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导游考试导游词.doc_第1页
贵州导游考试导游词.doc_第2页
贵州导游考试导游词.doc_第3页
贵州导游考试导游词.doc_第4页
贵州导游考试导游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导游考试导游词 贵州导游考试导游词篇一:贵州导游资格证考试导游词 (9)黎平侗乡国家风景名胜区 各位朋友: 一路辛苦了。我们已经来到中国最大的侗寨肇兴。 肇兴,俗名“六洞”、“略懂”、“宰肇”,现是肇兴乡政府所在地,寨内分设三个行政村,共有920多户,4000余人,是黎平县最大的侗族聚居村寨,也是全国最大的侗族自然寨。 什么叫寨门呢? 我们现在站在肇兴寨门外。一座别致的门楼,称为寨门。寨门实际是侗寨的迎宾门,每逢节日到来,主人们就到寨门去“拦路唱歌”,表示欢迎。 大家请看肇兴寨全景:中间凹,四周山高坡陡,呈长方形,块块聚落,似船状形,肇兴的先祖开出泉水,流淌成河,又奇迹般形成这条巨船,顺水而下,一帆风顺,肇兴能不是好地方吗?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在17左右。有一条溪流从寨中穿过,便于生产和生活。肇兴侗寨全为木结构吊脚楼,青瓦或杉皮层面。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礼团鼓楼,13层,高23米。寨内有五座气势磅礴的鼓楼风格各异,层数不同,最高者13层,彩画各类风物故事,飞禽走兽,最早的一座鼓楼为清光绪年间所建。楼檐覆盖小青瓦,有的檐角附以龙凤,花鸟泥塑。楼顶多呈伞形,上竖桅杆或垒叠陶瓷“金瓜”、“葫芦”。顶盖下层,有的围以木格或累积角形木花,“若蜂窝一样千孔万眼”,“象燕窝一样垒泥点点”。鼓楼形状不一,有的呈四面流水,有的呈六面或八面流水,楼的层次都为奇数,有三五层以至十五层不等,高二、三丈到四、五丈。底层地面一般宽约二、三平方丈,有的围以栏杆,有的空敞,中间置“火塘”,四周围以长凳,供人休息。鼓楼为木质结构,用四根大杉木为主柱,直达顶层,另立副柱加横枋竖瓜于其上,向四周伸展,全以木榫、木栓穿合,不用铁钉,结实牢固,扣合无隙。鼓楼不但是集会议事,订立款约,处理大事之地,又是重大节日迎送宾客的场所。 戏楼 鼓楼对面的是戏楼,也叫戏台。是当地村民演出侗戏、演唱侗歌的舞台。 萨岁坛 萨岁坛和社稷坛都是祭祀的一种仪式,前者是纪念祖母,而后者含有祈求丰收等之意。 花桥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仁团花桥,在不到200米的肇兴河上横跨四座花桥与鼓楼相互辉映,花桥为长廊式,柱.仿.檐板均绘塑彩画,廊的两边也设长凳供人休息,桥上设有凉水桶,供人解渴。 侗家风雨桥 侗族风雨桥是侗民摆古,唱歌娱乐之地。 侗族大歌 大歌的合唱形式是独唱与众唱相结合,主旋律是在低声部,高声部是派生,有较为固定的形式,种类很多,主要有鼓楼大歌.叙事大歌.童生大歌.女生大歌.混合大歌等。多声部无伴奏是侗族最具特色的音乐形式,曾多次出国表演,斐声海外。 寨上男女青年为大家演唱的是侗族大歌,传说是一个名叫四也的侗族青年到天上去采摘下来,传遍侗乡的,因此,也有人称为“天籁之音”。从50年代开始发现,唱响全国,80年代唱响巴黎,震惊世界音乐界,现在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踩歌堂 唱完大歌,姑娘小伙们就要邀约大家踩歌堂了,踩歌堂侗话叫“哆耶”,是一种集体性、祭祀性的舞蹈,是侗族先祖贯公和也降创造的,据说参加跳这个舞能消灾祈福、保佑平安,请大家都加入到吉祥的队列中去吧,你会得到平安,得到幸福,健康长寿的。抬官人 这座鼓楼还有一个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叫“抬官人”,传说古时候有一个清正廉洁又乐善好施的“天官”,经常下到各个侗寨去访贫问苦,与侗家结下深厚友谊,后人为了纪念这个天官,每年过年时开展抬官人活动。 行歌坐月 除了抬官人等活动而外,行歌坐月也是侗家人独特的社交活动。它是侗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一种社交活动,小伙子与姑娘欢聚在月堂攀谈.对歌。时间一般是在晚饭后进行。小伙子弹琵琶,拉牛脚琴唱着侗歌,姑娘们则边纺纱,绣花边轻唱。期间要是双方产生爱慕便悄悄离开“月堂”集体,单独找地方“行歌坐月”。 这就是肇兴侗寨,这就是侗族人民,这就是侗族文化,欢迎来黎平肇兴,侗乡人民热情欢迎你的到来。请认真倾听:侗族人民欢迎的歌声已为大家唱响,甘醇的侗家米酒已为大家斟满,下面我们就一起融入到侗族同胞热情的歌舞海洋中去吧! (10)天龙屯堡 欢迎大家来到位于贵州省西部平坝县,喀斯特地貌大山深处,有天台山、龙眼山两山脉,距贵阳市72公里的天龙屯堡古镇。 明朝初期,为巩固边陲,朱元璋发兵远征云南。大军到达贵州后将大本营设在安顺。待云南平定后,朱元璋下令就地屯田养兵,并陆续将屯军家属和移民从安徽、江西、河南等地迁至此处。天龙屯堡古镇现有1000余户人家,以陈、郑、张、沈(沈万三的后裔)四大姓为主。他们传承着明代江南汉族地方文化,以传统汉族文化的姿态屹立在黔中大地上。 屯堡名人书画像 天龙屯堡是一个地灵人杰的地方,出了不少的人才。这里记载的有沈万山、秀才郑士才等历史文化名人。 服饰 古镇人如今仍在语言、服饰、建筑、宗教信仰、生活风俗、饮食文化等方面,仍保留着六百年前的传统。当地人称未婚小姑娘叫“小娘娘”,未婚小伙子叫“小爷爷”。服饰以“凤阳汉装”最为独特。屯堡妇女一身奇异的“凤阳汉装”一穿就是600多年,展现出大明朝江南女子的独有风韵。“凤阳汉装”用当地一句顺口溜来概括:“头上一个罩罩,耳上两个吊吊,腰上两个扫扫(sho sho),脚上两个翘翘”。这些服饰从安徽传来,如今在安徽当地早已失传,但是在屯堡却完好地保存下来了。这种服装在当地不仅作为节日或祭祀的礼仪服饰,在日常生活中、劳作时都穿着。包青布头帕为已婚妇女,黑头布帕为家中尊敬的老者。 沈万山故居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是财神沈万三故居,由于他善于经商富甲天下,被誉为“中华财神”。每年农历正月初五,用轿子抬上沈万三塑像巡游,俗称“抬财神”。 驿茶 天龙自古为驿站,这里的“驿茶”也自古相传。由于年代变迁,各地驿站相继废弃,驿茶也年代失传,仅屯堡仍然保留着制作驿茶、饮驿茶的习惯。 屯堡人酿酒历史悠久,当地少数名族酿酒尤为出色。现代的屯堡古酒多采用地戏脸谱、蜡染等包装,富有屯堡特色。 建筑特色 “石头的瓦盖石头的房,石头的街面石头的墙,石头的碾子石头的磨,石头的碓窝石头的缸。”这句顺口溜道出屯堡古镇的石头魅力。进入屯堡,看到的是石头,手摸到的是石头,脚下踩的仍然是石头。石头构筑了具有军事防御功能的屯堡,屯堡人把石头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没有人能够对石头有如此深的了解,屯堡真是一个石头的世界。大到围绕屯堡的城墙和碉堡,小到磕盐的盐罐,就连房盖都是石头,这一切,无不令人感叹屯堡人在建筑上确实对石头有一种深沉的理解。石头的坚固对于构筑屯堡人军事性质的村落“屯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屯堡民居建筑既独立,同时又跟整个村寨的布局浑然一体,所有民居都可通过后门相通。天龙屯堡古镇的石巷纵横密布,将整个古镇连为一个整体,在错综复杂中却又井然有序。战争时期,敌人一旦进入巷中,就像进入迷宫,关上巷门,就如关门打狗一般。 地戏 屯堡人是一个“尚武”的汉族群体。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地戏,地戏顾名思意就是以平地为舞台围场演出的戏剧。 屯堡地戏源于军傩,军傩是古代军队中用来作为出征祭典、振奋军威、恐吓敌人的一种傩仪。“傩”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经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被称为“戏剧活化石”的地戏,是傩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地戏脸谱已成为屯堡文化标识符号。有人认为脸谱是地戏的灵魂。地戏表演者头戴木雕面具,背插4面3角战旗,腰系战裙,在锣鼓节奏中表演历史故事如三国演义、杨家将、薛仁贵征西等。但像水浒传红楼梦等是不表演的,因为水浒传有反动内容,红楼梦是儿女情长,都是扰乱军心,打击士气的。地戏在屯堡人中俗称”跳神”,不需舞台,择地而跳。地戏这种称呼多见于文字史籍资料,是雅称。地戏这种非黔中本土的外来文化,历经风霜,最终溶入这片古老的土地,在其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奇特的人文环境里成长为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 天台山五龙寺 天台山伍龙寺:是屯堡古寺庙建筑的典范,它雄峙于一峰独秀的天台山上,四周城墙怀抱,是军事功能和宗教功能合一的建筑。它始建于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被建筑专家赞誉为“石头建筑的典范”、“深山明珠”。它的结构分内外两部分,外部均用石块砌垒,与山岩由于风化造成的水平线十分接近,浑然一体,表现出粗犷的性格,墙壁上开极少的猫窗,一望即知其军事堡垒的防御功能;内部本构件精雕细琢,特别是大殿前的木雕,一幅一个人物故事,生动逼真,各栋建筑更是灵施巧布,在有限的山岩上,创造出了丰富的建筑空间。天台山伍龙寺是一处佛道儒和一的场所,前殿供佛祖,后殿供玉皇,清末又学馆,像这样的文化现象在全国也是很少见的。伍龙寺的最顶层曾是吴三桂在此悟禅的地方。 走进天龙屯堡,彷佛走进梦的巷子,600年前的战事已经随着岁月远去。春天的寨子是灵动的,屯堡姑娘操着地道的普通话讲解着屯堡故事,明代遗风。 (11)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km,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km。 在苗族村寨里,每当节日或接亲、嫁女、回门认亲、吃满月酒等喜庆之日,三亲六戚或远方的客人会前来祝贺(作客),主人就在寨头或门口以米酒和唱迎客酒歌,劝客人喝拦路酒的特殊方式迎接客人,以表达诚挚和敬意。 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苗寨的主体位于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生活在这里的苗族居民充分利用这里的地形特点,在半山建造独具特色的吊脚楼,上千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层峦叠嶂,鳞次栉比,蔚为壮观。 风雨桥 风雨桥是西江千户苗寨的重要建筑之一。它是用来关风蓄气和挡风遮雨的。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西江唯一的风雨桥是连接大寨和西江中学的弓形水泥桥,是在过去风雨桥的基础上恢复重建的,由于采用水泥和木材的混合结构,使得风雨桥的坚实性和抵御洪水的能力大大增加。这里的苗族居民根据自己的信仰和习俗,在每个村寨的坡头都种植了成片的枫树林作为护寨树,成为当地重要的自然景观之一。 吊脚楼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族建筑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吊脚楼一般为三层的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结构。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关养家禽与牲畜、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第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第三层主要用于存放谷物、饲料等生产、生活资料。有的苗家中堂的前檐下,都装有靠背栏杆,称“美人靠”。“美人靠”平时又是姑娘们刺绣、唱歌的好地方。 2005年,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表演场苗族文化展演 主要是苗族歌舞的表演,在这里, 苗族的少女身着盛装、敲着木鼓,迎接远方客人的到来,我们可以观赏到有苗族的被誉为“东方迪斯科”的反排木鼓舞、锦鸡舞、芦笙舞,还有苗族的飞歌,有苗家婚俗、生产生活习俗的表演。无不表现出我们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长桌宴 看完表演以后,我们可以来到风雨桥上,苗寨接待很多客人时,就会在风雨桥上摆长桌宴,在风雨桥上展开长凳长桌,将饭菜一碗碗摆放齐整,点上蜡烛,那种热烈、喜庆、祥和与欢乐的长桌宴,令人终生难忘! 在门口桌上摆一对牛角杯,姑娘们(或着古装的寨老)双手捧着盛满酒的牛角杯向客人敬酒后才许进家门。 铜鼓 苗族自古视铜鼓为神器,每当祭祀祖先、神灵时有敲击铜鼓作舞的传统。 游方街 “游方”是苗族青年男女进行社交、文娱活动的一种形式,小伙子和姑娘们往往通过这种形式寻觅对象,在苗寨游方,一般都有固定的“游方街”。游方街一般在寨子前后的桥边树下,或在树桩左右的平缓的草坡上。姑娘们参加游方时,头上戴着银首饰、插上几朵鲜花,颈上套着银项圈,手上戴着银手圈,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富有和才艺,展示自己的美丽容貌和身姿,以吸引小伙子爱慕。 “活路头”、“古藏头” 西江苗族的自然领袖主要包括“方老”、“寨老”、“族老”、“理老”、“榔头”、“鼓藏头”、“活路头”等,“活路头”是主持安排农业生产,“鼓藏头”则是负责召集和主持祭祀、祭祖活动的。其中,鼓藏头和活路头是世袭的,而其他自然领袖一般是群众选举出来的。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是鼓藏头博物馆,它建在鼓藏头家里,是一栋苗族吊脚楼。门厅深处,放着一面大铜鼓,鼓前设有香炉。西江和周围苗寨的万多人,都是这一个鼓,一个鼓藏头。 西江苗族博物馆 西江苗族博物馆是由政府兴办的一家民俗文化博物馆,是西江博物馆群的核心。博物馆是一栋占地多平方米的两层木楼,结合了苗族吊脚楼的建筑特色,内有生活习俗、建筑、医药、节日、生产活动、服饰等专题展厅,以实物结合图片的形式展示苗族文化具有代表性的各个方面。 西江千户苗寨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据2005年的最新统计,西江千户苗寨现共有住户1258户,人口5326人,其中苗族人口占99.5。2005年11月“中国民族博物馆西江千户苗寨馆”在此挂牌,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知名度不断提高,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日益增多。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西江千户苗寨的后发优势开始显现,为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来了新的契机。 (12)马岭河峡谷景区 马岭河峡谷风景区位于兴义市城东北。在长约15千米的峡谷中,两岸峭崖对峙,青峰横陈,河谷幽深,碧水回还,是一个以雄、奇、险、秀为特色,由彩崖峡、天赐石窟、五里幽谷、瀑布群、壁挂崖、等景点组成的国家级景区。 马岭河峡谷是喀斯特多层次地貌景观的集中表现,以地缝嶂谷、群瀑悬练、碳酸钙壁挂而著名。它的地貌结构与一般峡谷不同,实际上是一条地缝,有人说这是“地球上最美丽的伤疤”。正是这举世罕见地缝奇观,使马岭河峡谷成为国家地质公园。这里已经开展了漂流探奇和观光活动,被誉为“天下第一缝,中国第一漂”。 天星画廊距兴义市城区6公里,是峡谷景区精华核心部分。它以规模宏大的瀑布群和岩页壁挂形成主要景观特色,堪称一绝。 雨洒芭蕉 从景区的游道上就能听到哗哗水声的是雨洒芭蕉瀑布,单级瀑布宽约五米,直挺挺从百多米高处山崖喷涌而下,走到沿河的曲径上才能看到它的全貌;这里生长了几株芭蕉树,雨水打在芭蕉上,更觉几分诗情画意,清幽迷人。 崩塌遗迹 走过第一道索桥,便是马岭河谷的崩塌遗迹,可以考证马岭河的成因。这里在远古时代是一条地下暗河,随着地壳的变化和水流的冲洗,熔岩坍塌暗河变成谷地,周围的河流同向这里倾注,形成多条瀑布,故此也有“天沟地缝百瀑谷”之名。大裂缝把马岭河揉捏成东高西低倾斜而下的地貌,短短74千米的地段中,湍急飞流的水面落差近1000米。无数的险滩夹带着众多的平湖缓流,眼看“山穷水尽疑无路”转眼间便是“柳暗花明又一峰”,构成了一曲“二泉映月”般的峡谷神韵,是体验激情山水的胜地。天然神奇的大峡谷联结起了峰丛、峰林、石林、瀑布群、泉群、溶洞、钟乳石,依据地貌演进历史错落有致地排列着。马岭河大峡谷如此集中地体现了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绝无仅有,也令国际学术界叹为观止。拥有国家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三大桂冠。山峰壮阔雄伟,奇险幽深。有“兴义归来莫看峰,除去马岭不是河”之说。 天星瀑水钙华 由于“千泉归壑、溪水溶蚀”作用,地缝嶂谷两壁孕育出规模宏大、气势壮观、千姿百态、错落有致的碳酸钙悬岩堆积垂直地貌,构成了一幅幅规模宏大的岩石瀑布。悬挂堆积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幔等景物构成了一座座立体的“琼楼玉宇”;一幅幅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立体壁画,形成的碳钙堆积形态千姿百态,似飞禽走兽,加之瀑雾滋润,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真是惟妙惟肖,令人遐想无穷;钙化瀑,与气势磅礴的瀑布峰林相交织,构成极为珍奇的稀世景观。 峡谷漂流 马岭河有 神州第一漂 的美称,漂流旅游者纷至沓来。现已开放的47.8公里的漂流区,乘坐橡皮船从上往下漂流,天然落差200多米。沿途有18滩,20余湾,30余潭。水流缓中有急,惊险刺激;在挑战自我的同时,你会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壮丽!惊险刺激的漂流你可以大喊大叫,但为了安全,这时就不能乱蹦乱跳了! 群瀑竟流 马岭河以规模宏大的瀑布群,堪称一绝。从马岭古桥到天星桥9.7公里段有56条瀑布,终年长泻36条。壮如银河缺口,柔如袅袅娜娜,放眼观看,白练凌空、飞珠溅玉;阳光照贵州导游考试篇二:贵州省导游资格证现场考试导游词 兴义万峰林景区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你们随我一道浏览如诗如画的万峰林风景区。 万峰林景区距离兴义市约4.5公里, 是典型的喀斯特盆谷峰林地貌。 东风林东峰林以巍峨的喀斯特峰丛为特征,山峦起伏,人烟稀至,一派原始田野景象。 西峰林 如果说东峰林以田见长,那西峰林则以山取胜。西峰林是一座座奇美的山峦,与碧绿的田野、弯曲的河流、古朴的村寨、葱郁的树林融为一体,构成大自然中最佳的生态环境,形成天底下罕见的峰林田园风光。 这里神奇、秀美,绵延十五公里,山峰密集奇特,气势宏大壮阔,整体造型完美,形成一道天下罕 见的峰林画廊。这里盆地良田万亩,村寨房舍星罗棋布,俨然一副“峰内有谷,谷内有峰:峰里有田,田里有峰:峰下有寨,寨里有峰”的美不胜收的山水画卷。西峰林山脚下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它从农田中缓缓由南向西而流,像一根游线,把依河而偎的几个布依族村寨像珍珠般串连起来;也像一根晾绳,挂起了一帧奇峰似林、田坝胜锦、村落如珠的巨幅画卷。这河,当地人称“纳灰河”。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奇胜”至今仍保留着原汁原味在面积辽阔的中南部纳灰村一带,只见一座座奇峰从锦绣田园中拔地而起,瑰奇挺秀,姿态万千,峰与峰之间若连若断, 错落有致具有极强的透空感。一座座峰峦分布于绿色秧田之上,好像是碧玉巨盘上托起的一个个硕大的翡翠。早在三百六十多年前,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就曾到过万峰林,赞叹这片连接广西、云南的峰林:“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形胜”。相传还发出这样的赞叹:“天下山峰何其多,惟有此处峰成林。 八卦田 在这里最神奇的是有一片天然形成的八卦田,平卧在纳灰寨农田中央,其造型神奇迷离,如神匠打造,层叠有序。八卦田中有三个天然地漏,深不见底,被称为地眼大地的眼睛。这些纳灰漏斗群为宽而浅的碟型漏斗。 下纳灰村下纳灰村已有300多年历史,纳灰河穿寨而过,整个村寨山水环绕,形成独特的自然山水环境,六棵古榕树散落在村寨中。 上纳灰村上纳灰村看起来就是一个大的盆景,位于盆景中的纳灰村,在2005年的春节,迎来了胡锦涛总书记一起过春节。 八音坐唱 兴义居住的多是布依族,广泛流传一种布依族世代相传的民间说唱艺术“八音坐唱”。所谓“八 音”,通常有笛子、箫筒(无膜笛)、牛骨胡、葫芦琴、月琴鼓、包包锣、小马锣、钗等乐器。布依八音旋律古朴、流畅、悠美、悦耳,常活动于民族节日、婚丧嫁娶、建房、祝寿等场合,是布依族人民喜爱的曲种,几百年来,在兴义的村村寨寨传承着,深着当地各族人民群众喜爱。 刘氏庄园 位于贵州兴义城南的下五屯街道办事处,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屯堡”式地主、军阀建筑群 赤水十丈洞景区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的景点是十丈洞景区,它位于距赤水市39公里处的风溪河中游,是赤水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区大门 景区大门很别致,这个石坊雕塑门楼全部采用丹霞石 雕凿砌建。门楼下面长髯老人头像雕塑,喻指“森林老人”。 丹霞崖壁赤水丹霞地貌面积之大,发育之成熟、典型、壮观、美丽,当属全国第一,在这里丹岩崖壁、奇峰异石、崖壁岩穴比比皆是,大地山崖呈现出红艳艳的赤红色彩,这些红色的岩石、土壤与竹木森林、藤蔓花草、流泉飞瀑形成鲜明对比,构成一幅美丽的红绿山水画卷。 十丈洞景区面积30平方公里,景区以瀑布群、竹海、桫椤、丹霞地貌为主要特色,拥有十丈洞大 瀑布、中洞瀑布、奇兵古道、百亩茶花、石笋峰、亿年灵芝、等自然人文景观。经过“奇兵古栈道”,我们便来到了中洞瀑布。 中洞瀑布 中洞瀑布宽75.6米、高18,5米,镶嵌在恰似巨大门枋的两座山峰之间,酷似县挂“门楣”上的银色珠帘,又像倒置梳针的银梳,晶莹剔透,十分美丽,当地人称之为“美人梳”, 与十丈洞瀑布相映成趣。中国科学院专家点评为“中国帘状瀑布的典型代表”。 游客朋友们是否听见远处传来轰隆隆的水声,现在我们沿着这条小道去看一看,因为地面比较湿 滑,请大家注意安全。沿途我们可以观赏名木古树,领略丹霞地貌奇观。现在我们一步一步地向大瀑布靠近。十丈洞大瀑布堪与黄果树大瀑布媲美,瀑高76米,宽80米,是中国丹霞地貌上最大的瀑布景观,也是我国最佳瀑布奇观之一。 十丈洞大瀑布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十丈洞景区的中心地带十丈洞大瀑布, 几里之外声如雷鸣。瀑布从悬崖绝壁上倾泻而下,似万马奔腾,气势磅礴,数百米内水雾弥漫,阳光照射之下,呈现五彩缤纷的彩虹,偶尔还能看到奇妙的“佛光环”,随行人移动,一人一环,美不胜收。瀑布周围树木繁茂,四季葱茏。 十丈洞大瀑布有着无穷的美丽壮观,也有着无尽的传说。 站在瀑前深不可测的“龙女潭”前观 瀑,人们会听到一个关于“龙王三公主”的动人故事。据传,远古时代,十丈洞一带久旱成灾,龙王三公主趁老龙王外出,私降甘霖拯救众生万物,玉帝一怒之下把三公主囚禁潭底,深潭由此得名“龙女潭”。三公主身居龙潭仍不改初衷,每遇久旱无雨,就会驾彩虹化雨为瀑,拯救众生,至今,大家只要驻足龙女潭边,环顾护绕身旁的“佛光环”,就能听到龙王三公主银铃般的笑声,对这位善良美丽的龙女的敬意油然而生。 很少有人知道,眼前的这个瀑布比黄果树瀑布还高8米。十丈洞大瀑布长期隐藏深山,环境古 朴,原始森林茂密, 游客朋友们,十丈洞景区之行就到此结束了。欢迎大家下次再来十丈洞景区来旅游,祝大家万事如 意!身体健康! 赤水四洞沟景区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的是被誉为“万竹之园,小家碧玉,没有败笔的景区”四洞沟景区。它 是赤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距离城区大约17公里。 几年前,当四洞沟刚刚被发现,就引起不少猎奇揽胜者一睹为快。中国宗教界领袖人物、书法大 师赵朴初先生,游罢之后,余兴正浓,即展纸磨墨,一气呵成“四洞仙境”4个大字。 进入景区,我们看到的这道石桥丹心桥。接下来我们便行走在竹林长廊里。长廊单边长4公里。 我们身边的这棵植物这就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桫椤是一种起源古老的大型树蕨,其种群在一亿八千万年前与恐龙同生共荣,享有“活化石”盛誉。 一洞水帘洞 前面就是第一洞水帘洞瀑布。瀑布宽37米,高31米,和十丈洞大瀑布比较,它就是小家碧玉 了,但它自有不一般的看点。大家注意,那瀑布后面有一条天然石穴,瀑布像帘子一样把石穴遮住了,所以就叫水帘洞天。 进入水帘内石道,我们可以零距离与瀑布接吻与瀑布对话了。走出石穴,回头观瀑,不禁可以发 现,其实在很久以前,就有人注意到四洞沟的人居环境了。清代中期大洞场有三个隐士,为头叫黄昆仲,不知何方人氏他们发现了四洞沟这个地方,就在溪沟边修了座小竹楼,叫“三之雅舍”,他们整日在这一带游玩,饮酒唱歌,吟诗作对,谈经论道,褒贬时政,并以“黄三之”的合名作了一首四洞沟长诗,算是为四洞沟注入了一些文化内涵。后来,三人干脆在四洞沟的天堂坝落业。 二洞月亮潭瀑布 这就是四洞沟第二洞月亮潭瀑布。瀑宽42米,高10米,那一线瀑布石崖,极像银光闪闪的半 边月,而瀑布下的深潭,则又像一轮满月,从天上落在这万绿丛中,闪闪发光,其神也似,其形也真。黄三之写了一首二洞诗: 二洞滩形偃月湾,泉飞十尺下深潭。 悠悠滚滚波涛涌,浪沃山花落叶船。 自然界有许多难以解释的“天人感应”现象,这里出了个月亮潭瀑布,那边就长了棵槐荫树。 饮食文化(饮食文化) 该是用午餐的时候了,到赤水乡里做客,少不得农家三宝:豆花、竹笋、白水菜。豆花是赤水、 黔北一带的一道风俗菜,几乎遍及城乡。据说豆花制作特别,营养保存好,有健身美容的功效,怪不得赤水一带美女多呢。 三洞飞蛙崖瀑布 这瀑布高26米,宽43米,却被那探头探脑的石嘴一分为二。大瞧一瞧,那石嘴像不像一个青蛙 的头部?都说像,这石蛙不仅神似,连形也似,你看那嘴巴、眼睛,不就是一只活青蛙吗!还要做出个一步跳下来的动态感。四洞沟隐士黄三之赋诗一首: 三洞滩头两水飞,蛤蟆姿势避长蛇。 晴川彩澈云开后,湖底青天漾翠微。 (珍珠滩水上盆景) 大家已经注意到了,四洞沟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树在沟里长,水在树中流。一溪的传奇就隐 藏在这里面了 四洞-白龙潭瀑布 四洞沟最后一个、也是最大一个瀑布白龙潭瀑布到了。中国的龙潭、龙洞实在太多太滥,滥 得成了一种俗气,但祖先的取名,总是有些说头的。你们看,溪水从那高45米,宽30米的悬崖上跌落下来,正好砸在一座石头上,银白色的瀑水与这座石头连成一线,不就成了一条白龙么? 这座瀑布四处风景优美,是拍照留影的最佳处。 游客朋友们,四洞沟景区之行就到此结束了。欢迎大家下次再来四洞沟景区来旅游,祝大家万事 如意!身体健康!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 各位游客朋友: 欢迎大家来到铜仁梵净山,古代大哲学家王阳明赞曰:天下之山,翠于云贵;连亘万里,际天无极。那今天,我们就去见识见识贵州的山:梵净山。 它地处贵州东北部松桃、江口、印江三县交界处。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2米, 也是贵州第一高峰。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在1986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接纳为“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的成员,一跃成 为世界级自然保护区。区内保存有400平方千米的大面积原始森林,珍稀动植物众多,也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原生植物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梵净山这个山名,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它是从“梵天净土”点化而来的。“梵净”也指“佛教境界”。 它自明代开山建刹起,就是弥勒菩萨的道场。弥勒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布袋和尚。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声势不大,但别有巧异的清幽古寺龙宗禅寺,巨大的如来佛像端坐于上,宝相尊严。 索道、步梯 到了这里,我们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乘高空索道,索道全场3500米,上下落差1200米,乘索道不仅可以免去舟车劳顿,还可以体验高空索道带来的刺激感;另一条就是步梯,登山小道穿梭在山水丛林间,可以真正让你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梵净山四季分明:春天青峰滴翠、山花烂漫;百里杜鹃、十里飘香;夏季清凉一片,处处飞瀑,随 时一把矿泉浴;秋天天高气爽,红叶如霞;寒冬则是银装素裹、冰雕与砌。梵净山确实是一个旅游、避暑、赏花、赏雪的绝好去处,现在就让我随大家一同走进这座神秘的大森林吧。 首先我们要到承恩寺,经过承恩寺,走几百级台阶,便到了天王殿,通过杜鹃长廊,然后上金顶, 金顶海拔2460米。“红云金顶”从梵净山上冒然而出,直插云霄,凸出地面100米,堪称“蓝天一柱”,山势险峻,登山之路如同攀岩,手握铁链,四肢并用,过观音洞以及一条深约20米的绝壁峡谷金刀峡,穿一线天,登上今顶,从今顶俯瞰,群山峻岭,滚滚云海,万丈森林,会让你感慨大自然的神来之笔。顶上分别驻着两座寺庙,即为弥勒佛殿和释迦殿,传说佛祖就是通过此顶来到人世的。所以我们来梵净山的朋友,只要登上这座红云佛顶,拜一拜佛祖就能够共享人间太平。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老金顶,老金顶古称月镜山,海拔2493米。梵净山老金顶景点群最突出的特色是千奇百怪的石崖,游客们将这里誉为一座奇石大观园。梵净山的美,首先就美在它的奇峰,这里峰峰称奇、峰峰竞秀、各有特色、各具神韵,、 蘑菇石、万卷书、翻天印、九皇洞 从蜿蜒陡峭的山路上去,我们就可以看到世界独有的奇石-“蘑菇石”,它是由两块巨大的岩石堆积 而成的。而万卷书则是一本本书本形状的岩石堆叠而成的。一方巨印放置于平台,人称翻天印。九皇洞 ,位于梵净老山之下。 梵净山“集黄山之奇,峨眉之秀,华山之险,泰山之雄”,古人因其“崔嵬不减五岳,灵异足播千秋”, 故称梵净山为“天下众名岳之宗”,洞口石墙依石壁而建。 甲秀楼 各位游客朋友: 你们好,我们现在来到的景点是甲秀楼。 甲秀楼位于贵阳市南部的南明河上,犹如西安的大雁塔,武汉的黄鹤楼一样,甲秀楼是贵阳的市徽和标志。 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26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当时的贵州巡抚江东之以河中的一块形状像 鳌的巨石作为基础,建一座桥连接两岸,并筑一楼以培风水,取名“甲秀楼”,取“科甲竞秀”之意。 自此以后,贵阳果然人才辈出,如康熙字典首席修撰官周起渭,戊戌变法中保举康有为、梁 后超、谭嗣同等人的李端芬,清代文状元赵以炯,名噪京华的文化名人姚华等。所以甲秀楼是贵阳人杰地灵的象征,是贵阳山水与文化的精华。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甲秀楼的石牌坊,上面题词是“城南胜迹”,各位朋友可以在这里留影。牌坊前 后有8个石狮子,它们不是通常见到的坐狮或卧狮,而是从高处俯冲下来的雄狮。在贵州的古建筑中,您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下山狮,显得虎虎生气,好不威风。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桥叫浮玉桥,它的桥面并不是平直的,而是有一个起伏的,像一条浮在水上的 玉带,因两岸地势高低不同,于是在对岸建起一个大拱,形成一条曲线,增加了桥梁造型的美感。一桥飞架南北,把这许多景点连成一气,造就了 烟雨楼台山外寺,画图城郭水中天 的美景。桥上的这个亭子叫涵碧亭。从远处眺望,半圆形的桥孔与它在水中的倒影合在一起,给人以“镜中景,水中楼”的朦胧感觉。 甲秀楼是三层三重檐四角攒尖顶,高约20米,四个角上刻有珍禽异兽的图案,底层有12根石柱托 檐,四周护以雕花汉白玉栏杆,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感。历代文人墨客往来于此,留下很多墨宝,其中刘玉山所撰长联最为著名,洋洋洒洒174个字,开头便是:“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眼界开拓。” 过楼抵南岸我们来到“翠微园 ,距今已有560多年的历史。这里原先是一片寺庙和园林,王阳明 曾经游览过的南庵便在这里。近年来改建为翠微园, 走进大门,我们便来到了拱南阁,拱南阁建于永历王朝。大梁上至今还保留着 永历己未孟秋月吉旦 的字样。 拱南阁右侧的 澹花空翠 园林内有花墙、洞门、长廊、水榭、楼阁,是典型的江南庭院。昔日的翠微阁,临水而建, 半边山楼,半边水楼 ,颇有诗意。倚楼远眺,明月清风,两岸烟柳,有看不完的美景,道不完的情思,文人雅土经常在此咏诗作赋 甲秀楼是闹市中一处不可多得的清幽之地,景区内古色古香,景区外高楼林立,入夜后灯火辉煌,人影晃动,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聚焦点,在现代文明中闪烁着历史的光芒,昂扬着 甲秀天下 的精神风貌,引导人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黎平侗乡国家风景名胜区 各位朋友: 你们好, 我们已经来到中国最大的侗寨肇兴。 它位于贵州东南部黎平县,距县城72千米, 地处黔、湘、桂三省交界的“金三角”地带。肇兴,俗名“六洞”、“略懂”,居住着超过1000多户侗族人家,是最大的侗族。 我们现在站在肇兴寨门外。寨门实际是侗寨的迎宾门,每逢节日到来,主人们就到寨门去“拦路 唱歌”,表示欢迎。 大家请看肇兴寨全景:中间凹,四周山高坡陡,呈长方形,块块聚落,似船状形,肇兴的先祖开出 泉水,流淌成河,又奇迹般形成这条巨船,顺水而下,一帆风顺,肇兴能不是好地方吗?这里土地肥沃,贵州导游考试导游词篇三:贵州导游词 贵州导游词 壮美大瀑布 多彩贵州风相信有很多人对贵州的了解始于那句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 的俗语;我想三千八百万贵州各族人民不会认同,因为它的描述与实际的贵州截然相反, 晚上下雨白天晴、公路同乡处处平、人逢节日遍身银 才是真正的贵州。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实乃 中国之宝贝 。根据 贵州 二字写法,乃 中、一、贝、州 ,即 中国的一个宝贝之州 ,一语道破贵州的奇特与珍贵。 贵州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宝贝呢?它是天、地、人三者完美结合、和谐相伴的一个大宝贝,是自然与人类文化的一片净土。贵州的 天 洁净、湿润、气候宜人;贵州的 地 由变化万千的喀斯特奇观构成;贵州的 人 生活在多种文化环境之中,并且创造出绚烂多姿的文化与文明。 贵州位于北纬2437 prime;到29 Prime;13 prime;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富、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在地球气候变得越来越恶劣的今天,世界上的许多地方,人们饱受炎热的煎熬、干旱的折磨、洪涝的危害、沙尘暴的袭击;自然灾害正在大范围地侵蚀人类的家园,可是在贵州这块宝地上,它的天仍然是四季如春、三晴两雨、空气清新、气候宜人,俨然一个难得的大空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