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夜》赏析.doc_第1页
杜甫《夜》赏析.doc_第2页
杜甫《夜》赏析.doc_第3页
杜甫《夜》赏析.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杜甫诗夜赏析一【原诗】露下天高秋气清,空山独夜旅魂惊。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鸣。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步檐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飘泊西南时写成的。从诗中所提供的信息来看,它与秋兴八首的创作时间大致相同。杜甫自759年弃官客秦州到写此诗时,已经过了七个年头的飘泊生活。而在这七年中,诗人的生活极为艰苦,国家的命运也未见好转。现在多情多病多愁的诗人又逢凄凉之秋夜,在异地的空山里,怎能不浮想联翩,走笔作歌?首联为起,一景一情,情缘景生,扣紧题面,写所见所感。这一联有两个字应特别注意:一个是第一句中的“秋”,一个是第二句中的“夜”。这两个字是该诗的线索。以后的三联六句,都由此生发出来。第一句用自对开头,显得十分工巧。同时,这一句和诗人的另一首登高中的首句“风急天高猿啸哀”在句式上完全一样。杜甫写诗时下字极为讲究。次句在句式上求变,用“空”字来形容山,用“独”字来修饰夜,用“旅”字来限制魂,再用“惊”字来刻画旅魂,真是字字珠玑,令人叹服。 颔联紧承上联第二句之“夜”字,写所见所闻。这一联突出写夜,辅之写秋。写夜,要突出夜的特色。夜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是灯是月。灯前加一“疏”字,帆前加一“孤”字,月前加一“新”字,都极准确地描写了诗人的见闻。疏是稀疏,言其灯少,暗示贫困、偏僻、凄清。孤是孤独,无人作伴,更显凄凉。从“新月”二字中可以传递出两个信息,一是初夜,一是月初。另外,这里没用秋字,却用“双杵”暗示了秋天。在唐代,人们到秋天都要捣衣,李白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诗句,可以参读。颈联承中有转,在颔联写景的基础上暗转抒情,承接首联第一句之“秋”字。第五句写秋天地上最有季节性代表的植物“菊”,第六句写天上最有代表性的由北向南飞翔的候鸟“雁”。写病人逢秋,写远在他乡之人逢秋,并且连一封家书也得不到。“南菊再逢人卧病”和秋兴八首之一中的“丛菊两开他日泪”意思相同。诗人家乡在中原,故称异乡西南的菊花为南菊,称家书为北书。“雁无情”是诗人之语,古代有鸿雁传书的故事,现在因为战乱,得不到家书,无处责怪,却迁怒于鸿雁无情。这是一种无奈的说法。在杜诗中有许多关于思家和极想看到家书却无法实现的诗句。如“家书抵万金”、“寄书长不达”、“思家步月清宵立”等。当时远离家乡的人对家书的期待以及把往家寄信看重的程度,在具有现代化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今天,是无论如何也难以想象得到的。因此,现代人在理解这样的诗句以及体会古人的心情时都具有一定的障碍。我们可以举出唐人张籍的秋思予以佐证。诗曰:“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流满面的样子)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阔别故乡、远离亲人,并把家书看成“抵万金”的杜甫能不为之发泄自己的情感吗?这一联重点写秋写情,写所感所思。写秋时以菊代之,写情时以书代之。 尾联叙事抒情,是合。这时的诗人已是重病缠身,十分虚弱,从卧病两字即可看出当时病情的严重程度。就是这样一个病情严重的人,在床上挣扎起来,倚着拐杖还要走到门外,仰望天空,遥望国都(凤城),远眺故园,感慨万千,诗人的思家之心、报国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尾联与秋兴八首之二中的“每依北斗望京华”意思相同。这一联情景交融,写诗人身在南方,但心却永向北方,忧国之心,至死如丹。 全诗写景、叙事、抒情,起承转合,结构安排得十分严谨,由此可看出杜甫晚年七律诗的确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堪为后世楷模。 (原载2010年第四期枫林秋韵)杜甫诗夜鉴赏二这首七言律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 )的秋天。此时诗人正寓居在夔州西阁。西阁面临大江,背负山崖,凭栏远眺,夔州的山川景物尽收眼底。在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独坐高楼,对着窗外空山的景色,听着远处传来的砧杵之声,对故国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诗。开头两句写景点题,写出山城深秋之夜的环境。第一句点明季节、景物,第二句写出时间、人物。秋天夜空晴朗,因而更使人感到景物的凄清,气氛的幽静。夜色渐浓,露水在渐渐凝结、垂落,楼下的江水,在静静地不断流淌。周围的山峰,像巨人一样屹立。夜风轻拂,一切都是那样柔和、安祥。然而这寂静幽美的境界,却触拨了游子的心弦,引动了他的万千愁绪。三、四两句进一步描写夜景:远“处”长江水面上,零星地闪烁着几点灯火,那是夜泊的客船和渔舟,新月高悬,万籁俱寂,这时从城中传来一阵阵捣衣的砧杵之声,回荡在夜空之中。两句写景和上联结合,增加了画面的优美。在这幅画面中,高天是深蓝的,疏灯是飘忽的,月光是柔和的,空山是黝黑的。秋夜、碧空、新月、露珠、江水、渔火、山峰,相互辉映,在这优美的画面之外,又传来断断续续的捣衣声,这岂能不触动诗人异乡作客的无限愁肠呢?五、六两句由写景转到抒情。“南菊再逢”,是指诗人从成都东下至今已近两年。杜甫是永泰元年(765)四月从成都携家东下的,但秋天到达云安之后,因肺病、风痹等病复发,只得留下养病,次年夏初才抵达夔州。秋天,又从山腰客堂迁居西阁,因此说“南菊再逢”。此时诗人除了肺病和风湿痹症以外,还患有糖尿病,所以说“人卧病”。“南菊再逢人卧病”,刻划出了诗人流落他乡病卧山城无限悲凄的处境和心情。因为时局动乱,战争不断,诗人已经很久没有接到故乡亲人的来信了。夔州在长安和洛阳的南面,所以称故乡的来信为“北书”。“北书不至”,自然是有具体原因的,这里却说是“雁无情”,就取得了意在言外、言而无尽的艺术效果。最后两句由个人的身世遭遇写到对故乡的思念。上句写自己走到室外,倚杖步檐,仰看星斗。下句写由银河想到长安,表明思念故乡的心情。“步檐”与西阁照应,“倚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