩子却是活泼、调皮的,两者放在一起不觉得不协调吗? (生思考) 生1:我觉得在孩子眼里母亲是神圣的,孩子想变得神圣,所以可以连在一起。 生2:孩子天真无邪,是很纯洁的,神圣的东西也是纯洁的。 师:孩子是纯洁的,金色花也是纯洁的。所以诗歌是在一种神圣、纯洁的氛围中展开的。 师:看另一个问题,孩子注视母亲的事件有几件? 生:在空中摇摆、跳舞,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