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复述.doc_第1页
语法复述.doc_第2页
语法复述.doc_第3页
语法复述.doc_第4页
语法复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课(一) 汉语句子的语序汉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语序是汉语的主要语法手段。汉语的句子由主语,谓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六种成分组成。序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谓语的主要成分为动词,宾语是动词的连带成分,状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补语根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补充说明动词或形容词,定语放在名词性主语和宾语的前边,起修饰作用。 例如:主语 (S)谓语 (P)动 (V) + 宾 (O) / 形定 + 名 状语 + 动 + 补 + 定 + 宾 (O) / 形我妈妈 早上 去 商场。张东 买 光盘。汉语 不太 难(二) 动词谓语句动词作谓语主要成分的句子叫动词谓语句。语序是 :主语 + 谓语 (动词) + 宾语(1) 我买水果。(2) 他去不北京。(3) 杨老师吃饺子。(4) 马老师教综合课。(三) 号码的读法号码中的数字为基数词的读法, 不管有多少位数字, 都要一个一个地读出数字。 例如 :电话号, 门牌号, 护照号, 汽车号等。(1) 号码中的 “一” 常常读作“yo”。例如 :* 911 号 ju yo yo(2) 号码中 “二” 要读作 “r”, 不能读成 “ling”。 例如 :* 2424 号 r s r s (3) 相同的数字要分别读出。 例如 :* 8 4 1 2 4 2 7 号 b s yo r s r q ho询问号码要说 :“几号?” 或者 “.号码儿是多少?” 例如 :* 你主几号? 你的电话号码是多少?第十一课(一) 怎么问 (1):吗?在陈述句句尾加上表示疑问的语气助词 “吗”, 构成汉语的是非问句。 主语 + 谓语 + 吗?A : 你是中国人吗?B : 是。 (我是中国人。)A : 你是老师吗?B : 不是。 我是学生。 (二) 状语动词和形容词前面的修饰成分叫状语。 副词, 形容词等都可以作状语。 例如 :(1) 他们都很高兴。 (2) 语法很难。 (3) 英语不太难。 (三) 副词 “也” 和 “都”副词 “也” 和 “都” 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边, 在句中作状语。 例如 : (1) (我是中国人,) 她也是中国人。 (我不是美国人,) 他也不是美国人。 不能说 : * 也她是中国人。 (2) (我是中国人, 他是中国人,) 我和她都是中国人。 不能说 : 都我和她是中国人。 第十三课(一) 怎么问 (2) 疑问代词用疑问代词 “谁”, “什么” ,“哪” ,“哪儿(哪里)”, “怎么”, “怎么样”, “几”, “多少” 等来询问某一具体事物或数量。 例如 : (1) A:你去哪儿?B:我去商店。(2) A:你买什么?B:我买衣服。注意: 陈了用“陈述句 + 吗” 提问的疑问句外, 别的问句句尾不能再加“吗”。 不说: *你去哪儿吗?*你买什么吗?(二) 定语和结构助词 “的” 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的修饰语叫定语。 定语的作用是修饰和限定。 定语在词组中放在名词前边, 在句子中要放在句子主语或宾语前边。 例如: (1) 我的书包。我的妈妈。他们的朋友。(2) 我的老师是杨老师。(3) 他是爱玲的爸爸。(4) 那是图书馆的杂志。结构助词 “的” 要放在定于后边, 是定语的形式标志。 例如: (1) 名词或代词作定语,表示限定和修饰所有,所属关系时,要加“的”。例如: 你的手机她的杂志 妈妈的衣服图书馆的报纸 我们的朋友(2) 形容词词组 (很 + 形容词) 作定语时, 定语前要加 “的”, 例如: 很好的朋友很好的老师很久的书包很新的衣服(3) 有时候, 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不用结构助词 “的”, 例如: *女朋友*男朋友*英文词典*汉语课本(三) 介词 “在” 和 “给” 介词 “在” 加上处谓语动词前面,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 例如: (1) 我在智星大学学习。 (2) 她在教室学习。 介词 “给” 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或受益者。 例如: (1) 我给你介绍一下。(2) 我给个妈妈打个电话。第十三课(一) 怎么描写和评价: 形容词谓语句形容词作谓语常用来对事物进行描述和评价。 例如: (1) 那个书很旧。(2) 这个香水很香。否定式 : “不” + 形容词(3) 我不忙。(4) 语法不容易。(5) 那个本子不新。这种句子的主语与谓语之间不加 “是” 不说: 那个书是很旧。我的朋友是很努力。形容词前面一般要带副词, 如不带副词, 句子的意思将不再具有描述功能而带有比较的意味。 例如: (1) (2) (3) (二) 怎么问(3): 正反问句把谓语主要成分的肯定式与否定式并列起来即构成正反问句。 例如: (1) 你是不是张东? 是 。/ 不是。(2) 你有没有汉语书? 有。 / 没有。(3) 你去不去商场? 去。 / 不去。(4) 你累不累? 累。 / 不累。(三) “的” 字词组 “的” 字词组是由 “的” 字附在名词, 代词, 形容词, 动词等买词或词组后边组成的, 其作用相当于名词, 可以充当名词能充当的句子成分。 例如: (1) A: 那些光盘是谁的? B: 哪些都是我的。(2) A: 这是谁的衣服?B: 我朋友的。第十四课(一) 主谓谓语句 (1)主谓词组作谓语, 说明或描写主语的句子叫主语谓语句。 例如: 大主语谓 语 (P)主 语 (S)谓 语 (P)他衣服很 合适她头发很 漂亮(1) A: 他衣服怎么样?B: 他一副很合适。 (2) A: 她头发怎么样?B: 她头发很漂亮。 (二) 怎么问(4) 选择问句: 还是.?估计答案有两种以上的可能性时用选择疑问句提问。 例如: (1) A: 这件毛衣是宝梅的还是慧玲的?B: 这件毛衣是慧玲的。 (2) A: 你要吃炒饭还是面条?B: 我要吃炒饭。 (3) A: 你买苹果还是橘子?B: 我买橘子。 (三) 怎么问(5) 省略问句: “.呢?” 省略问句有两种用法: 在没有上下文的情况下, 问的是处所。 例如: (1) 你的雨伞呢? (=你的雨伞在哪儿?) (2) 我的笔记本电脑呢? (=我的笔记本电脑在哪儿?) 有上下问时, 语义要根据上下文判定。 例如: (1) A: 这件毛衣是谁的?B: 爱玲的。 A: 那件呢?(=那件毛衣是谁的?)B: 那件是我的。(2) A: 你买什么水果?B: 我买西瓜。 你呢? (=你买什么水果?)A: 我买香蕉。 (3) A: 下午我要去公园,你去不去?B: 我不去。 小燕呢? (=小燕也去吗?) A: 她也去。 第十五课(一) “有” 字句 表达所有。肯定式: A + 有 + B ; 否定式: A + 没 + 有 + B ; 正反疑问句形式: A + 有没有 + B? ;例如: (1) 我有手机。(2) 我没有手机。(3) 你有没有手机? 有/ 没有 表达存在。 例如: (1) A: 你有几件毛衣?B: 我有四件毛衣。 (2) A: 你有多少钱?B: 我有二百五十元钱。 (二) 称数法 1 2 3 4 5 6 7 8 910 1112131415161718192021. 30. 99 100100200300. 900100 X 10 = 1000 . 一千1000 X 10 = 10000 . 一万105一百零五120一百二(十) 1014一千零一十四1007一千零七10750一千零七百五十(三) 询问数量 “几” 和 “多少” 询问者估计被问的数量在 1 10 之间时, 用 “几”; 估计在 10 以上或难以估计时用 “多少”。 例如: (1) X: 你有几支铅笔?Y: 我有三支。(2) X: 你存多少?Y: 我存两千块。 (四) 数量词组: “数 + 量 + 名” 汉语里数量词作名词的定语, 表达事物的数量。 每种事物都有相应的计量单位(量词)。 例如: 数+量+名一位/ 个同学 一位同学/ 一个同学两本杂志 两本杂志三辆汽车 三辆汽车四件衣服 四件衣服五口/ 个人 五口人/ 五个人六张邮票 六张邮票七支铅笔 七支铅笔八把玫瑰/ 苹果 八把玫瑰/ 八把苹果九个数码相机 九个数码相机十斤橘子 十斤橘子第十六课(一) 时间词语作状语汉语的时间词语常放在动词前或主语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例如: (1) X: 你早上吃什么?Y: 我早上吃鸡蛋汤。 (2) X: 晚上你做什么?Y: 晚上我听音乐和做练习。 (二) “还是” 和 “或者” “还是” 跟 “或者” 的不同用法是: “还是” 用于选择问句。 (1) 你买苹果还是香蕉?(2) 你要取钱还是存钱? (3) 你喜欢上网还是听音乐? “或者” 用于陈述句。 (1) 我常常去公园玩儿或者在宿舍看电视剧。 (2) 他常常做练习或者预习生词。 (3) 我跟爱玲喜欢上网或者短信。 第十七课(一) 动作的进行: 在/ 正/ 正在/ + 动词 + 宾语动词前边加上副词“在”、“正在”、“正” 或句尾加 “呢”, 表示动作的进行。 “在”、“正在” 和“正” 也可与“呢” 同时便用。 例如: (1) A: 你正在做什么呢?B: 我正在看电视剧的DVD呢。 (2) X: 她正做什么呢?Y: 她正做练习呢。 (3) 春美: 春美,你在做什么呢?翠玲: 我在上网呢。 “正” 重在表示对应某时间动作的进行。 “在” 重在表示动作进行的状态。“正在” 兼指对应某时间与动作进行的状态。 否定用“没(有)”。 例如: (4) X: 你是不是在上课呢?Y: 我没有上课。 我在吃饭呢。 (5) 韩庚: 东海, 你在练习舞蹈吗?东海: 我没在练习舞蹈。有的动词不能和 “正”、“在”、“正在” 搭配。 这些动词是: “是、在、有、 来、去、认识” 等。 不说: *正在是留学生呢。 (二) 双宾语句汉语有些动词可以带两个宾语: 第一个叫直接宾语,一般指人; 第二个叫间接宾语, 一般指事物。 但能带双宾语的动词比较少, 多数动词不能带双宾语。 可以带双宾语的动词有 : “教、给、借、还、问、回答、告诉” 等。 主语 宾语(1) 宾语(2) (1) 王老师教我们阅读课。(2) 韩庚问我一个问题。(3) 东海给我一件羽绒服。(4) 温义总帮我回答问题。(三) 询问动作行为的方式: 怎么 + 动词“怎么 + 动词(V)” 的形式用来询问动作行为方式或方法, 请求对方说明 “怎么做某事”。 例如: 1. 美玲 :你跟东海怎么去韩国?翠玲 :我们坐飞机去韩国 。2. 翠玲 :今天早上你怎么去商场?春美 :我坐自行车去商场。第十八课连动句谓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或动词词组组成的句子叫连动句。 连动句表达动作行为的目的和动作方式。 1. 表达动作行为的目的 : “去/ 来 + (什么地方) + 做什么” 例如: 东海 去 食堂 吃面条。 宏太 来 北京 学汉语。 韩庚 去 韩国 工作。 2. 怎么做某事 : “主语 + (怎么做) + (做什么)” 例如: 爱玲 骑车 去商店。 周渝民 坐飞机 去日本。 我们 用日语 首发伊妹儿。 第十九课(一) 动词重叠汉语表达动作时间短, 尝试, 轻微等意义时, 用动词的重叠形式 : V + V。重叠的动词一般要读轻声,使用这一 格式时, 说话的语气显得格松 、 客气 、随便 、一般用于口语。 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是 “AA”式或 “A一A”式, 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是 “ABAB”式, 中间不能加 “一”。 例如: A AA 一 AA B A B试试试一试预习预习听听听一听复习复习看看看一看休息休息(1) 你听听这个音乐吧。(2) 我试一试 ,可以吗?(3) 你看看这件毛衣怎么样?如果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已经发生或完成 , 重叠形式是 : “A + 了 + A” 和 “AB + 了 + AB”式。 例如: A 了 AAB 了 AB看看 看了看休息 休息了休息听听 听了听复习 复习了复习“有”、“在”、“是”等不表示动作的动词不能重叠使用。 表示正在进行动作的动词不能重叠。 不能说 : * 我正在听听音乐呢。 (二) 又又“又.又.” 用来连接并列的形容词、动词或动词、形容词词组, 表达两种情况或状态同时存在。 例如 : (1) 这件毛衣有好有便宜。 (2) 哥哥去银行又取钱又存钱。 (3) 那本书又重又旧。 (4) 韩庚又帅又高。 (三) “一点儿” 和 “有(一)点儿” “一点儿” 可以作定语。 例如 : (1) 我会一点儿日语。(2) 请给我一点儿茶。 (3) 山田要一点儿饼干。 “一点儿” 用在形容词后边, 表示比较。 形容词 + 一点儿(1) 老板,会不会便宜一点儿?(2) 你吃多一点儿吧! (3) 这件衣服我要瘦一点儿的。 “有(一)点儿” 作状语, 用在形容词前, 多用于表达不如意的事情。 例如 : 有(一)点儿 + 形容词(1) 这件有(一)点儿瘦。(2) 这本词典有(一)点儿重。 (3) 这件裤子有点儿不合适。第二十课(一) 名词谓语句主语(S) + 谓语(N) 名词谓语句是名词、名词词组、数量词、时间词等作卫浴的句子。 其语序是 : 意思是“S 是 P”, 但谓语前不用“是”。 否定句用“不是 + 名词(N)”。 名词谓语句表达时间、价格、日期、数量、天气、年龄、籍贯等。 例如 : 1. A :明天几月几号?B :明天四月十六号。2. X :昨天星期几?Z :昨天星期四。3. 我姐姐二十四岁了。4. 现在差一刻九点。5. S :我日本人 ,你哪国人?M:我美国人。(二) 年、月、日 年的读法 1730 年一 七 三 零 年 1947 年一 九 四 七 年 1972 年一 九 七 二 年 2009 年二 零 零 九 年 12 个月价的名称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日期的名称一日(号)二日(号)三日(号)四日(号)五日(号)六日(号)七日(号)八日(号)九日(号)十日(号)十一日(号).二十日(号)二十一日(号).三十日(号)三十一日(号) 日期的表达顺序是 :年、月、日1987 年 1 月 10 日 (号)1990 年 10 月 2 日 (号)“日” 和 “号” 都表示某一天 ,“日” 用于书面语;“号” 用于口语。 表达日期、星期等时间可以用名词谓语句也可以用“是”字句。 例如 : 昨天是三月三十一号。 今天是星期五。 (三) 怎么问(6): 疑问语调除述句只要带上疑问语气就构成一个疑问句。 例如 : 1. 你属狗?2. 你今年十九岁?3. 你也参加?第二十一课时间的表示(1) 时刻的表达汉语表达时刻的词语是 :点(钟)、刻、分等。 时间刻要说 :现在几点? 例如: A :现在几点?B :现在四点。 4 :00四点4 :05四点零五(分)4 :15四点一刻 / 四点十五(分)4 :30四点半 / 四点三十(分)4 :45四点三刻 / 四点四十五(分)/ 差一刻五点8 :55四点五十五(分)/ 差五分五点(2) 汉语表达时间的顺序是从大的时间单位到小的时间单位。例如:年、月、日、点钟、分1990 年 10 月 2 日 早上 六点四十五分2010 年 4 月 3日 下午 一点半(3) 表达时间的词语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谓语、定语和状语。例如:1. 现在一点半。2. 今天星期六。3. 我看下午五点半的电视剧。 4. 东海今天晚上有跳舞练习。(4) 句子中如果既有地点状语又有时间状语时,时间状语常常放在地点状语之前。例如:1. 韩庚晚上在我家吃晚饭。 / 晚上韩庚在我家吃晚饭。不说 : * 韩庚在我家晚上吃晚饭。 2. 明年我在日本工作。/ 我明年在日本工作 。 不说 :* 我在日本明年工作 。 第二十二课兼语句汉语表达“让某人做某事” 的意义时 , 用兼语句 , 这种句子的谓语是由两个动宾词组构成的,前一个动词的宾语又是第二个动词的主语 ,前一个动词常常是“请”、“叫”、“让” 等有使令意义的动词 。 句子的语序是 :主语 + 使令动词(叫、让、情) + 兼语(宾语/主语)+ 动词 + 宾语代 / 名动词 宾语主语动词 宾语她情我们唱Super Junior 的音乐妈妈叫我洗衣服哥哥让玛丽来我们家杨老师情我们吃饺子第二十三课(一) 方位词表示方向位置的名词叫方位词。 汉语的方位词有: 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上下里外边东边西边南边北边前边后边左边右边上边下边里边外边方位词跟名词一样可以在句中作主语、宾语、定语或中心语。 例如:1. 外边有黄春美和王优玲。2. 我们的宿舍在南边。 3. 右边的箱子是东海的。4. 后边的学生是留学生。5. 动物园里边有很多动物。方位词作定语时后边要用“的”。例如 : 外边儿的家 后边儿的汽车 里边儿的教室方位词作中心语时 ,前边一般不用“的”。例如 : 家外边 汽车后边 房间里边“里边” 和 “上边” 和前边的名词结合时,“边” 常常省略。例如 :1. 桌子上有很多杂志。2. 椅子下有一个篮球。 在国名和地名后边 , 不能再用“里”。 例如 :不能说 :* 在韩国里* 再上海里(二) 存在的表达 “在” 表示某事物的方位和处所名词(表示人或事物) + 在 + 方位词/ 处所词语名词在方位/ 处所词大学在南边。教室在那边。明明在食堂外(边)。 “有”表示某处存在某人或某物方位词/ 处所词语 + 有 + 名词 (表示存在的人或物)外所词语(没)有事物名词/ 数量名词组食堂外(边)有明明跟如玉。那边有教室。家里有我和她。你们的宿舍里没有电话。 当知道某处有某人或某物时 ,要球确指某人是谁 、某物是什么时 ,用 :方位词/ 处所词 + 是 + 名词处所词语是事物名词这个包里是什么东西?这个包里是课本和词典。 你们右边是我的家。(三) 介词“离”、“从”、“在” 介词“离”、“从”、“往” 都可以和处所词一起放在动词前边作状语 , 表示动作地点、起点、方向等。 如图示 :表示距离 :离 + 处所词(1) 北京离上海 1462 公里。 不能说 :*北京从上海 1462 公里。 表示起点: 从 + 方位词/ 处所词/ 时间词(2) 杨老师从中国来印尼。(3) 他们从十一点开始考试。 (4) 韩庚从他家去我家。 (5) 我们从大学去商场。表示方向 :往 + 方位词/ 处所词(6) 从这儿往北走。(7) 我们要往东边去。(8) 往前一直走就到邮局。第二十四课(一) 能愿动词能愿动词表达能力、要求 、愿望和可能等。 如“会”、“要”、“想”、“能”、“可以”、等。 能愿动词放在动词前边。 否定时要用“不”。 带能愿动词的句子的正反问句形式 ,是并列能原动词的肯定式和否定式 , 而不是动词。 能愿动词不能重叠使用。 词尾也不加“了”。以下分别介绍一下几个能愿动词的用法。 会 表示有能力做某事 , 否定时用 “不会 + 动 + 名”。例如 :1. 韩庚会跳中国舞蹈。2. A :你会不会唱中文歌?B :我不会唱中文歌。 想 表示愿望 、打算和要求 。例如 :1. 我想去中国工作。2. A :你想不想去看电影?B :我不想去。 要 表示要求作某事 。 否定时用“不想”或 “不愿意”;不说 :“不要”1. 我要去东海家 ,不想去公园。2. 爱玲要买裤子 ,她不想买衣服。 “不要” 或 “别” , 表示劝阻。例如 :1. 今天请你不要来我家 ,我病了。2. 请你别担心 ,我已经没事。 能/ 可以 表示有能力或有条件做某事 。 否定用“不能”。例如 :1. 你不能说日语。2. 你可以用汉语说。 表示情理上允许或环境许可。例如 :1. A :这儿可以换钱吗?B :对不起 ,这儿不能换钱。2. 东海 :今天晚上你能不能被我一起去?翠玲 :好吧。我被你一起去。3. 美玲感冒了 ,不能去你家。不能说 :*美玲感冒了 ,不会去你家 。 住 :“会”、“想”、“要” 还是动词。“会”作动词用时 ,表示熟习某种技能。1. 东海会说韩语 ,不会说汉语。2. 我会跳舞。“想” 作动词用时表示“思考”、“考虑”、“想念” 的意思。例如 :1. 我好想念你。2. 我觉得你有点儿想我朋友。“要” 动词。 表示“希望得到”。例如 :1. 你要吃什么? 我要吃饺子。2. 你要去哪儿? 我要去银行。 (二) 询问原因“怎么”加上动词的否定形式询问原因 。例如 :(1) 翠玲:昨天下午你怎么没来?韩庚:对不起,昨天我有点儿事。(2) 美玲:你怎么没去他家?翠玲:我妈妈病了,我被他去看医生。(3) 东海:你怎么不吃?翠玲:我不饿,所以不想吃。第二十五课状态补语 (1)状态补语是指动词后边用“得” 连接的状语。 由形容词和形容词词组充当, 一般前面要加“很”。 状态补语的主要功能是对结果 、程度 、状态等进行描写 、判断和评价。 状态补语所描述和评价的动作行为或状态是经常性的。 已经发生的或正在进行的。 肯定式 :动词 + 得 + (很) + 形容词1. 东海写得很好。2. A :你跳舞跳得怎么样?B :我跳得不太好。 3. 光亮唱歌唱得很好听。 4. 你喝茶喝的很少。 否定式 : 动词 + 的 + 不 + 形容词1. 东海写得不好2. A :他跳舞跳得怎么样?B :他跳得不好。 3. 今天周杰伦唱歌唱得不好。4. 你起床起的不早。 正反疑问句 :动词 + 得 + 形容词 + 不 + 形容词 ? 1. 你汉语说得好不好?2. 你汉字写得快不快?注意 :动词有宾语时 ,带状态补语句子的结构形式是 : 动词 + 宾语 + 动词 + 得 + (很)+ 形容词1. 宏太打篮球打得很好。2. 你今天早上明文起床起得很晚。 你实际交际中, 句中第一个动词常常不说 , 变成主谓谓语句。 例如:第二十六课(一) 语气助词语气助词“了”用在句尾 ,表示肯定的语气。 有成句的作用。说明事情的发生、动作的完成、请进、情况的出现和状态的变化等。 例如:1. 我跟韩庚去北京了。2. 美玲的手机开机了。3. 他已经走了。别找他了。4. 韩庚今年 27 岁了。试比较下列两组句子 :事情发生前事情发生后A:你去哪儿?A:你去哪儿了?B:我去商场。B:我去商场了。A:你买什么?A:你买什么了?B:我买苹果。B:我买苹果了。正反疑问句形式是 :. . . . . . . .了 + 没有?1. 你做作业了没有?做了。(我做作业了。)2. 你去银行了没有?没去。(我没去银行。)“还没(有). . . . . .呢” 表示事件现在还没有开始或完成 ,含有即将开始或完成的意思 。 例如 :1. 慧玲回来了吗? 她还没有回来呢。2. 你吃饭了没有? 我还没有吃饭呢。动词前用“没(有)”表示否定意义时 , 句末不用“了”。 例如 :1. 温义昨天没来上课。不说: *温义昨天没来上课了。2. 东海觉得不舒服 ,今天没有练习跳舞。不说 :*东海觉得不舒服 ,今天没有练习跳舞了。表达经常性的动作时 ,句尾不能用“了”。 例如 :1. 每天晚上韩庚给我打电话。 不说 :*每天晚上韩庚给我打电话了。2. 我常常跟宏太聊聊天儿。不说 : *我常常跟宏太聊聊天儿。(二) “再” 和 “又”副词“再” 和 “又” 都放在动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或情况的重复。 不同的是 :“再”用于表示尚未重复的动作或情况 ; “又” 一般用来表示已经重复的动作或情况。 例如 :1. 韩庚昨天来看我了 ,今天又来了。2. 山田昨天没来练习跳舞 ,今天又没来 。 3. 我跟侑李去公园玩儿了 ,我们想明天再去。4. 我中午去了 ,下午没有再去。第二十七课(一) 动作的完成 :动词 + 了动词后边加上动态助词“了”表示动作完成。 例如 : 你去吗? 去。 你去了吗? 去了。 你们吃吗? 我们吃。 你们吃了吗? 我们没(有)吃。 “动词 + 了”要带宾语时 ,宾语前要有数量词或其他词语作定语。动词(V) + 了 + 定语 + 宾语(O) 例如 :1. 我吃了一碗鸡蛋汤。2. 我买了三本笔记本。3. 我换了二百块钱。如果宾语前没有数量词或其他定语时 ,句末要有语气助词“了” 才能成句 。 这种句子的功能是传达某种信息 ,以期引起注意 。动词(V) + 了 + 宾语(O) + 了例如 :1. 他喝了啤酒了。2. 我们吃了早饭了。3. 他们做了作业了。如果宾语前既没有数量词或其他定语 ,句末也没有语气助词“了”,必须再带一个动词或分句 ,表示第二个动词作紧跟第一个动作后发生 。例如 :1. 早上 , 我吃了饭就上课了2. 晚上我们做了作业就去礼堂。(说话的时间是下午)注意 :在连动句中 ,地移动此后便不能有“了”正反疑问句形式是 :. . . . . . .了没有? 或 动词 + 没(有) + 动词1. A :你洗澡了没有?B :洗澡了 。2. 韩庚 :你给东海打电话了没有?翠玲 :我打了。3. 慧玲 :老师来了没有?温义 :老师没来。4. 明文 :昨天晚上你看比赛了没有?生生 :我没看。否定式是在动词前面加“没(有)”,动词后不再用“了”。 例如 :1. 春美 :你看了几本书?芬妮 :我没有看书。2. 妈妈 :你买了几张邮票?儿子 :我没有买邮票。(二) 因为. . . . . . . . 所以 . . . . . . . .“因为. . . . . 所以 . . . . . ”连接一个因果复句 。 表达事物的原因和结果 。1. 因为昨天晚上睡太晚了 ,所以十点半才起床。2. 因为我要去中国留学 ,所以学习很努力。3. 因为东海练习很努力,所以他跳舞跳得很好。 “因为” 和 “所以” 都可以单独使用 ,“因为”表示原因 ;“所以”表示结果 。例如 :1. 因为下雨 ,我们不会去美玲家。2. 我觉得这个电影很好看 ,所以我想看。 第二十八课(一) “就” 和 “才” 副词 “就” 和 “才” 都可以放在动词前面作状语 。“就”表示不久即将发生 。例如 :1. 我等一下 ,他就回来 。2. 现在七点半 ,我们八点就上课 。 “才”表示事情在不久前刚刚发生 。例如 :1. 我才到学校 。2. 韩庚才来半年就已经会说韩语 。“就” 还表示事情发生得早 、快 、容易做或进行的顺利等 。例如 :1. 他今天早上七点半就来学校 。 2. 不要一个小时 ,半个小时就到了 。3. 我早就下课了 。“才” 表示事情发生的晚 、慢 、不容易做或进行的不顺利 。例如 :1. 永芳十一点半才起床 。2. 你怎么现在才来? 3. 我弟弟在会用铅笔写字 。(二) 要是. . . . . .(的话),就 . . . . . .“要是. . . . . (的话),就 . . . . ”连接一个复句 。表示在假设情况下产生的结果 。 例如 :1. 要是想念我 ,就给我打个电话 。2. 要是你来 ,我就来 。3. 要是你去我家 ,我就回来 。 (三) 虽然 . . . . . 但是. . . . .“虽然 . . . . . 但是. . . . .”连接两个分句 ,表示转折关系 。先肯定和言认 “虽然” 后边的事实 ,然后突出 “但是”后边的意思 。 “但是”可以产用 。例如 :1. 韩庚 ,他虽然住的时间不长 ,但是说得很流利。 2. 外边虽然下雨 ,但是我一定去你家 。3. 要是你讨厌我 ,但是我还喜欢你 。第二十九课(一) 动作结果的表达 :结果补语动词“完 、懂 、见 、开 、上 、到 、给 、成” 和形容词 “好 、对 、错 、熟 、早 、晚” 等都可以放在动词后边作结果补语 , 表示动作的结果 。肯定式 :动词 + 动词/ 形容词 + (了)1. 现在我听懂了老师在说什么。2. 我们的作业我还没有做完呢。3. 昨天晚上我听见了他们的说话。否定式 :没(有) + 动词 + 结果补语 否定句的补语后要去掉“了”1 对不起 ,昨天晚上的电视剧我没看完。2 我没听见你的说话。 正反疑问句形式是 :“.了没有?”1. 大卫 :你看完他们的比赛了没有?张东 :我看完了。/ 我没看完。2. 翠玲 :你看!韩庚来了。你看见了没有?美玲 :啊!看见了。/ 我没看见。 动词后边有结果补语又有宾语时 ,宾语要放在结果补语后边 。 例如:1. 爱玲 ,你看错题了。(不能说 :爱玲 ,你看题错了。)2. 我没听见他们的说话。(不能说 :我没听他们的说话。) 动态助词“了”要放在结果补语的后边 ,宾语的前边 。例如 :1. 你做对了三道题。2. 我只吃完了一碗鸡蛋汤。 (二) 结果补语 “上”,“成” 和 “到” “上” 做结果补语表示两个以上的事物接触到一起。1. 关窗口吧。2. 请你们合上杂志 ,现在上课 。表示一物附着在一事物上 。 1. 请在这儿写上你的名字。2. 你穿上之间羽绒服试试。 “成” 做结果补语表示动作是一种事物成为另一种物 ,变化的结果可以是好的 ,也可以是不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